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媒體采訪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小女孩短發發型圖片大全 2024-11-08 09:14:32
生活美好卡通圖片 2024-11-08 09:09:32
暴躁圖片大全唯美 2024-11-08 09:02:26

媒體采訪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31 20:09:26

『壹』 爆紅後丁真邀約不斷,老闆為啥婉拒采訪和節目

近期頻繁刷屏的丁真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可能都看過他的出圈視頻。而有關這條出圈視頻的拍攝背景了解就沒那麼清楚。最近,拍攝丁真出圈視頻的攝影師在直播間首次公開拍攝幕後,他否認了網傳的丁真買泡麵被拍攝的說法。

至於如何安排丁真未來的工作,老闆也說了,會先讓他學習辦公軟體,發微博之類的,丁真本人對於走紅雖然意外,但是還是比較淡定的。丁真家人也都很開心。


其實,復盤丁真爆紅路線的話,會發現一切都匪夷所思,當中的許多巧合成就了丁真。至於未來丁真還能紅多久,我們尚且不知,但希望丁真能夠把握住機遇,從新起點努力出發。

『貳』 誰給我講一下這張圖片的來源和故事

世上最出名的壁紙毫無疑問是Windows XP默認桌面的草原背景,其間充滿了幸福、輕松,山勢起伏,比藍天更青。這個名為「幸福」(Bliss)的壁紙被視作任何時期都受歡迎的壁紙。在Google圖片中搜索Bliss,這個圖片會第一個蹦出來,同時還有一大堆類似的圖片。你知道這張XP桌面草原背景圖片的真實來歷嗎?對於荷蘭用戶來說,這個壁紙卻名為愛爾蘭,這使得很多人認為這張圖片取材自愛爾蘭。那麼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圖片是哪兒呢?或者誰拍的?這個圖片如此舒爽,你很可能認為不是真實的。事實上,它確實是真的。
這個圖片背後的作者是美國攝影師查爾斯·奧瑞爾。不要看到他的名字你再次認為這個圖片拍自愛爾蘭。這張圖片實際上是拍自加利福尼亞州,確切的說是索諾瑪村。圖片是1996年拍攝的,那時Windows XP還沒有問世。最令人驚奇的是,當時奧瑞爾手中拿的照相機還不是數碼操作的。這張圖片自從成為電腦用戶的壁紙後,也出人意料地出現在其他地方。奧瑞爾發現這個圖片在泰國一個村莊的飯店櫥窗上掛著,作為委內瑞拉總統接受采訪的背景。奧瑞爾費了多少勁兒才拍得被認為最出名的照片的呢?一份保密協議封住了他的嘴巴,不過根據納帕谷的記錄,奧瑞爾曾經說過:非凡的圖片,僅次於付費給攝影師去拍柯林頓總統與莫妮卡·萊溫斯基的圖片。後來那個地方被種上了葡萄。

