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十大古畫分別收藏在哪裡
1、《洛神賦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2、《步輦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3、《唐宮仕女圖》收藏在遼寧省博物館。
4、《五牛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5、《韓熙載夜宴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6、《千里江山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7、《清明上河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8、《富春山居圖》收藏在浙江博物館。
9、《漢宮春曉圖》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10、《百駿圖》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1)哪裡有名畫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里江山圖。都具有引首、題跋、歷代名家題記、收藏璽印等濃厚文化痕跡,向世人展示中國藝術瑰寶的真正魅力。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中國美術史的豐碑,華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動的歷史、無聲的樂章;承載著古老東方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用色彩記錄了中華綿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橫亘萬里的錦綉河山。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Ⅱ 中國古代山水名畫有哪些
中國山水畫簡稱「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隋唐時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於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傳統上按畫法風格分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
宋 李唐《萬壑松風圖》--- 此幅全景構圖,但不突出主峰,通過環繞的松林將峰頂連成統一的整體,近、中、遠三個空間層次表現得自然得體。全圖筆墨沉厚渾朴而不失腴潤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斧劈皴,再以焦墨、破筆點苔,有沉鬱清壯之韻。畫中屋宇,以界畫而成,表現了畫家懷有豐富的繪畫技巧。
宋馬遠《踏歌圖》絹本淡設色縱191.8厘米橫111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馬遠與同時的夏圭,號稱「馬夏」。此畫主體內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農民作歡笑踏歌狀,用筆自然舒展,與畫面氣氛搭配一致。遠處,高峰對立,宮殿隱現。從對自然物的處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馬派「一角山」的特點。
宋范寬《溪山行旅圖》全幅山石以密如雨點的墨痕和鋸齒般的岩石皴紋,刻畫出山石渾厚蒼勁之感,細如弦絲的瀑布一瀉千尺,溪聲在山谷間回盪,景物的描寫極為雄壯逼真。畫幅右角樹陰有「范寬」二字款。台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宋郭熙《早春圖》
宋 郭熙《早春圖》-- 此圖繪初春瑞雪消融,大地蘇醒,草木發枝,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於中軸線上,近景大石與高大的松樹,銜接中景S形山石,隔著雲霧,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臨深淵,溪澗從谷間潺潺流下,筆墨清潤,構圖綜合高遠、深遠、平遠法,呈現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明沈周《廬山高圖》畫中山石林木渾朴雄健,幾無空處,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與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層層皴染,再施以濃墨逐層醒破。筆法穩健細謹,不恣意逞任,用墨濃淡相間,於滿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覺實中有虛。而畫懸泉百丈直瀉沖下,澗水輕柔,雲光山色極為精采。台北故宮藏。
