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過香積寺 王維的古詩是什麼意思
一、譯文
不知道香積寺在什麼地方,攀登好幾里誤入雲擁群峰。
古木參天卻沒有人行路徑,深山裡何處傳來古寺鳴鍾。
山中泉水撞危石響聲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顯寒冷。
黃昏時來到空潭隱蔽之地,安然地修禪抑制心中毒龍。
二、原文
唐·王維《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三、注釋
1、香積寺:唐代著名寺院,有爭議,一說香積寺在長安縣(今陝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故址已廢。一說在河南汝州,今風穴寺,唐時稱香積寺。
2、入雲峰:登上入雲的高峰。
3、冷青松:為青松所冷。
4、安禪:為佛家術語,指身心安然進入清寂寧靜的境界,在這里指佛家思想。
5、毒龍: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1)香積寺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此詩採用由遠到近、由景入情的寫法,從「入雲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積寺,最後則吐露「安禪制毒龍」的情思。這中間過渡毫無痕跡,渾然天成。
詩人描繪幽靜的山林景色,並不一味地從寂靜無聲上用力,反而著意寫了隱隱的鍾聲和嗚咽的泉聲,這鍾聲和泉聲非但沒有沖淡整個環境的平靜,反而增添了深山叢林的僻靜之感。這就是通常所講的「鳥鳴山更幽」的境界。
㈡ 生死劫 婆羅的背景故事
婆羅雙樹,半枯半榮。婆羅花開,盛者必衰。
——題記
楔子(一)
丹青生有一寶畫,乃是上古流傳下來的珍品,名曰《乾坤九曜圖》。此畫中有霧樓雲閣,亭台水榭,青山秀水,蕊珠宮闕,只要輕輕將畫卷展開,便可身臨其境。各路神魔仙怪因為厭倦塵世殺戮而隱居在此,再也不問時世。天帝命丹青生將此畫卷謹慎收藏,不再沾染紅塵血腥。只可惜近日魔神將要現世,畫中諸雄無不感到了他的怨念與仇恨而殺意萌動。他們忘卻了修身養性的要訣,卻沒有忘記運用蓋世的神功手段來殺戮他們看到的一切……於是,丹青生手執畫卷,在此等待有緣的俠義之士,來化解他們的戾氣。
天有九劫,凡人亦是。生死止戈,生死清心,生死雷霆,生死惜花,生死忘情,生死卧龍,生死天象,生死輪回,生死婆羅。
楔子(二)
古有三千界空之說,宇宙浩瀚,虛無縹緲。未知一世界便是另一世界的入口。萬物相疊,浮世渾然。
此記為寧朝中事。若與公元紀年相比,寧朝為十一世紀。
天有九劫,若是與天相抗,則不出寧朝此九人。
未央——皇七子。出身皇族,地位崇高。此人性格開朗,胡鬧成性。喜一身白衣,容顏精緻絕世。
陌逍——神鳳節度使。慣一身白衣,性格漠然,待人疏遠。武藝高絕,通曉用兵之道。
臨月——御前侍衛總管,刺史統領。氣質冰冷卓然,武藝超群,芒寒色正。任何案件經他接手皆無不破之理。
遲曜——計相。即度支,鹽鐵,戶部三司使。為人重義氣,灑脫溫和。
寧書——一等大學士。性格開朗,與未央關系最近。來自21世紀的中國,見解獨到,很得大寧皇帝器重。