『叄』 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的幕後花絮

「中國臉譜」點亮大國形象
畫面1、2 Stunning Chinese Beauty
人物:章子怡、張梓琳、楊麗萍、周迅、范冰冰、邰麗華等
張梓琳等五位中國美女或站或坐,盛裝出席,出現在第一幅畫面里;接下來出現的畫面是邰麗華和千手觀音團隊。人物篇播出後,不少質疑直接針對首先出現的「五美」,尤其是剛剛經歷過一系列風波的章子怡。國家形象宣傳片攝制組執行製片人蘇明霞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是否選擇章子怡的問題上,攝制組的確請示過主管部門。當時,「潑墨門」、「詐捐門」等新聞正沸沸揚揚,但主管部門的回復是:用。
畫面3、4 Inspiring Chinese Bravery
人物:金晶、林浩、劉國長、甄子丹
代表中國「勇氣」的四位人物在生活中都非常平實。金晶在接受采訪時說,拍攝時自己按照組織者的要求穿的是火炬手服裝,化妝很清爽,打扮也干凈樸素,「只是簡單扎了一個馬尾辮,和我平時一樣。」拍攝進行得非常順利,以前有過一面之緣的金晶和「抗震小英雄」林浩配合非常默契,不到半個小時就拍完了,兩人在拍攝過程中還交流起了太極拳。金晶表示,一些外國人對於中國的認識「一知半解」,甚至還存在一些誤解,中國拍攝國家形象宣傳片在海外播出,有利於讓世人更客觀、真實地認識中國。
片中的中國維和警察劉國長表示:「從網上才看到,我和甄子丹被合成在一個畫面中,詮釋的主題是『勇氣』。不僅作為片中唯一的中國維和警察,而且是唯一的警察,我感到非常自豪。」至於自己為何能被選中,劉國長非常謙虛,「可能是因為我們是首批成建制的維和警察防暴隊吧,而且我也沾了身在北京的光。」
畫面5:Award-Winning Chinese Talent
人物:吳宇森、陳凱歌
中國影視業發展十分迅速,逐漸成為外界了解中國、了解中國軟實力的重要窗口。國際著名導演吳宇森、陳凱歌聯袂出演,共同詮釋中國人的天資和聰慧。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霸王別姬》等影片均在國際上斬獲殊榮,享譽海內外。
名揚好萊塢的吳宇森導演表示,他在好萊塢打拚了十幾年,深刻地感到個人的發展和國家的強大是緊密相連的。 這也許也是許多明星傾情加盟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且不取分文報酬的重要原因之一。
畫面6、7 Enchanting Chinese Art
人物:黃永玉、譚盾、郎朗、劉歡、宋祖英、李雲迪、譚晶
國際著名鋼琴家郎朗、李雲迪都被稱為中國最為優秀的鋼琴藝術家。郎朗是受聘於世界頂級的柏林愛樂樂團和美國五大交響樂團的第一位中國鋼琴家,被數家美國權威媒體稱作「當今這個時代最天才、最閃亮的偶像明星」;李雲迪被譽為「鋼琴王子」,早已經成了幾千萬琴童的偶像。
國際著名音樂家譚盾和青年歌唱家譚晶被媒體稱為文藝界「雙譚」,此次又巧合地出現在同一個畫面中。譚晶從山西小城一步一步唱到維也納金色大廳,在奧運會、亞運會、世博會等舉世矚目的舞台上,在眾多對外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中,她都傾力出演。譚晶表示,參加國家形象宣傳片的拍攝,能為中國的國家形象出一份力,感到非常榮幸,國家形象片集中展現了中國的文化和中國人的優良品質,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的最好體現。
畫面8 Leading-Edge Chinese Agriculture
人物:袁隆平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袁隆平充滿自信地出現在以水稻為背景的畫面中。袁隆平院士亮相鏡頭的拍攝地是他的辦公室。袁老特意選擇了壯觀美麗的超級稻圖片作為背景,希望藉此向世界展示中國人民自古傳承的強大創造發明能力。他在之後的采訪中說:「因為我是一輩子跟水稻打交道的,水稻是我最親愛的寵物。」他希望自己的發明不僅能夠造福中國,更能惠澤世界。
畫面9、10 Influential Chinese Wealth
人物:李彥宏、丁磊、馬雲、王建宙
網路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網易公司創始人丁磊,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和首席執行官馬雲,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等商界精英的集體出鏡,讓人再次感受到中國今天和未來商業經濟的巨大分量。
片中中國「財富」詮釋者之一的網易創始人丁磊對於參與拍攝的想法非常簡單,「我認為這件事很有意義,因此他們給我打電話我就參加了。凡是我認為有意義的事情,我都願意參與,就像我以前給廣州和香港旅遊局做公益廣告一樣。」
馬雲的一席話道出心聲,他說,在中國今天的經濟形勢下,在全世界的商業裡面,「馬雲不是我,我站出來,馬雲代表的是今天的中國和今天的世界。就是這樣的創業者,這樣的精神,這樣的毅力 ,這樣的團隊,我們對這一代人做出貢獻」。
畫面11-13 Extraordinary Chinese People
人物:郭明義、朱邦月、阿里帕、李靈、張正祥、翟墨
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朱邦月、維族老媽媽阿里帕、鄉村女教師李靈、熱愛航海的翟墨和鞍鋼工人郭明義、環保衛士張正祥被稱作《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中的「草根英雄」。
阿里帕自上世紀60年代起,含辛茹苦撫養著收養的維吾爾、漢、回、哈薩克4個民族的10名孤兒。在她家裡,至今保留著一口直徑約一米的大鍋,在過去的歲月里,阿里帕媽媽和已經過世的阿比包爸爸,每天就是用這口鍋,做出飯菜,養育這些孤兒和他們的9名親生孩子。如今,這個大家庭已是幾代同堂,全家共有180多口人。
李靈被稱為「最美的鄉村女教師」,在2002年師范畢業後,看到河南周口淮陽老家的農村有大量留守兒童輟學在家,便在父母和親朋的支持下,辦起了淮陽許灣鄉希望小學。一張網路上流傳的照片使她成為「感動中國」的人物。照片上,李靈在雨中費力地蹬著三輪車四處回收學習教材。如今,她的學校已培養出幾百名學生。
翟墨曾駕駛他的「日照號」帆船,歷時兩年,穿越三大洋,行程3萬6千海里,成為中國單人駕駛無動力帆船完成環球航行的第一人。航行中,他曾駕船去過美國。在他看來,美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多元素融合的國家。翟墨也游歷過很多其他國家,「80%的西方人不了解中國,總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他希望這次形象片成為增進外國了解中國、了解中國人的窗口。
作為全國無償獻血量最多的公民之一,郭明義堪稱一間最可靠的「流動血庫」。他連續20年堅持無償獻血和捐獻血小板,累計獻血量已達5萬多毫升,相當於自身總血量近10倍,他30年如一日熱心公益事業,幫助困難群體排解困難,化解矛盾,給數百個無助家庭帶來新的希望。為了幫助他人、奉獻社會,他幾乎捐出了全部身外之物。
