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位大蝦可以告訴告訴我這個圖片的歷史背景以及引申、、、越詳細越好
作者:薩爾瓦多·達利,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和版畫家,達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藝術家,以探索潛意識的意象著稱。1982年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封他為普波爾侯爵。與畢加索、馬蒂斯一起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代表性的三個畫家。
作品:這一幅《聖安東尼的誘惑》,是把傳統的宗教題材作為誘發幻覺的手段,以表達一個苦行者如何抵制誘惑的意象。畫面充滿荒誕離奇的魔幻意味。 宗教傳說中的隱修士聖安東尼,據傳是集體隱修制度的創立者。他自己擬訂了一些隱修紀律,從20歲起便禁慾修行。從公元286年前後到公元305年,隱居在尼羅河畔的皮斯皮爾(今戴爾梅蒙)山中。說他終於力勝魔鬼,抵住了種種誘惑。這是一個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廣為採用的壁畫題材。達利以奇特的想像力把聖安東尼畫在左下角處,裸著枯瘦的身體,高舉十字架,向那咄咄逼人的奔馬與大象伸出,而馱著象徵世間種種慾望的女裸體和宗教桂冠的馬和大象等,它們的腿一下子升高了好幾倍,象著了魔似的在繼續升高。四肢越升越細,如抽絲一般,景象十分可怖,也不可理喻。
達利贊成人應該培養真正的幻想,象臨床的妄想狂一樣,而受理性控制的人的精神背後,仍保留有一些剩餘意識。這些剩餘意識使人處在靜態之中。
他還宣傳,妄想方式不僅要運用在日常工作中。在他的日常生活里,他就常常故意放任自己的怪僻行為。如他穿一身潛水服出現在1936年倫敦超現實主義畫展的開幕式上。他偏愛的幻覺形象常常被不斷重復,如帶有許多半開的抽屜的人形,蠟樣軟化的硬體物體,抽絲樣細長的獸腿以及物體向四周無重心地飛開的景象,等等。
⑵ 上世紀60~70年代的中國街道圖片誰有高懸賞!!!
http://e.soso.com/2010/11.html?ch=w.s.monthlybox&pid=w.s.monthlybox
⑶ 求XP經典電腦桌面壁紙-草原藍天白雲的相關信息
攝影師查克・奧里爾手持「視窗」XP桌面圖片站在照片拍攝地,美國加州索諾馬縣的一座小山丘前。
雜志攝影師信手成經典世界上身價第二高照片
使用微軟「視窗」XP操作系統的人對Bliss默認桌面背景一定不陌生。不要以為這是電腦合成的圖片,它出自曾擔任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攝影師查克・奧里爾之手。成為「視窗」XP桌面,它還有一段故事。
照片拍攝地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索諾馬縣,Bliss的名字來自當地綿延起伏的綠色小山丘、藍天和層狀、卷狀雲。
奧里爾住在加州著名葡萄酒產地納帕山谷附近。照片中的小山丘位於12/121公路旁,是他每天回家的必經之路。
一個1月份的早晨,地面上的青草經過雨水澆灌顯得青翠欲滴,放晴的天空飄浮著幾片不規則積雲。為這樣的景色所打動,正駕車前往女友達夫妮・拉金家的奧里爾把車停在路邊,使用隨身攜帶的相機拍下了眼前美景。
奧里爾現年70歲,職業攝影師生涯始於為《堪薩斯城明星報》和《洛杉磯時報》拍攝照片,之後為《國家地理》工作長達25年。如今,他專門在納帕和世界其他地方拍攝與葡萄酒釀造有關的照片。
據他回憶,那天接上女友後,他就沒再考慮照片的事,那之後不久,兩人結婚。直到有一天他接到經紀公司電話,得知微軟公司想買下原始照片,才發覺自己「中了大獎」。「我毫無思想准備,」他說。
上世紀90年代,Bliss的拍攝地因為受到一種啃食葡萄藤的害蟲侵襲,人們不得不鏟掉所有葡萄藤,讓土地休耕數年。奧里爾的照片正是拍攝於那一時期,照片未經電腦處理。
如今,像周圍大部分土地一樣,那處小山丘也被滿眼的葡萄藤所覆蓋,到那裡尋找Bliss美景的人只能失望而歸。奧里爾從未想過這張照片會成為世界上最常見的一張照片。不過由於「視窗」XP的普及,這張照片據說是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照片,「觀眾」超過10億人。
有意思的是,奧里爾看到自己大作的機會並不多,因為他使用的是蘋果公司出品的Mac電腦。
遵照與微軟簽訂的保密協議,奧里爾不能透露微軟購買這張照片的價格。不過,有外媒稱這是世界上身價第二高的照片。
⑷ 那些好看的背景圖片要在哪裡找好像是叫Lemon 風格..可是有沒有。是我記錯了么知道的人幫忙一下。
lomo 風格
Lomo是一個縮寫,上個世紀50年代在蘇聯聖彼得堡一個專門生產軍事光學鏡片的工廠,叫列寧格勒光學儀器廠(Leningradskoje Opitiko Mechanitscheskoje Objedinenie)是俄羅斯最大的光學儀器生產廠,LOMO LC-A是該廠在前蘇聯時期研製生產的35毫米自動曝光旁軸相機。而現在Lomo有了新含義,Lomo是Let Our lives be Magic and Open,讓我們的生活開放、有魔力。Lomo=拉瑪、樂魔、裸貓…
Lomo風格色彩強烈、不用閃光燈,在燈光越暗的情況下照出來效果越好。它還有一種特殊的「隧道效果」(即暗角):照片的四周會顯得比中間暗很多。以及隨性而顯得眩暈的效果。
