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四海舒郁丸在哪裡買圖片
擴展閱讀
男人1cm短發圖片 2024-12-25 14:15:34

四海舒郁丸在哪裡買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7-08 21:22:47

Ⅰ 癭病怎麼治療

癭病的治療原則為理氣化痰,消癭散結為基本治則。癭腫質地較硬及有結節者,應適當配合活血化瘀。肝火亢盛及火熱傷陰者,則當以清肝泄火及滋陰降火為主。

分證論治

氣郁痰阻

症狀:頸前正中腫大,質軟不痛;頸部覺脹,胸悶,喜太息,或兼胸脅竄痛,病情的波動常與情志因素有關,苔薄白,脈弦。

治法:理氣舒郁,化痰消癭。

方葯:四海舒郁丸加減。

方中以青木香、陳皮疏肝理氣,昆布、海帶、海藻、海螵蛸、海蛤殼化痰軟堅,消癭散結。

胸悶、脅痛者,加柴胡、鬱金、香附理氣解郁。咽頸不適加桔梗、牛蒡子、木蝴蝶、射干利咽消腫。

痰結血瘀

症狀:頸前出現腫塊,按之較硬或有結節,腫塊經久未消,胸悶,納差,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或澀。

治法:理氣活血,化痰消癭。

方葯:海藻玉壺湯加減。

方中以海藻、昆布、海帶化痰軟堅,消癭散結;青皮、陳皮、半夏、貝母、連翹、甘;草、理氣化痰散結;當歸、川芎養血活血,共同起到理氣活血,化痰消癭的作用。

結塊較硬及有結節者,可酌加黃葯子、•三棱、莪術、露蜂房、山甲片、丹參等,以增強活血軟堅,消癭散結的作用。胸悶不舒加鬱金、香附理氣開郁。郁久化火而見煩熱、舌紅、苔黃、脈數者,加夏枯草、丹皮、玄參以清熱瀉火。納差便溏者,加白術、茯苓、淮山葯健脾益氣。

肝火熾盛

症狀:頸前輕度或中度腫大,一般柔軟、光滑,煩熱,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顫抖,面部烘熱,口苦,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治法:清肝泄火。

方葯:梔子清肝湯合藻葯散加減。

梔子清肝湯中,以柴胡、芍葯疏肝解郁清熱;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益脾養血活血;梔子、丹皮清泄肝火;配合牛蒡子散熱利咽消腫。藻葯散以海藻、黃葯子消癭散結,黃葯子且有涼血降火的作用。

肝火亢盛,煩躁易怒,脈弦數者,可加龍膽草、夏枯草清肝瀉火。風陽內盛,手指顫抖者,加石決明、鉤藤、白蒺藜、牡蠣平肝熄風。兼見胃熱內盛而見多食易飢者,加生石膏、知母清泄胃熱。

肝陰虛

症狀:癭腫或大或小,質軟,病起緩慢,心悸不寧,心煩少寐,易出汗,手指顫動,眼乾,目眩,倦怠乏力,舌質紅,舌體顫動。脈弦細數。

治法:滋養陰精,寧心柔肝。

方葯:天王補心丹加減。

方中以生地、玄參、麥冬、天冬養陰清熱;人參、茯苓、五味子、當歸益氣生血;丹參、酸棗仁、柏子仁、遠志養心安神。

肝陰虧虛、肝經不和而見脅痛隱隱者,可仿一貫煎加枸杞子、川棟子養肝疏肝。虛風內動,手指及舌體顫動者,加鉤藤、白蒺藜、白芍葯乎肝熄風。脾胃運化失調致大便稀溏,便次增加者,加白術、苡仁、淮山葯、麥芽健運脾胃。腎陰虧虛而見耳鳴、腰酸膝軟者,酌加龜板、桑寄生、牛膝、菟絲子滋補腎陰。病久正氣傷耗、精血不足而見消瘦乏力,婦女月經少或經閉,男子陽痿者,可酌加黃芪、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制首烏等補益正氣、滋養精血。

癭病的治療一般均以理氣化痰、活血軟堅、消癭散結為主。但對於火旺及陰虛表現明顯的癭病,則應重在滋陰降火,此時若用消癭散結的葯物,一般多選用黃葯子。黃葯子有小毒,久服對肝臟不利,因本病治療時間往往較長,在需要較長時間服用時,黃葯子的劑量以不超過12g為宜,以免造成對肝臟的損害。

