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城山照片
清餐招片中國的青占照片太多了,不知道你說的是那種青山照片雲中國的三個太多,所以說三散經風的也就特別多,所以說你光寫個清son照片,這讓人是無法猜猜你需要從哪一種照片?
2. 青城山的景點
青城山
青城山
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了解青城山的更多含義
了解青城山的更多含義
簡介
歷史沿革
自然資源
地理環境
景區景點
景區榮譽
目錄
1摘要
2基本信息
3簡介
4歷史沿革
5自然資源
6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氣候特點
7景區景點
綜述
景區
主要景點
8景區榮譽
9名優特產
10景區文化
道教淵源
名稱由來
史料記載
郵票
詩詞碑歇
11旅遊信息
交通
門票
開放時間
12參考資料
青城山(Mount Qingcheng)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球道教天師道聖地,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中國道教發祥地之一,成都十景之一。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東距成都市區68公里,處於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景區面積200平方千米,最高峰老君閣海拔1260米,青城山分為前山和後山,群峰環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級,曲徑通幽,以幽潔取勝。景區內外,天師洞和圓明宮幽靜是青城山的一大特色。
青城山古名天倉山。唐開元十八年(730)更為現名。相傳軒轅黃帝遍歷五嶽,封青城山為「五嶽丈人」,故又名為丈人山。名為青城山,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終年常綠,諸峰環繞,狀若城廓。故為「青城」山。[1]另一種是青城山原名為「清城山」,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唐代時佛教發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發生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兒,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詔書將「清城」寫成了「青城」,所以改稱青城山,此據並非傳說,山上至今保留有唐代碑文詔書全文以佐。
2020年3月30日至4月30日,景區推出「你消費,我免費,這個四月青城山—都江堰任你游」活動,凡是在都江堰市消費的遊客,就有機會享受免費游景區。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山榜」。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青城山
外文名
Mount Qingcheng
別名
丈人山、赤城山
景點類別
自然風光
地理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路
展開全部
簡介
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青城山,一名丈人,一名赤城,一名清城,西嶽佐命之山。為十大洞天第五洞,號曰「寶仙九室之天」,在青城縣青城山洞,周回二千里,屬青城丈人治之。環列三十六峰一百零八勝景,諸峰環繞狀如城廓。青城丈人,黃帝所命也,主地仙人,是五嶽之上司,以總群臣也。丈人領仙官萬人。道士入其岳,丈人服朱光之袍,戴蓋天之冠,佩三庭之印,乘科車從眾靈,而來迎子。
歷史沿革
青城之水
青城之水
青城山歷史源遠流長,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御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故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並建觀(丈人觀)紀念。在古時與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陝西景福山合稱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盪魔大帝、五嶽丈人寧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護道天尊、廣援普度天尊。
