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肝有問題艾灸灸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唯美美麗的櫻花圖片 2025-01-10 20:29:55
江南千山綠唯美圖片 2025-01-10 20:29:49

肝有問題艾灸灸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7-02 09:41:51

A. 艾灸哪些地方對肝好 艾灸養肝的好處有哪些

  1. 艾灸功效:肝俞是肝的背俞穴,是肝在背部的反應點,艾灸肝俞,能柔肝並補益肝血,舒經理氣,肝臟功能正常,則能有效分解體內毒素並協助其他臟腑將毒素排泄出去。

    肝俞取穴: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艾灸方法:俯卧位,施灸者手拿點燃的艾條,燃端對准穴位所在位置,距離皮膚2-3厘米,灸治10-20分鍾,亦可以用艾灸盒自己灸治。

    2 .艾灸功效:章門意指肝經的強勁風氣在此風停氣息,是足厥陰肝經上的穴位,是八會穴的臟會穴,統領五臟疾病,艾灸章門能夠幫助肝疏通氣機,維護肝的疏泄正常。

    章門取穴:仰卧位或側卧位,在腋中線上,合腋屈肘時,肘尖處即是該穴。

    艾灸方法:手拿點燃的艾條,燃端對准穴位所在位置,距離皮膚2-3厘米,灸治10-20分鍾。

    3.艾灸太沖-調和氣血柔和肝

    艾灸功效:太沖意指肝經的水濕風氣在此向上沖行,太沖是足厥陰肝經上的穴位,艾灸太沖能瀉肝經濕熱,通過經絡的作用,調和氣血,柔肝養肝。

    太沖取穴:正坐垂足或仰卧位,位於足背第一,第二跖骨之間,跖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處,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應手處,即為此穴。

    艾灸方法:取坐姿,將腳稍往前靠,手拿點燃的艾條,燃端對准穴所在位置,距離皮膚2-3厘米,灸治10-20分鍾。

    4.艾灸肩中俞-養肝明目解表宣肺

    艾灸功效:肩中俞穴屬手太陽小腸經,位處肩脊中部,內部為胸腔,故能緩解各種原因引起的胸部不適,有解表宣肺,養肝明目的功效。

    對於長期勞累,姿勢不當引起的頸肩運動系統疾患有較好的防治作用,也可用於治療目視不明,瘰癧等症。

    肩中俞取穴:位於背部,當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處。

    艾灸方法:取俯卧位,用艾條溫和灸法灸肩中俞5-20分鍾,以患者感覺溫熱,舒適為度。

    5 .艾灸功效:期門穴屬足厥陰肝經,為肝經之募穴,肝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毒器官,肝失疏泄,體內毒素無法正常排出,可見便秘,口臭等症,艾灸刺激本穴可疏肝健脾,理氣活血,增強肝臟的排毒功能。