畫面14-16 Thrilling Chinese Athletics
人物:郎平、郭晶晶、姚明、丁俊暉、鄧亞萍
五位享譽世界的體育界名人以站立的姿勢出現在畫面中。姚明和丁俊暉一高一矮站在一起,被製片方解讀為追求一種「幽默」效應。著名女子排球運動員、教練員郎平和「跳水皇後」郭晶晶的出現同樣令人欣喜。
丁俊暉和姚明一起走進了北京東邊的一個攝影棚,攜手完成了自己的拍攝。攝制人員說,在攝影棚里,他們兩個老熟人雖然以前相處時間不多,但是彼此之間很默契,最後出來的效果也很自然,幾乎都是一遍過。
「能夠被導演選為國家形象片中的人物代表,這是我的光榮。」談起17日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播出的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片中出現的著名乒乓球前國手鄧亞萍說。去年夏天拍攝時,當時的鄧亞萍還在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任上,國家形象片的主推者國新辦與她聯系拍片,盡管工作繁忙,她沒有一絲猶豫就答應了。
拍攝是在北廣傳媒的一個攝影棚里進行的,時間不過半個小時,鏡頭里,鄧亞萍沒有講一句話,全靠鏡頭語言「說」:畫面由近到遠,鄧亞萍同往常一樣,面帶自信的笑容。
這不是鄧亞萍第一次以形象代言人的身份出現在公眾面前,從「節水北京」公益活動形象代言人到中國紅十字會艾滋病工作形象大使、北京市無償獻血宣傳員,鄧亞萍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公益事業,她也欣喜地看到更多的普通人加入到這一行列,「這表明社會在進步,文明程度在提升。」擔任國家形象代言人卻是第一次,「這是件好事」,鄧亞萍說,「國家是由人組成的,選取各行各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能很好地展示中國人的形象。」
國家形象片消息傳出後,引起海內外極大關注。不過,也有不少人質疑:「50人能否代表13億人?」對此,鄧亞萍有自己的見解。在她看來,當一個人走出國門時,個體的行為就代表著國家形象。當年在英國留學時,鄧亞萍的鄰居、老師和同學在與她接觸時,時常會有這樣的感觸:「中國人是這樣的!」鄧亞萍常提醒自己:你的一言一行代表著中國人。而當外國人來到中國,面對一群中國人的時候,他對中國人的理解才會更豐富、更多元。
畫面17 Thought-Provoking Chinese Scholarship
人物:丘成桐、吳敬璉、孫家棟、厲以寧、岑拯
中國現代數學家丘成桐,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厲以寧,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航天專家孫家棟及「奔月」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指揮岑拯代表著中國的智慧力量,五位專家面帶微笑、神色淡定。
畫面18 Aesthetic Chinese Design
人物:張志峰、馬艷麗、馬岩松、何鏡堂、張永和
著名時裝設計師張志峰與馬艷麗並肩而立,馬艷麗在宣傳片中的身份不再是為大眾熟知的「名模」,而是設計師。她表示,作為一個中國人,能夠代表自己的國家拍攝形象宣傳片,讓全世界了解中國的多彩與進步,是一件非常鼓舞人的事情。同時,也讓我感覺到肩上有了更多的責任,接下來的日子,作為設計師的她,將更加努力地工作,為塑造更多中國人的美好形象而努力!
建築大師、北京大學建築中心主任的張永和於2005年出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建築系主任,這是華裔人士第一次執掌美國建築研究重鎮的牛耳。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和規劃學院院長安得勒·桑托斯(Adele Santos)稱贊張永和是富有實踐經驗和探索精神的新一代建築師,「對於建築學充滿熱情,能帶領建築系開創新天地。」
作為國內建築師「名流」,馬岩松獲得的榮譽包括「國內建築師中標國外標志性建築第一人」(2006年加拿大The Absolute Towers,又稱「夢露大廈」,將於2011年建成),參與2008年北京鳥巢火炬塔設計等。
何鏡堂因擔任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被稱作「中國館之父」。他還是中國建築界最高榮譽——首屆梁思成建築獎得主,是建國以來獲獎最多的建築師。
畫面19-20 Trend-setting Chinese Supermodels
人物:李丹妮、裴蓓、關琦、吳英娜
四位中國模特華麗現身,將中國人的傲人風姿展現在世界面前。李丹妮曾獲2007年度中國十佳職業服裝模特,2010年度「時尚模特」獎。 2009年度3月參加紐約、米蘭、巴黎國際時裝周。2010春夏紐約時裝周,她表現出了中國模特的大氣沉穩。名模裴蓓,曾在國際時裝周上掀起一股「中國風」 ,作為國際超模的代表人物,從縱橫時尚界到初觸影視圈,她的影響力早超出了時尚圈的范疇。關琦曾於2005年第53屆世界小姐大賽中獲得季軍,並獲封「亞洲美皇後」。吳英娜,新絲路廣州區的當家花旦之一,曾獲世界小姐第五名——亞洲及大洋州美皇後。
畫面21 Captivating Chinese Dialogue
人物:魯豫、水均益、敬一丹、白岩松
四位「名嘴」的出現,讓人領悟中國語言的獨特魅力。經常需要到國外采訪的水均益在回答「希望傳遞給外國人一個什麼樣的形象」時表示,「我希望世界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向上的、積極的中國,一個外國人應該知道的中國。改變他們過去那種傳統的甚至是帶有偏見的印象。中國絕不應該是面無表情的樣子,外國人應該知道中國真實的變化。」「它(外國人看到的中國)不應該僅僅是德國電視一台,或者是民進周刊之類的媒體所展示的中國,所以我們希望傳遞更真實的中國給世界。」幾位著名主持人也紛紛表示,能為宣傳國家形象出力,是一種極大的榮耀。
畫面22 Chinese Space Travel
人物:楊利偉、翟志剛、景海鵬、劉伯明、聶海勝、費俊龍
壓軸出場的是神五、神六、神七的6名宇航員。第一次看到他們身著訓練服站在一起的場景,不少人表示非常震撼,甚至「非常想流淚」。據中國國家形象片總導演高小龍介紹,「航天員這組畫面是我們拍攝中最難忘的,因為少了檔期協調的問題,畫面不用合成,拍攝完成相當順利。拍攝當天,楊利偉、翟志剛等人早早到達了現場,沒有一個人遲到,當航天員們身穿藍色的宇航服出現在我們面前時,那種震撼真的讓人忍不住流淚。」
高小龍回憶,拍攝當天來了許多軍人,雖然與航天員們身在同一個部隊但很難有這樣的機會見到他們,「許多人都拿著本子找航天員們簽名,我們攝制組的一位工作人員乾脆脫掉衣服,讓航天員把名字簽在他的衣服上,那個時刻,讓人感動,讓人莫名其妙地興奮。」
正在海南執行任務的楊利偉,他得知了中國形象片播出的消息後很高興,他說,片中他旁邊站著的是他的戰友,但是在他們身後,是中國和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肆』 召開新聞發布會要注意的保密問題有哪些

