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荒漠化的防治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手機牆紙歐美圖片 2024-11-08 05:37:26
家人唯美溫馨圖片 2024-11-08 05:32:24
舒服的床圖片卡通 2024-11-08 05:31:40

荒漠化的防治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02 06:08:44

Ⅰ 保護環境手抄報的圖片與資料

只有資料。。。
1.節水為榮——隨時關上水龍頭,別讓水空流
我國是世界上12個貧水國家之一,淡水資源還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 1/4。全國600多個城市半數以上缺水,其中108個城市嚴重缺水。地表水 資源的稀缺造成對地下水的過量的開采。50年代,北京的水井在地表下 約5米處就能打出水來,現北京4萬口井平均深達49米,地下水資源已近 枯竭。

2.監護水源——保護水源就是保護生命
據環境監測,全國每天約有1億噸污水直接排入水體。全國七大水系 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質受到污染。35個重點湖泊中,有17個被嚴重污染, 全國1/3的水體不適於灌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50%以上城鎮 的水源不符合飲用水標准,40%的水源已不能飲用,南方城市總缺水量的 60%-70%是由於水源污染造成的。

3.一水多用——讓水重復使用
地球表面的70%是被水覆蓋著的,約有14億千立方米的水量,其中有 96.5%是海水。剩下的雖是淡水,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冰,江河湖泊等可直 接利用的水資源,僅占整個水量的0.003%左右。

4.阻止滴漏——檢查維修水龍頭

5.慎用清潔劑——盡量用肥皂,減少水污染
大多數洗滌劑都是化學產品,洗滌劑含量大的廢水大量排放到江河 里,會使水質惡化。長期不當的使用清潔劑,會損傷人的中樞系統,使 人的智力發育受阻,思維能力、分析能力降低,嚴重的還會出現精神障 礙。清潔劑殘留在衣服上,會刺激皮膚發生過敏性皮炎,長期使用濃度 較高的清潔劑,清潔劑中的致癌物就會從皮膚、口腔處進入人體內,損 害健康。

6.關心大氣質量——別忘了你時刻都在呼吸
全球大氣監測網的監測結果表明,北京、沈陽、西安、上海、廣州 這五座城市的大氣中總懸浮顆粒物日均濃度分別在每立方米 200-500微 克,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標准3-9倍,被列入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中。

7.隨手關燈—省——度電,少一份污染
我國以火力發電為主、煤為主要能源的國家。煤在一次性能源結構 中佔70%以上。如按常規方式發展,要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至少需要100 億噸煤當兩的能源消耗,這將相當於全球能源消耗的總和,煤炭燃燒時 會釋放出大量的有害氣體,嚴重污染大氣,並形成酸雨和造成溫室效應。

8.節用電器——為減緩地球溫暖化出一把力
大量的煤、天然氣和石油燃料被用在工業、商業、住房和交通上。 這些燃料燃燒時產生的過量二氧化碳就象玻璃罩一樣,阻斷地面熱量向 外層空間散發,將熱氣滯留在大氣中,形成「溫室效應」,「溫室效應」 使全球氣象變異,產生災難性乾旱和洪澇,並使南北極冰山融化,導致 海平面上升。科學家們估計,如果氣候變暖的趨勢繼續下去,海拔較低 的孟加拉、荷蘭、埃及、中國低窪三角洲等地及若干島嶼國家將面臨被 海水吞沒的危險。

9. 減用空調——降低能源消耗
煤炭等燃料在燃燒時以氣體形式排出碳和氮的氧化物,這些氧化物 與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後形成高腐蝕性的硫酸和硝酸,又與雨、雪、霧 一起回落到地面,這就是被稱做「空中死神」的酸雨。全球已有三大酸 雨區:美國和加拿大地區、北歐地區、中國南方地區。酸雨不僅能強烈 的腐蝕建築物,還使土壤酸化,導致樹木枯死,農作物減產,湖泊水質 變酸,魚蝦死亡。我國因大量使用煤炭燃料,每年由於酸雨污染造成的 經濟損失達200億元左右。我國酸雨區的降水酸度仍在升高,面積仍在擴 大。

10.支持綠色照明——人人都用節能燈
「中國綠色照明工程」是我國節能重點之一。按照該工程實施計劃 ,「九五」期間全國將推廣節能高效照明燈具。到2000年爭取節約照明 用電220億千瓦時,並節省相應的電廠燃煤,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粉塵、灰渣及二氧化碳的排放。

11.利用可再生資源—別等到能源耗竭的那一天
人類目前使用的能源 90%是石油、天然氣和煤。這些燃料的形成過 程需要億萬年,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則 是可再生的,被稱為可再生能源。人們把那些不污染環境的能源稱為「 清潔能源」。

12. 做「公交族」——以乘坐公共交通車為榮
我國首都北京有近120萬輛機動車,僅為東京和紐約等城市機動車擁 有量的1/6。但是每輛車排放的污染物濃度卻比國外同類機動車高 3-10 倍。北京大氣中有73%的碳氫化合物、63%的一氧化碳、 37%的氮氧化物 來自於機動車的排放污染。

13.當「自行車英雄」——保護大氣,始於足下
在歐洲,很多人為了減少因駕車帶來的空氣污染而願意騎自行車上 班,這樣的人被視為環保衛士而受到尊敬。美國的報紙經常動員人們去 超級市場購物時,盡量多買一些必需品,減少去超市的次數,以便節省 汽油,同時減少空氣污染。頗有影響的美國自行車協會一直呼籲政府在 建公路時修自行車道。在德國,很多家庭喜歡和近鄰用同一輛轎車外出 ,以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為潔凈城市空氣,伊朗首都德黑蘭規定了「 無私車日」,在這一天,伊朗總統也和市民一道乘公共汽車上班。 在我國上海,一些公司職員經常合乘一輛計程車,名曰:「拼打」。

14.減少尾汽排放——開車人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機動車船向大氣排放污 染物不得超過規定的排放標准,對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機動車船,應 當採取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汽車,不得制 造、銷售或者進口。

15.用無鉛汽油——開車人的選擇
使用含鉛汽油的汽車會通過尾氣排放出鉛。這些鉛粒隨呼吸進入人 體後,會傷害人的神經系統,還會積存在人的骨骼中;如落在土壤或河 流中,會被各種動植物吸收而進入人類的食物鏈。鉛在人體中積蓄到一 定程度,會使人得貧血、肝炎、肺炎、肺氣腫、心絞痛、神經衰弱等多 種疾病。

16.珍惜紙張——就是珍惜森林與河流
紙張需求量的猛增是木材消費增長的原因之一,全國年造紙消耗木 材1000萬立方米,進口木漿130多萬噸,進口紙張400多萬噸,這要砍伐 多少樹木啊!紙張的大量消費不僅造成森林毀壞,而且因生產紙漿排放 污水使江河湖泊受到嚴重污染(造紙行業所造成的污染占整個水域污染 的30%以上)。

