⑴ 對於私人信息在網上泄漏嚴重這一現象,何時才能規范
不知道何時才能規范,畢竟規范這種事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做成的,肯定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有一個比較完善的方案。另一方面私人信息它算是一個可以交易的地下市場,那麼只要有這種市場存在,可以說私人信息在網上泄露這種事件恐怕是難以避免。
寫在最後私人信息一旦泄露,雖說不會立馬讓你造成什麼實際的損失,但是總的來說會為你的未來埋下某種不可控的隱患,所以在互聯網發達的時代,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或者說私人信息。
⑵ 如何做國慶節手抄報(圖片也ok)
製作方法。1、報紙格式。報頭及其位置確定,包括出版單位、出版日期、期號、分工人員等。另外欄目分類時,將整張報紙定好合適欄目,分類選擇內容。2、排版。排版是報紙的總體構思,要求有新意,做到整體中求變化,板塊之間方圓結合、大小結合、橫豎結合,同時可以借鑒其他報紙及黑板報的排版經驗。3、插圖。插圖是小報中不可缺少的「味精」。具體操作時有兩種方法,一是先用淡彩畫背景圖案,然後進行文字謄寫;二是在文字謄寫後再用水彩筆畫插圖。4、題圖和尾花。題圖的設計很重要,一篇文稿,給它一個醒目的題目,能增強它的表現效果。題圖設計的時候,一要重視對題目文字的設計,字型大小要明顯區別於正文,字體可以由內容來確定;二要重視對圖案的穿插,要圖文並茂;三是題圖的位置擺放可靈活處理,上下、左右兼顧。尾花的設計同樣具有裝飾效果,一篇文稿的中間或最後,有意識地空下一些位置,畫上一些裝飾圖案,效果往往很別致。值得一提的是,同學們可以將平時收集的裝飾圖庫進行交流或選用,做到資源共享。5、內容采編。文稿來源途徑主要有:自己寫稿,包括好文章及老師評語;資料整理稿;剪輯有關刊物內容;其他來源稿。
以下三個網址都有現成的資料和圖片,歡迎參考:
http://www.shw.cn/Article/msjy/xy/200604/23146.html
http://www.nctc.cn/info/news/2003/09/30/200309301451125347259.htm
http://www.blsy.net/Article/Print.asp?ArticleID=227
1、國慶節小知識
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在隆隆的禮炮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聚集天安門廣場的三十萬軍民進行了盛大的閱兵和慶祝遊行.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為什麼把這一天定為國慶節呢?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9月的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庄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毛主席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隨即舉行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朱德總司令檢閱了海陸空軍,並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余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日,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在天安門廣場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實況廣播。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實況廣播,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台同時聯播。
2、世界各國國慶節由來
世界各國確定國慶節的依據千奇百怪。據統計,全世界以國家建立的時間為國慶節的國家有35個。以佔領首都那天為國慶節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國家以國家獨立日為國慶節。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殲滅了拿破崙的6萬遠征軍,在太子港宣布獨立,從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為國慶節。墨西哥、迦納等國也是如此。還有些國家以武裝起義紀念日作為國慶節。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另有一些國家以重大會議日為國慶節。美國以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的日子為國慶日。加拿大以英國議會1867年7月1日通過《大不列顛北美法案》這一天為國慶節。還有以國家元首的生日為國慶節的,如尼泊爾、泰國、瑞典、荷蘭、丹麥、比利時等國家
3、國慶節歷史由來
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4、國慶節有關稱呼
