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春節聯歡晚會背景圖我要用ps軟體怎麼用
大哥,能問出這個問題,看來你還很迷茫啊。首先你要做多大尺寸的圖片,然後你要用的背景圖片是放在哪裡的,網頁上還是舞台上。要不要列印出來,這些都是先要提供的條件,然後才能知道怎麼做
❷ 春節主題桌面
迪斯尼中國官方上有過年氣氛的背景圖片 或 去QQ的官網上看一下。QQ弄美化方面的東西還是不錯的,那裡直接有桌面下載的。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z=0&word=%B4%BA%BD%DA%B1%DA%D6%BD&s=0
❸ 幫我找這個背景圖片
問我什麼是愛國?為什麼要愛國?如何愛國?我會答,愛國就是給身邊這些勤勞朴實的人民百姓謀福利。愛國是因為勞動人民以努力肯干、自強不息的精神構築了社會文明的基石,為十三億勤勞勇敢的同胞們我願意負上崇高的使命。要做到愛國,既要吶喊出人民百姓的心聲,扞衛大眾的權利;又要以一己之力推動國家現代化,為人民百姓謀更長遠的福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愛國的方向在建國初期已經指明,負上沉重的使命向前行,才能深刻地感受到憲法上一句「一切權利屬於人民」的力量。中國復興騰飛的夢想,就是從你我身上開始的。 我走在人潮湧動的街頭,與你擦身而過。當歷史具體成一個個鮮活靈動的人時,談愛國,其實並不遙遠。在焚煙亭我能想起柏文蔚焚毀英國商船上的鴉片,被孫中山盛贊為「全國禁煙辦理最認真者,實可為各省楷模也」;在城東百花亭畔我能想像徐錫麟發起安慶武裝起義,嚴正回答:「我殺恩銘,是為天下的公憤」;在吳越街上我能依稀聽見一二九運動中學生們嘶啞而有力的呼喚:「待亡終死,奮斗乃生。起來吧,起來!」生活在那樣一個不幸的時代,只要你是一個中國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若想抗爭,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價。他們認識到這一點,為了國家免遭凌辱剝削的厄運就早將生死置之度外。而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的今日,我以他們的革命精神為榜樣,卻仍滿懷希望,就像俄國詩人普希金所說的那樣——「現在我們的內心還燃燒著自由之火;現在我們為了榮譽的心還沒有死亡;我的朋友,我們要把我們心靈的美好的激情,都獻給我們的祖邦!」 我和你一樣,渴望更公正公平的教育制度,更健全制衡的司法章程,更便捷高效的醫療系統,更開放昂揚的精神風貌。我和你一樣渴望著一個更有人文關懷的中國,所以我伸出手來,急切地想與你接觸—— 我不是不知道,街角處的垃圾堆無人過問在一旁積得很高,不知哪家鄰居開大了音響自顧自地吵,冰冷的石凳旁倚著無家可歸的乞丐怯懦地等著你的憐憫。我們看得太多,經歷得太多,但我們還得做更多的事。所以不管你是何人,來自何方,請你踏開一步,履行公民的義務。街角不是有垃圾嗎?我們自己來清掃干凈;社區太吵了?我們要舉報物業管理,做好監督;沿路上是不是有乞丐?我們捐出一點錢物,將他妥善安置在收容所吧!問問自己,如果我們的孩子要活著看到新世紀,中國該有哪些進步?我們應該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是我們的時代。 新春的第一個晴天,我會到大龍山上去看嫩綠的青草。我會帶一隻大塑料袋,撿走山路邊的垃圾。你或許也會帶著三朋四友,撿走花叢里的空罐頭。在你彎身的那一刻,或許我也在彎身,如果我們在轉角處相遇,就打個招呼吧!或許今天的中國就真的要比昨日的干凈一點、安靜一點、和諧一點。你,來赴約吧! 中國復興騰飛的夢想就是從你我身上開始的啊!有一種東西,它承載著人們的希望,這種東西有虛有實,它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在心中產生一股巨大的力量,它叫做夢想。上帝沒有賜予我們翅膀,但賜予了我們會飛的心和能夠夢想的大腦,使我們有了一雙「隱形的翅膀」。 從小我的心中就有夢想,夢想著趕快長大,趕快去接觸些新的東西。當我漸漸長大,懂得的東西多了,夢想的也多了。我也想像袁隆平爺爺一樣,為國爭光;像李連傑一樣,傳播中國文化;像馬雲叔叔一樣,取得那麼偉大的成就;像試飛英雄李中華一樣,為人民奉獻…… 還記得《開學第一課》中,要做有愛心的舞蹈老師的完瑪草,想要把太極推向世界的李連傑,花樣滑冰冠軍龐清、修建,「我再試一次!」