西漢末年,被稱為「蜀中八仙」之一的陰長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張道陵。
東漢順帝初年,他入鶴鳴山(今成都市大邑縣境內)修道,創立五斗米道.亦即天師道。鶴鳴山與青城山同屬古岷山山脈,張道陵最早從鶴鳴山來到青城山結茅傳道,並羽化山中。
公元143年(東漢漢安二年),在寫畢二十四道書兩年後,張道陵到達青城山,在此結茅傳道,創立了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為了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唐宋時期,青城武術在吸收外來武技的同時,與丹道、自然辟穀、易學、醫學交融互匯形成獨特完整體系,成為中國武林四大門派之一。
青城山
青城山
隋唐統治者對道教的扶持,使這一時期的青城山實乃「神仙都會之府」。 隋唐時期道教興盛,青城山宮觀遍布,高道輩出。
天寶之亂後,中原不寧,唐玄宗、僖宗先後入蜀避難。
唐僖宗命青城山修靈寶道場羅天大醮,設醮位2400個。
唐末五代,道門的一些著名人物也都出入蜀中,如彭曉、陳摶等曾游青城山,杜光庭、譚峭等皆終老於青城山。其中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長期隱居青城山白雲溪,整理和撰寫了大量道書。後人在白雲溪畔建「杜光庭讀書台」,供人憑吊。
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來青城山,天師道傳統乃與上清道結合。上清道宣稱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舊天師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
北宋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曾來此朝拜,在常道觀再興天師道脈。
青城山風景
青城山風景
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陸游來此,賦詩雲:「山中猶有讀書台,風掃清嵐畫障開。華月冰壺依舊在,青蓮居士幾時來。」與杜光庭同時的青城山常道觀道士張素卿, 是唐末五代畫家,以道教題材的繪畫而著名。[1]
明代,青城山道教所傳屬於全真道龍門派。
明朝末年,戰亂不斷,道士逃散。
清康熙八年,武當山全真道龍門派道士陳清覺來青城山主持教務,又使局面重新改觀。現在的青城山道教所傳屬於全真道龍門派丹台碧洞宗。
1982年,青城山作為四川青城山一都江堰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2000年,青城山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7年5月8日,青城山一都江堰旅遊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2]
2020年,全國5A級景區品牌100強,排名第36名。[9]
自然資源
青城山主要植被類型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和暖性針葉林。根據青城山樣地調查資料、野外路線踏勘記錄的植物種類及《中國都江堰市植物名錄》中所記載的青城山植物,初步估計植物346種,其中蕨類植物51種,隸屬於26屬16科,種子植物295種,隸屬於192屬90科。其中裸子植物7種6計青城山約有維管屬5科;雙子葉植物252種169屬77科;單子葉植物36種22屬8科。植物區系有明顯從亞熱帶向溫帶過渡的特點。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區內,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市區16公里。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級,曲徑通幽,以幽潔取勝,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與劍門之險、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3]
地形地貌
青城山古稱丈人山,為邛崍山脈的分支。青城山靠岷山雪嶺,面向川西平原。主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2007年測到的數據)。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區面積200平方公里。古人記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說。全山有36座山峰,諸峰環繞狀如城廓。
氣候特點