不過這些技術上或光學上的特性都不是Lomo的特點。它的主要吸引力反而體現在一種跨地域性的地下創造活動。
Lomo一直都在尋找那自然的,即興的美學。這是一種新的攝影取向,構圖與對焦都已過時,模糊與隨機性才是潮流,才是經典。這種Lomo的態度解放了所有傳統意念的追隨者。不要想,只管拍!Lomo人並不會受古老攝影模式所限制。相片就是Lomo的根本。沒有甚麼比新鮮的Lomo相片感覺更美妙的了。Lomo圖片收集、欣賞並展示所有精彩的照片,有神秘的,愉快的,有模糊的,沉悶的,簡單點說,即是生活中的所有。
⑸ 這張圖的內容,歷史事件,歷史背景有誰知道
事件:太平天國運動
歷史背景:(1)腐敗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剝削,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
(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為支付戰爭賠款,加緊搜刮人民。統治更加腐敗。貪官污吏、土豪劣紳也乘機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勞苦大眾紛紛起義。)
(2)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新的災難。
(3)自然災害嚴重。(1846年至1850年,兩廣地區水、旱、蟲災不斷,廣大勞動人民陷入飢餓和死亡的困境。)
⑹ 網路上流傳的銀河系照片都是假的,只有一張是真的,你知道是什麼樣子嗎
銀河系究竟是什麼樣子呢?如今我們在網路上看到的,是有著閃爍的星光,密集的星雲,紅橙黃綠青藍紫色的星球遍布,色彩斑斕一望無際,還有的是各個恆星的光芒四射,密集的分布著大小不同的星球。但是這些並非真實的宇宙,九成以上都是現在的電腦合成技術完成的。銀河系的面目會是我們看到的那樣嗎?
宇宙是如此浩瀚,人類顯得過於的渺小。在整個銀河系中,每個星球但是獨立的個體,每個星球都那麼的遙遠,宇宙的秘密還等待著我們探索,可能在未來的幾十億年中,人類也可以發現另一個地球一樣的星球存在,但是現在我們可以在圖片上清晰看到的星球並不是真正存在的。
⑺ 求這張圖的原圖!!!!
初見這張圖片的感覺就是驚艷異常,用沉魚落雁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但仔細看下去,越看越別扭,越看越不自然。雖然現在的PS技術令人稱絕,但這張圖片仔細看下去卻給人以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以至於現在不敢再看這張圖片第二眼。至於這張圖片為何會給人以一種陰沉異常的感覺,且讓我為各位看官慢慢道來。
咱先說說關於這幅圖的來源吧,簡介一下:畫中的女子是東南亞(據說是紐西蘭)的一個年輕貌美的姑娘,當時她正和一個畫家在熱戀之中,畫家因為他的畫得不到別人的賞識而感到悲觀,姑娘就想用自己的愛情來改變畫家的悲觀心理。可是好景不長,在當地有一個惡霸,有錢又有權勢,那惡霸見到這姑娘起了歹心,把她糟蹋蹂躪了,姑娘很傷心,絕望…最後,這個脆弱的女人絕望的自殺了…
畫家得知後,悲傷至極,然後用全部精力做了這幅畫,最後也自殺了…
那個惡霸之後看到這副畫,莫名其妙的發瘋了,用手把自己的臉抓得稀爛,還直接用手摳出了自己的眼珠子,然後歇斯底里對畫中的女子喊:「不要這樣看我!!!」最後也自殺了
從此這副畫不知道怎麼被保留下來的,也不知道傳了多少年,據說20世紀70年代,英國有一個畫家看到這副畫,盯著畫中女子的眼睛一直看,看久了,身上就起雞皮疙瘩,然後眼前的畫面出現幻像,是2個男人的頭像,再稍微看久一點,感覺自己的心臟已經在隱隱作痛…最後這個畫家莫名其妙的在家裡上吊自殺了…
1,不對稱
人體本身是不對稱的,這在圖片中同樣可見。人後面的門縫可看成一條「對稱線」,但從「對稱線」本身成上面向右下面向左傾斜,如果按「對稱線」觀察人物,可知它與人的的發型分線正好重合。如果將「對稱線」順其自然地延伸,可發現人被分成了上寬下窄(左)的兩部分,但每一半人體從頭到腳的各部分都有。
2,左高右低(對面)
圖中凡是本為應該是「對稱」的部分――背景中的門環,人體上的耳朵、眼睛、鼻子、胸部、雙手、手鐲、雙腳――都明顯表現為左高右低。其中,最具詭異意味的是眼睛,如果仔細觀察,即可發現,圖上美女的右眼所視稍高、左眼稍平,並且,黑眼珠周圍隱隱可見血線(據說原畫是這樣的,而網上流傳的圖片模糊不清)。
3,顏色
臉、頸部顏色乍看沒有異樣,但仔細觀察,則隱約可見青色透出;嘴唇顏色微泛青紫。同時,面部笑容也不自然,好像是被迫將面部肌肉向後拉伸了點。最明顯的是手臂:右手顏色有些刺眼,且紫氣極濃。
4,人體組成
如果我們詳細觀察人體的頸、肩結合處,可以發現,她的兩肩是平的,這和前面所說的左高右低恰成對照,襯以衣領的直立,即可知道,人的頭是直接「安」在肩膀上的,卻不是自然地「長」在肩膀上的。
再看雙手的上臂,肩與臂的結合處不自然。上臂與前臂的結合處,從衣袖的褶皺可以看出,更為明顯,好像是斷的。也就是說,看上去前臂好像是直接「放」在那裡的,卻不是與上臂有直接的連接關系。膝關節處,乍看沒有什麼不對,但看仔細了同樣可以發現其中的異樣: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無論一個人如何「坐」,其大腿與小腿通過膝關節的連接都是非常明顯的,也就是說,無論是穿裙還是穿褲,都會顯現出自然的彎曲。但圖片中卻不同:膝蓋突出,但下面的裙子卻有些後縮。因此,基本可以斷言:圖片中的美女沒有小腿(當然也就沒有腳)!用同樣的眼光觀察,可以發現,圖片中的美女沒有腰!上身和下身是直接「對接」的!