的馬雲,以及失去雙臂的殘疾人楊孟衡、劉偉和試飛英雄李中華……這些都還歷歷在目。不只是感動與震撼,更多的是理解與領悟。 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有很多不同的夢想。雖然夢想不同,但追求夢想的信念,從沒有改變!這么多的夢想,並不用全部都實現,只要實現一個就足夠。當我們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失敗時,不必傷心,就像楊孟衡說的那樣「用行動去療傷」!要相信,只要堅持,總會成功的。夢想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並且堅持每一個腳印,直到成功。有句古話叫做「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的確如此!我們承載著祖國的未來,所以從現在起,我們必須至少有一個夢想,並且要為夢想的實現而奮斗! 還記得斷臂鋼琴王子劉偉嗎?命運對他是如此殘酷!他在10歲時因電擊失去雙臂,可他偏偏愛上了專門為手設計的樂器——鋼琴!對於一個平常人來說,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夢想。而劉偉,用他的信念與堅持做到了!他用腳趾,彈奏出了人間最美的音樂。聽到劉偉演奏的動聽的鋼琴曲,你的心中是否也會震撼與感動?劉偉用他的行動告訴我們:只要堅持、努力,夢想就會實現! 還記得試飛英雄李中華嗎?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完全可以選擇跳傘,但他並沒有。為了人民和那些珍貴的科研數據,他用自己的試飛經驗使飛機安全著陸。因為他說過的:「人生有夢想,每一個夢想都需要自己的努力。」 成功是因為什麼呢?房祖名給過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成功是因為你失敗不放棄!」當然,還要用智慧、有耐心,還需要同伴的幫助、理解與支持。 我的夢就是中國夢,中國夢也是我的夢。為了照耀中國、閃耀世界,也為了自己的夢想,開始努 力吧!放飛我們的夢想,一起加油!我的夢,中國夢! 我和你一樣,初冬早上排在熱氣蒸騰的餛飩攤邊等著滾熱可口的早點。還有比小張一家更讓人放心的餛飩攤么?他們夫婦倆天蒙蒙亮就勤勤懇懇地守在攤子邊,包好餡料收拾干凈,他們一定用的是四方薄皮包住新鮮足量的肉餡,鮮美可口,每每引來長列的人群專門光顧他們的餛飩攤。你若是不願意排隊,可以在前一天和他們約好,第二天徑直來取。你若是忘了帶零錢,他們是大方地不會向你要的,明天還是後來再帶來他們也不會介意,反而還要一再感謝你的光顧。 我行走於從家到學校這段不算太長的街道上,聽見賣菜小販急切的吆喝,門面前鼎沸的人聲喧嘩,三輪車啟動時響亮的馬達,那聲音是我模仿不來的,就像黃土地一樣實實在在。勞動人民身上有我見過的最樸素真摯而有力的情感,叫我情不自禁地將最崇高的贊美賦予他們——如果要給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個鮮明的標志,我相信那會是他們臉上舒心的笑容。你若是問我什麼是愛國?為什麼
!而對已經擁有的美好,我們又因為常常得而復失的經歷而存在一份忐忑與擔心。
夕陽易失的嘆息,花開花落的煩惱,人生本是不快樂的!因為擁有的時候,我們也許正在失去,而放棄的時候,我們也許又在重新獲得。對萬事萬物,我們其實都不可能有絕對的把握。如果致意去追逐與擁有,就很難走出外物繼而走出自己,人生那種不由自主的悲哀與傷感會更加沉重!
所以生命需要升華出安靜超脫的精神。明白的人懂得放棄,真情的人懂得犧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脫!當若干年後我們知道自己所喜歡的人人好好的生活,我們就會更加心滿意足!墨香茶盞之間,燈紅酒綠不是我所想所願。
想去學習畫畫,似乎是蓄謀已久的,卻模糊地有點遙遠,總想在活著的時候就把自己喜歡的事情都去做一遍,至少在離去的那一刻,我不會有絲毫的遺憾,因為我們都清楚,有些事,去做了,結果卻是無力挽回,那麼還是讓它跟隨著自己一起被埋沒吧,我還想去學習吉他,可以靜靜的彈著自己的心聲,為自己譜寫一歌,一詞,讓自己跟著音樂去歡快的流淌,一路有伊人相伴......
