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伏羲文化節的由來
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是2005年開始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二十屆。
『貳』 伏羲大帝照片|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書記載其為創世神,是中國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風姓,又名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史記中稱伏犧,在後世與太昊、青帝等諸神合並,在後世被朝廷官方稱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東方上帝)一說。燧人氏之子,[1]生於成紀,定都在陳地。[2]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的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葯鼻祖之一。
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叄』 什麼時候是伏羲文化節。
農歷五月十三日是伏羲文化節。
伏羲文化節是甘肅省天水市一年一度的大型祭祀伏羲典禮的中國傳統民俗節慶活動,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由市人民政府主辦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每年農歷五月十三日舉行,相傳這一天是華夏始祖伏羲的誕辰,而天水就是伏羲的故鄉。
『肆』 《伏羲女媧蛇身人面圖》在向我們傳達什麼樣的信息呢
隨著我國對考古學的重視和考古科技的發展深化,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繪製成圖像形式的伏羲女媧考古材料。這些考古材料地域分布廣泛,不僅包括古中原地區的河南、陝西等地,山東、四川、江蘇等地也有相應發現,而且藝術形式多樣,包括壁畫、帛畫、磚畫等。伏羲和女媧在漢畫中大量出現,呈現出的獨特規律和豐厚的藝術內涵的同時又蘊藏著深刻的社會思想。由探討伏羲女媧像特徵和意義表明,其所呈現的形象主體一致性,反映了中國廣大區域內在信仰和民俗上的共性;其所呈現的形象系統的差異性,反映了各地區間在信仰和民俗上的個性。作這種解釋,可能會使我們對漢畫伏羲女媧像的認識更加清晰一些,對表現她們的意義理解得更透徹一些。
伏羲女媧執規矩象徵意義探析
以題主所展示的圖片為例,系屬唐代伏羲女媧規矩圖: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娟質或麻布質畫。根據阿斯塔那唐墓考古報告,同期出土的此類絹畫共數十件,這類畫在墓室中用木釘釘在墓頂上,畫面朝下。畫中伏羲戴冠、居左,張左手執矩,矩上有墨斗,或右手持墨斗;女媧束高髻、居右、張右手執規,左手持剪刀狀物。伏羲女媧人首蛇身,著胡服,腰相連,共著一裙,上身相擁,下尾盤曲相交多節成螺旋狀。兩人頭上有圓輪,以象徵日;尾下有月。畫面四周遍布大小相同的圓圈,部分以線相連成星辰、北斗狀。
『伍』 神話故事裡的伏羲大帝,為什麼被稱之為我國的「人文始祖」
黃帝,姓公孫,少典氏之子,因長於姬水 (今陝西黃陵縣縣沮水),故又姓姬。曾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封於有熊,號有熊氏。因崇尚土德,土為黃色,故稱黃帝。
伏羲是中華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如同亞當、夏娃創造西方文明一樣,伏羲、女媧點燃了中華文明薪火,對中華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伏羲因其在中華文明史的巨大貢獻,千百年來被尊稱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受到了中華兒女的稱贊和共同敬仰。
伏羲部族在遷徙的過程中把生產勞動技術、日常生活經驗、社會管理辦法、走向文明的措施不斷發揚廣大,並汲取各地先進的經驗和做法,傳承和發揚了伏羲開創的遠古文明,推動了社會生產力進一步向前發展,為我國人類早期社會擺脫蒙昧跨入文明階段作出了重大貢獻,開創了中華文明的先河。
『陸』 每年甘肅省公祭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大典是什麼時候為什麼
甘肅伏羲公祭活動每年固定日期的時間是自2008年開始以後定為6月22日(公歷)開展。甘肅伏羲公祭活動自從1988年以來,除2008年和2009年受5.12地震影響公祭活動暫停了兩年外,期間未有中斷。
