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與地壇》背景和史鐵生介紹
史鐵生的散文《我與地壇》,是文章的一、二兩部分,從內容上看是緊密聯系的,第一部分是寫了我與地壇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寫了在地壇這個大背景下我與母親的故事,從主題思想上看,也是渾然一體,地壇使我平和豁達對待生死,解決了為什麼生的問題;母親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義,解決了怎麼活的問題。地壇、母親,都給過我生命的啟示,可以這么說,地壇是我虛化了的母親,母親是心中永遠的地壇。
史鐵生,1951年生於北京市,1967年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初中畢業,1969年赴陝西延安插隊,三年後21歲時因病雙腿癱瘓轉回北京,後到街道工廠當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職回家。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人中國作家協會。代表作有小說《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歡樹》《禮拜日》《舞台效果》等。還有散文集《愛情問題》《學習對話》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曾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他的創作比較突出地表現出對於殘疾人命運的關注。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對於社會與人生的某些帶有哲理性的思考,語言優美,具有很強的表現力。
史鐵生的散文《我與地壇》寫於1989年5月,改定於1990年1月,全文1萬3千餘字,共分七個部分,從方方面面寫了作者自己跟地壇的關系,其中主要內容是對於人生的思考。
地壇的正式名稱叫做「方澤壇」,坐落在北京老城的東北角安定門外路東,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始建於明朝嘉靖九年,清朝乾隆時又加以擴建,是一組頗具規模的古建築群。整個建築群呈方形,象徵大地,主建築是「皇祗室」和拜台。「皇祗室」中設地神牌位,拜台為二層方台,四周開溝貯水。此外還有神庫、神廚、齋官、宰牲亭、祭器庫等建築。每年夏至,皇帝在這里舉行隆重的祭祀典禮。辛亥革命後祭祝活動廢止。1925年辟為「京兆公園」,1928年改稱「平民公園」,但是在戰亂年代,此處曾被駐軍佔用,園內建築屢遭毀壞。新中國建立以後,經過修葺開放,稱「地壇公園」,並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大革命」期間因遭毀棄及疏於管理等原因,園址荒蕪。現在皇祗室、拜台、齋宮等主要建築保存尚好,恰如作者所說,「園子荒蕪但並不衰敗」。近些年來,這座古園又獲得新生,經過整飭,成為現代化城市裡的一座鬧中取靜的公園,是人們晨昏鍛煉身體和休閑的好去處,每年春節還在園中舉行大型的「廟會」活動。
作者是在雙腿殘廢的沉重打擊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的時候「走」進地壇的,從此以後與地壇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寫這篇散文時的15年間,「就再沒有長久地離開過它」。作者似乎從這座歷經400多年滄桑的古園那裡獲得了某種啟示,汲取了頑強生活與奮斗的力量。在《我與地壇》一文中,除了我們在節選為課文的部分里所見到的內容外,作者還寫了在古園中的見聞和所遇到的人與事,述說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還是抒發自己對於命運和生死問題的感悟。
課文節選的是《我與地壇》中的第一第二兩個部分。所選部分涉及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作者在突遭不幸雙腿癱瘓後對於生死的深沉思考,一個問題是作者悔恨在母親過早去世後才理解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文章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❷ 榜樣閱讀於朦朧那期朗讀的《我與地壇》的背景樂視是什麼哦
你好,
你能把那期的背景圖片發來看看嗎
❸ 目前對你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什麼為什麼
如果往最早推算,那當屬黑龍江人民出版社的《世界著名童話》,算是我的啟蒙書籍,精緻的插圖,走心的講解,培養起了我對閱讀的興趣,奠定了書籍在我今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感謝編輯和出版社,感謝老媽,感謝我趕上了那個年代。如今給兒童的書大都粗製濫造,在書店隨便翻翻都給我惡心夠嗆,我很同情這些孩子。
這套書一共五本,上幼兒班的時候老媽買來送給我的,也許是生日禮物,記不清了。但是它對我的影響是深遠的,至今我還保留在家裡,打算傳給下一代。版本如下圖,做夢我都記得這些封面。
↑現在童話書的粗製濫造插圖
當年我表弟在這套書的封面上亂塗亂畫,讓我狠收拾了一頓。至今看到這些亂塗亂畫我還心痛不已,生活中看見這種人也相當憎惡。現在看來至今有些好惡都由這些書而起,可見兒童時期所接觸的事物對成長何其重要!!
希望這種良心書籍能繼續大力出版,還廣大兒童一片晴朗的天空。網上有二手書店還有出售,家裡有孩子的可以考慮收一套~
❹ 女朋友看電視十幾分鍾不回消息,然後我看電視晚回兩分鍾就吵架很煩躁
大家好,我是導演王嫣芸。
上周我和探探合作,發布了一支愛情主題短片《我與生俱來敢愛》,記錄和呈現了詩人余秀華、影評人羅罔極,還有我本人,對於愛情的理解和勇敢的態度。
短片上線後,播放量迅速達到數百萬,有網友說這是中國版《真愛至上》,有人說,這是很正、很有力量的愛情觀。
除了作為三位「敢愛發聲人」之一接受采訪之外,我本人也是這部短片的導演、編劇。
片子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和感動,我很欣慰,對自己、對團隊,都算有了交代。
這既是因為探探對我來說有很特別的意義,還因為我們這支拍攝和製作團隊,就是一支探探用戶組成的團隊。
這支短片的音樂製作人、設計師,還有現場製片Coco、片中的冰球指導者Jockey,都是探探的用戶。
當探探找到我,說想拍這樣一部關於「勇敢愛」的片子時,我是狂喜的。
狂喜一是源於我是「探齡」2年多的探探老用戶,二是因為,這次的主題「勇敢愛」,讓我心裡五味雜陳。
我和探探的故事起源於將近3年前。第二次婚姻失敗後,我下載了探探,認識了不少新朋友。有人變成了戀人,有人成為了朋友,更有意思的是,很多成為了合作夥伴,比如這部短片的音樂製作人Umi。
認識Umi的過程比較曲折。那一年,我公差去日本拍攝,先是通過探探認識了在東京做高管的XL。
那段時間在日本的拍攝並不順利,因製片方堅持組合兩個團隊一起工作,我的出現又直接分走了攝影團隊一半預算,他們表面不抗議,卻時刻給我小鞋穿。那時,我心情不好就會找XL聊幾句。只要下班他就會陪我在蔦屋書店加班,勸我不要吵架,也分享他在管理中的一些經驗。
當時我遇到拍攝遇到人力的困難,XL提醒我,說你幹嘛不在探探上找找供應商呢?日本這邊中國籍的文藝創作者很多,說不定可以找到能幫助你的人。我一想沒錯,異國他鄉,還有什麼比社交軟體更好的、快速認識各種職業的人的方式呢?
