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psp看小說軟體
當然使用xReader了,用psp的都知道:
在這里下http://www.skycn.com/soft/11659.html
xReader是PSP專用讀書和看圖軟體,支持任意大小點陣字體,支持html讀取,編碼轉換,豎看,翻頁保留行,書簽及自動書簽等,可以看zip和chm和rar內的文本文件,有自動降頻節能(不播放mp3時)。
看圖支持bmp, tga, jpg,png和gif,支持較大的圖,採用兩次插值和三次立方采樣縮放,保證圖像柔和度不失真(測試了起點的VIP圖片,700*3xxx大小,縮放到適應屏幕寬,效果完美,由於縮放的演算法復雜,顯示點也多,所以沒有降頻)
完美解決文件名中文問題和長文件名問題
支持mp3播放
以上介紹純屬抄襲eReader 1.61介紹。
其實xReader是一個eReader的分枝版本。開發的本意是開發一個能在在PSP2000,4GMS卡上正常工作的eReader。
然而eReader已經停止開發。所以xReader從eReader中分裂出來成為了一個獨立的軟體。
xReader對eReader的改進:
1. 對eReader的兼容性:
xReader完全兼容eReader所用的字體,UI和操作方式等。
2. 更好的穩定性:
xReader花大力氣改進了eReader存在的緩沖溢出問題,修復了許多會導致eReader死機的BUG。
3. 更好的功能支持:
xReader支持自動翻頁和自動滾屏功能,支持讀取圖像EXIF信息,支持解壓縮檔案文件,支持自動休眠
等等eReader不支持的功能。
4. 更好的硬體支持:
xReader支持8GMS卡,支持PSP2000(以及其64MB內存),支持最新M33版本。
未來展望:
將支持MediaEngine音樂播放,播放MP3 WMA時將不佔用CPU資源。
將支持更多音頻格式(OGG,MusePack,FLAC,APE,TTA等等)
將支持Graphics Engine繪圖
將支持多線程自動預讀功能,系統空閑自動緩存圖像或文字。
將支持LRC歌詞自動搜索下載
將支持TXT目錄自動跳轉,並提供電腦上的生成目錄工具
將支持ClearType等TTF字體顯示技術
將重構代碼以便代碼復用
xReader使用教程
一、字體問題
1、自帶的字體是點陣類型的字體
2、分為英文字體和中文字體
3、每個字體提供了5個字型大小(10、12、14、16、18),可以選擇
4、這樣就是一共10個文件,統一被壓縮在xReader根目錄下的fonts.zip壓縮包中
但是往往18的字型大小我們仍然覺得太小,不夠遠距離看的,那麼自帶的字體就不能滿足需要了
6、擴充字體只能擴充矢量類型的字體
7、將你自己喜歡的覺得舒爽的矢量字體文件放進xReader\fonts目錄下
8、將xReader根目錄下的fonts.zip壓縮包中的自帶英文字體(asc.ttf)文件解壓出來,也放進xReader\fonts目錄下
9、這樣在xReader\fonts目錄下就有了兩個文件:自己喜歡的矢量字體.ttf文件和asc.ttf文件
10、在PSP中啟動xReader,然後在字體設置中啟用TTF字體
11、尋找到矢量字體文件(自己喜歡的矢量字體.ttf),打開之,即是使用該矢量字體顯示了
12、這樣以後就可以使用大字體來觀看TXT文件了,並且可以隨時切換成點陣字體,只要在字體設置中禁用TTF字體就可
PS:
13、自己喜歡的矢量字體.ttf,這個文件可以以任何名稱,放在記憶棒下的任何目錄中,只要你能找到並且打開它
14、但是使用矢量字體必須保證xReader\fonts目錄下有自帶的asc.ttf