Ⅱ 關於中成葯四海舒郁丸

四海舒郁丸功效是行氣化痰,散結破癭,主治癭瘤,瘰癧等,臨床四海舒郁丸加減治療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等病症

Ⅲ 甲功五項正常 甲狀腺小結節用吃四海舒郁丸么

如果有甲狀腺結節的話,甲功能正常,你是不用吃葯的吃葯,吃葯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效果的,定期復查就行

Ⅳ 疏肝理氣的中成葯

柴胡疏肝丸,逍遙丸,丹梔逍遙丸,四海舒郁丸

Ⅳ 中醫治療癭病的多種手段

1.氣郁痰阻
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質軟不痛,頸部覺脹,胸悶,喜太息,或兼胸脅竄痛,病情常隨情志波動,苔薄白,脈弦。
治法:理氣舒郁,化痰消癭。
代表方:四海舒郁丸
常用葯:昆布、海帶、海藻、海螵蛸、海蛤殼、浙貝母、鬱金、青木香、青陳皮。
2.痰結血瘀
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按之較硬或有結節,腫塊經久未消,胸悶,納差,舌質暗或紫,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或澀。
治法:理氣活血,化痰消癭。
代表方:海藻玉壺湯
常用葯:海藻、昆布、海帶、青皮、陳皮、半夏、膽南星、浙貝母、連翹、甘草、當歸、赤芍、川芎、丹參。
3.肝火旺盛
頸前喉結兩旁輕度或中度腫大,一般柔軟光滑,煩熱,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顫抖,面部烘熱,口苦,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治法:清肝泄火,消癭散結。
代表方:梔子清肝湯合消癭丸加減
常用葯:柴胡、梔子、丹皮、當歸、白芍、牛蒡子、生牡蠣、浙貝母、玄參。
變證:火郁傷陰,陰虛火旺而見煩熱,多汗,消瘦乏力,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者,可用二冬湯合消瘰丸加減。
《中醫內科》稱癭氣,代表方為:龍膽瀉肝湯加減
4.心肝陰虛
頸前喉結兩旁結塊或大或小,質軟,病起較緩,心悸不寧,心煩少寐,易出汗,手指顫動,眼乾,目眩,倦怠乏力,舌質紅,苔少或無苔,舌體顫動,脈弦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寧心柔肝。
代表方:天王補心丹或一貫煎加減
常用葯:生地、沙參、玄參、麥冬、天冬、人參、茯苓、當歸、枸杞子、丹參、酸棗仁、柏子仁、五味子、遠志、川楝子。

Ⅵ 請教中醫方「五海丸」

你說的是治療癭瘤的四海丸吧,沒有五海丸這個方的,四海丸全名叫四海舒郁丸,
組成;青木香15克 陳皮 海蛤粉各9克 海帶 海藻 昆布 海螵蛸各60克。
主治;行氣化痰,軟堅消癭之效。能治癭瘤結氣。

Ⅶ 烏賊骨是 什麼性質的葯材 對身體有無不良作用 ,一般在哪可購到

烏賊骨 葯材來源 本品為烏賊科動物無針烏賊、金烏賊、烏賊、白斑烏賊、虎斑烏賊、擬目烏賊等多種烏賊的內殼。 制劑 浸膏粉,顆粒劑。 性味歸經 味咸、澀、性溫。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 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制酸止痛,收濕斂瘡。主治吐血,嘔血,崩漏,便血,衄血,創傷出血;腎氣不固之遺精滑精,赤白帶下;胃痛嘈雜,噯氣泛酸;濕疹潰瘍。 古籍論述 《別錄》:「(治)驚氣入腹,腹痛環臍,陰中寒腫,令人有孕。又止瘡多膿汁不燥。」 《葯性論》:「止婦人漏血,主耳聾。」 《食療本草》:「主小兒大人下痢,炙令黃去皮細研成粉,粥中調服之良。久食之主絕嗣無子,益精。」 《本草拾遺》:「主小兒痢下,細研為末,飲下之。亦主婦人血瘕,殺小蟲。」 古代臨床應用 用於血證,治崩漏下血,可與黃芪、白術、山萸肉、茜草,棕炭等同用,以奏補氣攝血,收斂止血之功,方如《衷中參西錄》固沖湯; 《聖惠方》以本品單味研末,用米飲調服,治吐血及衄血不止; 治婦女赤白帶下,可與白芷、血餘炭同用,以增止帶之效,如《婦人良方》白芷散; 《瘍醫大全》四海舒郁丸即以本品配青陳皮、海蛤、海帶、海灌等,以理氣解郁,消痰散結,治療氣癭病; 《得宜本草》:「得生地,治血淋,得乾薑,治血瘕;得鹿茸、阿膠,治崩中帶(下)。」 《本草求真》:「同冰片少許以治赤白目翳;同干胭脂為末,油調以治小兒臍瘡出血及膿。」 《本草用法研究》:「合秋石、石決明、龍膽末,治肺結核咯血;佐膽礬、枯礬,治痔出血;同葛根粉、麻油,治瘡湯。」 化學成分 烏賊骨含碳酸鈣85%以上,此外,內殼中含蛋氨酸、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等17種氨基酸。 葯理作用 1、骨缺損修復作用。 2、抗輻射作用。 3、抗腫瘤作用。 4、抗潰瘍作用:海螵蛸因其所含的鈣鹽,能中和胃酸,因此可緩解泛酸及胃燒灼感等。 臨床應用 1、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及出血等。 2、治療淺度潰瘍期褥瘡。 3、治療瘧疾。 在中葯店有售。

