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裡的馬鮫魚最好吃
海南產的馬鮫魚,萬寧港北的好吃。
此魚背部黑藍色,腹部及兩側銀灰色,鱗細,成年大鮁魚體長,一般1米左右,牙齒鋒利,吞食兇猛。喜歡群集,生活在海洋中上層,主要捕食小魚小蝦。
山東叫鮁魚,海南和湛江那邊叫馬鮫魚。說的是一種魚。價位差別大就是品質和數量的問題了。比如海南產的馬鮫魚,萬寧港北的好吃,所以最貴(三亞的2倍價位),這里的魚過年時候是旺季,也賣得最貴,是因為過年時候的魚好吃。並且每年年關,贈禮馬鮫是海南較為貴重的年禮。
這期間馬鮫魚的價格也會從平日的三十四元漲至近百元。這些年做馬鮫魚品牌的電商也乘著新零售的發展迅速增長,馬鮫魚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隨之而來的是數量正在逐漸減少,2011年馬鮫魚在海南總捕撈量里還能位列前十,而後早已跌出榜單。隨種群的衰退,市場的需求的爆漲,曾出現過捕撈的8成以上的藍點馬鮫是低齡魚,IUCN也將馬鮫魚的評級提升為了近危。為了餐桌上年年有馬鮫,國家同樣制定了藍點馬鮫最小可捕尺寸380mm。
記得早些年,每年5月中旬~6月中旬在飛機灣、這時候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岸邊拉魚消遣。所謂「拉魚」,魚線上系著四五個大魚鉤,但並不裝餌,只見他們叉開兩腿、雙手持一把海竿,向頭頂方向後掠30度,用力向前一甩,「颼……」。
鉛墜帶著魚線在空中劃出一條漂亮的弧線,隨著「嗵」的一聲,鉛墜在離海岸30-40米的地方入水,不等鉛墜沉底釣魚的人就搖起了線輪收線。當魚鉤往回扯躲避不及時,魚鉤就會刺穿它們的身體,被拖到岸上,有的頭被鉤破,有的肚子被劃穿。這條魚由於太小,被丟棄在地上曬成了魚干,肚子被刺穿。
釣到的魚是馬鮫魚,魚並不大約有1.5-2斤重,魚體呈紡錘形,有暗灰色的花紋、無鱗,嘴內有尖利的牙齒。除了這種空鉤釣魚的方法,還可以用釣餌垂釣。
B. 這是什麼魚
中國大陸名稱:鰹魚,漁民因其像炮彈又俗稱為炸彈魚,小金槍魚中國台灣名稱:正鰹
日本語名稱:カッオ
英語名稱:Skipjack Tuna
拉丁名: Eleotridae
分類學地位(taxonomy):
|__動物界
|__脊索動物門
|__屬鱸形總目
|__金槍魚亞目
|__金槍魚科
|__舵鰹亞科
|__鰹屬
2 體態特徵 編輯本段
鰹魚全長1米,身體為紡錘形,粗壯,無鱗,體表光滑,尾鰭非常發達。
主要特徵是體側腹部有數條縱向暗色條紋。
鰹魚背鰭有8至9個小鰭;臀鰭條14至15根,小鰭8至9個。
尾鰭新月形,體側具4至7條縱條紋,體背藍褐色,腹部銀白,各鰭淺灰色,大者長1米以上,一般體長400至500毫米。
C. 馬鮫魚的產地在哪,能人工養殖嗎,馬鮫魚的種類有哪些
馬鮫魚在海南本地又俗稱黑魚,是深海野生魚,分布於東海、黃海和渤海,在南海以海南文昌鋪前最為著名。屬於食肉類,是魚類兇猛的一族,牙齒長而鋒利。
3、康氏馬鮫:康氏馬鮫生活於10~70公尺海域,泳速快,對淡水稍具忍受力,常出現於混濁度高的海水中,肉食性,以小魚為主。我國產於東海、黃海和渤海,在南海以海南文昌鋪前附近海域最為著名,主要漁場有舟山、連雲港外海及山東南部沿海。
D. 這叫什麼魚
根據描述 , 弓斑東方魨
四齒魨科 Tetraodontidae 東方魨屬 Takifugu 有毒魚類
下圖為 弓斑東方魨 Takifugu ocellatus(弓斑多紀魨)
近海底層肉食性魚類,以貝類、甲殼類和小魚為食。多棲息於沿海及河口附近。遇敵時吸氣脹成球形,漂浮水面。春季溯河繁殖。幼魚在淡水肥育,翌春入海。個體小,常見體長100~150 mm。血及內臟劇毒,須慎食。血、肉和內臟均可入葯。分布於東南沿海及其江河下游。
E. 這大概是什麼魚,怎麼做好吃
馬鮫魚又叫鮁魚,價格稍貴,如果買的比較大的,整條有50多公分長,要三十五塊一斤,切五片厚點的搭點魚頭就花了六十多塊錢。皮有點黑,其肉質緊實味美,營養價值高,民間有句話叫做「山上鷓鴣獐,海里馬鮫鯧」,就是對馬鮫魚味美的贊譽。
這么大條馬鮫魚的做法多種多樣,但最好吃的做法還是煎著來吃,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第一集 「自然的饋贈」 中,就專門攝制了海南的好幾種地道海魚佳餚,其中就包括了海南的名菜 -- 香煎馬鮫魚。不需要什麼多餘的調料,原汁原味的很是香啊,而且沒有多餘的刺,一筷子下去一大塊肉,非常適合老人和小孩食用。
【小提示】:魚先腌制入味,煎魚的時候就不用下鹽了;
F. 請問一下大家,這是什麼魚啊是不是海里的
鮁魚也叫藍點馬鮫(學名),硬骨魚綱,鱸形目,鮁科。種類很多,常見的有「中華馬鮫」Scomberomorussinensis,斑點馬鮫,康氏馬鮫等,馬鮫的俗稱還有燕魚、板鮁、竹鮫、尖頭馬加、青箭等。牙齒鋒利,游泳迅速、性情兇狠一般長0.26--0.52米,最長可達1米,重20公斤,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渤海、黃海、東海均有,屬暖性上層魚,以中上層小魚為食,夏秋季結群洄遊,部分進入渤海產卵,秋汛常成群索餌於沿岸島嶼及岩礁附近,為北方經濟魚之一。