5,肉感體現
任何人都知道,如果一個人身上沒有肌肉和血,那會是什麼樣子?答案:不是木乃伊,就是骷髏。
圖片中的美女,臉和雙手看上去是有肉的,但血色不對。
再看圖片中的美女的衣著,在本來應該體現肉感的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褶皺:肩、上臂、小腹和大腿。這說明什麼?說明衣服裡面根本就沒有「肉」!沒有肉,那麼,如果這些部分還是人的器官組成的話,那就只能是骨頭,並且也只有骨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圖片中美女的胸部,按照前面所說的透視性觀察(肉感),可以發現,那個美女的**,不是自然生長的,而是故意用了什麼東西給支撐起來的,也就是說,圖片中的美女根本就沒有**!
結論:這張美女圖片,其實只有「美女」的外在表象,實際上除了頭部和兩只前臂被加工成了看似正常的美女形象外,整個身體其實就是一副骷髏!一副沒有腰、沒有上臂、沒有雙腳的骷髏!
她背後的背景看久了也有骷髏! 白城鑽套規格 白城鑽套廠家
第一:仔細看左邊的門把手,其實這女人的一縷頭發是系在門拴上的。
第二:仔細看坐在板凳上的雙腿,是不是裙子下面的腿太細了?因為裙子下面只是一個沒有肉的骨頭架子,其實這張照片只有「美女」的外在表象,實際上除了頭部和兩只前臂被加工成了看似正常的美女形象外,整個身體其實就是一副骷髏!一副沒有腰、沒有上臂、沒有雙腳的骷髏!
第三:臉和手的顏色不同,並且左右臉的表情也不一樣,可以斷定手和臉分別是屬於三個女人的,拼湊而成!
第四:有人說他左腕上戴的是屍環,很多KB片中都有出現過。
所以,綜合來看,可以得出的結論是,這個女人只是一副皮囊+一身衣服,她其實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整個身體吊在門把手上,而她身後這個門就是傳說中的「鬼門」!
也有人雖然看過這副畫,但是有一種無法形容,說不出的力量在迫使自己看畫中女子的眼睛,根本無法自拔。這副畫在當時已經被當地的宗教收走,宗教稱這副畫為:靈圖。
據說從她的眼睛除了可以看出幻像,還可以看出那2個男人(畫家和惡霸)死時的面孔…
⑻ 這張圖片的背景是是什麼出自何處
盧安達的乾枯——《手》
一隻烏黑乾枯的小手被另外一隻健康的大手握住,那是烏黑的小手要用力凝視才能看出他竟然是一隻兒童的小手,一個烏干達孩子的手放在一隻與它對比鮮明的傳教士的手中,孩子的手彷彿像一隻瘦弱的小鳥的爪子或是從考古地帶挖出的化石之類的東西。
20世紀80年代一開始,非洲大陸便被乾旱的陰影重重籠罩,無休止的飢荒將黑皮膚的人群向死神的懷抱趨趕。天災之外又加上人禍,救濟物品不能及時運抵災區,就更加加劇了那裡的災難。初始,這里的一切還不為世人所了解。
攝影師威爾斯回憶說:「神父把孩子的放在自己的手中。我拿起相機迅即拍下這幅照片。當時我沒有想得太多,剛好這只手是白的......另外,我覺得這張照片非常粗俗,陳腐,老調重彈。無論如何,它算不上一張偉大的照片。光線沒有趣味,構圖沒有趣味.....但我感覺烏干達卻非常有用。世界對這里存在的飢荒尚不知曉,我高興的是這張照片使得人們注意到了這里的情景。」
《手——烏干達旱災的惡果》.......