果然,我在探探上發現了音樂人Umi。
見面的時候我們約在東京一家芝士拉麵館,我看對方瘦瘦小小,也不太說話,以為他是傳說中的御宅族第一次鼓起勇氣出來見見女生,就負責全程調動話題,還主動買了單。
但他聽說我需要幫助後,第二天就約我到了代官山附近的一棟豪宅,裡面有他們的整個合作團隊——一群在日本旅居的中國籍小夥伴。
工作台上,Umi正在給國內一個著名影片配樂,我盯著屏幕看了半天,才意識到這個瘦瘦小小的男生,有多厲害。
後來他幫我找到了團隊,還帶著合作的影視公司來幫我出謀劃策,大家分工找關於日本文化的資料,有人翻譯,有人提供圖像建議,甚至詳細到可以在地圖上標出來,在哪個地方可以拍攝到怎樣的鏡頭。
在接到探探的這個項目後,我第一反應,就是想到了Umi。
另一個有趣的探探好友,是這次影片的英文翻譯之一Juan。Juan是一個巴拿馬籍華人,在中央美術學院讀書,是版畫系全額獎學金獲得者。
其實我在探探上滑到Juan的時候並不是很喜歡他,一看就不是我可能戀愛的類型,但是對他的藝術背景感興趣,也為了讓自己什麼人都見一見,不要事先帶有偏見。
我們約在798裡面一家pizza店,沒想到這個比我小五歲的男生特別靠譜。後來我招他做自己另一部作品的DIT,他每天在片場不僅負責所有數據管理,還主動當場工,所有的事情都打點周到,不留錯漏,成為全組每天睡最晚起最早的那個人。
再後來,我成為了他人生第一個藏家,買了他的作品,又贊助了畢業創作,總之,祝他開張大吉,學業順利。
(我買下的Juan的作品)
短片的海報設計師徐堯,是我生活、工作中的老朋友,不過也曾經是探探的用戶,我是去年才知道,原來他的太太,就是在探探上認識的。
那時候我剛心血來潮曬出來自己在探探上的被喜歡人數,說,看,這年頭其實對女性還蠻友好的,我一個單身媽媽都有十四萬人喜歡。然後徐堯在下面留言,我老婆就是探探上認識的。
我問他之前一個雜志社不是有好多女編輯嗎?我好像還給他介紹過電視節目的女製作人?他說熟人太難了,被推薦的見面,不咸不淡的聊天。認可和不認可對方的時間成本都太長。作為日夜加班被甲方虐的設計師,徐堯需要一個確定的開始。比如都右滑了彼此。
乍聽見這個消息,還是有點意外的。我心想,好吧,我還以為我用探探是多麼創新的事情,原來用社交軟體探索世界,早就成為了年輕一代的共識。
剩下的兩位成員,何維鑫是我們這次最後的彩蛋,因為本來不認識他,在拍攝完畢後選音樂的時候聽到一首音樂很適合我跳舞的那段,捨不得替換成其他音樂,就在網上直接找到原作者何維鑫的社交賬號,表明了使用音樂的訴求,也發過去了剪輯好的Demo。
沒想到他一看是探探的片子,當即表示是用戶,不用給錢,免費用。雖然我們還是本著尊重創作的想法給了版權費,但這種相遇讓我覺得很神奇——你們在現實中素不相識,可又在同一個軟體里,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有交集。
何維鑫還跟我分享了和女友的故事,他們也是在探探上相識。
整個拍攝的過程,既艱苦,又新奇。除了我的環節之外,我都要作為導演,對兩位「敢愛發聲人」進行采訪和拍攝。
幾乎有點慚愧,兩位的身體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缺,但兩位老師強大的精神力量,讓我受到了巨大的沖擊。
第一次見到余秀華前,我就知道,她是個熱烈的人。出生時倒產大腦缺氧,導致腦癱,卻依然寫出了「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這樣熱烈而真誠的詩句。
拍攝那天,我們包大巴車來到橫店村她的住處。她穿了件大紅裙子,帶我們到家裡二樓的花園,在一大片枝繁葉茂的植物中,聊她對愛情的看法。她說自己在愛里不是勇敢,更多的是莽撞;總是愛不到對的人,也總是給人寫詩造成別人的困擾。
在一首名為《我愛你》的詩中她寫:「我要告訴你稻子和稗子的區別,告訴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膽的春天。」
後來她也想過,別這么直白了,憋一點。可沒過兩分鍾,她就放棄了,眼睛晶晶亮地說:反正沒有人是被愛情搞死的,別人的愛細水長流,她一定要沸騰。
沸騰?我被她的用詞觸動了,14歲之後,我好像沒有真正有過「沸騰」的感覺,更沒有遇到過「沸騰的愛」。
發現她身上有極致的少女影子,我決定約她去看煙花。她笑著說,放煙花傻不傻啊,結果半小時後她玩到忘形。
我們一起到鄉村小路間去放了煙花,晚上在廢墟里大聲讀詩:「我愛上這塵世紛紛擾擾的相遇,不停重復俗氣又沉重的春天。愛上這承受一切,又粉碎的決心。」也就有了短片鏡頭里,余秀華放煙花和在廢墟里讀詩的那一段記錄。
至少在我心目中,廢墟里讀詩的余秀華,是我心中最完美的詩人形象。
敢濃烈表達愛、用勇氣感動我的,還有羅罔極老師。
作為漸凍症患者,他說自己:「真正難以克服的,從來都不是身體上的缺陷,和工作上的勞苦與艱難。而是工作結束,去戶外遛狗的時候,被街邊情侶當成狗來虐的那種孤獨感。」
羅罔極北京的工作室在通州,一間房間自己住,客廳支一張大大的辦公桌,方便員工過來辦公,最後一間房間辟為觀影室,裡面貼著《大話西遊》等他愛看的電影海報。
為了拍攝,我們需要6:00出門去地壇公園,強度大時間長,開始我會猶豫擔心他的身體,並且一直囑咐工作人員一有空就讓羅老師休息,可他一場不落地完成了所有拍攝。
拍攝完畢,我們路過一隻正在練舞的廣場舞圖,我問他想去人群里看看嗎?
