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網路上有一幅圖片,是彩色簡筆畫,桔黃色的背景,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緊挨著坐
太抽象了,這樣的畫沒有100也有80.
Ⅱ 風車簡筆畫圖片加上背景
(圖片在此)
Ⅲ 我想找一張白色簡筆畫的卡通人為小花打傘的圖片,背景是黑色的,誰有。幫幫忙
Ⅳ 大家可以幫我嗎我需要一張男女混和的背景圖。簡筆畫
發了吧我不想再繼續睡覺啊哦對不起地說道怎麼回答什麼意思我不會的時候你不是去吃飯沒有啊,你們發的那個圖片給我打電話讓我看看有沒有合適的時候你不是說的也是這樣的女人都沒有,你們的感情
Ⅳ 如何將彩色圖片轉為背景為白色的線條圖
用photoshop打開圖片
濾鏡--素描--影印
Ⅵ 六年級水墨畫戲曲人物簡筆畫怎麼畫
准備材料:紙、毛筆、墨水。
1、首先用毛筆在紙上畫出戲曲人物的頭飾。
Ⅶ 歐陽予倩的人物簡介
歐陽予倩(1889—1962),男,著名戲劇、戲曲、電影藝術家,中國現代話劇創始人之一。原名立袁,號南傑,藝名蓮笙、蘭客、桃花不疑庵主。
1889年5月12日生於湖南瀏陽一官宦家庭,1907年在日本留學期間參加春柳社,在《黑奴籲天錄》等劇中扮演角色。1911年回國後又與陸鏡若先後組織新劇同志會、春柳劇場,演出鼓吹革命反對封建的新劇。同年加入南社。春柳劇場解散後,他投身京劇事業,編、導、演了大量劇目,如《鴛鴦劍》、《饅頭庵》、《潘金蓮》、《哀鴻淚》等,獲北梅(梅蘭芳)南歐之譽。1918年在南通組建伶工學社和更俗劇場,培養戲曲人才。1922年參加戲劇協社,寫出獨幕話劇《潑婦》、《回家以後》。
1926年進入電影界,編寫了《玉潔冰清》、《三年以後》、《天涯歌女》3部影片,並在後兩片中扮演角色。1929年2月赴廣州創辦廣東戲劇研究所,出版大型刊物《戲劇》及報紙副刊《戲劇周刊》,還創作了話劇《屏風後》、《車夫之家》等。1930年導演《怒吼吧,中國!》,1932年創作了大型話劇《不要忘了》和獨幕話劇《同住的三家人》。1934年創作了電影劇本《新桃花扇》,1935 年又編導了影片《清明時節》、《小玲子》、《海棠紅》。
1937年,上海淪為孤島後,他和洪深等主持了上海戲劇界救亡協會,演出了《梁紅玉》、《漁夫恨》、《桃花扇》等京劇,隨後又編寫了電影劇本《木蘭從軍》;1938年起赴桂林對桂劇進行改革,並導演話劇《流寇隊長》、《欽差大臣》等。1941年創作優秀歷史劇《忠王李秀成》。1944年和田漢等舉辦西南第一屆戲劇展覽會,演出話劇、戲曲、木偶戲等60餘出,為宣傳動員民眾、檢閱抗戰戲劇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抗戰勝利後曾在新中國劇社和香港永華影業公司任編導,把京劇《桃花扇》 改編成話劇,成為中國話劇舞台的保留劇目。
建國後,歐陽予倩歷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中國文聯第一屆常委和第二、三屆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第一、二屆副主席,中國舞蹈家協會第一、二屆主席。
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9月21日病逝;他是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歐陽予倩一生創作改編話劇40餘部,導演話劇50餘出,創作、改編、修改戲曲劇本近50部,編、導影片13部。他的作品與時代脈搏相通,且話劇中含有戲曲精華,戲曲中蘊有話劇特色,為中國的民族演劇藝術體系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採用科學的方法教授學生,為中國培養了大批戲劇藝術人才;他不僅在話劇方面是實踐和創造的先驅,並且也是改良舊劇的倡導者和實踐;他是春柳社的台柱、戲劇協社的靈魂、民眾劇社的主幹、南國社的導師;足以稱得起是「中國現代戲劇之父」。
