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關達芬奇的生活的圖片資料
1452年,4月15日出生於 佛羅倫薩附近的芬奇鎮,父親是位有名的公證人,佛羅倫薩大行會的會員,母親是貧苦農家的少女,達是一個私生子,他出生了不久,父親就遺棄了母親,和一位有社會地位的女人結了婚。
達芬奇生性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強,總知道為什麼。深得母親喜愛,在他5歲那年,繼母不能生育,父親便強行把他領回去輔養,而親生母親卻由於生活無所寄託而家給了一位農民,不長時間就去世了,沒過多久繼母又去世了,父親續弦,但繼母仍沒有生育,因此達成了家裡唯一的繼承人。
達芬奇的家庭非常富有,幼時的達是在良好的知識環境下健康成長起來的。到了來該入學的年齡,父親把他送入學校進行系統的教育,達芬奇聰穎好學,對任何事都很感興趣,從不以老師講授的課程為滿足,尤其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常常提出一些疑難問題,使老師瞠目結舌,十分窘迫,在音樂方面,達芬奇善吹笛子,能創作,不僅作詞,還會作曲,又有一副好嗓子,能自彈自唱,在為米蘭公爵演奏豎琴時,還自製樂器,表演完全超出了其他樂師,一時轟動米蘭。
達芬奇體格健壯,愛好各種體育活動,善訓馬,曾力挽狂奔之馬,。在辯論中,能使最強的對手甘拜下風,他左右手均能書寫作畫,他的許多手稿都是左手自右而反寫出來的,後人只有藉助鏡子反射出來才能辨認。
達芬奇愛好頗多,但繪畫在他的心目中的地位卻無與倫比,每日放學回家扔下書包,邊拿起畫筆,不吃不喝,完全沉浸在畫面上,被人稱為小畫家。
但是在達的少年時代,繪畫還是一項比較低賤的職業,達的父親卻是有名的望族,希望他繼承父業,學習法律,作一名公證人,但達芬奇非常父親能理解他熱愛繪畫的理想。機會終於來了。
一天,有位農民他有一面用無花果樹製作的盾牌,想在上面畫一副畫,於是請達的父親帶到城裡請畫師畫。但他的父親卻把他交給了達芬奇,想試試他的畫藝。達芬奇決定畫一副驚心動魄,令人望而生為畏的盾面畫,一達到盾面的效果。他首先讀了幾本有關妖魔鬼怪的書籍,然後開始構思。有一天他想起了希臘神話中的女妖麥杜薩的傳說,深受啟發。她是一個蛇發女妖,面貌凶丑,口噴火焰,頭發都是一條條毒蛇,她的魔眼看了能使人僵化為石。於是達芬奇不僅收集女妖的資料,而且還運用了一些小動物,它們被藏在了一間從不準旁人進入的房間里,綜合了這些形象他開始描繪起來,由於不間斷的工作以至那些小動物的屍體都腐爛發臭了,他毫無察覺。
經過一個多月的奮戰,終於畫成了一副駭人的魔鬼頭像:兩眼噴火,鼻孔生煙,口吐毒汁散發著毒氣,毛發到豎。然後他把窗簾都拉上,僅留一道縫隙,在盾牌上,請父親來觀看,但不作說明,父親當即嚇的轉生即逃,就這樣,父親不在逼他學習法律了。而那面盾牌以100金幣的高價每給了一位商人,商人又以300金幣賣給米蘭公爵,而農民得到的卻是商店裡買來的盾牌。
1446年達芬奇全家遷居佛羅倫薩,達也進入了委羅基奧的畫坊(他不僅是畫家,雕刻家,首飾家,而且還是建築家,工程師和音樂家,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有經驗的老師。)開始系統的學習繪畫和雕刻。
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他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
《自畫像》義大利繪畫大師達.芬奇的素描精品。他的素描作品的藝術水平已達極高的境地,被譽為素描藝術的典範。他對建築,雕刻和繪畫的創作都以大量素描為構思和研究的基礎,從構到每個人物 甚至每個手勢都准備了充分的素描習作及寫生,他的素描起了相當於甚或超過現代攝影術的作用。在這幅《自畫像》中,畫家描繪起自己來可謂得心應手,他觀察入微,用的線條豐富多變,剛柔相濟 尤其善用濃密程度不同斜線表現光暗的微妙變化,這些素描藝術手法使後來的不少畫家得益菲淺,堪稱素描藝術的精典。此畫用線生動靈活,概括性強,簡單的寥寥數筆卻包含許多轉折,體面關系,發線代面,立體感很強,還有,人物的表情也很傳神。因此,此畫雖為素描小作,其藝術美,形式美卻絲毫不亞於達.芬奇的那些恢宏巨制,諸多年來,繼續以其雋永的魅力吸引後世 美術愛好者的贊賞和推崇。
以下網站有更多祥解!
http://www.adxp.net/arthall/06-davinci/
② 求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17.18課的內容結構圖
高中歷史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提取碼:1234
簡介:高中歷史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合集。
③ 給幾張亞特蘭蒂斯的圖片
亞特蘭蒂斯位於歐洲到直布羅陀海峽附近的大西洋之島,傳說中擁有高度文明發展的古老大陸、國家或城邦之名。有記載最早的描述出現於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著作《對話錄》里,據稱其在公元前一萬年被史前大洪水毀滅。
(3)古希臘書籍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亞特蘭蒂斯(Atlantis),又譯阿特蘭蒂斯,又稱大西洲、大西國。
在梵蒂岡城國保存的古代墨西哥著作抄本(即《梵蒂岡城國古抄本》)和存留至今的墨西哥的印第安文明的作品中,也有過類似的敘述:「地球上曾先後出現過四代人類。第一代人類是一代巨人,他們並非這里的居民,而是來自天上。
他們毀滅於飢餓;第二代人類毀滅於巨大的火災;第三代人類就是猿人,他們毀滅於自相殘殺;後來又出現了第四代人類,處於『太陽與水階段的人類,處於這一階段的人類文明毀滅於巨浪滔天的大洪災。」
現代科學發現,在大洪災之前,地球上或許存在一片大陸,這片大陸已有高度發達的文明,在一次全球性的災難中,大陸沉沒在大西洋中。引發巨大災難的是大規模的地震及其後產生的海嘯。
火山灰導致整個地中海地區數周之內都處於黑暗之中,遠在英國的植物也受到影響。地震的威力相當於當時轟炸廣島的原子彈的爆炸威力的4000倍。
近一個世紀以來,考古學家在大西洋底找到的史前文明遺跡,似乎在印證此假說。
人們把這片大陸稱為「大西洲」,把孕育史前文明的國度稱為「大西國」。科學界沿用柏拉圖提出的名字——亞特蘭蒂斯。
④ 《與但丁討論神曲》大圖油畫下載地址,要格式是.jpg全圖(高清晰的)
無法發送圖片;與但丁討論神曲.jpg全圖在這非常清晰非常棒:http://zcw9966.blogspot.com/2009/03/jpg.html
