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真正的古跡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詹姆斯手繪圖片高清壁紙 2025-01-16 13:40:51
微信怎麼顯示圖片多少kb 2025-01-16 13:40:01
騎馬標准搞笑圖片 2025-01-16 13:39:13

真正的古跡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09 04:02:34

⑴ 求助,圖片中的古跡是在哪裡

懸空寺

位於北嶽恆山腳下的金龍峽,距大同市約80公里,這就是我國五嶽名山之一的北嶽恆山十八景中最獨特的一景,號稱恆山第一勝景。在中國眾多的寺廟中,這座懸空寺稱得上是奇妙的建築。一般寺廟都建在平地上,但這座懸空寺卻是名副其實,建在懸崖峭壁上,懸在半空之中,其設計思想可謂真絕,其建築藝術可謂真高。這里山勢陡峻,兩邊是直立百餘米、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懸崖,懸空寺就建在這懸崖上,或者說像是粘貼的懸崖上似的,真有凌空欲飛之勢,驚險奇特,別具一格。遠遠望去,只見神樓仙宮,凌空危掛。丹廊朱戶,傍崖飛棲,彷彿是玲攏的雕刻鑲嵌在萬仞峭壁間。遊人登臨,鑽天窗,穿石窟,跨棧道,步長廊,如臨仙境。這些建築都集中一個凹進的龐大崖龕里,每逢暴雨傾盆,雨水從寺頂突出的岩頭上飛流直下,瀉入谷底,便給這瓊樓仙閣掛上了一排排晶瑩的水簾,蔚為奇觀。給人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覺。

據說懸空寺是北魏時一位叫瞭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雖然歷代都有重修,但原來的結構都沒有改變。現存建築是明、清兩代修建後的遺物。懸空寺背西面東,像是懸在一幅巨大屏風中腰的一尊精巧、別致、玲瓏剔透的玉雕。前人介紹懸空寺,概括為:「面對恆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岩,下臨深谷;鑿石為基,就岩起屋;結構驚險,造型奇特。」抬頭望上去,但見層層疊疊的殿閣,只有十數根像筷子似的木柱子把它撐住。那大片的赭黃色岩石,好像微微向前傾斜,瞬間就要塌下似的。

雖然懸空寺給人的第一個印象是一棟[危樓],但出於好奇和[探險]的沖動,誰都願意鼓起勇氣踏上寺門。過了佛堂前面的平台後,踏上那連接殿宇之間的棧道,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提起腳跟,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踩在木板上,好像走在剛結了冰的河面那樣,生怕腳重,寺塌下來,自己做了[空中飛人];尤其是當你在樓上,沿著緊貼在崖壁的通道,由南往北走,通過一條棧道,走到北邊的那座三層三檐的樓閣時,就會發現這里地勢已相當高。往上望,「上載危岩」;往下看,「下臨深谷」,腳下的樓板又有晃動的感覺,真是驚心動魄,驚險之至。然而,腳板底下的木板雖然吱吱作聲,而貼在岩石上的樓台,卻巋然不動……「鐵扁擔」把樓閣橫空架起來到三官殿,才叫人鬆了一口氣。這是全寺兩座最大的建築物,大殿的後面挖了很多石窟,變成了一半房子一半洞的特有建築形式。原來,當年的建築者,就已經懂得向岩壁要空間的道理了。

側身探頭向外仰望,但見凌空的棧道只有數條立木和橫木支撐著。這些橫木又梁叫做「鐵扁擔」,是用當地的特產鐵杉木加工成為方形的木樑,深深插進岩石里去的。據說,木樑用桐油浸過,所以不怕被白蟻咬,還有防腐作用。這不正是修築棧道的[古方]嗎?看來,懸空寺就是用類似築棧道的方法修建的,而閣樓的底座便鋪設在許多鐵扁擔上。

其實,懸空寺之所以能夠懸空,除了藉助「鐵扁擔」之力以外,立木(即柱子)也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些立木,每條柱的落點都經過精心計算,以保證能把整座懸空寺支撐起來。據說,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來平衡樓閣的高低;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夠發揮它的支撐作用,如果空無一物,它就無所借力而[身不由己]了。此外懸空寺另一部分則利用突出的岩石作為它的基礎。在寺的棧道石壁上,刻有「公輸天巧」四個大字,贊賞懸空寺的建造技藝。公輸就是魯班,也叫公輸班,春秋戰國時代人,被認為是建築工匠的祖師爺。這四個字是說,這座建築物簡直是魯班那樣巧奪天工的匠師所為。當地有一句形容此寺驚險的民謠:「懸空寺,半山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當人們仔細觀察,了解了它的結構原理後,對古代匠師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發出感嘆和敬佩了。

