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漂亮的圖片素材,盡在圖片資訊網
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葉飛墓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男人的結構圖片 2025-01-27 22:11:39
不銹鋼椅子圖片大全 2025-01-27 22:02:51

葉飛墓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7-26 16:20:32

㈠ 廈門烈士的事跡,越多越好啊。很急的

安業民烈士墓位於廈門烈士陵園內東側,是為紀念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炮戰中英勇犧牲的海軍戰士安業民而建。安業民同志,遼寧開原縣四寨子村人。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四日生。一九五六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一九五七年應征入伍。在海軍海岸炮兵某部歷任電話員,炮手等職、在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嚴懲金門蔣匪軍的戰斗中,英勇頑強,身負重傷,堅持戰斗,終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不幸於同年九月九日光榮犧牲。安業民墓始建於漳州,為了表彰他的業績,一九六三年移往廈門安葬。安業民烈士墓佔地二百五十多平方米,有三十多級石階可通達墓碑。墓埕正中屹立著高五點四米的花崗岩石碑,碑上銹刻朱德元帥的題詞 」共產主義戰士安業民永垂不朽「。墓埕四周用十六支岩石柱和鐵鏈牽圍,墓上方鑲嵌安業民肖像,右邊石壁刻有安業民日記,左邊石壁刻有安業民烈士生平事跡。 葉飛將軍及其夫人王於畊同志墓為於紀念碑左側小山坡上。 葉飛將軍出生於菲律賓的華僑家庭。5歲時回故鄉福建南安讀書。在廈門讀中學時參加共青團,1932年轉為共產黨員。他在閩東堅持斗爭六年,幾經生死,為發展革命力量,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作出貢獻。1938年初閩東紅軍游擊隊被整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葉飛任團長。他率部隊北上,馳騁大江南北抗日疆場,為創建華中抗日根據地作出重要貢獻。解放戰爭時期,他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委,先後參與指揮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豫東等戰役。1949年初,葉飛出任華野第十兵團司令員,率部隊參加渡江戰役、上海戰役、七月進軍福建,解放八閩大地。解放後出任福建省軍區司令員、福建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書記、福建省省長級省政協主席等職務。他在主政福建17年中,艱苦創業,保衛海防,拱衛長城。取得東山保衛戰和炮擊金門勝利。在 」文化大革命"中,葉飛受到嚴重迫害,「文革」後復出任交通部長、海軍第一政委、司令員。1983年3月起,葉飛連續當選第六、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99年4月18日病逝。2000年4月18日葉飛及其夫人王於畊同志骨灰安放於廈門烈士陵園。