唐寅《落霞孤鶩圖》此圖是唐寅的代表作之一。寫峻嶺、高柳、水榭、江岸、霞光,虛實相映,遂成妙制。作者以宋人法畫垂柳,錯落有致,畫山石則濕筆長皴,勾斫相間,變化多趣。全圖景物處置洗練灑脫,墨色和悅潤澤。
唐寅 山水 欣賞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譽為明中葉江南第一才子。唐寅性格狂放不羈,在繪畫中則獨樹一幟,自成一路,行筆秀潤縝密,具瀟灑清逸的韻度。自題七絕:「錢塘景物似圍屏,路寄山崖屋寄汀。楊柳坡平人馬歇,鸕鶿船過水風腥」。
宋 夏圭《雪堂客話圖》--- 此圖畫的是江南雪景。構圖採用「一角」的形式,筆法蒼勁渾厚,畫山石用小斧劈皴和短線條禿筆直皴,從而使得畫面方硬奇峭、水墨蒼潤的效果。絹本,設色。
宋 夏圭《西湖柳艇圖》--- 畫面柳堤回環,可以看到三層。但其疏密、遠近、直曲和穿插、點景的木橋、屋宇、小船等,相互配合得豐富、生動而有變化。天空用淡墨染出浮動的白雲,與煙霧迷朦中的遠方樹林相接,加強了氣候特徵。畫柳枝的筆法勁健,密而不亂,節奏感甚強,頗得真實之美。
黃公望《溪山圖》真跡 ---《溪山圖》卻是一件保存相當完整的佳構,1347年作。畫面山巒起伏,山與水多用乾枯的淡墨輕松畫出,長長的披麻皴使山體顯得疏朗靈秀;樹木則是運用濃濃淡淡的墨筆,勾勾點點,畫得生動活脫,筆墨簡遠逸邁,風格蒼勁高曠,氣勢雄秀。
元 黃公望《丹崖玉樹圖》--- 此圖層岩疊翠,高松小舍。山上雲霧迷朦縹緲,殿閣半露。山下小橋橫卧,林木蔥蘢,一人策杖尋幽。用筆筒勁洗煉,筆法蒼秀,設色淡雅。構圖上較繁密,山頭多置磯石,敷以淺絳色彩,正如清吳修所說:「赭色微黃畫里春,墨青墨綠染精神。」此圖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元 王蒙《葛稚川移居圖》--- 此圖畫葛洪攜子侄徙家於羅浮山煉丹的故事。畫面僅左角空出一小塊水面外,其餘各處都布滿了山石樹木,使景緻顯得格外豐茂華滋,是王蒙典型的重山疊嶂式。畫面山岩重重,樹木茂密,加上回環的流泉,曲折的山徑,營造出一個幽深寧靜、遠離塵世的境地。北京故宮藏。
明 文徵明《茶事圖》立軸 --- 文徵明繪畫技藝全面,山水、人物、花卉、蘭竹兼能,尤以山水著稱,與沈周一同奠定了吳門派的基調。他的山水畫多描寫江南園林景物和文人的生活環境,景緻平和恬靜,筆墨清秀含蓄,注重抒情味和書卷氣,體現了當時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情操和審美愛好
明 仇英《楓溪垂釣圖》--- 此幅繪深秋遼闊的山川郊野的壯麗景色,樓閣隱現於山間的叢林和流動的雲霧中,層巒疊嶂,紅楓映掩的溪江上,著素色朝服的士大夫在輕舟上靜坐垂釣。畫面高嶂巨壁,丘壑深遠,筆墨健勁純熟,設色古樸,採取傳統皴、擦、點、染相結合,氣勢雄闊,景緻迷人,予人以心曠神怡之感。
唐寅《春山伴侶圖》--- 此圖繪春山吐翠、流泉飛濺的山谷內,兩位文士盤坐於臨溪的磯石上尋幽晤談的情景。圖中高嶺回聳,枯樹新枝,綻發嫩芽,透露出春的消息。谷口懸泉如練,匯入溪流,跳珠濺出,冷冷有聲。環境清雅出塵。兩位士人的侃侃而談,平添了些許詩情畫意。上海博物館藏。
米芾《春山瑞松圖》 --- 圖中描繪雲霧掩映的山林景色,白雲滿谷,遠山聳立雲端,近處古松數株隱顯於霧氣中。山石樹木的造型秀雅溫和,松樹姿態婉然,山石以「米點皴法」,青翠柔麗,使景物開闊、平靜而凄迷,顯示出春日潤濕而有生趣的意境。此幅不能確證為米芾所作,有可能為宋人仿作。
董其昌《葑涇訪古圖》--- 此作仿董北苑筆意,圖中山壑重巒,古樹高拔,蒼蒼莽莽,小橋溪水,村落人家,境界高逸。畫坡石或用披麻皴,或用折帶皴,淡墨枯筆,干濕皴擦,整幅畫面有墨色蒼潤之感。台北故宮藏。
明 董其昌《林和靖詩意圖》--- 此幅是董其昌根據北宋詩人林和靖的詩意而創作的。詩為:「山水未深魚鳥少,此生還擬重移居。只應三竺溪流上,獨木為橋小結廬。」此圖又名《三竺溪流圖》。作品構圖以深遠兼平遠法,畫面設色以淺絳青綠為主調,溫潤淡冶,表現出畫家在設色山水畫中所追求的平淡天真之意。
明 吳偉《漁樂圖》--- 圖繪湖山相接漁艇棲泊的港灣,布景簡略,近處幾塊嶙峋山石,數株偃蹇老樹,三五泊岸漁船,遠處是溟濛的峰嶺,布局豐富多變,S形的構圖,使近、中、遠三景顯得曲折起伏又虛實相生,諸景既相互系連,又不顯迫塞,富有層次感和深遠感。整體境界開闊,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漁港之美。
清 髡殘《雲房舞鶴圖》--- 相傳雲房寺曾是仙人出沒的地方。此圖作於借雲關中,時順治十七年八月一日。畫面上溪水淙淙,松濤歌嘯,白雲飄飄,仙鶴飛舞,一隱士結茅於此,追尋仙人遺風,「憑欄無限興,傳語去尋君。」不是仙中境界,也是人間勝地。構圖嚴謹,筆墨沉著渾厚,特別是濕筆皴擦更添無限幽深。
王原祁《盧鴻草堂十志圖(之一)》--- 此圖借《草堂十志圖》之名,以潑墨設色而成,運以諸家筆意。盧鴻為唐代隱士、文人,擅書法、繪畫,曾作《草堂十志圖》描寫其隱居之處的山林景物。王原祁的《盧鴻草堂十志圖》以唐宋各家筆意擬之,圖中峰巒渾厚,林木蒼厚,筆墨細密嚴實,松秀渾然,柔中帶剛。