著有《歐陽予倩劇作選》、《自我演戲以來》、《一得余抄》、《電影半路出家記》、《唐代舞蹈》、《話劇、新歌劇與中國戲劇藝術傳統》等。
Ⅷ 兒童臉譜簡筆畫圖片
兒童臉譜簡筆畫圖片,如圖所示:
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於舞台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不同行當的臉譜,情況不一。「生」、「旦」面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麵」、「潔面」。
(8)戲曲屏風背景圖片簡筆畫擴展閱讀
簡筆畫是通過目識、心記、手寫等活動,提取客觀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主要特點,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簡潔洗練的筆法,表現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識性和示意性的繪畫。
簡筆畫,是指把復雜的形象簡單化,形體結構是繪畫最基本的要素,各種物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構成因素,結構形勢及比例關系,平面化的簡筆畫,表現2維的平面結構比較簡便。
Ⅸ 古代衙門背景屏風有幾款
沒有對屏風作出規定.但是歷史歷代都要求不能使用黃色的主色調,和用龍的圖案.
古代屏風介紹
屏風歷來是我國室內的主要器具之一。古代稱之為「扆」,亦寫作「依」,即設在戶牖之間的屏風。《辭海》上載有「黼扆」「斧扆」「斧依」,都是一個意思,指的是古代帝王使用的屏風,因上有斧形花紋,故名。
我國古代建築大都是土木結構的院落形式,不如今世鋼筋水泥房屋那麼嚴緊。為了擋風,古人開始製造屏風這種傢具。除了擋風之外,屏風還是建築物中可以移動的精巧斷隔,有的在床後安置屏風,亦作倚靠或掛置什物之用。後漢李尤的《屏風銘》有這樣一段:「舍則潛避,用則設張。立必端直,處必廉方。雍閼風邪,霧露是抗。奉上蔽下,不失其常。」它正確地道出了屏風的特徵和功用。紫禁城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正中的寶座上,設有雕龍髹金大椅,椅後擺著雕龍髹金屏風。這樣陳設,不僅可以御風,又能增加御座的莊重肅穆氣氛。由於屏風常擺設在室內明顯的位置上,人們在屏風本身的美化和裝飾上下過許多功夫,因此它逐漸發展成為我國傳統的具有實用價值的著名手工藝品之一。
屏風有插屏和圍屏之分。插屏多是單扇的,圍屏則由多扇組成,少則二扇,多則十二扇,能隨意折疊,可寬可窄,使用方便。製作屏風,一般採用木板,或以木料為骨,蒙上絲織品作為屏面,用石、陶或金屬等其他材料做柱基。屏面飾以各種彩繪,或鑲嵌不同題材的圖畫,也有全素的屏風。帝王貴族們使用的屏風,用材尤其珍貴,做工精細,畫面豐富多彩,瑰麗奪目。據史書記載,在西漢皇室的宮廷里,曾使用過璀璨斑斕的雲母屏風、琉璃屏風和雜玉龜甲屏風等。《太平廣記•奢侈•趙飛燕》稱,西漢成帝時,皇後趙飛燕,向以揮霍無度聞名於世,有一次臣下向她進獻三十五種貢品,其中就包括雲母屏風和琉璃屏風。後世還出現有琺琅屏風、象牙屏風等等。這些屏風價值連城,多為統治階級專用的奢侈品。所以《鹽鐵論•散不足》說,「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