本來我還擔心,看到那些跳廣場舞的健康人群,會不會影響他的情緒?沒想到,羅罔極不僅走了過去,還和大爺大媽們互動,他們在看他,他也在看他們。
「以前覺得世界必須平視我才是尊重我,但現在,各種角度我都能接受,這也才是世界的有趣之處。」
這種勇敢勁兒就像他在采訪里說的:「有一次我和女朋友在外面,有個人過來問我們什麼關系,我女朋友回答說這是我男人。那個人就笑著說,小伙兒呀,不錯,身殘志堅。以前我可能會生氣,但現在就覺得,確實,可不就是「身殘志堅」嗎?」
如果沒有那麼堅強,別說走向人群,更沒有勇氣走到台前告訴人們:殘疾人只是殘疾了的普通人,我們也渴望愛情,嚮往著生活本身。羅罔極這句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記憶中。
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羅罔極工作的樣子,他需要通過一台電腦艱難地打字,用比正常人慢許多的速度才能寫出一篇影評,但即使這樣,他卻從沒有放棄。
「愛情和創業一樣,只要不死不放棄,怎麼會得不到呢?」
在采訪和拍攝完這兩位勇敢的老師後,我對愛情的理解似乎也出現了變化。
在此之前,我寫過很多文章,做過很多作品,但不怎麼會公開談論愛情。
因為我好像,不太自信自己是否有愛的能力。
我想把自己15年來的成長和蛻變,直面分享給所有人,那是我努力打破黑暗的大門,試圖找回勇敢說愛的能力。
「你人生中最難過的時刻是什麼?為什麼?」
身為導演兼編劇,我每次采訪都會問這個問題,聽到的嘉賓會突然沉默,可我總能等來答案。
但在一次采訪中,我被反問了回來,始料未及的我也開始了沉默。
腦海里浮現的回憶,是我努力尋找愛,所必須打破的黑暗。
第二次離婚的我,被前夫要求凈身出戶,他說不會再來看孩子,還說不會支付撫養費,可我還是堅定選擇了離婚。
媽媽以為我瘋了,一個人帶著剛五個月大的孩子,分文未有,未來的苦頭可想而知。
但她不知道的是,比起這次失敗的婚姻,我有更深層次的問題需要去面對和解決。如果不解決,我會永遠在失序、傷害性的感情關系中來來回回,傷人傷己。
我從來沒有跟媽媽說過,14歲那年,那次發生在我身上的熟人性侵事件,似乎永遠剝奪了我「愛人」的勇氣和能力,讓我和丈夫、和每一位曾經的愛人之間,都永遠隔著一扇門。
14歲那年,爸媽離婚,因外婆管教太嚴,我便喜歡賴在爸爸家,和異父異母的哥哥一同居住,我們的床,只隔了一扇窗戶,我們會在大人睡著後猜拳傳紙條,炫耀收藏的磁帶和CD,把自己的毛毯給我蓋……哥哥逐漸成了我最依賴的人。
當父親和繼母離婚後,哥哥也跟著繼母消失了。
父親帶著我暫住在朋友那裡,讓我和另一個男生玩,他和省重點讀書的哥哥不一樣,但他總讓我想起我的哥哥。
他會抽煙,問我在學校有沒有被欺負。這讓我產生了一種,像曾經哥哥一樣被保護的感覺,我開始依賴他,像個影子一樣。
可我沒想到,這個我依賴的「哥哥」,卻會給我喝下不明的飲品,在一個房間里,對我做了不該做的事。
我直到現在也不知道怎樣形容這件事對我的影響是最准確的,但從此以後,我的情感模式似乎出現了混沌和錯位。
我不願承認自己受到了傷害,我騙自己說我喜歡他。這種謊言騙過了別人,但是很難騙過自己。
從那以後,我每段感情,都在重復那種「被動」的模式,看上去很難追,但其實一追就能追到。我總是下意識配合對方,讓對方妥帖舒適,完全不去想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這段關系、接不接受這段關系。
這種關系模式壓抑了自己的真實感受,也傷害了關系中的另一方。
第二次離婚後,我偶然聽說、就下載了探探這個交友軟體。我也沒想到,我的問題,會在探探上找到一個答案。
QD是我在探探上認識的第一個朋友。我們在工作時段見面,在工作地附近喝了個咖啡,半小時後禮貌道別,又小心翼翼約定第二次見面的意願和時間。
跟我以往的「有人追我,我就答應」的模式不同,在探探上認識新朋友,讓我體會到一種安全距離,自由、舒適,新朋友對我只有好奇,沒有熟人那種「你第二次離婚了,需要幫助嗎?」的審視,沒有了緊密社交圈中的拘謹,我們自然又舒適的相處分享著彼此。
從那以後,探探承載了我全部的社交重心。
不論是跟我女兒相處很好的QD,還是在日本幫我的XL和Umi,還是冰球玩家JOCKEY,都給了我非常多的認可和鼓勵。
記得那時候,我跟JOCKEY一起去打冰球,他跟我說,你要不嘗試一下乾脆躺在冰面上,感受一下摔倒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這樣你就不怕了,就可以有更多時間去研究滑行的技巧。「去除恐懼是最難也最簡單的事,只要你願意去試一試。」
大概是那時候,我開始逐漸變得勇敢,身心一致的勇敢。
JOCKEY也成為了我這次短片拍攝中出鏡的冰球指導者
在探探上交友的過程更像是一個人去探索和認識世界的過程,讓我明白世界上不止一種痛苦,也不會只有一種形式的幸福。
就也更有安全感,去嘗試更多事情,去變成一個更豐富和有趣的自己。
過去的事情想不通的時候就不想,有更大的世界值得我們去接觸。
一旦對世界敞開心扉,心底的黑洞里,就自然照進了光。
這兩年來,探探像是一塊持續不斷的火苗,溫暖著我,也通過無數認識的小夥伴看到了勇敢表達,勇敢喜愛的模樣。
每一次左滑右滑的過程,就好像是敲門,有人回應,門才會打開。沒有人會硬闖進來,這讓我逐漸重新建立了自己在關系中的邊界感和安全感。
我也開始擁有更多自信嘗試更多事情,聲樂、滑雪、冰球、射箭、舞蹈……只要能幫助我身心合一的事情都積極去試,就像一個嶄新的人,對世界充滿好奇和體驗心。
今年開始有一些時刻,我感覺自己回到了十四歲之前,單純,快樂,不會一味討好別人,並學會了拒絕。
試著重新進入一段長期關系時,也第一次有機會說出了那句:「如果我看上去沒有那麼愛你,可能是因為我還沒有完全學會愛自己。」
而我,正在探探上努力找回我自己。
那扇門也是時候真的去打破了,也希望,所有人,都能從這只短片里獲得與我一樣的勇氣。
大聲地、熱烈地、不管不顧的說出愛。
「不要去思考愛或不愛,要記得,我們與生俱來敢愛。」
這是探探用戶,和鏡頭里的主人公,用自己的人生演繹的勇氣。他們身上有著我們的影子,感謝我們通過探探發現彼此的另一面。
本片參與人物:
音樂人/Umi:探探用戶——1年零316天
音樂人/何維鑫:探探用戶——4年零5天
導演/王嫣芸:探探用戶——2年零362天
現場製片/COCO:探探用戶——47天
徐堯/平面設計:探探用戶——3年零42天
冰球/指導 :探探用戶——2年零88天
特別策劃
作者/ 王嫣芸