油畫《與但丁討論神曲》是著名油畫家戴都都、李鐵子、張安君新近創作的巨作。戴都都先生是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遼寧省青年美協主席、遼寧畫院副院長。李鐵子先生是當代著名油畫家,作品曾獲全國美展金獎。張安君先生是沈陽市青年美協主席、著名油畫家。三位大畫家合作此畫可謂強強聯手。他們是用一年時間創作的《與但丁討論神曲》,無疑在中國美術史上是一次歷史性的突破。該作品的問世定會轟動中國美壇,令世人震驚。三位畫家克服重重困難,在6米*2.6米的畫布上反復推敲,當103人的巨作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時候,作為畫家的我為之一振。他們這種嚴謹治學的精神令人欽佩。為了尋找該畫的創作表現形式,在繪畫技巧上,他們反復研究倫勃朗、荷爾拜因、巴巴和弗羅貝爾等人具有濃烈特點的繪畫風格。畫中人物個性都很強,人物造型特點、動作特點、表情特點都是活生生的,個性鮮明又強烈。強烈的情感需要強烈的繪畫形式。一種藝術風格的改進,不僅僅是簡單技法上的變化,它涉及審美趣味、觀察方法、藝術素養以及構圖、題材等多種因素。由於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感受與技巧的統一,使作品不僅保持了原有的繪畫風格,而且增加了特有的風采。對於三位成功的藝術家來說,正確的認識與艱苦的藝術勞動是分不開的。正確地發現自己,確立自己,與他們實事求是追求真、善、美的藝術觀有著密切的聯系。同嚴肅地對待生活一樣嚴格苛求自己,而不取巧求捷,不苟且偷安,創作態度就象治學態度一樣十分嚴謹,正是這種藝術家應有的可貴品質,為他們確立自己的藝術面貌創作風格,起了保證作用。關東的沃土滋養了生於斯、長於斯的戴都都、李鐵子、張安君。他們的《大船早安》、《中國故事》等許多作品在國內外展出獲得金獎、銀獎、銅獎並獲得好評。悠悠本土情懷,泱泱中國氣派。戴都都、李鐵子、張安君早已成為東北乃至全國卓有成就的藝術家之一,從而備受關注,他們還在跋涉的路上繼續前行,我相信他們的作品定會在中國的美壇上,寫上重重的一筆,我衷心地祝福他們。 這幅油畫由內地著名油畫家戴都都、李鐵子、張安君於去年合作,長6米、高2.6米,繪有100 位世界名人和中國古城牆、金字塔、巨石陣等文化標志物,大玩crossover。據《甲殼蟲》雜志報道,作者選擇畫中人時參考不少資料,除要在政治、文藝、科學、體育界影響深遠,還要「形象突出」,因此耶穌、釋迦牟尼等雖對人類有重大貢獻 ,但仍落選。
繪百位名人 網友甫見此圖即大呼精妙,畫中各人之間的關系顯出作者的作畫視野:毛澤東位於全畫中心,「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與拿破崙並駕齊驅,喬治布希手持望遠鏡,拉登卻站在他身後,而東條英機則跪在秦始皇面前。此外,李白倒在椅子上作仰天長嘆狀,面前卻有一部現代的打字機。除了名人之外,克隆羊「多利」亦在其中,而司母戊大方鼎、留聲機、原子彈等人類智慧的結晶亦在畫中一一展現。 部分「形象突出」者可以讓人一眼認出,但亦有畫中人的身份引起熱烈討論,如圖中前方的持杖老者,有網友認為是摩西,但其身後跟覑各種動物,因此老者也可能是挪亞。左上角的一身古希臘裝束、手持書卷的「胡須佬」,有人認為是哲人蘇格拉底,亦有認為是荷馬。圖中還有不少西方著名畫家如羅特列克、柯爾尼留.巴巴等,多由對文藝頗有研究的學生認出。 然而,最少人認出的卻是圖右上角4人,有人認為穿白襯衫者為金日成,身旁是金正日。謎底揭開卻令大家哭笑不得:戴桂冠者為義大利詩人但丁,而身旁三人則是本畫的3位畫家,他們站在露台上俯看,確實符合畫名:《與但丁討論神曲》。
內地3著名畫家作品 本畫3名作者戴都都、李鐵子、張安君,均為內地著名油畫家,3 人因創作而結成好友,作品屢獲大獎。據悉創作這幅作品的靈感是在某次聊天時產生,他們想畫一幅能包容世界之大、歷史之長的作品,而靜物又不足以表達歷史,只有畫人物才能表達。而《神曲》亦是一部關懷人類、浪漫而庄嚴的巨著,故以此命名。 繪畫時,畫布占據了畫室的一面牆近一年。完成後,三個東北漢邀朋友到日本料理店慶功,一口氣喝掉30斤清酒。張安君其後亦放畫作到網頁上,給網友指認畫中名人,讓大家分享他們創作的快樂。
畫中人 這幅畫總共是 103人,其實還有一個「名人」就是在甘地身邊的克隆羊多利,在陽台上的4人是但丁和三個畫這幅圖的人,戴都都,李鐵子,張安君。剩下的99人分別是: 阿基米德,蓋茨,崔健,列寧,貝利,關羽,圖坦卡蒙法老,希特勒,墨索里尼,薩達姆,肖邦,赫本,雷鋒,福特,卓別林,白求恩,高爾基,孫中山,鄧小平,普希金,戴高樂,保爾,柯林頓,彼得大帝,李小龍,馬蒂斯,撒切爾夫人,丘吉爾,羅斯福,海明威,貓王,斯大林,達芬奇,馬克思,恩格斯,羅伯特•卡帕,莎士比亞,莫扎特,成吉思汗,拿破崙,切格拉瓦,卡斯特羅,馬龍白蘭度,阿拉法特,夢露,周恩來,華盛頓,老子,毛澤東,林肯,居里夫人,羅丹,畢加索,凱撒,拉登,布希,帕瓦羅蒂,薩爾瓦多•達利,慈禧,喬丹,沙龍,陳納德,查爾斯,安南,劉翔,齊白石,秦始皇,戈爾巴喬夫,東條英機,德蘭修女,岳飛,米開朗基羅,梅蘭芳,俾斯麥,泰戈爾,盧梭,宋慶齡,孔子,梵高,艾森豪威爾,勞特累克,柯爾尼留,甘地,李白,諾亞,愛因斯坦,托爾斯泰,安徒生,秀蘭•鄧波兒,泰森,普京,蔣介石,薩馬蘭奇,弗洛伊德,伊麗莎白二世,魯迅 內容介紹: 這幅油畫長6米、高2.6米,繪有103位世界名人,中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英國的巨石陣等地標作為背景出現在油畫中。 在103位名人中,中國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坐在全畫正中間的圓桌邊抽煙,他的身後站著的是中國人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馬克思和列寧正進行深入地交流;「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與拿破崙並駕齊驅;美國前總統喬治·W·布希手持望遠鏡,「恐怖大享」悄然本· 拉登站在他身後。東條英機跪在秦始皇面前,彷彿是在懺悔。此外,中國古代唐代大詩人李白靠在椅子上作仰天長嘆狀,他的面前擺著一隻酒樽和一部現代的打字機。 前蘇聯領導人約瑟夫·斯大林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畫家達·芬奇正在聚精會神地談話;俄羅斯前總統、現任總理普京挨著拳王邁克·泰森席地而坐;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背著手提袋,神情高傲地注視著一切。 除了名人之外,克隆羊「多利」也風光地出現在這幅畫中。此外,司母戊大方鼎、留聲機、原子彈等人類智慧的結晶,也都在畫中一一展現。 各國網友猜測創作者是中國人 這幅畫的作者到底是誰,目前網友正爭相熱議。分析人士指出,這幅畫的創作者可能是從義大利畫家拉斐爾的名著《雅典學派》中獲得了靈感。不過拉斐爾的名畫中,人物都是古代哲學家。而這幅畫中的人物雖說全是世界名人,但卻沒有現代和古代之分。 不過眼光銳利的網友還是發現了一些線索。畫中的大多數人物都是側面描繪,只有毛主席等少數人畫出了全貌。因此,人們猜測這幅畫的作者可能來自中國。另外,這幅畫的右上角有三位中國人,他們身穿現代衣服,但世界上不少網民沒有認出他們是誰。直到最近,這個秘密才被解開,這三人分別是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戴都都、當代著名油畫家李鐵子以及張安君。站在他們旁邊的是義大利詩人但丁。 英國藝術家阿拉斯泰爾·舒克認為,這幅油畫反映出了當代中國藝術家適應西方藝術風格和主題的趨勢。但但丁帶領我們看的是深層的「陰間地獄」,這幅畫卻引領著現代的人們欣賞「名人天堂」。 103位名人中的中國人 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新中國第一位總理周恩來、中國社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中國哲學家孔子、中國哲學家老子、唐代大詩人李白、革命家孫中山、國民黨時期主要領導人蔣介石、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元太祖成吉思汗、清朝太後慈禧、中國政治家宋慶齡、中國媒體大亨邵逸夫、作家魯迅、雷鋒、中國古代武將關羽、中國藝術家齊白石、中國籍武打演員李小龍、中國運動員劉翔、中國搖滾樂之父崔健、台灣藝術家張安君、戴都都、李鐵子
⑤ 求希臘瓶繪藝術黑繪風格、紅繪風格的圖片!!急!!!
