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泉州南音是哪裡的圖片
擴展閱讀
冠心病哪裡痛圖片 2024-11-05 15:38:14
母雞卡通圖片可愛可塗色 2024-11-05 15:33:36
唯美美女朦朧圖片 2024-11-05 15:32:30

泉州南音是哪裡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19 16:16:12

『壹』 泉州南音有什麼歷史 泉州南音有什麼歷史

泉州南音起源於唐,形成宋,主要流行於於閩南及台灣、南洋群島華僑居住地區。
泉州南音: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被稱為音樂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撥子,且是橫抱姿勢,泉州南音至今保持這一遺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與敦煌壁畫中的伎樂圖一樣。南曲主要流行於泉州市、閩南晉江、龍溪和廈門市,在台灣及南洋群島華僑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一般認為南曲起源於唐,形成於宋:
(1)據文獻記載:唐僖宗光啟元年(885),王潮、王審知兄弟率軍入閩,他們帶去了唐代「大麴」傳播於民間。大麴與當地民間音樂的相互影響和吸收,從而產生了別具一格的「南曲」。
(2)南曲的主奏樂器琵琶的演奏姿勢是斜抱著彈奏。所用筒簫嚴格規定為一尺八寸。這兩件樂器的演奏姿勢與形制與唐舊制相符。
(3)南曲的曲牌名稱有不少與唐代大麴、法曲的曲牌名稱相同。如《摩訶兜勒》《子夜歌》、《清平樂》、《梁州曲》、《婆羅門》等。
(4)宋代「南戲」五大名劇:《荊釵記》、《白兔記》、《拜月記》、《殺狗記》和《琵琶記》,南曲也演唱這些劇目。
南曲在民間流傳,有賴於社團組織的傳承和傳播。清代以來在泉州、廈門和晉江、南安、惠安、安溪等地都有社團成立,並有專業的教師傳藝。建國以來,成立了不少南音研究社、南音研究會。還建立了專業的南曲音樂團。
南音的特點
南曲音樂包括「指、譜、曲」三類,記譜方法與眾不同,樂隊組合分「上四管」和「下四管」兩種。
南曲音樂包括「指、譜、曲」三類:
「指」是有詞有譜和註明琵琶指法的大麴。
「譜」是無詞而有琵琶指法的器樂演奏譜。原有十三大套,後增至十六大套;南曲十六大套「譜」,以「四」(四時景)、「梅」(梅花操)、「走」(八駿馬)、「歸」(百鳥歸巢)四套最為著名
「曲」即散曲(亦稱草曲),在南曲音樂中佔有很大比重,不下於千首。
南曲使用的工尺諧與眾不同,是一種獨特的譜式,以「X(尺字的俗寫)、工、六、土、-」。這五字依次代表「宮、商、角、徵、羽」。採用固定唱名法。
南曲的樂隊組合有固定的形式,分「上四管」和「下四管」兩種。
①上四管又分「洞管」和「品管」兩種不同組合:
洞管——洞簫、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種。
品管——品簫(即笛)、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種。
②下四管樂器有南噯(中音嗩吶)、琵琶、三弦、二弦、響盞、狗叫、鐸(木魚)、四寶、聲聲(銅鈴)、扁鼓,共十種,故又稱「十音」。在惠安一帶有用雲鑼、銅鍾、小釵和笙等。
上四管屬絲竹樂隊、下四管屬吹打樂隊。
泉州南音有著深厚、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它是從中原傳到福建閩南來的,這些中原音樂同閩南地方音樂互相滲透融合,孕育出泉州南音來。泉州在宋代就是著名的東方第一大港,吸引了大量的中外客商和文人學士,經濟相當發達,各種文化交流頻繁,呈現出「千家羅綺管弦鳴」的繁榮景象。南唐顧閎中的傳世之作《韓熙載夜宴圖》即可印證。
泉州南音由譜、指、曲三大部分組成。 譜是唐大麴遺存,詞的內容多與戲文相關,曲的結構形式與元曲有直接聯系。
泉州南音還吸收佛曲、道情的東西,吸收楚歌、吳歌、潮調及閩南地方音樂,並吸收弋陽腔、青陽腔、崑腔。
泉州南音演唱時的位置固定為:演唱者執拍板居中;其左邊,上方為洞簫,下方為二弦;右邊,上方為琵琶,下方為三弦。
演唱程序固定是「指頭譜尾」,就是說開頭一定要合奏一套或一折「指」,最後一定要奏譜「煞尾」;中間演唱也要按「支頭」順序來進行。要「起曲頭」,就是每個支頭要有帶頭唱的人,他唱的曲屬於哪個支頭,其他人就要跟著唱這個支頭的曲。若轉換支頭,則須唱「過支曲」作為轉折的過渡、連接。上一個唱完,下一個接過拍板接著唱,伴奏樂器基本沒有間斷。
樂器演奏也有其規矩,琵琶是先生,起指揮樂隊的作用;三弦和之,猶如「琴瑟和鳴」;而洞簫與二弦的關系,洞簫為主,二弦為輔,「簫咬弦,弦入簫」,即所謂「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
南音不管是表演形式還是音樂內容,始終都保持著古代中原的古風古味,研究價值高,欣賞價值也高。代表曲《八駿馬》、《梅花操》等。目前泉州已決定將泉州南音申報「世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泉州南音研究」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化文化部列入「中亞———東西方文化間對話」項目計劃。