17.使用再生紙——減少森林砍伐
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據統計,我國森林在10年 間銳減了23%,可伐蓄積量減少了50%,雲南西雙版納的天然森林,自50 年代以來,每年以約1.6萬公頃的進度消失著。當時55%的原始森林覆蓋 面積現已減少了一半。

18.替代賀年卡——減輕地球負擔
禮節繁多的日本人近年來也在改變大量贈送賀年卡的習慣。一些大 公司登廣告聲明不再以郵寄賀年卡表示問候。我國的大學生組織了「減 卡救樹」的活動,提倡把買賀卡的錢省下來種樹,保護大自然。

19.節糧新時尚——讓節儉變成榮耀
我國有1.3億多公頃耕地,佔世界耕地的7%。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 值的47%,東部600多個縣(區)人均耕地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05 公頃的警戒線。

20.控制雜訊污染——讓我們互相監督
雜訊會干擾居民的正常生活,也會對人的聽力造成損害。雜訊對人 的神經系統和心工程血管系統等有明顯影響。長期接觸雜訊的人,會產 生頭痛、腦脹、心慌、記憶力衰退和乏力等症狀。低頻雜訊使人胸悶、 惡心。雜訊還會影響消化系統,可以導致冠心病和動脈硬化。

21.維護安寧環境——讓我們從自己做起
德國規定,在室內使用音響設備時,音量以室內能聽清美國法律規 定在學校中設置有關雜訊的課程。英國規定,廣告宣傳、娛樂和商業活 動不得使用音響設備,夜間不得在公共場所使用音響設備。日本規定要 控制餐飲業夜間作業產生的雜訊和使用音響設備進行宣傳產生的雜訊為 限;車輛不得產生影響他人的、不必要的雜訊,禁止汽車不必要的空轉。

22.認「環境標志」——選購綠色食品
已被中國綠色標志認證委員會認證的環保產品有低氟家用製冷器具 、無氟發用摩絲和定型發膠、無鉛汽油、無鎘汞鉛充電電池、無磷織物 洗滌劑、低雜訊洗衣機、節能熒光燈等。這些環境標志產品上貼有「中 國環境標志」的標記。該標志圖形的中心結構是青山、綠水、太陽,表 示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外圍的10個環表示公眾共同參與保護環境。

23.用無氟製品——保護臭氧層
臭氧層能吸收紫外線,保護人和動植物免受傷害。氟里昂中的氯原 子對臭氧層有極大的破壞作用,它能分解吸收紫外線的臭氧,使臭氧層 變薄。強烈的紫外線照射會損害人和動物的免疫功能,誘發皮膚癌和白 內障,會破壞地球上的生態系統。 1994年,人們在南極觀測到了至今為止最大的臭氧屋空洞,它的面 積有用2400平方千米。據有關資料表明,位於南極臭氧層邊緣的智利南 部已經出現了農作物受損和牧場的動物失明的情況。北極上空的臭氧層 也在變薄。目前,最早使用CFC(氟里昂是CFC物質中的一類)的24個發 達國家已簽署了限制使用CFC的《蒙特利爾議定書》,1990年的修訂案將 發達國家禁止使用CFC的時間定位在2000年。1993年2月,中國政府批准 了《中國消耗臭氧層物質逐步淘汰方案》,確定在2010年完全淘汰消耗 臭氧層物質。

24.選無磷洗衣粉——保護江河湖泊
我國生產的洗衣粉大都含磷。我國年產洗衣粉200萬噸,按平均15% 的含磷量計算,每年就有7萬多噸的磷排放到地表水中,給河流湖泊帶來 很大的影響。據調查,滇池、洱海、玄武湖的總含磷水平都相當高,昆 明的生活污水中洗衣粉帶入的磷超過磷負荷總量的50% 。大量的含磷污 水進入水源後,會引起水中藻類瘋長,使水體發生富營養化,水中含氧 量下降,水中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體也由此成為死水、臭水。

25.買環保電池——防止汞鎘污染
我們日常使用的電池是靠化學作用,通俗地講就是靠腐蝕作用產生 電能的。而其腐蝕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污染物——鎘、汞、錳等。當 其被廢棄在自然界時,這些有毒物質便慢慢從電池中溢出,進入土壤或 水源,再通過農作物進入人的食物鏈進入人的食物鏈。這些有毒物質在 人體內會長期積蓄難以排除,損害神經系統、造血功能、腎臟和骨骼, 有的還能夠致癌。電池可以說是生產多少廢棄多少;集中生產,分散污 染;短時使用,長期污染。

26.選綠色包裝——減少垃圾災難
每人每天丟掉的垃圾重量超過人體平均重量的五六倍。北京年產垃 圾430萬噸,日產垃1.2萬噸,人均每天扔出垃圾約1千克,相當於每年堆 起兩座景山。我國目前垃圾的產生量是1989年的4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 過度過包裝造成的。不少商品特別是化妝品、保健品的包裝費用已佔到 成本的30%—50%。過度包裝不僅造成了巨大的浪費,也加重了消費者的 經濟負擔,同時還增加了垃圾量,污染了環境。

27.認綠色食品標志——保障自身健康
目前,全國有綠色食品生產企業300多家,按照綠色食品標准開發生 產的綠色食品達700多種,產品涉及飲料、灑類、果品、乳製品、谷類、 養殖類等各個食品門類。其它一些綠色食品,如全麥麵包、新鮮的五穀 雜糧、豆類、菇類等也是對人體健康很有益處的。

28.買無公害食品——維護生態環境
食品污染源:一是工業廢棄物污染農田、水源和大氣,導致有害物 質在農產品中聚集;二是化學肥料、農葯等在農產品中殘留;三是一些 化學色素、添加劑在食品加工中不適當使用;四是儲存加工不當導致的 微生物污染。水果和蔬菜上的農葯侵入人體數年後,就會通過癌症和免 疫系統、激素分泌系統及生殖系統的紊亂表現出來。

29.少用一次性製品——節約地球資源
那些「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僅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使垃 圾量劇增。我國每年塑料廢棄量為100多萬噸,北京市如果按平均每人每 天消費一個塑料袋計算,每個袋重4克,每天就要扔掉4.4克聚乙烯膜, 僅原料就扔掉近4萬元。如果把這些塑料鋪開的話,每人每年棄置的塑料 薄膜面積達240平方米,北京1000萬人每年棄置的塑料袋是市區建築面積 的2倍。

30.自備購物袋——少用塑料袋
在德國,不少超市裡的塑料袋不是免費提供的,這是為了減少塑料 袋的使用。很多德國人買東西時,習慣提著布兜子,或直接將貨物裝到 車上,不用塑料袋。一些家庭主婦為了少用塑料袋而挎著碩大的藤籃上 街購物。德國的旅館也不提供一次性的牙刷、牙膏、梳子、拖鞋。飯店 里都使用不銹鋼刀叉,高溫消毒後再重復使用。