在希臘陶器的紅底上用素描畫出的黑色的身形。希臘瓶畫經歷了「黑繪式」與「紅繪式」兩個主要的發展階段,黑繪瓶畫上的圖像是黑色的,紅繪瓶畫上的圖像是赤褐色的。黑繪風格出現在公元前6世紀,是把主體人物塗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使形象輪廓突出,猶如剪影,細部稍用勾線表現。紅繪風格出現於公元前6世紀末,它恰好與黑繪風格相反,是在背景上塗上黑色,留下主體部分的赭色,人物細部用線來描繪。這種風格主要流行於古典時期,平滑的內容多為情節場面,以神話題材和日常生活題材為主。
⑥ 請求大家給我古羅馬時期的文物資料(最好帶圖)
羅馬
Rome
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義大利半島處於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交織的時期。 「古義大利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族。大概在公元前1000年的銅器時代,他們穿越北部和東部的阿爾卑斯山和亞得里亞海到達義大利,並殘暴地迫使許多當地土著部落遷徙他鄉。他們起初過著游牧生活,但已經具有製作銅器、使用馬匹和帶輪子的大車的技能。抵達義大利之後,他們形成了以農耕為基礎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成為隨後幾個世紀其子孫後代的主要生活方式,直至羅馬文明的衰落。「古義大利人」是由幾個民族構成的,包括薩賓人、翁布里亞人和拉丁人。
公元前9世紀和公元前8世紀,義大利半島上出現了兩個新民族:埃特魯斯坎人和希臘人。古人認為埃特魯斯坎人來自東方的安納托利亞,今天的一些考古發現也證實了這一點。從起源看,他們似乎不是古義大利人,正如他們的語言也並非印歐語系一樣,他們的文明混合了來自東西方的各種因素。著名的維朗諾瓦文明代表了埃特魯斯坎人的最初發展階段,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在新領土上所取得的非凡的文化進步。這片新領土位於義大利東北部及亞平寧山區和第勒尼安海之間的沿海平原地區。埃特魯斯坎人居住在獨立的、強大的城邦中,城邦之間通常結成聯盟。這些城邦最初由一個君主統治,後來變成通過議會和選舉出的官員施行統治的寡頭政治。埃特魯斯坎人本來是農耕部族,擁有組織嚴密的軍隊,他們用這些軍隊來統治周邊民族,同時他們也喜歡經營商業和從事手工業。托斯卡納和北部的拉丁姆地區應該是埃特魯斯坎人最早的定居地。一小部分拉丁人在這片領土的南端生息繁衍,在那裡最終建立了羅馬城。因此,在埃特魯斯坎文明鼎盛時期還只是村民的羅馬人,與埃特魯斯坎人的語言、思想和宗教有著緊密的聯系:埃特魯斯坎人對羅馬文化向文明的轉化產生了獨一無二的最重要的影響。
另一方面,在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間的邁錫尼文明時期,希臘人在義大利南部和中部沿海地帶縱橫航行,隨後停滯不前的時期才使得他們的航行告一段落。迫於在西方貿易線路上與腓尼基人的競爭,他們建立了新的貿易基地,接著在公元前8世紀使殖民地得到全面發展。他們最初在義大利的匹茲庫薩 (在那不勒斯灣的伊斯基爾島)建立殖民地,之後又把勢力稍微地向北推進到西西里島的庫米大陸以及義大利南部沿海地區。隨著與希臘人的接觸,埃特魯斯坎人很快變得更加成熟起來,他們根據希臘文字創造了字母,形成了自己的雕塑及繪畫風格,發展了以希臘擬人神為基礎的宗教信仰,並精心制定了一套占卜未來的儀式。所有這些後來都被羅馬人繼承了下來。
羅馬城市建立的日期並不確定,傳統認為是在公元前753年,這已經廣泛地為考古發現所證實,盡管可能此前已經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裡。傳統上,羅馬人把羅馬城的建立歸功於英雄羅穆盧斯。他和他的孿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後代。埃涅阿斯是希臘女神阿佛洛狄特(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的兒子,他在希臘人佔領特洛伊城之後來到義大利。羅馬歷史學家提圖斯·李維這樣描述這個神話故事:這對孿生兄弟的祖父是努米托,他是羅馬東南部阿爾班山區阿爾巴國的國王。國王邪惡的兄弟阿穆利烏斯將國王驅逐出境,還讓國王唯一的女兒雷婭·西爾維婭做貞女以阻止她生兒育女(貞女是不準生育的),以防止國王的子孫報仇。但是雷婭·西爾維婭違背了他的約束,與戰神馬耳斯相愛並生下了一對雙胞胎。當這對雙胞胎被遺棄在台伯河畔時,一隻母狼哺育了他們,後來又被一位牧羊人發現,他的妻子將他們撫養大。長大後,這對孿生兄弟成為了綠林首領。在瑞摩斯被俘、帶給國王阿穆利烏斯後,羅穆盧斯帶領手下救出了他,並殺死了阿穆利烏斯。此時,孿生兄弟身世大白,他們的外祖父努米托恢復了王位。兄弟倆離開外祖父,在被牧羊人發現的地方創建了自己的城市。在決定誰來做城市的主宰時,神諭告訴他們要由看到的預示成功的飛鳥來決定。瑞摩斯站在阿文廷山上看到了6隻禿鷲,羅穆盧斯站在巴拉丁山上看到了12隻禿鷲。後者的數字更幸運,但瑞摩斯是最先看到徵兆的人。結果兄弟間發生了爭吵,羅穆盧斯最終殺死瑞摩斯,成為新城的國王。他統治了很長時期,死後被接納到諸神中,成為受人尊敬的戰神奎里納斯。
在羅馬發展為城市、建立自己的政治和文化的過程中,羅馬人仿效了其鄰近的埃特魯斯坎文明。義大利現存最早的文字發現於公元前8世紀初羅馬城附近的古代城市奧薩客棧大墓地。陶罐上刻畫的4個希臘字母表明,剛剛建立羅馬城的拉丁人在希臘人採用腓尼基字母後不久就學會使用了這種文字。羅馬早期政治是王政時代,國王掌握絕對的權力。他是大立法官、軍隊的首領、大法官和大祭祀長,其權力僅僅受到來自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的遏制。元老院就是元老議會,由不同部族首腦組成。按照憲法和傳統習俗,元老院有權通過或否決國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國王的立法和訴訟。公民大會由羅馬的全體男性公民構成,按照親緣關系分成30組;它授予君主行使權力,而這一點由元老院最後正式批准。
隨著羅馬權力和影響的增長, 財富開始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貴族是整個社會中最富有的成員,他們控制著大部分的貿易、行政管理和軍隊,而且只有他們才能夠進入元老院或被任命和選舉為官員。平民主要是小農場主、勞動者和手工藝者,他們占人口的大部分,在政府中卻幾乎沒有發表意見的機會。
羅穆盧斯(在位統治37年)之後,傳統上記載還有另外六位國王:奴瑪·龐皮利烏斯(在位43年)、圖盧斯·霍斯提利烏斯(在位32年)、安庫斯·馬蒂烏斯(在位44年)、L.塔奎尼烏斯·普里斯庫斯(在位38年)、賽爾維烏斯·圖里烏斯(在位44年)和L.塔奎尼烏斯·休珀博斯(在位 25年)。在王政時代,羅馬極大地擴大了對周邊領土的控制。建立王政的明確目的就是提供穩定和安全,而對周邊領土的征服就是服務於這一目的的。羅馬人似乎對領土和財富並不特別貪婪;他們的征服主要為了防範周邊民族對自己安全的威脅。隨著領土范圍的擴大,羅馬人引起了北方強大的埃特魯斯坎人的注意。公元前6世紀中葉,埃特魯斯坎人攫取了羅馬的政權。一時間,埃特魯斯坎君王統治了這個城邦,這使得羅馬人憤恨不平。終於因為埃特魯斯坎國王塔爾文強奸了一個貴族的妻子盧克蕾蒂亞,羅馬人在公元前509年奮起反抗,推翻了他的統治。盡管強奸盧克蕾蒂亞以及朱尼厄斯·布魯圖斯推翻塔爾文可能是演繹的故事,但塔爾文政權被推翻無疑標志著埃特魯斯坎政權和文明的衰落。
羅馬人沒有再推選出一位拉丁人的君主,而是徹底摒棄了君主政治,建立了共和政體,這預示著羅馬勢力得到最大擴張時期的來臨。羅馬由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統治。執政官執掌最高權力,由推舉出來的兩名貴族擔當,一年選舉一次。他們行使最高權力,創建立法,充任大司法官和軍事首腦及大祭祀長,與羅馬王政時代的國王一樣擁有絕對的統治權力。他們甚至像君王一樣著裝,穿著紫色大袍,坐在傳統上君王使用的象牙寶座上。不過,他們的權力受到非常嚴格的限制:他們只執政一年,以後供職於元老院;他們是兩人執政,任何一名執政官都可以憑借簡單的否決有效地阻止對方的行動或決定。這樣,由於執政官沒有太多的展示進取心、發揮創造性的機會,羅馬政府趨於保守和謹慎。
在兩名執政官之下是兩名財務官員,稱為度支官。隨著共和國的發展,還出現被了稱為普雷艾特的官員。它起初是司法官,後來成為軍隊長官。另外,根據財富和納稅額來劃分公民等級的工作,原是執政官的職責,最終由兩名被稱為監察員的新官員來承擔。
有效的權勢全部集中在貴族手中引起了平民的憤懣。自公元前509年共和國創立到公元前1世紀在凱撒手中結束,這兩個階級之間經常發生嚴重的沖突,具體表現為貴族對權力攫取不放,而平民也鍥而不舍地追求社會和政治的平等。當時,平民生產食物並提供勞動,使得羅馬經濟得以發展,他們還是羅馬軍隊的來源。可以說,離開平民,貴族就無法生存。公元前450年頒行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就試圖平息這兩個階級間的斗爭。公元前445年,平民獲得了與貴族聯姻的權力;公元前367年,平民獲得當選為執政官的權力,隨後獲得進入元老院的權力。公元前300年,平民獲准參加所有等級的祭祀活動,這使得他們在宗教事務上與貴族享有同等的地位。公元前287年,平民大會的立法和決定被認定對所有羅馬公民(無論是平民還是貴族)都有約束力,這是平民最後在權力和影響上取得的最大勝利。這些改革是在沒有戰爭或流血的情況下進行的,盡管他們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兩個階級間的爭斗,卻避免了內戰的發生。
在改革政治的同時,羅馬人建立起領土霸權。起初,共和國的戰爭大多是防禦性的,但不久羅馬人就開始控制周邊領土來消弭遭受進攻的威脅。這樣,羅馬人佔領了整個義大利半島,隨後是地中海世界。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期間,羅馬人逐步佔領了所有拉丁人和埃特魯斯坎人的領土。與此同時,他們受到了高盧人的挑戰。這些高盧人系凱爾特人的一支游牧民族,他們侵入義大利半島,在公元前387年佔領羅馬城,將其夷為平地。公元前295年,羅馬捲入了與居住在亞平寧山脈的薩莫奈特人的戰爭,殘余的埃特魯斯坎人的城市、高盧人部落和一些反叛的義大利人的城市也加入到這場戰爭中。戰爭的結果是,羅馬在公元前280年控制了義大利中部。羅馬人繼續南下征服了南部的希臘城市,在公元前265年控制了整個義大利半島。
羅馬人精於管理被征服的領土,他們使用了開明與獨裁相結合的政策。他們通常並不破壞被征服的城市,而是給與它們一定的權力。一些城市,尤其是羅馬附近的那些城市,全部被授予羅馬公民權。還有一些城市被授予自治權,而另外的則結成同盟。不過,所有的城市都要向羅馬繳稅並派遣軍隊。另外,羅馬士兵駐扎在部分被征服的地方,其軍費由當地支付。在這些地方,羅馬得到了實惠,士兵們獲得了有價值的財物,並成為該地永久的軍事居民。通過這種方式,羅馬在被征服的每個地區都保持了一個永久的軍事基地。為鞏固這些基地,羅馬人開始了雄心勃勃的築路工程。他們修築的道路質量高,筆直如線,甚至徑直穿過山區,確保了士兵和供給可以快速地運抵反叛之地。通過實施授予被征服地區的權力和公民權結合在一起(或者允諾他們在將來有公民權)的政策,建立確保對於反叛地區快速嚴厲的反應通道,羅馬人在義大利半島上創立了一個持久的和平的帝國。