雪芒——雪幽王。仙人。操縱冰雪,法力高強。性格獨特,有時如孩童,有時思慮深遠。
離湛——離人山莊少主。處事穩重,心思縝密,武藝高強,精通醫術。
無瑕——天涯居居主。清逸倦雅,心神可達天地。
昀霧——丞相之子。慵懶美麗,時而嫵媚。與五皇子未榮交好。
若說有哪些年輕人漸漸崛起成為大寧的新秀,也無非這生死九公子了。
暮鼓晨鍾。
沒有任何詞語比這個詞更是何來形容香積寺。每日晨曦微亮,方圓百里必定是陣陣鍾聲,和著附近林中清脆的鳥鳴,花香風清,讓人心神舒適。
大寧朝建國也不過數十年,尚年輕的很,當今皇上冷玉陵,是大寧的第二位天子。由於開國皇帝的原故,寧朝崇尚佛教,僧人在此有很高的地位,香積寺更是被尊為國寺,皇上和眾皇子每年都要來此燒香祈福。
由於地位特殊,香積寺中年都是煙霧繚繞,住持對皇室也一向是畢恭畢敬,每逢他們前來參觀都是奉若上賓。眾僧都將此視為寺院的榮譽,對皇室的駕臨可謂求之不得,除了一個人。
這個人自然就是我們可愛的未央公子。
一大清早,負責敲鍾的小僧風雨無阻地開始拿著大木樁敲打巨大的金鍾。才敲了沒幾下就聽到一人的叫聲:「一大早就折騰人,你當這是鬧鍾啊,你這叫擾民你知不知道唉?擾民是不道德的你知不知道?這么不道德的事情是要接受民法處罰的你知道不知道?」隨著聲聲的抱怨,未央翩然降臨到眾人的視線中來。
按道理來說,敲鍾的小僧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反駁回去。可因為某人是皇子,所以該小僧只得低了頭,吶吶地解釋:「擾了七皇子休息。這是蔽寺的規矩。」
未央伸手挑起他的下巴,看著他紅透的臉頰,往前湊了湊,眨眨漂亮清澈到極致的眼睛,上挑唇角揚起曖昧的笑容,「我沒把你怎麼樣吧,臉怎麼這么紅啊。」
可憐了那個小和尚,被未央制著也不敢動,可是那個姿勢偏偏可以看見未央沒系好的領口下白皙的皮膚,臉越來越熱,終於狠狠心,壯著膽轉過了臉。
看著他窘迫的樣子,未央眼裡閃過狡黠的光芒。於是他再度移到他面前,臉上的笑容也越發的無辜,聲音里竟然有了泫然欲泣:「本皇子沒把你怎麼樣吧。你竟然避人家如蛇蠍……你……」
小和尚直接崩潰了,「噗嗵」一聲跪到地上,乾巴巴地說:「七皇子恕罪。」
未央看了他一眼,搖了搖頭,收回手,轉身而去。真是個小和尚,連這么點玩笑也禁不起開。
小和尚在地上跪了很久。直到有同伴過來把他拉起來,他才知道未央已經走了。抹了抹額頭上的汗水,他才低聲道:「真希望七皇子別再來了,每次來都能把我們折騰死,提心吊膽的。」
另一人也點頭附和,「是啊,真奇怪,這么漂亮的一個公子少爺,去哪裡不好,偏偏要到寺廟住。你說奇怪不奇怪。」
「恩,真是奇怪……」
「別想了,趕緊走吧,該去找住持大人了……」
等到一天的講經結束之後,眾人也都紛紛回各自的屋子休息。當佛堂又恢復一片安靜時,普靜上人也起身,緩步走到了點華居。
點華居原是為三皇子未華所設,室內不大但干凈簡朴。後來因為三皇子不幸早逝,這間屋子也就閑置荒廢下來。再後來七皇子未央說看不下去屋子如此荒涼,就從自己的點央居搬了過來。
當時此事還引起不小的波折。大皇子明示暗示說未央明明是老七,卻想躍居老三的位置,恐有所圖。其他人或反對或猜疑,只有五皇子未榮一反常態的安靜,竟未開口說一句。
面對皇上不明所以的征詢目光,未央一字也沒有解釋,只是一直面帶笑容,卻堅持要住在這里。那種堅定,清澈地如雲如水,卻帶了血色深深的悲哀。
別人都不懂,但是普靜卻懂。
若是連他都不懂,那麼,還有誰能懂這樣的執念?
