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國際歌背景圖片下載
擴展閱讀
ps新手作品圖片 2025-01-04 07:13:30
拉行李箱的唯美圖片 2025-01-04 07:13:26
空間留言背景圖片一組 2025-01-04 07:03:16

國際歌背景圖片下載

發布時間: 2022-07-04 04:06:07

❶ 國際歌歌曲中歷史圖片

國際歌的誕生背景是1870年,
法國同普魯士(德國)發生戰爭。法國戰敗,普軍兵臨城下。
1871年3月,政府軍隊同巴黎市民武裝——國民自衛軍發生沖突,導致巴黎工人起義爆發。
起義工人很快佔領全城。
人民選舉產生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
資產階級政府對巴黎公社發起了進攻。
5月21日至28日,三萬多名公社戰士英勇犧牲,史稱「五月流血周」。
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敗告終。
巴黎公社 ————只要在這方面尋找圖片就可以了!

❷ 奏唱國際歌時的PPT背景用什麼合適

巴黎公社、攻打冬宮、憲章運動、井岡山會師、紅軍長征

❸ 《國際歌》誕生的背景是什麼

《國際歌》誕生

《國際歌》是1871年由歐仁·鮑狄埃寫成的無產階級的戰歌,並用"國際工人協會"的簡稱"國際"來命名。歐仁·鮑狄埃(1816-1887)是法國工人詩人,巴黎公社的活動家。1816年10月4日鮑狄埃出生在巴黎一個赤貧的工人家庭,青少年時代用詩歌作武器向反動勢力斗爭。積極參加了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和六月起義。1865年加入第一國際,並參加了國際巴黎支部的領導工作。普法戰爭期間,他在詩篇中號召人民抗擊侵略軍,成立"紅色的公社"。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後,當選為公社委員,保衛公社英勇作戰。巴黎公社失敗後的第二天,他隱藏在巴黎城郊蒙馬特爾工人區一間簡陋的頂樓里,寫下了《國際歌》的歌詞。他在歌詞中揭露了資本主義"毒蛇猛獸"吃盡了勞動人民血肉的暴行;闡明了"從來就沒有救世主",是勞動群眾"創造了人類世界"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表達了公社英雄們要把"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要為真理而斗爭"的決心;闡述了無產階級的團結戰斗,必然能使"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的偉大真理。歐仁·鮑狄埃貧困一生,於1887年11月6日病逝,葬於拉雪茲墓地。1888年6月,法國工人作曲家比爾·狄蓋特為這首詩歌譜了曲。從此《國際歌》就響徹全世界,激勵著各國無產階級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勇斗爭。1902年,俄國人科茨首次將它譯成俄文。1944年以前,它為蘇聯的國家。1920年瞿秋白又把歌詞從俄文重譯,使之准確易唱,廣泛流傳。

❹ 國際歌創作背景是什麼

1871年,法國同普魯士發生戰爭,史稱「普法戰爭」。法國戰敗,普軍兵臨城下。法國政府對外屈膝投降,對內准備鎮壓人民。同年3月,政府軍隊同巴黎市民武裝——國民自衛軍發生沖突,導致巴黎工人起義爆發。起義工人很快佔領全城,趕走了資產階級政府。

不久,人民選舉產生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隨後,資產階級政府對巴黎公社發起了進攻。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戰士同攻入城內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三萬多名公社戰士犧牲,史稱「五月流血周」。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敗告終。

公社失敗後不久,公社的領導人之一歐仁·鮑狄埃創作了詩歌《英特納雄耐爾》(又譯《國際工人聯盟》)。該詩曾使用《馬賽曲》的曲調演唱。1888年,法國工人作曲家皮埃爾·狄蓋特為《國際歌》譜寫了曲子,國際歌創作完成。



(4)國際歌背景圖片下載擴展閱讀

社會影響:

《國際歌》早期的中文版本,由瞿秋白轉譯自俄文版並於1923年6月15日發表,此版本有三組歌詞,大致對應法文歌詞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國際的精神)在歌詞中音譯為「英特納雄耐爾」,原來是國際工人聯合會(第一國際)的簡稱,有時表示國際共產主義。

早在20世紀之初,中國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現過未曾署名的《國際歌》中文版。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應該是鄭振鐸與其好友耿濟之在1920年10月翻譯發表留下來的。但是以詩的形式出現, 沒有附曲,不適合唱頌。

1923年,瞿秋白從蘇聯回到中國,將《國際歌》重譯。

1926年3月18日,巴黎公社55周年紀念時,國民革命軍第三軍政治部印行《國際歌》傳單,有三組歌詞,大致對應法文歌詞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在歌詞中先音譯為「英特爾拉雄納爾」,再音譯為「英特爾納雄納爾」。