召開新聞發布會要注意的保密問題:

(1)在准備階段要認真准備新聞發布材料,包括公開通報的情況、新聞口徑、發布會議程主持稿等。對外發布的信息內容,要經過嚴格的保密審査,防止涉密或敏感的信息被公開。

(2)現場發布信息時,新聞發言人對外發表有關信息、陳述觀點、介紹情況、表述意見等,必須嚴格按照事先統一的口徑。嚴禁擅自對外披露涉密內容。

(3)回答記者提問時,對相關熱點問題要進行預測,做好事前准備。對記者提出的事先未能預見的敏感問題提問,要靈活應對,避開涉密話題,絕對不能泄露國家秘密。

新聞發布會的資料准備

提供給媒體的資料,一般以廣告手提袋或文件袋的形式,整理妥當,按順序擺放,再在新聞發布會前發放給新聞媒體,順序依次應為:

1、會議議程。

2、新聞通稿。

3、演講發言稿。

4、發言人的背景資料介紹。

5、公司宣傳冊。

6、產品說明資料。

7、有關圖片。

8、紀念品(或紀念品領用券)。

9、企業新聞負責人名片(新聞發布後進一步采訪、新聞發表後寄達聯絡)。

10、空白信箋、筆(方便記者記錄)。

發言人回答記者問的准備

在新聞發布會上,通常在發言人進行發言以後,有一個回答記者問的環節。可以充分通過雙方的溝通,曾強記者對整個新聞事件的理解以及對背景資料的掌握。有準備、親和力強的領導人接受媒體專訪,可使發布會所發布的新聞素材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在答記者問時,一般由一位主答人負責回答,必要時,如涉及到專業性強的問題,由他人輔助。發布會前主辦方要准備記者答問備忘提綱,並在事先取得一致意見,尤其是主答和輔助答問者要取得共識。

在發布會的過程中,對於記者的提問應該認真作答,對於無關或過長的提問則可以委婉禮貌地制止,對於涉及到企業秘密的問題,有的可以直接、禮貌地告訴它是企業機密,一般來說,記者也可以理解,有的則可以委婉作答。

不宜採取「無可奉告」的方式。對於復雜而需要大量的解釋的問題,可以先簡單答出要點,邀請其在會後探討。

『伍』 為什麼脫粉肖戰

為什麼要脫粉肖戰呢?哥哥真的是很好很好的人呀。

2019年的暑假之前,我是真的從沒聽說過肖戰這個名字,後來架不住朋友強烈安利阿令,試著看了幾集,然後......然後我就徹底被羨羨的笑容拉進坑底!太甜了啊。(樓下說魏無羨的性格過於跳脫,欣賞不來,我就疑惑了???欣賞不來你就對飾演魏無羨的肖戰脫粉么?)後來魏無羨經歷了血洗蓮花塢、被扔進亂葬崗、換丹一系列事情之後黑化變成夷陵老祖,可能是之前少年羨甜美的形象影響太深,這里我是真的被肖戰的演技折服了(從天真無邪到邪魅只用一個眼神的轉變)後來的血洗不夜天,看到師姐死了、魏無羨跳崖我真的哭死.......哥哥的演技把我錘進坑底!