公元前3世紀,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發生了沖突。迦太基位於非洲北部,是腓尼基人建立的城邦,位於今天的突尼西亞附近,擁有當時地中海地區最強大的海上力量。當羅馬人在義大利半島擴張時,迦太基人正把他們的統治擴展到北非的大部分地區,他們還控制了從西部利比亞到直布羅陀海峽沿岸和西班牙南部的大部以及科西嘉島、撒丁島。這兩個民族以前曾經有過零星的接觸,但從來沒有一方感覺到對方的威脅。當時迦太基是一個令人敬畏的強國,控制了地中海地區所有的商業貿易,很多民族屈從隸屬於它,向它提供士兵和給養,而它從西班牙金礦和銀礦開采中聚斂了大量的財富。
公元前3世紀,當羅馬的勢力到達義大利南端、與迦太基人在西西里島的領土接壤時,這兩大強國有了接觸。公元前264年,羅馬與迦太基間的第一次布匿戰爭爆發,戰爭的焦點完全在西西里島。羅馬人在島上圍攻幾座迦太基城市,並憑借自己的海軍徹底摧毀了迦太基前來解救的戰艦。盡管這次戰爭沒有明確分出勝負,但這是自迦太基帝國建立以來腓尼基人第一次在地中海地區喪失霸權。公元前241年,迦太基人和羅馬人簽署條約,他們不得不放棄西西里島,並支付戰爭賠償。公元前238年失去科西嘉島後,迦太基人開始加強自己在歐洲的統治。到公元前218年,他們在西班牙建立了強大的帝國,財富和權力都得到增強。隨著迦太基勢力的日益強大,羅馬人憂心忡忡,他們強迫迦太基人簽定協定,允諾其領土擴張不能越過埃布羅河(位於西班牙北部)。公元前218年,羅馬人聯軍攻佔了西班牙城市薩貢圖姆,引發了第二次布匿戰爭。駐防西班牙的迦太基軍隊在年輕統帥漢尼拔的率領下穿越歐洲。公元前218年9月,他率軍穿越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在義大利北部打敗了遭遇的羅馬軍隊。羅馬人在絕望中任命昆圖斯·費邊·馬克西姆斯為獨裁者。他採取避免與迦太基直接作戰的策略,試圖通過不斷侵擾他們,使他們疲憊得不堪應戰。但當漢尼拔軍隊在公元前216年到達義大利南部的坎尼並開始在鄉村肆意蹂躪時,費邊派出8萬大軍前往迎戰,結果全部被殲滅,這是羅馬從未有過的慘敗。義大利南部的羅馬同盟倒向漢尼拔一邊,整個西西里島也都與迦太基人聯盟。統治著大部分希臘大陸的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五世,乘機與漢尼拔結盟,在公元前215年開始了與羅馬的領土之爭。
形勢對於羅馬人似乎沒有多大希望了,但漢尼拔同樣面臨軍隊後繼無援和給養的匱乏,這使得他沒有足夠的兵力去圍攻類似羅馬這樣的城市。羅馬人因而有了反攻的機會。由於殖民地總督普布利烏斯·科內利烏斯·西庇阿的英明戰略,羅馬人重新佔領了西班牙。公元前204年,西庇阿穿越非洲,直逼迦太基城牆之下。漢尼拔被迫離開義大利半島。當他返回迦太基後,迦太基人重新振作起來並於公元前202年與羅馬人展開最後的搏鬥。在非洲北部的扎馬,漢尼拔第一次被西庇阿及其軍隊擊敗。羅馬將迦太基變成了一個屬國(迦太基城於公元前146年最終被毀滅),從而控制了包括非洲北部的整個地中海西部。
由於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五世與漢尼拔結盟,羅馬兵鋒東指,發動了征服菲利普隨後征服其他希臘王國(敘利亞、帕加馬和埃及)的戰爭。第二次布匿戰爭使羅馬統治了已知的世界。首先,在公元前197年,羅馬將軍提圖斯·奎恩科提烏斯·弗拉米尼努斯在希臘東部的色薩利擊敗了菲利普,並宣布希臘所有城市為自由城市。敘利亞國王安條克,曾試圖從羅馬人手中奪取希臘,但是他的軍隊在公元前189年小亞細亞的馬格尼西亞戰役中被殲滅。最初,羅馬人認為希臘的城市作為自由城市不會對羅馬構成威脅,而把自己看作希臘的「保護者」,能夠阻止任何對羅馬安全構成威脅的集權的產生。但當平定馬其頓王國珀耳修斯叛亂(公元前168年)以後,羅馬對同盟和隸屬國開始實行霸權統治,以防備叛亂的萌生。與此同時,羅馬社會本身也發生了變化。強加給戰敗國家的賦稅和來自被佔領城市的戰利品,充溢於羅馬的國庫。在個人生活中,以傳統農耕為基礎的避免鋪張浪費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經歷著劇烈的變化,人們效仿古希臘時期,把奢華和美好當作地位的象徵。到公元前2世紀中葉,羅馬人已經清楚地意識到,帝國是一架巨大的造錢機器,創建帝國是一件極其劃算的事情。
第二次布匿戰爭造成了巨大的財富不均。羅馬城內的財富堆積如山,而成千上萬依賴農耕為生的平民,其土地和房屋卻被戰爭損毀。原本富有的人們又發了戰爭財,變得更加富有,他們把土地全部買下來,以至於到公元前2世紀中葉,大庄園在羅馬農業中居統治地位。這些大庄園為暴富的土地所有者擁有,由布匿戰爭和馬其頓戰爭後被帶回義大利的無數新奴隸來耕種。事實上,公元前2世紀,羅馬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的勞動力經濟轉變成奴隸經濟。這也造成大量的無業遊民湧向城市,大批貧窮、不滿和憤怒的羅馬自由人就集中在羅馬城中。公元前133年,這種情形終於引發了內戰。提比略·格拉古在公民大會上被選為保民官,提出擁有土地的數額應限制在640英畝,這樣就可以從富豪手中剝奪出大量的土地。羅馬富豪和元老院反對提比略·格拉古的改革,他們發動暴亂,一群元老院貴族乘機刺殺了提比略。十年後,提比略的弟弟蓋約·格拉古也當選為保民官,他要求公民大會通過與其兄相似的土地法。公元前121年,他被元老院宣布為國家的敵人而自殺身亡,成千上萬的追隨者也被殺害或處死。這標志著格拉古兄弟叛亂的結束。
在以後的幾十年裡,羅馬平民和富豪之間的沖突仍連續不斷,主要表現為出身普通家庭的羅馬統帥、執政官蓋尤斯·馬略(公元前157年—前86年)和出身豪門的羅馬統帥、獨裁官科內利烏斯·蘇拉(公元前138年—前78年)之間的對立。公元前88年,雙方的敵對狀態引發了內戰。馬略的軍隊主要募自最貧窮的階層,他承諾將戰利品和土地分給他們作為服役的代價。這樣就造就了一支新型的軍隊,士兵效忠的不是國家而是他們的統帥。最後蘇拉擊敗了馬略,被元老院賦予統治羅馬事務的全部權力,成為名副其實的獨裁官。其後幾年,他把權力歸還給元老院,結束了公民大會的權力。
蘇拉的改革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公元前70年,克拉蘇和龐培這兩個野心勃勃的人當選為執政官,他們迅速廢除了蘇拉制定的憲法。由於在亞洲打了勝仗,龐培在羅馬大受歡迎,而克拉蘇盡管鎮壓了斯巴達克斯領導的奴隸起義,卻不受歡迎。龐培與其他有前途且日漸重要的將領結盟,這些將領中最得人心的就是出身於貴族世家的才華橫溢的統帥蓋尤斯·尤利烏斯·愷撒(公元前100年—前44年)。克拉蘇、龐培和愷撒,這三人達成協議,建立了「前三頭政治」,這標志著共和國開始走向滅亡。愷撒在北部的法國、比利時和大不列顛南部打了大勝仗,但在他返回羅馬之前,「前三頭政治」已經不復存在。克拉蘇在與中東帕提亞人的戰爭中死去,而龐培則轉而對抗愷撒,慫恿元老院反對愷撒,並將愷撒宣布為國家之敵。在強大忠誠的軍隊的支持下,愷撒於公元前49年攻入義大利,穿過義大利中部的魯比孔河,一場新的內戰開始了。公元前48年,龐培在希臘的法薩盧斯被擊敗,不久在逃亡地被埃及人暗殺身亡。公元前46年,愷撒回到羅馬,授意元老院任命他為可以執政十年的獨裁者。他被授予統治羅馬國家的絕對權力,在任何實際需要時可以不受法律和憲法的約束。兩年後,他被任命為終身獨裁者,集各種權力於一身。愷撒的絕對權力,使他成為絕對統治者、古羅馬皇帝、最高統治者,他看起來更像一個君主。一些以羅馬共和國為榮的羅馬貴族,對他的權力極為憤恨不平。公元前44年3月15日,以蓋尤斯·卡修斯·隆吉努斯和馬庫斯·朱尼烏斯·布魯圖為首的一群陰謀家,刺殺了愷撒。
但是,反叛者企圖和平回歸共和制的夢想卻在現實中變成了另外一場長達十三年的殘酷的內戰。愷撒的追隨者們建立了「後三頭政治」,他們與那些陰謀反叛者斗爭並在希臘菲力皮獲勝。「後三頭政治」由愷撒收養的甥孫馬可·屋大維(自稱卡尤斯·尤利烏斯·愷撒·屋大維)以及愷撒的部下馬可·安東尼和馬可·艾米利烏斯·李必達組成。然而得到元老院支持的屋大維不久就與在埃及得到女王克莉奧帕特拉支持的馬可·安東尼發生了分裂。雙方的戰爭於公元前31年結束,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莉奧帕特拉在海戰中失敗,兩人於次年在亞歷山大城自殺。
⑦ 圖書宣傳中的平面設計
在圖書宣傳中,平面設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利用一些美學原則,可以令平面變得更為美觀,更容易被讀者所接受。因此在圖書的宣傳環節,平面設計被廣泛應用。
平面設計指的是人類有目的、有計劃的在二維空間里進行一種具有美感或使用功能的創造活動。現代設計多為建立在商業基礎上的一種藝術活動,以藝術創造為手段,為傳播特定信息而服務,從而產生宣傳意義和商業價值。因此,平面設計除了在視覺上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外,更重要的是向市場轉達一種信息和理念。在平面設計中,除了表面視覺上的美觀之外,信息的傳達是設計師更應該考慮的內容。
在圖書出版活動中,平面設計更是屢見不鮮。在出版社轉型形式下,先進的技術促進了出版行業的發展,大量的同類圖書在市場上涌現。在這樣的背景下,讀者對圖書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購買意願,而圖書宣傳海報的設計是讀者獲取圖書信息的第一渠道。
對於設計師來說,平面設計強調的是視覺語言的應用,設計師要使設計出來的作品足夠吸引人,並且能傳播特定的信息,圖片、文字以及色彩的綜合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在圖書的宣傳設計中,圖書封面是傳遞圖書信息最有利的武器,它在第一時間向讀者傳遞了商品最顯著的特徵。在圖書的宣傳設計時,設計師往往會面臨這樣的事實:圖書的封面與所設計出的背景圖案令畫面顯得混亂甚至是極為不搭調的。不同的圖書會被設計成不同的封面類型:大眾科普類讀物的封面通常簡明易懂,兒童讀物的圖書封面多為卡通人物且色彩明麗,教材及科技類讀物的封面多為幾何線條或抽象圖形……在宣傳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必須對圖書的封面和內容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從一開始就應統一設計風格,包括字體的運用,背景圖案的選用,以及色彩的搭配。所有的設計元素必須以適當的方式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如果沒有統一的設計,平面則會變得混亂不堪難以卒讀。
那麼,如何讓多種信息呈現出一致性呢?