策劃編輯/ 蘇瑪麗
視覺/ ZMR
註:圖片來源探探及網
❺ 《山頂上的傳說》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出生於北京,河北省涿縣(今涿州市)人,中國電影編劇,著名小說家,文學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駐會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殘疾人作家協會副主席。1958年入北京東城區王大人胡同小學讀書,1967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到陝西延川插隊落戶。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橋街道工廠做工,後因病停薪留職,回家養病。 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以後陸續發表中、短篇小說多篇,1983年他參加中國作家協會。從1986年起,即為北京作家協會合同製作家,後為北京作家協會駐會作家,一級作家職稱。1996年11月,短篇小說《老屋小記》獲得《東海》文學月刊「三十萬東海文學巨獎」金獎。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作品風格清新,溫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現方法上追求現實主義和象徵手法的結合,在真實反映生活的基礎上注意吸收現代小說的表現技巧,從成名作《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到《插隊的故事》,作品從內容到形式技巧都顯出異乎尋常平淡而拙樸,屬意蘊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另外,他還創作了電影劇本《多夢時節》(與人合作)、《死神與少女》等,《死神與少女》屬於一種新的史鐵生相冊集(10張)電影類型——詩電影,這為電影類型的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這兩部影片都由林洪洞執導,《多夢時節》以其新穎的視角獲第九屆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廣電部1988年優秀影片獎,第三屆兒童電影童牛獎藝術追求特別獎,《死神與少女》以其對人生價值的探索於1989年獲保加利亞第十三屆瓦爾納國際紅十字會與健康電影節榮譽獎。 史鐵生著有短篇小說《午餐半小時》《我們的角落》《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稱》《別人》《老屋小記》;中篇小說《關於詹牧師的報告文學》《插隊的故事》《禮拜日》《原罪·宿命》《一個謎語的幾種簡單的猜法》《小說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散文《好運設計》《我與地壇》《牆下短記》《足球內外》;長篇小說《務虛筆記》《我們的角落》《在一個冬天的晚上》《山頂上的傳說》。曾先後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魯迅文學獎,以及多種全國文學刊物獎。一些作品被譯成英、法、日等文字,單篇或結集在海外出版。 史鐵生多年來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文學獎項,多部作品被譯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為人低調,嚴於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史鐵生因突發腦溢血在北京宣武醫院搶救無效去世。根據其生前遺願,他的脊椎、大腦將捐給醫學研究;他的肝臟將捐給有需要的患者。[1]
編輯本段作品特點
初期有 史鐵生作品:我與地壇
的小說,如《午餐半小時》等,帶有暴露「陰暗面」文學的特徵。發表於1983年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既是史鐵生,也是當時小說創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個層面上被闡釋:或說它拓展了「知青文學」的視野,或稱它在文學「尋根」上的意義。在「尋根」問題上,作者表達了這樣的見解,「『根』和『尋根』又是絕不相同的兩回事。一個僅僅是,我們從何處來以及為什麼要來。另一個還為了:我們往何處去,並且怎麼去」。關於後者,他認為「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誕,去為精神找一個可靠的根據」(《禮拜日·代後記》,華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鐵生肉體殘疾的切身體驗,使他的部分小說寫到傷殘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傷殘者對命運的哀憐和自嘆,由此上升為對普遍性生存,特別是精神「傷殘」現象的關切。和另外的小說家不同,他並無對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徵的執著,他把寫作當作個人精神歷程的敘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慾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恆。這慾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史鐵生《我與地壇》)。這種對於「殘疾人」(在史鐵生看來,所有的人都是殘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續關注,使他的小說有著濃重的哲理意味。他的敘述由於有著親歷的體驗而貫穿一種溫情、然而宿命的感傷;但又有對於荒誕和宿命的抗爭。《命若琴弦》就是一個抗爭荒誕以獲取生存意義的寓言故事。 [2] 用自己的心靈去寫作!
