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明末清初時代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西藏冬天風景高清圖片 2025-01-16 15:45:46
度搜索全身圖片 2025-01-16 15:25:59
藝術狐狸圖片素材 2025-01-16 14:47:35

明末清初時代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08 20:16:22

A. 明末清初歷史背景

1、政治上,明末農民起義不斷,;清朝在關外崛起,威脅大明王朝的北部邊防,1644年李自成攻佔北京,大明滅亡,清兵入關南下一統中華,李自成起義軍被剿滅。

2、經濟上,明末清初政治腐敗,土地兼並嚴重,再加上天災不斷,鼠疫橫行,老百姓難以生存,加上戰火不斷,人口銳減。

3、文化上,明末清初,資本主義萌芽,促進思想的啟蒙運動,明末清初思想家們,紛紛著書立說,表明反對封建統治的觀點,成為新穎的文化符號。

(1)明末清初時代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明朝後期,統治腐朽。宦官魏忠賢專攬朝政,迫害異己、鎮壓人民。統治者不斷加重對人民的剝削,加上連年的災荒,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1628年,戰爭在陝北爆發,涌現了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幾十支起義軍。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糧」口號,深得農民擁護。

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佔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同年三月,佔北京,崇禎皇帝在景山自縊身亡,主宰中國的明朝至此滅亡。之後清兵入關,並打敗李自成的大順政權,進入北京。

在北方,原明朝殘余勢力大多投降清朝或與清朝合作共同對抗起義軍;而在南方,忠於明朝的各種勢力建立了數個流亡政權,史稱南明,在隨後的十多年間被清朝逐一消滅。

清廷先後鎮壓了各地的農民軍殘余勢力和南明抗清武裝,逐步統一全國。在清朝統一全國的過程中,由於規定所有人必須剃發易服。

這項政策曾在南方遭到了部分漢族等各族人民的武裝抵抗,發生過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屠殺江南抗清軍民事件。

B. 《鹿鼎記》是什麼歷史背景下的作品

《鹿鼎記》的創作背景是在明末清初,這個時代背景下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給金庸先生的創作增加了更多的色彩。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金庸在創作武俠小說的過程中,自己的胸懷也逐漸像大俠一樣打開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胸懷,我們才在他的小說中看到了大愛,看到了真善美,這就是金庸先生的偉大之處,不僅是在寫武俠,更將人性揭示出來。

C. 明末清初時期,特別是1600年以後,我國北方領土的邊界走向有哪些變化有圖片顯示嗎

明中後期東亞形勢圖

康熙帝時期形勢

D. 請問這兩張圖片是來自那個電視劇/電影,是將明末清初的是,講了滿清屠殺。

1、電影《柳如是》
吳琦執導,萬茜、秦漢、馮紹峰主演。2012年3月8日上映。

2、電視劇《帝女花》
改編自同名粵劇,共32集。鄺業生導演,佘詩曼、馬浚偉、郭羨妮、陳豪、邵美琪領銜演。2003年首播。

E. 明末清初思想活躍局面出現的背景

一、社會背景

明末清初是我國又一重要的社會在轉型期.封建制度漸趨衰落。

1、政治:專制統治腐朽,社會各種矛盾尖銳。明末清初社會大動盪,明王朝的滅亡對士大夫階層是一個極其沉重的打擊,亡國之痛,使他們認真反思,開始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痼疾和明朝滅亡的原因進行反省並著書立說。

2、經濟:①土地高度集中、賦役沉重。

②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根本原因)

3、思想:以程朱理學為標準的科舉考試使思想界呈現出因循守舊、陳腐不化的習氣;西學東漸中近代科技開始傳入,開闊了人們的眼界。

F. 明末清初思想家產生的背景

一.「異端」思想家李贄

(1)李贄的生活經歷和性格特徵:李贄生活在明朝後期,號卓吾,福建泉州人。受教於王學的泰州學派。青年時代生活睏乏,到處奔波。中年後做過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會的黑暗和官場的腐敗。晚年毅然辭官,專事著述和講學。後被明政府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為禁書。正是這樣的生活經歷,形成了李贄「離經叛道」的不羈性格。