Ⅷ 如何治療 氣脖子病

首先建議去正規醫院進行治療,不要自己「琢磨病」玩兒!
另:px1624這個哥們太逗了!!!
哈哈哈哈!!!!!

「氣脖子」好像不是中醫專用的術語,倒像是民間老百姓的俗稱!
據你說的好像應該是中醫「氣癭」范疇的疾病。
氣癭是一種病名。五癭之一,出《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氣癭多因情志抑鬱不暢而發,或由水土因素所致。其症見頸部暫生腫物,邊緣整齊,皮色與正常無異,按之比較柔軟,可因喜怒等情志之關系而增大或縮小。治宜宣通肺氣,祛風痰,清熱毒。選方多用五癭丸,或用四海舒郁丸,或用海藻玉壺湯化裁之類。近世多選用碘制劑,或可按病情考慮針灸治療,或作手術切除術。
氣癭是一種以頸前漫腫,隨喜怒而消長為主要特徵的疾病。因繞頸而生,狀如癭絡,病情增減與情志變化關系密切而稱為氣癭,俗名大脖子。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單純性彌漫性甲狀腺腫,包括地方性和散發性兩種。
氣癭的診斷要點

本病多流行於山區高原地帶,如雲南、貴州、山西、陝西、寧夏等地區,但平原地區也有發生。
好發於青年女性,發於青春期,孕期及哺乳期者尤多;但流行地區內常出現於學齡兒童。
初起頸前一側或兩側呈彌漫性腫大,腫勢日漸增加,邊緣不清,皮色如常,按之軟綿,並不疼痛。如腫脹過大,可呈下垂,感覺沉重,但不潰破,可隨喜怒而消長。
若腫脹向四周發展,可引起呼吸不利,發音嘶啞等症。
本病與肉癭同生於頸靨之處,外形亦相似。然本病一般按之柔軟無核,肉癭則按之有柔韌腫核,邊界清楚,可資鑒別。

氣癭的辨證分析

本病多由平素飲水或食物中含碘不足,或心情不暢,氣滯郁結,肝脾氣逆,臟腑失和而生。此外,產後腎氣虧虛,外邪乘虛侵人也能引起本病。其特點是頸前漫腫,邊界不清,可隨喜怒而消長,病程纏綿,既難消退,也不破潰。
本病的發生與水土缺碘及情志不暢關系最密切。在流行地區發病者,水土因素為主;散發於各地者,以情志因素為主。然情志變化對病情的影響關系甚大,而腎氣虧損,正氣不足之體,尤易罹患本病。初起表現為氣結痰凝,久則表現為邪盛正虛。肝鬱氣滯,木失條達,脾失健運,濕聚為痰,痰氣互凝,結於頸靨,則見腫脹;氣本無形,怒則氣聚而長,喜則氣散而消;痰為陰邪,氣雖結而未化火,故皮色如常;證屬痰氣互凝、無瘀血阻絡,故質軟而不痛。病邪久羈,肝鬱脾虛,久則耗傷氣血,可見氣血虛弱之症;痰氣互凝,聚於胸中則胸悶憋脹,呼吸不利,結於喉間則聲嘶。治療以舒肝解郁化痰為原則。