15、除了這種選擇(自己喜歡的矢量字體.ttf)打開的方法外,還可以將矢量字體文件(自己喜歡的矢量字體.ttf)改名為:gbk.ttf(名稱只能是gbk.ttf),同自帶的英文字體文件asc.ttf,一並拉進xReader目錄下的fonts.zip壓縮包中(打包進原來的fonts.zip中),這樣軟體就默認使用了舔加進去的矢量字體,並且無論如何在軟體中更改TTF字體啟用項,都不可再變更字體,所以這種做法實際是麻煩又畫舌天足實在沒必要
二、背景問題
1、xReader 1.1.0-release10 @rev828 by hrimfaxi正式版默認背景圖片是亮藍色,就是xReader根目錄的bg.png文件
2、默認是白色點陣字體最大隻能達到18號
這種實際我們觀賞起來是非常另人頭昏和惡心的,背景本來就惡心,再配上小白字就更惡心了
3、將准備好的,自己喜歡的圖片(任意格式),拷貝到xReader根目錄下
4、在PSP中啟動xReader,在目錄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圖片,按三角鍵,將之設置成背景牆紙
5、按照上面介紹的使用適量字體的方式,弄一套好看又爽歪歪的大字體
6、這樣就形成了自己喜歡的背景+自己喜歡的字形+看的清楚的大字了
PS:
7、實際自己喜歡的圖片可以是任意格式,可以放在記憶棒下的任何目錄中,只要你能找得到並且將之設置成背景牆紙
8、除了這種選擇(自己喜歡的圖片)設置成牆紙的方法外,還可以將任意圖片改名成bg.png並替換掉xReader根目錄的bg.png,這樣默認就是呈現你替換的圖片了,但這種做法跟上面硬性替換字體的做法一樣都屬於又麻煩又畫舌天足實在沒必要
——————————————————————懶人看這里吧——————————————————
——————————————————————我們都知道課文難看———————————————
三、使用性觀賞問題
1、將「微軟雅黑.ttf、華康黑體.ttfx、asc.ttf」三個文件拷貝進xReader\fonts目錄下
2、將「全新製作1.jpg」拷貝進xReader目錄下
3、啟動PSP—xReader軟體
4、在xReader中設置啟用TTF字體
5、在xReader中設置使用全新製作1.jpg作為背景
6、在xReader中設置使用微軟雅黑.ttf作為顯示字體(實際我個人覺得華康黑體.ttfx更優秀但似乎大眾更喜歡微軟)
7、在xReader中設置字型大小20,字間距0,行間距5
8、在xReader中設置顏色字體顏色為純白即250250250
9、在xReader中設置顏色背景灰度50
以上這些設置完成後,就會以20號大白色的微軟雅黑.ttf顯示在比背景圖片更暗50度的藍色桌布中,無論放在正式場合、地鐵、公車、居家、被窩、同事好友互相顯擺、吊凱子、吊馬子、逗幼女、玩少男只要你能想到的場合無論白天不管黑的夜,都低調並且很華麗的矛盾登場,是的,正像辨證哲學里的理論一樣,矛盾的極端是辨證統一的整體,正是本人長達1周的、親身的、無數次的、失敗和成功後的、反復實驗的、再推翻再實驗的、測試,才讓這種低調和華麗完美的統一了……啊門……哈里路呀……哈里路呀哈里路呀……oh yeath……
PS:請相信一個玩了十年電子產品的准資深玩家的判斷
1、請不要跟我說什麼黑色字體更好看之類的
2、請不要跟我說什麼黑背景省電之類的
3、請不要跟我說什麼羊皮紙更好看之類的
4、請不要跟我說什麼點陣字體更清晰之類的
5、請不要跟我說什麼更改INI文件可以改善顯示效果之類的
6、請不要跟我說什麼類似、或者疑似以上的問題,沒有考慮周全俺不會發教學貼
7、如果還有任何疑問,請參考上面的6條,仔細看了教程再想自己要什麼,當前這個軟體只能達到這個水準。