清 錢杜《虞山草堂步月詩意圖》--- 此圖以大密大疏之反差為特色。層層茂林,以精細的點法為之,卷雲般的山石,以密集而具裝飾趣味的解索皴寫成,與空曠的天地及白牆形成密不透風、疏可走馬的強烈對比。畫法融王蒙之繁密與文徵明之細膩為一體。
Ⅲ 除了《清明上河圖》,我們國家還有哪些傳世名畫
如果說讓一個人直接說出一副畫作的名字的話,很多人相信他的第一直覺都會說《清明上河圖》,畢竟這一幅畫作在中國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可以說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清明上河圖》這個名字,就算他沒有見過《清明上河圖》的畫長什麼樣,他也絕對聽過這個名字,但是其實在我國5000年的優秀歷史文化當中,除了《清明上河圖》以外,還有很多傳世的畫作。比如說像《洛神賦圖》,《富春山居圖》,《百駿圖》等等等等。而另一幅眾所周知的畫作就是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甚至有一部電影也是根據它來命名的。當然也只是用這個名字來命名。而富春山地圖它本身描繪的是富春江兩岸初秋時期的景色,峰巒疊翠,而且雲山煙村。整副畫的布局疏密有致,一眼看過去變幻無窮,層次感鮮明把富春江兩岸的景色盡收眼底。
Ⅳ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都有那些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里江山圖。
1,洛神賦圖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27.1厘米,橫572.8厘米。
原《洛神賦圖》卷,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繪制(宋摹),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
2,《清明上河圖》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
《清明上河圖》畫卷,北宋風俗畫作品。傳世名作、一級國寶。《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藝術水平高超,而且圍繞著它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事。
3,《富春山居圖》
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縱33厘米,橫636.9厘米,紙本,水墨。始畫於至正七年(1347),於至正十年完成。該畫於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被譽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
4,《漢宮春曉圖》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漢宮春曉圖》,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絹本重彩,尺幅很大,37.2cm×2038.5cm,作為裝飾性繪畫來說屬於巨制。漢宮春曉是中國人物畫的傳統題材,主要描繪宮中繽妃生活。
5,《百駿圖》
清·郎世寧《百駿圖》,該稿本為紙質,縱102厘米、橫813厘米。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義大利人郎世寧1715年他以傳教士的身份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就被重視西洋技藝的康熙皇帝召入宮中,從此開始了長達五十多年的宮廷畫家生涯。
6,《步輦圖》
唐·閻立本《步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所繪,線條流利純熟,富有表現力,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
7,《唐宮仕女圖》
唐·張萱、周昉《唐宮仕女圖》,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中國古代仕女眾生像,「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畫以其端莊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唐宮仕女圖》展示著「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眾生像。
8,《五牛圖》
《五牛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麻紙本,縱20.8厘米,橫139.8厘米,無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韓滉。
韓滉(723―787),字太沖,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少師休之子。那時,韓干以畫馬著稱,韓滉以畫牛著稱,後人稱為「牛馬二韓」。這幅《五牛圖》,是韓滉最為傳神的一幅。