每年6月21或22日為夏至交節日,夏至這一天白晝時間最長,黑夜時間最短,夏至也就成了極陽之點,正因如此,選擇在這一天公祭伏羲。
(6)關於伏羲節的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一、有關伏羲的後世紀念:
1、太昊陵,位於河南省淮陽縣。被稱為「天下第一陵」,歷代帝王曾51次親自來此祭奠。
2、伏羲摩崖石刻雕像,位於湖北襄陽市,高約70.5米、長約230米的中國最大的山體頭像雕像。
3、伏羲廟,位於天水市區西關伏羲路,始建於明代成化年間,後經九次重修,形成古建築群。自1988年開始,每逢龍誕日(農歷五月十三日),都在天水伏羲廟舉辦「天水伏羲文化節」,舉行祭祀、朝拜儀式,祭祖活動。
二、伏羲廟:
伏羲廟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鍾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新建築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共6座。新舊建築共計76間。
『柒』 伏羲文化節的祭祀活動
每年的祭祀活動已經成為天水人生活中一個隆重的節日。天剛放亮,天水市就已經鼓樂喧天,人頭攢動,一派喜慶氣氛。8點整,穿紅帶綠的漢族民間民俗文藝表演隊伍從市區東邊的天水市政府大院出發,一路展演著緩緩向城區西邊的伏羲廟行進。走在這支隊伍最前列的,是一幅巨大的由眾人簇擁著的伏羲的畫像,其身後是身穿黑衣黑褲,按8行8列排著的一個64人的方陣,他們手舉高高的旗幡,幡上分別是伏羲八卦中的64卦爻。 這支前後長達1000多米的表演隊伍中,有原本用來朝拜玉皇的古樂朝山隊;有過去群眾用以祈天降雨的夾板鼓隊;也有敦煌舞樂隊;有衣著秦朝兵士服飾的小學生隊伍;有大學生摹仿原始人動作組成的遠古先民隊;有老年社火隊和中國傳統節日中不可少的雄獅隊及舞龍隊;而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就是武山旋鼓隊和秦城夾板鼓隊的表演。 武山旋鼓大約由三、四十人組成,大家都身穿黃綢衣褲,說是龍的傳人、黃皮膚的象徵。他們一手握鼓錘,一手持一把扇形羊皮鼓,雖然鼓身嬌小,但那激昂奔放的旋律,那快速迴旋著的鏗鏘跳躍的舞姿,將西北人的豪邁及對先祖的崇敬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也使每一個觀者隨之激動和振奮,據說這種旋鼓出現的年代久遠,它原本是牧羊人遭遇狼群時發出求救信號用的,後來被逐漸搬上文藝舞台,並頻頻出現在國內各大型活動中,也曾多次參加國際演出。今天,他們在這里,以這昂揚的鼓聲,盡情地傾吐著對先祖伏羲的敬仰、崇拜和贊頌。
『捌』 神話傳說中的人王伏羲和後羿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嗎
神話傳說中的人王伏羲和後羿到底不是同一個人。
伏羲
伏羲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書記載其為創世神,是中國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
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的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葯鼻祖之一。
後羿
後羿本稱羿、大羿、司羿,中是國遠古五帝時期的神話人物,帝堯的射師,嫦娥的丈夫,神話傳說中的射日英雄。在民間有後羿射日的典故。
羿在年僅五歲的時候被父母拋棄在深山,自幼在山林中成長。他善於射箭,後來成為射師,被帝堯封於商丘 大羿曾經幫助帝堯射下九日,匡扶黎明。
(8)關於伏羲節的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自古以來三皇五帝就受到歷代帝王的尊敬與祭祀,作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伏羲是有大智的思考者和發明創造者。
作為各民族團結協作、尋求生存與發展的歷史象徵,對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和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直到現在,伏羲女媧以及炎黃二帝依舊是國家正經提出要祭祀的人文始祖,他們是華夏兒女共同的父親母親。
2008年太昊陵也以單日82萬的遊客記錄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全球第一廟會。而每年國家都會派遣官員與兩岸三地華夏兒女共同參加祭祖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