『貳』 福建南音和廣東的南音到底有什麼區別

南宋末年那一次規模最大,十幾萬福建莆田人移民到如今的潮州地區。比如潮汕湛江海南等地的林氏多為發祥於莆田的大望族莆田九牧林、金紫林和闕下林。海陸豐部分區域的汕尾話,湛江南部的雷州話,海南島局部區域的海南話,以及零星分布於浙江南部、寧德北部、龍岩市區、漳平市、尤溪縣、大田縣的地方方言。其中閩南話分為泉州腔,漳州腔,廈門腔(就是在泉州跟漳州腔之間)。台灣北部偏泉州腔,南部偏漳州腔。有些大致跟廈門腔一樣。


常用與古琴合奏或用於傳統絲竹樂隊中,也有用來獨奏的。把兩支簫分別刻上龍鳳來配對的稱「龍鳳簫」。獨奏曲目有《鷓鴣飛》、《妝台秋思》、《柳搖金》等,琴簫合奏曲有《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你所說的選擇什麼樂器,是指所有樂器還是僅就簫而言。如果學簫的話就選洞簫好了,入門不算太難,琴簫是與古琴合奏用的,尺八比較難學。

『叄』 泉州景點介紹

「泉州十八景」分別為:雙塔凌空(開元寺)、崇武聽濤(崇武古城)、洛陽潮聲(洛陽橋)、文廟生輝(府文廟)、牛姆探幽(牛姆林)、清水仙景(清水岩)、清源鼎峙(清源山)、西湖煙霞(西湖公園)、深滬海韻(深滬灣)、天後流芳(天後宮)、黃金海岸(黃金海岸)、仙公觀日(仙公山)、岱仙飛瀑(岱仙瀑布)、成功豐碑(鄭成功史跡)、古厝大觀(蔡氏古民居)、安平飛虹(安平橋)、東湖荷香(東湖公園)、清真夕照(清凈寺)。
清水岩
位於安溪縣城西北的蓬萊山,始建於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內奉中國百仙之一清水祖師,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旅遊區,又是享譽海內外的朝聖旅遊地。清水岩是全國惟一主殿建設呈「帝」字形結構的岩寺,景區內樓閣殿宇巍峨宏偉,水色山光秀麗神奇,文物古跡星羅棋布。現存文物古跡中,有宋代29處,元代1處,明代8處,清代5處,近代拓展23處,加上天造地設的自然景觀,構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萊仙境」。清水岩的碑刻、摩崖石刻,涉及宋、元、明、清以至現代,其中宋代「岩圖」碑最為珍貴,系省級保護文物。