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即中央蘇區)成立時,決定以《國際歌》作為國歌。

1962年,中國音協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邀請有關專家,對《國際歌》譯文重新加以修訂。

《國際歌》還是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演奏歌曲。從中共三大起,每次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代表大會閉幕時和黨的重大活動結束時,都會演奏《國際歌》。

❺ 請問《國際歌》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國際歌》誕生

《國際歌》是1871年由歐仁·鮑狄埃寫成的無產階級的戰歌,並用"國際工人協會"的簡稱"國際"來命名。歐仁·鮑狄埃(1816-1887)是法國工人詩人,巴黎公社的活動家。1816年10月4日鮑狄埃出生在巴黎一個赤貧的工人家庭,青少年時代用詩歌作武器向反動勢力斗爭。積極參加了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和六月起義。1865年加入第一國際,並參加了國際巴黎支部的領導工作。普法戰爭期間,他在詩篇中號召人民抗擊侵略軍,成立"紅色的公社"。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後,當選為公社委員,保衛公社英勇作戰。巴黎公社失敗後的第二天,他隱藏在巴黎城郊蒙馬特爾工人區一間簡陋的頂樓里,寫下了《國際歌》的歌詞。他在歌詞中揭露了資本主義"毒蛇猛獸"吃盡了勞動人民血肉的暴行;闡明了"從來就沒有救世主",是勞動群眾"創造了人類世界"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表達了公社英雄們要把"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要為真理而斗爭"的決心;闡述了無產階級的團結戰斗,必然能使"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的偉大真理。歐仁·鮑狄埃貧困一生,於1887年11月6日病逝,葬於拉雪茲墓地。1888年6月,法國工人作曲家比爾·狄蓋特為這首詩歌譜了曲。從此《國際歌》就響徹全世界,激勵著各國無產階級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勇斗爭。1902年,俄國人科茨首次將它譯成俄文。1944年以前,它為蘇聯的國家。1920年瞿秋白又把歌詞從俄文重譯,使之准確易唱,廣泛流傳。

❻ 國際歌五線譜

http://www.sooopu.com/html/100/100660.html
請採納。

❼ 《國際歌》的創作背景以及歌詞和歌詞主題

1.創作背景:《國際歌》(法文:L'Internationale)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一首歌。原文(法語)的歌詞由歐仁·鮑狄埃在1871年所作,皮埃爾·狄蓋特於1888年為其譜曲。這首無產階級戰歌很快被翻譯成世界上的許多種語言。是國際 共產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一首歌。熱情謳歌了巴黎公社戰士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氣概。向資本主義宣戰,充分表現了革命無產階級不屈的豪邁氣魄,這首歌曲在世界范圍內流傳極廣。
2.歌詞:
第一段:
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
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
要為真理而斗爭!
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
奴隸們起來,起來!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
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
第二段: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
全靠我們自己!
我們要奪回勞動果實,
讓思想沖破牢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
趁熱打鐵才會成功!
第三段:
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
是我們勞動群眾!
一切歸勞動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蟲?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
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一旦它們消滅干凈,
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
副歌: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3.主題:《國際歌》這首歌曲為行板,降B大調,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貫穿首尾的旋律,以及通用的三段歌詞。這里選用的是管樂改編版。悲壯的前奏過後,深沉的第一主題昂首進入,表現出革命志士們不屈的氣節;樂曲的中段旋律在調性上實際上轉為屬調(即F大調),始終庄嚴、雄渾,曲調中愈發透出光明與希望;最後,樂曲的前奏經過自然再現,在雄壯而嘹亮的氣氛中結束。

❽ 《國際歌》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1871年3月,政府軍隊同巴黎市民武裝——國民自衛軍發生沖突,導致巴黎工人起義爆發。起義工人很快佔領全城,趕走了資產階級政府。不久,人民選舉產生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隨後,資產階級政府對巴黎公社發起了進攻。

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戰士同攻入城內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三萬多名公社戰士犧牲,巴黎公社以失敗告終。

公社失敗後不久,公社的領導人之一歐仁·鮑狄埃創作了詩歌《英特納雄耐爾》(又譯《國際工人聯盟》)。該詩曾使用《馬賽曲》的曲調演唱。1888年,法國工人作曲家皮埃爾·狄蓋特為《國際歌》譜寫了曲子,國際歌創作完成。

(8)國際歌背景圖片下載擴展閱讀:

《國際歌》這首歌曲為行板,降B大調,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貫穿首尾的旋律,為帶副歌的二段體結構。悲壯的前奏過後,深沉的第一主題昂首進入,表現出革命志士們不屈的氣節;