但是,除了因地制宜之外,到底還有其它什麼緣故要把懸空寺建在這千尺峭壁上呢?原來,以前這里是南去五台、北往大同的交通要道,懸空寺建在這里,可以方便來往的信徒進香。其次,渾河河水從寺前山腳下流過,常常暴雨成災,河水泛濫,人們以為有金龍作祟,便想到建浮屠來鎮壓,於是就在這百丈懸崖上懸空修建了寺院。

寺中共有殿堂40餘處,都是木結構,其位置部署,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寺南北各有一座三檐歇山頂,危樓聳起,對峙而立,從低向高,三層疊起。雖離地百餘尺,附於絕壁上,但仍有三面環廊圍抱。六座殿閣,相互交叉,飛起棧道相連,高低相錯,用樓梯溝通,曲折迂迴,參差有致,高下錯落,虛實相交。整個寺廟,錯綜而不合零亂,交叉而不失嚴謹,似虛而實,似危實安,實中生巧,危里見俏,構思布局妙不可言,一種在國內其它寺廟中體會不到的危險感會緊緊地抓住遊人的獵奇心理。遊人們在廊欄間行走,如行迷宮,甚至會找不到出路。這正是其建築構思的一個特色,既不呆板,又不零亂,給人以曲折玄妙之感。寺正室(殿閣)坐西朝東,寺大門向南。正室背依恆山西峰翠屏山,面對東峰天峰嶺。全寺建築分三組,先為三宮殿,再為三聖殿,最後為三教殿。別看輕這殿宇小巧玲瓏,內里卻大有乾坤。寺內塑像頗多,並有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雕像80尊。由於這些殿堂進深都較小,殿內的塑像形體也相對縮小,但比例適度,表情豐富,很有藝術價值。進山門,迎面是座雙層樓閣,院內兩座危樓對峙,既是碑亭,又是門樓、山門兩側是兩座方形耳閣為鍾鼓樓。這組建築以三宮殿為主體,是奉祀道教之所。殿內幾座塑像都是墨面烏眉,衣袖帶風,似有飄飄欲仙之意。中間一組是以三聖殿為主,這是釋迦牟尼的「佛國」,三聖殿內的釋迦、韋馱、天女等塑像,端莊正坐,兩旁弟子拱手侍立,給人以出世之感,形體豐滿,神態感人,是懸空寺內彩塑中的佼佼者。更為特殊的是地處懸空寺最高層的三教殿內,釋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耐人尋味。佛教、道教、儒教始祖同居一室,確不多見。這或許是宗教斗爭激化的北朝佛、儒、道三教合作建寺的產物,也無從可得。

這里的山勢好像一口掛起來的鍋一樣,中間凹了進去,而懸空寺恰好建在鍋底。這種有利的位置,使得塞外凜烈的大風不能吹襲懸空寺。此外,寺院前面的山峰又起了遮擋烈日的作用;據說,在夏天的時候,每天只有3個小時的陽光照射懸空寺,難怪它能夠歷經了千多年風雨甚至地震,迄今仍然牢牢地緊貼在峭壁上。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記中將懸空寺稱為天下巨觀,並對整個寺廟建築、部署作了極高的評價。

懸空寺雖幽居深谷,但有恆山水庫依傍。恆山水庫蓄水1300萬立方,澆灌著五萬余畝良田。夏日,兩側青山側立,黛色的山巒在水庫中顯出倒影。水色清碧,漣漪累累。到溢洪閘全開時,峽谷內飛流噴涌,山水相交,渾然一體,結懸空寺的奇景又增添了秀色。

⑵ 北京名勝古跡圖片加簡介

八達嶺長城、北京故宮、頤和園、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園、周口店遺址、天寧寺塔等等。

⑶ 令人神往的古跡是哪裡

埃及共發現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開羅郊區吉薩的三座金字塔。凡是去埃及的人,無一不去造訪令人神往的古跡——埃及金字塔。在世界七大奇跡中,埃及金字塔是著名的古代建築,為世界七大奇跡之首。其工程之浩大,結構之精細,至今還是未被揭開的人類之謎。埃及金字塔位於尼羅河西岸、開羅西南約13千米的吉薩地區。這些金字塔大約建於公元前27世紀。金字塔底座呈方形,愈上愈窄,聚於塔頂形成方錐形的建築,其四面都形似漢文的「金」字,因此中文稱其為金字塔。

⑷ 中國的名勝古跡資料外加圖片

山西平遙古城導游詞

諸位遊客,大家好。

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平遙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聳的磚牆就是我國現存較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決議,將我國雲南省麗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蘇省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在大家可以觀賞一下古城的遠景和比較完整的外觀。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據載:西周時期周宣工為抵禦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曾派兵北伐薩猶,並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遠縣城東北約7公里的京陵襯,京陵二字作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這可以說是平遙建城的開端,也是現在乎迢城的前身。從那時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歷史了。