再後來我去了解了肖戰這個人,補看了他之前和走紅後的一些深度采訪,會發現他其實是一個沒有太大偶像包袱、率真的、很接地氣的一個人,面對贊譽他保持清醒:「都是捧殺」,面對走紅他態度鮮明:「我從低谷而來,就不再害怕失去什麼」。在生活中他溫柔善良,會做飯會織毛衣,叫自己的貓堅果是「一個姑娘」,為粉絲擋電梯門,給助理撐傘。

肖戰真的是顏值、演技並存,三觀比五官還正的好演員、好歌手,入股肖戰不虧啊!!哥哥說「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如果喜歡他,請不要輕易相信網路上詆毀他的話而脫粉,一起守護哥哥吧。

『陸』 如何體現新聞的時效性

時效性側重表達傳播時間與傳播效果的關系,其中還要考慮傳播環境的外在因素。

從理論上來說,時效性指事實發生與作為新聞事實發生之間的時間差(時距),

同新聞面世以後激起的社會效果的相關量,即新聞產生應有社會效果的時距限度。需要與之區分的是時間性(快捷性)。

1、建立統一有力的指揮系統

新聞報道看似簡單,但是其製作過程是一項錯綜復雜的系統性工作,是一項需要上下溝通、左右協調、前後配合的團體化工作。

而且,「新聞事件的發生不會按照電視台的工作時間來,而電視台必須具備隨時采訪、編輯、播報突發新聞的能力與機制」。

因此,任何一個高效運轉的電視新聞中心都需要建立功能強大、協調有力的指揮系統。

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就建立了自己的指揮運行系統(DESK),這一系統作為整個新聞工作的中樞,

擁有對所有采編播活動的指揮控制權,它通過科學完善的快速采編機制、24小時發稿制度、終審發稿人制度等,

將來自全國各地的新聞線索進行匯總,及時研究分析,對編輯、記者發號施令,對新聞素材等資源實行統一調度、科學配置,

不僅保證了新聞稿件的政治可靠性,而且大大提高了新聞報道的時效性。

2、建設富有戰鬥力的采編隊伍

任何工作的完成都要落實在一線工作人員的實際工作中,每一名一線工作人員的能力和效率最終決定了工作的效果和速度。

在當前媒介融合、傳播手段多樣化的大背景下,全能型、復合型采編隊伍已經成為電視新聞隊伍建設的發展方向。

電視新聞工作人員要有政治可靠、新聞敏感性強、工作效率高、富有戰鬥力、吃苦耐勞等基本素質,

而且要力爭實現采訪、編輯、後期製作、播出、統籌等各崗位工作人員之間的技能分割不斷淡化,能夠相互頂崗,工作內容不斷融合。

例如電視新聞前期記者不僅僅是扛著攝像機、拿著話筒采訪,

還要對攝影、圖片處理、文字播報以及最新網路媒體工具運用嫻熟,具有多媒體應用能力。

各崗位人員應在指揮系統的調度指揮下,做到前後銜接、密切配合。

例如外采記者在采訪途中,就應該及時了解和反饋事態發展等相關信息,

以便於編輯人員盡早開始研究相關政策、徵求專家意見、收集市民反響等工作,後期製作人員則可以同步准備動畫製作、特效設計等素材,

這樣,當前方記者采訪結束時,後期的播出准備工作也基本就緒,就能有效縮短整體製作流程,以最快的速度播發新聞稿件。

建立暢通渠道,強化傳播手段

傳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是將傳播過程中各種因素相互連接起來的紐帶,是傳播過程的主體部分,也是最能提高傳播效率的部分。

1、廣泛設置各類新聞采訪點

絕大部分新聞事件,其發生的地點會離媒體辦公地點有相當遠的距離。

如何縮短事件發生到采訪開始之間的時間,是提高新聞報道速度的第一個著力點。

與網路媒體擁有無數的網民大軍相比,電視新聞無疑處於競爭下風,因此廣泛設置各類新聞采訪點就成為一種有效途徑。

遍布各地的新聞采訪點,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新聞事件,開展新聞采訪,甚至可以達到「記者未到,稿件已到」的效果。

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就在全國建立了成百上千個采訪報道應急點,加強與各省台、衛視台、市縣台之間的通聯機制,建立新聞稿件快速長傳機制。

作為地市台,日照廣播電視台通過定期到各區縣召開議稿會、在每個鄉鎮建立通訊點、聘請新聞通訊員等方式,

調動全市范圍內各種力量為自己的新聞報道提供線索和稿件,收到了良好效果。

OhmyNews作為在韓國最具影響力的新聞媒體之一,提出了「每一個公民都是記者」的口號,廣泛吸納平民記者參與新聞報道。

這在當前DV機日漸普及、手機錄像功能日漸強大的情況下,也為電視新聞收集稿件素材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