1關聯
關聯原則也可以稱為分組。如果讀者在一個頁面看到各個種類的圖書被井井有條的陳列出來,讀者就會去試著解讀它們。相反如果信息被雜亂無章的隨意編排,就容易造成閱讀上的障礙,從而降低讀者的閱讀興趣。其次,集中組成比起單獨鬆散的結構,更能產生視覺上的沖擊力。實現關聯的途徑有很多種,例如,同一本書,讓不同類型的人物(以年齡區分或以職業區分均可)拿在手中,讀者不由得會產生「這本書適合各個階層的人閱讀」的感受。又如,提取某本書的書籍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等內容,集中放在同一個色塊中,或直接採用某一個系列的圖書封面並列編排,讀者的視線很自然會產生順延,從第一本書移到另一本書。如果將一個系列的書組成一組完整的構圖,則更能吸引注意。
2色系
對於大多數圖書宣傳的平面設計而言,宣傳某一類圖書或某一系列圖書的居多,但當數本甚至數十本無論在內容或是外觀上都沒有共同點的圖書需要出現在同一頁面中,那該如何使這些書具有統一性呢?一個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將這些書都放在一個協調的色系區域里。荷蘭著名畫家蒙德里安(PietMondrian)的作品之所以如此生動,是因為他在作品中十分注重色彩的協調。為了產生色彩上的協調,蒙德里安在繪畫時在畫布上打滿小方格,以保證色彩的比例。在色彩的運用上,顏色的飽和度越大就越引人注目,因此若圖書封面色彩飽和度較高時,相配套的色彩可使用同一色系中飽和度較低的色彩;相反若圖書封面的色彩飽和度較低,則建議使用對比色或互補色,藉以提高在大塊色彩區域中,對比色的醒目程度。
3比例
一本圖書的書名往往被放在書籍封面的上三分之一或下三分之一處,尤其是在科技類和教材圖書上表現更甚。這是因為當人們的視線與所要觀察的物體發生齊平時,「三分之一」是最容易被選擇的地方,所以往往被用於放置最重要的信息。許多設計師在設計階段都憑感覺確定比例,但有時直覺並不總是最准確的,掌握一些基礎的比例原則對版面的`分配有很大的改善。
黃金分割原理是是公元前500年希臘人發現的,一個符合黃金分割原理的矩形的比例是1∶1.618(見圖1)。無論人們是否意識到這個比例,但大多數人都更喜歡一個符合黃金分割比例的矩形,因此,無論是在書籍封面的設計還是在宣傳的平面設計中,使用黃金分割的矩形,給人更協調、更自然、更舒服的感覺。
2的平方根比例同樣在海報版面中廣泛應用,比例是1∶1.414與黃金分割比例略有不同(見圖2)。在圖書宣傳的平面設計中,兩個空間一個放置圖書封面的圖片,而另一個則用來放置介紹性文字,與黃金分割相比,小的區域要略略小於黃金分割的小區域。在一些利用黃金分割原理設計的作品,二的平方根所分割的兩個矩形同樣具有焦點的作用。
4文字
文字在許多平面設計中,同樣是一個重要的視覺元素。相對於書評或書訊來說,平面宣傳上的信息是非常精煉的,所以文字的設計並不僅僅是選擇什麼字體這么簡單。在文字排版的很多原則中,最重要的原則可能就是簡潔及節制。華麗的裝飾性文字固然非常吸引人,但如果選擇錯誤,反而起到反效果。在圖書的宣傳設計中,相比華麗的文字,圖書的封面才是信息的重點,因此在圖書的宣傳設計中,並不需要太多的裝飾性文字,相反簡潔的字體更能有效的傳達信息。另一方面,相比需要閱讀的文字內容,一目瞭然的書籍封面更容易傳達圖書的信息。
綜上所述,平面設計是圖書營銷宣傳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它所傳達的有效信息是平面設計師綜合能力的體現。這就要求設計師不僅要熟悉各種設計規則的運用,並且要熟知書籍的內涵,做到內外兼修才能准確無誤的傳達出圖書信息。
⑧ 有沒有講歐洲歷史的書!
1、《羅馬史》
阿庇安所撰的《羅馬史》(希臘語:Ρωμαϊκά),古羅馬史書,於公元2世紀以希臘語寫成。原書二十四卷,內容為從羅馬王政時代起,歷經羅馬共和國,至公元2世紀阿庇安身處的時期。
當中涉及古羅馬的對外戰爭(包括對伊比利亞半島、迦太基、馬其頓、本都等地的征伐),和羅馬共和時期的內爭(包括革拉古兄弟改革、馬略與蘇拉的內戰、同盟戰爭、斯巴達克起義、前三頭同盟、後三頭同盟等等)。
對於研究古羅馬國家的發展及地中海沿岸各地的歷史,具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是後世研究羅馬史的主要依據,比如其中有古代歷史著作僅有的對斯巴達克個人的詳細記述。
2、《羅馬帝國衰亡史》
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是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創作的一部歷史著作。
全書共有六卷,分期出版。第一卷出版於1776年,第二、三卷出版於1781年,第四、五、六卷出版於1788年。
全書包括羅馬帝國後期和整個拜占庭帝國的歷史事件。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1—47章,描寫的是公元641年以前羅馬500多年的歷史。
頭三篇是全書的開篇,簡要概括公元98年至公元180年羅馬帝國相對穩定的時期,自第4章從公元180年羅馬帝國開始「衰亡」起,按時間順序敘述,內容更加詳盡。
第二大部分包括第五、六卷,寫從公元641年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逝世到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約800年的歷史,最後以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作為結束。
《羅馬帝國衰亡史》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巨著,吉本把重點放在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則簡明扼要。該作體現出了作者反對暴君專制,宣揚自由平等,建立新的社會秩序等思想。
3、《一口氣讀完歐洲史》
《一口氣讀完歐洲史》是由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碩士汪為華和大學經濟學博士奧斯納布呂克(Osnabrueck)編寫的一本書。
這本書將歐洲歷史分為十個階段,每個階段都以當時的代表事件和重要史實為出發點來將歐洲各歷史階段的風貌和概況展現在讀者面前。
本書對歐洲歷史的介紹採用中英文結合的方式,通過中文的階段介紹和背景講述來幫助讀者進行閱讀,從而讓英語學習的進程更加通暢、順利。
同時,每篇介紹後面都有生詞註解,使讀者能夠在沒有詞典的情況下同樣能夠輕松地閱讀本書。
4、《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
《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Die Welt von Gestern)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創作的自傳體文學作品。該書寫成於1939年至1941年間,是茨威格臨終前被流放的最後幾年裡完成的。在茨威格離世以後,1942年才得以在斯德哥爾摩面世。
作品以敘述19世紀末生於維也納的年輕猶太藝術家開始,跨越世紀之交,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敘述故事的同時,作者穿插了許多名人軼事,使用第一人稱的表述。作品嘗試以客觀的心態描述當年歐洲的文化藝術,並通過「我」的看法呈現給讀者。
5、《歐洲史(上下)》
《歐洲史(上下)》是2007年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諾曼·戴維斯。
《歐洲史(上下)》以時間為主線由快到慢逐漸推進,第1章覆蓋了長達百萬年的史前時期,而在最後一章討論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歐洲史(上下)》出版當年為止的46年間的歷史。
諾曼·戴維斯捕獲了所有的歷史事件:羅馬的崛起與衰落,阿拉里克人和阿蒂拉人的大舉侵略,諾曼征服,羅馬教廷的權力斗爭,文藝復興和改革,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
歐洲崛起為世界權力中心以及它因陷入兩次毀滅性的世界大戰而走向衰落。這是第一部給予歐洲東部和歐洲西部同等分量的歐洲史。
⑨ 名著閱讀的手抄報
http://www.google.com.hk/search?q=名著閱讀的手抄報&sugexp=chrome,mod%3D0&client=aff-cs-360chromium&um=1&ie=UTF-8&hl=zh-CN&tbm=isch&source=og&sa=N&tab=wi&ei=Wq1XUd_-Ac6YkgWF3