編輯本段作品介紹
務虛筆記
務虛筆記
本書是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中短篇小說結集之一。《插隊的故事》、《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當屬於知青文學的經典佳作,作者以順時或逆時的手法,並互相交插,再現了荒謬特定政治時期,一部分知青的生存狀態及生命狀態,反思人生途路的幸與不幸,並藉此展現了陝北的風土人情以及陝北人的憨直、堅韌、順乎大道的性格。圖片的綴入,無疑為作品的經典性提供了最珍貴的佐證,所以至今為世所矚目。
我的丁一之旅
這是一部獨特的,耐人尋味的現代愛情小說。小說家和思想者的史鐵生用潔凈優美,富於詩意和理性的文字描寫愛情,性和性愛,追溯愛情的本原,探尋愛情的真諦和意義。那些靈與肉的糾纏,性與愛的排演,那些孤獨的感動和溫情的撫慰,那些柔軟的故事和堅硬的哲理,無不給人以情理之中的體驗和意料之外的啟示。
信與問
這是著名作家史鐵生多年來與朋友、讀者的書信往來及為一些書寫的序跋。從未專輯出版。經過作者親自篩選,並徵得持信人的同意,共選取了幾十封書信,近二十篇序文。這本書以文學藝術、當代文學思考為主題,表達了史鐵生作為一位思想的行者,對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的思考,並解答了(我)如何在場、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他的文字,迸發出正義與力量,同樣給廣大讀者帶來啟示和鼓勵。
病隙碎筆
《 史鐵生作品:病隙碎筆
病隙碎筆》作為2002年度中國文學最為重要的收獲,一如既往地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並解答了(我)如何在場、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當多數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里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斗爭,這種勇氣和執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
我與地壇
我在好幾篇小說中都提到過一座廢棄的古園,實際就是地壇。許多年前旅遊業還沒有開展,園子荒蕪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記起。 地壇離我家很近。或者說我家離地壇很近。總之,只好認為這是緣分。地壇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兒了;而自從我的祖母年輕時帶著我父親來到北京,就一直住在離它不遠的地方——五十多年間搬過幾次家,可搬來搬去總是在它周圍晃,而且是越搬離它越近了。我常覺得這中問有著宿命的味道:彷彿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
活著的事
這 活著的事
是一本思想隨筆集。中國當代的作家中,恐怕很難再找出第二個人像史鐵生這樣愛好玄思並且擅長此道的了。所謂擅長,是指他能夠從現實的瑣事里擷取那些閃爍著思想光芒的片段,而又能表達得優美、機智、引人入勝,讓人不忍釋卷。這是一個文學家所表達的人生智慧,而不是枯燥的哲學專著。當然,更不是膚淺的廉價文學。
寫作的事
在這本書里收錄的大多是史鐵生關於文學的思考。作家談文學往往比專門研究文學的學者談起來更好,有時候甚至比作家自己的創作還要讓讀者激動。一個好的作家首先是好的讀者、好的文學理論家和文學史家。史鐵生在這本書里向我們展示了他豐富的文學知識,以及作家獨有的敏銳。....[閱讀連載]
以前的事
本書集中收錄了史鐵生的回憶性散文。久病的史鐵生在寂寞的輪椅中一次次回憶的往事,由他一貫沉穩而有力量的語言娓娓道來,呈現在讀者面前。這些往事有的溫暖,有的苦澀,而往往從日常的事情上升到令人心情為之爽凈的玄思。我們能從這些文字中看到命運是怎樣無常地折磨一個凡人,而這個人及他周圍的人怎樣不懈地和命運斗爭,從而變得不同凡響。[3]
編輯本段經典語錄
史鐵生
1.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蒙塵的心,會變得灰色和迷茫。我們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在心裡安家落戶。心裡的事情一多,就會變得雜亂無序,然後心也跟著亂起來。有些痛苦的情緒和不愉快的記憶,如果充斥在心裡,就會使人萎靡不振。所以,掃地除塵,能夠使黯然的心變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別煩亂;把一些無謂的痛苦扔掉,快樂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間。 賞析:人,只有量力而行,該放就放,當止則止,才能在輕鬆快樂的節奏中,收獲真正應該屬於自己的那份成功。 2.苦樂全憑自已判斷,這和客觀環境並不一定有直接關系,正如一個不愛珠寶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極其重視虛榮的環境,也無傷她的自尊。擁有萬卷書的窮書生,並不想去和百萬富翁交換鑽石或股票。滿足於田園生活的人也並不艷羨任何學者的榮譽頭銜,或高官厚祿。 賞析:你的愛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興趣就是你的資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運。各人有各人理想的樂園,有自已所樂於安享的花花世界。 3.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不要抱怨生活給予了太多的磨難,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滾,就會失去雄渾,沙漠如果失去了飛沙的狂舞,就會失去壯觀,人生如果僅去求得兩點一線的一帆風順,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賞析:微笑著彈奏從容的弦樂,去面對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獨,去戰勝憂傷。 4.承受幸福。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時候,幸福也會輕而易舉的擊敗一個人。當幸福突然來臨的時候,人們往往會被幸福的旋渦淹沒,從幸福的巔峰上跌落下來。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視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澱其中,如同面對一壇陳年老酒,一飲而盡往往會爛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細品慢咂,才會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 賞析:人生是一種承受,需要學會支撐。支撐事業,支撐家庭,甚至支撐起整個社會,有支撐就一定會有承受,支撐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壓力。 5.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話語稱起來不重,但稍有不慎,便會重重地壓到別人心上;當然,也要訓練自己,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扎傷。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不能改變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時時展現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盡心。 史鐵生特寫(9張) 賞析: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多是負擔,是另一種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種有餘;舍棄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種更寬闊的擁有。 6. 人生如夢。生命從無到有,又從有走向無,生生死死,構成社會和世界。從人生無常這一點來說,人生有如夢幻。因此,一個 人只有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這世界上走一回。 「浮生若夢」, 「人生幾何」,從生命的短暫性來說,人生的確是一場夢。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質量,怎樣活得有意義,便成了人們的一個永久的話題;「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與永恆的自然相比,人生不過是一場夢。 賞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這大自然的包容中,在這歷史的長河中, 「人過留跡,雁過留聲」,人來到這世界 史鐵生
