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56個民族服飾圖片及介紹是什麼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則喜用紅、粉、綠、天藍色。
㈡ 向孩子們如何介紹佤族
在彩雲之南的阿佤山,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勤勞、勇敢、淳樸,守護著祖國邊境,他們就是黑皮膚的佤族人,佤族是一個以黑為美的民族,認為黑色是勤勞、健康的象徵。
佤族的口頭文學豐富多彩,千姿百態,涉及到人類的誕生、萬物的生存,婚喪禮俗,生產生活等眾多的方面,是我國少數民族文學藝術中的獨具一格的奇葩,佤族是崇尚自然,敬畏自然的一個民族。有了大自然才有了他們,在佤族人眼裡萬物都有靈魂。
㈢ 56個民族的風俗和特點是什麼
1、彝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㈣ 佤族的風俗習慣
一、穿戴
歷史上的佤族,男人穿黑色短衣和寬口大褲。婦女著摜頭衣和橫條花短裙,飾物有項圈、項鏈、手鐲、腰箍和腳箍等,大部分為銀製品或竹藤製品,或塗上天然色料,或取決於自然的色彩,幾乎為男女老少所共同喜愛。
隨著社會的發展,佤族的服飾也開始有了變化,出現了長裙、筒裙以及一些較為有時代感的衣著和裝飾,但佤族聚居的地區仍然保持著傳統的民族特色,且大多數衣服的原料是自種的棉麻,按其傳統的方式,加工製做的,織出的圖案像孔雀、白鷳等羽翎,有的像靈貓、鯪鯉等毛皮的圖案。
二、居住
佤族的村寨多建在山腰或小山巔。在西盟地區有的村寨已有數百年的歷史,聚成了數百戶的大寨。佤族喜歡住竹樓,部分改住土坯平屋,這是後來改變的新的住宅形式。竹樓可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關牲畜。
房內陳設簡單而明快,必不可少的是一個供人使用的火塘和一個供祭祀之用的火塘或供祭祀與牲畜飼料加熱的火塘。
三、飲食
佤族多用竹筒煮飯,吃飯時,由主婦按人數分食,一次平均分完。喜歡嚼檳榔、喝酒,有「無酒不成禮,說話不算數」的說法。水酒用小紅米發酵後製成,多盛於大竹筒內,插入細竹管吮吸。佤族人也有飲濃茶的習俗,而喜食辣椒是男女老少的共同嗜好。
四、婚嫁
佤族的家庭形式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財產多由幼子繼承,女兒沒有繼承權。佤族命名時用逆式父子連名制,由自己上溯祖先。佤族所有家族向上推算出的最早一代的名字都叫「司崗」,意為葫蘆或石洞,是對母權的崇拜。
男女在婚前可以自由交往,稱為「串姑娘」,青年男女群聚在一處,對唱情歌,用贈給檳榔、菸草表示定情。但締結婚姻由父母作主,男方要交幾條牛的聘金,稱為「奶母錢」和「買姑娘錢」。有時父母一方不同意,則雙方逃婚,父母也不追究。過去佤族曾流行姑舅表婚,現已有較大的改變。
五、喪葬
佤族實行薄葬,村寨有共同的墓地。有些地區則保留將亡人葬於竹樓下或竹樓附近的習俗。
(4)佤族特色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佤族概況:
1、佤族,中國、緬甸的少數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佤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語支,沒有通用文字,人們用實物、木刻記事、計數或傳遞消息。
2、佤族主要居住在中國雲南省西南部的滄源、西盟、孟連、耿馬、瀾滄、雙江、鎮康、永德等縣和緬甸的佤邦、撣邦等地,中國境內還有一部分佤族散居在保山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昆明市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等地。
