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門庭若市的意思
「門庭若市」的意思是指門前像市場一樣。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用於家庭、商業、服務場所;多含褒義。門庭若市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戰國策·齊策一》。
《戰國策·齊策一》: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譯文:
齊威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說:「無論是誰,能當面指出我過失的,給上賞;上奏章規勸我的,給中賞;在朝廷或街市中議論我的過失,並傳到我耳中的,給下賞!」命令一下,群臣前去進諫的,一時川流不息,朝廷門口每天像市場一樣熱鬧。
該則成語故事至少給人們兩點啟示:
一、管理者應廣開言路,從諫如流,善於聽取不同的聲音。
二、溝通二字,看似簡單,卻大有學問。在人際交往中,溝而不通的現象時有發生。而作為溝通高手的鄒忌值得我們學習。在人際溝通中,應根據溝通對象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溝通方法,特別是在勸諫別人時,只有諳熟對方心理,充分尊重被勸說者,語言委婉,用語得體,才能使之受到啟發、明白道理,並愉快地接受意見,進而達到溝通的目的。
『貳』 門庭若市的成語故事
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yì)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他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jiàn)進。期(jī)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185cm),形體容貌光艷美麗。早晨穿戴好衣帽,看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的徐公比,誰更美呢?」他妻子說:「您比徐公漂亮的多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就又問他的妾:「我與徐公相比誰美?」妾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同他坐著談話,又問他:「我和徐公相比誰更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端詳他,自認為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鏡子看看自己,又(覺得)自己(遠遠地)不如徐公美。晚上躺著想這件事,想道:「我妻子說我漂亮,是因為偏愛我;我的妾說我漂亮,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說我漂亮,是因為欲有求於我。」
鄒忌於是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他們都說我比徐公漂亮。現在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里的妃子和身邊的侍衛,沒有一個不偏愛您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害怕您的;全國范圍內的人沒有一個不有求於您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蒙蔽很厲害了!」
齊威王說:「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上書勸諫我的,受中等獎賞;在眾人聚集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缺點,傳到我耳朵里的,受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群臣都來進諫,門庭若市;幾個月以後,偶爾有人進諫;一年以後,即使想進諫,也沒什麼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後,都到齊國來朝拜。這就是內政修明,不需用兵就戰勝了別國。
典故
戰國時,齊國的相國鄒忌,身材高大容貌端莊。他為勸說齊威王放開言路,鼓勵群臣進諫,就給齊威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對著鏡子端詳一番,然後問他的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比較起來,誰長得英俊。「你英俊、極了,徐公怎麼比得上你呢?」妻子說。
徐公是齊國出名的美男子,鄒忌聽了妻子的活,並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於是他又去問他的愛妾,愛妾回答說:「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
第二天,鄒忌家中來了一位客人,鄒忌又問了客人,客人說:「徐公哪有你這樣俊美呢?」過了幾天,正巧徐公到鄒忌家來拜訪,鄒忌便乘機仔細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較。結果,他發現自己實在沒有徐公漂亮。