鮁魚體長而側扁,體色銀亮,背具暗色條紋或黑藍斑點,口大,吻尖突,牙齒鋒利,游泳迅速,性情兇猛。大連自然博物館的「鮁魚王」標本重260多斤,2.64米,20多歲。
G. 馬鮫魚長什麼樣的
體形狹長,頭及體背部藍黑色。上側面有數列藍黑色圓斑點,腹部龍白色,背鰭與臀鰭之後有角刺。
馬鮫魚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中國產於東海、黃海和渤海。頭及體背部藍黑色。一般體長為25~50厘米、體重300~1000克。最大個體長2.28米,重168斤以上。尾柄細,每側有3個隆起脊,以中央脊長而且最高、頭長大於體高、口大,稍傾斜。
馬鮫魚牙尖利而大,排列稀疏、體被細小圓鱗,側線呈不規則的波浪狀、體側中央有黑色圓形斑花背鰭2個,第一背鰭長,有19~20個鰭棘,第二背鰭較短,背鰭和臀鰭之後各有8~9個小鰭;胸鰭、腹鰭短小無硬棘,尾鰭大,深叉形。
(7)馬鮫魚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營養成分:
由於以魚蝦等水生動物為食,故馬鮫魚生得渾身肥滿,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海產優質魚類。馬鮫魚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A、礦物質等營養元素。
馬鮫魚膽固醇含量低,富含提高人腦智力的DHA元素和大量蛋白質、氨基酸以及鈣、鐵、鈉等微量元素,還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療功效,常食對治療貧血、早衰、營養不良、產後虛弱和神經衰弱等症有一定輔助療效。
H. 馬鮫魚。是生活在哪裡
老師您好,我是學古生物的,照著教科書給您搬下來了:水深 0-200米 稱作淺海水深 200-3000米 稱作中深度海 水深 3000-6000米 稱作深海水深 6000-11400米 稱作超深海,海溝淺海魚類:典型的中上層負類身體呈梭形,兩端尖細,在海水中游泳阻力小,大部分為高速游泳魚類。 1,遠洋區淺海魚類,例如藍點馬鮫、金槍魚、東方旗魚、白槍魚、箭魚、噬人鯊等都是在海洋中快速游泳的魚類,其背部顏色具有與遠洋區海水一樣的藍黑色,腹部顏色較淡。 2,近岸淺海魚類,背部顏色則與淺海區海水一樣呈灰黑色,腹部銀白色。典型代表為玉筋魚,會飛的燕鰩也常在淺海區活動。中深度魚類:這里指的是水深200米以內。黑鯛、真鯛就常生活在多岩礁地區。鱘魚、皺唇鯊、扁頭哈那鯊、扁鯊等,嘴在頭下部,常在泥沙質海底覓食。深海魚類: 水深超過200米的,常稱為深海魚。深海光線昏暗,食物貧乏,壓力大,故深海魚類形態奇特,色彩一般都呈銀色、黑色和紫黑色。 1,如在半深海生活的巨尾魚、後肛魚,長著望遠鏡式的眼睛,可充分利用這里的一絲微光,以搜尋食物。 2,再如,看上去好似有頭沒有尾的翻車魚,頭重尾輕常潛到半深海生活,許多深海魚都會發光。 3,燭光魚身體兩側有多排發光器,像一支支蠟燭,可作為異性互相認識的標志。許多深海魚眼睛退化或埋於皮下成為睜眼瞎子,常用觸覺器官代替視覺器官。超深海:那都不像魚了,超高壓(1噸以上),無光。。。
I. 馬鮫魚的圖片
馬鮫魚的圖片:
體長而側扁,呈紡錘形,一般體長為25~50厘米、體重300~1000克,最大個體長2.28米,重168斤以上。尾柄細,每側有3個隆起脊,以中央脊長而且最高、頭長大於體高、口大,稍傾斜。
牙尖利而大,排列稀疏、體被細小圓鱗,側線呈不規則的波浪狀、體側中央有黑色圓形斑花背鰭2個,第一背鰭長,有19~20個鰭棘,第二背鰭較短,背鰭和臀鰭之後各有8~9個小鰭;胸鰭、腹鰭短小無硬棘,尾鰭大,深叉形。
(9)馬鮫魚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馬鮫魚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東海、黃海和渤海,在南海以海南文昌鋪前附近海域最為著名。主要漁場有舟山、連雲港外海及山東南部沿海、每年的4~6月份為春汛,7~10月份為秋汛,5~6月份為旺季。
馬鮫魚肉質細嫩潔白,糯軟鮮爽,營養豐富,尾巴的味道特別好,物美價廉。素有「鯧魚嘴,馬鮫尾」之說。馬鮫魚原產地紐西蘭。在每年入秋後,在我國頻繁活動於東海、黃海和渤海,常在湛藍的濤波里,形成青灰灰的一大片,一撥撥激起水花,景象蔚為壯觀。
馬鮫魚屬近海溫水性洄遊魚類,魚期:4-6月由於以魚蝦等水生動物為食,故馬鮫魚生得渾身肥滿,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海產優質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