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鄱陽好吃米餃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改善卡通圖片 2024-11-02 04:21:00

鄱陽好吃米餃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29 14:07:48

1. 鄱陽哪裡的米粉好吃

芝陽門口的瘦子米粉

2. 米餃是用什麼粉做的

米餃是用秈米粉做的。

米餃是指蒸米粑,又叫炒米粑、米粉粑。是江南特色小吃,江西著名小吃,九江著名小吃。發源於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一帶。

將秈米蒸至七分熟時,磨成細粉再加入適量的水和成面,然後將肉餡配以新鮮蔬菜做成餡料,包入其中上鍋蒸即可食用。有圓形和半月形兩種,半月形的蒸米粑外觀像個大餃子,所以又稱為餃子粑、月牙粑。



(2)鄱陽好吃米餃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雖然蒸米粑是彭澤特產,但在周邊地區也得到了廣泛推廣,成為當地人們喜愛的日常和節日食品,不僅限於彭澤人會做、喜愛吃。而「蒸米粑」的「蒸」字則告訴我們它與餃子不同的地方:只限於蒸。蒸後還可在炸,同樣別具一番風味。

蒸米粑其實就是南方人米飯和菜的一個綜合快餐般,製作時那也是與做餃子完全不同的場景。一般包餃子都是一個大一點的湯碗或者小菜盆就可以裝下餡的,然後一個小面團就包起來了。

在彭澤縣、湖口縣為中心的那片地區,很多老百姓把蒸米粑當成饅頭包子一樣的早餐主食,這在早餐店便顯而易見,在全國的其他地方則是看不到的。節假日,蒸米粑又會成為像北方人的餃子一樣的節日食品。


3. 鄱陽哪裡有好吃的

上官嶺的糊,煎餃,水菊子米餃;名將的蔥酥餅,報社的魚,大芝路新安食品的春不老,酒糟魚罐頭等;五一小學門口的銀魚,傻子瓜子店的板栗,時代門口的水煮,臭豆腐等

4. 鄱陽特色米餃作文六年級下鄱陽特色米餃作文六年級下.冊.冊.

鄱陽米餃的麵皮不似北方水餃的麵皮,它是用大米做成的,且要用晚米。上等晚米浸泡十到二十分鍾,瀝干水,倒入飯甑里蒸。當水蒸汽冒出時,要用嘴吹水蒸汽,如果吹水蒸汽會發出響聲,那麼續蒸五分鍾關火,接著把蒸過的晚米攤開晾乾碾成粉,等做米餃麵皮時,再用開水和面。別看這個程序用文字記錄起來不過幾十字,實際操縱卻很繁復。蒸晚米是門技術活,比如用嘴吹水蒸汽判斷聲響,裡面就有奧妙,若判斷不精準,蒸米時間就會出現誤差,從而影響碾米粉和面團的質量,那麼壓出的麵皮口感與色澤都會受損。品質好的鄱陽米餃,蒸熟後麵皮富有光澤,質地細膩,軟硬適中,自有一番它獨有的風味。
或許是泡晚米蒸晚米碾米粉的過程太冗長,為了減免人們包陷做米餃之前的這一長串繁瑣程序,鄱陽糧油市場上近些年來已有加工好了的鄱陽米餃米粉出售。有了這種專門的包米餃米粉,想親自動手包一回鄱陽米餃,便不再是件望洋興嘆的事。
怎樣擀鄱陽米餃麵皮也很有意思。北方人包水餃離不開擀麵杖,鄱陽人包米餃需要什麼兵器呢?過去,鄱陽人包米餃不需要任何工具,晚米面團柔軟,用巴掌即能對付,當然不是所有人的巴掌都能修出圓滿漂亮的餃子皮的,那屬於高手絕活。可人終究是聰明的,不知道誰發明的這種工具(如下圖),上下兩塊板,一端用門鏈鎖固定,另一端則像兩巴掌一樣合張自如。把揉好的米餃面團分成小劑,取一小劑放入張開的兩板中間,合上,張開,一塊厚薄均勻如滿月圓的銀白麵皮便靜靜躺在底板中央了;取出,包餡,對合,捏緊,一隻鄱陽米餃轉眼形成,增一分則肥,減一分則瘦,捧在手心裡,怎麼瞧怎麼歡喜。
鄱陽人逢清明須做米餃祭奠祖先,這點有別於江西上饒地區其它縣市用清明果祭奠供食祖先的傳統。盡管與相鄰縣市隸屬於同一區,但「飲食一道如方言,各處不同」仍是亘古法則。除了清明,平常日子,鄱陽人也會做這種米餃。米餃在鄱陽人心中的位置猶如大白菜水餃在北方人心中的地位,對於客居他鄉的鄱陽人,他記憶中的家鄉味道里一定一定少不了米餃的滋味。
不知鄱陽米餃在鄱陽歷史上存在了多少年?范仲淹在任饒州(鄱陽曾為饒州府)知州時,他未提到鄱陽米餃,留下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遺憾鄱陽米餃失去了一次與名人結緣的機會,人間缺少了一段足供後人回味千百年的佳話。但,不管它存在於世上多少年,它存在過你的心裡才最有意義。