於是,他對齊威王說:「我本來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說我比他漂亮,這是因為妻偏護我,妾畏懼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們都恭維我,不說真話。而我們齊國地方這么大,宮中上下,誰不偏護你,滿朝文武,誰不畏懼你,全國百姓誰不希望得到你的關懷,看來恭維你的人一定更多,你一定被蒙蔽得非常嚴重了!」鄒忌又勸諫說:「現在齊國地方千里,城池眾多,大王接觸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一定更多。大王如能開誠布公地徵求意見,一定對國家有益。」齊威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說「無論是誰,能當面指出我過失的,給上賞;上奏章規勸我的,給中賞;在朝廷或街市中議論我的過失,並傳到我耳中的,給下賞!」命令一下,群臣前去進諫的,一時川流不息,朝廷門口每天像市場一樣熱鬧。 成語出處: 《戰國策·齊策一》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成語釋義: 門口和庭院里熱鬧得像集市一樣。形容來的人多。
『叄』 門庭若市的意思是什麼
「門庭若市」的意思是指門前像市場一樣。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用於家庭、商業、服務場所;多含褒義。
門庭若市(拼音:méntíng ruò shì)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戰國策·齊策一》。
該則成語蘊藏著極大的信息量。它既讓人們看到了齊威王的心胸寬闊、氣度宏大、通情達理、從諫如流以及知錯能改的明主形象,也使人們感受到了鄒忌勤於政事、忠於職守、深謀遠慮、真誠惻坦而又足智多謀的賢臣形象。
讀罷該成語故事,既要為威王從諫如流的可貴素養以及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願望和巨大決心點贊,又深深欽佩鄒忌幫助威王除弊革新的責任感及其高超的勸諫藝術。齊國內政修明,不須用兵就能戰勝敵國,使別國臣服,這是威王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結果。
而威王之所以能夠從諫如流,付諸行動,與鄒忌高明的勸諫藝術不無關系。在此次進諫中,鄒忌欲言勸諫大事,卻從家庭瑣事談起,他一開始並沒有單刀直入向威王進諫,而是巧妙運用設喻類比的方法。
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出發,從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國,寓治國安邦之道於形象的比喻之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達到了心理人情相通,讓威王既明白了自己受蒙蔽的嚴重性,又懂得了納諫的重要性,從而自覺接受了鄒忌的勸告。並懸賞求諫,廣開言路,結果收到了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候的奇效。
『肆』 一鳴驚人門庭若市摩肩接踵和從諫如流哪個成語故事與齊威王無關
一鳴驚人的成語故事與齊威王無關。一鳴驚人的成語故事與楚莊王有關。
一鳴驚人的成語故事:《韓非子·喻老》記載:"楚莊王熊旅統治朝政三年,不發布政令,不治理朝政。右司馬伍舉來到君王座駕旁,對楚莊王講了一段微妙的謎語,說:"有一隻鳥停駐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是什麼鳥呢?" 楚莊王說:"三年不展翅,是為了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為了觀察民眾的態度。雖然還沒飛,一飛必將沖天;雖然還沒鳴,一鳴必會驚人。你放心,我知道了。"
經過半年,楚莊王就親自聽取朝政,被廢除的有十項政令,被啟用的有九項政令,誅殺大奸臣五人,提拔隱士六人,因而國家能被大力整治。帶兵討伐齊國,在徐州大敗了齊軍,在河雍戰勝了晉軍,在宋國匯合諸侯,終於使楚國稱霸天下。庄王不因為小事而妨礙好事,故此能有好的名聲;沒有過早顯露,故此能有好的功績。所以說:"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
『伍』 門庭若市的典故+成語故事
門庭若市méntíngruòshì
[釋義]
門:原指宮門;庭:原指朝庭;現指院子;若:好像;市:集市;市場。原來形容宮門里;朝庭上;進諫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樣;十分熱鬧。現在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語出]
《戰國策·齊策…》:「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辨形]
庭;不能寫作「餽」。
[近義]
車水馬龍
[反義]
門可羅雀
[用法]
一般用於家庭、商業、服務部門等場所。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見「賓至如歸」(71頁)。
[例句]
自從他的父親當上縣長以後;他們家每天都~。
『陸』 編寫門庭若市的成語故事
選自《戰國策》