清凈寺
位於塗門街的清凈寺,是國內惟一用花崗石和輝綠石建造的典型阿拉伯中亞風格的清真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伊斯蘭三大教寺之一。清凈寺自創建以來,歷代穆斯林相繼集資修葺,並勒碑為紀,保存寺內。現寺中還有值得重視的附屬文物,如歷年遺留下來的漢文和阿拉伯文的石刻,尤為珍貴的是公元1407年明成祖頒發的保護穆斯林和清凈寺的《敕諭》碑刻,至今完好無損也嵌置於寺北的牆壁上。

東湖公園
東湖公園址系古泉州八大勝景「東湖荷香」遺址。唐時湖面40餘頃,有東湖亭、二公亭;宋有波恩亭;明有攬古亭。盛植荷花,成星湖荷香勝概。因唐姜公輔、韓愈、歐陽詹等曾在此活動而聞名於世。東湖公園以閩南建築文化為特色,中心湖為主體,環湖布置人文景觀。構建星湖荷香、祈風閣、七星拱月、二公亭、東湖亭、波恩亭、攬古亭等靜區;兒童樂園、雙舟朝陽、遊船碼頭為動區。精築刺桐瑞林等20多處植物山石景觀攬翠全園,以石雕、石刻突現閩南石文化。既有泉州歷史文化內涵又有時代新潮氣息,風格獨特。
五里橋
五里橋俗稱「安平橋」,橫跨晉江安海鎮與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始建於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經13年建成。為花崗石砌成的石墩石樑橋,是我國古代首屈一指的長橋,素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馳名海內外
蔡氏古民居
位於南安官橋漳里村,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氏古民居建築群主要由蔡啟昌及其子蔡資深於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年)至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興建。現存較為完整的宅第共17座,單體建築多為三進或二進五開間的布局。蔡氏古民居建築群,座座屋脊高翹,雕梁畫棟,門前牆磚浮雕,立體感強,窗欞鐫花刻鳥,裝飾巧妙華麗,門牆廳壁書畫點綴,別有一番情趣,篆隸行楷,各具韻味,留下較多當時名流的書畫。隨處可見的木雕、泥塑、磚雕及石雕,工藝精美,多數採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內容豐富多彩,有禽獸、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圖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飾,不僅集中表現了閩南成熟的雕塑藝術,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蘭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築藝術的影響,被譽為「閩南建築的大觀園」。
府文廟
府文廟位於鯉城區中山路泮宮內。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初年(公元976年),後移他處,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遷回原處重建,現有建築仍保持清初原貌,為我國東南現存規模最大的孔廟,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體建築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面闊七開間,進深五間,為典型的宋代重檐廡殿式、抬梁式木構架,斗拱層疊,梁枋縱橫,雕飾有小龍、飛禽走獸、花卉草木;殿柱皆石,前有露台,翼以扶欄,下為甬道、拜庭;庭外泮池,築有元代石橋,橋面鋪72塊長方形條石,代表孔子的72個得意門生;東西為兩廡,前為大成門、金聲玉振門。
開元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4A級旅遊景點。地處市區西街,始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蓮花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為現名。全寺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規模宏大,構築壯觀,景色優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主要有大雄寶殿、甘露戒壇,東西塔等建築。大雄寶殿是中軸線的主建築,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現存建築物是明代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遺物。大殿通高20米,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壯觀的建築風格。甘露戒壇始建於宋,現壇系明初重建,為全國三大戒壇之一。
崇武古城
位於惠安縣東南海濱,瀕臨台灣海峽,系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防時為抵禦倭寇所建。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視師崇武,北城門橫眉石刻「威鎮海邦」傳為戚所書。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鄭成功駐此抗清,傳有「馬蹄石」遺存。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城內外,有20多處分別始建於宋、明、清,後經修葺延續至今的宮庵廟堂等古建築遺存,與古城構成了可供參觀稽古的古跡群。尤其是城外3公里處的大乍山龍喉岩,既有新石器時代遺址,又有記述古城史事的文人詩家摩崖石刻。