2、綜合採用多樣化報道手段

電視新聞從表面上看是通過電視終端播發的新聞,但是其采編播工作過程和工作手段已經不限於電視技術手段,

而是逐漸綜合多種媒體報道手段,這也為電視新聞提供了多樣化的形式,為提高電視新聞時效性提供了無限空間。

比如,電視新聞可以借鑒網路媒體的即時播發手段,針對短平快式的新聞,採用屏幕飛字的方式進行24小時滾動播報;

可以借鑒廣播媒體的「先發制人」優勢,對於後期圖像處理尚未完成的稿件,採用口頭播報的方式先行播出;

可以借鑒手機媒體靈活快捷的特點,在新聞事件尚未結束、記者尚未返回的情況,採用飛信、微博等方式進行實時的微型化的直播;

可以借鑒報紙的版面設計理念,對電視畫面進行重新分配和利用,

例如,改版後的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在其動態新聞欄目中,將屏幕下方的主字幕分行列出,分別用於標注采訪對象、報道記者,

列出新聞標題,顯示遊走字幕新聞。其中,新聞標題的字型大小較過去明顯加大。

屏幕左下角也分為三行字幕,分別為新聞發生地或板塊名、日期與星期或欄目名、即時時間。」

3、努力增加現場直播數量

現場直播是電視新聞最強大的優勢,即便在網路直播方興未艾的情況下,也依然是吸引觀眾的有力武器。

但是現場直播也存在不足,對技術、資源、人員等要素的要求較高,具有復雜性和不易操作性,現場直播在新聞報道中始終處於較低比例。

增加現場直播的數量,要區別對待,分類討論:對於提前預知的重大事件要堅持使用現場直播,用大直播營造大聲勢,形成大效果;

對於提前預知的小事件,只要適合觀眾的需求,也應該採用現場直播,勿以事小而不為,但是可以簡化流程,縮短直播時間;

對於能夠持續一定時間的突發事件,即便不能完整直播,也可以以直播方式在電視新聞中進行插播,不完整的直播也是直播,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加強觀眾互動,增強新聞傳播反饋效果

觀眾是電視新聞傳播的受傳者,他們並非一種完全被動的存在,完全可以通過反饋活動來影響電視新聞媒體及其他廣大觀眾。

反饋作為新聞傳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新聞傳播效果的最終落腳點。

加強與觀眾的互動,增強電視新聞的反饋效果,可以從以下兩個途徑進行嘗試:

1、增加電視新聞評論的數量和質量

現代新聞傳播活動中,媒體在爭取第一時間提供最新信息、告訴受眾正在發生什麼的同時,還應該爭取第一解釋權、告訴受眾如何看待所發生的變化。

其實,聞評論本身也是一種新聞形式,是深度報道的重要體現,更是「電視引領主流輿論、影響和設置大眾議題的重要途徑」。

2、主動吸納觀眾參與新聞話題討論

觀眾意見的表達,是新聞傳播顯現效果的最直接表現。

處理好這一問題,才能有效提高新聞傳播最後一環的速度,將電視新聞時效的提速貫徹到實處。

而且,觀眾相互之間可以產生意見共鳴,乃至形成共振態勢,可以有效擴大新聞傳播效果,在周邊群體迅速形成輿論效應。

很多電視新聞欄目「通過開放特定的傳播途徑,讓受眾在節目播出時同步地陳說事實,發表觀點,並以視頻、字幕、聲音等形式將這些內容直播。

(6)媒體采訪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網路媒體的特點:

1、即時性

即時性是網路新聞傳播時效性強的形象表述。上世紀末,網路媒體對突發事件的報道,就不斷創造了發稿時效第一的記錄。

2、海量性

網路媒體可實行全天24小時發稿,華律網、華律網等新聞網站和新浪網、搜狐網等門戶網站實行全天候發稿已有近10年時間。

網路媒體的每日發稿量(包括條數和篇幅)遠遠大於傳統媒體,

如新浪網僅新聞頻道首頁的新聞鏈接總量就高達80 0 多條,各欄目還源源不斷地滾動播出新聞,發稿量可見一斑。

點擊打開任何一條網路新聞網頁,呈現給讀者的除該新聞的內容之外,還有關鍵詞、相關新聞和新聞專題等鏈接,

廣為集納追蹤報道和相關信息,全面報道事件始末,極大地豐富了新聞外延和背景資料,讓讀者充分享受新聞盛筵。

除非人為清理或伺服器在沒有備份的情況下遭到破壞,理論上網路媒體所發稿件將以數字形式長期保存在資料存儲容量巨大的伺服器上。

在這種意義上,網路媒體簡直就是一個浩瀚的新聞資料庫。

網路媒體新聞傳播的海量性,還體現在具有強大的檢索功能及易復制、易存儲等特點。

谷歌、網路等專業搜索引擎及一些網站自有的檢索工具,使網上查找新聞變得十分便捷。

讀者可以通過拷貝粘貼、下載、收藏、列印網頁等方式復制、存儲所需資料。

3、全球性

網路媒體的傳播范圍遠遠大於報紙、廣播和電視,是全球性的。

「網路傳播無國界」,網路傳播空間理論上沒有國家和地區的限制。

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如果不採取特別的技術措施對境內外個別有害網站實施封鎖(事實上通過代理伺服器可突破封鎖),