樂曲的中段旋律在調性上實際上轉為屬調(即F大調),始終庄嚴、雄渾,曲調中愈發透出光明與希望;最後,樂曲的前奏經過自然再現,在氣勢宏大的高潮中結束,預示著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一定會實現。

❾ 國際歌和馬賽曲創立背景

國際歌背景:
1871年,法國同普魯士(即後來的德國)發生戰爭。法國戰敗,普軍兵臨城下。法國政府對外屈膝投降,對內准備鎮壓人民。1871年3月,政府軍隊同巴黎市民武裝——國民自衛軍發生沖突,導致巴黎工人起義爆發。起義工人很快佔領全城,趕走了資產階級政府。不久,人民選舉產生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然而,資產階級政府不甘心失敗,對巴黎公社發起了進攻。
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戰士同攻入城內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三萬多名公社戰士英勇犧牲,史稱「五月流血周」。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敗告終。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公社戰士在強大敵人面前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
巴黎公社雖然失敗了,但《國際歌》誕生了。公社失敗後不久,公社的領導人之一歐仁·鮑狄埃創作了《國際歌》的歌詞。後來,經工人作曲家狄蓋特譜曲後,《國際歌》在全世界廣泛傳唱開來。
馬賽曲背景:
在法國路易十六時期,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新興的資產階級同情農民疾苦,受到巴黎雅各賓派的影響,阿爾諾帶領馬賽港的市民設計奪取了要塞,得到了武器,並驅逐了公爵,他們舉行集會通過決議組織500名義勇軍進軍巴黎去搭救同情改革的議員,馬賽市民積極參軍,高唱著馬賽曲向前進發,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而這個時期創作的進軍歌曲《馬賽曲》也成為了鼓舞鬥志的贊歌。
滿意望採納,謝謝!

❿ 國際歌 創作歷史背景是什麼

1871年,法國同普魯士發生戰爭,史稱「普法戰爭」。法國戰敗,普軍兵臨城下。法國政府對外屈膝投降,對內准備鎮壓人民。

同年3月,政府軍隊同巴黎市民武裝——國民自衛軍發生沖突,導致巴黎工人起義爆發。起義工人很快佔領全城,趕走了資產階級政府。

不久,人民選舉產生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隨後,資產階級政府對巴黎公社發起了進攻。

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戰士同攻入城內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三萬多名公社戰士犧牲,史稱「五月流血周」。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敗告終。

公社失敗後不久,公社的領導人之一歐仁·鮑狄埃創作了詩歌《英特納雄耐爾》(又譯《國際工人聯盟》)。該詩曾使用《馬賽曲》的曲調演唱。1888年,法國工人作曲家皮埃爾·狄蓋特為《國際歌》譜寫了曲子,國際歌創作完成。

(10)國際歌背景圖片下載擴展閱讀

1、歌曲鑒賞

《國際歌》熱情謳歌了巴黎公社戰士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氣概。該歌曲向資本主義宣戰,充分表現了革命無產階級不屈的豪邁氣魄。

《國際歌》這首歌曲為行板,降B大調,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貫穿首尾的旋律,為帶副歌的二段體結構。悲壯的前奏過後,深沉的第一主題昂首進入,表現出革命志士們不屈的氣節。

樂曲的中段旋律在調性上實際上轉為屬調(即F大調),始終庄嚴、雄渾,曲調中愈發透出光明與希望;最後,樂曲的前奏經過自然再現,在氣勢宏大的高潮中結束,預示著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一定會實現。

2、社會影響

對蘇聯:

1900年12月,列寧將《國際歌》的第一、二、六段和副歌歌詞原文登載在《火星報》上。

1902年俄國詩人柯茨(Arkadiy Yakovlevich Kots)將其翻譯成俄文,發表在在倫敦出版的一本俄國移民雜志《Zhizn'》(《生活》)第五期上面。《國際歌》開始在俄羅斯工人中間流傳。

1912年彼得堡出版的《真理報》重新發表了這一作品。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府決定以俄文版的《國際歌》作為蘇聯的代國歌。

直至1944年,蘇聯政府選擇了《牢不可破的聯盟》作為蘇聯的國歌,同時把《國際歌》作為蘇聯共產黨的黨歌。在蘇聯解體以後,《國際歌》成為俄羅斯共產黨的黨歌。

對中國:

《國際歌》早期的中文版本,由瞿秋白轉譯自俄文版並於1923年6月15日發表,此版本有三組歌詞,大致對應法文歌詞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國際的精神)在歌詞中音譯為「英特納雄耐爾」,原來是國際工人聯合會(第一國際)的簡稱,有時表示國際共產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