現在這座平送城始建於何時,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大約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時,為避名諱,將原來的平陶縣改為乎迢縣.並把縣治從別處遷到這里。建城時間應該是這以後的事。在濕長的歷史歲月中.這里曾有過她的繁華,也曾多次道受戰火的破壞。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城牆,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來的土城牆加高加厚加磚擴建而成的,明清以來雖曾數次維修,但風格未變。

平遙古城內古建築保存很多,像文廟大成殿、清虛觀、市樓、城隆廟、武廟戲台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時代風貌。漫步街頭,還會看到各種古色古香的院門、院埔、秸雕細刻的古建築裝飾,甚至還能看到門前的接馬石樁、下馬石等,一派古城風貌。

平遏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名人輩出。是敢於不顧「滿門抄斬」的恐嚇、秉筆直書的若名晉代史學家孫盛、以「映雪讀書」流傳千古的孫康等古代名人,當代已故中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侯外廬、已故語言研究所副所長侯秸一、已歇中國文學研究會會長王瑤、著名畫家李苟、著名歌唱家郎蘭英等都出生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平適古城不愧為歷史文化名城。

(過急濟橋)

我們現在正行駛在惠濟橋上,惠濟橋是一座九拱石橋,修建於清代康熙年間,同治年間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親筆為它寫道碑記。這座橋規模不等大.歷史也不算很長,但造型優美.橋面平坦,沒有像一般石橋那樣高高隆起,便於車馬行走。而且更有一個奇處,就是這座橋下還有一座橋。下面的橋不見文字記載,人們原來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場暴雨造成特大洪災,滾滾洪水帶走了不少淤積多年的河沙。水退後,人們驚奇地發現:原來惠濟橋疊架在舊橋的橋面上,形成橋上橋的奇觀。利用舊橋做新橋的牢固基礎,既節省財力、人力,又省時間,多聰明的構思叼!這在造橋史上也是一個奇跡。

平迢古城到了.請大家隨我上城牆參觀。

(過急濟橋)

我們現在正行駛在惠濟橋上,惠濟橋是一座九拱石橋,修建於清代康熙年間,同治年間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親筆為它寫道碑記。這座橋規模不等大.歷史也不算很長,但造型優美.橋面平坦,沒有像一般石橋那樣高高隆起,便於車馬行走。而且更有一個奇處,就是這座橋下還有一座橋。下面的橋不見文字記載,人們原來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場暴雨造成特大洪災,滾滾洪水帶走了不少淤積多年的河沙。水退後,人們驚奇地發現:原來惠濟橋疊架在舊橋的橋面上,形成橋上橋的奇觀。利用舊橋做新橋的牢固基礎,既節省財力、人力,又省時間,多聰明的構思叼!這在造橋史上也是一個奇跡。
平迢古城到了.請大家隨我上城牆參觀。

(帶遊客進「下東門」)

這里就是乎迢方城的「下東門」。大家看這高達12米的城牆多雄偉、多壯觀。在城外,本來還有護城河.城門處架有吊橋.在古代戰亂的日子裡.這的確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防線。

我們進來朗這個地方是下東門瓮城,它是為保衛城門而設立的。城門是城牆上的薄弱環節,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強了城池的防衛手段。這里地方根小,四周為高牆圍護,即便敵人攻入瓮城也只能進來少數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圍之中,成為瓮中之鱉。有的瓮城門並不是開在城門對面,而是拐個彎開在旁邊.更可防止沖入的敵兵一較作氣沖到城門下.通過拐彎來消解敵兵銳氣。這些設計思想都是古人在長期實戰經驗中總結出來的。

大家看.瓮城裡還有一個建造講究而小巧的院落.這是干什麼的呢?原來這是一座小關帝廟。關帝是武聖人.把關廟修進瓮城裡,卻是平迢人的獨特創造。請大家隨我進城,上城牆參觀。

現在我們已經在城上了,這里本來還有城樓.在戰爭中毀掉了。這座建在城牆上的台,傳說就是尹吉甫的點將台。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將,在歷史上游藩有名,《律經沖的《較高》、《冠R2等幾首詩就是他作的、前面提到的那有名的對北方游牧民族0l猶的北伐,就是由他指揮的。為了鞏固北伐的成果,他還在這里修建了京陵城。尹吉甫遺跡這里還有多處。在京陵村附近還有一處村茁叫尹村,傳說是尹吉甫當年駐兵酌地方。在上東門外有尹吉甫募,募前一通明代石碑上大書「周卿士ZJ吉甫神道」八字。上東門里還有一座紀念尹吉甫的小廟。