在這個雨季,感覺最多的還是離別的愁緒,雖然在這邊呆的時間不多,但是我卻深深地喜歡這里的人,這里的事,這里的花草,這里的一切一切,不能釋懷那一段美麗的邂逅。如果以後有機會,我還想回到學校,去彌補那些隨風老去的青春,想滲透在這里的每片土地,想告訴她,我回來了。
總在虛偽的偽裝著自己的無知,欺騙著別人,對別人訴說著自己的碌碌無為,像是在乞討一絲絲憐憫,可笑的是自己明明懂得卻不去付諸行動,而讓這一切都付諸東流,去吧,去吧,都去了吧,這該死的無處安放的青春,就伴著歲月蹉跎去吧,我不留戀了。
你說,天還是會放晴的,對吧?
期待。
七月花開
日子一頁一頁的數,時光一分一分的過。太陽被一隻叫夏天的炎熱驚醒。早早的起來,窗檯上爬上一些陣年舊事,被苔痕掩蓋於昨宵風聲里。忽來忽去的小雨,淋濕了蜻蜓的翅,卻總是淋不濕多情的詩句,坐在朝南的小屋裡,風聲一陣緊似一陣,鄰家的孩子,以清靈靈的童聲,叩開一扇沉睡的門。
炎夏,枯坐於窗前,看日照越來越近,影子越來越短,也許縮成一個點,縮成人生里那個渾圓的紅痣,甚至什麼也找不到,影子是你抑或我是影子,分分秒秒不忘須臾。是不是,你的手心裡也盛開著一朵花,徐徐的,展開繁花似錦的嬌艷,然後,在烈日下慢慢的萎謝,讓花的絕唱面臨大海,四面是洶涌澎湃的翅膀,吹動一生依戀的青枝綠葉,我一天天的溫馨自己的旅程。
七月,日歷被風無情的翻開。七月,相思無處可尋。不止是那一張臉,連帶那一個人,漸漸有些模糊。把杯子里的水再添一點,把書都放到抽屜里,卻無法把思念裝在袋子里,某些個暗淡的夜,心頭浮起明明滅滅的片斷,有徐徐的霧氣隱匿,笑容背後,落寂在歌唱:明白當你回來,無法證實芬芳的記憶總會布滿青苔。芬芳的嬌艷已開在春天,列車遠走,夏天漫漫,我已煉就鐵骨銅身,數著星星的日子裡,裝作把一切交還昨天。
總以為,人生會這樣度過罷。總以為,浮白的窗欞里透出只是平淡的歌聲。不期然,還會有這么一次相遇,清澈的眼神,憂傷的文字,暗淡的背景,一切的一切,都因那一刻而亮麗堂皇。七色光投射在伸過來的手上,纖細柔長,那用指尖吒呲的風雲,開出天青色的花朵,呵,時光在等我,等我在煙雨天,而我還在徘徊等待,等待你在我的意念里彈出高山流水的旋音。
想念過的,得到過的,等待過的,失落掉的,不愉快的,不如意的,最後那一刻,終必成空。七月終將離開。我雙手沾滿塵埃。七月的花瓣,落滿小徑,七月的雨水,恣意噴灑。七月的街道清冷。從一條街走臨另一條街,空空如也,我找不到示範的面具,註定以樸素的方式,挺立於你的枝頭,行人遠去,不施粉黛,我開成另一種清湯掛面的蓮,為誰駐足,為誰傷神?
七月,因為你的離開,走失了一季的春情。花被風吹拂的時候,花找到了綻放,你離開的時候,我找到了憂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幕降臨,你的影子執拗的跟從,找不到哪一束火焰,可以將你引開,找不到哪一支歌謠,將你埋藏。躲得深深,終是逃不出迷迷疊疊你的眼神,不如我們靜坐,見視,深省,穿透時間的信念,漸漸紅透,天邊那一縷火燒雲——
千年月光,漸次幻出。七月,在平靜的夜色里張牙舞爪。敲擊鍵盤,許多詞語排將而出,一些句子又一些句子,在文字里像一根根鋼針,扎入肌膚,扎入五臟六腑,時時刻刻,痛徹心肺。又恍如一些音符,盛開於黑暗裡,聲音時而高亢時而低沉,也許,循著時光的隧道,一把把情感的牆推開,倒在你的懷里,徹夜無語,甚至一生一世,你會聽到我心中的話語?