9,《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縱28.7厘米,橫335厘米。是五代大畫家顧閎中所作,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
用筆細潤圓勁,設色濃麗,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聞中外。是今存五代時期人物畫中最傑出的代表作。
10,《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 為中國北宋青綠山水畫作品。作者王希孟。
王希孟18歲為北宋畫院學生,後召入禁中文書庫,曾得到宋徽宗趙佶的親自傳授,半年後即創作了《千里江山圖》。惜年壽不永,20餘歲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優秀青年畫家。
(4)哪裡有名畫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皆為歷代不二至寶,高頭巨帙,歷經磨難流傳有序。至清乾嘉時期,陸續收入內府,遂與世隔絕。隨後歷經戰火紛繁,流散四海,如今皆為各大博物館鎮館之寶被束之高閣。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都具有引首、題跋、歷代名家題記、收藏璽印等濃厚文化痕跡,向世人展示中國藝術瑰寶的真正魅力。
Ⅳ 中國十大名畫都有哪幾張,《清明上河圖》排第幾
中國的十大名畫有第一名畫《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神作,不過在今天其真跡已經遺失了。《清明上河圖》排第二,第三是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的《百駿圖》,第四是唐朝閻立本的《步輦圖》,第五則是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第六是明代仇英的《漢宮春曉圖》,第七是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第八則是唐代張萱,周昉共畫的《唐宮仕女圖》,第九是唐代宰相韓滉的《五牛圖》,第十則是五代顧閎的《韓熙載夜宴圖》。下面我們詳細來說說為何《清明上河圖》可以排第二。
《清明上河圖》屬於一種風俗畫,在畫中,人物,山水,建築,花鳥全部都融合在一體,並且融合的非常的好。畫中人們的真實地生活,忙碌且美好,平和的生活是值得人物嚮往,追崇的。
Ⅵ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哪幾幅可知排名第一的是哪一幅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洛神賦圖,漢宮春曉圖,富山春居圖,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韓熙載夜宴圖。五牛圖,唐宮侍女圖。步輦圖。排名第一的是洛神賦圖。
Ⅶ 古畫(國畫名畫)素材到哪裡找有比較好的圖
古代國畫名畫素材
這個國畫名畫素材合集包括各朝代名家古畫名著約6.8T大小,大概兩萬多張,單張名畫最高可達6G每張,而且是超高清掃描TIF格式,主要是復制藏品居世界各大博物館之冠的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世所罕見的大幀唐宋元書畫,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留下了浩瀚如海的歷史文物及當代畫家傑出的藝術作品,這都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財富。字畫在我們這個國家,代表著一種崇高的民族文化,有著極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這個6.8T的國畫名畫合集如果你想獲得,注意圖中這幅名畫的邊角有個印章、、、、、然後我不說你應該知道怎麼辦了吧
古代名畫國畫素材合集目錄:
(玄)五代 周文矩 重屏會棋圖卷絹本40.3x70.5.tif
│ (玄)元 任仁發 出圉圖絹本34.2x201.9.tif
│ (玄)元 張果 見明皇圖卷 絹本41.5x210.7.tif
│ (玄)元 趙孟頫 幽篂戴勝圖(全卷)紙本174x36.2.tif
│ (玄)唐 張萱 搗練 絹本 37X145.3.tif
│ (玄)唐 張萱 虢國夫人游春圖絹51.8x148.tif
│ (玄)唐 鄭虔 峻嶺溪橋圖絹本24.8x26.3x2.tif
│ (玄)宋蛛網攫猿圖頁絹本.tif
│ (玄)宋 何荃 草堂客話圖.tif
│ (玄)宋 佚名 白頭叢竹圖頁.tif
│ (玄)宋 李唐 牧牛圖頁.tif
│ (玄)宋 李嵩 明皇斗雞圖.tif
│ (玄)宋 李嵩 花籃圖故宮博物院.tif
│ (玄)宋 李嵩 骷髏幻戲圖.tif
│ (玄)宋 林椿 枇杷山鳥圖.tif
│ (玄)宋 林椿 葡萄草蟲圖頁.tif
│ (玄)宋 陳居中 四羊圖.tif
│ (玄)宋 陳居中 柳塘牧馬圖.tif