青城山景區地處四川盆地西部邊緣山地著名的「華西雨屏帶」的中北段,約30°54′N和103°35′E。全境周圍120km,保護面積1522hm2。區內氣候溫和濕潤,屬亞熱帶溫濕型氣候,年平均溫度15.2℃,最熱月極端溫度34.2℃,最冷月極端溫度-7.1℃;平均相對濕度81%;年降水量1225.1mm;無霜期271d(數據由成都市氣象局提供)青城山地質地貌上以「丹岩溝谷,赤壁陡崖」為特徵,土壤類型主要為山地黃壤,母岩為侏羅紀紫色砂岩、泥岩和礫岩的坡積物。
景區景點
綜述
青城山分前、後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公里,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後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則寒氣逼人、夏天則涼爽無比,蔚為奇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聖母洞、山泉霧潭、白雲群洞、天橋奇景等。
景區
青城山景區分為前山和後山兩部分。
前山景區
青城山山道
青城山山道
前山以常觀、上清宮為核心,宮觀相望。建福宮 、祖師殿、朝陽洞等人文景觀與金鞭岩、石筍峰、丈人山等自然風光彼此增色。主要景點為老君閣、月城湖、天師洞、上清宮、五洞天、仙履清涼、碧翠青城、天然圖畫、祖師殿、朝陽洞、圓明宮、建福宮。
後山景區
青城後山距成都60公里,距都江堰市區20多公里,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與卧龍自然保護區相鄰,是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有"一山幽意論平分"之說。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泰安古鎮、水晶溶洞、三潭霧泉(金娃娃沱)、龍隱峽棧道、雙泉水簾、百丈長橋、白雲群洞、天橋奇景等。於二十世紀90年代初正式開放。
主要景點
天然圖畫
青城山
青城山
天然圖畫坊位於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閣,建於清光緒(公元1875~1909年)年間。這里風景優美,遊人到此彷彿置身畫中,故將其稱為「天然圖畫」。天然 圖畫位於建福宮與天師洞之間,海拔893米,兩峰夾峙。遊人至此,可見亭閣矗立於蒼崖立壁、綠蔭濃翠之間,如置身畫中。亭閣後是常有丹鶴成群,唳於山間的駐鶴庄;右有橫石卧於兩山之間的懸崖上,被稱為「天仙橋」,傳為仙人聚會游戲處。[4]
建福宮
建福宮坐落於丈人峰下。始建於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後經歷代多次修復,現僅存兩殿三院。現存建築為清代光緒年間(公元1888年)重建。現有大殿三重,分別奉祀道教名人和諸神,殿內柱上的394字的對聯,被贊為「青城一絕」。建福宮築於峭壁之下,氣度非凡。其左側是明慶府王妃遺址,西行一公里,即至岩石聳立,雲霧繚繞的「天然圖畫」。宋代詩人范成大曾在此為宋帝祈禱,皇帝特授名為「會慶建福宮」。詩人陸游有詩描寫當時的確良建福宮是「黃金篆書榜金門,夾道巨竹屯蒼雲。岩嶺劃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觀宮內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慶符王妃的梳妝台遺址,以及壁畫、楹聯等文物。[4]
祖師殿
祖師殿位於天師洞右後側山腰間,出天師洞過訪寧橋即到。祖師殿又名真武官,創建於唐代。唐代詩人杜光庭、薛昌,宋代張愈均在此隱居。唐睿宗的女兒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道,以求成仙。該殿環境幽靜,殿內在真武祖師、呂洞賓、鐵拐李等神仙塑像及八仙圖壁畫、詩文刻石等。[4]
朝陽洞
朝陽洞位於主峰老霄頂岩腳,洞口正對東方,深廣數丈,可容百人,傳為寧封丈人棲息處。清人黃雲鴿曾在此結茅而居,並撰聯曰:「天遙紅日近,地厭繹宮寬」。近代畫家徐悲鴻也曾在此撰聯:「空洞親迎光照耀,蒼崖時有鳳來儀」。[4]
老君閣
老君閣位於青城第一峰絕頂(即彭祖峰頂,或稱高台山、老霄頂),海拔高1260米,頂上原有呼應亭,取「登高一呼,眾山皆應」之意。20世紀80年代末改亭建閣。2008年「5.12」特大地震毀壞後,今重建閣高33米,共九層,下方上圓,層有八角,象徵天圓地方,太極八卦;外觀呈塔形,尖頂,中堆三圓寶,寓意天地人三才。閣內中空,庄嚴聳立太上老君坐蓮像,像高7.3米,連座台高10.37米。閣外露天台封基,用漢白玉石依勢而建,海漫欄檻、曲折遷回盤旋而上至閣頂。晴霽可眺覽岷邛青峨遠近數百里風光及天府平川數百里秀色,可謂集天下之壯觀也。[4]
青城山山門
青城山山門