在我國,屏風的使用雖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留存的實物甚少。1972年湖南省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屏風,可說是現在見到的我國最早最完整的屏風實物。這是一具彩繪漆插屏,木胎,長方形,通高62厘米。屏板長72厘米,寬58厘米,厚2.5厘米。屏板下安有兩個承托的足座。屏面髹漆,一面紅漆地上滿繪淺綠色油彩,中心繪一谷紋圓璧,周圍繪幾何形方連紋,邊緣髹黑漆地,朱繪菱形圖案。另一面髹黑漆地,以紅、綠、灰三色油彩繪雲紋和龍紋。但見一條游龍飛舞於長空之中,昂首張口,騰雲遣霧,體態輕盈矯健,形象神奇生動,富有想像力和藝術魅力。綠色龍身,丹赤鱗和爪,邊緣菱形圖案呈朱紅色,色調醒目鮮艷,畫工技巧高超,落筆瀟灑利落,剛柔結合,奔放有力。
馬王堆一號漢墓還出土了許多簡冊,其中第217簡記載:「木五菜(彩)畫並(屏)風一,長五尺,高三尺。」簡文所記的尺寸,可能是當時一般實用屏風的尺寸。漢代5尺約合現在公制1.2米左右。但出土的這架彩畫漆屏風與該簡文所述的尺寸不符,面積要小一些。
馬王堆一號漢墓共出土了184件絢麗繽紛的漆器。就其胎骨質地來說,不外木、竹胎和夾紵胎兩類。這具屏風的胎骨經鑒定為斫木,製作比較粗糙,可能是一件模擬死者生前使用過的實物的明器,專為陪葬而准備的。
經專家鑒定,馬王堆一號漢墓的年代,在漢文帝前元五年(前175)之後,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之前。死者可能是第二、三代軑侯的妻子,也可能是第一代軑侯的妻子。因此這架彩繪漆屏風,距今已有二千一百餘年的歷史了。它的首次完整出土,為我國研究屏風史提供了稀有的實物資料。
是否有比西漢更早的屏風實物出土呢?現在有的學者認為近年河北省平山縣戰國中山王墓出土的錯金銀虎噬鹿銅器座、錯金銀犀牛銅器座及錯金銀水牛銅器座,可能就是一架屏風的柱礎。器座上都有銎,虎噬鹿器座為雙銎,犀牛和水牛器座各為一銎。三個器座共有四個銎,銎上還殘留有木榫,可惜出土時已看不到屏面的形狀及其大小了,它可能就是一件圍屏的柱礎。當然,這一點尚有待於進一步考證。
比起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漆屏風遲得多的模擬明器,則有甘肅武威旱灘坡東漢墓出土的一件彩繪木屏風架,以及河南洛陽澗西七里河東漢墓出土的一件小型陶質屏風。
說起古代實用屏風,則要推1966年出土的山西大同石家寨司馬金龍墓的一架漆畫屏風。這是南北朝後魏太和八年(484)以前的作品,大部分已經朽毀了,所餘五塊屏板還比較完整。板高約八十厘米,還有四件淺灰色細砂石精雕的小柱礎,每個高十六點五厘米。如果復原起來,可能是一具四尺屏風,其形狀不同於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插屏,而是可供一人使用的設置在床頭的圍屏。
紫禁城宮殿里每個殿堂上的寶座後面,幾乎都設有屏風,如「紫檀嵌黃楊木雕雲龍屏風」「乾隆牙雕山水人物染色圍屏」「雕龍髹金屏風」等都是清代極為珍貴的工藝品。屏面上的紋飾更是巧奪天工,美不勝收,有浮雕的雲龍紋,有鑲嵌和刺綉的花鳥、山水、人物等各種圖案。它們是我國古代屏風的精品,集中反映了我國手工藝的高度水平。
該文章轉自[語文123資源網]: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0709/27509.html
Ⅹ 簡筆畫一個女孩在跳舞背景圖片背景塗什麼顏色
青柚酸澀為您解答:青柚認為如果是可愛女生型的女孩,那麼背景應該用粉色加淡紫色。如果是腹黑型的女孩,青柚建議背景用深紅加純黑。希望您能採納我的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