│ (玄)宋 陳清波 湖山春曉圖.tif
│ (玄)宋 高宗題 秋江瞑泊圖頁.tif
(玄)明 唐寅 草蒲團屋圖紙本83.2x55.5.tif
(玄)余稚花鳥.tif
(玄)北宋李公麟 臨韋偃牧放圖絹本46.2x429.8.tif
(玄)北宋 燕肅 關山積雪圖絹本30x40.tif
(玄)南宋 夏圭 雪堂客話圖絹本57x60.tif
(玄)南宋 張訓禮 春山漁艇圖絹本29x29.8.tif
(玄)呂紀 桂菊山禽圖絹本 55.7X100.tif
(玄)宋趙士雷 湘鄉小景圖 絹本43.2x233.5.tif
(玄)宋 佚名 春遊晚歸圖 絹本53X102.tif
(玄)宋 佚名 枯樹鸚鵡圖絹本25x26.5.tif
(玄)宋 佚名 赤壁圖絹本24x23.2.tif
(玄)宋 佚名 青山白雲圖絹本22.9x23.9二玄社.tif
(玄)宋 佚名(傳毛益) 榴枝黃鳥圖 絹本24.6x25.4.tif
(玄)宋 李嵩 月夜看潮圖絹本22.3 x 22台北.tif
(玄)宋 李嵩 水殿招涼圖絹本24.5 x 25.4.tif
(玄)宋 李嵩 花籃圖故宮絹本26.1 x 26.3.tif
(玄)宋 梁楷 柳溪卧笛圖絹本45x45二玄社.tif
(玄)宋 錢選 招涼仕女圖絹本22.4 x 21.7.tif
(玄)宋 雪峰遠眺圖.絹本37x44.tif
(玄)宋 馬世榮 碧桃倚石圖50x92.tif
(玄)宋 馬遠白薔薇絹26.2x25二玄社.tif
(玄)宋 馬麟 秉燭夜遊圖 絹本24.8 x 25.2國立故宮.tif
(玄)宋人 松陰庭院圖絹本24×25.7.tif
(玄)明 唐寅 王蜀宮妓圖絹本124.7x63.6.tif
(玄)明 朱瞻基 蓮浦松蔭圖紙本31X130.tif
(玄)明 沈周 田椿萱圖軸絹本93.6x171.4.tif
(玄)明 王寵 石湖八絕詩卷紙本30X307.tif
(玄)明 藍瑛 江皋飛雪圖絹本148x46.7.tif
(玄)明 藍瑛 白雲紅樹圖絹本189.4x48.tif
(玄)明 郭詡 琵琶行圖軸紙本154x46.6 故宮.tif
(玄)桃潭浴鴨.tif
(玄)清冷枚 梧桐雙兔圖絹本176.2x95.tif
(玄)清 袁江 阿房宮圖軸二玄社絹本194.x60.5.tif
(玄)湘鄉小景圖.tif
(玄)王翚 夏五吟梅紙本.tif
(玄)程璋 雙貓窺魚紙本66.33X120.tif
(玄)范寬 溪山行旅圖絹本206.3X103.3.tif
(玄)雍正行樂圖 絹本188.2x102.2.tif
(玄)雍正行樂圖絹本(二版)188.2x102.2.tif
(玄)馬遠 踏歌圖.絹本191.8x111.tif
(玄-遼博)臨唐太宗帖
(玄-遼博)任伯年人物圖
(玄-遼博)元 趙孟頫 歸去來並序
(玄-遼博)南宋 陸游 行書自作詩卷
(玄-遼博)曹娥辭
(玄-遼博)梅花仕女圖
(玄-遼博)楷書東坡記游
(玄-遼博)楷書勤政勵學箋
(玄-遼博)歐陽詢行書千字文
(玄-遼博)泥金書四得緒論
(玄-遼博)清 黃慎 柳塘雙鷺圖
(玄-遼博)清 龔賢 漁歌子詞卷
(玄-遼博)祝允明行書七律詩
(玄-遼博)竹菊圖
(玄-遼博)節書遠景樓記
(玄-遼博)草書千字文
(玄-遼博)草書洛神賦
(玄-遼博)草書論書帖
(玄-遼博)董其昌行書七律詩
(玄-遼博)行書仲尼夢奠帖
(玄-遼博)行書吳門避暑詩
(玄-遼博)行書歸去來辭
(玄-遼博)行書歐陽修秋聲賦
(玄-遼博)行書蔡行敕
(玄-遼博)趙之謙牡丹
(玄-遼博)鄭板橋五言詩
(玄-遼博)鄭板橋行書
(玄) 冷枚 梧桐雙兔圖
(玄) 清 惲壽平 晴川攬勝圖
(玄)五代 南唐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
(玄)元趙孟頫 鵲華秋色
(玄)元 佚名 草蟲圖
(玄)元 倪瓚 枯木幽篁圖軸
(玄)元 張渥 竹西草堂圖
(玄)元 方從義 溪橋幽興圖
(玄)元 王蒙 葛稚川移居圖
(玄)元 趙孟頫 老子道德經
(玄)元 趙雍 先賢圖卷
(玄)元 鮮於樞 行草書王安石雜詩卷
(玄)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完美合璧卷
(玄)劉松年 羅漢圖
(玄)北宋 宋徽宗趙佶 竹禽圖
(玄)北宋 李公麟 維摩演教圖
(玄)北宋 李成 小寒林圖卷
(玄)北宋 李成 茂林遠岫圖
(玄)北宋 蘇軾 新歲展慶人來得貼
(玄)北宋 蘇軾《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合卷)
(玄)北宋 趙令穰 陶潛賞菊圖
(玄)北宋 趙佶 祥龍石圖卷
(玄)南宋 陳容 九龍圖卷
(玄)吳宏 燕子磯莫愁湖
(玄)唐馮承素 摹蘭亭序
(玄)唐 佚名 摹小楷黃庭經
(玄)唐 懷素 自敘帖
(玄)唐 歐陽詢 撲商帖
(玄)唐 韓滉 五牛圖
(玄)唐 顏真卿 爭座位帖
(玄)宋 佚名 十八學士圖
(玄)宋 佚名 花石草蟲圖
(玄)宋 孔子弟子像卷
(玄)宋 李公麟西嶽降靈圖
(玄)宋 米芾 研山銘
(玄)宋 米芾尺牘全冊合卷
(玄)宋 趙光輔 番王禮佛圖
(玄)宋 趙構 行書白居易自詠詩
(玄)宋 陸游 懷成都十韻詩卷
(玄)宋 馬麟 橘綠圖
(玄)宋 馬麟 荷香清夏圖
(玄)宋 黃庭堅 寒山子龐居士詩
(玄)宋 黃庭堅 廉頗藺相如列傳
(玄)宋四家墨跡
(玄)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全卷原圖)