    期門穴取穴:位於胸部,當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處。

    艾灸方法:用艾條溫和灸法灸期門穴5-20分鍾,以患者感覺溫熱,舒適為度。


B. 肝氣郁結可以艾灸嗎 艾灸哪些穴位呢 賜教謝謝

用純陽雷火灸法灸中脘,可以順氣具體方法和視頻可以在互聯網下載《純陽雷火灸》電子書,下邊附錄一點點書里內容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23純陽雷火灸之中脘穴
中脘穴治療胃病,效果非常快。一般患者在第一次灸中脘時,就會感覺非常舒服,症狀緩解。輕的胃病兩三天,重的胃病一周左右,一般都有非常明顯效果。臨床體會,不論胃熱胃寒,重灸中脘,都能有非常好的效果。
中脘配合關元,驅寒扶陽效果更加快。
【穴位取法】:臍上四寸,當鳩尾與神闕連線的中點取之。
灸法直論說;對於胃來說,其功能是以降為順,即使陽明燥火強盛(但沒有燥屎),也是因寒邪凝胃而產生的,應該輔助陽明燥火來去除寒邪,寒邪既祛,陽明燥火自消。所以不論胃寒還是胃熱,只需一味的放手灸下去,待邪氣祛除,胃的正常功能自然會恢復。
在灸中脘時,患者哪裡有病,艾炷的熱量就會主動「通竄」到哪裡,一般會首先「通竄」到十二指腸的位置,然後「通竄」到賁門、胃部、幽門,若有肝病的患者,艾炷的熱量就會自然「通竄」到肝區(這就是灸中脘可以治療各種胃病、肝炎或胃癌、肝癌的原因)。
此時患者會覺得喉嚨異常干痛,這是病邪(寒邪)逐漸外發時的必然症狀(病邪被驅趕到哪裡,哪裡就會出現西醫所謂的炎症,此時許多中醫專家都會任認為灸過火了,會立即停止治療,使得功虧一簣),待灸至二三百壯以後,胃部會在忽然間有一股清涼的感覺向下流動,「通竄」感就會在瞬間消失,津液會在同時湧上來,喉嚨干痛的感覺也就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而後,患者就會覺得胃部溫熱舒服,腹中就像有個熱水袋一樣,或有溫水流動的感覺,此時絕對不會感到疼痛。從此,再灸50~100壯鞏固一下即可。
現在將近有三分之二的人(包括3歲的孩子),鼻子旁邊、眼睛下邊的臉蛋兒部分,都有一個或幾個很突出的黑痣、肉疙瘩或較密集的斑點,這就是很嚴重的胃病,這就是常年飲食不節或常吃冷飲的結果,這些人平時都愛喝涼水、喝可樂,而且,還要「加冰的」(廣告中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而

且,著名的大明星們也推波助瀾,在廣告中常見他們「瀟灑痛快」地喝著剛從冰塊里拿出來的飲料,實在是害人不淺)。因為黑痣和肉疙瘩有礙美觀,就用激光或冷凍法去除,但多數人還在旁邊長出新的。這是因為足陽明胃經的起始循行部分正好在臉蛋兒部分,鼻翼旁就是迎香穴,胃的病邪會通過經脈在臉部表現出來(其實,在哪條臟腑的經脈上長有黑痣或紅點,哪個臟腑就必然已經或將要患病),黑痣、肉疙瘩雖然可以用手術方法去掉,但病邪並沒有去掉,所以還會長出新的。要想除根,只有重灸中脘的方法,可以治癒胃病,黑痣、肉疙瘩也就會自行脫落

C. 艾灸常見的幾個部位是哪裡

艾灸常見的幾個部位如下:

1、身柱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艾灸穴點陣圖

D. 疏肝理氣艾灸哪裡,疏肝理氣艾灸哪裡

中醫認為肝為將軍之官,主疏泄,性喜條達而惡抑鬱。肝的任務就是保持人體全身氣機疏通暢達,讓身體之氣暢通而不淤滯。肝的生理特點就是「主升、主動、主散」,像一個朝氣蓬勃的小夥子,給人以積極向上的感覺。

養肝重要穴位:肝俞、太沖、太溪、三陰交、足三里

清明前養生保健可灸以下三組

第一組:期門,行間、太沖、大敦。此組穴位可以疏肝理氣預防肝氣旺上火

第二組:大椎、命門、神闕,足三里。此組穴位可以溫中扶陽強筋骨

第三組:大椎、風府,合谷、風池。此組穴位可以疏風祛濕排寒濕

肝火旺症狀可灸以下三組

第一組:期門,行間、太沖、大敦。此組穴位可以疏肝理氣預防肝氣旺上火

第二組: 頰車、迎香,合谷,太沖 。此組穴位可通經活絡宣肺利竅,特別對因上火導致的頭疼,牙痛有很好的療效

第三組: 陶道,陰郄、復溜 。這組配穴可以滋陰降火,對陰虛導致的身體發熱有很好的療效

E. 肝經濕邪艾灸哪些穴位

肝經濕邪那就艾灸肝經上的穴位,總共有大敦,行間,太沖,中封,蠡溝,中都,膝陽關,曲泉,陰包,足五里,陰廉,急脈,章門,期門等共14穴。主要是治療肝病,婦科,前陰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哪裡有好艾條?我可以告訴你