上面有好多
《繁星》是一部詩集,由164首小詩組成。有冰心寫成,冰心一生信奉「愛的哲學」,她認為「有了愛,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斷唱出了愛的贊歌。她最熱衷於贊頌的,是母愛。除了摯愛自己的雙親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愛自己的三個弟弟。她在後來寫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讀者·通訊十三》里,還把三個弟弟比喻成三顆明亮的星星。冰心贊頌母愛,贊頌人類之愛,贊頌童心,同時她也贊頌大自然,尤其是贊頌她在童年時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頌自然,歌頌童心,歌頌母愛,成為冰心終生創作的永恆主題。 它的主題是:母愛,自然,童真
《繁星·春水》是人們公認的小詩最高成就,被茅盾稱為「繁星格」,「春水體」。它所體現的主題是:母愛,自然,童真,構築了冰心的思想內核「愛的哲學」。
《春水》是《繁星》的姊妹篇,由182首小詩組成。同樣是在《晨報副鐫》上最先發表,不過《春水》的問世要比《繁星》晚三個月。
在《春水》里,冰心雖然仍舊在歌頌母愛,歌頌親情,歌頌童心,歌頌大自然,但是,她卻用了更多的篇幅,來含蓄地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識分子的煩惱和苦悶。她用微帶著憂愁的溫柔的筆調,述說著心中的感受,同時也在探索著生命的意義和表達著要認知世界本相的願望。
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纖柔,用清新秀麗的語言寫成了《繁星》、《春水》兩本詩集,並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第一,哲理性強是《繁星》、《春水》的一大藝術特點。《繁星》、《春水》中,有許多詩都是蘊涵著深刻思想的哲理詩。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詩中描繪的具體形象以及詩人深沉的思緒揉合在一起的,因而仍然具備著詩的情緒,有著詩的美感。 第二,纖柔是冰心詩歌的另一個顯著特色。冰心的詩,無處不表現出一種女性的纖柔。以她「滿蘊著溫柔,帶著憂愁」的抒情風格,感情深沉濃烈地歌吟著純正的愛,描繪著大自然的美;同時也以獨特的方式表達了對某些社會丑惡現象的譴責。 第三,文字輕柔雅麗,韻律渾然天成,意境優美清麗。《繁星》、《春水》中詞句的運用彷彿信手拈來,處處透露著輕柔雅麗的風格。
「冰心體」小詩在詩人們的輾轉模仿之中,很盛行了幾年。劉大白、郭紹虞、葉紹均、徐玉諾、宗百華等,都創作了不少各具特色的小詩。這些小詩以真實簡練的文字,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們在霎那間對於平凡事物的獨特感興趣和情思的變遷。它們和冰心的小詩一起,形成了一片晶瑩而又遙遠的星群,永遠閃爍在新詩發展的路途上。
[編輯本段]背景
冰心作為五四時代的著名詩人,她的詩名是和《繁星》、《春水》連在一起的。《繁星》共164首,《春水》182首,主要發表於1922年的《晨報副刊》上,小詩均無單獨標題,只按序號編排。1923年兩組詩歌先後結集,分別由商務印書館和新潮社出版。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冰心的小說和散文已經贏得了廣泛的讀者和眾多的贊譽,人們已經注意到,這個文壇新秀具有詩人的天份。而她自己立意做詩,還是因為受到了《晨報副刊》的記者孫伏園的鼓勵。他把冰心一篇饒有詩趣的雜感,分行放在詩欄里,使冰心受到極大鼓舞,決心打開自己心中文欄與詩欄的界線,專門做起了詩人,用詩的形式采探索人生。
冰心在後來回憶了自己當初寫詩時的情景。在她求知慾最旺盛的時候,課上課下貪婪地讀著各種書報,遇到自己喜歡的句子,就三言兩語歪歪斜斜地抄在筆記本的眉批上,這樣做慣了,有時也把自己隨時隨地的雜感和回憶寫上去,日子多了,數量也就相當可觀。雖然大致不過三五行,但這三五行背後,總有些與親身經歷有關的事,看到這些字,便想起很親切很真實的情景,捨不得丟掉。
這時她偶然在一本什麼雜志上,看到鄭振鐸譯的泰戈爾的《飛鳥集》連載,都是充滿詩意和哲理的三言兩語。她心裡一動,覺得自己記在筆記本眉批上的那些三言兩語,也可以整理一下,抄錄出來。在抄的時候,她選擇那些更有詩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為是零碎的思想,就選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兩個字起頭的,放在第一部,命名為《繁星》。
當時的許多評論家也認為,冰心受了泰戈爾的影響。但也許說她在泰戈爾的啟示下,發現了自己的詩才更准確些,真正的源頭還在於她自己那些「零碎的思想」。
鄭振鐸的看法更全面一些,他認為,除了泰戈爾以外,冰心還受到了古典詩詞上絕句、小令的影響。冰心10歲的時候就讀了《論語》、唐詩,「發瘋似的愛了詩」,看詩韻,學對對聯,還在課外做了兩首七絕,執拗地送給先生「改削改削」,深厚的詩詞功底是她成功地創作小詩的原因之一。另外當年周作人翻譯的日本短歌俳句,流傳極廣,對冰心的影響也不少。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探索人生的過程中靈光閃動的匯合,裡麵包含著她對生命真諦的認識和理解,包含著豐碩的哲理。捕捉靈感的閃光,凝成短詩,這就是《繁星》和《春水》。後來在《晨報》的「新文藝」欄發表,並結集為《繁星》和《春水》於1923年先後出版。這 300餘首無標題的格言式自由體小詩,以自然和諧的音調,抒寫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頌母愛、人類之愛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筆清麗,意蘊雋永,顯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意識,在「五四」新詩壇上別具一格,很有影響。被矛盾稱為:「一片冰心安在,千秋童稚永存。」
[編輯本段]導讀
《繁星》出版於1923年,是冰心創作的第一部詩集,作品中多是歌頌自然、母愛、童真、人類之愛的雋麗晶瑩小詩。這些是詩人生活、感情、思想的自然釀造。冰心的童年是依偎在自然的懷抱里成長的。她純潔的靈魂在藍天大海和母愛中浸泡過,少女時代又經中國傳統的教育和西方教會學校的深刻感化,於是母愛、人類之愛和自然之愛的愛的哲學,便得到了強化和神化,而狂風暴雨般的「五四」愛國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又使她受到一次全新意識的「政治」洗禮。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自然會在她生活和思想里產生火花。
冰心的詩內容非常豐富,遠非「愛的哲學」全能包容。她的這些無韻小詩有嚮往的,追求的,愛的,憎的,夢一般朦朧的、幻滅的,每題小詩對於不同的讀者,給予的感受會因不同的經驗、知識、閱歷、藝術修養而不同。因此,她的詩給人的審美享受是不同的。只有真正的詩才有這樣的藝術力量。在藝術上,《繁星》《春水》兼采中國古典詩詞和泰戈爾哲理小詩之長,善於捕捉剎那間的靈感,以三言兩語抒寫內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長。特別是在語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瑩明麗,明白曉暢而又情韻悠長,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閱讀建議】
以誦讀為主。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展開聯想和想像,進入詩的情境,咀嚼美妙的語言,領悟詩中蘊藏的思想感情。
【精彩片段】
母親啊!
撇開你的憂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懷里,
只有你是我靈魂的安頓。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頭來,
感謝春光的愛棗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她終於沉默。
母親啊!
你是那春光嗎?