重建以前老君閣造像,以徐悲鴻當年在青城的遺作《紫氣東來》(老 子跨青牛出關圖)為藍本,經許多學者、藝術家和鑒賞家精研,並由青城山道友繪制、塑造而成。老君像高十三米六,連牛身通高十六米。悉按古典建築規范,用鋼筋水泥澆鑄,精銅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自古及今!絕無僅有,乃融老子為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及古老樸素唯物辯證相對論者之道教祖師光輝造像。老君閣建築群包括東華殿等處。其中東華殿的一百平方米,長五間,中祀東華帝君,左右龕分祀呂純陽及鍾離權。老君閣於一九九二年秋興建,歷時三載竣工.為八百里青城聖境,又創一宏偉奇觀。[4]
圓明宮
道家養生研修院
道家養生研修院
圓明宮,坐落在青城丈人山北木魚山的緩坡谷地。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因供奉圓明道母天尊而得名。宮內 有四重殿堂:前為靈祖殿,供奉靈官神像;二殿為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三殿為斗姆殿,斗姆即圓明道母天尊,為北斗眾星之母;後殿為三官殿,供奉天、地、水三官大帝,及全真道的呂祖、邱祖和重陽祖師。殿堂之間,各有庭院,宮內宮外,瑞草奇花,楠木成林,松竹繁茂,有即景聯雲:「栽竹栽松,竹隱鳳凰松隱鶴;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龍。」環境十分出靜宜人。圓明宮殿內設有道家辟穀養生研修院[4]
上清宮
青城山
青城山
上清宮位於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頂約500米的半坡上。上清宮始建於晉代,現存廟宇為清朝同治年間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宮門「上清宮」三字由蔣介石題寅。宮內祀 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經》五千言木刻,還有麻姑池、鴛鴦井等傳說遺跡……上清宮後為老霄頂、建有呼應亭、是賞觀日出、神燈和雲海奇觀的絕佳地點。[4]
天師洞
天師洞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自建福宮北行兩公里即至青城主觀——天師洞。天師洞始建於隋朝大業年間,三面環山,一面臨澗,古樹參天,古分幽靜。現存殿宇建於清末,規模宏偉,雕刻精細,並有不少珍貴文物和古樹。相傳東漢末年張道陵曾在此講經傳道。觀內正殿為「三清殿」,殿後有黃帝祠和天師洞等古跡。天師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三皇殿,內有軒轅、伏羲、神農石像。洞門前有一株古銀杏樹,高約50餘米,胸圍7.06米、直徑2.24米。據說乃張天師手植,樹齡已達1800餘年。[4]
1943年夏,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曾來青城山寫生。他在天師洞獨居一室,先後創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圖《國殤》、《山鬼》等多幅作品,送給青城道士的《奔馬》和《天馬》圖,已製成石刻陳列。[4]
泰安古鎮泰安古鎮自古為扼成都一帶西入金川必經之驛道——「花坪老澤路」重要的重鎮。宋代設味江鎮,清代始依場後的古泰安寺,易名為泰安鎮。泰安寺即坐落於古鎮中央。古鎮里有很多飯店和旅店供遊客歇腳。[4]
五龍溝
五龍溝古稱蠻河溝,長約8公里,因傳說古時有五條神龍隱藏於溝中而得名。其中的景色有金娃娃沱,景色絕佳的龍隱峽棧道,石筍岩,迴音壁等。[4]
又一村
又一村
又一村
又一村位於五龍溝之上的桃花溪,得名於陸游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村中有二十多戶農家以發展旅遊業為主,是又一個爬山歇腳的好地方。其中桃花溪度假公園亦坐落於又一村。[4]
白雲洞
白雲索道從又一村上行到白雲古寨。白雲洞古為佛教徒精修之地。[4]
飛泉溝
飛泉溝古名冷凝溝,由泰安寺過黃鶴橋即至。水源出鎣華山南天門,納白雲洞古磨溝、觀音岩溝、響水溝,流入味江,全長10公里。其中又數「幽谷飛泉」、「百丈長橋」、「雙泉水簾」最為壯觀。[4]
百丈橋
百丈橋位於翠映湖與白雲古寨之間,飛泉溝中游,用木板鋪成曲橋,逆水而上,長約百餘米。兩岸老樹龍鍾,附生著草綠色的「木蘿莎」如薄紗飄舞。翠映湖:翠映湖是幾十米長的山間水潭,周圍景色秀麗。[4]
白雲古塞
白雲索道從又一村上行到白雲古寨。[4]
聖母洞
青城山聖母洞是一個天然沙頁岩溶洞,位於卦口山山腰,深藏在古木參天的密林中。聖母洞主洞長300餘米,支岔洞總長1000餘米,曲折迂迴,緩慢向上延伸。洞內冬暖夏涼,鍾乳石山遍布,奇岩怪石叢生,清泉潺潺,碧潭粼粼。
趙公山