5. 江西米餃的詳細做法

用料

米粉 7500克

姜 少許調味

蒜 少許調味

蔥 一大把

生抽 適量

鹽 適量

小米椒 少許調味

雞蛋 幾個

五花肉 克

江西米餃的做法

  • 晚米加水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用機器打成米漿(我是到專門打米漿的地方打的)。

6. 鄱陽米粑怎麼做好吃

鄱陽米粑的做法步驟

1. 准備好食材,豆乾,韭菜,肉,小米椒

2. 把餡料切好,肉可以切小一些,其他的切小塊就行,把豆乾和肉放鍋里翻炒一下備用,韭菜直接放鹽、油、雞精備用。

3. 調粉,現在粉里加一些食鹽,再用沸騰的白開水調粉,開水要慢慢倒入粉里,用筷子快速拌動,差不多了就用手揉粉。

4 把粉捏成這種碗狀,裡面放入備好的餡料。

5. 放入餡料後放到電飯鍋里蒸三十分鍾左右。

7. 東至米餃的相傳

相傳,當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路過東至,雙方拼殺得昏天黑地,難解難分。相持日久,將疲兵乏,眼看誰也不能取勝,雙方為休養士卒,曾一度訂立「君子協定」:休戰數月,在東至昭潭與鄱陽石門、至德青山橋三地交界處插紅旗為界,雙方互不侵犯(「紅旗界」因此而得名)。朱元璋率部駐扎在紅旗界的營盤山。他不愧是人中之傑。他的軍隊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深得當地百姓的擁戴。在日夜操練軍隊、養精蓄銳、等待戰機的時間里,他苦苦思索影響作戰的諸多不利因素。他認為戰士們經常餓著肚子,長途奔襲作戰,是久戰不勝的主要原因。將士們所帶干糧通常是飯團、炒米粉,在東至一代作戰,這些干糧遇水即壞。為此他找到當地老鄉,希望能做出一種方便可口、水浸不壞的干糧。昭潭鎮的巧婦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她們將大米淘洗干凈,放在甑里蒸熟,冷卻晾乾,磨成細米粉,再用開水調和揉勻,將米粉搓成一個個雞蛋大的粉團,中間戳個洞,放入炒好的菜餡,封上口,上蒸籠蒸透。這個類似湯圓狀的最早的蒸米粑就做成了。它越嚼越甜,粑內包有新鮮的菜餡,因而非常可口。它最大的特點是不怕水浸,不易發餿,十天半月都不會壞。平時作戰帶上它非常方便,一頓吃上兩個就飽了。將士們吃了蒸米粑,作戰時如有仙人相助,故此,朱元璋又將這種食糧稱之為「仙米粑」。困擾朱元璋的問題,就這樣被紅旗界的村婦們解決了。說起來,朱元璋打敗陳友諒,建立大明王朝,也少不了蒸米粑的一份功勞。

8. 米粑到底是江西哪裡的,哪個地方的最正宗

有都昌米粑、景德鎮米餃、鄱陽米粑,口味稍有差異,但做法都差不多。米粑作為一種小吃,以前都在飯店或者小攤上買的。現在已經有人在微信和淘寶上買了。有個叫「親如歸」的公眾號就是鄱陽人弄的,專門賣鄱陽米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