31.自備餐盒——減少白色污染
環境浪潮使生產一次性產品的行業正在走下坡路,很多國家在開發 生產可降解塑料,使其在使用過後能夠在自然界中化解;有的國家已淘 汰使用塑料,而用特種紙包裝代替。 很多國家提倡包裝物的重復使用和再生處理。丹麥、德國規定,裝 飲料的玻璃瓶使節後經過消毒處理可多次重復使用,瑞典一家最大的乳 製品廠推出一種可以重復使用75次的玻璃奶瓶;一些發達國家把製造木 桿筆視為「夕陽工業」,開始生產自動鉛筆。

32.少用一次性筷子——別讓森林變木屑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發明的,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5%,但他們卻 不砍伐自己國土上的樹木來做一次性筷子,全靠進口。我國的森林覆蓋 率不到14%,卻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國。我國北方的一次性筷子產業每 年要向日本和韓國出口150萬立方米,減少森林蓄積200萬立方米。

33.舊物巧利用——讓有限的資源延長壽命
全球性和生態危機使人們不得不考慮放棄「牧童經濟」,而接受「 宇宙飛船經濟」觀念。前者把自然界當作隨意放牧、隨意扔棄廢物的場 所;後者則非常珍惜有限的空間和資源,就像宇宙飛船上的生活一樣, 周而復紿,循環不已地利用各種物質。

34.交流捐贈多餘物品——閑置浪費,捐贈光榮

35.回收廢塑料——開發「第二油田」
不少廢塑料可以還原為再生塑料,而所有的廢塑料——廢餐盒、食 品袋、編織袋、軟包裝盒等都可以回煉為燃油。 1噸廢塑料至少能回煉 600千克汽油和柴油,難怪有人稱回收舊塑料為開發「第二油田」。

36.回收廢電池——防止悲劇重演
「痛痛病」和「水俁病」都是在日本發生的工業公害病。這是由於 含鎘或汞的工業廢水污染了土壤和水源,進入了人類的食物鏈。「水俁 病」是汞中毒,患者由於體內大量的積蓄甲基汞而發生腦中樞神經和末 梢神經損害,輕者手足麻木,重者死亡。「痛痛病」是鎘中毒,患者手 足疼痛,全身各處都很容易發生骨折。得這種病的人都一直喊著「痛啊 !痛啊!」,直到死去,所以被叫做「痛痛病」。由於普通土干電池都 含有這兩種有毒金屬元素,所以說電池從生產到廢棄,時刻都潛伏著污 染。電池的回收勢在必行!

37.回收廢紙——再造林木資源
回收1噸廢紙能生產好紙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省3立方米 的垃圾填埋場空間,還可以節約一半以上的造紙能源,減少35%的水污染 ,每張紙至少可以回收兩次。 辦公用紙、舊信封信紙、筆記本、書籍、報紙、廣告宣傳紙、貸物 包裝紙、紙箱紙盒、紙餐具等在第一次回收後,可再造紙印製成書籍、 稿紙、名片、使條紙等。第二次回收後,還可製成衛生紙。

38.回收生物垃圾——再生綠色肥料
垃圾混裝是把垃圾當成廢物,而垃圾分裝是把垃圾當成資源;混裝 的垃圾被送到填埋場,侵佔了大量的土地,分裝的垃圾被分送到各個回 收再造部門,不佔用土地;混裝垃圾無論是填埋還是焚燒都會污染土地 和大氣,而分裝垃圾則會促進無害化處理;混裝垃圾增加環衛和環保部 門的勞作,分裝垃圾只需我們的舉手之勞。

39.回收各種廢棄物——所有的垃圾都能變成資源
北京的生活垃圾中,每天約有180噸廢金屬可回收。鋁制易拉罐再制 鋁,比用鋁土提取鋁少消耗71%的能量,減少95%的空氣污染;廢玻璃再 造玻璃,不僅可節約石英砂、純鹼、長石粉、煤炭,還可節電,減少大 約32%的能量消耗,減少20%的空氣污染和50%的水污染。回收一個玻璃瓶 節省的能量,可使燈泡發亮4小時。

40.推動垃圾分類回收——舉手之勞戰勝垃圾公害
「Recycle"(回收再生)是世界性的潮流和時尚,分類垃圾箱在許 多國家隨處可見,回收成為婦孺皆知的常識。歐盟各國自1990年以來為 推行「零污染」的經濟計劃努力;德國開始實施循環經濟和垃圾法,旨 在要從「丟棄社會」變成「無垃圾社會」;奧地利制訂法規,要求到2000 年廢物回收率達到80%;法國要求回收75%的包裝物,規定只有不能再處 理的廢物才允許填埋;瑞典的新法規要求生產者對其產品和平共處包裝 物形成的廢物負有回收的責任;美國一些州政府從1987年開始制定了回 收的地方法規。

41.拒食野生動物——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
在恐龍時代,平均每1000年才有一種動物絕種;20世紀以前,地球 上大約每4年有一種動物絕種;現在每年約有4萬種生物絕跡。近150年來 ,鳥類滅絕了80種;近50年來,獸類滅絕了近40種。近100年來,物種滅 絕的速度超出其自然滅絕率的1000倍,而且這種速度仍有增無減。

42.拒用野生動植物製品——別讓瀕危生命死在你手裡
生物多樣性:一是指生態系統多樣性,如森林、草原、濕地、農田 等;二是物種多樣性,即自然界有上千萬種生物,是豐富多彩的;三是 遺傳多樣性,即基因多樣性,是指在同一種類中,又有不同的個體或品 種,我國是最旱的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之一。

43.不獵捕和飼養野生動物——保護有脆弱的生物鏈
我國已建立400多處珍稀植物遷地保護繁育基地、100多處植物園及 近800個自然保護區。我國於1988年發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陸生野生動物300多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大熊貓、金 絲猴、長臂猿、丹頂鶴等約90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小熊貓、穿 山甲、黑熊、天鵝、鸚鵡230種。

44.制止偷獵和買賣野生動物的行為——行使你神聖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禁止出售、收購國家重 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產品。商業部規定,禁止收購和以任何形式買賣國 家重點保護動物及其產品(包括死體、毛皮、羽毛、內臟、血、骨、肉 、角、卵、精液、胚胎、標本、葯用部分等)。我國也是《瀕危野生動 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成員國之一。

45.做動物的朋友——善待生命,與萬物共存
為挽救野生動物和生存,一些人捐錢「認養」自然保護區中的指定 動物,並像看望親屬一樣去定期看望它們。北京部分大學生假期到雲南 動員當地人保護原始森林和棲息於那裡的珍稀動物滇金絲猴。很多人常 去瀕危動物保護中心,弔唁已滅絕的野生動物。在美國,一些孩子像對 待朋友一樣給動物園的動物過生日。一位世界著名歌手在上海舉辦了一 次特殊的音樂會,聽眾是海里那些瀕臨滅絕的鯨。