世界上任何一個網站登載的內容,都有可能供全球網民訪問、瀏覽和下載。同樣,世界上任何一個具備上網條件的地方,均可輕松瀏覽全球網站。

1998年,美國獨立檢察官斯塔爾的「柯林頓性丑聞」調查報告首先通過互聯網公諸於世,

著名網站Yahoo!、AOL等以最快時間轉載,長達 4個多小時的柯林頓供證錄像視頻在互聯網上隨後播出,

斯塔爾報告的主要內容通過電子郵件廣為傳播,這一案例成為世界新聞傳播史上史無前例的「第一次」。

網路媒體新聞傳播的全球性,在使一些網路媒體走出國門的同時,使一些目標受眾為特定語種讀者的網路媒體提升了全球影響力。

如香港的星島環球網、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等中文網站,紛紛躍入全球華人的視野范圍內。

『柒』 如何確立新聞攝影采訪的主題,新聞攝影采訪主題確立的方法,新聞攝影采訪拍攝手法

數字時代保障新聞攝影真實性
如今,隨著數碼時代的到來,新聞攝影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從數碼相機在新聞攝影的實際應用來看,它確實為攝影記者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尤其是在重大、突發、緊急事件中,它的優越性更是傳統膠片相機所不及的。如在抗洪搶險、抗震救災等場合,記者在第一時間內拍好照片後迅速發稿,以最快的速度讓新聞與讀者見面這一點上,更是傳統相機不可比擬的。但這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隱患與弊端,使新聞照片的真實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戰。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也是新聞攝影的生命。畫面的真實是新聞攝影的生命所在,就新聞攝影而言,無論為何目的、以何種手段顛覆了被攝事物的真實,那就是造假,就是傳播假新聞。從新聞攝影的發展史上,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即使在高科技的數碼相機沒出現以前,虛假新聞照片也依然存在。那些造假者除在文字說明上歪曲事實外,還利用傳統相機拍攝的真實影像在暗房裡進行刮膜、剪貼、拼接、疊放,移花接木,製造非鏡頭所攝的合成影像的事例屢見不鮮。更有甚者,有些人還運用「換頭術」,製造無中生有的「新聞」。因此,保持新聞真實性的根本問題不在於使用什麼相機,而在於使用相機的人是否具有新聞攝影的正確概念,是否具有高尚的新聞職業道德,是否具有追尋事實真相、捍衛真理的精神。
新聞攝影的目的是報道事實、記錄歷史。這個任務只有攝影本身能夠完成,也只能通過攝影本身去完成。如果新聞攝影在報道事實這一關就因為電腦的介入而產生虛假,那就意味著若干年後,我們的歷史將變得真假難辨,面目全非。
近幾年來,造假新聞照片愈演愈烈,大有難以控制之趨勢。如「華賽」大獎作品《中國高樓第一爆》(經PS製作),當年「非典」時期《一對新婚伴侶走上街頭》的照片(記者找了兩位青年假裝成新婚伴侶),獲得過世界新聞攝影大賽獎項的照片,還有近來社會上炒得沸沸揚揚的「華南虎照片」事件等!再如《大慶晚報》攝影記者拍攝的《青藏鐵路為野生動物開辟生命通道》新聞圖片,被全國多家媒體轉載,並獲得「影響2006」年度新聞圖片銅獎。經查證核實以及本人確認,為PS合成圖片。
面對一個又一個虛假照片事件,如何應對數字化技術給新聞攝影真實性帶來的影響,我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首先要提高攝影記者的素質,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風尚。作為一名攝影記者,必須以完全真實的圖像去反映新聞事實,不能主觀地對圖像進行修改加工,甚至製造新聞圖像。一名攝影記者違反新聞道德去造假,是對讀者、對同行的欺騙和褻瀆,更是攝影記者的最大禁忌。數字技術只是新聞攝影的一種手段和工具,因而攝影記者在信息時代所應有的職業道德、倫理品格比之其它時代要求更高,其責任感也應更加強烈。新聞的基本原則是真實,只有真實的新聞才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才能令人信服。