趙公山為青城山主峰,海拔2434米,人們青城山景區,其最高處是老君閣,也才1600多米,趙公山不僅僅在於景色優美,風光旖旎,寧靜靜寂,水的清澈溫柔,更有一個永恆的名字,有一個黃皮膚敬奉的財神趙公明財神爺祖廟。到了青城山不到趙公山,等於沒青城山。[4]
景區榮譽
青城山旅遊地圖
青城山旅遊地圖
青城山古建築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1982年,青城山作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3]
2000年11月,青城山與都江堰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V)(V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遊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名優特產
青城四絕:一絕「洞天貢茶」,唐時蜀州味江是全國七大產茶區之一。宋時青城「紫背龍芽」、「白背龍芽」就被列為貢品。洞天貢茶茶質優良,汁色清澈,茶香味醇;二絕「白果燉雞」,成都青城山地區的傳統名菜,湯汁濃白,雞肉異常鮮美;三絕「青城泡菜」,俗稱青城道家老泡菜。以青城山道士生產的鮮黃瓜、豇豆、水紅辣椒、蘿卜、大蒜、白菜、仔姜、良姜等為原料,放入用山泉水、精鹽、花椒等配製而成的特殊汁液中,脆嫩清鮮,深有回味;四絕「洞天乳酒」,以青城山所產的獼猴桃鮮果為原料,按道家傳統工藝榨取果汁,再配以醪糟汁、冰糖水和少許曲酒釀造加工而成。酒味濃而不烈,甜而不膩。
長生宴:中國名宴—長生宴是青城山鶴翔山莊上善堂餐廳推出的道家滋補特色美食。自三國蜀漢時期,范長生在此建范氏庄園,修煉長生久視之術,采山之精、水之靈、珍林香草之花寶,巧妙烹飪,食之本色、本味,得享天年,壽齊彭祖。之後,葯王孫思邈居青城,又將川芎。青城道家自古多美食。山莊特級廚師依據《青城山道家食譜》等文獻中的道家菜品及融入民間的道家善生美食進行了精心的選料與烹飪。
後山老臘肉:煙香味濃、肥而不膩、口感獨特。
景區文化
道教淵源
合並圖冊
合並圖冊
歷史沿革和傳說
青城山歷史悠久,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御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故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並建觀(丈人觀)紀念。古時青城山與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陝西景福山合稱五大仙山,分別供奉五嶽丈人寧封真君、真武盪魔大帝、昊天玉皇上帝、降魔護道天尊和廣援普度天尊。
西漢末年,被稱為「蜀中八仙」之一的陰長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張道陵。東漢順帝初年,張道陵入鶴鳴山(今成都市大邑縣境內)修道,創立五斗米道,亦即天師道。東漢漢安二年(143),在寫畢二十四道書兩年後,張道陵到達青城山,在此結茅傳道,並羽化山中。
晉代以後,山中道教漸盛,極盛時有道觀70餘處,勝景108處。晉隋時期,北天師道和南天師道相繼興起,一些新教派產生,青城山所傳屬於南天師道的正一教派。
隋唐統治者對道教的扶持,使這一時期的青城山實乃「神仙都會之府」。 隋唐時期道教興盛,青城山宮觀遍布,高道輩出。天寶之亂後,中原不寧,唐玄宗、僖宗先後入蜀避難。唐僖宗命青城山修靈寶道場舉辦羅天大醮,設醮位2400個。唐末五代,道門的一些著名人物也都出入蜀中,如彭曉、陳摶等曾游青城山,杜光庭、譚峭等皆終老於青城山。其中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長期隱居青城山白雲溪,整理和撰寫了大量道書。後人在白雲溪畔建「杜光庭讀書台」,供人憑吊。
北宋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曾來此朝拜,在常道觀再興天師道脈。
明代,青城山道教所傳屬於全真道龍門派。明朝末年,戰亂不斷,道士四散。清康熙八年(1669),武當山全真道龍門派道士陳清覺來青城山主持教務,又使局面得到重新改觀。
主要道觀
青城山的現存主要道觀有:常道觀(天師洞)、祖師殿、上清宮、老君閣、建福宮、圓明宮、玉清宮等。
建福宮 坐落於丈人峰下。始建於唐開元十八年(730),後經歷代多次修復,現僅存兩殿三院,現存建築為清代光緒年間(1888)重建。現有大殿三重,分別奉祀道教名人和諸神,殿內柱上的394字的對聯被贊為「青城一絕」。建福宮築於峭壁之下,氣度非凡。其左側是明慶府王妃遺址,西行一千米,即至岩石聳立、雲霧繚繞的「天然圖畫」。宋代詩人范成大曾在此為宋帝祈禱,皇帝特賜名為「會慶建福宮」。