⑼ 求這張圖片的背景和故事
他們是清政府設立的船政學堂的學生,嚴復也是其中的一員,並是這批學生中的第一名。鄧世昌也是這批學生中的一員。該學堂學生在畢業後都前往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留學,歸國後成為中國近代海軍骨幹,擔任北洋艦隊各主力艦的艦長。
你可以參考馮小寧導演的電影:1984·甲午大海戰
⑽ 上個世紀日本泡沫究竟是怎樣的一副光景到底繁榮到什麼程度
現代提起日本泡沫經濟時代主要原因是對比時下中國社會。二者還是存在些差異化的。但國內介紹這段歷史只有空洞的經濟數據上,全面性回答鳳毛麟角,答主詳細說一下吧,後段主要集中於社會面上,看看泡沫經濟虛假繁榮鼎盛與破滅後日本世相……
如果大家玩過世嘉在2015年所出的PS大作《如龍0》,其實會留有一點印象, 游戲內容背景就是泡沫時代。游戲中很多幕與情節都是當時社會問題的反映。比如開場第一章CG動畫中所描述:揮舞著萬元大鈔在東京大阪街頭都打不到計程車,現實中確實這樣。
(泡沫經濟時代,日本的計程車行業也堪稱是主要見證者,打的就跟刷公交卡一樣。生意火爆,只有計程車司機挑乘客,哪輪得到乘客挑三撿四? 雖然都知道日本的計程車收費老貴,但比起那時來簡直就是毛毛雨。東京都內,赤坂到六本木五公里不到距離現在計程車價也就1500到2000円左右。但1989年的起步價是1萬円,完全不按規定價格。別嫌貴,還有個誇張的例子,1988年『周刊文春』8月刊里甚至記載,夜10點,銀座附近區域五分鍾車程有位大型企業的中層幹部竟然砸了100萬円。你覺得多了,其實不多,當時野村證劵給每位社員年平均交通津貼是300~400萬円,中層幹部一年是3200萬円,還有曾經領過1億円的超級傳說。放到今天恐怕就是中國的土豪,BAT三巨頭也不見得如此出手闊綽。)
以上只是一例,現在具體分段講解:
」
(1) 泡沫的形成——政府的過策:
所謂泡沫時代大抵分為兩個時代,1986年~1992年,是泡沫誕生以及亢進期,1992年~1997年是泡沫幻滅時代。現在日本人講到那段歷史,追究歷史責任第一個想到的是1982~1987年的首相中曾根康弘。中曾根任內大規格的公共投資刺激政策與金融放寬政策被認為是禍根。
1985年9月22日,當時世界五大經濟強國(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的財政大臣,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日本的財相是接中曾村班的竹下登。當時美元匯率過高而造成大量貿易赤字,為此陷入困境的美國與其他四國發表共同聲明,宣布介入匯率市場。此後,四國對美元匯率迅速升值。日元由1美元兌換240円一年不到時間內徐徐上升至120円。
(美國紐約市廣場飯店)
(會談前G5國財相合影:從左往右西德財長施托爾滕貝格、法國財長貝雷戈瓦、美國財長貝克、英國財相羅恩,日本藏相竹下登)
近些年國內沿海出口型企業飽受人民幣升值苦惱,所以匯率升值的惡果也不必多說了。現在說說日本的應對措施。為了彌補升值帶來的企業出口經濟上的損失,第一選擇是擴大內需,當然因為日本是自由市場,擴大內需必然要應付外資的進入。
(每日新聞1985年7月,成田機場外幣兌換處一位入境美國遊客與日本職員表情強烈反差,當時日元對美元是247:1,上個月是239:1。所以當這位美國遊客用美鈔兌換時,一眨眼感覺只兌這么點日元,一臉驚愕。)
當時世界形勢對日本非常有利。首先是經濟上,1987年10月19日,紐約道瓊斯工業指數開盤從2246.74跌到1738.74點,整整跌了508點,跌幅22.6%,創歷史最高,史稱黑色星期一。同日歐美香港各區域指標股市紛紛大跌。唯一不受羊群效應影響的是日經指數,反而逆勢增長了9.3%,創開盤以來第二,至今歷史第五的高成績。
(1987年7月19日至1988年1月19日道瓊斯工業指數振盪圖)
日經指數從1986年初的13,113.32円到1989年12月29日到達歷史最高位的38,915.89円,當時的股評家胸有成竹地說,「4萬點開頭,年末5萬點,三年後10萬點都不成問題!」這個說法,看下面的上證指數圖,諸君何曾相似,絕對想罵娘。
日本股市繁榮與美國股市蕭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背後是1970年後半端以日本豐田汽車為首的製造業產品在歐美大獲成功。日貨的橫行,給美國製造產業沖擊最大。1984年美國貿易赤字1233億美金,其中對日赤字最大達368億美金,1985年這個數字擴大到496億,砸日本車成了美帝汽車產業工人常態化發泄。大量工廠倒閉,失業人口增加,導致犯罪率提高,治安不好的社區房價大幅下跌,資本外流向熱錢市場。
另一個超級大國的蘇聯的日子此時更不好過,從1979年起捲入阿富汗戰爭的泥潭中10年之。1986年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波及周圍15個國家的農畜業,蘇聯政府的公關應對粗暴而無能,又使得在社會主義陣營中威信墮失,東歐劇變潮開始。更為雪上加霜的是內部經濟重輕工業失衡,官僚主義盛行,民眾生活質量下降,爆發不滿,最後導致蘇聯解體。