㈡ 作文緬懷先烈葉飛

今天,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我們下午全體師生去了『中安』輪遇難烈士紀念館掃墓,今天上午晨會課時,班主任老師宣讀了『中安』輪遇難烈士紀念館的資料。1945年秋季抗日戰爭勝利後,共產黨為避免內戰,爭取和平,決定讓出浙江、蘇南、皖南等8塊革命根據地,同年9月19日中央確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新四軍蘇浙軍區指戰員和蘇浙皖邊根據地的幹部,奉命於9月下旬起撤退到長江以北。10月15日,參加北撤的蘇浙軍區第四縱隊部分指戰員和蘇南根據地的部分幹部、民工近1000人,從武進縣蔭沙乘中安號輪船渡江往泰興,因輪船陳舊,艙底漏水,加上人員、物資超載,不幸在天星橋西南約2000米的江中沉沒。因獲救者不足100人,800餘人不幸犧牲。
為緬懷先烈,教育後代,寄託衰思,永資紀念,在800英烈犧牲40年後,省政府決定為烈士們修墓遷葬,立碑建館,整個建館工程由泰興縣承辦。1986年7月烈士墓穴先期竣工,7月8日將原安葬在天星橋江邊的烈士忠骨遷此安葬。1987年10月15日,800英烈犧牲42周年之際,紀念建築物全部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
紀念館環境優美,松柏長青,庄嚴肅穆。進入館內首先看到的是1座寬達600多米的卧碑,正面是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蘇浙軍區副司令員葉飛題寫的「烈士英靈、永鎮江海」8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背面是省政府為紀念800英烈犧牲40周年而題的碑文。碑文簡述了烈士遇難經過和建墓立碑的意義。接著抬頭可見1座高達18.8米的雄偉豎碑,碑名為「新四軍蘇浙軍區北撤渡江死難烈士碑」,亦系葉飛題寫。碑身的基座呈現出下沉的船形,暗喻烈士們是乘船遇難的。從側面看去,碑身猶如一朵躍起的浪花,象徵著先烈們的革命精神將會像長江水那樣萬古長流,世代相傳。我看著不由得肅然起敬
經過豎碑便來到紀念陳列室。在這里,陳列了部分歷史照片和烈士生平,分為蘇浙軍區,豐功偉績;烈士英名,光照千秋;繼承傳統,發揚光大3部分。走出陳列室向北是800英烈長眠的墓地,面積98平方米,高2.5米。學校在那裡舉行了學生成長儀式。三年級代表在那兒宣讀了站在十歲的路口。成長儀式結束了,各班級在公園內春遊,3:40在公園門口集中。
祭掃活動結束,大家便打道回府了,愉快的一天便告一段落。