46.不買珍稀木材用具——別摧毀熱帶雨林
資料表明,大約1萬年以前地球有62億公頃的森林覆蓋著近1/2的陸 地,而現在只剩28億公頃了。全球的熱帶雨林正以每年1700萬公頃的速 度減少著,等於每分鍾失去一塊足球場大小的森林。照此下去,到本世 紀末,世界森林面積將再減少2.25億公頃,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熱帶森 林資源就可能被全部毀壞殆盡。

47.植樹護林——與荒漠化抗爭
森林的消失意味著大面積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加速。目前全球有 100多國家,9億人口和25%的陸地受到荒漠化威脅,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 直接經濟損失達400多億美元。 我國受荒漠化影響的地區超過國土總面積的1/3,生活在荒漠地區和 受荒漠影響的人口近4億,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40億 元以上。

48.領養樹——做綠林衛士
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德斯教授對一棵樹的生態價值進行了計算: 一棵50年樹齡的樹,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 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疲於奔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 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 ;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 總計創值約 196000美元。

49.無污染旅遊——除了腳印,什麼也別留下
國際上已把對環境與自然生態總資源的核算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的富 裕程度的內容之一,聯合國公布的世界各國人均財富的報告中,澳大利 亞的經濟富裕程度雖然不及美、日等國,卻因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 而被排名為人均財富第一,中國被列為第163位。

50.做環保志願者——拯救地球,匹夫有責
做一個環境志願者已成為一種國際性朝流。很多大公司在錄用人才 時,特別注意應征者是否有參加環保公益活動的記錄,以此來判斷其責 任感和敬業精神。據報道,美國18歲以上的公民中有49%的人作過義務工 作,每人平均每周義務工作4.2小時,相當於2000億美元的價值。在日本 及歐洲各國,做環保志願者也是公民普遍的常規行動。在我國,做環保 志願者日益成為風尚。各地公民自顧去內蒙古恩格貝沙漠植樹;深圳市 民自發到長江源頭建自然保護站;北京大學生周末去社區進行垃圾分類 宣傳;西安有「媽媽環保志願者活動日」;吉林志願者多次組織大規模 環保公益活動……這些行動影響著更多的人,環保志願者的隊伍正在不 斷擴大。

Ⅱ 8個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圖和內容 圖

歷年聯合國環境署確定的世界環境日主題:

1974年:只有一個地球(Only one Earth )
1975年:人類居住(Human Settlements)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Water: Vital Resource for Life)
1977年:關注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濫伐森林(Ozone Layer Environmental Concern; Lands Loss and Soil Degradation; Firewood)
1978年:沒有破壞的發展(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79年:為了兒童的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Only One Future for Our Children -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A New Challenge for the New Decade: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81年:保護地下水和人類食物鏈,防治有毒化學品污染(Ground Water; Toxic Chemicals in Human Food Chain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1982年: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0周年--提高環保境識 Ten Years After Stockholm (Renewal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s)
1983年:管理和處置有害廢棄物,防治酸雨破壞和提高能源利用率(Managing and Disposing Hazardous Waste: Acid Rain and Energy)
1984年:沙漠化(Desertification)
1985年:青年、人口、環境(Youth: Popul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1986年:環境與和平( A Tree for Peace)
1987年:環境與居住(Environment and Shelter: More Than A Roof)
1988年:保護環境、持續發展、公眾參與(When People Put the Environment First, Development Will Last)
1989年:警惕全球變暖(Global Warming; Global Warning)
1990年:兒童與環境(Children and the Environment)
1991年: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合作(Climate Change. Need for Global Partnership)
1992年:只有一個地球--關心與共享(Only One Earth, Care and Share)
1993年:貧窮與環境--擺脫惡性循環(Poverty and the Environment -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
1994年:一個地球一個家庭(One Earth One Family)
1995年: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We the Peoples: United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1996年: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
1997年:為了地球上的生命(For Life on Earth)
1998年: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For Life on Earth - Save Our Seas)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Our Earth - Our Future - Just Save It!)
2000年:2000環境千年,行動起來(2000 The Environment Millennium - Time to Act)
2001年:世間萬物 生命之網(Connect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of life)
2002年:讓地球充滿生機(Give Earth a Chance)
2003年:水----二十億人死於它(Water - 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
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責(Wanted! Seas and Oceans——Dead or Alive )
2005年: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Green Cities---Plan for the Plan)
2 0 0 6年:莫使旱地變為沙漠(Deserts and Desertification -Don't Desert Drylands!)
2 0 0 7 年: 冰川消融,後果堪憂 (Melting Ice – a Hot Topic?)

Ⅲ 保護環境資料

地球上的十大環境禍患

土壤遭到破壞。目前,有110個國家的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由於森林植物的消失、耕地的過分開發和牧場的過度放牧,土壤剝蝕情況十分嚴重。
空氣污染。空氣污染問題也是酸雨問題。以前,酸雨問題只涉及到歐洲和北美的老工業國。但現在,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經濟高速發展的部分地區也受到了酸雨的侵害。空氣污染還打亂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轉,加速房屋的損壞,導致氣候反常變化。
淡水受到威脅。在發展中國家,80%-90%的疾病和1/3以上死亡者的死因都與受細菌感染或受化學污染的水有關。現在,每天有2.5萬名男人和婦孺死於通過水傳染的疾病。

氣候變化和能源浪費溫室效應嚴重威脅著整個人類。據2500名有代表性的專家預計,海平面將升高。氣溫的升高也將對農業和生態系統帶來嚴重的影響。

森林面積減少。在過去數百年裡,溫帶地區國家失去了大部分森林。最近幾十年以來,熱帶地區國家森林面積減少的情況也十分嚴重。按照目前這種森林面積減少的速度,40年以後,一些東南亞國家就難見森林了。

生物品種減少。由於城市化、農業發展、森林減少和環境污染,生物存在的自然區域變得越來越小了,這就導致了數以千計的物種的絕跡。
化學污染工業帶來的數百萬種化合物存在於空氣、土壤、水、植物、動物和人體中。即使作為地球上最後的大型天然生態系統的冰蓋也受到了污染。
城市化人口的爆炸和農業土地的惡化、貧窮,促使第三世界數以百萬計的農民離開農村,聚集於大城市的貧民窟里。
大城市裡的生活條件將進一步惡化。