冷戰末期兩超級大國的式微,無疑利好的是第三位的國家,這個道理就跟2001年後的911,美國侵略阿富汗後,中國趁機大發展一個道理。戰後日本從50年代後半期發力經過25年高速增長,政府與民間皆財力雄厚,泡沫危機前的1985年根據美聯儲預估當時日本政府的財政積蓄與外匯儲備兩項合計有545億美元,為世界第一。1986年7月日本大藏省向國會締交報告,宣布成為世界第一大債權國。當時日本對外凈資產為1298億美元,而美國對外債務卻有1114億美元。1985年美國金融雜志《American banker》評選當年世界世界銀行儲蓄榜上,日本銀行有7家進入了前十位。第一至第四全部被日本銀行(勸業 富士 住友 三菱)霸佔,日本全國銀行儲備額超過100兆円,底氣十足。
為了擴大內需,刺激消費資金充裕的日本政府開始了公共事業大投資。1986年9月19日經濟對策閣僚會議上了通過了總額為3兆6320億的「特別綜合經濟對策」,其中2.8兆全部用於大型公共建築設施道路興建上。此後連年增加預算,整個80年代日本公共事業投資合計為291兆3,439億円。90年代變為460兆2,869億円,翻了1.6倍。1992年日本公共事業投資佔GDP的6.4%,約為英國的3倍,美國的3.8倍。公共事業投資費用膨脹一直是日本財政赤字主要原因,至今仍然困擾著日本政府。
1985~1986年開始的公共事業大投資主要為三類:①公路橋梁,②港灣地域開發,③旅遊度假國民福祉設施。現在看有些投資是純粹浪費,但有些投資在如今看來,也是相當值得的。
首先是公路橋梁。
(1972年開始起工1987年竣工,縱貫七縣的東北大動脈,日本最長高速公路的東北高速全線679.5公里通車,如果沒有1986年追加預算,可能要拖到1989~1990年度。青森到東京8個小時成為可能,過往青森到東京,只能坐普通列車先到岩手盛岡,然後轉乘東北新干線到東京,一般要1天多。這條公路意義不言而喻。)
(1988年3月13日,本州青森縣和北海道函館地區之間津輕海峽之下的青函隨道通車,全長53.9公里,計劃投資6890億円,實際支出9126億円。因為鐵道建設的龐大開支,國鐵累年虧損,中曾村政府於1986年開始國鐵分割民營化,連年拖遲的青函隨道被劃管JR北海道,一度差點開不了工,謠言後來是初代社長大森義弘領著隨道專務與高工跑去跪在當時運輸大臣三冢博家門口,方才取得765円億追加投資。在離海面135米以下,本州青森縣中小國站32.5公里處有個名叫龍飛海底的車站,這個站台現在是不下車的,除非緊急情況。但每趟都會停留3分鍾並報站,名字的起源因為本州最北端岬角叫龍飛崎,這里也建有全工程34名殉職者慰靈碑。)
(1988~1999年連接四國與本州的三條跨海大橋線[瀨戶 明石海峽 今治尾道] 相繼竣工通車,五座大橋總工期歷時21年,花費4兆日円。本四大橋事業耗資過大,小泉內閣執政後把其又剝離出去,減少政府開支。但以1988年4月10瀨戶大橋通車為象徵,算上1973年貫通的九州至本州關門大橋,本州、九州、四國、北海道日本四大區域陸上交通從此被徹底聯通,無論從軍事還是民用意義均十分重大。)
下面就是有點浪費的工程:
(1989年開工,1997年竣工的全長15.1公里東京灣橫斷高速道路,設想是從東京灣神奈川縣川崎,直接連接房總半島一端的木更津。主體是由木更津一側4.7公里桁橋與川崎側9.5公裏海底隧道組成,建成以後原來千葉以南到東京需要90分鍾減至半小時內,同時也緩解首都圈公路壓力,形成京濱房總兩地聯動性,每年至少為沿線3縣1都帶來5兆円經濟附加產值。這條公路原定計劃資金1.15兆円,實際花費1.44兆円。因為建設前期屬於日本泡沫經濟鼎盛之時,該公路海底隧道用上當時日本最先端的土木技術,建造兩座換氣塔用於通風。建設後原定每日可通行各類車輛3.3萬車次,償還貸款期為30年。但夢想雖然美好,現實是殘酷的。竣工前一年,公告通行費普通車輛是4900円,但時代己經不是泡沫虛幻時代,日本老百姓手裡沒錢。京葉高速收費不過1200円,4900円可以來回跑兩趟,中間還可以買瓶礦泉水。JR京葉線更方便只要740円。所以公告一出,遭到社會媒體非難。當時交通大臣龜井靜香跑出來站台,說大家放心5年後必定降到4000円,被人扔了雞蛋。開通後普通車收費降為4000円,搭載ETC 3320円,但即便這樣現在日均通行輛只有1.1萬輛,絕大多數還是半夜凌晨段,節假日的ETC 800円大優惠時段, 從通車至今一直虧損,更不可能帶來5兆円附加值。現在償還期限已經升為50年,在這條路白天開車基本可以「無人駕駛」,被千葉人稱為無用的長物。)
②港灣開發;
80年代初以美國為首沿海大都會洛杉磯、紐約、舊金山把舊有的港灣閑置倉庫地區改造為觀光旅遊經貿新興區為象徵,日本也很快在神戶、東京、千葉、大阪、橫濱、福岡等地進行港灣區的開發大建設。
(1987年開工,神戶人工島港島第二期開發現場與2011年從神戶市章山遠眺攝影圖。二期佔地390公傾,2010年完全竣工。原定是神戶醫疔產業都市區,建設大型醫院與養老福祉機構25家,吸引日本乃止亞太區域中堅富裕階層。但生不逢時,1995年阪神大地震,1996年資金不足,工程被廢止了兩年半,計劃中19個醫療機構因負債累累,經營不善撤出,改為居民小區與貿易屯貨港囗,但聽說最近中國南方某醫療大企要投資介入,道理嘛,你懂的!)