上走一遭,應當留下一點足跡,一點與山河同在的精神。 7.對於心靈來說,人奮斗一輩子,如果最終能掙得個終日快樂,就已經實現了生命最大的價值。 有的人本來很幸福,看起來卻很煩惱;有的人本來該煩惱,看起來卻很幸福。 活得糊塗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這是因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兒,生活中便煩惱遍地;而糊塗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賞析:人生的煩惱是自找的。不是煩惱離不開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眼裡。 8.我可以把我的友誼在水彩畫幅創作的光彩熠熠,衷情中義。也許有一天,當時間流逝,早已不小心掉進了遺忘的心湖。記憶的湖水沖淡了美麗的色彩,淡卻了當年的鐵膽錚錚之情,笑傲江湖,乘風破浪。那幅畫早已變的卻是齷齪不堪,不得不令人深深惋惜。也許是女媧給人類創造了甜美彩畫,怕人類不珍惜,加點神水的斑跡,希望給人類帶來多姿多彩的畫面,在坎坷中鍛造人類的靈性吧。 賞析: 真不知是人心暫時停留了人生水彩的保值期,還是歲月沖淡了人生水彩的奪目光環。 9.幸福是要自己去尋找的,無論你在空間的哪一個角落,在時間的哪一個時刻,你都可以享受幸福,哪怕是你現在正在經歷著一場大的浩劫,你也應該幸福,因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從浩劫中學到很多別人可能一輩子都學不到的東西,當你擁有了別人所不曾擁有的東西那你就是唯一。 賞析:靜下心來好好想想你所走過的路,體驗過的生活,你就會覺得其實你一直活在幸福的包圍圈中。 10. 人生如畫,生活本身是一幅畫,但在涉世未深時,我們都是閱讀觀畫的讀者,而經過了風雨,辯別了事物,我們又變成書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譯著精彩。幸福更是一種感覺,幸福是一縷花香,當花開放在心靈深處,只需微風輕輕吹動,便能散發出悠悠的,讓人陶醉的芳香。我們!都有責任! 賞析:每每想任性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心中總有個聲音在提醒自已,這件事不能這么做,會造成怎樣怎樣的後果。這就是責任![4]? 11.孩子,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小說
《午餐半小時》4000 —《花溪》80年9期 《沒有太陽的角落》—《小說季刊》80年4期 (註:此《小說季刊》即後來的《青年文學》《沒有太陽的角落》初發於《未名湖》和《今天》,《小說季刊》發表時名《就是這個角落》。) 《黑黑》—《滇池》82年11期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13000《青年文學》83年1期 《插隊的故事》83000————《鍾山》86年1期 《老屋小記》13000—————《東海》96年4期 附錄:《幾回回夢里回延安》2000 ———《青年文學》83年 《季節的律令》—《黑明攝影集:走過青春》 2.來到人間(小說)(約136000字) 《法學教授及其夫人》5500 ——《當代》79年2期 《兄弟》4700 ————————《花城》80年7期 (註:此篇曾名《牆》,初發表於《今天》4期) 《綿綿的秋雨》7500 ———《中國青年》82年4期 《夏天的玫瑰》7000 ————《丑小鴨》83年4期 《在一個冬天的晚上》11300 《丑小鴨》83年10期 《奶奶的星星》25000 ————《作家》84年2期 《足球》9000 ——————《人民文學》84年5期 《來到人間》14000 ————《三月風》85年9期 《車神》5500 ———————《三月風》87年1期 《禮拜日》46000—————《中外作家》87年5期 3.小說(約165000字) 《毒葯》15600 —————《上海文學》86年10期 《我之舞》20400 ——————《當代》86年6期 《一個謎語的幾種簡單的猜法》23000——《收獲》88年6期 《小說三篇》20000 ———《東方紀事》89年2期 《中篇1或短篇4》37000 ——《作家》92 年4期 《關於一部以電影作舞台背景 的戲劇之設想》47000——《鍾山》96年4期 4.《第一人稱》(小說)(約140000字) 《關於詹牧師的報告文學》42000———《文學家》84年3期 《命若琴弦》16500 ———-《現代人》85年2期 《原罪宿命》30500 —————《鍾山》88年1期 《鍾聲》10000————————《鍾山》90年3期 《第一人稱》10000 —————《鍾山》93年1期 《別人》14000 ———————《花城》94年1期 《死國幻記》10000 ———《北京文學》99年8期 《兩個故事》7000 —————《作家》2000年2期 《務虛筆記》(長篇小說)約410000字——《收獲》97年1-2期 5.《務虛筆記(上)》(1-9章) 附錄1:鄧曉芒的評論 6.《務虛筆記(中)》(10-16章) 附錄2:張檸的評論 7.《務虛筆記(下)》(17-22章) 8.《我的丁一之旅》 我二十一歲那年(1) 我二十一歲那年(2) 我二十一歲那年(3) 9.《扶輪問路》 10.《妄想電影》
散文隨筆
11.宿命的寫作(散文隨筆)(約140000字) 史鐵生作品
《隨想與反省》6300 ———《人民文學》86年?期 《答自己問》16500 —————《作家》88年1期 《自言自語》18000—————《作家》88年10期 《好運設計》15000 ———――《天涯》90年9期 《隨筆十三》15000 —————《收獲》92年6期 《游戲 平等 墓地》6300 —《當代作家評論》92年 《給楊曉敏的信》3800 —————? 《謝幕》1000 —————《小說月報》92年?期 《沒有生活》1600 ———————? 《愛情問題》10000 —————《鍾山》94年4期 《神位 官位 心位》4300 ———《讀書》94年6期 《記憶迷宮》3000 ————————《今天》 《無答之問或無果之行》6800 ――――—《北京文學》94年11期 《熟練與陌生》2000 《宿命的寫作》1800 《文學的位置或語言的勝利》3500 ――――― 《作家》97年7期 《給安妮的信》3200 ————————? 《足球內外》9000 —————《天涯》96年1期 《私人大事排行榜》9000 ———《花城》97年1期 《無病之病》2000———《學術思想評論》第2輯 12.散文 隨筆(約127000字) 《秋天的懷念》1000 ——廣州《南風報》81年?期 (以被選入九年義務教育語文七年級第二學期第六課) 《合歡樹》2000 —————《文匯月刊》85年6期 《我的夢想》2000 ———《中國殘疾人》89年1期 《文革記愧》4000 ————《東方紀事》89年1期 《我21歲那年》10000 ———《三月風》91年?期 《我與地壇》15000 ———《上海文學》91 年1期 《散文三篇》6300 ——————《芒種》92年?期 《牆下短記》4000 ――――――《今日先鋒》4 期 《郿英》700 ――――――《今天》94年2期 《悼少誠》2000 ———————《北京日報》96年 《外國及其它》7000 —《華人文化世界》97年7期 《說死說活》3000 ——————《天涯》97年1期 《有關廟的回憶》6000 —《人民文學》99年10期 《病隙碎筆1》25000 ————《花城》99年4期 《病隙碎筆2》25000 ———《天涯》2000年3期 《給李健鳴的三封信》11000—《鍾山》2000年4期
課本收錄
1.《秋天的懷念》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課18課 2.《我與地壇》 蘇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一篇(節選) 3.《我的夢想》 4.《樹林里的上帝》 5.《合歡樹》 6.《給盲童朋友》[5]
希望能幫到你 呵呵
參考資料:<a href="http://ke..com/view/39292.htm" target="_blank">http://ke..com/view/39292.htm</a>
❻ 史鐵生的生平以及主要作品,我之舞的意思
1、史鐵生的生平
1951年1月4日生於北京。從小跟奶奶生活。1964年,畢業於東城區王大人胡同小學。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1969年,上山下鄉運動展開,自願到陝北延安農村插隊。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產隊關照讓其擔任飼養員,放牛喂牛。1971年,9月史鐵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誼醫院,一年有半,治療結束之時即輪椅生涯開始之日。
1974年,到某街道工廠做工。
1981年,因患腎病回家療養。後從事寫作。1998年,被確診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維持生命,其經費主要由中國作家協會和北京市政府負擔。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史鐵生因突發腦溢血在北京宣武醫院去世。根據遺願,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器官捐獻給醫學研究。12月31日凌晨6時許,其肝臟移植給天津的一位病人。