原文: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yì)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jiàn)進。期(jī)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譯文:戰國時,齊國的相國鄒忌,身材高大容貌端莊。他為勸說齊威王放開言路,鼓勵群臣進諫,就給齊威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對著鏡子端詳一番,然 後問他的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比較起來,誰長得英俊。「你英俊 極了,徐公怎麼比得上你呢?」妻子說。 徐公是齊國出名的美男子,鄒忌聽了妻子的活,並不太敢相信 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於是他又去問他的愛妾,愛妾回答說:「徐公 怎能比得上你呢?」 第二天,鄒
門庭若市忌家中來了一位客人,鄒忌又問了客人,客人說:「徐 公哪有你這樣俊美呢?」 過了幾天,正巧徐公到鄒忌家來拜訪,鄒忌便乘機仔細地打量 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較。結果,他發現自己實在沒有徐公漂亮。於是, 他對齊威王說:「我本來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說我比他漂 亮,這是因為妻偏護我,妾畏懼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們都恭維 我,不說真話。我們齊國地方這么大,宮中上下,誰不偏護你,滿朝 文武,誰不畏懼你,全國百姓誰不希望得到你的關懷,看來恭維你的 人一定更多,你一定被蒙蔽得非常嚴重了!」鄒忌又勸諫說:「現在齊 國地方千里,城池眾多,大王接觸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 一定更多。大王如能開誠布公地徵求意見,一定對國家有益。」 齊威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說「無論是誰,能當面指 出我過失的,給上賞;上奏章規勸我的,給中賞;在朝廷或街市中議 論我的過失,並傳到我耳中的,給下賞!」 命令一下,群臣前去進諫的,一時川流不息,朝廷門口每天像市 場一樣熱鬧。 幾個月之後,只有陸陸續續的人來進諫;一年之後,雖然有想說話的人,但沒什麼可說(進諫)的了。燕趙韓魏的國君聽到(這件事)後,都來朝見齊王。這就是說在朝廷之上戰勝了別國。
『柒』 門庭若市成語故事簡寫30字
【成語】:門庭若市
【拼音】:méntíngruòshì
【解釋】:庭:院子;若:象;市:集市。門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場一樣。原形容進諫的人很多。現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成語故事】:
戰國時,齊國的相國鄒忌為了勸齊威王要虛心接受臣子們的規勸,於是對齊威王說:「我們齊國地方這么大,皇宮上上下下,有誰敢對大王無禮?右手誰敢忤逆大王?滿朝的文武將官,又有誰不怕您?全國百姓,有誰不希望得到您的關懷?看來恭維您的人一定很多,這樣可不好,您一定會被蒙蔽得很嚴重!」齊威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馬上下令給全國官員百姓,獎勵正直而敢規勸他的人,於是進宮提意見的人很多,熱鬧得像市集一樣。
『捌』 門庭若市的寓意是什麼道理是什麼
【成語】:門庭若市
【拼音】:mén tíng ruò shì
【解釋】:庭:院子;若:象;市:集市。門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場一樣。原形容進諫的人很多。現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出處】:《戰國策·齊策一》:「齊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子市朝,闖寡人之開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示例】:聲價最高,~者,如常熟則高丘、湖田、退墾橋、烏船頭等女巫。 ★清·壯者《掃迷帚》第十八回
【近義詞】:車水馬龍
【反義詞】:門可羅雀、門庭冷落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家庭、商業、服務場所
【成語故事】:戰國時齊國官員鄒忌見齊威王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他以自己的外貌打比方,妻子偏愛,妾懼怕,客人求他,都說他比徐公貌美。齊威王認為鄒忌的話很有道理,就下令在全國范圍內納諫,對有益的建議進行獎勵,威王的宮院門庭若市
(門庭若市,門庭若市)
門前像集市一樣。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戰國策·齊策一》:「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張難先《都督府之組織設施及人選》:「是時熱心之士,聞武昌首義來集賢館報名者,門庭若市。」
老舍《四世同堂》七十:「粉妝樓有許多朋友,一天到晚門庭若市。」亦作「門庭如市」。
晉袁宏《後漢紀·光武帝紀八》:「廣通賓客,門庭如市。」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崔秀才》:「少倜儻好客,揮霍不吝,車馬輻輳,門庭如市。」
《中國現在記》第七回:「真正是門庭如市,有求必應。」
『玖』 門庭若市成語故事
成語