普靜上人抬起頭,蒼老的目光掠過點華居,終究是不易察覺地顫了顫。他微微合十了雙手,斂了斂眼角。此時屋內的那個少年,是否纏繞著一身旖旎的悲傷,深刻了指紋的深度?
他,是否如那天一般垂下長發,不會說話也不敢哭泣?
他,是否依舊一身白衣永立寂寞邊緣?
他是否——仍然生不如死?
是的吧。那樣一個如從天上降臨的精緻少年,卻如此悲傷。悲傷得——生不如死!
㈢ 鹿柴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這首詩寫一座人跡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參天的樹林,意在創造一個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側重於表現山的空寂清冷。之後緊接第二句境界頓出,以局部的、暫時的「響」反襯出全局的、長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寫空山傳語進而描寫深林返照,由聲而色。
原文及譯文為: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譯文: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只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夕陽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3)香積寺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鹿柴》創作背景:
唐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鹿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一。輞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
這首詩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於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最後又寫幾點夕陽余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㈣ 西安寺廟有哪些
草堂寺、大慈恩寺、大興善寺、華嚴寺、凈業寺、香積寺、青龍寺、興教寺、草堂寺、隋仙游寺、藏傳佛教寺院、廣仁寺等等。
1.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是中國佛教唯識宗(又稱法相宗、俱舍宗、慈恩宗)的祖庭,唐長安三大譯場之一,迄今已歷1350餘年。
大慈恩寺大雁塔,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初,被評為首批全國4A級旅遊景區。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大慈恩寺內的大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6年5月14日,世界上現存唯一一株玄奘手植的娑羅樹子樹,經多年培育,成功移植到西安大慈恩寺。
5.廣仁寺
西安廣仁寺位於西安明城牆內西北角,為中國唯一綠度母主道場,也是陝西地區唯一的一座藏傳格魯派寺院,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玄燁皇帝來陝西巡視時,撥專款敕建。
廣仁寺是包括達賴和班禪等西北和康藏一帶大喇嘛進京朝覲路過陝西的行宮,因此又稱「喇嘛寺」。寺院內供奉有世界上僅有的兩尊佛祖十二歲等身像之一、陝西省境內最大的千手觀音,擁有中國唯一的精品千佛殿,同時也是文成公主在長安的奉地。
1983年,廣仁寺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寺院,是國家AAA級景區。
參考資料網路-西安
網路-廣仁寺
網路-草堂寺
網路-青龍寺
網路-華嚴寺
網路-大慈恩寺
㈤ 誰知道西安市都有什麼著名的寺廟啊
大興善寺曾多次被毀,後經多次重修,現寺院佔地120畝,由山門、鍾鼓樓、方丈殿、大雄寶殿、禪院等組成。乘車路線:市內乘坐公交車701、720、722路至大興善寺站下車;亦或者乘車603、600、215、704、14、400等公交車至小寨站,向北至興善寺街再向西行走即可到達。
大慈恩寺