請大家隨我觀賞一下古城的建構。

(帶遊客向南浸步.邊走邊說,約走2—3個墩台即可停下)

我們看城牆上兩邊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兒牆,為什麼叫女兒牆呢?宋代官府編寫的《營造法式》上有個書面解釋:「言其卑小。比之於城,若女子與丈夫也。」意思是說城牆高大厚實,保偉丈夫;女牆單薄短小,像弱女子。民間有的地方卻流傳著這樣的故事:早先城上並沒有女兒牆,有一次一個老人被拉來做工,和他相依為命的小孫女也天天隨他來到城上.坐在旁邊觀看。一天,一位累極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競走到城牆邊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過大,民工雖得救了,小女孩卻摔死了。為了紀念她,工匠們在城上修起了矮牆,並把它叫做女兒牆。這實在是個感人的故事,但確實說明了女兒牆的保護性功能。我們看:兩邊的女兒場並不一樣,向外的女兒牆上還修築了垛口,垛口還留著供臆望和射擊使用的小孔.這當然是為了實戰的需要。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牆每閑一段,就有一個向外突出的部分,這叫做墩台.墩台是干什麼的呢7它是保衛城牆的。我們知道.古代攻守城他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彎機,上面既可射下去,下面也可射上來,因此守城的士兵輕易不敢探出身去。這樣,城牆腳下反麗成丁防禦的死角。有了墩台.就可以彌補這個不足、從三面組成一個強大的立體射擊網,城防力量大大加強。在每個塌台上,還修有一座敵樓,上面有孔,也是為觀察和射擊用的。

干遙古城除了具備這些共性持點外,還有自己獨特的地方。

城牆本是戰爭的產物,平逗人卻偏偏喜歡給抹上一層濃濃的文化色彩.把象徵文化星官的魁星樓修在丁城牆東南角上(指形狀獨特的魁星樓)。據統計,古城上共有3000個垛口、72廢敵樓,那是象徵著文聖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

乎遙俯視似龜形,歷來有龜城之稱.據說是取神龜壽水長存之意。全城六座城門,南門似頭,城門和瓮城外門都向南.任龜首自由伸縮,北門似尾,瓮城外門拆而東向,好儡龜尾東甩:東西各二門似龜腳.三座瓮城外門拐向南開,好像神龜正續緩伸腿屈肢向前爬行,只有咱們剛才進來的下東門瓮城外門不向南拐而向東開,傳說是伯神龜爬向別處,所以用一根無形的繩索把左後腳牢車地拴在城東Lo公里的麓台塔上,把這條腿都拉宜了。在南門外左右各有一口井,人們說那就是神龜的一對明亮的眼睛。在市中心,也就是龜心的位置,還修有一座市樓,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座高踞眾屋之上的樓,在市樓樓頂兩坡上,還用黃、藍兩色琉璃瓦拼出雙喜字相壽字,它充分體現了古城獨特的文化氛圍,表達了乎迢人民良好的願望,這可以說是龜城城建構思的畫龍點暗之作了。

乎迢城內文物眾多,西南方向那一片覆蓋琉璃的建築,就是城因廟、財神廟建築群,近處觀看,可以見到它館角高桃、群昂飛動、油漆彩繪的壯麗景色。在它附近很顯眼的那座現代大樓是平適中學教學樓。文廟大成殿就在校園內,從這里看不清蔑。為保護原來的風貌,古城中一般是不準建樓的,干迢人卻為學校破例修了一座教學樓,足見對教育的重視。平迢中學也不負眾望,一直以優異的成績保持著這所省級重點中學在省內的領先地位。

⑸ 中國現存的一些名勝古跡有那些,在哪裡

在四川有「
蜀道
」(三國),在西安有「兵馬俑」(秦朝),在北京有「故宮」(清朝),在南京也有「故宮」(明朝),在廣東有「
南越王墓
」等。

⑹ 中國有哪些名勝古跡 圖片

中國名勝古跡

我國「世界遺產」項目名單
截止到二00四年七月末,我國列入世界遺產項目已達33處。其中包括:
一、 文化自然雙重遺產5處。
1、 泰山——1987年12月
2、 峨眉山、樂山大佛——1996年12月
3、 黃山——1990年12月
4、 武夷山——1999年12月
5、 青城山、都江堰——2000年11月
二、 文化遺產23處。
1、 長城——1987年12月
2、 故宮——1987年12月
3、 莫高窟——1987年12月
4、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1987年12月
5、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1987年12月
6、 避暑山莊——1994年12月
7、 孔府、孔廟、孔林——1994年12月
8、 武當山古建築群——1994年12月
9、 布達拉宮——1994年12月
10、蘇州古典園林(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獅子林、滄浪亭、藝圃、耦園、退思園)——1997年12月
11、平遙古城——1997年12月
12、麗江古城——1997年12月
13、天壇——1998年11月
14、頤和園——1998年12月
15、大足石刻——1999年12月
16、明、清皇家陵寢(十三陵、明顯陵、明孝陵、清東陵、清西陵、沈陽故宮、昭陵、福陵、清原永陵)
17、安徽古村落(西遞、宏村)——2000年11月
18、龍門石窟——2000年11月
19、雲崗石窟——2001年12月
20、高句麗王城、王陵及墓葬(五女山城、國內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貴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將軍墳1號陪冢)——2004年7月1日
21、澳門歷史城區——2005年7月15日