門庭若市【mén tíng ruò shì】
釋義
門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場一樣。原形容進諫的人很多。現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出處
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一》的:「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典故
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yì)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他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jiàn)進。期(jī)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185cm),形體容貌光艷美麗。早晨穿戴好衣帽,看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的徐公比,誰更美呢?」他妻子說:「您比徐公漂亮的多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就又問他的妾:「我與徐公相比誰美?」妾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同他坐著談話,又問他:「我和徐公相比誰更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端詳他,自認為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鏡子看看自己,又(覺得)自己(遠遠地)不如徐公美。晚上躺著想這件事,想道:「我妻子說我漂亮,是因為偏愛我;我的妾說我漂亮,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說我漂亮,是因為欲有求於我。」
鄒忌於是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他們都說我比徐公漂亮。現在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里的妃子和身邊的侍衛,沒有一個不偏愛您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害怕您的;全國范圍內的人沒有一個不有求於您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蒙蔽很厲害了!」
齊威王說:「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上書勸諫我的,受中等獎賞;在眾人聚集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缺點,傳到我耳朵里的,受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群臣都來進諫,門庭若市;幾個月以後,偶爾有人進諫;一年以後,即使想進諫,也沒什麼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後,都到齊國來朝拜。這就是內政修明,不需用兵就戰勝了別國。
『拾』 成語故事概述(幾句話)
安步當車:戰國時,齊宣王召見顏斶,幾番高談闊論後齊宣王以有肉吃有車乘等優厚的條件讓顏斶留下來,顏斶卻說「晚點晚點吃飯,也像吃肉那樣香;安穩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作乘車;平安度日,並不比權貴差」,拒絕了齊宣王。
杯弓蛇影:從前有個人叫樂(yuè)廣,到朋友家做客,喝酒的時候對面牆上的弓影映在透明的酒杯里,他以為是蛇,回家後就得了重病,後來朋友知道了他生病的原因就再次請他到家裡做客並解釋了原因,這時他才恍然大悟,病也就好了。
不翼而飛:戰國時,秦王派王稽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十七個月也沒有攻下,有個叫庄的人就建議王稽嘉獎士兵,鼓舞士氣,並提醒他如果大家都口傳消息,要求你改變指揮方法,這消息沒有翅膀也會飛得很遠。王稽不聽,幾天後秦軍果然叛逆了。
差強人意:吳漢指揮作戰,在形勢不利,將士驚慌失措時,仍整修兵器,鼓舞士氣。漢光武帝聽到這一情況後感嘆地說,吳公頗能振奮人的意志。
車水馬龍:東漢章帝劉炟繼位後,封其父王明帝劉庄的皇後馬氏為太後。馬太後親自撰寫《顯宗起居注》,絲毫不提及父親馬援及兄長馬防的功勞,還要章帝不要聽信大臣的給馬家封侯的建議,說:「我回家看他們門前車水馬龍的,不能再封了。」
尺短寸長:【出 處】 戰國·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關於這條不知道有什麼故事,只找到出處了)
寸草春暉:唐代的詩人孟郊《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成語「寸草春暉」就是從這首詩中簡縮而來的。
道不拾遺:戰國時期衛國人商鞅因逃難到秦國,主張法制國家,受到秦孝王的重用,他先後制定一系列新法,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舊法,主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執法嚴明,不循私情。經過一段時間,秦國社會安定,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國力強盛。