馳名中外的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位於古都西安南郊,創建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後而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玄奘曾在這里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現在的大慈恩寺座北向南,主要建築有:山門、鍾鼓樓、大雄寶殿、藏經樓、法堂、寮房等。寺院的北邊有馳名中外的大雁塔。
門票:30元;
乘車路線:市內乘坐5路、19路、21路、22路、23路、24路、27路、44路、500路等公交車至大雁塔南廣場下車。
大興善寺
大隱隱於市——大興善寺
大興善寺始建於晉初,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印度僧人達摩笈多等曾住寺內譯經。唐玄宗開元年間號稱「開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元畏、金剛智、不空到此寺傳授密宗成為當時長安翻譯佛經的三大譯場之一,也成為了中國佛教密宗的發源地。
歷史上,大興善寺曾多次被毀,後經多次重修,現寺院佔地120畝,由山門、鍾鼓樓、方丈殿、大雄寶殿、禪院等組成。歷經數劫,幾度興廢,現存唐刻青石獅和歷代整修寺院的碑碣、香木千手千眼觀音菩薩佛像、清康熙年間西藏喇嘛向朝廷進貢的二十一度母像、明代如來佛像及很多宗教藝術品。
門票:免費;
乘車路線:市內乘坐公交車701、720、722路至大興善寺站下車;亦或者乘車603、600、215、704、14、400等公交車至小寨站,向北至興善寺街再向西行走即可到達。
清涼寺
清涼寺
清涼寺始建於隋開皇元年(581),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曾名真寂寺、崇福寺、化度寺等,金大定二年(1162)法演法師擴建,敕封為清涼寺。
清涼寺原佔地面積80多畝,其中建築面積15畝,分南北兩院。南院有僧房三間及大雄寶殿,殿內有彌勒玉佛一尊,隋代風格,造型精美,現保存於西安碑林博物館。寺內現存民國甲戌年住持僧智朗建立的「古清涼寺」石碑一通。
門票:免費;
乘車路線:乘215、229、239、600、323、19路在電子科技大學(華美學院)下車,或乘321路在地堪院下車,向西300米。
香積寺
香積寺一隅
香積寺建於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名字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唐代寺旁有香積堰水流入長安城內,另一說來源於佛經「天竺有眾香之國,佛名香積」。唐高宗李治曾贈寺院舍利千餘粒和百寶幡花供養,取名香積寺。
歷史上,香積寺曾多次遭到破壞又歷經多次重修,現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現存唐代建造的善導塔,是公元680年修建的。塔系青磚砌成,壁厚二米,平面正方形,為仿木結構。塔頂因年久殘毀,現存十一級,高三十三米(據載原為十三級)。塔身周圍保存有鞍形的十二尊半裸古佛,雕刻精巧,實為珍品。塔基層四面有門,南門楣額上嵌有磚刻的「涅盤盛事(時)」橫額,是公元1768年修補時所作。塔身四面並刻有楷書,內容為《金剛經》,字跡雅秀,筆力遒勁,頗引人注目。
門票:10元;
乘車路線:市內乘坐322路、游9路可直達。
青龍寺
青龍寺
青龍寺建於隋文帝楊堅開皇二年(582),原名「靈感寺」。唐武德四年(621)寺廢。傳說,龍朔二年(662)城陽公主患病,蘇州和尚法朗誦《觀音經》祈佛保佑,公主果然痊癒。於是,公主奏請復立為觀音寺。景雲二年(711)改名青龍寺。
青龍寺是唐代密宗大師惠果長期駐錫之地。日本著名留學僧空海法師事惠果大師於此,後成為創立日本真言宗之初祖。著名的入唐八家,其中六家(空海、圓行、圓仁、惠運、圓珍、宗睿)先後在青龍寺受法。日本真言宗的祖師空海到華後,在此寺受學於惠果。訶陵國(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僧人辨弘,新羅僧人惠日、悟真也曾從惠果學習密宗教法,因此,青龍寺盛名遠播海外。
1986年,青龍寺從日本引進千餘株櫻花樹,植於寺院,每年四五月,櫻花盛開,春色滿圓,奼紫嫣紅,風光異常。至今,青龍寺也以它美麗的風景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
門票:16元;
乘車路線:市內乘坐19、25、41、48、118、221、525、526路等公交車在青龍寺站下車。
卧龍寺
卧龍寺