• 1、我國水源污染嚴重
• 水環境研究顯示我國70%以上的河流受到了污染,全國湖泊約有75%的水域受到顯著污染,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嚴重。
2、城市自來水的現狀
• 傳統落後的自來水處理工藝、供水管道的老化、腐蝕、剝落對水源造成的二次污染以及高層水箱的三次污染,使得自 來水的各項細菌指數嚴重超標。
3、桶裝水的不安全因素
• 黑心桶的使用、飲水機的二次污染以及桶裝水生產企業的不規范性生產,導致幾乎100%用戶對桶裝水 有不同程度的擔心。
4、水家電產品尚處於萌芽期
• 家庭直飲水機作為一種新的飲水概念正逐漸讓人們接受,但中國凈水產品的普及率不到10%, 潛在需求很大,市場發展空間不容質疑。

如果在我們的周圍,在高大的樓之間,擁有一片又一片的綠地,種下一棵又一棵能成蔭的綠樹,你就會彷彿走進了綠洲,不再覺得枯燥和單調,心情開朗,生趣盎然。
美國森林服務中心的科研人員,經過3年的研究證明,在城市的住宅小區,多栽種一些植物,會給人類帶來莫大的益處。他們認為:
——樹木可以協調人的心理狀態,改善人際關系。研究人員對不同住宅區的300名居民進行了為期3年的調查。這些住宅區的建築結構基本相似,居民的社會地位也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一些住宅區的周圍有樹有草,另一些住宅區則是光禿禿一片,真正是被"混凝土圍成的沙漠"。居住在綠蔭叢中的居民,鄰里之間的聯系更緊密,人際之間的關系也更加和諧,人們喜歡外出,有安全感,心理更趨平靜。在這樣的環境里,甚至暴力行為也減少。而住在"沙漠"中的居民,深居簡出,更喜歡呆在公寓中。於是,研究人員認為,有樹木花草的地方,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賞心悅目,而且便於加強改善人際關系的環境。通過朋友或鄰里之間提供的幫助,能減少不愉快感和挫折感。人與人之間增加了交流,也就減少了爭吵和使用暴力。
——減少了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危害。生活在廣植樹木花草地方的人,不僅身體健康,而且癌症的發病率也降低許多。科學家們解釋說:這是由於植物周圍的空氣特別清新,含有的負離子數量也相對較多。人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可以呼吸到更多的新鮮空氣,對心肺功能很有益處。
——另外,在綠色的環繞中,人們可以享受到寧靜、溫柔,感到更加舒適。因而能鎮靜神經、降低血壓,也更容易解除疲勞。
至於樹木能調節溫度、減少噪音、凈化空氣的作用,早以為人們所熟知。據美國森林服務中心的研究,樹木可以有效地吸附大氣中的粉塵及工業廢氣,一棵樹在一年中,可以貯存一輛汽車行駛16公里所排放的廢氣。
——大量植樹有巨大的經濟效益。除了間接的經濟效益以外,城市植樹還有不可低估的直接經濟效益。比如,樹木可以降低城市建築物的空調開支。冬天,樹木具有產熱功能,並且使風速大減,從而對建築物起到保暖作用;夏日,樹木可以擋住陽光。如在建築物的西邊種樹,會得到更多的蔭涼,即使是光禿禿的樹枝,也能使太陽的輻射降低30%。另外,樹木還能提高水質,減輕澇災、風災,降低雜訊污染。