國慶節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節日,但名稱有所不同。許多國家叫「國慶節」或「國慶日」,還有一些國家叫「獨立日」或「獨立節」,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國日」、「革命日」、「解放日」、「國家復興節」、「憲法日」等,還有直接以國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亞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則以國王的生日或登基日為國慶日,如遇國王更替,國慶的具體日期也隨之更換
每逢國慶日,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逢五逢十的國慶日,有的還要擴大慶祝規模。為慶祝國慶日,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節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但也有的國家不舉行招待會,如美國、英國均不舉行招待會。
外國國慶節摘要
(1)慶國慶樂曲聲聲焰火騰空
法國是以7月14日法國大革命時巴黎群眾搗毀巴士底監獄這一天作為國慶日的。1989年,正值法國革命200周年。為此,法國舉行了十分隆重的慶祝活動。當天,在巴黎愛麗舍田園大街上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閱兵式上,300多輛裝甲車、5000名士兵、250架飛機及直升機接受了檢閱。33位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以及1萬多位外國來賓應邀參加了慶典儀式。在現場,有80多萬觀眾觀看了儀式。當天晚上,在雄壯的《馬賽曲》樂曲聲中,20萬支焰火騰空升起,80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多個民族的演員參加了在協和廣場舉辦的大型國慶演出。
(2)國慶節大典舉國歡騰
每逢8月9日,新加坡都會舉行國慶大典,舉國歡騰。同時還有國慶檢閱典禮,有戰機和跳傘表演。當總統檢閱儀仗隊後,3架f-16型獵鷹戰斗機、6架f-5s/t型戰斗機及5架a-4su超級天鷹戰斗機,共14架戰機排列成五星與彎月形飛過,隊形就像是國旗上的五星彎月。步兵隊伍走過檢閱台後,組成五星彎月隊形的14架戰機,又與3架軍機——1架c-130大力士運輸機、1架e-2c鷹眼空中預警機及1架福克50海事巡邏機飛越上空。接著,7架直升機,包括切奴克、超級美洲豹及uh-1h型直升機以v字隊形飛過
直升機飛過後,接下來就是令人屏息仰首,由5名武裝部隊突擊隊員呈獻的跳傘表演,他們在1500米的高空,從大力士運輸機上跳下,他們身上都背負著40公斤重的裝備,政府大廈周圍摩天大樓林立,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挑戰。
(3)人潮花海慶佳節
5月17日是挪威國慶節(又叫憲法日)。在這個盛大的節日里,你會看到成千上萬的人穿著民族服裝,歡度佳節。街上,從少女到老婦幾乎都是背帶式拖地長裙,紅色、白色、黑色、綠色,在厚厚的毛呢或棉布上綉著鮮艷的花朵和圖案,每個人的胸前都有漂亮的銀制飾物,有的還披著配套的斗篷,戴著不同色彩的民族小帽,真是絢麗多彩。男士的服裝則從中世紀的宮廷禮服到21世紀的紅色流行時裝都有,也是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有許多老人胸前戴滿了各種各樣的勛章,手拿文明棍,頭戴高筒禮帽,頗有紳士風度.
這天,通向王宮的卡爾·約翰大街變成了人的海洋、花的海洋、國旗的海洋。路兩邊臨時豎起的高大旗桿上、樓頂上、陽台上、窗戶上都飄揚著國旗
國慶遊行開始的時候,國王穿著黑色禮服,站在觀禮台中央;右邊是身著紅色禮服的王後;王後的右邊是王子和公主。一切都是那麼自然,那麼純朴,一切都體現了人們發自內心的對祖國、對民族的無限熱愛。
4)各州首府輪流坐莊
德國10月3日的正式名稱叫「統一日」,是法定節日,但並非「國慶日」。與法國把7月14日、美國把7月4日、瑞士把8月1日作為國慶節不同的一點是,德國這個類似國慶的重要日子裡並無重大事件發生,不像法國1789年7月14日革命群眾攻佔了巴士底獄、美國在1776年7月4日發表《獨立宣言》、瑞士在1291年8月1日締結永久同盟。按照1990年統一後的規矩,各個州的首府輪流舉辦慶祝活動,如2000年輪到了德累斯頓。所以,盡管是逢五逢十,首都沒有舉辦隆重庄嚴的慶祝活動並不奇怪。首都市民照樣可以在秋季少有的明媚陽光下,盡情在勃蘭登堡門前玩樂一番。
(5)國慶節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
奈及利亞的民族獨立日為10月1日。它是非洲古老的、人口最多的國家,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民族文化,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間,奈及利亞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經濟相當落後,人民生活十分貧困。奈及利亞人民經過長期英勇斗爭,終於在1960年10月1日贏得了民族獨立
6、國慶節愛國教育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該法於當年10月1日起施行。