㈡ 世界上真的有蛟嗎
蛟 蛟與龍非常相似,一般全長三米左右,大的僅僅寬度已經超過幾米。模樣很像龍,但角很短,甚至沒有。蛟的頸子有著白色的花紋,而且背上有藍色的花紋,胸是赭色,身體兩肢像錦鍛一樣有五彩的色澤。有四隻腳,為了劃水前端就像很寬的槳一樣,尾巴尖上有著堅硬的肉刺,蛟眼睛上眉部份,有突起的肉塊在眼睛之間交叉,所以才會稱為「蛟」。 蛟常常會為了湖泊等地的控制權而進行爭奪,強大的蛟龍能夠奪得住起來較舒服的湖泊,而弱小的蛟則只能住在細小的池塘或者河流里,蛟龍常常會咬魚,令漁民損失慘重,不過,傳說只要把一隻鱉放在魚群,就不會有蛟龍來了。 蛟龍在冰冷的水中潛藏五百年後,就能夠羽化成為龍升天而去,但也不是所有的蛟龍都能升天,其中也有一些流進了海里,成為龍王的部下,被迫過著不自己的宮廷生活。 [編輯本段]和龍的區別 龍是一種神物,蛟是一種動物,又稱地隱。 1 尾巴不同。蛟的尾巴光禿禿的。與蛇的尾巴根本就沒有區別。相傳,一隻老虎到思州一個水潭飲水,潭中的蛟龍(大概是龍的模糊集合對象之一灣鱷吧)認為這只虎侵犯了自己的領地,就跳出水面與虎搏戰,結果渴虎不敵餓蛟,被「尾而食之」,即用尾巴擊昏纏起吞吃了。蘇東坡據此作詩道:「潛鱗有餓蛟,掉尾取渴虎」。 2 爪子。龍有兩對爪子,但是蛟卻只有一對爪子。 3 角 蛟頭上無角 ,或只有一直角。蛟龍的角是直而短,沒有分岔,不像龍。龍是兩只分叉的。 4.龍的眼睛是鼓出來的。而蛟龍則不是那樣 5.蛟是水龍,被認為是主江河的。 而龍是通稱,如果有特指,應該是翻騰在雲里,負責主雨的。 [編輯本段]傳說故事 蛟 極大多數人都知道龍這名字。許多人能講說它作什麼形狀。南方的泥水工人還能用毛筆在牆上或灶前畫出一條「水墨龍」。然而世界上卻並不曾有過這樣的動物,它只存在人的想像中。有人會這樣問:地球上沒有龍,為什麼中葯鋪里有「龍骨」出賣呢?曾經有人研究過,所謂「龍骨」是幾種不相乾的動物的化石骨頭和牙齒。又有人可能說,想像中的龍也許是古人對於某種古代恐龍遺留下來的記憶。但恐龍生存的時代距離人類很遙遠,二者沒有碰過面,不可能有這記憶的。 可是想像的東西也不是完全憑空能夠想像起來的,也須有一些依據,加上歪曲、假造和附會便成為一種並非實有的想像的東西。 夏季海面上會發生幅面較狹小的緊急的旋風;遠遠望去像有一條東西從雲間掛下來到海面,看去像在扭動。俗叫「龍吸水」,指龍從雲端下掛,向海吸水的意思。書上則稱「龍卷風」。龍卷風是人們想像世上有龍的一種憑借。 有些石碑上面常常鑿著龍,形狀多少有些不同。有的簡單些,有的復雜些。魯迅早先住在北京紹興會館里的時候,有一時期,暇時經常抄碑帖。他曾經對我說過,碑上有種龍形是很像鱷魚的。的確,有數種大形的爬蟲,古代都給以龍的稱號,如揚子江鱷古稱鼉龍,蛟又稱蛟龍。所以我們有理由推想,鱷魚這類動物是龍這想像物的憑借。綜括起來說,龍的想像是由鱷魚、「龍卷風」等形象而構成的。或者還有別的因素,但並無實物則是可以肯定的。 現在連帶講到蛟。舊時浙東俗說蛟是龍子。浙東多山,久雨以後,常有「山洪暴發」的事情。即山中積水突然大量沖下,叫「出洪」。有時把人、畜沖去。俗信蛟形如小豬,出洪時跟水流下,由江入海,後化為龍,飛升上天。這故事顯然有點頭尾不接。龍既常在雲端,也常常住在海底(俗說龍宮在海底),為什麼子卻產在山中地層下面?但這種情況不足為奇,因為它並不是科學知識,只是無稽的迷信。 可是蛟卻並不是想像動物,是有實物的。中國南部及馬來半島、菲律賓等處產一種巨大的蜥蜴類動物。身體很長大,大的達二公尺余。頭部比較小形;頸部長,能伸縮。吻及頰部有橫行黑色線狀斑紋。四肢發達,體膨大。尾長,略略側扁。記載上說,體呈暗褐色,背上有黃黑色斑,腹下黃色。喉部黃色,有黑點。舌端分叉,行走時,一伸一伸地吐著舌頭。《本草綱目》上,李時珍說:「按裴淵廣州記雲:蛟長丈余,似蛇而四足,形廣如楯,小頭細頸……」形狀的描寫頗肖似(以下的描寫不大像,故省去了)。