祖師殿 位於天師洞右後側山腰間,出天師洞過訪寧橋即到。祖師殿又名真武宮,創建於唐代。唐代詩人杜光庭、薛昌,宋代張愈均曾在此隱居。唐睿宗的女兒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道,以求成仙。該殿環境幽靜,殿內有真武祖師、呂洞賓、鐵拐李等神仙塑像及八仙圖壁畫、詩文刻石等。
朝陽洞 位於主峰老霄頂岩腳,洞口正對東方,深廣數丈,可容百人,傳為寧封丈人棲息處。清人黃雲鴿曾在此結茅而居,並撰聯曰:「天遙紅日近,地厭繹宮寬。」
老君閣 位於青城第一峰絕頂(即彭祖峰頂,或稱高台山、老霄頂),海拔高1260米。頂上原有呼應亭,取「登高一呼,眾山皆應」之意,是賞觀日出、神燈和雲海奇觀的絕佳地點,2008年「5.12」特大地震毀壞後重建,20世紀80年代末改亭建閣。
圓明宮 坐落在青城丈人山北木魚山的緩坡谷地。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因供奉圓明道母天尊而得名。宮內有四重殿堂:前為靈祖殿,供奉靈官神像;二殿為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三殿為斗姆殿,斗姆即圓明道母天尊,為北斗眾星之母;後殿為三官殿,供奉天、地、水三官大帝及全真道的呂祖、丘祖和重陽祖師。殿堂之間,各有庭院,宮內宮外,瑞草奇花,楠木成林,松竹繁茂。
上清宮 位於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頂約500米的半坡上。上清宮始建於晉代,現存廟宇為清朝同治年間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宮門「上清宮」三字由蔣介石題寫。宮內祀奉道教始祖太上老君,有老君塑像和《道德經》五千言木刻,還有麻姑池、鴛鴦井等傳說遺跡。
常道觀(天師洞) 自建福宮北行兩千米即至青城主觀——常道觀。因張道陵曾在此修行,故稱天師洞。天師洞始建於隋朝大業年間,三面環山,一面臨澗,古樹參天,十分幽靜。現存殿宇建於清末,規模宏偉,雕刻精細,並有不少珍貴文物和古樹。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觀內正殿為「三清殿」,殿後有黃帝祠和天師洞等古跡。天師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三皇殿,內有軒轅、伏羲、神農石像。
名稱由來
青城山古名天倉山。唐開元十八年(730)更為現名。相傳軒轅黃帝遍歷五嶽,封青城山為「五嶽丈人」,故又名為丈人山。名為青城山,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終年常綠,諸峰環繞,狀若城廓。故為「青城」山。[3]另一種是青城山原名為「清城山」,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唐代時佛教發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發生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兒,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詔書將「清城」寫成了「青城」,所以改稱青城山,此據並非傳說,山上至今保留有唐代碑文詔書全文以佐。[6]
史料記載
青城山,在成都府灌縣西南五十里。《名山記》、《唐六典》、《道書》、《郡志》、《記》、《志》等均有記載青城山。[7]
郵票
2006年4月12日完工發行一套《青城山》郵票[8]
詩詞碑歇
青城山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贊譽。唐杜甫有詩寫道:「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池。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又「丈人祠西佳氣濃,綠雲擬住最高峰。」這些著名詩句抒發了對青城山的愛慕的感情。唐代詩人岑參、錢起、賈島,宋代詩人陸游、范成大等,對青城山都有題詠。[3]
旅遊信息
交通
公路:成灌高速公路直達都江堰,都汶高速公路至都江堰西
鐵路:成都站,犀浦站乘坐動車可直達青城山站
航空: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在都江堰市設有候機室,可提前列印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登機牌,並有定時班車直達機場
門票
①全票90.00元/張。
②符合以下條件的遊客購買半票: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學生、60歲以上未滿70周歲的老人、軍隊離休幹部和部隊現役軍人、武警官兵。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旺季(3月2日~11月30日):08:00~17:00 淡季(12月1日~3月1日):08:00~18:00