(玄)居廉 富貴白頭圖
(玄)張舜咨 雪界翁柏鷹圖
(玄)文徵明 憶惜四首次陳侍講韻
(玄)明 仇英 清明上河圖
(玄)明 仇英(傳)桃花源圖卷
(玄)明 呂紀 秋鷺芙蓉圖
(玄)明 唐寅 山路松聲圖
(玄)明 唐寅 松林揚鞭圖
(玄)明 唐寅 行書 落花詩冊
(玄)明 唐寅 詩意圖
(玄)明 唐寅 騎驢歸思圖
(玄)明 商喜 過海圖
(玄)明 夏昶 淇水清風圖
(玄)明 姜立綱楷書東銘冊(合卷)
(玄)明 孫克弘 玉堂芝蘭圖
(玄)明 尤求 墨筆山水人物
(玄)明 文俶 秋花蛺蝶圖
(玄)明 文徵明 蘭亭修禊圖
(玄)明 文徵明 手卷
(玄)明 文徵明 攜琴訪友圖
(玄)明 文徵明 桃源問津圖
(玄)明 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圖
(玄)明 文徵明 白玉蘭圖
(玄)明 文徵明 行書千字文
(玄)明 文徵明 行書悟陽子詩敘
(玄)明 汪肇 柳禽白鷳
(玄)明 沈周 春雲疊嶂
(玄)明 沈周 瓶荷圖
(玄)明 沈周 盆菊圖
(玄)明 沈周 青山紅樹圖
(玄)明 王守謙 千雁圖
(玄)明 王時敏 叢林曲調圖
(玄)明 王時敏 山樓客話圖
(玄)明 王時敏 山水冊 紙本
(玄)明 王時敏 淺絳溪山圖
(玄)明 王鑒 富春山居圖
(玄)明 祁豸佳 仿董源筆意圖
(玄)明 祝允明 蘭亭序
(玄)明 祝允明 楷書東坡游記
(玄)明 祝允明 草書杜浦秋興八首
(玄)明 繆輔 魚藻圖
(玄)明 董其昌 瀟湘白雲卷
(玄)明 董其昌 瀟湘白雲圖
(玄)明 董其昌 行書七律詩
(玄)明 藍瑛 雲壑高逸圖
(玄)明 邊景昭 三友百禽圖
(玄)明 陸治 紅杏野鳧圖
(玄)明 陸治 雪後訪梅圖軸
(玄)明 陳洪綬 人物圖
(玄)明 陳洪綬 戲嬰圖
(玄)明 陳老蓮 老遲像
(玄)晉 王珣 伯遠帖
(玄)最新版圖集19張
(玄)李嵩 貨郎圖
(玄)汪肇 柳禽白鷳
(玄)沈銓 蜂猴圖
(玄)清 傅山 草書臨閣帖
(玄)清 關槐 上塞錦林圖
(玄)清 冷枚 百子圖
(玄)清 弘一法師 金剛經
(玄)清 李士倬 皋塗精舍圖
(玄)清 沈銓 松梅雙鶴圖
(玄)清 王士禎 放鳥圖卷
(玄)清 袁江 梁園飛雪
(玄)清 袁江 阿房宮
(玄)清 袁耀 山雨欲來圖
(玄)清 郎世寧 八駿圖
(玄)清 郎世寧 弘歷觀畫圖
(玄)清 郎世寧 瑞谷圖
(玄)清 高鳳翰 西亭春艷圖
(玄)清 黃慎 捧梅圖
(玄)清 龔賢 高崗茅屋圖
(玄)秋山紅樹圖
(玄)董其昌仿古山水
(玄)藍瑛 白雲紅樹圖
(玄)袁耀 山雨欲來圖
(玄)遼博)楷書自誥身
(玄)陳錄 煙籠玉樹圖
(玄)隋 展子虔 游春圖卷
(玄)韓滉 五牛圖
│(玄)明 唐寅 草蒲團屋圖紙本83.2x55.5.tif
│(玄)余稚花鳥.tif
│(玄)北宋李公麟 臨韋偃牧放圖絹本46.2x429.8.tif
│(玄)北宋 燕肅 關山積雪圖絹本30x40.tif
│(玄)南宋 夏圭 雪堂客話圖絹本57x60.tif
│(玄)南宋 張訓禮 春山漁艇圖絹本29x29.8.tif
│(玄)呂紀 桂菊山禽圖絹本 55.7X100.tif
│(玄)宋趙士雷 湘鄉小景圖 絹本43.2x233.5.tif
│(玄)宋 佚名 春遊晚歸圖 絹本53X102.tif
│(玄)宋 佚名 枯樹鸚鵡圖絹本25x26.5.tif
│(玄)宋 佚名 赤壁圖絹本24x23.2.tif
│(玄)宋 佚名 青山白雲圖絹本22.9x23.9二玄社.tif
│(玄)宋 佚名(傳毛益) 榴枝黃鳥圖 絹本24.6x25.4.tif
│(玄)宋 李嵩 月夜看潮圖絹本22.3 x 22台北.tif
│(玄)宋 李嵩 水殿招涼圖絹本24.5 x 25.4.tif
│(玄)宋 李嵩 花籃圖故宮絹本26.1 x 26.3.tif
│(玄)宋 梁楷 柳溪卧笛圖絹本45x45二玄社.tif
│(玄)宋 錢選 招涼仕女圖絹本22.4 x 21.7.tif
│(玄)宋 雪峰遠眺圖.絹本37x44.tif
│(玄)宋 馬世榮 碧桃倚石圖50x92.tif
│(玄)宋 馬遠白薔薇絹26.2x25二玄社.tif
│(玄)宋 馬麟 秉燭夜遊圖 絹本24.8 x 25.2國立故宮.tif
│(玄)宋人 松陰庭院圖絹本24×25.7.tif
│(玄)明 唐寅 王蜀宮妓圖絹本124.7x63.6.tif
│(玄)明 朱瞻基 蓮浦松蔭圖紙本31X130.tif
│(玄)明 沈周 田椿萱圖軸絹本93.6x171.4.tif
│(玄)明 王寵 石湖八絕詩卷紙本30X307.tif
│(玄)明 藍瑛 江皋飛雪圖絹本148x46.7.tif
│(玄)明 藍瑛 白雲紅樹圖絹本189.4x48.tif
│(玄)明 郭詡 琵琶行圖軸紙本154x46.6 故宮.tif
│(玄)桃潭浴鴨.tif
│(玄)清冷枚 梧桐雙兔圖絹本176.2x95.tif
│(玄)清 袁江 阿房宮圖軸二玄社絹本194.x60.5.tif
│(玄)湘鄉小景圖.tif
│(玄)王翚 夏五吟梅紙本.tif
│(玄)程璋 雙貓窺魚紙本66.33X120.tif
│(玄)范寬 溪山行旅圖絹本206.3X103.3.tif
│(玄)雍正行樂圖 絹本188.2x102.2.tif
│(玄)雍正行樂圖絹本(二版)188.2x102.2.tif
│(玄)馬遠 踏歌圖.絹本191.8x111.tif
Ⅷ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哪十幅,出自誰手