它棲息在地面上、水中,或樹上,吃小動物。卵生在樹洞里。它能產卵,古人也已知道了,廣州記上說「其卵亦大」。但又說它「能率魚飛」,則又不對了。 這種動物北京動物園里也有,牌子上寫的名字是「澤巨蜥」。這名稱見於動物學大辭典上,是編者們杜撰的,大概因為它是蜥蜴類動物,又很巨大,且常棲息在沼澤地的緣故。但這名稱顯然不及原來的名字「蛟」的引人注意與感興趣。 [編輯本段]古人眼中不同的蛟 蛟,龍之屬也。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為之長,能率魚飛置笱水,即蛟去。――《說文》 其中有虎蛟。 註:「蛟似蛇四足,龍屬。」 母龍曰蛟。――《抱朴子》 義興水中有蛟。(蛟,這里指鼉,鱷一類的動物。)――《世說新語·自新》 又如:蛟虯(蛟與虯。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角的小龍。亦泛指水族);蛟螭(蛟龍。螭:傳說為蛟龍之屬的一種動物);蛟兕(蛟龍與兕牛) 又有古書說是無角龍,蛟,龍屬。無角曰蛟。――《韻會》 蛟: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中醫泛指腹內寄生蟲。 蛟是中國古代的神獸,傳說虺千年為蛟,蛟五百年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頭上長角),千年為應龍(有翼)。蛟,即鱷魚。 [編輯本段]傳說中的蛟 ミズチ《Mizuchi》 出身地:日本 在日文中的漢字寫作蛟。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水神的一種,居住在淡水河流或湖泊中。
㈢ 中國各地過年習俗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准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製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製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㈣ 求倉木麻衣的壁紙.1366*768的解析度的
你可以找張背景為單色的1024*768壁紙居中
再將桌面顏色改為此單色,我就是這么做的,效果不錯哦
下面是p出來的,但由於圖片太大,被網路壓縮了,就算查看原圖也還是被縮小的,樓主有hiqqmsn嗎我傳給你~
㈤ 世界上真的有龍嗎
談到龍,就不得不提到女媧,因為龍是在人們紀念女媧時產生的。
女媧為風姓氏族的後代,生活在陝西鳳縣,當地多蛇,部族以食蛇為生,故以蛇為圖騰,傳著傳著女媧成了蛇首人身的形象。
龍是同性繁殖,吃的是人們的信念尊敬的力量,靠靈力存活。人們一直在紀念龍,所以龍一直存在,清政府被推倒後,紀念龍的人大為減少,再加上西方科學觀念的引入,人們對龍的存在產生懷疑,天龍得不到食物,逐漸死亡。因此民國年間,多用龍從天上掉下來的事件。
紀念地龍的人相對較少,他們就想辦法顯靈,引起人們的信念尊敬,從而存活下來。地龍長期生活在水下,故喜陰,通常占據山水脈要點,山潭水澤等。
地龍現在還有,天龍很難說,就算有,也所剩無幾了。
㈥ 龍是否真的存在圖片
世上真的有龍?!1934年營口墜龍初探
1934年8月8日,在營口發現了一具與傳說中的龍極相似的骨骼,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這個神秘生物未死之前,當地的居民曾經兩次見到它,並與其有過長時間近距離的接觸!