卧龍寺在隋朝時被稱做「福應禪院」,唐朝時期,因寺內保存著吳道子在這里畫的觀音像,又稱「觀音寺」。唐懿宗咸通年間(860年)和僖宗乾符年間(874年),先後在寺內建立石刻陀羅尼經幢。宋初有高僧惠果入寺住持,終日高卧,時人呼為「卧龍和尚」。宋太宗時(976~997年)更寺名為「卧龍寺」。
如今,卧龍寺內碑石林立,文物薈萃。著名碑石有佛足跡碑、唐吳道子畫觀音像碑、明洪武十五年卧龍歷史碑、明英宗正統十年(1445年)頒賜藏經碑、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重修碑、清咸豐二年(1852年)重興十行規約碑、同治七年(l868年)卧龍歷史碑、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太後捐銀兩重修碑、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傳戒碑等。
這些石碑,碑文清晰,是研究唐朝及明清時期卧龍寺的重要史料,同時也具有繪畫、書法價值。另有唐咸通及乾符年間石刻陀羅尼經幢和元朝石碑,字跡模糊不清。
門票:免費;
乘車路線:市內乘坐14、23、40、118、800、208、213、五龍專線等公交車在文昌門站下車。
興教寺
興教寺
興教寺位於西安南郊,是唐朝樊川八大寺院之一。唐末,興教寺因戰亂被燒毀,惟一倖存下來的是玄奘和他兩位弟子的舍利塔。大雄寶殿、藏經樓等建築則為民國時期重建。
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玄奘法師病逝後,最初葬於?河東白鹿塬,唐總章二年(公元669年)遷葬於此,並築塔建寺。因唐肅宗李亨為玄奘舍利塔題額「興教」,所以稱為興教寺。清同治年間,興教寺原唐代寺院毀於戰亂,僅存三座靈塔;近代重修,仍保存了原來「殿宇法制,精密庄嚴」的風格,使得興教寺依塬俯川,青瓦紅牆,掩映在一片蒼翠松柏林中,環境十分幽美。
門票:5元;
乘車路線:市內乘坐917路公交車至興教寺站下車。
都城隍廟
都城隍廟
提起這座見證了600年歷史的古代建築,人們或許會好奇地問,為什麼稱為都城隍?難道還有區城隍、縣城隍不成?沒錯!都城隍是代表著最高級別供奉皇家的寺院,西安的都城隍統管西北地區的大小城隍,包括區城隍和縣城隍。
都城隍廟位於西大街中段,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東門內九曜街,明宣德八年(1432年)移建現址,是當時天下三大城隍廟之一。
都城隍廟現存有清雍正元年(1723)重修大殿一座,斗拱出檐,雄偉狀觀,頂覆琉璃瓦,前檐格扇門窗浮雕各種圖案花紋,雕工精細,圖案精美,殿內原塑立有城隍、判官、小鬼等像。廟外牌坊前原置立銅獅一對,均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所鑄造。
2001年06月25日,這里作為明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門票:免費;
乘車路線:4、7、15、23、31、43、45、201、205、206、215、221、222、300、611等至城隍廟站下車。
化覺巷清真大寺
化覺巷清真大寺省心樓
化覺巷清真大寺因規模比西安其他清真寺大而得名。化覺巷清真大寺,是我國建築雄偉、環境清幽、規模宏大、保存最完整並馳名世界的伊斯蘭寺院之一,屬於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寺內現存石碑記載,化覺巷清真大寺建於公元74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經宋、元,特別是明、清幾次重修和擴建,逐步形成規模宏大,樓、台、亭、殿布局緊湊和諧,庄嚴肅穆的建築群。全寺沿東西軸線分為五個進院,佔地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前院緊鄰照壁的木牌樓,建於17世紀初,距今己有380餘年,高約9米,琉璃瓦頂,挑角飛檐,雕梁畫棟,與高大的照壁相映襯,極為壯觀。南北兩邊的展室,亦為仿古建築,剔透玲瓏,古香古色。南展室陳列有一些明清紅木傢具等,尤其是緊靠展室背牆陳列有一件清三代皇宮使用的紅木雕刻五爪龍床,極其珍貴。在左廂房緊靠背牆擺放有一對西洋沙發,該對沙發是外國人送給慈禧太後的。在北展室收藏有宋、明書法家的拓片等。
清真大寺的建築形式、基調一派中國民族風格,然而,寺院內的一切布置又嚴格按照伊斯蘭教制度,殿內的雕刻藻飾、蔓草花紋裝飾都由阿拉伯文套雕組成,中國傳統建築和伊斯蘭建築藝術風格如此和諧地結合,令人贊嘆,因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伊斯蘭文物之一。
門票:25元;
乘車路線:乘坐4、7、15、32、43、45、201、205、206、215、218、221、222、251、300、604、611、612、612區間、K630、游8(610)路公交至鍾樓站下車。