參考資料
[1] 粟品孝等著;《成都通史》編纂委員會主編,成都通史 卷四 五代(前後蜀)兩宋時期,四川人民出版社,20...[引用日期:2018-12-13]
[2] 龔茂富著,中國民間武術生存現狀及傳播方式研究,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02,第8頁[引用日期:2018-12-13]
[3] 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遊景區・中國旅遊信息網[引用日期:2013-08-30]
[4] 青城山・華夏經緯網[引用日期:2016-01-10]
[5] 成都新增1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川在線[引用日期:2013-08-30]
3. 這個地方叫什麼
圖也不上誰也不是你肚孑里的回蟲
4. 峨眉山,武當山,青城山,普陀山,九華山地圖位置
峨眉山: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
5. 成都的旅遊景點有哪些地方最好玩
春熙路、天府廣場、寬窄巷子、武侯祠、杜甫草堂、青羊宮、歡樂谷、九眼橋酒吧、黃龍溪古鎮、大熊貓繁育基地。
1、提到春熙路,那是成都最具商業氣息,美女扎堆,也是最熱鬧的商業步行街咯。俗話說,外地人到成都如果不逛春熙路,就好比到北京不去王府井,到上海不到南京路一樣令人遺憾。周邊還有像鍾水餃、賴湯圓、夫妻肺片、韓包子、龍抄手,街邊各種花樣的麻辣燒烤和串串,讓你直流口水,價格指數絕對挑戰你錢包的厚度。
2、天府廣場,成都中心位置的象徵標志,四面高樓矗立。在這里,可以看到各種各樣漂亮的花圃,形狀不同的噴泉,還可以親臨毛主席畫像來張合影。目前,是成都一、二號線地鐵線的中轉站。
3、寬窄巷子,是不是又寬又窄的巷子呢?其實,它是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條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間的四合院群落組成,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特色的民族餐飲、休閑茶館,西式餐飲,文化藝術,成為情侶婚紗攝影的必選地。
4、提到成都武侯祠,它可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哦,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在園內,可以參觀諸葛亮殿,劉備墓和三絕碑,了解唐、宋、明、清時代的題詩、文獻。
6. 青城在哪裡
青城又名條城,位於榆中縣北部,黃河南岸,距蘭州90公里,白銀25公里.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水資源豐富,適宜種植瓜果蔬菜和水稻,被譽為"隴上江南,魚米之鄉".
青城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優美.據史料記載,唐朝在此修築壟溝堡(舊城),北宋仁宗年間,西夏王李元昊叛亂,時任秦州刺史的宋朝大將狄青為防止西夏入侵,憑借黃河天險,在唐朝壟溝堡的基礎上增築了新城.因為新城東西長,南北狹,故稱"一條城"或"條城".後來為了紀念狄青,將"一條城"叫做青城.
青城是古絲綢之路上的水旱碼頭和商貿中心,唐宋元明時期的邊塞軍事重鎮,被譽為"黃河千年古鎮".2006年被甘肅省建設廳,甘肅省文物局命名為"甘肅歷史文化名鎮",2007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青城是水煙的發源地,被譽為"中國水煙之鄉".水煙業的興起,鼎盛推動了古青城加工業,運輸業,商業,教育,文化和建築業的發展.這里曾經商賈雲集.人才薈萃,教育發達,文化興盛,民風淳樸,被譽為"風雅青城,仁義之鄉".
青城的文物古跡有高氏祠堂,青城書院,城隍廟,羅家大院,二龍山戲樓,闖王墓和散落在古鎮核心區的19處古民居四合院等;民俗活動有西廂小調,隍爺出府,柴山,英雄武鼓等;自然景觀有小河漂流,百年梨圓.東灘菏塘,千畝稻田等.
近年來,青城鎮將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不斷加強對文物古跡的保護措施,充分挖掘豐富的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精心打造黃河千年古鎮,力爭將青城建成集古鎮欣賞,休閑娛樂,影視基地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青城山在那裡!
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