晨色里菱鏡中的容顏暗淡,為這七月炙烈的陽光,高濃度的紫外線和灼燒的體溫。不,只是沒有鮮活的歌聲,沒有激揚的文字,更沒有爽朗的相契。牆外的花蕾又翻新了一輪的日歷,往昔那些靈動的足音,被時間長廊拉得幽長。遠方隱現的光圈,卻距我很近。拉長拉近,拉住你模糊卻又清晰的視線。誰的頭上初現風霜的簡朴,一兩叢,細細密密,連根撥掉卻仍然翦不掉糾纏的心。
樹葉輕輕的在我身邊墜落,簌簌的。一些故事遠去,一些故事飄近。七月江南,叢生多少水淋淋的深情。江南,仍然只是夏天,鮮花均被倒置,玫瑰往地心裡伸展,雨水長勢兇猛,華麗的最終只是詞語,蒼白的背影走出了視線,你是否嘗試過後悔?這里天氣氳氤,你可曾就近越牆,去探視過門外悄開的玫瑰?去年取走的唇,是不是你的吻?我多年想像的情人,因你而一一破碎。
七月,你迎風而立,如歌的歲月里,愛與飛翔是另一種概念。愛須別離才知是一種刻骨銘心。然而疏淡也是一種心境。你神情專注,你不棄不離。獨一無二的場景里,你明朗的歌聲拂過,你流水一般的樂聲傾瀉,儲蓄多年的情感,借著花開的聲音,漾滿滿足和甜蜜,於煸情之夜,緩緩攤開柔軟的羽翼。我對詞語心領意會,失散的文章,收斂於心平氣和
❹ 關於新年的圖片
白兔赤烏 東門逐兔 動如脫兔 待兔守株 得兔忘蹄 東兔西烏 龜毛兔角 狐死兔泣 獲兔烹狗 狐兔之悲 靜如處女,動如脫兔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見兔放鷹
❺ 春節小報的背景圖片給幾張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B4%BA%BD%DA%D0%A1%B1%A8%CD%BC%C6%AC#
❻ 求把wps新春版的背景變成圖片
點「頁面布局」——選「頁面顏色」——「圖片」,在填充效果對話框的選項卡里點「圖片」——點「選擇圖片」選中你所需要的圖片後「確定」就OK。
❼ 求一個關於春節習俗、來歷等的網站以及一些圖片
春節(Spring Festival)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志農歷舊的一年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由來】
春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新年」。春節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歷(陽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 「春節」。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習俗】
【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系。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後將竹篾紮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塗於灶上使司命(灶王爺)醉酒」的記載。人們用糖塗完灶王爺的嘴後,便將神像揭下,和紙與煙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
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送灶習俗在我國南北各地極為普遍,魯迅先生曾寫有《庚子送灶即事》詩: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他在《送灶日漫筆》一文中說:「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還賣著一種糖,有柑子那麼大小,在我們那裡也有這東西,然而扁的,像一個厚厚的小烙餅。那就是所謂『膠牙餳』了。本意是在請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壞話。「魯迅詩中提到『黃羊』的典故,出於《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後,暴至巨富。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陰子方看見灶神,殺黃羊祭祀,後來交了好運,從此,殺黃羊祭灶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唐宋時祭灶的供品是相當豐富的。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對當時民間祭灶作了極其生動的描寫: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臘月二十三日的祭灶與過年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在一周後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認為是為天上諸神引路的。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後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爺會長久地留在人家的廚房內。迎接諸神的儀式稱為"接神",對灶王爺來說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儀式要簡單得多,到時只要換上新灶燈,在灶龕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據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對於灶王爺的來歷,說起來源遠流長。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經是民間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據古籍《禮記·禮器》孔穎達疏:"顓頊氏有子日黎,為祝融,祀為灶神。"《莊子.達生》記載:"灶有髻。"司馬彪注釋說:"髻,灶神,著赤衣,狀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記載:"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這些記載,大概是祭灶神的來源吧。還有,或說灶神是鑽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說是神農氏的"火官";或說是"黃帝作灶"的"蘇吉利";或說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眾說不一。
由於各地風俗不同,民間還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動。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晉東南地區民間流傳著兩首歌謠,其一是「 二十三 ,打發老爺上了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團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錫器;二十八,漚邋遢;二十九,洗腳手;三十日,門神、對聯一齊貼」。體現了時間緊迫和准備工作的緊張。 其二是一首童謠:「二十三,祭罷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過五,六天,大年就來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點點兩聲炮。五子登科乒乓響,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兒童盼望過年的歡躍心理。 在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綉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也有各種戲劇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於四進土,五女拜壽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慶壽九件衣」的說法,體現了民間對戲劇故事的偏愛。有新媳婦的人家,新媳婦要帶上自己剪制的各種窗花,回婆家糊窗戶,左鄰右舍還要前來觀賞。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類型。前者莊重,後者花梢。特別要製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見的有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井神聯:「井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面糧倉、畜圈等處的春聯,則都是表示熱烈的慶賀與希望。如「 五穀豐登 ,六畜興旺」;「米面如山厚,油鹽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馬如北海龍」;「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單聯,如每個室內都貼「抬頭見喜」,門子對面貼「出門見喜」,旺火上貼「旺氣沖天」,院內貼「滿院生金」,樹上貼「根深葉茂」,石磨上貼「白虎大吉」等等。