國旗的誕生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協籌備會決定成立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並於當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報等報紙發表徵稿啟事。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期間,初選委員會將收到的3012幅圖案選了38幅印發全體代表討論。經全體代表分組討論後,9月25日晚毛澤東主席召開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商座談會。關於國旗的問題,毛澤東主席指出,五星紅旗這個圖案表現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全體代表通過決議,選定了由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決議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地五星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更換國旗旗桿
豎立在天安門廣場的旗桿曾更換過一次。
第一根國旗旗桿是1949年開國大典毛主席升旗時用的那根旗桿,高22米。
1991年5月1日重新修建了國旗旗桿,高度達32.6米。更換旗桿基於兩種考慮,一是已站立了42年的國旗旗桿確實有些老化;二是天安門廣場及長安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大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和毛主席紀念堂修建起來了,旗桿的高度已明顯顯低,與之不相襯。
改建後的國旗桿基座頗有講究,共分為三層:內層四周是高80厘米的漢白玉欄桿,東西兩邊各有2米寬的出入通道;第二層是環繞基座的2米多寬的赭色花崗岩帶,象徵「人民江山萬代紅」;第三層是5米寬的綠化帶,四季常青,象徵社會主義祖國欣欣向榮。國旗基座四周是用56個黃色銅墩連成的護欄,象徵56個民族手拉手心連心,團結在國旗下。
升降國旗
1990年通過的《國旗法》規定:升旗時,必須將國旗升至桿頂;降下時,不得使國旗落地。為此,國旗衛士們在降國旗時,練就了過硬的收旗動作:當國旗在2分07秒的時間內降到國旗桿底座時,一名戰士迅速用雙手將國旗托住,而後另一名戰士將旗面均勻地打成折疊狀,此動作精確在13至15把之間。
更換國旗
1990年通過的《國旗法》規定:不得升掛破損、污損、褪色或者不合規格的國旗。為確保國旗的聖潔和完整,天安門廣場上空的國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換一面。每逢重大節日,必須更換新國旗。即使國旗不受損,懸掛的最長時間也不能超過10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1991年3月2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並於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國徽的誕生
1949年6月16日,周恩來主持召開了新政協籌備會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在常委會領導下設立6個工作小組。第6小組的任務是研究草擬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等方案,馬敘倫,副組長葉劍英、沈雁冰任組長
1949年7月10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擬就《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辭譜啟事》,對國徽設計提出要求:「(甲)中國特徵;(乙)政權特徵;(丙)形式須庄嚴富麗。」9月25日,毛澤東、周恩來在中南海豐澤園召開會議,協商國旗、國徽、國歌等問題。這次會議上,大家對國徽應征圖稿都不滿意。毛澤東最後說:國旗決定了,國徽是否可慢一點決定,原小組還繼續設計,等將來交給政府去決定。9月27日召開的新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討論並通過了國旗、國都、紀年、國歌4個決議案。大會主席團決定,邀請專家另行設計國徽圖案。清華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收到了政協的邀請,分別組成了由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領導的清華大學營建系設計組和以美術家張仃為首的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組,展開設計競賽。
1950年6月20日,國徽審查小組召開會議,最後一次評審清華大學營建系與中央美術學院分別提出的方案,最終確定清華大學營建系梁思成、林徽因等8位教師設計的國徽方案中選,並送政協大會表決。此後又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意見,改進了國徽的稻穗細部形象。
1950年6月23日,全國政協一屆二次全體會議上,毛澤東主席主持通過決議,同意國徽審查組的報告和所擬定的國徽圖案。9月20日,毛澤東主席簽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說明:「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1950年下半年,中央人民政府把製作國徽的任務交給了沈陽第一機床廠。1951年5月1日,由沈陽第一機床廠青年工人焦百順、裴慶江、朱風儀等鑄造出的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正式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