22.安陽殷墟——2006年7月13日

三、 自然遺產4處
1、武陵源——1992年12月
2、九寨溝——1992年12 月
3、黃龍——1992年12月
4、三江並流——2003年12月

5.四川卧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2006年7月12
四、 文化景觀遺產1處
1、廬山
我國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單(第一批)2003年2月13日通過
1、湖南張家界——小盆景大仙境
2.江西廬山——文化內涵博大精深
3、廣東丹霞——景觀奇風景美
4、安徽黃山——無處不景無出景不美
5、河南雲台山——長崖險飛瀑絕
6、黑龍江五大連池——地貌奇火山迷
7、雲南石林公園——地貌全類型多
8、河南嵩山——天然地質博物館
我國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單(第二批)2005年2月11日通過
9、浙江雁盪山——
10、福建泰寧(金湖)——
11、內蒙古克斯克騰——
12、四川興文(石海、石林、溶洞)——13、山東泰山

我國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單(第二批)2006年9月日通過

14、河南伏牛山
15、河南王屋山—黛眉山
16、廣東、海南島湖光岩、海口石山火山群
17、黑龍江鏡泊湖
18、北京、河北房山

註:世界地質公園與世界遺產、人與生物圈一並納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 的 的管理網路。

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1——5批、177處)
北京:八達嶺、十三陵、石花洞;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秦皇島北戴河、野三坡、蒼岩山、嶂石岩、西柏坡天柱山、崆山白雲洞;
天津:盤山;
山西:五台山、恆山、黃河壺口瀑布、北武當山、五老峰;
遼寧:鞍山千山、鴨綠江、金石灘、興城海濱、大連海濱——旅順口、鳳凰山、本溪水洞、青山溝、醫巫閭山;
黑龍江:鏡泊湖、五大連池 ;
吉林:松花湖、八大部——凈月潭、仙景台、防川;
江蘇:太湖、南京鍾山、雲台山、瘦西湖、三山;
浙江:西湖、富春江——新安江、雁盪山、菩陀山、天台山、嵊泗列島、楠溪江、莫干山、雪竇山、雙龍洞、仙都、江郎山、仙居、浣江五泄、方岩、百丈祭——飛雲湖;
安徽:黃山、九華山、天柱山、琅琊山、齊雲山、採石、巢湖、花山謎窟、漸江、太極洞;
福建:武夷山、清源山、鼓浪嶼——萬石山、太姥山、桃源洞——鱗隱石林、金湖、海壇島、冠豸山、鼓山、玉華洞、十八重溪、青雲山
江西:廬山、井岡山、三清山、龍虎山、仙女湖、三百山、梅嶺——騰王閣、龜峰;
山東:泰山、嶗山、膠東半島海濱、博山、青州;
河南:雞公山、龍門石窟、嵩山、王屋山——雲台山、石人山、林慮山;
湖北:武漢東湖、武當山、大洪山、隆中山、九宮山、陸水;
湖南:衡山、武陵源、岳陽樓——洞庭湖、韶山、嶽麓山、莨山、猛洞河、桃花源;
廣東:肇慶星湖、西樵山、丹霞山、白雲山、惠州西湖、羅浮山、湖光岩;
廣西:桂林灕江、桂平西山、花山;
四川(重慶):峨眉山、三峽、黃龍寺——九寨溝、縉雲山、青城山——都江堰、劍門蜀道、貢嘎山、金佛山、蜀南竹海、西嶺雪山、四面山、四姑娘山、石海洞鄉、邛海、螺髻山、芙蓉江、天坑地縫、白龍湖、光霧山——諾水河、天台山、龍門山;
貴州:黃果樹瀑布、織金洞、憮陽河、紅楓湖、龍宮、荔波樟江、赤水河、馬嶺河、都勻斗蓬山——劍江、九洞天、九龍洞、黎平侗鄉;
雲南:路南石林、大理、西雙版納、三江並流、滇池、玉龍雪山、騰沖地熱、九鄉、建水、瑞麗江——大盈江、普者黑、阿廬;
陝西:華山、臨潼驪山、寶雞天台山、皇帝陵、合陽洽川;
甘肅:麥積山、崆垌山、鳴沙山——月牙泉;
新疆:天山天池、庫木塔格沙漠、博斯騰湖、賽里木湖;
西藏:雅隆江;
寧夏:西夏王陵;
青海:青海湖;
海南:三亞海濱。
第六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名單
(共10處)
浙江省
方山—長嶼硐天風景名勝區
安徽省
花亭湖風景名勝區
江西省
高嶺—瑤里風景名勝區
武功山風景名勝區
雲居山—柘林湖風景名勝區
河南省
青天河風景名勝區
神農山風景名勝區
湖南省
紫鵲界梯田—梅山龍宮風景名勝區
德夯風景名勝區
貴州省
紫雲格凸河穿洞風景名勝區