1.背景:程朱理學為標準的科舉考試使思想界出現了陳腐習氣; 商品經濟沖擊社會風尚,人們競相逐利;不少士人試圖跳出「四書五經」的巢穴。

2.李贄所謂「異端」思想: 第一,挑戰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批判道學家的虛偽。李贄敢於打破千百年來人們對孔子的迷信。在理學占統治地位的明代,李贄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為是非的理論。他認為是非應隨時代變遷發展而改變,不應以孔子的話作為永久不變的定論;他還認為被封建統治者奉為「治天下之大經大法」的六經不過是史官過分的「贊美之語」和孔孟之徒「記憶師說」的殘缺筆記而已,根本不是什麼至尊理論。同時他尖銳地揭露道學家「陽為道學,行若豬狗」。第二,抨擊封建社會的一些傳統觀念,強調個性發展。首先他反對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現象,追求平等、個性。他稱贊漢朝司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戀愛,贊揚寡婦再嫁;並公然稱贊武則天是傑出的女政治家。他贊揚改革,肯定農民起義。

3.李贄思想的影響:具有鮮明的反封建色彩,沖擊迂腐的綱常名教,推動了人們思想的解放,有利於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產生。李贄將矛頭直指封建禮教和整個正統思想,其思想具有鮮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戰斗精神。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背景:明末清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劇烈動盪的時期。當時,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封建社會的危機日益加深,資本主義萌芽在某些地區出現並得到緩慢發展,自然科學也有了一定發展,在此形勢下,涌現了一批進步思想家。士大夫面對危機,尋求改革方案; 提倡以史為鑒,提倡研究與結合現實,形成經世致用的思想.其中最突出的是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他們有著早年參加抗清斗爭、後來隱居著書立說的類似經歷。

2.經世致用的主要思想: 何謂「經世致用」——中國宋代後逐漸形成的一種提倡研究當前社會政治、經濟等實際問題,要求經書研究與當時社會的迫切問題聯系起來,並從中提出解決重大問題方案的治學方法。又稱經世致用之學。其特點是以史為鑒,學術研究和現實結合,解釋古代典籍為手段,從中發揮自己的社會政治見解,並用於社會改革。

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進步思想主張有:一、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獨裁,提倡「人民為主」。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專制,強調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標准應當是看廣大百姓快樂與否。顧炎武也激烈反對君主專制,主張限制君權,提出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認為,保衛一家一姓的國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衛天下是所有人的事,這段話後來被後人提煉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鼓勵人民關心國家大事。王夫之認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應當是從事農業的老百姓都有份。二、經濟上,重視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強調經世致用。黃宗羲駁斥輕視工商業的傳統思想,指出工商業和農業一樣,都是「民生之本」,應該受到保護。顧炎武、王夫之主張文人多研究一些有關國計民生的現實問題,反對空談。三、思想上,批判繼承傳統儒學,構築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黃宗羲批判舊儒學的「君為臣綱」的思想,繼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新思想命題。顧炎武批判道學脫離實際的學風,主張發揮孔子的「博學於文,行已有恥」的積極思想,提倡走出門戶,到實踐中求真知。王夫之批判理學先前宣揚的「天命論」和「生知論」,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義體系。

3.影響:生活在明清之際的三大思想家,他們繼承了晚明進步的思想傳統,反對民族壓迫和封建專制主義,重視手工業、商業,批判繼承傳統儒學,構築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這些主張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

思考:為何中國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沒有形成像西歐啟蒙運動波瀾壯闊的景象?