【點評】冰心小詩中的母愛往往有雙重內涵:一是母愛對詩人的浸潤;二是詩人對母愛的深情頌贊。這兩首小詩對這雙重內涵都有所體現。它們抒發兒女對慈母的眷眷依戀之情,唱出了對慈母的愛的贊歌。比喻新穎,語言清麗,感人至深。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點評】這是一首哲理小詩。詩人把人生事業的成功比喻為花,把成就事業的起步階段比喻為花兒的「芽兒」,把奮斗的辛勞比喻為培養花兒的「淚泉」,把自我犧牲比喻為滋潤花兒的「血雨」,生動貼切,引人深思。告訴我們在羨慕別人取得成功的時候,更應看到成功背後所付出的艱辛。
伊索寓言簡介
《伊索寓言[1]》(Aesop』s Fables)作者伊索,原書名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經後人加工,成為現在流傳的《伊索寓言》。相傳其中故事是一名衣索比亞黑人奴隸所作,"伊索"即是"埃塞俄"的諧音。從作品來看,時間跨度大,各篇的傾向也不完全一樣,據推測,它不是一人一時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臘人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的集體創作。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相傳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奴隸,善於講動物故事。現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流傳下來的故事,經後人匯集,統歸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通過簡短而精煉的小寓言故事來體現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為我們察覺的真理。這些小故事言簡意賅,平易近人,富有哲理。不但讀者眾多,在文學史上也具有重大影響。作家,詩人、哲學家、平常百姓都從得到過啟發和樂趣。到幾千年後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為西方寓言文學的範本。亦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經典作品之一。《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童話寓言集之一。
[編輯本段]伊索寓言作者簡介
伊索,弗里吉亞人,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一個醜陋無比、智慧無窮的寓言大師。據希羅多德記載,他原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因得罪當時的教會,被推下懸崖而死。死後德爾菲流行瘟疫,德爾菲人出錢賠償他的生命,這筆錢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孫子領去。傳說雅德蒙給他自由以後,他經常出入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的宮廷。另外還傳說,庇士特拉妥統治期間,他曾到雅典訪問,對雅典人講了《請求派王的青蛙》這個寓言,勸阻他們不要用別人替換庇士特拉妥。13世紀發現的一部《伊索傳》的抄本中,他被描繪得醜陋不堪,從這部傳記產生了很多有關他的故事。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為希臘人所熟知,希臘寓言開始都歸在他的名下。得墨特里奧斯(公元前345—公元前283)編輯了希臘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紀和2世紀,費德魯斯和巴布里烏斯分別用拉丁文和希臘文寫成兩部詩體的伊索寓言。現在常見的《伊索寓言》是後人根據拜占庭僧侶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後陸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傳抄本編訂的。
[編輯本段]伊索寓言詳解及評價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經後人加工,成為現在流傳的《伊索寓言》。從作品來看,時間跨度大,各篇的傾向也不完全一樣,據推測,它不是一人一時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臘人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的集體創作。《伊索寓言》意為「伊索的寓言集」,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後人創作,寄在伊索這位大師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人們常常忽略它,然而它的價值並不亞於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和悲劇。寓言主體以擬人化的動物.普通人以及神為主要表現對象,通過生動的小故事,或揭示早期人類生活狀態,或隱喻抽象的道理,或暗示人類的種種秉性和品行,多維的凸顯了古希臘民族本真的性格
伊索寓言,來自民間,所以社會低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較突出的反映。如對富人貪婪自私的揭露;對惡人殘忍本性的鞭韃;對勞動創造財富的肯定;對社會不平等的抨擊;對懦弱、懶惰的諷刺;對勇敢斗爭的贊美。還有許多寓言,教人如何處世,如何做好人,怎樣辨別是非好壞,怎樣變得聰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臘人生活和斗爭的概況、提煉和總結,是古希臘人留給後人的一筆精神遺產。
《伊索寓言》,文字凝練,故事生動,想像豐富,飽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藝術性於一體。其中《農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龜兔賽跑》、《牧童和狼》、《農夫和他的孩子們》、《蚊子和獅子》等已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故事。
這是世界上擁有讀者最多的一本書,它對西方倫理道德、政治思想影響最大。東西方民間文學的精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影響人類文化的100本書之一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
《伊索寓言》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淺顯的小故事中常常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爆發出機智的火花,蘊含著深刻的寓意。它不僅是向少年兒童灌輸善惡美醜觀念的啟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書,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歐洲文學史上,它為寓言創作奠定了基礎。世界各國的文學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或作為說理論證時的比喻,或作為抨擊與諷刺的武器。此書中的精華部分,至今仍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在歐洲寓言發展史上,古希臘寓言佔有重要的地位。它開創了歐洲寓言發展的先河,並且影響到其後歐洲寓言發展的全過程,寓言本是一種民間口頭創作,反映的主要是人們的生活智慧,包括社會活動、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現傳的《伊索寓言》根據各種傳世抄本編集而成,包括寓言300多則,其中有些寓言膾炙人口。《伊索寓言》中的動物除了有些動物外,一般尚無固定的性格特徵,例如狐狸、狼等,有時被賦予反面性格,有時則受到肯定,通過把動物擬人化來表達作者的某種思想。這些動物故事無疑是虛構的,然而又很自然、逼真。這與後代寓言形成的基本定型的性格特徵是不一樣的。
《伊索寓言》曾對其後的歐洲寓言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公元1世紀的古羅馬寓言作家費德魯斯直接繼承了伊索寓言傳統,借用了《伊索寓言》中的許多故事,並稱自己的寓言是"伊索式寓言"。公元2世紀的希臘寓言作家巴布里烏斯則更多地採用了伊索的寓言故事。這種傳統為晚期古希臘羅馬寓言創作所繼承。文藝復興以後,對伊索寓言抄稿的重新整理和印行極大地促進了歐洲寓言創作的發展,先後出現了不少出色的寓言作家,如法國的拉封丹、德國的萊辛、俄國的克雷洛夫等。
隨著"西學東漸",《伊索寓言》在明朝傳入我國。第一個來我國的西方傳教士利馬竇在中國生活期間撰《畸人十篇》,其中便介紹過伊索,對《伊索寓言》做過稱引。他之後的傳教士龐迪我也在《七克》中介紹、引用過《伊索寓言》。我國第一個《伊索寓言》譯本是1625年西安刊印的《況義》。清代之後,出現了許多種《伊索寓言》譯本。上述情況表明《伊索寓言》在我國流傳之久,它至今仍令人喜聞樂見,愛不釋手。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籍。
《伊索寓言》大多是動物故事,以動物為喻,教人處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對後代影響很大。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個小故事,與抒情詩主要反映貴族奴隸主的思想感情不同,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層平民和奴隸的斗爭經驗與生活教訓的總結。寓言通過描寫動物之間的關系來表現當時的社會關系,主要是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之間的不平等關系。寓言作者譴責當時社會上人壓迫人的現象,號召受欺凌的人團結起來與惡人進行斗爭。例如,《農夫和蛇》的故事勸告人們不要對敵人仁慈;《狗和公雞與狐狸》告訴人們要善於運用智慧,戰勝敵人;在《獅子與鹿》、《捕鳥人與冠雀》、《兩個鍋》等故事裡,作者揭露出當政權掌握在貪婪殘暴的統治者手中時,貧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編輯本段]伊索寓言精選
燒炭人與漂布人
燒炭人在一所房子里經營,看見有一個漂布人搬遷到他的旁邊來住時,滿懷高興地走上去勸他與自己同住,並解釋說這樣彼此更親密,更方便,還更省錢。漂布人卻回答說:「也許你說的是真話,但完全不可能辦到,因為凡我所漂白的,都將被你弄黑。」
這故事說明,不同類的人很難相處。
狐狸和葡萄
飢餓的狐狸看見葡萄架上掛著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來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會兒,無可奈何地走了,他邊走邊自己安慰自己說:「這葡萄沒有熟,肯定是酸的。」
這就是說,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說時機未成熟。
--------------------------------------------------------------------------------
狼與鷺鷥