⑺ 中國有哪些名勝古跡

1、萬里長城


瀘沽湖,俗稱左所海,古名勒得海、魯枯湖,納西族摩梭語「瀘」為山溝,「沽」為里,意即山溝里的湖,湖位於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交界處,為川滇共轄,湖東為鹽源縣瀘沽湖鎮(原左所區),湖西為寧蒗縣永寧鄉。

瀘沽湖屬高原斷層溶蝕陷落湖泊,由一個西北東南向的斷層和兩個東西向的斷層共同構成。屬長江上游幹流金沙江支流雅礱江支流理塘河水系。

瀘沽湖是雲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是中國第三大深水湖泊。瀘沽湖周邊主要居住著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沿岸居住有蒙古族7種民族,約1.3萬人。

⑻ 中國的名勝古跡分別在哪裡

中國十大名勝古跡
1.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古稱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24代皇帝的宮殿,也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宮殿的群體。
2.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長城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古代偉大的萬里長城,它體現了我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
3.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位於河北省,又稱熱河行宮,建於清朝是皇家別園。
4.兵馬俑:
兵馬俑是中國第一個封建皇帝的皇陵,修建了36年之久,是一座雄偉的地下皇宮。
5.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白帝城,全長204千米,稱峽江。
6.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城市。因為多玉桂樹而得名,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稱。
7.蘇州園林:
蘇州是我們國著名的歷史古城,有園林城市之稱。
8.黃山:
黃山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山,它有泰山之雄,峨嵋之秀,華山之險,衡山之煙雲,廬山之瀑布等。
9.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為與杭州西部,又稱西湖子,風景秀麗,具山水之勝,園林之美。
10.日月潭:
日月潭位於台灣省南投縣東玉山之北,是台灣最大的天然湖泊,被譽為「雙潭秋月」是台灣八大景點之一。直飲水。

⑼ 中國名勝古跡,要簡介和圖片的哦

萬里長城

為於北京,萬里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
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
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徵。同時,長城於1987年12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萬里長城,是中國偉大的軍事建築,它規模浩大,被譽為古代人類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跡。以雄峙中國北方大地的萬里長城為中介的南北廣大地域所構成的長城帶,橫貫今遼寧、內蒙古、寧夏、甘肅、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和吉林、黑龍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區)的相當一部分地區,也包括歷史時期處於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和朝鮮半島的若乾地區。其范圍南北寬約數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東西長約數千公里。長城帶自遠古至今居住著眾多的民族,各民族及其相互關系的發展,是觀察和理解長城帶一切事物的關鍵所在。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長城帶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它們都與分布在長城帶的20多個民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無論已經消失的還是繼續發展的各民族,都對中國的歷史發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發展的產物,但對於長城南北民族關系內在發展規律的研究尚不充分。總結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寬研究領域,揭示長城與中國民族關系發展的內在聯系,對於長城學、民族學及中國民族關系史等學科研究的發展,對於促進民族團結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位置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南嶺山系的西南部,東經109°45''—104°40'',北緯24°18''—25°41'',平均海拔150米,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經億萬年的風化浸蝕,形成了千峰環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被世人美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市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五城區和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十二縣,行政區域總面積 27809 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 565 平方公里。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兩千多年的歷史,使它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秦始皇統一國家,統一思想後,設置桂林郡,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灕江。桂林從此便成為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宋代以後,它一直是
廣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號稱「西南會府」,直到新中國建立。在漫長的歲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著無數的文人墨客,使他們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和文章,刻下了兩千餘件石刻和壁書,另外,歷史還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古跡遺址。這些獨特的人文景觀,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的贊美。抗日戰爭時期,桂林成為中國著名的文化城,眾多的愛國作家、藝術家會集在這里,譜寫出抗日文化的新篇章。悠久的歷史,為這塊古老而美麗的土地孕育了富饒的文化。千百年來,桂林一直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寶地。一個以桂林市為中心,包含周圍12個縣的風景區已經形成。