氣癭的辨證論治

氣結痰凝型
【證見】 癭腫初起,頸前彌漫性腫脹,邊緣不清,皮色如常。質軟不痛,喜消怒長,無明顯全身症狀。

【治法】 理氣解郁,化痰消腫。

【方葯】

1.主方 四海舒郁丸(顧世澄《瘍醫大全》)加減

處方:柴胡6克,昆布9克,海藻9克,青木香3克,陳皮6克,香附9克,黃葯子12克,枳殼6克,海帶15克,海螵蛸12克,海蛤殼24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有肝病史者,去黃葯子。孕期或哺乳期患者,加菟絲子15克、何首烏30克、補骨脂12克;孕婦還可於方中加入羊靨l具。

2.中成葯

(1)消癭順氣散,每次3-6克,每日2次,溫開水調服。

(2)四海舒郁丸,每次4-5克,每日2次,淡鹽湯送服。

3.單方驗方藻葯散(陳夢雷等《醫部全錄》)

處方:海藻30克(酒洗),黃葯子60克,共研為末。以舌時時舐葯末,以津咽下,病消2/3時止葯。用葯先須斷厚味,戒酒色。

邪盛正虛型
【證見】 腫勢加重,頸部明顯增粗,伴有神疲乏力,動則短氣,胸悶憋脹,呼吸不利,喉部壓迫感,聲音嘶啞等。

【治法】 益氣養血,理氣化痰。

【方葯】

1.主方 活血散癭湯(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當歸9克,白芍9克,陳皮6克,川芎6克,法半夏9克,熟地黃15克,黨參15克,茯苓9克,牡丹皮9克,海帶15克,木香9克(後下),甘草3克,青皮6克。水煎服,每日1劑。

胸悶呼吸不利者,加石菖蒲9克、厚朴6克、瓜蔞12克。喉部有壓迫感,聲嘶者,加射干6克、馬勃3克、藏青果9克。

2.中成葯參照氣結痰凝證中成葯。

3.單方驗方千金內托散(方明《中醫雜志》1984.3)

處方:黨參20克,黃芪10克,當歸10克,厚朴10克,川芎10克,桔梗10克,防風10克,白芷10克,甘草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l劑。血清T3、T4偏低者,參芪倍量。頸部發緊,喉部有異物感者,當歸、桔梗、防風各增至15~20克。

氣癭的外治法

癭腫巨大而伴明顯壓迫症狀者,可作甲狀腺大部分切除術。但青春期單純性彌漫性甲狀腺腫,則不宜手術治療。

氣癭的其他療法

1.針灸療法

(1)針刺:常用穴取氣癭、合谷、夾脊穴(頸3~5)。備用穴取天突、曲池、風池、中渚。刺法:氣癭穴在頸前近水突穴處,甲狀腺腫塊偏外方;視腫塊大小,位置可稍有差異。針體呈45°角,自腺體邊緣刺進腫塊中心,用雞爪刺法;合谷穴用強刺激;均不留針,隔日1次。如氣癭穴不宜多次針刺,可採用頸3-5夾脊穴。備用穴可輪換備用。

(2)灸法:常用穴取天突、通天、雲門、臂臑、曲池、中封、膻中、風池、大椎、氣舍、臑會、天府、沖陽。灸法:膻中穴灸7壯,其他各穴各灸18壯。

(3)耳針:常用內分泌、甲狀腺、頸等穴位。快速進針,捻轉數秒鍾,留針30~60分鍾,每日1次。

2.飲食療法

涼拌白綠三絲:海帶200克,白蘿卜200克,粉絲(水發)100克。將海帶、白蘿卜切成細絲,用水將海帶絲、粉絲煮熟,與白蘿卜絲一起加佐料拌勻食用。
二色菜:海蜇250克,胡蘿卜1000克,切絲加調料拌勻,佐餐食用。
蛤蜊制香附湯:蛤蜊100克,制香附10克,韭菜少許。蛤蜊與制香附加水煮沸,至蛤蜊熟,將香附濾出,加韭菜少許及調料食用。

3.預防調護

在流行地區,除改善水來源(如打深井)外,主要以食用碘化食鹽(每公斤食鹽加碘化鈉或碘化鉀5—10毫克)作集體性預防,用至青春期過後。碘化食鹽除有預防作用外,對患者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應經常食用海帶、紫菜等海產植物菜,尤其是兒童及青春期、妊娠期婦女。
平時保持心情舒暢,勿郁怒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