2、主要作品
1)短篇小說:《午餐半小時》、《我們的角落》、《綠色的夢》、《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夏天的玫瑰》、《奶奶的星星》、《來到人間》、《命若琴弦》、《毒葯》、《我之舞》、《小說三篇》、《別人》、《死國幻記》、《兩個故事》等。
2)中篇小說:《山頂上的傳說》、《關於詹牧師的報告文學》、《插隊的故事》、《禮拜日》、《原罪·宿命》、《一個謎語的幾種簡單的猜法》。
3)長篇小說:《務虛筆記》、《我的丁一之旅》。
4)散文:《秋天的懷念》、《合歡樹》、《文革記愧》、《好運設計》、《我與地壇》、《我二十一歲那年》、《黃土地情歌》、《相逢何必曾相識》、《散文三篇》、《隨筆十三》、《病隙碎筆》、《記憶與印象》、《扶輪問路》、《妄想電影》。
3、《我之舞》
《我之舞》是「當代中國名家名作系列」中的一本,其選定為作家的成長背景,如作家和故鄉,作家和親人,以及作家的童年經驗、受教育經歷等等。
選擇的這些作品中都有作家各自獨特的成長經歷和強烈的主觀情感投射,由此讀者可以看到這個作家是怎樣成長的,或者說是怎樣一步步成為現在的樣子的,即英雄出處。這樣一套書既能體現這一批當代作家的精神源頭,又能展現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加以與文字風格相配的插圖,必將給讀者呈現一份完整而精彩的當代作家檔案。
(6)地壇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史鐵生獲獎記錄
1、作品獲獎
2005年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病隙碎筆》獲獎;
2002年「老舍散文獎」《病隙碎筆》獲獎;
2002年「傳媒文學傑出成就獎」《病隙碎筆》獲獎;
1998年「第一屆 魯迅文學獎」《老屋小記》獲獎;
1998年「北京市文學藝術獎」《老屋小記》獲獎);
1997年「上海市長篇小說獎」《務虛筆記》獲獎);
1988年「作家評論獎」《答自己問》獲獎);
1986年「上海文學獎」《毒葯》獲獎);
1985年「三月風金杯獎」《來到人間》獲獎);
1984年「年度作家文學獎」《奶奶的星星》獲獎);
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奶奶的星星》獲獎);
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獲獎);
1983年「青年文學獎《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獲獎)。
2、個人獲獎
2009年「第一屆綻放文學藝術成就獎」獲獎;
1993年「第六屆莊重文文學獎」獲獎。
❼ 那個星期天思維導圖
文章寫了一個小男孩在某個星期天里等候母親帶她出去玩的經歷。一開始他既興奮又滿懷期待,後來因為母親一拖再拖而焦急萬分,到最後因母親沒有兌現承諾而失望、委屈乃至絕望。
細膩而深婉地表現權了主人公豐富而敏感的感情世界,以及孩童世界與成人世界存在的鴻溝。課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我」在「那個星期天」經歷了一場「盼望」。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作者細致地描寫了「我」從滿懷期望、興奮雀躍到焦急、無奈,最終失望、委屈的過程。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描寫了「我」的情緒郁積到頂點以致情感爆發的樣子。
(7)地壇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那個星期天寫作背景:
史鐵生(1951年知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國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
因來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道毒症,靠著每周3次透析維持生命。後歷任中自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專家協會副主席zd,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
❽ 關於徐悲鴻的資料
徐悲鴻(1895-1953年),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漢族,江蘇宜興人。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
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於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准確把握。
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他的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後》、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
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嚮往。
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1953年9月26日,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
(8)地壇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徐悲鴻的出身比較貧寒,從小就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6歲時就跟著父親讀四書五經,後來又學繪畫)。出生在屺亭橋鎮的一個平民家庭的徐悲鴻,原名為徐壽康,年長後改名為「悲鴻」。
徐悲鴻的父親徐達章,是一名民間畫師,在當地小有名氣。耕作之餘,在鎮上以課徒和鬻字賣畫補貼家用。家裡掛滿了父親的字畫,幼小的悲鴻耳濡目染,對書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可當他要求學畫時,卻被父親溫和地拒絕了。兩年後,九歲的他才如願以償,開始從父習畫。父親命他每日午後摹吳友如石印界畫人物一幅,並學設計。
自此,徐悲鴻與書畫結下不解之緣,並將自己的一生毫無保留地交給了繪畫。 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中國社會的多事之秋,外有西方列強的肆意入侵,內有封建政權的腐朽統治。
天災人禍接連不斷。1908年,徐悲鴻的家鄉連降暴雨,莊稼悉遭吞噬。萬般無奈之下,年僅13歲的徐悲鴻跟著父親到鄰近的縣鎮鬻字賣畫,以謀全家生計。
流浪江湖的賣畫生涯因徐達章身染重病而中止,徐悲鴻扶著全身浮腫的父親回到了家鄉,作為長子,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不久,父親去逝,家裡卻連一文安葬費也沒有。
徐悲鴻含淚向親戚告貸,熱心的陶留芬先生不但立刻送來了錢,還親自幫助安排了喪事。父親去世後,徐悲鴻成了家裡的頂樑柱,19歲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了生存的艱辛和人世的無常。
為了養家,他決定到上海去尋找出路。他的一位同鄉徐子明先生,當時任教於上海的中國公學。在徐先生的熱情幫助下,他的作品得到了復旦大學校長的首肯,並答應為他安排一個工作。
但當校長見到還一臉孩子相的徐悲鴻時,就悄悄對徐子明說:"此人完全還是個孩子,豈能工作?"不久徐子明赴北京大學任教,徐悲鴻工作的事也沒了著落。
天氣一天天地冷了起來,他僅有的一點盤纏也用光了,最後因身無分文而被旅館老闆趕出大門。在極度失望中,他回到了家鄉。
然而在貧窮的農村,靠畫畫根本不能謀生,於是他仍決定去上海尋找出路。1915年夏末,他懷揣徐子明的介紹信前往商務印書館,求見《小說月報》主編惲鐵樵。
惲看了介紹信及他的幾幅作品之後很滿意,答應讓他為中小學教科書畫插圖。但第二天,當他再次來到商務印書館時,又被告知國文部另一個主事人認為他的畫不合格。
剛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澆滅了。徐悲鴻踉踉蹌蹌地跑出大門,一直跑到黃浦江邊,看著滾滾而去的江水,他真想縱身一躍,從此萬事皆休,但想到家鄉的鄉親和弟妹們殷殷期盼的目光。
他流下了酸楚的淚水。正在生死間彷徨之際,突然有人拉住了他的胳膊,原來是商務印書館里的小職員黃警頑。徐悲鴻離開商務印書館時的絕望之態使這位熱心人放心不下。
於是一路尾隨而來,果然見他要尋短見,趕忙及時制止了他。黃警頑將他帶回自己狹小的宿舍,兩人同睡一張床,同蓋一床薄棉被,徐悲鴻暫時有了棲身之所。
❾ 史鐵生的散文集,舉三個例子 獎勵多多
登錄注冊網路首頁
新聞網頁貼吧知道音樂圖片視頻地圖網路文庫經驗
搜索答案我要提問
首頁 分類 公社 知道行家 問醫生 問律師 問作業 經驗 個人中心手機知道開放平台
史鐵生有哪些散文集
2014-09-11 17:41匿名 | 來自手機知道 | 分類:小說 | 瀏覽1513次
分享到:
2014-09-11 17:45 天天愛答題,抽獎送驚喜~提問者採納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北京人,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著有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短篇小說《命若琴弦》,散文《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等。史鐵生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2002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作品有:
《好運設計》 春風文藝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
《務虛筆記》 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2004年出版)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廣州出版社(2001年出版)
《往事:史鐵生作品集》 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插隊的故事》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合歡樹》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宿命的寫作》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史鐵生散文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散文雜文》 華文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我的丁一之旅》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關於詹牧師的報告文學:關於一部以電影為舞台背景的戲劇之設想》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病隙碎筆(史鐵生人生筆記)》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活著的事》 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4月出版)
《以前的事》 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4月出版)
《寫作的事》史鐵生 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4月出版)
《史鐵生自選集》 海南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務虛筆記:中國當代名家長篇小說代表作》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史鐵生散文/插圖珍藏版》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信與問:史鐵生書信序文集》 花城出版社,廣東省出版集團(2008年1月出版)
《我與地壇》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命若琴弦》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原罪·宿命》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病隙碎筆》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史鐵生小說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扶輪問路》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妄想電影》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提問者評價
太給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決了我的問題,非常感謝!
評論 | 39 9
雨沫毛毛Dog | 四級 採納率78%
擅長: 華語流行樂 散文
其他類似問題
2013-01-16求《史鐵生散文集》和《心理學與生活》txt格式,576155...
2013-11-12史鐵生代表作品有那些?散文集有哪些? 21
2012-09-21史鐵生全部散文集 抄一遍多少字 3
2008-08-21史鐵生散文集的推薦詞 13
2014-09-07誰能給我一個史鐵生散文集我與地壇文字地址?拜託各位大神
更多關於史鐵生的散文集的問題>>
按默認排序 | 按時間排序
其他2條回答
2014-09-11 17:43 熱心網友
《病隙碎筆》這是史鐵生散文中最優秀的代表作。
《務虛筆記》是最有哲學素養的長篇小說。
評論 | 2 0
2014-09-11 17:42 小茫君 | 一級
《好運設計》 春風文藝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
《務虛筆記》 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2004年出版)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廣州出版社(2001年出版)
《往事:史鐵生作品集》 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插隊的故事》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合歡樹》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宿命的寫作》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史鐵生散文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散文雜文》 華文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我的丁一之旅》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關於詹牧師的報告文學:關於一部以電影為舞台背景的戲劇之設想》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病隙碎筆(史鐵生人生筆記)》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活著的事》 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4月出版)
《以前的事》 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4月出版)
《寫作的事》史鐵生 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4月出版)
《史鐵生自選集》 海南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務虛筆記:中國當代名家長篇小說代表作》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史鐵生散文/插圖珍藏版》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信與問:史鐵生書信序文集》 花城出版社,廣東省出版集團(2008年1月出版)
《我與地壇》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命若琴弦》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原罪·宿命》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病隙碎筆》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史鐵生小說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扶輪問路》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妄想電影》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評論 | 3 0
史鐵生的相關知識
2008-01-31 史鐵生的散文藝術特點 38
2010-08-10 《史鐵生作品集》讀後感 150
2007-09-27 史鐵生(我與地壇)全文 11124
2006-03-11 史鐵生簡介 689
2009-10-18 史鐵生散文隨筆集中有哪些作品 66
更多關於史鐵生的問題>>
您可能關注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