(千葉縣千葉市與習志野交接處,靠近成田機場 面向東京灣的千葉幕張新都心,佔地552公頃。該開發實際1967年便計劃,1980年運土填島公程完畢,開始進入發展快速期。1989年隨著標志性的幕張國際會展中心開業,當時千葉縣知事沼田武喊出了10年內超過橫濱,15年後成為新東京的的豪言壯語。縣企化廳打出「職住學游」四位一體未來國際化大都市模板。口號熟不熟悉,有沒有不過不要以為他們吹牛,當時東京地價太貴,有不少大企業為了海外與新事業部門發展都紛紛與千縣政府簽訂搬遷入駐備忘錄或協議。如索尼、日本航空、三得利、夏普10餘家。但泡沫一破,通通不認賬了。他們一走,三井為首不動產公司立即停止開發計劃。截止2016年1月還有116.2公頃地域被閑置,計劃常住人口2萬6,就業人口15萬。實際常住人口1萬人不到,就業人口5萬多。而某些地方現在只能屈就,改為小賣店,連鎖超市,雜貨鋪。至於那位縣知事沼田先生自知愧對千葉人民,2001年宣布退休不再競選,2011年去世。不過也不是他的錯,2000年他一年跑了十四個國家27個城市,172家海外企業作推介會,還能責怪他?截止2015年,幕張新都心開發事業帶來的地方專項県債是31.96億円,這個債務預計還需要6到7年消化。不過「好消息」是現在他們千葉人攀上了上海綠地集團,先期投資100億円。)
除了這些比較失敗,當然也有成功的。主要是傳統經濟地區強勢,比如東京的佃島,天王洲,台場,橫浜市未來港,大阪的天保山。
(東京佃島)
(橫濱未來港)
(大阪天保山)
③觀光業發展的名所與旅遊度假村:
1987年5月日本政府出台了一部『総合保養地域整備法』,旨在鼓勵地方政府興建國民福祉的度假療養設施。最初設想是全國36縣至少一縣一所觀光酒店,一座療養設施,總投資計劃25兆円,全部參照歐美風格式樣,希翼帶動日本第三產業大飛躍,如上圖所示。為了能夠讓這個計劃實現,日本出台、修正多部法律,比如為了保證度假村的充分利用與客流量,勞動基準法規定企事單位用工不得少於每人10天帶薪休假改為20天。土地整備法案中農林用地轉換審批由農林省許可權下放至縣廳,銀行優先貸款以及前3年免息還貸方案。在這樣的優渥條件下,各縣市紛紛上馬大大小小新項目,1991年總務省會計局統計全國41道府共計有9000個己建成或正在施設,計劃中項目,占國土農林面積19.2%,總計劃金額高騰至365兆円,近乎到了瘋狂的境地。這個計劃帶來了不僅是生態環境問題,更為嚴重助長了土地投機行為。當然對於中國遊客來說彼禍我福,現在去日本各地旅遊,住的高級旅遊酒店大多數都是日本泡沫時代的遺產,建得相當漂亮,有的現在成的我國國資境外資產。下面就介紹三處度假村,真心浪費。
(1):北海道勇払郡占冠村旅遊度假村
(1984年由北海道官廳提案,四家民間會社開發,1987~1989年建成四座30層高以上,總容納1萬5千人的大型旅館。是當時日本唯一在山嶽地帶建成的大型旅店,該酒店特色便是天台觀雲海。整個度假村總投資2000億円,佔地6000公頃。但其最鼎盛時期客流量不過1萬1千人次,要知道該郡總人口不過2萬3,村人口1300餘。1993年經營困難,負債142億,轉手給北海道拓殖銀行,但1998年該銀行也宣布破產,幾經轉手,2015年該度假村歸上海復星集團豫園旅遊商城股份公司所有,買斷金額為183億円,委託日本星野酒店集團管理。)
(2) 九州宮崎縣宮崎市日南海濱度假中心
(九州東南端的宮崎縣算日本幾個倒數經濟發展的「窮縣」,為了追趕時代潮流,1988年該縣上馬立項了九州地區最大的度假避暑中心,總投資2157億円,建成擁有世界最大的室內沙灘與海水浴場,能模擬夏威夷的開閉式模擬採光系統。初年度入場者目標250萬人次,實際最高峰也只一半。但建造時候就有人提出質問,我們這兒出去3公里不到便是大海,為什麼非得搞室內游泳池?這不是胡鬧嘛?然後截至2001年負債總額3260億円,每年200億赤字,2001年賣給了美國公司,2009年美國公司又甩手給了宮崎縣廳,現在成了宮崎人心痛,據說宮崎縣觀光科從去年開始在中國各地廣泛遊說,誠招接盤俠!)