西湖

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湖面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水面原面積5.64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島嶼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長15公里。平均深度1.21米,最大深度6.52米,最淺處不到1米,最濘處有5米多。如今伴隨著「西湖西進」擴大為6.5平方公里,基本達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積。蘇堤和白堤將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個部分。西湖與錢塘江溝通後,每天引入錢塘江水約30萬立方米,西湖水由原來的一年一換變成每月一換,透明度由原來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原為古海灣,錢塘江泥沙淤阻後形成。
西湖多數水域處於富營養狀態,小南湖和三潭內湖已接近富營養下限,主要污染物是生活污染,N、P過正常值6~4倍;年平均水溫17.6℃,最高10月 28.6℃,最低3月4.0℃,無湖冰;80年代初魚類有51種,分屬10目16科43屬,魚類來源有:(1)固有野雜魚;(2)錢塘江帶入魚類;(3) 人工引進馴化的養殖魚種,養殖魚類成為優勢西湖最主要的放養魚種是鰱和鱅,兩者占總放養量的75%~80%;其次是鯽、河內鯽,其他養殖魚類還有團頭魴、細鱗鯝、圓吻鯝、以及鰻鱺等,為保護大型水生植物,停止放養草魚和青魚,西湖還有少量。
中國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個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單稱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個歷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古跡遍布,山水秀麗,景色宜人。
獲得榮譽
1982年,西湖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
198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2007年5月8日,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1年6月24日,在巴黎舉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5次大會上,「中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列入新的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

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故宮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為世界之最;故宮的整個建築被兩道堅固的防線圍在中間,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環繞;接著是周長3公里的城牆,牆高近10米,底寬8.62米。城牆上開有4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牆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角樓有3層屋檐,72個屋脊,玲瓏剔透,造型別致,為中國古建築中的傑作。
歷代宮殿都「象天立宮」以表示君權「受命於天」。由於君為天子,天子的宮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宮」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歷經明清兩個朝代24個皇帝。故宮規模宏大,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間,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為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故宮有一條貫穿宮城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朝後寢」的古制,布置著帝王發號施令,象徵政權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後居住的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在其內廷部分(乾清門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條以太上皇居住的宮殿---寧壽宮,和以太妃居住的宮殿---慈壽宮為中心的次要軸線,這兩條次要軸線又和外朝以太和門為中興,與左邊的文華殿,右邊的武英殿相呼應。兩條次要軸線和中央軸線之間,有齋宮及養心殿,其後即為姘妃居住的東西六宮。出於防禦的需要,這些宮殿建築的外圍築有高達10米的宮牆,四角有角樓,外有護城河。
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故宮「三大殿」之首,建立在五米高的漢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著雕龍石柱。這是宮殿群中最大的建築。殿高36米,寬63米,面積為2380平方米。大殿正中兩米高的檯子上是金漆雕龍寶座,寶座背後是高雅的屏風,還有瀝粉金漆的龍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富麗堂皇。明清兩代皇帝即位、誕辰以及春節、冬至等慶典,均在此舉行。
故宮中和殿
中和殿在太和殿後,是故宮「三大殿」之一。該殿是一座單檐攢尖頂的方形殿。每邊21米,各三間,走廊列柱20根,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內閣、禮部及侍衛等的朝拜,每逢各種大禮的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閱覽奏章和祝辭。
故宮保和殿
保和殿位於中和殿之後,是故宮「三大殿」之一。清朝每年除夕和元宵,皇帝在此宴請王公貴族和文武大臣,到乾隆年間,把三年一次的殿試由太和殿移至這里舉行。保和殿東西兩側的廡房現改為歷代藝術陳列館,陳列有從原始社會到清代約六千年的中華藝術瑰寶。
故宮乾清宮
乾清宮是內廷正殿,殿中設寶座,上有「正大光明」匾,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寢宮及平日處理政事的地方,雍正以後搬出。每年元旦、燈節、端午、中秋、冬至、萬壽等節,按例在此舉行家族宴,另外皇帝死後欞柩停在此殿。
故宮交泰殿
交泰殿在乾清宮後,是明清時為皇後舉辦壽慶的地方。殿內存玉璽25塊;西側陳設乾隆年間造的自鳴鍾;東側為銅壺滴漏,清世祖順治禁止內官干預政事的鐵牌也立於此殿。
故宮坤寧宮
坤寧宮在明朝時是皇後的寢宮,又叫中宮,順治年間仿照沈陽清寧宮重建,同時將西暖閣改為祭神的場所,經常在此舉行朝祭、夕祭、春秋大祭等;東暖閣則作為皇帝新婚的洞房,清朝的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四帝都在此舉行過大婚。
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重修。
故宮儲秀宮
儲秀宮是明清兩代後妃居住的地方。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慈禧剛進宮被封為蘭貴人時,曾在這里居住。咸豐六年三月升為懿嬪的慈禧,在這里生下同治皇帝。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已居長春宮的慈禧太後,為慶祝五十歲生日,移居此宮,並重修宮室,耗費白銀六十三萬兩。
故宮養心殿
養心殿為工字形殿,前殿面闊三間,通面闊36m,進深3間,通進深12m。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明間、西次間接卷棚抱廈。前檐檐柱位,每間各加方柱兩根,外觀似9間。
故宮御花園
御花園原名宮後苑,今俗稱御花園,佔地一萬二千平方米,有建築二十餘處。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採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布局緊湊、古典富麗。殿東北的堆秀山,為太湖石疊砌而成,上築御景亭,每年重陽節帝後在此登高。