在《營口市志》第一卷中記述:「(1934年)8月8日午後,遼河北岸東小街一農民在附近葦塘發現一巨型動物白骨,長約10米,頭部左右各有一角,長約1米余,脊骨共29節。偽營口第六警察署將其運至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數日,前去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回憶說,這個怪物曾經出現過兩次,第一次出現在距離入海口20公里處。
肖素芹老人:當年9歲,她爸爸是給地主趕馬車的,當時很多人都說在田莊台上游發現一條「活龍」,於是趕到那裡。爸爸就把她放在馬背上,扶著她看。她所看見的「龍」方頭方腦,眼睛很大,還一眨一眨的,而身體為灰白色,彎曲著蜷伏在地上,尾巴捲起來,腹部處有兩個爪子伸著,而讓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感覺這條「龍」有氣無力,眼半睜半閉,再加上眼睛有些發紅,很多人都說是天氣太熱的緣故,於是在龍的上面搭了個棚子為它避暑,還有人抬水往它身上澆,讓它得以「解暑」。後來,下了很長時間的大雨,這條「龍」就不見了。
當時,老百姓認為天降巨龍是吉祥之物,人們有的用葦席給怪獸塔涼棚,有的挑水往怪獸身上澆,為的是避免怪物身體發干。據說,人們都非常積極,即便是平日里比較懶惰的人也都紛紛去挑水、澆水。而在寺廟里許多百姓、僧侶每天都要為其作法、超度,此舉一直持續到又一次的數日暴雨過後,這只怪物神秘地消失了為止。
然而,連續二十多天大雨後,這個怪物第二次又奇異地出現了,這次出現是在距遼河入海口10公里處的蘆葦叢中,此時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難聞的屍骸。
據楊義順老人回憶:在發現「龍」骨之前,曾聽大人們說蘆葦盪里總有噼里啪啦的響聲,而且還有「嗚……」像牛一樣的叫喚聲,聽起來很沉悶,還能聽到掙扎的聲響,後來就沒有動靜了。當時,營口地區已經連續下了40多天的大雨,街路上全都是水,一些房屋因進水太多而倒塌。雨停後,隨著北風吹過,空腥臊味很大,看管葦塘的一名盧姓工人順著怪味尋找,發現大片大片蘆葦倒伏,撥開後進去一看,嚇了一大跳:裡面赫然躺著一個已經死去的龐大動物!該工人嚇得轉身就跑,回到家裡大病了一場。百姓們聽說之後,結伴前去觀看,並且報告給了當時的政府。當時西海關附近的一家防疫醫院人員穿著白大褂,給已經生蛆的動物屍體噴射了消毒水。「龍」骨被抬出來後,有人用4個船錨繫上繩子將骸骨圍成一圈,供大家參觀。
孫正仁:光骨頭不是原來的龍型,畫的那個、描得那個不是那個型,就是挺長的,挺大的頭,兩個大角一米多長,不止一米三、四尺,長兩根。趴在地上,身上彎彎曲曲的,能有十幾米這么長。
原營口市著名正骨醫生馬子臣(曾親眼見過「龍」骨)的兒子馬國祥記得父親曾對他說過,骸骨被發現時,肉還沒有完全腐爛,看上去特別像「龍」。
記者翻閱1934年8月12日《盛京時報》時驚奇地發現,此「龍」竟然有「爪」,而且還用「爪」挖了一個近17米長,6米多寬的土坑,說明「龍」後曾經掙扎過。
相關記載:「……該龍體氣參天,頭部左右各生三支甲,脊骨寬三寸余,附於脊骨兩側為肋骨,每根約五六寸長,尾部為立板形白骨尾,全體共二十八段,每段約尺余,全體共三丈余,原龍處,有被爪挖之寬二丈長五丈之土坑一,坑沿爪印清晰存在,至該龍骨尚存有筋條,至皮肉已不可見矣。」