狼誤吞下了一塊骨頭,十分難受,四處奔走,尋訪醫生。他遇見了鷺鷥,談定酬金請他取出骨頭,鷺鷥把自己的頭伸進狼的喉嚨里,叼出了骨頭,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狼回答說:「喂,朋友,你能從狼嘴裡平安無事地收回頭來,難道還不滿足,怎麼還要講報酬?」
這故事說明,對壞人行善的報酬,就是認識壞人不講信用的本質。
--------------------------------------------------------------------------------
小男孩與蠍子
有個小孩在城牆前捉蚱蜢,一會兒就捉了許多。忽然看見一隻蠍子,他以為也是蚱蜢,便著兩手去捕捉他。蠍子舉起他的毒刺,說道:「來吧,如果你真敢這樣做,就連你捉的蚱蜢也會統統失掉。」
這故事告誡人們,要分辨清好人和壞人,區別對待他們。
--------------------------------------------------------------------------------
掉在井裡的狐狸和公山羊
一隻狐狸失足掉到了井裡,不論他如何掙扎仍沒法爬上去,只好獃在那裡。公山羊覺得口渴極了,來到這井邊,看見狐狸在井下,便問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覺得機會來了,心中暗喜,馬上鎮靜下來,極力贊美井水好喝,說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並勸山羊趕快下來,與他痛飲。一心只想喝水信以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當他咕咚咕咚痛飲完後,就不得不與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辦法。狐狸早有準備,他狡猾地說:「我倒有一個方法。你用前腳扒在井牆上,再把角豎直了,我從你後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來,我們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議,狐狸踩著他的後腳,跳到他背上,然後再從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後,准備獨自逃離。公山羊指責狐狸不信守諾言。狐狸回過頭對公山羊說:「喂,朋友,你的頭腦如果像你的胡須那樣完美,你就不至於在沒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應當事先考慮清楚事情的結果,然後才去做。
狼與小羊
一隻小羊在河邊喝水,狼見到後,便想找一個名正言順的借口吃掉他。於是他跑到上游,惡狠狠地說小羊把河水攪渾濁了,使他喝不到清水。小羊回答說,他僅僅站在河邊喝水,並且又在下游,根本不可能把上游的水攪渾。狼見此計不成,又說道:「我父親去年被你罵過。」小羊說,那時他還沒有出生。狼對他說:「不管你怎樣辯解,反正我不會放過你。」
這說明,對惡人做任何正當的辯解也是無效的。
--------------------------------------------------------------------------------
熊與狐狸
有一頭熊大肆吹噓,說他很愛人類,因為他從不吃死人。一隻狐狸對他說:「但願你把死人撕得粉碎,而不要危害那些活著的人。」
這故事適用於生活中那些假裝善良的惡人。
--------------------------------------------------------------------------------
田鼠與家鼠
田鼠與家鼠是好朋友,家鼠應田鼠所約,去鄉下赴宴。他一邊吃著大麥與穀子,一邊對田鼠說:「朋友,你知道,你這是過著螞蟻一般的生活,我那裡有很多好東西,去與我一起享受吧!」田鼠跟隨家鼠來到城裡,家鼠給田鼠看豆子和穀子,還有紅棗、乾酪、蜂蜜、果子。田鼠看得目瞪口呆,大為驚訝,稱贊不已,並悲嘆自己的命運。他們正要開始吃,有人打開了門,膽小的家鼠一聽聲響,害怕得趕緊鑽進了鼠洞。當家鼠再想拿乾酪時,有人又進屋裡拿什麼東西。他一見到有人,立刻又鑽回了洞里。這時,田鼠也顧不上飢餓,顫顫驚驚地對家鼠說:「朋友,再見吧!你自己盡情地去吃,擔驚受怕地享受這些好吃的東西吧。可憐的我還是去啃那些大麥和穀子,平平安安地去過你看不起的普通生活。」
這故事說明,人們寧願過簡單平穩的生活,而不願享受那充滿恐怖的歡樂生活。
--------------------------------------------------------------------------------
狗、公雞和狐狸
狗與公雞結交為朋友,他們一同趕路。到了晚上,公雞一躍跳到樹上,在樹枝上棲息,狗就在下面樹洞里過夜。黎明到來時,公雞像往常一樣啼叫起來。有隻狐狸聽見雞叫,想要吃雞肉,便跑來站在樹下,恭敬地請雞下來,並說:「多麼美的嗓音啊!太悅耳動聽了,我真想擁抱你。快下來,讓我們一起唱支小夜曲吧。」雞回答說:「請你去叫醒樹洞里的那個看門守夜的,他一開門,我就可以下來。」狐狸立刻去叫門,狗突然跳了起來,把他咬住撕碎了。
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臨危不亂,巧妙而輕易地擊敗敵人。
--------------------------------------------------------------------------------
獅子與報恩的老鼠
獅子睡著了,有隻老鼠跳到了他身上。獅子猛然站起來,把他抓住,准備吃掉。老鼠請求饒命,並說如果保住性命,必將報恩,獅子輕蔑地笑了笑,便把他放走了。不久,獅子真的被老鼠救了性命。原來獅子被一個獵人抓獲,並用繩索把他捆在一棵樹上。老鼠聽到了他的哀嚎,走過去咬斷繩索,放走了獅子,並說:「你當時嘲笑我,不相信能得到我的報答,現在可清楚了,老鼠也能報恩。」
這故事說明,時運交替變更,強者也會有需要弱者的時候。
--------------------------------------------------------------------------------
海鷗和鳶
一隻海鷗吞吃了一條很大的魚,脹破了他的肚子,躺在海灘上等死。一隻鳶看見後說:「你真是自作孽啊!你本是空中飛的鳥,不該到海里去找食物。」
這是說每個人都應該安分守己。
--------------------------------------------------------------------------------
賣神像的人
有人雕刻了一個赫耳墨斯的木像,拿到市場去賣。因為沒有一個買主上前,他便大聲叫喊,想招攬生意,說有賜福招財的神出售。這時旁邊有一個人對他說道:「喂,朋友,既然這樣,你自己應該享受他的好處,為什麼還要賣掉他呢?」他回答說:「我要的是現在馬上能兌現利益,這神的利益卻來得很慢。」
這故事正是說那種不擇手段地求利,連神也不尊敬的人。
--------------------------------------------------------------------------------
牛和蛙
一頭牛到水潭邊去喝水,踩著了一群小蛙,並踩死了其中一隻。小蛙媽媽回來後,見到少了一個兒子,便問他的兄弟們,他到哪裡去了。一隻小蛙說:「親愛的媽媽,他死了。剛才有一頭巨大的四足獸來到潭邊,用他的蹄子踩死了我們的兄弟。」蛙媽媽一邊盡力鼓氣,一邊問道:「那野獸是不是這個樣子,這般大小呢?」小蛙說:「媽媽,您別再鼓氣了。我
想您不可能和那怪物一樣大小,再鼓氣就會把肚子脹破。」
這是說,渺小無論如何也不能與偉大相比。
--------------------------------------------------------------------------------
眾樹與荊棘
石榴樹、蘋果樹、橄欖樹相互為誰的果實最好而爭吵不休。正當他們激烈爭鬧時,籬笆邊的荊棘聽到了,便說:「朋友們,我們不要再爭吵。」
這是說,有些微不足道的人,在強者相互爭斗中,也自不量力地極想表現一番。
--------------------------------------------------------------------------------
烏龜與鷹
烏龜看見鷹在空中飛翔,便請求鷹教他飛行。鷹勸告他,說他不能飛行。可烏龜再三懇求,鷹便抓住他,飛到高空,然後將他松開。烏龜落在岩石上,被摔得粉身碎骨。
這故事說明,那些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人必將失敗。
--------------------------------------------------------------------------------
騾 子
有匹吃大麥長大的騾子很強壯。每當他跳躍時,總是自言自語說:「我父親一定是一匹能奔善跑的馬,我非常像他。」有一天,因為需要,騾子不得不被拉去不停地跑路。回來後,他才愁眉苦臉地想起自己的父親是驢子。
這故事說明,人們如遇好運出了名,也千萬不要忘記自己的本性,因為生活如同潮起潮落,前途難以預測。
⑩ 希臘瓶畫的風格及代表作品
陶器是古代希臘人的生活必須品和外銷商品,特具實用和審美意義。希臘陶器工藝先後流行三種藝術風格即:「東方風格」、「黑繪風格」和「紅繪風格」。 東方風格指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流行的一種陶藝,由於對東方出口,因此考慮到東方人的審美和實用,主要以動植物裝飾紋樣為主,有時直接採用東方紋樣;其次是增強了裝飾趣味,將動植物加以圖案化。黑繪風格指在紅色或黃褐色的泥胎上,用一種特殊黑漆描繪人物和裝飾紋樣的陶器。紅繪風格與黑繪風格相反,即陶器上所畫的人物、動物和各種紋樣皆用紅色,而底子則用黑。故又稱紅彩風格。流行於公元前6世紀末到公元前4世紀末。這種風格優越處在於靈活自如地運用各種線條刻劃人物的動態表情,充分發揮線條的表現力。據說這種風格是由阿提卡的安杜基代斯完成的。 在公元前8世紀之前,在和亞細亞沿岸東方民族的交往中,希臘繪畫藝術發展起來。 公元前8世紀的狄普隆墓地的陶瓶,雖已顯示出瓶畫藝術動人的面貌,但其的黃金時代還得說是在在希臘古風時期和古典初期(約公元前650年—約公元前480年)。 希臘瓶畫經歷了「黑繪式」與「紅繪式」兩個主要的發展階段,黑繪瓶畫上的圖像是黑色的,紅繪瓶畫上的圖像是赤褐色的。在不少沒有留下姓名的瓶畫家之外,也有一些人的姓名傳了下來,如黑繪名家埃克塞基亞斯(活躍於公元前6世紀下半葉),普斯亞克斯(活躍於公元前6世紀下半葉);紅繪名家歐弗羅尼奧斯(活躍於約公元前520一約公元前500年)等,這是迄今為止,在我們敘述的繪畫歷史中,首次出現的創作者個人的姓名。 希臘的陶瓶藝術在美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這倒不是陶瓶材料的特殊,而是陶瓶畫爭得的榮譽。公元前六世紀中葉以後,雅典陶瓶曾壟斷了國外市場。它那勻稱和諧的比例,精緻的工藝,生動的造型,寫實的手法,追求理想化的風格,飽滿的構圖,富於戲劇性的情節,散發出濃郁的高貴美感。希臘瓶畫多用黑紅兩種顏色。早期以紅色做底,繪以黑色形象,稱為「黑花式」;公元前五世紀出現以黑為底,形象用淺紅色描繪,名為「紅花式」。刻畫人或動物均以線造型,其准確程度令人吃驚。但線條自身多無變化,與中國繪畫不同。中國畫線條很重自身的美感趣味和風格。 進入古典時期(約公元前480年—公元前323年),還出現了一種白底彩繪瓶畫,綽號「阿喀琉斯畫家」的作品代表了這種瓶畫的風貌。 從黑繪到紅繪,再到白底彩繪,反映出古希臘畫家的追求,其中的發展變化,充分體現著他們把繪畫看成是一面鏡子,要復現自然的形態,使觀畫者注視畫出來的圖像時,覺得跟真實的事物和景象相似。這種模仿自然,再現對象的態度和方式,成為古希臘美術的基本特點之一,對此後歐洲及西方繪畫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古希臘繪畫與古代東方繪畫相互映照,共同構成豐富多彩的藝術景觀。 人們可以從保存下來的古希臘瓶畫中,看到當時古希臘藝術的素描水平。古希臘瓶畫有三種式樣。早期的是黑像式,即在白底子上把用線條勾畫的形象塗上黑色,像剪影那樣。後期叫紅像式,即與黑式相反,背景填黑釉而形像留空白(空白處為陶器的紅色表面,故稱之紅像式)。以後又發展到使用白描的瓶畫。這些瓶畫造型簡練優美,結構嚴謹,本身就是一幅幅素描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