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古橋建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手機可以下載微信的圖片 2024-12-23 14:58:35
畫畫圖片大全花朵 2024-12-23 14:57:40

古橋建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1-07 08:35:15

❶ 古橋圖片

這個你可以搜古橋的名字,例如趙州橋,盧溝橋等等,美如畫有沒有

❷ 四大古橋的建造特點

中國的四大古橋分別是廣東潮州的廣濟橋(湘子橋)、河北趙縣的趙州橋、北京的盧溝橋和福建的洛陽橋。
中文名稱
中國四大古橋
著名景點
廣濟橋(湘子橋)、趙州橋、盧溝橋和洛陽橋
相關資料
蔡襄祠、湘子橋的傳說等
國別
中國

中國四大古橋
簡介
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發展於隋,興盛於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橋、編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連接著祖國的四面八方。中國古代橋梁的建築藝術,有不少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

趙州橋
潮州廣濟橋(湘子橋)、河北趙州橋、泉州洛陽橋、北京盧溝橋被稱為中國四大古橋。
中國古今橋梁的科學技術,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橋梁建築的前列,許多橋梁樣式仍繼續對世界近代橋梁建築產生影響。同時,它又是活的文物瑰寶,記載著許多珍貴的資料。
詳解
河北趙州橋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大跨徑石拱橋。這座橋建造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洨河上。它氣勢宏偉,造型優美,結構奇特,遠遠看去,好像初露雲端的一輪明月,又像掛在空中的一道雨後彩虹,十分美麗壯觀。

中國四大古橋
建於隋大業(公元605-618)年間,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橋長64.40米,跨徑37.02米,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在拱的樣式上,李春採用了扁弧形,但如果在37米寬的河面上也採用半圓拱的話,拱頂將高達近20米,橋高坡陡,車馬行人過橋十分不便。李春創造性地改用平拱樣式,把橋造成扁弧形,使石拱高度降到7.23米,拱高和跨度的比例大約是1∶5。這樣,橋面坡度平緩,便於車馬行人往來,而且還具有用料省、施工快,以及增加橋身強度和穩定性等優點。
趙州橋距今已1400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邢台發生的7.6級地震,邢台距這里有40多公里,這里也有四點幾級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3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

中國四大古橋
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據記載,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修 繕8次。在主拱券的上邊兩端又各加設了二個小拱,一是可節省材料,二是減少橋身自重(減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橋下河泄流量。1979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組等四個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趙州橋的橋基進行了調查,自重為2800噸的趙州橋,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層石條砌成高1.55米的橋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這么淺的橋基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時還認為這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不是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他在報告中寫道:「為要實測券基,我們在北面券腳下發掘,但在現在河床下約70-80厘米,即發現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層,共高1.58米,每層較上—層稍出台,下面並無堅實的基礎,分明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非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見水,所以除非大規模的發掘,實無法進達我們據學理推測的大座橋基的位置。」為了保護趙州橋,上世紀末在趙州橋東100米處新建的橋梁,其結構還是沿襲趙州橋,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數量增加到一邊5個。為增加泄洪能力,李春還獨具匠心,在大拱兩肩上各設兩個小拱。它既可以節省石料,減輕橋身自重,又利於宣洩洪水,達到了建築和藝術的完美統一。成為我國橋梁工程技術上的一項偉大成就,它比歐洲19世紀中葉興建的同類拱橋早了1200多年。另外,橋的望柱、欄板上都雕刻有花卉和獸頭圖案。形象逼真,非常精美,堪稱隋唐時期雕刻藝術的佳作,給人以美的享受。趙州橋的成功在交通、建築以及藝術等方面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後代又建造了許多類似的大型拱橋,僅現在已經發現的就有十幾座。
泉州洛陽橋
泉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已經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早在唐宋時期,泉州就被譽為東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國的商人、學者、傳教士紛至沓來,因此給泉州留下了許多極為珍貴的歷史宗教遺跡和古典建築。在泉州就並存著七種宗教,分別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婆羅門教、摩尼教等,這在世界上是極為罕見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館之稱,同時泉州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些都證明了當時泉州港經濟的發達,社會的繁榮。今天我們第一站要參觀的是泉州偉大的古建築——洛陽橋。

中國四大古橋
洛陽橋在今惠安、洛江分界的洛陽江入海口,又名「萬安橋」。於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歷六年竣工,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橋。因在江海交匯處造橋精銳五角場,江闊水深,工程艱巨,造橋者首創「筏形基礎」以造橋墩,種植牡蠣以固橋基,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科學

❸ 著名古橋中哪個是建於北宋年間的

南康古城北宋橋
宣和四年
該橋石質單拱,橋面長740cm,寬480cm,拱頂至橋面160cm,橋拱跨長530cm,拱高約350cm
來自網路

❹ 中國著名十大古橋是哪些

1、趙州橋

趙州橋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4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梁思成:「河北趙縣趙州橋……可稱為中國工程界一絕。」