這些特徵也進一步驗證了是龍的看法。
據幾位老人講,當年有關方面曾邀遍老漁民辨認,但沒一個人認識怪物屍體。人們議論紛紛,普遍認為是「龍」。
營口偽第六警察分署組織人力,將其屍骨分解後運到南岸,在西海關前空場上按原狀擺放,任人參觀。
2 世上真的有龍?!1934年營口墜龍初探
當時的《盛京時報》派人采訪,也稱之為「龍」、「天降龍」、「營川墜龍」、「巨龍」等,同時還配以照片,圖文並茂。營口市民爭相觀看,附近城市專程來參觀者也絡繹不絕,購買往返營口的火車票因此緊張起來。後又有報道說,營口水產高級中學校漁撈科張老師判定「確系蛟類」。
當時的營口美大照相館和英明照相館洗印了大量「龍」骨展覽的照片,在二本町胡同附近沿街販賣,一些從外地來營口參觀「龍」骨的人,爭先恐後購買「龍」骨照片帶回去給家人欣賞。
李濱生:記得那一年我十歲,在70年前,在西海關露天展覽圍的一圈是錨,舢板下固定船的錨用那個間斷著圍起一個圈,用繩子攔著,地下灑著白灰,因為人很多也擠不進去。隨著人流的移動才能到前邊看,人都有一個好奇心理去看,只是傳說中有龍,實際生活中沒有見過的機會,都很好奇,去看。重點都看頭,它很長,有兩三丈長,十米左右,立著。脊樑骨朝上不像魚。奇怪的是頭上有角,任何水族沒有角。
翻閱相關資料,記者看到了1934年8月14日《盛京時報》刊登的「龍」骨照片復印件,雖然年代久遠,加上受當時攝影技術以及種種因素制約,只能依稀看出頭戴草帽觀看「龍」骨展覽人群的模糊身影,然而畫面中一具長長的動物骸骨及其頭上生出的兩只長角依然清晰可見。
遺憾的是,由於當時社會秩序混亂,水產高級中學也幾經搬遷,偌大的骸骨就這樣遺失了。
1939年,16歲的孫正仁來到大連給人做管家,女主人的丈夫是營口商會會長的弟弟。孫正仁深得主人的賞識,1941年離開大連時,女主人把一段「龍」骨當作獎賞給他。據介紹,女主人手中的龍骨大約有三斤多重,呈白色條狀,骨頭底端約有碗口大小,慢慢向上延伸越來越細,直至最尖端。骨頭表面的白色釉面很亮,大家說是『龍』牙。女主人告訴他,這是曾經在營口展覽的龍骨。
6月16日上午,孫正仁老人把自己保存了整整六十三年的五塊「龍」骨捐獻給了市史志辦公室,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鑒定一下他手中的骸骨。
營口墜龍事件和龍骨現世的經過大概如此。對此,多方媒體進行過報道,也有各種質疑的聲音:
中央電視台還拍攝了專題片,片中得出的結論認為,這是鯨魚擱淺,然後骨骼拼錯。
遼寧省研究員傅仁義根據《盛京時報》的照片斷定「龍」骨是出土的「原始牛」的化石。
董為副研究員認為,這有可能是一種象的化石,而那兩個「角」,是長齒。
有專家研究孫正仁老人捐贈的龍骨後初步認為是第四紀野馬的化石。
這些解釋顯然都不圓滿:
鯨魚不會有角和四爪,根據剛腐爛活體拼裝的骨頭不太存在長度體形和特徵嚴重擺放錯誤的可能。
牛馬象都不可能有十多米長的蛇形骨骼。
而且考古學者都忽視了最重要的問題:當時是活體腐爛得到的骨骼,而並非古生物化石,新鮮骨骼也不可能成為化石。
由於孫老的龍骨來源問題,加上化石和新鮮骨骼的差異,不免使人懷疑這是不是當時的營口龍骨。
雖然有大量目擊者,非常詳實的記載照片,由於缺乏實物,營口墜龍仍然成了難以解開的歷史之謎。
因為要盡量保證事情的客觀,以上的記敘多是整理自光音的相關文章。我不敢貪功,在此致謝!