3、佤族的起源,普遍流傳著《司崗里》的神話傳說。按照滄源佤族的解釋,「司崗」是「葫蘆」,「里」是「出來」,意即從葫蘆里出來的人;按照西盟佤族的解釋,「司崗」是「石洞」,「里」是「出來」,意即「人是從石洞里出來的」。
4、佤族的宗教信仰有原始宗教、佛教和基督教三種。
5、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境內的佤族總人口數為429709人。
㈤ 在雲南哪裡可以體驗到獨特的佤族風情
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帶你體驗到獨特的佤族風情。
在我國的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有個非常古老的村落叫做翁丁古寨,寨子裡面生活著一群原住的佤族人。寨子的四面被山所圍繞,裡面還有著一彎清澈的溪流,佤族人所搭建的茅草屋和竹筒樓四處散落在寨子里邊。這里的空氣無比清新,可以說沒有任何污染。
在城市裡隔著污濁的空氣是很難看見這個美景的,而在翁丁古寨,你想看到的星域星座都無比的清晰可見。寨子里邊最常見的和最能讓人感受到原始古寨風情的就是四處可見的牛的頭骨,因為佤族人所崇拜的圖騰是水牛,所以在古寨的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牛骨頭的存在。
這里的人們最喜歡吃的其實是辣椒,少了辣椒甚至吃不下去飯!主食一般就是大米,家常菜裡面最好的就是臘肉和茶花稀飯還有風味獨特的雞肉爛飯了。要是你來到這個古老的村落,千萬要吃一回雞肉爛飯試試看,因為味道真的很不錯!住宿方面你也用不著擔心,寨中的佤族人會把自己家讓出來一部分給遊客住,因為條件簡陋,所以價格真心不貴。
翁丁古寨的風情如此美麗,讓人嚮往,快來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體驗到獨特的佤族風情吧。
㈥ 佤族的民居建築有何民族特色
佤族民居是佤族民間建築。房屋形式各地有所不同。一般多為草木結構的樓房,上屋住人,下層棲畜。室內有主、客、鬼三個火塘。主火塘供做飯用,客火塘用作調制牲畜家禽飼料,鬼火塘專供祭祀之用。有的人家在牆上懸掛許多帶犄角的牛頭骨,以炫耀「富有」,形成一種特殊的室內裝飾風習。
佤族聚居的瀾滄江邊、怒山山脈的南段地帶,山巒疊嶂,被稱為阿佤山區。這里在北回歸線之內,屬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佤族先民600多年前就遷徙、聚居在這里,繁衍生息。
佤族的住房,各地區不同。受漢族影響較大的地區,一般是四壁著地的草木房,也有土壁草房和個別的瓦房。而大部分佤族地區的住房構造和形狀與傣族的住房相似,建築材料均為竹子(竹藤、竹竿、竹片、竹篾等)、草(茅草、椽子、脊檀、木板等)。木柱的頂端保留樹杈,用以托梁,橫樑上再托上一些細竹子,然後覆以茅草,築成架空的「竹樓」。
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翁丁村的村民都是佤族,村寨建在大山裡一個平緩的小山頂上。房屋依山勢地形而建,分布隨意,沒有一致朝向,多年自然生長形成的荊棘叢成為村寨的柵欄。進寨的路口有竹木搭建的寨門,寨子附近有茂密的竹林和充足的水源,還有保護很好的祭祀神林。寨內都是佤族的傳統民居——「四壁落地房」,即以3根帶長杈原木作柱樑,用平直的細木條作椽子,椽子上覆蓋事先編好的茅草排,用藤條綁扎固定。四壁用竹篾編成柵牆,向東面開一道門。房頂至房檐斜度大,房檐離地面不足1米,幾乎看到牆壁,以老虎窗(一種開在屋頂上的天窗)採光,並設小曬台,當地人形象地稱之為「雞籠罩房」。
房內一般隔成里外兩間,里間狹小,光線暗,是主人的卧室,只放雙人床和一小部分生活用品。外間寬大,是生火煮飯、聚會待客和子女就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