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神經移植後手掌後感覺涼涼的,離神經全面恢復還有多長時間
橈神經在肱骨中下1/3貼近骨質,此處肱骨骨折時,橈神經易受損傷。骨痂生長過多或橈骨頭脫臼也可壓迫橈神經,手術不慎也可損傷此神經。?我們來看看下文的介紹。?根據傷情採用神經減壓、松解或縫合術。必要時用屈肘,肩內收前屈及神經前移等法克服缺損。如缺損多則作神經移植術。神經吻合後效果較正中神經尺神經為好。如不能修復神經,可施行前臂屈肌屬肌腱轉移伸肌功能重建術,效果較好,肱三頭肌癱瘓影響不甚嚴重,因屈肘肌放鬆和地心引力可使肘關節伸直。神經未恢復前可使用懸吊彈簧夾板,以減少伸肌過度牽拉,影響療效。橈神經損傷多發生於肱骨中下段骨折,因此,一旦發現有移位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不管是否伴有橈神經損傷,建議最好不用手法復位,以免引起橈神經損傷或加重橈神經損傷;術前必須檢查橈神經的功能情況。另外還需注意及早進行功能鍛煉,恢復患肢功能。本病的診斷需與以下兩個疾病進行鑒別:1、正中神經損傷:肱骨髁上骨折偶可引起正中神經擠壓性損傷,骨折復位後往往能自行恢復。受傷後可出現拇、示、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外展和對掌,手掌橈側三個半手指感覺障礙。2、尺神經損傷:尺神經受傷後,除手部尺側皮膚感覺消失外,環、小指掌指關節過伸,指間關節屈曲呈爪形。拇指不能內收,其他四指不能外展及內收。出現橈神經損傷,應及時到正規的醫院檢查治療。
B. 橈神經具體在哪裡
手背部拇指與食指間一直向上延伸,支配拇指與食指的感覺
採納哦
C. 手腕上是不是有手筋是不是斷了的話手就殘疾了位置在哪裡
手筋在醫學術語上指的是手部神經,主要是橈神經,尺神經和正中神經。三者斷其一都會引起手的功能障礙,其中橈神經損傷直接會導致手功能全無。正中神經在手臂正中,尺神經在手臂尺側,橈神經在手臂橈側。
D. 手背,環指中線處具體在哪裡
手少陽三焦經穴,歸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的腧穴。據《針灸甲乙經》及《醫宗金鑒》等書載述,手少陽三焦經所屬穴計有:關沖、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天牖、翳風、瘈脈、顱息、角孫、耳門、和髎、絲竹空。共二十三穴。 本經一側面23穴(左右兩側共46穴),其中13分布於上肢背面的正中線上,10穴在頸、側頭部。首穴關沖,末穴絲竹空。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熱性病症和本經所經過部位之病症。 關沖| 液門 | 中渚 | 陽池 | 外關 | 支溝 | 會宗 | 三陽絡 | 四瀆 | 天井 | 清冷淵 消濼| 臑會 | 肩髎 | 天髎 | 天牖 | 翳風 | 瘛脈 | 顱息 | 角孫 | 耳門 | 耳和髎 | 絲竹空 (一) SJ 1 關沖 Gu ā nch ō ng [定位]在手環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指寸)。 [解剖] 有指掌固有動、靜脈形成的動、靜脈網;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主治]頭痛,目赤,耳聾,耳鳴,喉痹,舌強,熱病,心煩。 [配伍] 配內關、人中治中暑、昏厥。 [刺灸法] 淺刺0.1寸,或有三棱針點刺出血;可灸。 [附註]三焦經井穴。 (二) SJ 2 液門 Y è m é n [定位]在手背部,當第4、5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解剖] 有來自尺動脈的指背動脈;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手背支。 [主治]頭痛,目赤,耳痛,耳鳴,耳聾,喉痹,瘧疾,手臂痛。 [配伍] 配魚際治喉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註]三焦經滎穴。 (三) SJ 3 中渚 Zh ō ngzh ǔ [定位]在手背部,當環指本節(掌指關節)的後方,第4、5掌骨間凹陷處。 [解剖] 有第四骨間肌;皮下有手背靜脈網及第四掌背動脈;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手背支。 [主治]頭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聾,耳鳴,喉痹,肩背肘臂痠痛 ,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熱病。 [配伍] 配角孫治耳鳴耳聾;配太白治大便難;配支溝、內庭治嗌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註]三焦經輸穴。 (四) SJ 4 陽池 Y á ngch í [定位]在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解剖] 皮下有手背靜脈網,第四掌背動脈;布有尺神經手背支及前臂背側皮神經末支。 [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聾,瘧疾,消渴,口乾,喉痹。 [配伍] 配合谷、尺澤、曲池、中渚治手臂拘攣。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註]三焦經原穴。 (五) SJ 5 外關 W à igu ā n [定位]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解剖] 在橈骨與尺骨之間,指總伸肌與拇長伸肌之間,屈肘俯掌時則在指總伸肌的橈側;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和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及掌側神經。 [主治]熱病,頭痛,頰痛,耳聾,耳鳴,目赤腫痛,脅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顫。 [配伍] 配足臨泣治頸項強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熱病;配陽陵泉治脅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註]三焦經絡穴,八脈交會穴-通陽維脈。 (六) SJ 6 支溝 Zh ī g ō u [定位]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解剖] 在橈骨與尺骨之間,指總伸肌與拇長伸肌之間,屈肘俯掌時則在指總伸肌的橈側;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和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及掌側神經。 [主治]暴喑,耳聾,耳鳴,肩背痠痛,脅肋痛,嘔吐,便秘,熱病。 [配伍] 配天樞治大便秘結;配雙側支溝治急性腰扭傷、脅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註]三焦經經穴。 (七) SJ 7 會宗 Hu ì z ō ng [定位]在前臂背側,當腕背橫紋上3寸,支溝尺側,尺骨的橈側緣。 [解剖] 尺骨橈側緣,在小指固有伸肌和尺側腕伸肌之間;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和骨間掌側神經。 [主治]耳聾,癇證,上肢肌膚痛。 [配伍] 配聽會、耳門治療耳聾;配大包治上肢肌肉疼痛,軟組織挫傷。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註]三焦經郄穴。 (八) SJ 8 三陽絡 S ā ny á nglu ò [定位]在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上4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解剖] 在指總伸肌與拇長展肌起端之間;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為前臂骨間背側神經。 [主治]暴喑,耳聾,手臂痛,齲齒痛。 [配伍] 配曲池、合谷、肩井治中風後遺症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九) SJ 9 四瀆 S ì d ú [定位]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肘尖下5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解剖] 在指總伸肌和尺側腕伸肌之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 [主治]暴喑,暴聾,齒痛,呼吸氣短,咽阻如梗,前臂痛。 [配伍] 配三陽絡、消濼、肩髎 、天髎 、肩外俞治肩臂痛;配三陽絡、陽溪治手指伸展不利,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十) SJ 10 天井 Ti ā nj ǐ ng [定位]在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 [解剖] 在肱骨下端後面鷹嘴窩中,有肱三頭肌腱;肘關節動、靜脈網;布有臂背側皮神經和橈神經肌支。 [主治]偏頭痛,脅肋、頸項、肩臂痛,耳聾,瘰癧,癭氣,癲癇。 [配伍] 配率谷治偏頭痛;配天突治癭氣;配臂治瘰癧、癮疹;配巨闕、心俞治精神恍惚。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十一) SJ 11 清冷淵 Q ī ngl ě ngyu ā n [定位]在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 [解剖] 在肱三頭肌下部;有中側副動、靜脈末支;布有臂背側皮神經及橈神經肌支。 [主治]頭痛,目黃,肩臂痛不能舉。 [配伍] 配肩 髎 、天髎、臑俞、養老、合谷治上肢痿、痹、癱、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十二) SJ 12 消濼 Xi ā olu ò [定位]在臂外側,當清冷淵與臑會連線中點處。 [解剖] 在肱三頭肌肌腹的中間;有中側副動、靜脈;布有臂背側皮神經及橈神經。 [主治]頭痛,頸項強痛,臂痛,齒痛,癲疾。 [配伍] 配肩 髎、肩髃、臑會、清冷淵治肩臂痛、上肢不遂、肩周炎。 [刺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 (十三) SJ 13 臑會 N à ohu ì [定位]在臂外側,當肘尖與肩髎的連線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後下緣。 [解剖] 在肱三頭肌長頭與外側頭之間;有中側副動、靜脈;布有臂背側皮神經,橈神經肌支,深層為橈神經。 [主治]肩臂痛,癭氣,瘰癧,目疾,肩胛腫痛。 [配伍] 配肩俞、肩貞治肩周炎;配肘髎、外關治肘臂攣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十四) SJ 14 肩髎 Ji ā nli á o [定位]在肩部,肩髃後方,當臂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 [解剖] 在三角肌中;有旋肱後動脈;布有腋神經的肌支。 [主治]臂痛,肩重不能舉。 [配伍] 配天宗、曲垣治療肩背疼痛;配肩井、天池、養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十五) SJ 15 天髎 Ti ā nli á o [定位]在肩胛部,肩井與曲垣的中間,當肩胛骨上角處。 [解剖] 有斜方肌、岡上肌;有頸橫動脈降支,深層為肩胛上動脈肌支;布有第一胸神經後支外側皮支,副神經,深層為肩胛上神經肌支。 [主治]肩臂痛,頸項強痛,胸中煩滿。 [配伍] 配秉風、天宗、清冷淵、臑會治頸肩綜合征、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十六) SJ 16 天牖 Ti ā ny ǒ u [定位]在頸側部,當乳突的後下方,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後緣。 [解剖] 在胸鎖乳突肌後緣;有枕動脈的肌支,耳後動、靜脈及頸後淺靜脈;布有枕小神經本干,深層為副神經,頸神經。 [主治]頭暈,頭痛,面腫,目昏,暴聾,項強。 [配伍] 配外關、率谷、治偏頭痛、耳鳴、耳聾、腮腺炎。 [刺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 (十七) SJ 17 翳風 Y ī f ē ng [定位]在耳垂後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 [解剖] 有耳後動、靜脈,頸外淺靜脈;布有耳大神經,深部為面神經干從顱骨穿出處。 [主治]耳鳴,耳聾,口眼喎斜,牙關緊閉,頰腫,瘰癧。 [配伍] 配地倉、承漿、水溝、合谷治口噤不開。 [刺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勿直接灸。 (十八) SJ 18 瘛脈 Ch ì m à i [定位]在頭部,耳後乳突中央,當角孫與翳風之間,沿耳輪連線的中、下1/3的交點處。 [解剖] 在耳後肌上;有耳後動、靜脈;布有耳大神經耳後支。 [主治]頭痛,耳聾,耳鳴,小兒驚癇,嘔吐,泄痢。 [配伍] 配翳風、耳門、聽宮、聽會、百會治耳硬化症,提高聽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可灸。 (十九) SJ 19 顱息 L ú x ī [定位]在頭部,當角孫與翳風之間,沿耳輪連線的上、中1/3的交點處。 [解剖] 有耳後動、靜脈;布有耳大神經和枕大神經的吻合支。 [主治]頭痛、耳鳴、耳痛、小兒驚癇,嘔吐涎沫。 [配伍] 配太沖治小兒驚癇、嘔吐涎沫、瘈瘲;配天沖、腦空、風池、太陽治偏頭痛、頭風病。 [刺灸法] 平刺0.2-0.5寸;可灸。 (二十) SJ 20 角孫 Ji ǎ os ū n [定位]在頭部,折耳廓向前,當耳尖直上入發際處。 [解剖] 有耳上肌;顳淺動、靜脈耳前支;布有耳顳神經分支。 [主治]耳部腫痛,目赤腫痛,目翳,齒痛,唇燥,項強,頭痛。 [配伍] 率谷透角孫配足臨泣治眩暈。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二十一) SJ 21 耳門 ě rm é n [定位]在面部,當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後緣,張口有凹陷處。 [解剖] 有顳淺動、靜脈耳前支;布有耳顳神經,面神經分支。 [主治]耳聾,耳鳴,聤耳,齒痛,頸頷痛,唇吻強。 [配伍] 配絲竹空治牙痛;配兌端治上齒齲。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二十二) SJ 22 耳和髎 ě rh é li á o [定位]在頭側部,當鬢發後緣,平耳廓根之前方,顳淺動脈的後緣。 [解剖] 有顳肌和顳淺動、靜脈;布有耳顳神經分支,面神經顳支。 [主治]頭重痛,耳鳴,牙關拘急,頷腫,鼻準腫痛,口渴 [配伍] 配養老、完骨治耳聾。 [刺灸法] 斜刺0.3-0.5;可灸。 [附註]手、足少陽,手太陽的交會穴。 (二十三) Sj 23 絲竹空 S ī zh ú k ō ng [定位]在面部,當眉梢凹陷處。 [解剖] 有眼輪匝肌;顳淺動、靜脈額支;布有面神經顴眶支及耳顳神經分支。 [主治]頭痛,目眩,目赤痛,眼瞼跳動,齒痛,癲癇。 [配伍] 配絲竹空止牙痛。 [刺灸法] 平刺0.5-1寸。不宜灸。
E. 橈神精是指哪裡
橈神經(radial nerve)
由第5~8對頸神經和第1對胸神經的前支進入後束發出而形成。在腋窩內位於腋動脈的後方,並與肱深動脈一同行向外下,先經肱三頭肌長頭與內側頭之間,然後沿橈神經溝繞肱骨中段背側旋向外下,在肱骨外上髁上方穿外側肌間隔,至肱肌與肱橈肌之間,在此分為淺,深二支,損傷後的主要運動障礙是前臂伸肌癱瘓,表現為抬前臂時呈「垂腕」狀態。感覺障礙以第1、2掌骨間隙背面"虎口區"皮膚最為明顯。橈骨頸骨折時,也可損傷橈神經深支,其主要症狀是伸腕能力弱和不能伸指。
F. 我老公骨折手術後6天,醫生發現橈神經受損給做的松解手術。現在3個月了。昨天做的肌電圖。醫生說他的橈
慢慢觀察吧,因為神經的損傷後的恢復是很慢的,要有耐心,不要急於求成。
G. 橈神經支配哪幾個肌肉
橈神經支配的肌肉
一、肱橈肌 :起點為肱骨外側髁,止點為橈骨莖突,作用為屈肘關節。
二、肱三頭肌:長頭起自肩胛骨盂下結節,外側頭與內側頭分別起自肱骨後面橈神經外上方和內下方的骨面。三個頭向下以一堅韌的肌腱止於尺骨鷹嘴,作用為伸肘關節、長頭還可使屬關節後伸和內收。
三、肱肌:起於肱骨前內側面與前外側面下2/3、上端呈「V」形與三角肌的止端相接,止端與肘關節囊緊相貼連,附著於尺骨冠突之前,作用為屈肘。
四、旋後肌:起自肱骨外上髁和尺骨外側緣的上部,肌束向外下,止於橈骨前面的上部,作用為前臂旋後。
(7)橈神經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一、橈神經損傷是肱骨骨折後常伴的上肢神經損傷。在橈神經的超聲診斷中,神經斷裂時其超聲可見橈神經受損區域呈低回聲,臨床認為此低回聲系可能由增生的雪旺氏細胞及軸突無規則生長導致神經變性所致,其他回聲減弱,神經束粗大,可見束膜回聲增強,且多為片狀不規則或欠規則低回聲區,其多因斷裂的神經殘端被疤痕、骨痂包埋所致。
二、橈神經在肱骨中、下1/3交界處緊貼肱骨,該處骨折所致的橈神經損傷最為常見,主要表現為伸腕、伸拇、伸指、前臂旋後障礙及手背橈側和橈側3個半手指背麵皮膚,主要是手背虎口處皮膚麻木區。典型的畸形是垂腕。如為橈骨小頭脫位或前臂背側近端所致骨間背則神經損傷,則橈側腕長伸肌功能完好,伸腕功能基本正常,而僅有伸拇、伸指和手部感覺障礙。
三、肱骨骨折所致橈神經損傷多為牽拉傷,大部分可自行恢復,在骨折復位固定後,應觀察2-3個月,如肱橈肌功能恢復則繼續觀察,否則可能是神經斷傷或嵌入骨折斷端之間,應即手術探查。如為開放性損傷應在骨折復位時同時探查神經並行修復。晚期功能不恢復者,可行肌腱移位重建伸腕、伸拇、神指功能,效果良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橈神經
H. 肱一頭肌在哪裡。
肱一頭肌即肱肌肱,位於二頭肌下半部分深層。
肱肌為上臂的屈肌,起自肱骨體下半的內外兩面及內外側肌間隔,止於尺骨粗隆的粗糙面,有屈肘、旋後功能。具有肌皮神經、橈神經雙重神經支配。橈神經的肱肌支是橈神經在肘上向尺側發出的肌支,該肌支行於肱肌與肱橈肌的肌間隙中,無血管伴行與纖維組織橫跨。
肱二頭肌(Musculus biceps brachii)位於上臂前側,整肌呈梭形。肱二頭肌有長、短二頭,故名。肱(gōng)二頭肌(Musculus biceps brachii)屬於骨骼肌三大肌群中的四肢肌。
長頭起於肩胛骨盂上粗隆,短頭起於肩胛骨喙突.長,短二頭於肱骨中部匯合為肌腹,下行至肱骨下端,集成肌腱止於橈骨粗隆和前臂筋腱膜。
(8)橈神經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肱三頭肌生理學位置
位於上臂後麵皮下,有三個頭。長頭起於肩胛骨盂下結節,外側頭起於肱骨體後面橈神經溝外上方,內側頭起於肱骨體後面橈神經溝內下方。三個頭合成一個肌腹,以其腱止於尺骨鷹嘴。
其生理橫斷面為22.60平方厘米。近固定時,使前臂在肘關節處伸,長頭還使上臂在肩關節處伸,是使肘關節伸直的主要肌肉。遠固定時,使上臂在肘關節處與前臂保持直伸(如手倒立推起動作)。
負重臂屈伸、雙杠支撐擺動臂屈伸、手倒立推起、俯卧撐等輔助練習,可發展該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