F. 肝不好能做艾灸嗎

春季養肝艾灸哪些穴位

1、神闕穴

神闕穴位於腹部中 央,這個穴位是常見的養生穴位。中醫認為,艾灸神闕穴可以起到培元固本、調理腸胃的功效,同時它對於養肝也有一定的效果。春季艾灸此穴還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幫助人們抵抗疾病。

2、魚際穴

魚際穴是手部的一個穴位,中醫認為,魚際穴具有瀉火的功效,所以當我們感到肝氣旺盛的時候可以通過艾灸、按摩此穴達到降肝火的目的。另外,如果我們在春季感覺體內氣血、經脈受阻,那麼也可以艾灸魚際穴來通經脈、活氣血。

3、中封穴

很多朋友對中封穴不了解,中封穴位於腿部,在中醫上,這個穴位能抑制肝火過旺,艾灸中封穴還有保養精血的功用,對於男性朋友來講,多多養護此穴是很有必要的。

4、太沖穴

太沖穴是養肝的一個重要穴位,這個穴位是肝經氣血運行的根源所在,建議人們在春季多艾灸太沖穴,這樣做能起到刺激肝臟,讓肝臟氣血更加活躍,改善肝血不足的目的。

5、三陰交穴

人們對三陰交穴應該不陌生吧,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艾灸三陰交穴也能養肝。這是因為三陰交穴有調肝補腎、調節脾胃的功效,所以在春季艾灸此穴對肝臟也有不錯的養護功效。
除了艾灸穴位以外,春季多注意生活細節也能起到養護肝臟的功效哦。