國歌的誕生
在新中國建立前夕,人民政協開會商討國歌。著名畫家徐悲鴻和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委員力薦以《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毛澤東、周恩來當即表示支持他們的意見。但有人認為新中國就要成立了,而此歌的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時了,主張改詞。周恩來發言,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留下這句話,讓我們耳邊警鍾長鳴。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聶耳(1912-1935年)。《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1935年,劇作家田漢作詞;中國新音樂運動的創始人聶耳作曲。這首歌原為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影片《風雲兒女》描寫的是「九一八」之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中國的東三省,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下,一些知識分子從苦悶、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線。田漢在寫完這部電影故事以後,便遭反動派逮捕,主題歌詞是寫在一張香煙的錫箔襯紙上。聶耳主動拿去歌詞,在他去日本前完成歌譜初稿,到日本後不久,把歌譜全部完成寄回。歌曲隨電影的放映,更由於救亡運動的開展,流傳於全國每一個角落,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
「文革」中,由於田漢被打倒,歌詞不讓唱了,《國歌》只能由樂隊演奏。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義勇軍進行曲》新詞。改定國歌歌詞後,各方面對此一直有不同意見,要求恢復國歌原來的歌詞。直到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撤銷1978年3月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新詞,恢復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⑶ 國徽的問題
你的說法是錯誤的,國徽只有一個,另一個是政協會徽。
人民政協會徽的含義:(圖片參見:
http://www.cqhc.gov.cn/uploadpic/20051125101816.jpg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會徽,象徵著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整個圖案庄嚴富麗,它以一顆紅光閃閃的五角星、四面迎風飄揚的紅旗和白色地球襯托的紅色中國地圖為中心,光芒四射的蔚藍色天幕作背景,周圍是紅色緞帶連接起來的瓦藍色齒輪和金黃色麥穗。這個會徽是1949年7月由新政協籌備會制定、通過的。
政協會徽體現了「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民主階級大團結」的精神。這個會徽是由張訂和周令釗設計的。設計者對圖案的原說明是:一、紅星表示無產階級領導;二、齒輪、嘉禾表示工農聯盟為基礎;三、四面紅旗表示四個階級(即當時的四大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大聯合;四、地圖表示新中國,
背景光芒四射。此外,紅星下面「1949」四個阿拉伯數字,表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誕生的年號;緞帶上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0個金色仿宋字,標明了人民政協的全稱。這個設計圖案經周恩來批示交新政協籌備會常務委員們傳閱後,認為較好地體現了籌備會提出的指導思想。後經籌備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毛澤東批准,在1949年9月21日開幕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正式使用。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的圖案,是以五角星、四面旗幟和中國地圖為中心,心光芒四射的藍天作背景,周圍是緞帶連結起來的齒輪和麥穗組成的。這是1949年7月由新政協籌備會制定通過的。 當年,新政協籌備會提出設計政協會徽的指導思想要充分體現「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民主階層大團結」的精神。於是選定了張停、周令釗設計的會徽圖案。設計者對圖案的原說明是:(一)紅星表示無產階級領導。(二)齒輪、嘉禾表示工農聯盟為基礎。(三)四面紅旗表示四個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大聯合。(四)地圖表示新中國。這個圖案被周恩來同志批示請籌務會常務委員們傳閱,一致認為較好地體現了籌備會提出的指導思想。經過籌備會常委會主任毛澤東同志批准,這個會徽在1949年9月21日開幕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正式使用。