(3)千葉縣船橋市室內滑雪場。
(1989年建造,1993年開業,總工費400億的船橋SSAWS室內滑雪場,【SSAWS】取英文'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in Snow',漢語就是一年四季都在冰雪世界的意思。建成後成為世界最大的室內滑雪場。和上面宮崎的例子一正一反,一個是畫蛇添足,這個是無中生有。構思層都是心血來潮的奇葩。當時日本流行滑雪熱,最有錢的當屬東京人,但新瀉,岩手,青森太遠,來回不方便。不如我們千葉造一個,就在旁邊地利人和。有人問,我們這沒雪沒山啊?真是笨蛋,沒雪不會造一個室內嘛?於是項目立馬。開業後門票是7千円,前三年客流量是100萬人次勉強保本。但1996年泡沫崩壞後,就情況不妙了。首先客流量降到了70萬人次,門票也降到了1400~2000円區間,來的大部分還是中高校的青少年,半價、優惠卡、打折券不說,這些小鬼還TM盡挑最熱的時候來滑雪。滑雪場一天空調與製冰機電費就要3400萬円,門票收入才1300萬円,不虧本才怪。每年赤字約20億円,因為該設施不能另作他途開發利用,鋼結構復雜解體都要18億円經費,所以連買家都沒有,於是該滑雪場到2003年9月不得不正式拆除。該地拆除後變成了宜家商場)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的就稍微列一下圖:
(長崎的荷蘭風情村,開業1983年、閉園2001年,建造資金389億円,倒閉後債務39.5億円)
(北海道帶廣市的Gluck王國,取自德語幸福之意,意為築造格林童話般的樂園。1989年開業,2003年破產。債務23.8億円)
(左圖為三重縣志摩市的西班牙風情村,1994年開業,1999年關門,右圖是香川縣丸亀市REOMA WORLD 公園,1991年開業,2000年倒閉)
(新瀉縣柏崎市土耳其文化村,96年開園,2001年閉園,該縣同時期還有1個俄羅斯文化村,瑞典文化村。)
以上是日本政府公共投資過熱現象一環,但不要以為他們的眼光只停留在日本中。1988年日本政府在當年日韓FTA交流大會上野心勃勃提出建立環黃海經濟圈,並承諾每年不少於15億美元對中對韓城市投資,次年為了吸引日資投入,開發沿海城市。姚依林副總理訪日,科學技術部與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成為官定合作機構,曾經有計劃讓鹿島建設,三井地產出資在中國大連,青島,天津,上海,開設「游樂地」與「度假村」,但後來這個計劃因為1989年夏的一系列事件告吹……
地價是如何推高的:
左圖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面積約為41萬平方公里,右圖是東京都心部日本皇居,面積為3.4平方公里。這兩者有什麼關系呢!因為日本泡沫時代的一句不動產界的流說:如果天皇肯賣皇居,我們可以拿整個加州跟他換。皇居肯定是非賣品,美國人也不可能拿加州賣給日本不動產商人,這句當然是玩笑話。同時期還有東京都23區的全部土地可以買下整個美利堅合眾國(後面會說道)。但從這些狂悖之言中也可以看到泡沫時代日本房地產投機的瘋狂。日本當時不動產價格有多高,看下面幾張圖:
1989年東京銀座5丁目鳩居堂前,當時國土交通廳公布的當年土地公示價格1平米1億1千萬円,摺合97萬美元,這也是當年獲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全球最高地價,1991年最高時為1億2千萬円,從1986年開始此地一直蟬聯日本地王30年,現今價格4000萬円,跌了差不多有2/3。下面再看看,泡沫期日本全國平均地價的變化:
從1983年開始日本全國總平均地價從11萬漲到了最高峰1991年的59萬,整整翻了5.36倍。1986年廣場協議後次年是個重大轉折點,1985~1986年全國土地價格近乎翻了一番。2015年日本全國平均地價是14.99萬円,可以對比一下。再下面是東京的歷史地價,2015年是84.15萬円,摺合人民幣5.25萬,仍然要比中國上海貴。
推高房價的因素當然有很多,投機肯定是主因,但為什麼會產生投機行為的土壤,這是最值得深思的。