『肆』 泉州的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泉州市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1項)
1.泉州南音泉州市2.泉州北管泉港區3.泉州拍胸舞鯉城區4.梨園戲泉州市5.高甲戲泉州市6.泉州提線木偶戲泉州市7.晉江布袋木偶戲晉江市8.惠安石雕惠安縣9.泉州花燈泉州市10.德化瓷燒制技藝德化縣11.惠安女服飾惠安縣。

『伍』 泉州的南音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9年10月1日,泉州南音正式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第四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此時距2002年5月泉州市正式啟動泉州南音申報工作已有近8年的時間。

『陸』 想聽泉州南音

清源山在泉州市區北郊南音在市區工人文化宮可以聽到,文化宮那邊經常有南音表演

『柒』 泉州南音的介紹

泉州南音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漢族古樂。起源於唐,形成於宋,主要流行於閩南及台灣、南洋群島華僑居住地區。 泉州南音: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被稱為漢族傳統音樂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撥子,且是橫抱姿勢,泉州南音至今保持這一遺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與敦煌壁畫中的伎樂圖一樣。南曲主要流行於泉州市、閩南晉江、南安、安溪、永春、龍溪和廈門市,在台灣及南洋群島華僑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捌』 泉州聽南音

泉州百源路的文廟廣場,有專門聽南音的小茶館.靠近華僑大廈哪一端的。可以算是泉州人比較愛去的聽南音的地方.環境古香古色,很舒服.
公交的話,那個地方的站點叫百匯站,或者在華僑大廈站下.

『玖』 泉州南音一身背景故事

摘要 南音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樂種,被譽為「中國古典音樂的明珠」。它典雅優美,情韻深沉,以獨具的魅力,千百年來廣泛流傳於泉州一帶閩南語系地區,並隨著海外僑胞遠播到台灣、港澳和東南亞等地,成為他們世代傳唱的鄉音。在國際樂壇上,南音被譽為「東方古典藝術的珍品」,「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中國民族音樂的根」。

『拾』 突然感覺泉州的南音很傷感,誰知道泉州這座城市和南音的歷史

一座城市需要有一座城市的靈魂,一座城市的吸引力,那麼怎樣才能構築一座城市的靈魂,一座城市要怎樣才具有吸引力,我想城市的展示名片的打造推廣將是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對於泉州這座千年古城及海峽西岸的開發熱土,需要推出哪些名片,打造哪些亮點,以展示自已的魅力呢,使這座城市更具有內外在的氣質,使這座城市更像一顆明珠無比閃耀。在這里我們進行了一次網路虛擬的「泉州市十大展示名片的評選」。旨在推動城市向更上一層面城市發展,旨在讓更多的人越來越有一種熱愛鄉土的意識及保護我們家園「財產」的熱心。以下是推薦名片:

1:東方第一港。對於泉州來說不管這代人還是將來我們的後代,東方第一港的歷史是永遠不能抹卻的,畢竟它曾經帶給了這座城市無以數盡的繁榮和光彩,在那個藍色海洋時代獨領風騷了幾百年,使泉州成為世界之城,作為一段城市歷史,推薦它進入名片之列。

2:泉州南音。作為唐宋遺音,我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從泉州起源,並廣渙傳播於閩南一代港澳台及東南亞,至今仍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群眾基礎。在泉州它已被搬上學生教材,目前政府正在做關於南音申報非物質世界遺產的工作,通過的可能性極大。