Ⅳ 耕地面積增加對濕地景觀的影響

考情分析
年份試卷
命題情景
命題規律
2019
Ⅲ卷
考查我國北方大棚造成土壤鹽鹼化的治理措施
主要考查植被的生態功能、人類活動造成生態破壞的原因、危害及生態保護措施等
2018
Ⅰ卷
考查種子的保存條件及面臨的安全威脅
Ⅱ卷
考查蘆葦的生態功能
Ⅲ卷
考查洞庭湖區的「塹秋湖」活動對候鳥的影響
2017
Ⅰ卷
考查東北地區引入怪柳綠化造成的生態破壞
Ⅱ卷
考查不同植被恢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功能差異
Ⅲ卷
考查不同森林植被類型對濕度造成差異的原因
2016
Ⅲ卷
考查漁業資源枯竭的原因與保護
微專題知識體系
必備知識
一、森林
1.生態功能
(1)調節氣候(蒸騰作用強,空氣中水汽充足,雲量多,濕度大,氣候濕潤,降水量多,降水季節變化小;氣溫年較差小)。
(2)美化環境。
(3)穩定大氣成分。
(4)涵養水源(截留雨水,減緩地表徑流,增加雨水下滲和地下徑流)。
(5)保持水土(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葉截留大氣降水)。
(6)調節徑流[雨季,下滲增強,地下水增多,雨季匯入河流的地表徑流減少;旱季,地下水補給河流水量增大,使河流流量(水位)季節變化減小]。
(7)吸煙滯塵、凈化空氣(吸附大氣的煙塵、吸收污染物質、釋放出氧氣)。
(8)繁衍物種,維持生物的多樣性。
(9)防風固沙(森林的垂直結構越復雜,越有利於降低風速),保護農田——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記憶口訣——水氣凈美物塵沙。
2.破壞原因
(1)自然原因:森林火災等。
(2)人為原因:濫墾、濫伐,超出了森林撫育更新的能力;調整農業結構,如原始植被改成經濟型植被。
3.影響危害
使木材和林副產品短缺;氣候惡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惡化,環境質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劇;旱澇災害加劇;涵養水源能力降低;濕地減少等。
4.治理措施
(1)加強宣傳和教育,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2)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加強監測。
(3)嚴禁過度採伐森林和過度開墾。
(4)建立自然保護區;封山育林、退耕還林、計劃開采,采育結合、調整林區經濟結構;植樹造林,建設人工林;建立緩沖區;鼓勵保護性開發。
二、草場
1.生態功能
同森林。
2.破壞原因
(1)自然原因:氣候乾旱、降水減少;火災。
(2)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墾殖。
3.影響危害
導致氣候乾旱;涵養水源能力降低;草場退化;旱澇災害頻發;生物多樣性(種類)減少;造成土地荒漠化,形成沙塵天氣。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4.治理措施
(1)加強宣傳和教育,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加強監測管理。
(2)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嚴禁過度放牧和開墾。
(3)實行禁牧、輪牧制度;退牧還草、封育草場、舍飼養畜;合理放牧,嚴禁濫牧、濫墾、濫挖;積極建設人工草場,建立飼料基地。
三、濕地
1.形成條件
(1)緯度高,或者海拔高,氣溫低,蒸發量小。
(2)地勢低窪。
(3)來水豐富。
(4)多凍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滲。
2.生態功能
調節氣候、美化環境、涵養水源、調節徑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護生物多樣性。
3.破壞原因——濕地萎縮、濕地污染
(1)自然原因:沉積物自然充滿湖沼;全球變暖,氣候乾旱,蒸發量大,或冰川退縮,水量減少。
(2)人為原因:環境污染、圍湖(海)造田、圍海養殖,填海造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排水開荒、各種建設佔用、植被破壞造成的土地荒漠化。
4.影響危害
氣候惡化,降解污染物的能力減弱;旱澇災害頻發;水污染嚴重;影響農作物產量與品質;影響人類身體健康;棲息地減少,食物來源減少,生物種類減少;濕地礦化度升高,水質變壞。
5.治理措施
加強依法管理,提高濕地保護意識;停止圍墾,退耕還湖或還沼;疏通河道與湖泊;嚴禁各種建設佔用濕地資源;流域上游建設水土保持林;引水入湖;嚴禁污染物排放;治理污染;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恢復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損濕地;嚴禁森林、草地破壞等。
四、野生珍貴物種(魚類和動物)保護的分析思路
1.生態功能
維持生物多樣性,維護區域的生態平衡。
2.破壞原因
(1)自然原因:物種的壽命、自然災害、沿途某種地理事物的阻擋。
(2)人為原因:人類的狩獵採集;環境污染;森林、草地、濕地等生態系統的破壞;人類某種生產活動導致野生物種棲息地遭破壞,供覓食、棲息的水域日益退化;水利工程堵塞了繁殖交流的通道,使基因交流困難。
3.影響危害
使野生物種難以正常繁衍,給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帶來毀滅性的影響;破壞當地生態平衡,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4.治理措施
加強宣傳,提高環保意識,不斷加強監測管理;建立大自然保護區,專門留出或建立生態通道,以增加繁殖場所和交流渠道;禁止過度捕撈,實行禁漁期制度;保護濕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養種苗等;把某些瀕危物種遷出原地,移入適當環境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采育結合;合理放牧。
五、某區域生物入侵的分析思路
1.形成原因
是指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入或人為引種後成為野生狀態,並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外來入侵物種具有的特點有:生態適應性強,耐性強,入侵潛力大;外來物種;繁殖能力強;傳播能力強;對資源的競爭能力強;能抗干擾,且干擾後恢復能力強;缺乏天敵;當地利用的較少。
2.影響危害
(1)會擠占其他物種的食物資源和生存空間資源,嚴重破壞生物的多樣性,並加速物種的滅絕,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
(2)會減少其他植物土壤的水分及營養成分。
(3)會妨礙其他物種的生長,導致物種結構變化。
(4)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類身體健康。
3.治理措施
(1)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加強監督管理,及時公布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2)採取物理、化學與生物方法清除或控制其繁殖。
(3)把外來物種進行加工利用。
(4)培育外來物種的天敵。
(5)加強國際合作,學習其他國家的經驗與技術,有效防禦外來物種的入侵。
六、土地沙漠化
1.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①基本條件:氣候乾旱。
②動力條件:多大風。
③物質條件:植被少,土質疏鬆,多疏鬆沙質沉積物。
(2)人為原因:
①人口激增(根本)。
②過度樵採(最主要方式)。
③過度放牧。
④過度開墾。
⑤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⑥開礦、修路等工程建設。
2.影響危害
(1)造成土壤肥力退化,影響農牧業生產。
(2)造成土地裸露,形成沙塵暴等災害性天氣。
(3)掩埋村莊、道路、各種交通線及水庫和灌渠,影響經濟的發展。
(4)造成生態環境惡化(氣候乾旱,濕地萎縮等);生物多樣性減少。
3.治理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2)合理利用水資源:①農作區(綠洲區):改進耕作制度和灌溉技術,推廣節水農業,培育耐旱品種。②牧區:減少水井的數量。③乾旱區:加強水資源上、中、下游的統一管理,合理分配。
(3)①生物措施:植樹種草(最有效的措施)。Ⅰ.綠洲外緣:封沙育草;Ⅱ.綠洲前沿:喬、灌木結合;Ⅲ.綠洲內部:建設農田防護林網,保護好現有植被,嚴禁砍伐植被。
②工程措施:設置沙障工程。草方格沙障法的作用:增加地表粗糙度,削減風力,防止鐵路或農田被風沙侵襲和掩埋;截留水分,提高沙層含水量,有利於固沙植被的成活。還有石方格沙障法;建設阻沙工程——高立式擋風牆。
(4)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
①合理放牧;②適度開墾;③退耕還林、退耕還牧(草);④建設人工草場。
(5)採取綜合措施,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如營造薪炭林、發展沼氣、推廣省柴灶。
(6)工、礦建設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
七、水土流失
1.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氣候:降水季節變化大且多暴雨。
②地形:地勢起伏大,坡度陡。
③土質:土質疏鬆或岩石破碎。
④植被:植被稀疏。
(2)人為原因:人口劇增;陡坡開墾;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等造成的植被破壞嚴重。
2.影響危害
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帶走大量營養物質,土壤肥力下降,耕地面積減少,影響農業生產;導致下遊河、湖、水庫泥沙增多,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河床抬高,調洪蓄洪能力減弱,進而誘發洪澇災害;形成溝谷,破壞土層結構,影響交通和耕種;涵養水源能力下降,水資源缺乏;影響航運;水質變差,水生生物減少。
3.治理措施
退耕還林、植樹種草、平整土地,改坡為梯,嚴禁陡坡開墾;修建魚鱗坑或蓄水池,減小流速,起到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溝谷處打壩淤地(建壩阻擋水流,泥沙淤積,形成肥沃土地;減少下游洪澇災害發生;可以增加耕地面積,種植作物,緩解人地矛盾,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修建排水渠等水利設施;調整農業結構和種植模式;等高耕作,施用有機肥等。
八、土壤(次生)鹽鹼化
1.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氣候乾旱,降水少,蒸發量大;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
(2)人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如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或者沿海地區過度開采地下水,圍墾養殖導致的海水入侵(海水倒灌)。
2.影響危害
河水、地下水、濕地咸化,鹽度上升,水質惡化,影響生產、生活用水,影響人類身體健康;附近表土鹽鹼化,土地肥力下降,影響農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長,生物多樣性減少;腐蝕各種建築設備。
3.治理措施
(1)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攔水、防滲等。
①科學灌溉。
②引淡淋鹽。
③井灌井排:旱季利用井水灌溉,地下水位下降,導致土壤鹽分降低;同時可增加地下水蓄水容量,有利於緩解夏季洪澇災害。
④嚴禁過度開采地下水,合理進行圍墾養殖。
(2)農業改良措施:改良耕作,採取輪作、間種套種等措施;地膜覆蓋。
(3)生物改良措施:種植耐鹼、耐鹽植物和牧草,植樹種草。
九、石漠化
1.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地形崎嶇,坡度陡;降水量大且集中;石灰岩廣布,喀斯特地貌廣泛發育,土層薄。
(2)人為原因:過度樵採;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如陡坡開墾)、不合理的農業結構;過度開墾與過度放牧;開挖石料和堆放棄料、開礦、建廠、修路等各種建設。
2.影響危害
造成土地退化,耕地減少,影響農業產量與質量,縮小人類生存發展空間。
3.治理措施
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制定相應法律法規,嚴禁陡坡開墾和過度砍伐;合理規劃,控制人口數量;嚴格管理,恢復自然植被;封山育林,退耕還林;轉變農業生產方式,調整農業結構(如選擇免耕的農作物,改牲畜放養為圈養等);生態移民;土壤移置搬遷(喀斯特地區土層薄,易被移走);經濟補貼措施,給農民適當經濟補貼(包括糧食、商品、能源等),解決農民的生活用糧、用柴等問題,幫助農民開辟新的生計(如手工業、第三產業等),或以經濟手段鼓勵農民主動保護和恢復植被,提高農民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吸引社會力量,以優惠政策鼓勵個人和企業參與保護和治理環境。
1、水土流失問題