點石成金:晉朝的旌陽縣曾有縣令叫許遜。他能施符作法,替人驅鬼治病,一次,由於年成不好,農民繳不起賦稅。許遜便叫大家把石頭挑來,然後施展法術,用手指一點,使石頭都變成了金子。這些金子補足了百性們拖欠的賦稅。成語「點石成金」據此而來。
斷章取義: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關於這條不知道有什麼故事,只找到出處了)
發憤圖強: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學生周遊列國講學,來到楚國葉邑,葉公沈諸梁接待了他,他對孔子不怎麼了解,就悄悄地問子路,子路一時不知怎麼回答他。孔子事後得知就對子路說以後就說:「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防微杜漸:東漢和帝即位後,竇太後專權,竇家掌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幾年後,天上發生日蝕,丁鴻就借這個當時認為不祥的徵兆,上書皇帝,指出竇家權勢對於國家的危害,建議迅速改變這種現象。丁鴻在給和帝的上書中說皇帝如果親手整頓政治,應在事故開始萌芽時候就注意防止,這樣才可以消除隱患,使得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負荊請罪:藺相如已經擔任上卿,位置在廉頗之上。廉頗不高興,他想要侮辱藺相如一番。藺相如知道後,時常避開與廉頗會面。藺相如對別人說:「秦王不敢加兵來打趙國的原因是怕我們兩個。如果我們因私爭斗,怎麼保衛國家?」廉頗聽說了,裸露著上身,背負荊條,來到藺相如門前請罪。
固若金湯: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派武臣進攻趙地。武臣率軍攻打到了范陽城,范陽城裡有一個口才極好的辯士名叫蒯通,以范陽城固若金湯,一時無法攻陷等理由說服武臣了赦免范陽令,以一紙繳文沒有用一兵一卒使范陽令投降。
駭人聽聞:隋煬帝楊廣時,著作郎(官名)王劭常用一些荒誕言論取悅皇帝。他曾謊報說:有人抓了一隻烏龜,它的腹部有「天下楊興」四個字,預示著楊家江山興旺長久。當皇後死時,王劭又說皇後原是菩薩轉生,她現在只是回到天上去……王劭弄這些糊弄人的事情,大家都說凈弄一些"駭人視聽"的東西。 "駭人視聽",後來演化為"駭人聽聞"這條成語。
金石為開:西漢時期的李廣精於騎射,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獵,結果全神貫注,用盡氣力,一箭射中一塊形狀很像老虎的大石頭,連箭尾幾乎全部射入石頭中去了。他不信自己能有這么大的力氣,就又試了多次但均不能射入。眾人不解去請教揚雄,揚雄回答說:「如果誠心實意,即使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會被感動的。」「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這一成語也便由此流傳下來。
精衛填海:。《山海經》記述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精衛。精衛原來是炎帝寵愛的女兒,名叫女娃,有一天她去東海玩溺水死了。女娃變成了鳥,名字就叫作「精衛鳥」。精衛鳥去西山銜來石子兒和樹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東海填平。
開源節流:戰國時期,思想家荀況在《富國篇》中闡述富國的策略,若要國家富強,就要愛護百姓,在收支上開源節流。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去發展生產,國家才能富強。如果不顧生產,只顧浪費物資,百姓就會十分貧困。所以「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
老馬識途:管仲、隰朋跟隨齊桓公去討伐孤竹國,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說:「可以利用老馬的才智。」於是放開老馬前行,大家跟隨在後,終於找到了路。
兩敗俱傷:戰國的時候齊宣王正准備要去攻打魏國,淳於去晉見齊宣王講了獵犬追逐狡兔最後雙雙累死於山腳下被農夫拾回吃掉的故事後說「現在齊國發兵去攻打魏國,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內就可以打贏的。到頭來,雙方都弄成民窮財盡,兩敗俱傷,不但老百姓吃苦,國家的兵力也會大受損傷,萬一秦國和楚國趁機來攻打我們,那不是平白送給他們機會一並吞掉齊國和魏國嗎?」齊宣王聽了淳於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國的計劃。
名落孫山:有一吳人叫孫山,他去別的城參加科舉,同鄉人託付兒子與他一同前往。同鄉人的兒子未中,孫山的名字雖然在榜文的倒數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孫山先回到家裡,同鄉便來問他兒子有沒有考取,孫山說:「中舉人的名單上最後一名是孫山,您的兒子在我後面呢。」
門庭若市:戰國時,齊威王聽鄒忌的諫言後下令「無論是誰,能當面指出我過失的,給上賞;上奏章規勸我的,給中賞;在朝廷或街市中議論我的過失,並傳到我耳中的,給下賞!」命令一下,群臣前去進諫的,一時川流不息,朝廷門口每天像市場一樣熱鬧。
目不窺園:西漢時期,廣漢學者董仲舒年少時讀書非常刻苦,經常是夜以繼日地讀書,他的書房緊靠著奼紫嫣紅的花園,他三年沒有進過花園,甚至連一眼都沒瞧過。後來他被征為博士,公開聚眾講學,弟子遍布四方。