廣仁寺
西安唯一的喇嘛廟——廣仁寺
廣仁寺1703年由清聖祖康熙帝敕建,是陝西省唯一的藏傳佛教寺院。建成後,西藏、蒙古、青海、甘肅等地區的活佛、喇嘛路過陝西時,均住寺瞻禮。
1911年辛亥革命後,廣仁寺一度被理門公所佔據,不久即恢復為喇嘛教寺院。1931年,寺門外城牆所埋火葯忽然爆炸,東門外樹木全毀,殿堂的屋瓦也被炸壞,方丈室轟倒,唯經像安然無損,後由楊虎城將軍出資修復。
由於廣仁寺所承藏傳佛教黃教密宗,寺內用藏語誦經咒,每逢農歷十月二十四和二十五日,舉行紀念宗喀巴成道日燈會,善男信女紛涌而至,寺內鍾鼓齊鳴,梵唄振耳,燈火輝煌,香煙繚繞,十分熱鬧。
門票:免費;
乘車路線:10路、102路、103路、301路、303路公交車玉祥門站,玉祥門下。順著玉祥門里的順城巷往北到習武園巷,順著習武園巷往東到廣仁寺。
㈥ 題西林壁的寫作背景
題西林壁的寫作背景:
蘇軾於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由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貶所改遷汝州(治所在今河南臨汝) 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游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後的總結。
原文如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郁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
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全詩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拓展資料: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㈦ 過香積寺寫作背景是什麼啊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夏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酬張少府 王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群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
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歸!
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㈧ 過香積寺 (4分) 王 維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
小題1:崇佛尚靜,淡泊寧靜的情趣和心跡 小題2:「咽」生動、傳神地寫出了泉水在岩石縫中流淌的聲音,突出了山澗幽深;「冷」字形象地寫出了深山青松樹密蔭濃給人寒冷的感覺,強調了深山的冷清。(意思相近就給分) ㈨ 這是什麼地方
杭州的香積寺牌坊 ㈩ 陌刀為何被稱為「最為血腥的刀」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故事 陌刀到底有多厲害有多神秘,唐朝竟然將它作為最高機密呢?相傳,威力巨大的陌刀一揮,就能將人和戰馬劈成兩半,唐朝步兵就靠這陌刀沖鋒陷陣,無往不利。 據說,陌刀是雙刃長刀,有點類似三尖兩刃刀,從西漢時期就開始發展,一直沿用到唐朝,用最好的材料和技術鍛造而成,現代的一名武器專家曾仿製出一把陌刀,之後用幾張草席捲成大樹一般粗細,一刀下去砍成兩半,這個專家說,如果當初的陌刀像他仿製的一樣,把人和馬劈成兩半並非虛言,因為真正的陌刀可能比他仿製的還要鋒利。 那麼,這個威力巨大的兵器怎麼會失傳了呢?有專家推斷,可能是此刀價格昂貴,不易打造,有可能要一百個人,用幾天才能打出一把陌刀來。除了鍛造困難之外,唐朝把鐵的鍛造技術視為國家機密,就像西台帝國一樣,鐵的冶煉技術不能流出皇宮,更不能有文字記錄,更不能進行殉葬。所以了解陌刀只能從史書上的一些蛛絲馬跡裡面尋找。 有記載說陌刀在揮舞的時候,會有藍光出現,說明陌刀裡面存在一些特殊的微量金屬,還有可能它是用冷鍛的方式製造出來的。西夏第一劍的表面也有一層光影,它就是冷鍛出來的。但唐朝是否有冷鍛的技術,我們不得而知,所以陌刀的鍛造方式還是一個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