我國典型地區:黃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區
產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黃土土質疏鬆黃土高原)。
(2)人為原因:植被的破壞;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開礦。
治理的措施:壓縮農業用地,擴大林、草種植面積;植樹造林;小流域綜合治理。
治理的意義:有利於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有利於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建立良性生態系統;建立生態農業模式,有利於促進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2、荒漠化問題
我國典型的地區:西北地區(新疆、青海、內蒙等地)
產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變暖,蒸發旺盛;處於內陸地區,降水少;鼠害;蝗害。(2)、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樵採;過度開墾;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線等工程建設保護不當。
治理措施:制定草場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控制載畜量;營造「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牧;建設人工草場;推廣輪牧;禁止採伐發菜等
治理意義:有利於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有利於保護土地資源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有利於促進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3、乾旱缺水問題
我國典型地區:華北地區、西北、長江中下游地區
華北地區:
產生原因:(1)自然原因:溫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徑流量小;降水變率大;春季蒸發旺盛。
(2)、人為原因: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水污染嚴重;浪費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種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調;修建水庫;控制人口數量,提高素質;減少水污染;減少浪費,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業的發展;發展節水農業;採用滴灌、噴灌農業灌溉技術,提高利用率;實行水價調節,樹立節水意識;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國東北地區為何沒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鹽鹼化
我國典型地區:黃淮海平原、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產生原因:(1)自然原因:頻繁的旱澇氣候(黃淮海平原);地形低窪;大氣降水少,以灌溉水源為主。(2)人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設(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鹽;井排井灌;生物措施;農田覆蓋;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採取噴灌、滴灌技術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區鹽澤化
我國典型地區:北方廣大地區和南方城市
產生的原因:過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實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國典型地區:珠江口、杭州灣、渤海等
產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氣溫高;靜水;靜風;海域相對封閉。
(2)人為原因:沿岸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排入海洋的工業和生活污水多;農業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葯;由於海洋開發程度高和養殖業規模的擴大,嚴重的污染了養殖水域。
生態文明理念主導下的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備考師說]
考查重點
常見生態環境問題產生及治理
考查方式
命題方式多樣化,有選擇題也有非選擇題,多以數據圖或區域圖、配以文字信息為背景命題,考查具體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命題預測
生態文明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關注生態環境問題,指導生態環境建設,因此多渠道、多角度考查生態環境問題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是高考的一個重點考點和長久熱點。我們在備考過程中,要關注時事事件中的生態環境問題,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提升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集訓高考——明規律]
(2019·全國卷Ⅱ·節選)霍林河發源於大興安嶺,為山前半乾旱區及部分半濕潤區的平原帶來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庫和灌溉的影響,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斷流。斷流期間,山前平原上的窪地增多增大。據此完成下題。
1.伴隨著窪地增多增大,周邊地區可能出現()
A.水土流失B.沼澤化
C.土地沙化 D.鹽鹼化
(2019·天津高考)天津濱海新區發揮臨海優勢,採取多種舉措,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讀圖文材料,回答2~3題。
圖1
圖2
2.集中分布在濱海新區北部的四處景觀(見圖1),共同反映了當地著力發展的產業是()
A.船舶製造與維修 B.海洋文化旅遊
C.水產養殖與捕撈 D.遠洋貨物運輸
3.政府有關部門在沿海灘塗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種鹽生植物(見圖2),其目的主要是()
A.保護海岸,凈化海水 B.恢復生態,美化環境
C.增加濕地,吸引鳥類 D.開發灘塗,海水養殖
4.(2018·全國卷Ⅰ·節選)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烏裕爾河原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積等影響,烏裕爾河下游排水受阻,成為內流河。河水泛濫,最終形成面積相對穩定的扎龍濕地(如圖)。扎龍濕地面積廣大,積水較淺。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烏裕爾河排水受阻卻形成沼澤濕地。據此推測扎龍濕地的地貌、氣候特點。
(2)分析從烏裕爾河成為內流河至扎龍濕地面積穩定,烏裕爾河流域降水量、蒸發量數量關系的變化。
(3)指出未來扎龍濕地水中含鹽量的變化,並說明原因。
[集訓高考參考答案]
1.C窪地不斷增多增大,使窪地周圍地區本來就少的水滲流到地勢較低的窪地之中,土壤缺水現象不斷加重,導致植被死亡,加之風力影響大,使土地沙化,C對。水土流失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沼澤的形成也需要一定的水分,而該山前平原窪地增多增大期間河流斷流,因此周邊地區不會出現水土流失和沼澤化,A、B錯。土壤鹽鹼化過程與水鹽運動密切相關,在缺水狀態下,地下鹽分難以到達地表集聚,D錯。