3:泉州木偶。又是泉州的一種藝術瑰寶,在經歷了若干年代的風雨歲月依然能夠散發它獨特迷人的魅力,曾多次登上央視春節晚會舞台,多次組團飛台灣東南亞等地演出,受到熱烈歡迎。外地遊客或國家重要領導人來泉,它都是一種很好的紀念禮物。

4:東西塔。全國最高的一對石塔,陪伴著泉州城走過千年歲月,在很多關於泉州題材的各種裁體上它都是作為背景上場的。這種捆綁性如同中國(china)與瓷器的捆綁。其中東塔還曾與杭州六合塔,開封鐵塔,應縣木塔等幾大古塔捆綁登上中國郵票。

5:老君岩。想必央視午間天氣預報「泉州」的背景老君像已經給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作為全國最大一尊道教雕刻,實屬無價之寶,很多時候它是代替了東西塔作為泉州的背景在各種媒體上出現的,比如泉州電話升位向四方告知的時候。

6:泉州模式。以「晉江模式」為核心的泉州模式(「以市場調節為主,外向型經濟為主,股份合作經濟為主,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曾經是中國(農村)經濟改革及發展的一面旗幟。縱使是現在時期,它仍有著一定影響。

7:泉州品牌。擁有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的數量居全國地級市之二,涌現了諸如七匹狼富貴鳥恆安達利九牧王等等品牌,這些品牌的誕生不僅為社會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也給泉州這座城市帶來了生機。

8:泉商。在全國范圍內溫商之後就數泉商最牛了。目前泉州異地商會的數量已逼近七十,所建的基業已相當於在外再造了一個泉州市場。泉商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閩商的代表。目前正在籌備的世界泉商大會也將會今年內召開。泉商成為一張上色名片色彩越來越亮了。

9:泉州(經濟)兩會:4/18的石獅海博會,4/19的晉江鞋博會在業界已具有廣喚的知名度及影響,每次的會期到來都使得泉州大地萬商雲集,熱鬧非凡,對此媒體更是做足了報道,有的媒體或客商甚至玩笑地稱它們為另一個泉州(經濟)兩會。

10:鄭成功。泉州的地靈才孕育出了鄭成功這種百年難得的英才。收復台灣的功跡早成為歷史,但在他的家鄉「鄭成功的故事」並沒有結束。後人是不會忘了英雄的,城市也是不會忘了英雄的。他的陵墓升格全國重點文保,他的雕像被安在大坪山的高處,他的英魂一直在城市上空環繞。

11:宋代古船。74年出土時曾引起海內外轟動,作為刺桐大港輝煌的見證,也是屬國寶級文物了,在後來曾被搬上初中歷史教科書及高中語文教科書。

12:南少林。北有嵩山少林,南有泉州少林。作為一門武術學派或文化,自泉州起源目前已廣渙傳播於各地。在泉州每當舉行各種大型活動或推介會時,它都已是一個必要的出場項目。

13:晉江:泉州轄下的一個縣級市,以製造業發達出名,一直以來是泉州經濟的排頭兵,多次擠進全國百強縣前列,也是福建首富縣。世人都知道佛山有順德,蘇州有崑山,那麼我們也應該讓人知道泉州有晉江,擦亮這張名片,讓它成為泉州的驕傲。

14:石獅:和晉江一樣同是泉州轄下的縣級市,也一直穩占著全國百強縣一席之地。在整個80年代和90年代初可謂風靡一時,服裝是其最重要支柱產業,如今名片色彩可能已不及晉江亮但後發之力仍可值得期待。

15:中國閩台緣博物館:目前雖還沒有開館,但多方人士及媒體早已蹺首以待。這是泉州市政府在對台工作方面取得主動權優先權的一個重要見證。優美的外觀,加上涉台方面的重要意義,這張名片必將被越來越多人所認識。