鏈接: https://pan..com/s/1HYRe4aHXFFdyl8L8FMh9Sw
10天看懂世界TOP10名畫
Ⅸ 中國古代名畫有哪些
1、《江山萬里圖》是南宋趙黻創作的紙本水墨中國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江山萬里圖》採取全景式構圖,以滔滔江水為主脈,結合近景、中景、遠景,描繪出自西蜀至東吳長江兩岸的山光水色。
Ⅹ 中國古代名畫有哪些 十大名畫
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里江山圖。
1、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現已失。
現主要傳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二件)、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畫卷從右端開始,第一段描繪了黃昏,曹植率領眾隨從由京城返回封地,經過洛水之濱時停駐體息。在平靜的水面上,風姿絕世、含情脈脈的洛神衣帶飄逸、動態從容,凌波而來。
柳岸邊,曹植身體微微前傾,伸出雙手擋住眾隨從。隨從們目光呆滯,而曹植目光灼灼地注視著前方水面上美麗的洛神。
畫家巧妙地通過這一瞬間動作,不僅形象而生動地表現出曹植見到洛神的驚喜之情,而且將曹植被洛神的絕世之美所深深吸引的內心活動表現的極為生動。
曹植解玉佩相贈表達對洛神的深切愛慕,洛神指潛淵為期,曹植又怕受騙,心情矛盾。於是便斂容定神,守之以禮,二人情意纏綿。
洛神與諸神仙嬉戲,風神收風,河神撫平水波,水神鳴鼓,女蝸起舞,洛神在空中、山間、水中若隱若現,舒袖歌舞。
通過女神與眾神仙的歡樂、嬉戲的熱鬧場景,為洛神與曹植即將分離做了鋪墊,襯托出女神無奈和矛盾的內心狀態。
第二段描繪了人神殊途,不得不含恨別離時的情景,這是故事情節的高潮。畫家大力描繪洛神離去時的陣容,場面宏大激揚,熱鬧非凡。六龍駕駛著雲車,洛神乘雲車向遠方駛去,鯨航從水底湧起圍繞著車的左右。
六龍、文魚及鯨的描繪細致,動態生動奔放。雲車、雲氣都作在天空中作飛馳狀,離別場面熱鬧異常、如醉如痴。
在岸邊,曹植在眾隨從的扶持下,目送著洛神漸漸遠去,眼神中傾訴著無盡的悲傷與無奈。洛神不停的回頭望著岸上的曹植,眼神中流露出不舍與依戀。隨著二者距離越來越遠,襯托出曹植與洛神心中無奈分別的苦痛,使畫面中無法相守的悲傷氣氛更加濃烈。
最後一部分描繪了就駕啟程。表現洛神離去後,曹植對她的深切追憶與思念。曹植乘輕舟溯流而上追趕雲車,希望再次見到洛神的倩影。但是無奈人神相隔,早己尋覓不到洛神的蹤影。
思念與悲傷之情不能自己,以至於徹夜難眠,在洛水邊等待到天明,流連忘返的場景。直到隨從們驅車上路,曹植仍然不斷回頭張望,最後懷著不舍和無奈的心情,踏上返回封地的歸途。
曹植的無限悵惘之情生動地呈現在畫卷上,使觀者被洛神與曹植間的真摯感情所感染。
2、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
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清明上河圖》雖然場面熱鬧,但表現的並非繁榮市景,而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官兵懶散稅務重。
3、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水墨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畫家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1350年繪制完成,後幾經易手,並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富春山居圖》原畫畫在六張紙上,六張紙接裱而成一副約七百公分的長卷。而黃公望並沒有一定按著每一張紙的大小長寬構思結構,而是任憑個人的自由創作悠然於山水之間,可遠觀可近看。
這種瀏覽、移動、重疊的視點,或廣角深遠,或推近特寫,瀏覽過程中,視覺觀看的方式極其自由無拘,角度也非常千變萬化。
4、漢宮春曉圖
《漢宮春曉圖》是明代畫家仇英創作的一幅絹本重彩仕女畫,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漢宮春曉圖》以春日晨曦中的漢代宮廷為題,用長卷的形式描繪後宮佳麗百態;畫中後妃、宮娥、皇子、太監、畫師凡一百一十五人,個個衣著鮮麗,姿態各異,既無所事事又忙忙碌碌。其中,亦包含有畫師毛延壽為王昭君寫像的故事。
除卻各仕女群像之外,亦融入各種文人式的休閑活動:包括妝扮、澆灌、折枝、插花、飼養、歌舞、彈唱、圍爐、下棋、讀書、鬥草、對鏡、觀畫、圖像、戲嬰、送食、揮扇等。
5、百駿圖
《百駿圖》是義大利籍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創作的繪畫作品,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此圖稿本為紙質,原作分別收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紙質稿本)和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絹本)。