2.B3.A第2題,圖片顯示的海洋博物館、航母主題公園、媽祖文化園都體現了與海洋相關的文化內容,「漁家樂」碼頭則屬於發展海洋文化旅遊不可或缺的服務業,四處景觀跟船舶製造與維修、水產養殖與捕撈、遠洋貨物運輸關系不大。B對,A、C、D錯。第3題,沿海灘塗放置人工礁石,可減小海水對海岸的沖蝕作用,起到保護海岸的作用;引種鹽生植物可以吸收海水中的鹽類,具有凈化海水的作用,A對。這些措施客觀上在恢復生態和美化環境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B錯。沿海灘塗本就屬於濕地范疇,投放人工礁石和引種鹽生植物都不能增加濕地面積,C錯。這些措施是以保護而非開發為主要目的,D錯。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4.解析:第(1)題,一題兩問,一是推測濕地的地貌特點,二是推測濕地的氣候特點。依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地緯度高,屬於溫帶氣候,降水量較少,蒸發量大。烏裕爾河在扎龍受阻沒有形成堰塞湖而形成大片濕地,且面積廣大,積水較淺,可推測該地地勢平坦且開闊。第(2)題,注意要求從降水量與蒸發量數量的變化方面分析。烏裕爾河剛成為內流河時,降水量大於蒸發量,隨著扎龍濕地面積的擴大,蒸發量不斷增大,最終降水量與蒸發量達到相對平衡狀態。第(3)題,一題兩問,一是指出扎龍濕地水中鹽度的變化,二是說明變化原因。烏裕爾河屬於內流河,河水不斷注入濕地,帶來鹽分,同時,水中鹽分會隨著濕地內水分的蒸發而不斷積聚,從而導致濕地水中含鹽量增大。
答案:(1)地勢平坦、開闊。氣候較為乾旱(蒸發能力強)。
(2)降水量基本不變化,蒸發量逐漸增大,二者數量關系由降水量大於蒸發量最終變為降水量等於蒸發量。
(3)變化:水中含鹽量逐漸增加。原因:河水不斷為濕地帶來鹽分(礦物質);隨著濕地水分蒸發,鹽分(礦物質)富集(最終飽和)。
[命題視角]
生態問題的治理
[例1](2014·全國卷Ⅰ·節選)下圖所示區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風,年平均大風(≥8級)日數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鐵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間的路段風沙災害較為嚴重,且主要為就地起沙。風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圍內。
(1)分析錯那湖東北部沿岸地區冬春季風沙活動的沙源。
(2)說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3)針對該路段的風沙災害,請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第(1)題,錯那湖東北部沿岸地區冬春季風沙活動的沙源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河流攜帶的泥沙在湖泊周圍沉積,二是冬春季節河流與湖泊水位低,泥沙出露。第(2)題,原因主要從冬春季節氣候乾燥、地表植被稀少、風力大且日數多等方面分析。第(3)題,可從設置方格沙障、阻沙牆、用碎石等覆蓋沙面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多條河流在此注入錯那湖,泥沙沉積,河口三角洲面積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灘泥沙裸露;錯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區水深較淺)出露的湖灘泥沙面積較大。
(2)冬春季氣候乾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護;大風多,湖面較寬闊,西風經湖面無阻擋,沙源東部為河谷,風力強勁。
(3)(阻沙措施)在鐵路兩側設立阻沙牆(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蓋沙面,設置石(草)方格沙障。
[微技巧]生態環境問題的整體分析思路
[押題訓練]
下圖為河南省南陽市某地石漠化景觀,這些石漠化區域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壞,岩石大面積裸露,土地生產力衰退。同時由於缺少植被涵養水源,已引發不同程度的乾旱,導致當地農業生產條件惡化,人畜飲水困難。讀圖,回答1~2題。
1.該地區石漠化加劇的主要原因是()
①土質疏鬆②土壤貧瘠③過度墾殖④亂砍濫伐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治理該地區生態問題的對策措施合理的是()
①封山育林、建設草地②修建梯田和灌溉設施③實施跨流域調水工程④發展規模化小麥種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1.D2.A第1題,由材料可知,該地區石漠化加劇的主要原因是過度墾殖、亂砍濫伐,破壞了地表植被,③④對。土質疏鬆是黃土高原的特徵,①錯。土壤貧瘠不是岩石裸露的原因,②錯。故選D。第2題,該地水土流失嚴重,治理該地區生態問題的對策措施合理的是封山育林、建設草地,①對。實施坡改梯及小型水利水保措施,降低流速,沉積泥沙,減少土壤流失,②對。跨流域調水不能減輕水土流失,③錯。發展小麥種植會加重水土流失,④錯。
生態系統的修復
[例2]艾比湖是准噶爾盆地最大的鹹水湖,湖水較淺。湖中有魚類、蘆葦等動植物資源,蘆葦對湖水有凈化作用。近幾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縮小了1/2,蘆葦大量枯萎,據此回答(1)~(2)題。
(1)結合材料信息推測,艾比湖面積的縮小會使()
A.湖水的含鹽量減小
B.湖中魚類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凈能力減弱
D.湖水蒸發總量增大
(2)為防止艾比湖繼續萎縮,在該湖流域應採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庫,調節徑流
B.退耕還林,保護水源
C.退耕還湖,水產養殖
D.種植蘆葦,改善水質
[解析]第(1)題,艾比湖面積縮小,注入淡水減少,蒸發水分增多,含鹽量增加;水質變壞,湖中魚類密度減小;湖面縮小,湖水蒸發量減小;湖水減少,自凈能力減弱。故選C。第(2)題,湖泊面積萎縮主要是因灌溉用水增多,所以主要的措施應該是退耕還林,保護水源;該地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降水少,修建水庫無水可儲存,也不適宜發展水產養殖;湖泊面積萎縮與水質無關。故選B。
[答案](1)C(2)B
[微技巧]
湖泊面積變化原因的分析思路
(1)分析湖泊面積變化時間長短。如果是長期的變化(如一萬年以來)則主要考慮自然原因,湖泊萎縮主要是氣候變干,蒸發加強造成的;如果是近幾年、幾十年來的變化,則主要是由人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節變化,一般與季節降水、冰雪融水的季節變化有關。
(2)分析湖泊所在地區。短期內,外流河萎縮一般是圍湖造田造成的;湖泊面積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較好,湖泊淤積減少,退耕還湖的結果。乾旱區內流湖萎縮,短期原因是入湖河流的水資源利用過度造成的。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的湖泊,其面積的增減一般考慮氣溫的變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
[押題訓練]
2017年4月1日,國務院決定在河北雄縣、容城、安新三縣及周邊地區設立雄安新區,雄安新區囊括白洋淀整個水域。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白洋淀水位下降,經常處於半乾涸、乾涸狀態。讀白洋淀流域圖,完成1~2題。
1.20世紀80年代中期,白洋淀經常處於半乾涸、乾涸狀態,原因可能是()
A.流域內降水量和蒸發量小
B.農業機械化水平高
C.上游修水庫導致入湖水量減小
D.工農業發達,城市化水平高
2.隨著雄安新區的建設發展,保護和恢復白洋淀濕地可採取的措施是()
A.跨流域調水
B.填埋部分河道作為建設用地
C.暫緩開發區域經濟
D.加大第二產業的發展力度
解析:1.C2.A第1題,白洋淀乾涸的原因可以從氣候、降水量、蒸發量、人類活動等方面分析。氣候是一個地區多年天氣的平均狀況,變化不大,因此,20世紀80年代中期,白洋淀經常處於半乾涸、乾涸狀態的原因主要為人為原因。讀圖可知,白洋淀上游的河流建有大量水庫,因此,由於上游水庫大量蓄水,入湖水量減小,導致白洋淀經常處於半乾涸、乾涸狀態,故選C。第2題,隨著雄安新區的建設發展,可以採取跨流域調水和節約用水等措施保護和恢復白洋淀濕地,A正確;填埋部分河道作為建設用地和加大第二產業的發展力度,會不斷減少濕地的面積,措施不當,B、D錯誤;濕地保護與經濟發展應該協調發展,暫緩開發區域經濟來保護濕地不恰當,C錯誤。
[通性通法歸納]
區域生態問題類型多樣,但是解決問題的模式都歸結為「一個根本」「兩類因素」「三種角度」:

Ⅳ 論文是什麼,主要格式是什麼,寫論文時要抓住什麼重點寫,保護環境的論文怎麼寫。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