❺ 中國四大古橋是哪四座分別位於哪裡

廣東潮州的廣濟橋(湘子橋)、河北趙縣的趙州橋、北京的盧溝橋和福建泉州的洛陽橋。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宋乾道七年(1171年)建。初為浮橋。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大跨徑石拱橋。建於隋大業(公元605-618)年間
盧溝橋:北京最古老的石造多孔聯拱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全橋有十個橋墩,基礎為木樁基。其寬度為5.3米至7.25米不等。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泉州市,48孔,長834米,寬7米,北宋皇佑年間建,最長船型墩石樑橋。
中國名橋簡介如下:
八字橋:浙江紹興建於北宋寶佑年間最古微拱城市梁橋。
方順橋:河北滿城始建於晉,明代重修,最古實腹圓弧拱橋。
迎仙橋:浙江新昌縣拔茅鎮桃樹塢村始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最古懸鏈線拱橋。
安平橋:福建晉江,362孔,長2500米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現存最長石橋。

❻ 圖片上的橋是在哪裡的

你好,這是廣濟橋(潮州廣濟橋),在廣東省潮州市東門外。更多詳細詳見:http://ke..com/subview/75143/5121528.htm
滿意請採納哦。

❼ 中國四大古橋分別是哪四座橋

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發展於隋,興盛於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橋、編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連接著祖國的四面八方。中國古代橋梁的建築藝術,有不少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

潮州廣濟橋(湘子橋)、河北趙州橋、泉州洛陽橋、北京盧溝橋被稱為中國四大古橋。

❽ 古代的橋是如何建造的

方法:

羅馬時代出現了橋梁基礎的圍堰施工方法,即打木板樁成圍堰,抽水後在其中修築橋梁基礎和橋墩;中國在11世紀初修建的洛陽橋,建設過程初期首先在橋址江中遍拋石塊,其上養殖牡蠣兩三年後膠固形成筏形基礎,這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隨著18世紀前後鋼鐵和水泥的出現,材料的發展和工程技術的進步為橋梁技術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一時期的橋梁我們稱為近代橋梁。世界上第一座鑄鐵橋是英國科爾布魯克代爾廠於1779年所造的塞文河橋,這座橋是半圓拱,由五片拱肋組成,跨徑30.7米。

橋梁設計中的力學原理除了以承載力為代表的靜力作用之外,動力作用相關的力學原理也逐漸成為人員關注的重要內容,尤其是橋梁抗風設計的研發頗受重視,如尼亞加拉瀑布公路鐵路兩用橋採用了鍛鐵索和加勁梁;紐約布魯克林吊橋採用了加勁桁架來減弱震動;舊金山金門橋和奧克蘭海灣橋也都是採用加勁梁的吊橋。

(8)古橋建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材料基礎理論的進步也積極推動著橋梁工程進入新時代,比如鋼筋混凝土橋梁的出現。鋼筋混凝土是將鋼筋埋入混凝土中受拉區的部分,讓兩者協同工作共同受力。

受力過程中鋼筋抵抗拉力,混凝土抵抗壓力,協同工作,使得結構的承載能力大幅提高。因此,1900年之後的二三十年間,出現了大量的鋼筋混凝土拱橋和梁橋。

❾ 中國四大古橋分別是哪四座橋

廣東的廣濟橋,河北的趙州橋,北京的盧溝橋,福建的洛陽橋。

這四座橋是中國的四大古橋,是國家的重點保護文物。

廣濟橋: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

趙州橋: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當地稱做「大石橋」。

建於隋朝年間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趙州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開創了中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

盧溝橋: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台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洛陽橋:洛陽橋,原名叫做「萬安橋」。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歷史。

(9)古橋建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古橋

在中國古代建築中,橋梁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幾千年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修建了數以萬計奇巧壯麗的橋梁,這些橋梁橫跨在山水之間,便利了交通,裝點了河山,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標志之一。

❿ 中國四大古橋是哪四座橋

福建泉州的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於泉州洛陽江水道之上,興建於北宋仁宗趙禎皇佑五年(1053年),嘉佑四年(1059年)竣工。橋是宋代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中的「蔡」,即蔡襄主持建造。蔡襄時任泉州太守。此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梁式古橋,其採用的「種蠣固基法」,是當時一大科學創新。南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橋被台風吹垮,郡守趙思誠組織重修此橋。

趙思誠是趙明誠的兄弟,而趙明誠即李清照丈夫。洛陽橋後又經過多次修建,其中1931年十九路軍入閩後,軍長蔡廷鍇主持將橋改為鋼筋混凝土公路橋。

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位於廣東潮州之東的韓江上,是中國古代第一座開啟活動式石橋,始建於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歷時57年建成,全長517.95米,東西兩段橋共有18個橋墩。中間一段寬約百米,用小船擺渡。後經多次修葺,到明代重修時,中段用18艘梭船連成浮橋,能開能合。廣濟橋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是古時廣東通往閩浙的交通要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