G. 肝腎陰虛,可以艾灸嗎,用什麼穴位

可以艾灸的,灸的穴位有:關元、命門、腎俞、足三里、三陰交

H. 艾灸穴點陣圖的八大穴位

身柱穴屬督脈,在項後第三胸椎與第四胸椎之間。
身柱有理肺氣,補虛損,解療毒,寧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溫補元陽,調和氣血,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現代研究認為,灸身柱可以調節人的神經系統,可以防止神經衰弱,失眠症,頭痛的發作,可以防止疲勞,促進肌體體力的恢復。灸身柱對小兒的胃腸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瀉,食慾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對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統的哮喘、氣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養生一言草》 載:小兒每月灸身柱、天樞,可保無病。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
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於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 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中脘穴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
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甲乙經》載:「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玉龍歌》說:「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里。」
實驗觀察發現,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後能使胃的蠕動增強,幽門立即開放,胃下緣輕度提高,空腸黏膜皺襞增深、腸動力增強。艾灸中院有利於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於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慾不振等有較好療效 。 關元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 。
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別名「丹田」。《難經·六十六難》集注中楊玄操說:「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醫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艾灸關元能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元陽溫暖,血液充盈,能培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活血。艾灸關元,能治積冷,男子疝氣,夢遺淋濁,女子瘕聚,經產帶下,諸虛百損。
現代研究發現:艾灸關元可使血液動力學改變,對心肌具有正變力性作用,從而使得每博指數 (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數(LVSWI)穩定增加。艾灸關元還可改變動脈血氧運輸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機體代償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緩休克的發展。艾灸關元可防治遺尿、尿頻,隆閉、少腹脹痛,脫肛、疝氣、遺精,白濁、陽痿、早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惡露不盡、不孕,中風脫證、虛勞贏瘦等。 氣海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
灸氣海有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作用。據們《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載,柳公度年八十餘,步履輕便,當有人問其養生之術時,他說:「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作喜怒,氣海常溫耳。」灸氣海能生發和培補元氣,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保健強身,解除疲勞等。據《竇材灸法》 記載:「上消病,日飲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認為灸氣海能預防xxx。日本代田文志(現代日本針灸學家)認為用艾灸氣海可預防闌尾炎,他說:為頓挫闌尾炎而灸 20~3O 壯。
現代研究認為:艾灸氣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遺尿、遺精、陽痿、滑精,閉經、崩漏、帶下、子宮脫垂,中風脫證、脘腹脹痛、氣喘、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等 。 神闕(肚臍)屬任脈經.又名臍中 。
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甦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實驗性關節炎大白鼠的神闕穴,其炎症區壞死程度及細胞浸潤明顯減輕,隔鹽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闕穴,其殺傷細胞活性,在24小時內迅速升高,72小時至120小時復原,若間日連續灸,則活性升高可維持更長的時間 。
灸神闕還能治泄瀉、便血及病後大便不通。據《竇材灸法》載:「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穴三百壯;虛勞人及病後大艾灸神闕穴,對泄瀉、繞臍腹痛、脫肛、中風脫證、角弓反張、產後尿瀦留、慢性腹瀉、皮膚瘙癢、蕁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的前外側,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
足三里是胃經的主要穴位.具有調理脾胃.健運脾陽,溫中散寒,補中益氣,調和氣血.宣通氣機,導氣下行,補虛強身的作用。《甲乙經》載:「五臟六腑之脹,皆取三里,三里者,脹之要穴。」《外台科要》載: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氣也。《醫說》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針灸大成》載:中風預防灸,若有中風先兆時「便宜急企三里絕骨四處,各三壯 」,「春交夏時,夏交秋時.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瘡為妙。
《江間式心身鍛煉法》載:「無病長壽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壽至二百餘歲。」現代研究認為艾灸足三里穴.能調節高血壓病初期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降血壓的作用.能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滯度.並有擴張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 ,改善銅、鋅代謝.減少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

艾灸足三里,對消化系統的胃腸功能低下、食慾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潰瘍、胃下垂、腹瀉、便秘,對心腦血管系統的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意外,對呼吸系統的感冒、肺結核,對泌尿生殖系統的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陽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調節神經,有較強的延緩衰老的作用,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 。

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疏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的功能。中醫學文獻記載,三陰交能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不思飲食,痹痛身重,四肢不舉,腹脹腸鳴,溏泄,小便不利,疝氣,夢遺失精,臍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經》載:足下熱脛痛,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 。《外台秘要》集驗:灸丈夫夢泄法,灸足內踝上名三陰交二七壯。

《千金要方》載:內踝上3寸絕骨宛宛中灸五十壯。主咳逆,虛勞寒損、憂恚,筋骨攣痛…疵氣、痔血……凡二十二種病,皆當灸之也。《眼科錦囊》載:上瞼低垂輕證者,灸三陰交。

現代醫學認為灸三陰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腎炎,睾丸炎,陽痿,遺精,遺尿,月經不調,經閉崩漏,產後血暈。艾灸三陰交對神經系統的失眠、神經衰弱、心悸,心腦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壓,消化系統的脾胃虛弱、腸鳴腹脹、泄瀉、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 等都有防治作用。

延年益壽保健灸

穴位:

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氣海(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處)、關元(位於腹正中線臍下3寸處)