廣場協議後,大家都知道日元兌換美元升值了一半,出口企業利潤受到下降,僅1986年一年日本企業在因日元升值問題上便損失了8兆円。為了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日銀採取了降低企業貸款低率,放寬企業貸款融資條件辦法,由過去連續12年的5%一下子減低為2.5%。以此希翼減輕企業債務。一般而言這種做法在通常都會產生利好結果。但這次的問題有點復雜,雖然貸款優惠了,企業融資壓力減輕,但因為對歐美海外市場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國內高工資,都不肯在國內加大設備投資,何況日元升值進口原料成本便宜了不少,很多企業為了省錢省事,就更不再尋求產業鏈式發展。大企業開始把目光轉向勞動力廉價的以中國為首的東亞發展中國家,為了避免與這些國家交易摩擦,通常選擇當地生產及設備投資。而中小企業則沒有那個能力,把精力放在出囗轉內銷。這樣雖然看似企業仍然維持景氣面,但實質日本產業空洞化。比起這個更嚴重的是貸款利率阧降了一倍,過快過急過松又不及時做調整,企業手上流動資金增多,形成了過剩的局面。據三井住友信託銀行經濟研究課1999年報告,1986~1988三年內,日本銀行業一共向日本民間企業提供融資67.5兆円,由貸款利率下降產生企業過剩資本高達20兆日円,這么大一筆資金在社會上流動,肯定是要出問題的。不久隨著1987年中曾根政府公共事業建設大規劃公布,建築地產業大利好形勢下,這些企業為追求利潤,肯定把這部分錢投到房地產上,推勢助長了地價也成自然。
另一方面,銀行給企業貸款利息減低,勢必也要降低付給民眾的存款利率,減輕自身壓力。同時降低存款利率也被認為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的不二法寶,實際也不見得,至少在中國銀行錢轉入各種理財產品中,後面就不說了……1986年「公定步合」同時,日銀把1.75%的活期存款利率降為0.26%,利息降低,一些日本老百姓看到不動產翻倍增長,怎麼可能忍住,也把畢生儲蓄壓寶了上去。同時因為外匯套利關系,國外熱錢也拚命湧向了日本的房產與股票市場。
(1965~2013年日本銀行普通貸款利率,活期存款利率變化圖,可以看到1991年開始貸存兩種利率開始突然上升,這是日本政府認識到資本過剩性的重大問題,大藏省與日銀的官僚菁英認為此時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但結果是木己成舟,悔之晚矣。)
很多人肯定要問泡沫時代房地產投機問題有多嚴重瘋狂,日本1988年末全國公示土地總價是1842兆円,美國的地價總額為403兆円,換句話說,一個日本列島可以買下4個美國不止,而東京23區總地價是411兆円,所以才會說一個東京絕對可以把美國買下笑話。泡沫有多嚴重呢? 1989年日本地價攀升至2137兆円、1998年末最低時候是1388兆円,749兆日円的泡沫值,相當於1989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2倍。
(70年代初8%高存款利率時代與泡沫經濟時代土地投機收益比較圖,兩者獲利比較,看了這便一目瞭然。)
當然數字是空洞的,最震撼的社會實情。中國炒房最高峰只聽過夫妻離婚,父子對狀公堂,但從沒聽說過為此殺人惡性案件,日本就有一件:
1989年11月東京杉並區發生了一起命案,一位叫岡下香的42歲中年人,殺死了一位居住在東京杉並區的82歲名叫遠藤的孤寡老太。事情起因很簡單,這位老太和子女別居,最重要有一幢公寓,市值4億円。岡下香假意交往,並打聽到這位老太長女何子身體不好長期住院,於是找到以前做保險認識的一個叫清水芳三同事,和何子交往並結婚,婚後不久,兩人欺騙母女二人,把名下公寓財產改為何子名下,並偽造一份房產契約書把公寓以2.8億円成功賣出。事發後三人(還有1人是岡下香的情人,本案從犯)本想捲款逃跑,但被遠藤發現,岡下香便一不做二不休絞死了老太,逃跑途中又黑吃黑,把清水芳三射殺。岡下香與情人輾轉日本各地潛逃,於1995年在茨城縣被捕,2005年岡下香被執行死刑。
這件事背景無疑是東京地區房價炒高過於誇張,1990年在東京買一戶60平米小戶都要5千萬円以上,基本上按當時4百萬円工資標准,這要不吃不喝乾15年,這讓很多懷泡上京夢的日本年輕人忘而卻步,甚至很多日本國民認為東京人不勞而獲,在吸地方上血汗錢,批評政府哄抬地價。
上圖為東京港區附近汐留CBD,這片建築群現在雲集日本電視台,電通本社,住友地產日等本頂尖企業。北邊3公里不到就是銀座。但上世紀80年代前半葉,這里是日本國鐵會社汐留貨物轉運場。87年國鐵民營化時,這塊地總市價是7兆7千億円。而日本國鐵負債37兆円。這塊地歸日本政府所有,按正常想法肯定變現還債。但當時日本政府想賣卻不敢賣,因為這么高價格出賣,國民又得罵政府哄抬地價,賤賣吧又不捨得。這樣一直拖到1997年方才以3723億円 賣出,還不及泡沫期1/20。
(88年東京都港區青山南骨董通一座民宅,立牌上寫 「此土地家屋絕對不賣,結局是1991年該地變為小商住兩用樓,推測轉賣價格1.6億円。96年時這座樓變賣,價格只要730萬円,跌了2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