)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的階級關系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但政協會徽所體現的我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精神,對我們的愛國統一戰線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⑷ 五星紅旗的圖案
中間的星星是黨 四周是我們老百姓 維護著黨 紅顏色代表先烈們用他們的鮮血換來的
⑸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制定的背景是什麼 它在新中國建立之初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背景:解放戰爭已取得全國范圍內的基本勝利(或國民黨反動政府已被推翻或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取得勝利),臨時憲法或施政綱領。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在新中國建立之初作用形同憲法。
其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建設的根本方針是以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達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之目的。」
國家要從多方面「調劑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使各種經濟成份在國營經濟領導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共同綱領還指出:「凡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私營經濟單位,人民政府應鼓勵其經營的積極性,並扶助其發展。根據必要和可能,鼓勵私人資本向閻家資本主義發展。」
⑹ 國徽是誰設計的
准確地說,國徽是集體創作的成果,是許多專家、學者集體智慧的結晶。 1949年7月,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為了迎接新中國的成立,在《人民日報》登出了向全國徵求國旗、國徽及國歌詞譜的啟事,明確提出對國徽設計的要求是:甲、要有中國特徵;乙、要有政權特徵;丙、形式要庄嚴富麗。 全國各界人士紛紛投身於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工作之中。同時,受中央之命,負責徵集國徽圖稿的清華大學營建系和國立北平藝專(1950年改為中央美術學院)都成立了國徽設計小組。截止1949年8月20日,共收到國內及海外華僑寄來的國徽稿件一百一十二件,圖案九百幅。這些稿件和圖案雖各具特色,但都有不足之處,故都未被採納。因此,在1949年9月下旬的政協全體會上,只通過了國旗方案和國歌詞譜,沒有公布國徽方案。 後來,全國政協第一屆委員會決定邀請清華大學營建系和中央美術學院分別組織人力對國徽方案進行設計競賽。 其中,清華大學營建系國徽設計組由我國著名建築學家、營建系主任梁思成教授擔任組長,成員有梁思成先生的夫人、建築學家林徽因、畫家李宗津、中國建築專家莫宗江、建築設計教師朱暢中、汪國瑜、胡允敬、張昌齡以及研究中國古建築的學者羅哲文等。 中央美術學院國徽設計組由著名工藝美術家、教授張仃、張光宇、周令釗、鍾靈等組成。 為了趕在1950年的國慶節掛上新國徽,兩個設計組的專家和學者們,對各種構思和設想認真推敲,反復研究。梁思成、林徽音兩位先生抱病參加設計工作。大家懷著極其興奮的心情,決心拿出最美好的設計,為祖國增光。 根據政協國旗、國徽審查小組提出的要求及各界人士提出的意見,並比較了所有設計方案,兩個國徽圖案設計組最後確定了國徽圖案有如下內容: 用齒輪、麥稻穗,五星、綬帶作為題材,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聯盟政權和全國人民的大團結。 把天安門作為題材的一部分設計進去,用以代表「五四」民主運動發祥地、新中國的誕生地,以天安門作為民族精神的象徵。 我們的國徽上的麥稻穗,是誰提議畫進國徽圖案里的呢? 1942年冬天,山城重慶,寒風陣陣,宋慶齡同志在她寓所,為歡送董必武同志返回延安而舉行茶話會。周恩來同志和鄧穎超也應邀出席。茶桌上擺著重慶近郊農民送來的兩串顆粒飽滿的禾穗,被爐火映照得金光燦燦。這時有人贊美這禾穗真象金子一般。宋慶齡說:「它比金子還寶貴。中國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農民,如果年年五穀豐登,人民便可豐衣足食了。」周恩來同志撫摸著飽滿的禾穗,意味深長地說:「等到全國解放,我們要把禾穗畫到國徽上。」果然,全國解放以後,他沒有忘記自己在那次茶話會上的講話,在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時,他建議要把麥稻穗畫上去。 兩個國徽圖案設計組除了確定了上述圖案內容,清華設計組還從「中國特徵」這一要求出發,在圖案的色彩上決定使用紅、金二色:紅色體現我國吉壽喜慶的民族色彩傳統,金色體現華貴富麗。金、紅相間,互為襯托,更增加了圖案的瑰麗色彩。 為了使國徽從形式上更庄嚴、肅穆,清華設計組決定把天安門畫成正立面圖,把象徵我國政權的五星紅旗作為天空背景覆蓋著祖國大地,端正地放在國徽圖案的正中軸線上,左右對稱,用以體現中華民族軒昂氣質。 