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物,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准備。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氣氛。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由來已久。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三屍神」道教稱在人體內作崇的「神」。據《太上三屍中經》說:「上屍名彭倨,在人頭中;中屍名彭質,在人腹中;下屍名彭矯,在人足中。」又說每逢庚申那天,他們便上天去向天帝陳說人的罪惡;但只要人們在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吃灶糖,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能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口味稍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然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臘月二十五】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後,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送灶神上天後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閑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可見,在傳統社會里,民眾生活秩序是依賴著民俗進行調節的。
照田蠶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舉行這一活動。
千燈節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日。蒙語稱「明干卓拉」,意即千盞燈節。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廟里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這一節日習俗,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當地群眾在這天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的體育游藝活動。
【臘月二十七】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准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臘月二十九】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過趕年,土家族的傳統節日,也叫「調年會」。土家族比漢族提前一天或幾天過春節。
【臘月三十——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又稱「大年三十」。「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傳說中的神荼、郁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唐代以後,又有畫猛將秦瓊、尉遲敬德二人像為門神的,還有畫關羽、張飛像為門神的。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後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門神分三類:第一類是「大門門神」,多貼在車門或整間大門上,高約四五尺,寬約二三尺。第二類是「街門門神」,多貼小街門上,高約二尺,寬約一尺。這兩種門神都是一黑臉一白臉兩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獰惡,各手執槊鉞。第三類是「屋門門神」,較街門門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門最多是貼「麒麟送子」像,兩個傅粉塗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這種門神,本應貼在新結婚的屋門上,以取吉利,後來也就作普通街門的新年點綴品了。
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發展為春聯。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准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幅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因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於外,紅條鑲於內。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鍾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歷代的詩人墨客總是以最美好的詩句,贊頌新年的來臨。王安石的《元日》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春聯由神荼、郁壘的名字而向文字發展,而年畫依然沿著繪畫方向發展。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裡,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節貼春聯,年畫也受其影響隨之而盛行開來,全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我國年畫的三大流派。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掛千,就是用吉祥語鐫於紅紙之上,長尺有咫,粘之門前,與桃符相輝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為佛前所掛。掛千民戶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較少。其黃紙長三寸,紅紙長寸余,是「小掛千」,為市肆所用。最早的掛千當是以制錢(銅錢)串掛的,與壓歲錢一樣,有壓勝的作用。
置天地桌,這是一個臨時性的供桌,是除夕專設之桌。一般無大佛堂之家特別重視天地桌,因為平時對佛供獻較少,到年終歲盡時對神佛大酬勞一次,此外,這桌主要是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內容與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掛錢、香燭、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臨時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畫冊;"天地三界十八佛諸神",是一張用大幅黃毛邊紙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碼;福祿壽三星畫像等。以上諸像有的接神後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則須到破五、甚至到燈節才焚燒。擺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統一,如堂屋地方寬大,可置於屋中,如屋內無地,就置於院中。傳說此夜為天上諸神下界之時,所以民間有此接神習俗。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放爆竹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聖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製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葯材,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後,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後,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面,是預祝壽長百年。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後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卧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系的民俗活動。
❽ 春節小報背景
http://image.so.com/v?src=imageonebox&q=春節小報背景圖片,這裡面有幾張,挺好看的,我都用過,得獎了呢!
❾ 誰有關於春節的背景圖片
我有,不過是雞年的,不知道你要不要,可以參考一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