16:僑鄉:泉州這座城市是一座與華僑有著很深淵源和牽連性的城市,泉籍在外華僑(華人)總數據稱有600多萬之眾,這在全國范圍是難見的,因此泉州是當之無愧的僑鄉。在泉州華僑大學華僑中學華僑醫院華僑大廈等等帶「僑」的東西很多,這是在其它城市很少見的。

17:惠安女:因黃斗笠、花頭巾、銀腰帶、短上衣、寬褲筒等的外在獨特形象,惠安女在國內已越發的引人注目了,各種影視作品/藝術或文學作品她經常是主角。在泉州城市的對外展示上,它幾乎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18:華大男籃:華大或許沒能其為泉州的驕傲,那麼華大男籃應該還算不錯吧,驍勇善戰,共三次獲得CUBA總冠軍。在聯賽期間,作為主場的泉州或許可以因華僑男籃上佳表現附帶性地使人認識,提高一點知名度。

19:李贄:我國明朝「萬曆十五年」的一個重要人物,一生著書立說頗多,其民主進步的思想不僅影響了那個時代,後來也波及日本及東南亞地區。曾被入選「大中華83位英才」之列。

20: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建設活力泉州建設創業型的城市,這種口號的提出是因為我們泉州這座城市有著發達的民營經濟。民營經濟(民營企業)不僅是泉州的經濟特色,也已越來越成為泉州的一個門面招牌了。

21:泉州元宵節或海絲文化節:全國元宵節哪裡最熱鬧,請到泉州來吧。因為每年一次的海絲文化節和元宵節是捆綁在一起的,這就是使得泉州城在這段時間里熱鬧非凡好戲連台。花燈文廟大展映,各種民間藝術或絕活也紛紛登台亮相,讓鄉親遊客大飽了眼福。

22:愛拼才會贏:這應該說是泉州城市的一個精神,在每個泉州人的骨子裡或多或少都有著這種的精神特質成分,我們的城市和人民也是因為在這樣的精神的驅使下才不斷取得進步的。

23:泉州街道(狀元街/塗門街/中山路)或是中山路的民國建築特色或是塗門街的紅磚白石的閩南建築風格,加上它們騎樓式的風采,這樣的街道在讓我們沉醉其中的時候也不知迷倒了多少南來北往的過客。

24:弘一法師:高僧弘一法師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的教育家/藝術家/佛學家。他的家鄉是在天津,但是不可否認,因為他平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泉州活動,連圓寂也是在泉州,所以泉州與弘一法師,比之天津與弘一法師捆綁性更強。電視劇《一輪明月》在泉州的首映便是一例。

25:鐵觀音:茶葉中的精品,也是全國四大名茶之一,是泉州及閩南茶文化中的重要角色,可以說每個泉州人都是愛喝茶的也都更愛喝鐵觀音。

26:閩南古民居:以蔡氏古民居群和楊阿苗古民居為代表的泉州古厝是閩南民用建築的一朵奇葩,其藝術及實用價值可與永定土樓相媲美.

27:祟武海岸:不僅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祟武古城做鎮,又有著名的惠女風情及精湛的石雕群配之,不久前還剛入選<<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的中國最美八大海岸之一呢,能不吸引人嗎?

雖然我們沒有人家的「漳州110」,沒有人家的「揚州炒飯」,「天津狗不理」,沒有人家的「鼓浪嶼之波」,更沒有人家的「東方明珠塔』等等,但是不用自卑我們仍然有我們的東西,上面所列上去的也都可以是我們對外展示的名片(不管是一種城市的歷史或是一種城市的精神或是城市的某個局部或是純物質的東西等等)而且它們入圍也都是有一定理由的,這主要看它們與泉州的捆綁性如何。不管怎樣,我希望貼子能給大家一個「討論」或「爭議」的空間,有討論和爭議才是一種炒作,炒作城市,炒作泉州。但願有更多的名片被我們開發出,推出去,保護起來,不然這個城市將失去靈魂,失去活力,失去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