在造型上,兩個設計組在設計過程中還參考了各國國徽圖案,並對我國古代的銅鏡、玉璧、玉環等禮儀文物的裝飾紋樣及工藝效果,進行了研究和借鑒。 兩個組的專家、學者們,經過將近半年辛勤努力,對數十個設計圖案反復比較、精心研究,各完成了一幅自己認為最滿意的圖案。 1950年6月20日晚,全國政協國徽審查組最後一次討論了國徽方案,周恩來同志親自主持了這次討論。那天晚上,清華大學設計組和中央美院設計組的方案各掛在牆的左右兩側。中央美院設計的圖案中,天安門為斜角透視圖像,顏色是五彩的;清華組設計的圖案中天安門則為正立面圖,用的是金、紅二色。 周恩來總理認真聽取了審查小組全體成員的匯報,最後根據李四光、張奚若、邵力子等絕大多數委員的意見,指著清華組設計的方案說:「那麼好吧,就這樣定了吧!」周總理的結論得到會議的一致通過。 隨後,根據周恩來總理對稻穗造型提出的意見,清華設計組又夜以繼日地對細部作了修改,重新又繪制了整幅的完整圖案,送交了國徽審查小組。6月21日,審查小組的馬敘倫、沈雁冰向政協全體大會提出了審查報告。6月23日,政協全體大會一致通過了國徽方案。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了政協關於國徽圖案的建議。 最後,著名雕塑家高庄,擔負了對國徽圖案進一步修改、加工和塑造正式浮雕模型的工作。經過將近兩個半月的精心勞作,到9月中旬,高庄及時地完成了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任務。
⑺ 馮德英簡介
馮德英,1935 年生於牟平縣小於家村(此村後劃歸乳山)。他的一家幾乎都投身革命,並為革命做出了重大犧牲。受家庭的影響,馮德英自幼接受了革命的洗禮,年僅14 歲就參加了革命軍隊。
在談到自己的創作歷程時,馮德英曾經說:「我多次目睹父親手拿陣亡通知書在院子里徘徊;我偎在母親腿旁看著她在小油燈下,一面流淚一面給傷員補綴帶血的軍裝。
我看見鄉鄰們將自己的丈夫、兒子一批又一批地送上戰場,我還看見為了省出粒粒口糧給前方戰土的老人兒童,餓昏在公糧袋子上……」童年的記憶情節與革命戰爭成為其創作的重要源泉,也成為其創作的重要情感動力和文學基礎,其最初的創作也必然地與膠東半島的革命傳統融為一體。
馮德英名世的主要作品都是長篇小說,1958 年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處女作《苦菜花》,緊接著1959 年就出版了《迎春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成為「十七年」文學中革命歷史題材小說的代表。
而《山菊花》上集盡管寫於1963 年,但直到1979 年才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山菊花》下集出版於1982 年(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這三部小說無論是在題材上,都重現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膠東革命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和領導下,與敵人進行的嚴酷斗爭。
還是現實主義風格上都很相近,因此常被稱為「三花」。在80 年代後,作者還陸續出版了《染血的土地》(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86 年版)、《晴朗的天空》(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2 年版)等長篇小說。
直至1997 年才出版了一本《馮德英中短篇小說選》(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是中篇和短篇小說的結集,小說更多取材於膠東半島復雜的現實日常生活。
置身其中來思考歷史、生活和復雜的人性,這包括沒落的女英雄「洋槍隊長」,日據時期的陰險狡詐「偽保長」,以及解放後他的兒子、孫子,涵蓋了20 世紀二三十年代直道世紀末的歷史變遷和人生變化。
藝術形式上也有些變化,加重了從《苦菜花》中就有的幽默感喜劇色彩,甚至在《誘惑》和《幸福得不治之症》中充滿了黑色幽默。
(7)政協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相關成就
《山菊花》獲解放軍文藝獎,《染血的土地》獲山東省泰山文藝一等獎。曾當選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代表,榮立一等功。
2011年,著名作家馮德英又一力作——大型電視連續劇文學劇本《霧鎖寒冬》面世。
作品真實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膠東人民浴血奮戰、英勇不屈的歷史故事。劇中人物多有生活原型,膠東的革命先驅張連珠、理琪甚至用了真名。
作品由馮德英策劃,阿真執筆,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於11月出版。
50年來,馮德英作品多次再版發行,並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出版,改編成多種文藝形式廣為流傳。馮德英作品題材廣泛,大量中短篇小說、散文、特寫、評論等見諸報刊。2007年12月,馮德英榮獲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頒發的「山東省文化藝術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