此圖為一長卷,從右至左,畫面開始是兩棵參天的老松樹,透過松枝的空隙,露出了牧馬人搭建的簡易白色帳篷,有三個身穿滿族服裝的牧人在帳篷前,二人倦怠地或坐或卧,還有一人雙手拄著套馬桿立在那裡,看著不遠處的馬匹,一隻牧犬從帳篷內伸出了半個身子。
6、步輦圖
《步輦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現藏於故宮博物院。作品設色典雅絢麗,線條流暢圓勁,構圖錯落富有變化,為唐代繪畫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圖卷右半是在宮女簇擁下坐在步輦中的唐太宗,左側三人前為典禮官,中為祿東贊,後為通譯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圖焦點。
閻立本煞費苦心地加以生動細致的刻畫,畫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莊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風范與威儀。
閻立本為了更好地突現出太宗的至尊風度,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進行襯托表現。一是以宮女們的嬌小、稚嫩,以她們或執扇或抬輦、或側或正、或趨或行的體態來映襯唐太宗的壯碩、深沉與凝定,是為反襯。
二是以祿東贊的誠摯謙恭、持重有禮來襯托唐太宗的端肅平和、藹然可親之態,是為正襯。該圖不設背景,結構上自右向左,由緊密而漸趨疏朗、重點突出,節奏鮮明。
7、唐宮仕女圖
《唐宮仕女圖》是一幅中國畫作,作者是唐代張萱、周昉,該畫描述唐代美女眾生像。主要表現唐代貴族婦女生活情調,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藝術特徵。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中國古代仕女眾生像,「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
唐代仕女畫以其端莊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其中最傑出的代表莫過於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
8、五牛圖
《五牛圖》是唐朝韓滉創作的黃麻紙本設色畫,又名《唐韓滉五牛圖》,該作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五牛圖》為黃麻紙本,縱20.8厘米,橫139.8厘米,在橫卷上畫了五條神態、性格、年令各異的牛。從右至左,首匹為棕色老牛,描繪成一邊咬著東西一邊在雜木旁蹭癢癢的情狀,意態悠閑。
次為黑白雜花牛,身軀壯大,翹首搖尾,步履穩健;第三匹為深赭色老牛,筋骨嶙峋,縱峙而鳴,白嘴皓眉,老態龍鍾。
第四匹為黃牛,軀體高大,峻角聳立,回首而顧;第五匹牛,絡首而立,體態豐厚,凝神若有所思,雙眼流琢出倔強的個性。
9、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顧閎中的繪畫作品,現存宋摹本,絹本設色,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該幅無款。前隔水存南宋人殘題「熙載風流清曠,為天官侍郎,……」20字。引首有明初程南雲篆書題「夜宴圖」三大字。卷後有南宋史彌遠「紹勛」葫蘆印,清·宋犖鈐「商丘宋犖審定真跡」一印。
拖尾有行書「韓熙載小傳」,後有元·班惟志泰定三年(1326年)題詩,又積玉齋主人題識。後隔水清·王鐸題跋,後有「董林居士」、「緯蕭草堂畫記」等收藏印。又有乾隆皇帝長跋及清內府諸收藏璽印。
10、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是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該作品以長卷形式,立足傳統,畫面細致入微,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漁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長橋等靜景穿插捕魚、駛船、遊玩、趕集等動景,動靜結合恰到好處。
在該作品人物的刻畫上,極其精細入微,意態栩栩如生,飛鳥用筆輕輕一點,具展翅翱翔之態。
《千里江山圖》畫卷,不僅代表著青綠山水發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並將創作者的情感付諸創作之中。《千里江山圖》雖屬於寫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現了青年畫傢具有嚴謹的生活態度。《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