黃山

黃山風景區,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東經118°1'度,北緯30°1',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風景區154平方公里。黃山山脈東起績溪縣的大嶂山,西接黟縣的羊棧嶺,北起太平湖,南臨徽州山區。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8米。黃山是中國著名風景區之一,世界游覽勝地。
景區特點
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由於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於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雲霧多、濕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黃山集名山之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雲,廬山之瀑,雁盪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麗,黃山無不兼而有之。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並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黃山四絕著稱於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爭輝。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黃山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的美稱,有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黃山氣候宜人,是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避暑勝地。
黃山自然環境條件復雜,生態系統穩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帶明顯,群落完整,還保存有高山沼澤和高山草甸各一處,是綠色植物薈萃之地,森林覆蓋率為56%,植被覆蓋率達83%。黃山野生植物有1452種,其中屬國家一類保護的有水杉,二類保護的有銀杏等4種,三類保護的8種,有石斛等10個物種屬瀕臨滅絕的物種,6種為中國特有種,黃山特有2種,首次在黃山發現或以黃山命名的植物有28種,尤以名茶「黃山毛峰」、名葯「黃山靈芝」馳名中外。 黃山動物種類300多種,有梅花鹿、黑麂、毛冠鹿、蘇門羚、長尾雉等14種中國國家級保護的野生動物。
獲得榮譽
1985年,入選全國十大風景名勝;
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是中國第一個同時作為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名錄的;
2004年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
2007年5月8日,黃山市黃山風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位於河北省承德市,距離北京230公里。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89年建成。山莊的建築布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苑景區又可分成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三部分。內有康熙乾隆欽定的72景。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築100餘處。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
避暑山莊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為中國著名的古代帝王宮苑,始建於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建成於乾隆五十五年,歷時87年。避暑山莊佔地564萬平方米,環繞山莊蜿蜒起伏的宮牆長達萬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相當於頤和園的兩倍,有八個北海公園那麼大。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是一個緊密關聯的有機整體,同時又具有不同風格的強烈對比,避暑山莊樸素淡雅,其周圍寺廟金碧輝煌。這是清帝處理民族關系重要舉措之一。由於存在眾多群體的歷史文化遺產,使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十大名勝、和四十四處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承德也因此成為全國首批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
獲得榮譽
1994年12月,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曾用名熱河行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5月8日,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避暑山莊與北京的頤和園,蘇州的拙政園,蘇州的留園這四座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裡面的園林一起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位於陝西省臨潼縣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陵墓的陪葬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之一。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在兵馬俑一號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廳,設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向中外廣大旅遊者開放。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帝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歷代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當時,秦朝總人口約2000萬,而築陵勞役達72萬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園以南2000米的三劉村到縣採石場部之間,有高5~25米的多級黃土崖。仲山、峻峨山下死屍成片,側面顯示了整個工程的殘酷。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秦始皇陵定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⑽ 中國歷史遺跡有哪些

1、隆興寺,在清河古貝州城西南,始建於隋朝。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未發跡時,曾在舍利塔下困卧,「塔影周回蔭之,老僧知其異,獻茶啜飲。」太祖即位後,建隆二年(962年)勑令重修隆興寺,並賜御匾。後幾經戰亂,整座寺院已毀損無存。 2014年10月20日,有1千多年歷史的清河縣隆興寺經過近2年的重建後正式對外開放,接待遊客。

2、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

3、布達拉宮最初為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1645年(清順治二年)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時期護法王固始汗和格魯派攝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達拉宮之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冬宮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儀式舉辦地,也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之地,舊時與駐藏大臣衙門共為統治中心。

4、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5、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樂山大佛和凌雲山、烏尤山、巨形卧佛等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擴展材料:

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後,工程一度中斷。多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捐贈俸金,海通的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大佛,由於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建者章仇兼瓊遷家任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贈俸金繼續修建樂山大佛。在經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後歷經90年時間才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