明清之際的資本主義萌芽較為脆弱,食早期民主思想的產生、發展缺乏強有力的物質基礎。中國傳統文化的束縛和影響。高度強化的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壓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體系。

(三)鞏固小結:明清兩朝,中國封建社會已經進入後期。那時,資本主義萌芽已經產生並且在封建專制層層重壓下,不斷緩慢地發展。舊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會因素產生,如同世界各國的規律一樣,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來。於是,在明清時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對傳統儒家思想,反對封建專制主義腐朽統治的思想家,便成為這一時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們批判繼承了傳統的儒學體系,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

G. 清軍進入北京後,南京的明朝遺臣奉是誰建立南明弘光政權

清軍進入北京之後,南京的明朝遺臣把福王朱常洵的兒子朱由崧立為皇帝,建立了弘光政權。此時此刻,明朝出現了三分天下的情形,而這三個王朝都想要一統大明,這一世紀對百姓來說是十分混亂的。

一、明末清初的時代背景

公元1644年,這一年發生了許多事。先是清朝的攝政王多爾袞帶著小皇帝進入京城,宣布對京城的統治,建立了清朝政府。另一個是大順王朝由李自成建立,可是李自成旨在京城匆匆放了一把火便走了了,最後一個是由南京士族把福王朱常洵的兒子朱由崧立為皇帝,建立了一個小小的政權,叫做弘光政權,這一王朝又叫做南明王朝。南明王朝是明朝的延續。

H. 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是什麼

清初三大思想家,即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

王夫之(1619-1692)字而農,號姜齋,湖南衡陽人;晚年隱居衡陽的石船山麓,世稱船山先生。明亡,他在衡陽起兵抗清,敗後退至廣東肇慶,在南明桂王政府中任職;桂林失陷後,長期隱藏在湘西地區的苗瑤山洞,自稱瑤人。

顧炎武(1613-1682)初名絳,字寧人,江蘇崑山亭林鎮人。世稱亭林先生。少年時參加「復社」反宦官權貴斗爭,清兵南下,嗣母王氏殉國,他參加崑山、嘉定一帶的抗清起義,失敗後,十謁明陵,遍游華北,所至訪問風俗,搜集材料,特別注重對邊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同時墾荒種地,聯絡同道,不忘興復,晚年居住華陰,死於山西曲沃。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梨洲,又號南雷,人稱梨洲先生,浙江餘姚人。思想家、史學家。父東林名士,為魏忠賢所害。他受遺命就學於劉宗周,19歲入都為父訟冤,以鐵椎斃仇人,領導復社成員堅持反宦官權貴斗爭。清兵南下,他召募義兵,成立「世忠營」抗清,明亡後隱居著述,屢拒清廷徵召。

時代背景

明清時期,封建社會進入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表明了舊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會因素的產生,江南一帶的工商業者已經有相當的經濟實力,成為社會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表現在思想領域就是反思傳統儒家思想、反對封建專制主義的思潮的涌現。這股文化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李贄、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這些思想觀念從而體現了時代要求。

I. 明清時期中國的社會背景

A
思路分析]
我國封建社會明清時期的特點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和封建社會由盛而衰。所以選A。
[解題過程]
明清時期,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的時期。其顯著特點是:第一,政治上,在遼宋夏金並立和元統一的基礎上,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又有進一步的發展。這種發展,表現之一是通過反對外來侵略的勝利和平定叛亂,管轄遼闊疆域的有效措施,維護了國家主權,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表現之二是明清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度進一步強化,而這種專制制度的發展,正是封建制度趨向沒落的反映。第二,封建經濟逐漸發展,它不僅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而且從明朝中後期開始,一種新制度的萌芽——資本主義的萌芽在封建社會內部產生並逐步增長,日益瓦解自然經濟,這是封建制度漸趨衰落的物質因素。第三,在長期而較穩固的統一局面中,各民族之間的融合,也在繼續發展著。這種融合又通過共同的維護統一,反對分裂,抗擊外來侵略,維護民族尊嚴等為近代中華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四,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一方面在傳統文化和科學技術方面,依然走在世界的前列,出現了一系列科學巨匠和帶總結性的科技著作;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則因為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趨沒落,導致了反封建民主思想的產生,出現了一批傑出的思想家和優秀小說。
所以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