我整理了一些網上的目擊龍事件,發現這些事件的目擊者(很多時候是相當多的人同時看到)多數都聲稱自己看到的神秘生物很像龍,都有牛頭,蛇身,四爪且長角,身形都相當長而巨大。這些事件可以分成兩類,第一類是目擊:許多人稱看到過飛在空中的龍。有時是身體的一部份,在一次內蒙的目擊事件中,多個目擊者聲稱看到雲中露出一隻巨爪。有時是全身。最離奇的是多個解放軍女傘兵稱在文革中的一次跳傘訓練中在雲中看到了龍。由於當時的政治環境,這幾人都沒有伸張。另些人目擊的龍則在水中。這和水怪目擊事件較相似。就不多寫了。
第二類就是墜龍。據有的文章作者說,他收集的墜龍事件已有幾十起,就我看到的來說,這些事件有以下兩種:一種是旱災嚴重的時候久不下雨,村民在空地上發現一條巨大的類龍生物,它好像筋疲力盡,一直趴在地上,只是偶爾扭動一下身體。好心的村民一般都會給它蓋上席子。龍在地上的時間從兩三天到兩個月不等,其間不吃不喝。龍的消失總是在大風大雨的夜晚,村民認為龍在地上受苦是上天對它犯錯的懲罰,龍的刑期滿了就回到天上。另一種是閃電擊斃類龍生物,,如果說前一中是活墜龍,那這中就是死墜龍了。死墜龍的數量比活墜龍少,民間的解釋是龍犯了大罪,被上天罰到人間。
3 世上真的有龍?!1934年營口墜龍初探
從這些事件中也看出一些問題:關於龍的目擊事件都是在中國發生的,有一例在新加坡。(日韓也有,但我沒找到例子)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不到龍?如果這中生物確實存在,這又該怎麼解釋,龍沒有翅膀,它怎麼飛行呢?十二生肖中唯獨龍被說成是不存在的,可是我們的祖先為什麼要創造一種不存在的動物來和十一種存在的動物並列呢?請大家不要把這篇文章當成獵奇的作品,我只是想尋找事情的答案。
附:歷代對龍的記載(相信是很不完全的,請朋友們提供資料)
●(後漢書.五行志〕:龍降溫明殿
此句在清代〔洛陽縣志,仟異志〕中引作黑如車蓋隆起,奮迅五色,敕〔後漢書〕更明確。
靈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氣墮北宮溫明殿東庭中,黑如車蓋,起奮迅,身五色,有頭,體長十餘丈,形貌似龍。
靈帝即東漢皇帝劉宏,光和是他在位時所用的年號之一,光和元年六月丁丑,即公元一七八年七月一日。東漢都城在今河南洛陽市近郊,溫明殿或許就是皇帝陛下的寢宮吧。在溫明殿的東院,從空中墜下一個巨大的黑色物體,像圓形的車傘一樣,身子在快速的旋轉中顯露出五色光芒,雖有頭,但無足,不見尾,似龍非龍,長達二十餘米。
●〔元史.五行志〕雲:至元二十七年七月,益都臨胸縣有龍見於龍山,巨石重千斤,浮空而起。
至元二十七年。臨胸縣在今山東省。龍山出現了龍,可惜不知它的模樣如何。它的到來,竟能使千斤巨石浮空而起。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黃龍出現在武陽赤水,逗留九天後離去, 當時曾為此建廟立碑。
●東晉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有一黑一白兩條龍,出現在 龍山。燕王親率朝臣,在距離龍200多步的地方,舉行了 祭祀活動。
●明清時期的地方誌中,還不時發現有關龍的記錄。據《臨安府志》記載,崇禎四年(西元1631年)雲南石屏縣東南的異龍湖中發 現巨龍,「須爪鱗甲畢露,大數圍,長數十丈」龍山和異龍湖中 出現龍,可能不止一次。不然它不會有「龍山」和「異龍湖」之 稱 !