艾灸足三里,對消化系統的胃腸功能低下、食慾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潰瘍、胃下垂、腹瀉、便秘,對心腦血管系統的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意外,對呼吸系統的感冒、肺結核,對泌尿生殖系統的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陽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調節神經,有較強的延緩衰老的作用,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 。
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疏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的功能。中醫學文獻記載,三陰交能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不思飲食,痹痛身重,四肢不舉,腹脹腸鳴,溏泄,小便不利,疝氣,夢遺失精,臍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經》載:足下熱脛痛,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 。《外台秘要》集驗:灸丈夫夢泄法,灸足內踝上名三陰交二七壯。
《千金要方》載:內踝上3寸絕骨宛宛中灸五十壯。主咳逆,虛勞寒損、憂恚,筋骨攣痛…疵氣、痔血……凡二十二種病,皆當灸之也。《眼科錦囊》載:上瞼低垂輕證者,灸三陰交。
現代醫學認為灸三陰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腎炎,睾丸炎,陽痿,遺精,遺尿,月經不調,經閉崩漏,產後血暈。艾灸三陰交對神經系統的失眠、神經衰弱、心悸,心腦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壓,消化系統的脾胃虛弱、腸鳴腹脹、泄瀉、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 等都有防治作用。
延年益壽保健灸
穴位:
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氣海(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處)、關元(位於腹正中線臍下3寸處)

I. 艾灸穴點陣圖的作用

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陽明胃經的合穴,為五俞穴之一, 為全身最重要的強壯穴。具有健脾胃,助運化,調氣血,扶正氣,壯元陽,祛風邪及強身壯體益壽的作用,俗話說. 若要安 (足)三里不幹,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採用艾條溫和灸或化膿灸。
灸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經穴,為足三陰經與任脈之會,手太陽小腸的募穴。具有溫腎固精,益氣回陽,培元固本,理氣和血,通調沖任及強壯的作用,灸之能調整膀脫的張力,促進垂體 …性腺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防病強身保健。古人有關元主諸虛百損。對防治遺尿、遺精,習慣性便秘等有較好效果。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
灸氣海穴:
氣海穴屬任脈經穴,為保健要穴。具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調理沖任及強壯作用,灸之能調整胃腸及腎的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對腹瀉、遺尿、陽痿,滑精、月經不調、崩漏、中風、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氣海者,人元氣所生之地也.
灸腎俞穴:腎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之背俞穴,具有補腎益精強健腰背,聰耳明目,壯骨健身,溫陽散寒等強壯作用。灸之能調整腎;功能,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調整膀胱張力,興奮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主治腎虛腰痛,精少早泄,諸虛百損等。對腎虛腰痛、遺精、陽痿、早泄、遺尿、哮喘等有防治作用。
灸膏育俞穴:
膏育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之背俞穴,有調整肺氣,養陰潤肺,補虛益損的功效。灸之能緩解支氣管症, 增加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防治肺結核、支氣管炎、哮喘、虛勞及一切血證。
灸風門穴:
風門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穴,為足太陽膀胱經與督脈交會穴,又稱熱府,是風邪出入之門戶。具有宣肺解表, 疏散風邪,調整氣機的功效。灸之能調整肺功能,增強肺通氣量。主治一切風證,防治感冒、鼻炎、肺炎、中風、面癱等。
灸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穴,為足三陰經之交會,具有保健和胃,調補肝腎,調理經血,主生殖的作用。。主治肝、脾、腎三臟的疾病。防治各種類型的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神經病和婦科病等多種疾病。
灸風池穴:風池穴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附著部之間的凹陷中,深層為頭夾肌;有枕動、靜脈分支;布有枕小神經之支。具有鬆弛肌肉,緩解肌肉僵緊的作用。對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出血,耳聾,氣閉,中風,口眼歪斜,瘧疾,熱病,感冒,癭氣等疾病的防治。
灸大椎穴: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有第1肋間後動、靜脈背側支及棘突間靜脈叢;布有第8頸神經後支。常用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現代研究證實,灸大椎穴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對血小板和白細胞有雙向調節作用。
灸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常用於頭痛、失眠、腰痛、小兒驚風等症的防治,是老年保健要穴。常灸湧泉穴有養心安神、補腎壯陽、益壽延年的作用。

J. 艾灸治療乙肝的穴位有那些

灸肝俞、腎俞、期門、章門、陽陵泉、三陰交、太沖、太溪。
灸後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