南柯一夢:有一個叫淳於棼的人,平時喜歡喝酒。淳於棼過生日的那天,多喝了幾杯酒,夜晚淳於棼帶著幾分醉意在大槐樹下歇涼不知不覺間睡著了。做了一場到大槐國中狀元、當附馬、做好官的夢,最後因為夢到帶兵失利被貶回家而驚醒,他按夢境尋找大槐國,原來就是大槐樹下的一個螞蟻洞,一群螞蟻正居住在那裡。
石破天驚:唐·李賀《李憑箜篌引》:「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形容樂聲高亢激越,有驚天動地之勢。後多用以比喻某一事物或文章議論新奇驚人。(關於這條不知道有什麼故事,只找到出處了)
杞人憂天: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的人,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坐在門前乘涼,自言自語地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不論別人怎麼勸說他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
前倨後恭:蘇秦周遊列國,一開始無一個國君欣賞他,蘇秦只好垂頭喪氣穿著舊衣破鞋回到家鄉洛陽。家人見他如此落魄都不給他好臉色,蘇秦的嫂子不給做飯,還狠狠訓斥了他一頓。這件事大大刺激了蘇秦,經過一年的苦心揣摩,蘇秦掌握了當時的政治形勢,在周遊列國時說服了當時的六國「合縱抗秦,並被封為「縱約長」,做了六國的丞相。蘇秦衣錦還鄉,他的親人一改往日的態度,都「四拜自跪而謝」,其嫂更是「蛇行匍匐」。面對此景,蘇秦對嫂子說了這句話。
塞翁失馬:靠近邊境一帶有位老人居住。一次,他們家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鄰居們都為此來慰問他。那個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變成一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鄰居們都前來祝賀他們一家,那個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變成一件壞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得大腿骨折。人們都前來安慰他們一家。那個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變成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境一帶,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戰。靠近邊境一帶的人,絕大部分都死了。唯獨這個人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如火如荼:春秋時代末期,吳國國王夫差攻打晉國時的一天傍晚,吳王下達了命令。全軍將士吃得飽飽的,馬也喂足了草料。從全軍中挑出三萬精兵強將,擺三個方陣。中間的方陣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幟,白弓箭,左邊的方陣一水兒紅色,右邊的方陣則一水兒黑色。半夜出發,黎明時分到達離晉軍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剛剛顯出亮色,吳軍鼓聲大作,歡呼之聲震天動地。晉軍從夢中醒來,一看吳軍那三個方陣和聲威氣勢,簡直都驚呆了:那白色方陣,「望之如荼」——像開滿白花的茅草地;那紅色方陣,「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燒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陣,簡直就象深不可測的大海。
事半功倍:戰國的時候孟子,他有很多的學生他的學生公孫丑談論統一天下的問題。他們從周文王談起,說當時文王以方圓僅一百里的小國為基礎,施行仁政,因而創立了豐功偉業;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苦於戰亂,以齊國這樣一個地廣人多的大國,如能推行仁政,要統一天下,與當時周文王所經歷的許多困難相比,那就容易得多了。孟子最後說:「今天,像齊國那樣的大國,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歡,猶如替他們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給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而獲得的效果必定能夠加倍。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呢!」
手不釋卷: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呂蒙總是推說軍隊事多沒有時間學習,孫權列舉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謂老而好學。」呂蒙深受感動,從此發奮學習,學問提高很快 。
有的故事真的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清的,我已經盡力了,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