●《唐年補錄》記載,唐咸通末年某日,有青龍墜在桐城縣境內, 因喉部有傷,當場死去。龍全長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佔一半。 尾呈扁平狀。它的鱗片跟魚差不多,頭上有雙角,口須長達兩丈 ,腹下有足,足上有紅膜。
●郎瑛《七修類稿》記載,明代成化末年,廣東新會縣海灘上 墜落一條龍,被漁民活活打死。此龍約一人高,身長數十丈,酷似畫中龍,只有腹部呈紅色。
●南宋紹興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太白湖邊發現一條龍,巨鱗長須,腹白背青,背上有鰭,頭上聳起高高的雙角,在幾里之外都能聞到腥味。當地群眾用席子遮蓋它的身體,官府還派人親自祭祀。一夜雷雨過後,龍消失了。它卧過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溝。
●《永平府志》記載,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龍降落在灤河下游的樂亭縣境內,蠅蚋遍體。當地群眾為它搭棚以遮蔽陽光,並不斷用水潑灑它的身體。三天後,在-場大雷雨中,龍離開了原地。
●西元1944年8月,松花江南沿的扶余縣陳家圍子村後,數百人圍觀一條趴在沙灘上的黑龍。據仍然健在的目擊者任殿元說,該龍長約20多公尺。這個動物外形像四腳蛇,臉形和畫上的龍差不多,長著七八根又粗又硬的長須,身子的前半部份直徑約一公尺多。四個爪子深深扎進沙灘里。它全身都是鱗片,形狀像鱷魚鱗。任殿元至今仍滿腹疑團,那條巨型動物為什麼長得那麼像畫上的龍?
●1953年夏天,豫東某地降落一條不明動物,不少好事者徒步數里前往觀看。據目擊者所描述的形狀,這東西像一條巨大的鯊魚。它的腥味招來很多蒼蠅。這魚應是生活在深海的稀有魚類,至於為什麼會由天而降,似乎可以和龍墜落的原因產生關聯。
㈦ 《北京的春節》里有那些習俗
1、臘八
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2、辦年貨
從臘八起,街上加多了貨攤子——賣春聯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這一季節才會出現的。這些趕年的攤子都教兒童們的心跳得特別快一些。
在胡同里,吆喝的聲音也比平時更多更復雜起來,其中也有僅在臘月才出現的,像賣憲書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3、小年
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綵排」。在舊社會里,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從一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隨著炮聲把灶王的紙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
4、掃房
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貼好,必須大掃除次。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慣,鋪戶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
5、除夕
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而都要守歲。
㈧ 三馬子一圖片打一個成語
馬首是瞻
瞻:往前或向上看。 看著我馬頭的方向,決定進退。比喻追隨某人行動。
[拼音]
mǎ shǒu shì zhān
[出處]
《左傳·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
[例句]
你不必全聽他們的話,唯他們馬首是瞻。
[近義]
密切追隨 極力模仿 亦步亦趨 唯命是從
[反義]
背道而馳 眾叛親離 分崩離析 南轅北轍
㈨ 龍的圖片
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生活於海中神異生物,為鱗蟲之長,司掌行雲布雨,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常用來象徵祥瑞。
(9)三馬子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龍作為一種圖騰和一般的圖騰不同,不是單一的動物而是多種動物的集合,這突出地反映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思想。遠古神話最早的神不是人,而是動物-圖騰。
原始人分不清人與動物的界限,認為某種動物是自己的祖先和保護神,這就是圖騰。圖騰作為氏族、部落的祖先和標志,一般是單一的某種動物,氏族部落發生兼並戰爭,勝利者在俘虜對方之後,往往同時消滅其圖騰,新產生的部族擁有的還是單一的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