㈢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陳列館陳列什麼東西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位於皖南涇縣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為紀念皖南事變新四軍將士殉難五十周年而修建,佔地十五公頃,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 基本簡介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傍涇川,鄰城區,環境優美,入口跨公路建有7米高石闕,形成壯觀的入口空間。進入陵園,沿台階行約30米,有一小型廣場,正對面擋土牆上鑲嵌葉飛題寫「皖南事變烈士陵園」字碑。從小廣場右轉,經50米長神道,拾級而上,通過兩個石闕形成的神門,進入主碑紀念廣場。廣場由紀念碑、紀念廊、無名烈士墓等組成。從山頂俯視,紀念廣場與外圍的花圃組成一獻給烈士的巨大花圈;從遠處眺望,紀念廊和名人題字廊高低錯落,形態各異,白色馬頭牆簇擁著巨大紀念碑身。碑高12.36米、寬27米,碑面鑲鄧小平「皖南事變死難烈士永垂不朽」題詞。碑下方為一漢白玉雕刻的花環,環周白色紀念廊內,鐫刻著新四軍軍歌及《皖南事變烈士紀念碑碑記》。碑後為無名烈士墓,墓室四壁鋼筋水泥澆鑄,中間為墓池,池中有潔白大理石石棺,池後是祭壇,壇上燃燒著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徵著先烈們革命精神永不熄滅。整個陵園庄嚴、肅穆、凝重。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陵園組成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3張)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由入口紀念碑、主題廣場、主碑紀念廣場和無名英雄烈士墓四個紀念性空間序列配以皖南事變史料陳列室有機組合而成,整座陵園以鄧小平題寫的「皖南事變死難烈士永垂不朽」紀念主碑為中心,結合山形地勢,將各紀念建築組成一個完整有序、庄嚴肅穆的有機整體。陵園的入口利用兩邊的高崗形成了相對的兩個「土闕」,成為陵園的天然門戶。入口跨公路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闕,四座廠闕以數字寓意新四軍的四,七米高隱喻皖南事跡悲壯慘烈的七天七夜,形成了紀念性空間的第一序列。 進入陵園後,沿台階向上約三十米,是一個不規則的小型廣場。正對面的擋土牆上鑲嵌著葉飛題寫的「皖南事變烈士陵園」字碑,點明陵園的主題,形成了紀念性空間的第二序列。從廣場右轉,是一條五十米長的神道,神道正對著由兩個石闕形成的神門,神道的石階寬度逐步縮小成梯形,加強了透視感,使人們在感受覺上延伸了神道的長度。神道有九十級台階分成三個層次,喻意當年九千新四軍將士成三路縱隊東進抗日。 陵園建築 主碑紀念廣場由紀念碑、紀念廊、憑吊廣場和無名烈士墓組成。從山頂俯視,主碑紀念廣場和外圍的花圃組成一個獻給烈士們的巨大花圈。從遠處眺望,紀念廊和名人題字碑廊的一組皖南事變烈士陵園圖集(20張)組高低錯落,形態各異的馬頭牆簇擁著紀念碑巨大的碑身。馬頭牆是皖南村落中最常見的民居構件,用它來象徵著皖南的山山水水,村村鎮鎮,寓意先烈們雖然壯烈殉國五十周年了,但他們奮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仍然活在皖南的千家萬戶,先烈膠的光輝業績將永遠成為皖南人民心底的豐碑。 緬懷先烈 紀念碑位於紀念廣場和神道的中軸線上,高12.36米,寬27米,黑色磨光花崗石碑面,鑲嵌著鄧小平「皖南事變死難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碑身弧形,舒展高聳,以簡潔巨大的形體象徵著先烈們磊落坦盪的胸懷,崇高偉大的獻身精神。巨碑下方為一尊漢白玉雕刻的花環。四周白色紀念廊內,鐫刻著《新四軍軍歌》、周恩來題詞及碑記等歷史文獻。紀念廊里圈排列著九根具有皖南傳統特色的圓形巨柱,其中只有兩根是完整的,餘下的都是高低不同的半截殘柱。寓意當年新四軍九千健兒從雲嶺出發,東進抗日,遭到國民黨頑固派的陰謀圍殲,致使這批民族精英大部分遇難,巨柱摧折令人痛心淚下,而突圍出來的兩千健兒,在斗爭中逐步成長為國家和民族的棟梁,就好像這兩根雄偉屹立的擎天柱和柱上的巨梁 ,七個單元的紀念廊和九根紀念柱,還象徵著皖南事變後,新四軍不斷壯大發展為七個師九萬餘人的抗日隊伍。 巨柱的里圈是斜置的花壇,上面種植蒼翠的常青灌木,象徵著當年烈士們血染的土地上,今天已開創了萬古長青的社會主義事業,烈士們的遺願已變成今天的現實。憑吊廣場為一個五50米內徑,四面有開口的紀念廊和主碑圍合的圓形空間。數字五十寓意紀念皖南事變新四軍將士殉難五十周年。主碑向陽,光潔向上的碑身,白色的環廊,圍合的巨柱造就了廣場肅穆的氣氛。 主碑遊人參觀皖南事變烈士陵園並吊念烈士(11張)和無名烈士墓組合在一起,在透視上形成巨大向上的雙曲拋物線型碑身,嗇了紀念碑的感召力,同時利用碑身的巨大體量和建築空間,形成了第四個紀念性空間序列。無名烈士墓的墓室四壁為鋼筋混疑土澆注,中間是一個直徑七米的圓形黑色磨光花崗石墓池,墓池中是潔白的大理石石棺,墓池後邊是祭壇。祭台上燃燒著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徵著先烈們的生命之火永不熄滅。墓池上方為一個三米直徑的圓孔,光線從上面灑下來,象徵著先烈雖然壯烈殉國了,但他們的革命精神卻與日月同輝,光照千秋。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及紀念碑的革命浪漫主義精神,採用了象徵和隱喻的手法,來銘記皖

㈣ 《原神》萬葉友人的墓在哪

萬葉友人的墓在鳴神大社旁邊的斷橋下面,找到方法如下:

工具/原料:蘋果11,iOS15.1,原神2.3。

1、首先玩家進入游戲。

㈤ 廈門革命烈士陵園位置在哪陵園里安葬的烈士都是誰都有哪些悲壯的歷史

廈門革命烈士陵園背靠萬石植物園,陵園的北、西、南三面,由文園路和虎園路環繞,陵園四周還有鐵路文化公園,廈門一中,中山公園等。

周邊交通也 比較方便,廈門地鐵1號線中山南公園站,附近公交車站有植物園站,廈門賓館站,廈門一中站,公園東路站,中山公園站等等。

陵園是國家和省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來到陵園,我們能很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雄氣概,為了家園的安寧奉獻出自己生命的偉大氣魄。我們後人心中要常緬懷這些偉人。

㈥ 開國上將簡歷

1、許世友

許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河鋪村許家窪。1955年許世友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並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等。

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九、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在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副主任。

1985年10月22日16時57分,許世友因病逝世,享年80歲。

2、韓先楚

韓先楚(1913年2月 - 1986年10月),男,湖北省紅安縣(原黃安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上將,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軍首任軍長,原中央軍委常委,福州軍區原司令員,蘭州軍區原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86年10月3日,韓先楚在北京病逝,享年73歲。

3、呂正操

呂正操(1904年1月4日-2009年10月13日),原名呂正超,字必之。奉天省海城縣(今遼寧省海城市)人。

1923年入東北講武堂學習。畢業後,任東北軍第五十三軍連長、營長、少校副官隊長,第一一六師參謀處長,六四七團、六九一團團長。

1933年參加熱河抗戰。1936年組織「東北武裝同志抗日救亡先鋒隊」,任總隊長,參加「西安事變」。193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冀中人民自衛軍司令員,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冀中軍區司令員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區總指揮部副總指揮。1943的任晉綏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副部長、代部長,中央軍委軍事運輸司令員,解放軍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部長。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2009年10月13日,呂正操在北京逝世,享年106歲。他是最後一位逝世的開國上將。

4、周士第

周士第(1900.9.9—1979.6.30),廣東樂會(今海南瓊海)人。192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革命生涯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獨立團第1營營長、團參謀長、代理團長、團長,第25師師長,第18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西南軍區副司令員,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司令員等職。

參加北伐戰爭、南昌起義、長征、百團大戰,指揮晉北戰役,協助徐向前指揮晉中戰役、太原戰役,參與指揮扶郿戰役和秦嶺戰役,連續解放漢中、廣元、劍閣、江油、綿陽等40多座縣城,參與指揮抗美援朝戰爭防空作戰。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79年6月30日於北京病逝,享年79歲。

5、韋國清

韋國清(1913年9月2日——1989年6月14日),廣西東蘭縣人。是中國共產黨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著名軍事家。

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2月參加著名的百色起義,1934年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為建立皖東北和鞏固發展津浦路東地區抗日根據地發揮了重要作用;

淮海戰役中參加了圍殲杜聿明集團的作戰;建國後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主持全軍的政治工作。

1989年6月14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6歲。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曾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許世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先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呂正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周士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韋國清

㈦ 葉公墓在那裡

葉縣葉公陵園位於葉縣舊縣北三里。春秋末年,楚貴族沈諸 梁食采於葉邑 (治所在今葉縣舊縣村),人稱葉公。他輔佐楚惠王,經營方城之外,興建東西二陂水利工程,平定白公勝之亂,身兼司馬、令尹二職,晚年退老於葉。當時修築的東西二陂至今尚存。孔子周遊列國,曾拜訪葉公,葉公也曾問政於孔子。葉公身老於葉,葬在葉邑北澧河南岸。後人建葉公祠,葉公問政處碑坊等以志紀念,後墓前祠,歷代詩文頗多。葉公後裔,以「沈」或「葉」為姓,尊沈諸梁為始祖。1994年修復的葉公陵園佔地兩公頃,墓冢高大,翠柏簇擁,建築典雅,布局嚴整,是海內外葉公後裔尋根問祖和人民群眾瞻仰謁拜的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