其次新聞攝影記者必須堅持「抓拍」。在新聞攝影的采訪方法上,抓拍是一種主要的拍攝方法,也是避免攝影新聞失真失實的重要手段。在新聞攝影中,抓拍的影像無論是外部形式的表現還是內部形式信息的傳達,都具有很強的優勢。從外部形式看,現場抓拍可以捕捉到最真實的畫面,它與擺布、導演有本質的不同,導演出來的影像一般僵硬、程式化,而抓拍是在被攝對象處於自然狀態下捕捉到的影像,傳達出濃郁的現場氣氛,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從內部形式來看,現場抓拍能夠更加有效地傳遞信息。抓拍到的影像,信息量比較大,因為現場氣氛、人物的感情、事件的發展經過都被濃縮在抓拍的一瞬,每一個環節都包含很多信息。同時由於來自現場的影像可信度高,所以照片傳播效果會更好。生活在讀圖時代的現代讀者,渴望看到新鮮的、個性化的照片。一張優秀的新聞圖片,不是導演出來的,它是攝影記者在深入生活後採集而來的。如本人獲全國地市報金獎作品《善良的人們不要被這些假象所蒙騙》和獲江蘇省銀獎的攝影作品《二十五年如一日》都是在生活中現場抓拍的。
另外專門設立圖片編輯崗位。在「讀圖時代」,圖片編輯應該是一個具有大局眼光的攝影專家,一個攝影報道的組織者、策劃者和指導者,一個聯系攝影記者和版面編輯的橋梁。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圖片編輯處於「把關人」的重要地位。圖片編輯要尋找影像技術合格的圖片,在技術上把關;要選擇內容合適的照片,並且使照片在版面上最終能准確傳達信息,在內容上把關;要站在讀者、被攝者的角度,在道德上把關。另外,圖片編輯還應具備新聞敏感能力,有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要懂得版面設計。新聞照片的結構是由畫面影像和說明兩部分組成的,文字說明是新聞攝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圖片編輯在處理照片時,要注意文字說明對照片真實性產生的影響;要防止在一些人名、地名和數字上出現低級錯誤。在新聞照片的後期製作中,我們要求圖片編輯(或攝影記者)在處理圖片時,除一般性的技術調整,如影調、加減光等外,不得對新聞照片進行影響事實的電腦修改和暗房加工,堅持新聞影像信息的真實性和新聞傳播的准確性、客觀性,確保攝影報道的公信力。新聞照片的剪裁,以不破壞基本信息的傳遞為准繩,確保作者作品的完整性。數碼照片後期對影像的修改只能局限於色彩飽和度、亮度、反差等成像質量的調整上。對於濫用數字技術對新聞照片中「多餘物」做不當刪除、位置置換、虛實調整、合成等違背新聞攝影工作真實性原則的行為,要堅決摒棄。
隨著報業競爭日趨激烈,專門設立圖片編輯崗位十分重要。之所以特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從當前的現實和發展的情況看,我國新聞攝影正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而具體到每一家新聞報刊,雖說從老總到部門主任及版面編輯,大家都在重視和關心新聞攝影,對每一篇見報的新聞圖片嚴格把關,但真正具體負責任並實施編輯、落實審查把關工作的,仍然是圖片編輯。這就說明,圖片編輯是一個特殊的重要角色。他的業務水平是否稱職、工作狀態是否嚴肅認真、審查把關是否科學嚴密,直接關繫到一張報紙新聞攝影宣傳工作的水平。過去,真假新聞照片的識別,主要是從配圖的文字說明上去把關。現在不同了,電腦的介入,使得新聞照片的主要構成要素——畫面視覺形象變得復雜化。什麼是「原始圖像」,什麼是加工製作後的「合成影像」,一般人很難用直覺眼光來識別了。而既懂攝影又會用電腦、新聞攝影采編經驗豐富的記者和編輯,識別真偽的能力就比一般人高得多了。比如一張原始的圖片,拍攝時的光照方向應該是一致的;而電腦合成的影像,畫面中的光線照射方向常常會因多幅圖像的合成出現不一致而產生混亂。一般人因沒有拍攝用光經驗常常忽略這些細節,難以發現破綻,而經驗豐富的圖片編輯一眼就能識破合成影像露出的「馬腳」。再比如,一張原始的圖片,因其使用的是一種焦距鏡頭,視覺透視上是一致的,而電腦製作的合成影像因採用了兩張以上多圖合成,而這些圖像不可能是使用同一種焦距鏡頭所攝,透視原理和規律勢必會出現許多漏洞。一般人沒有這些透視常識就難以識別,而圖片編輯可以輕而易舉地感覺出透視上的異常識別出真偽。由此可見,新聞媒體設立圖片編輯制度,讓既懂攝影、又會用電腦,而實踐經驗又很豐富的圖片編輯負責新聞圖片的審查把關,新聞攝影的失實率就可以大大降低。
一般新聞
1. 走到幕後去
以報道政治選舉為例,新聞媒體通常只會給自己的讀者呈現其中一套照片—公共的那面,計劃好的, 競選班子精心設計組織好的活動。編輯們要發表樂觀而不是悲觀的照片;只有快樂沒有悲傷的畫面。攝影師們不斷地拍攝那些競選人握手和微笑的照片—這些照片根本無法展示未來會掌管城市,州乃至整個美國聯邦政府的人的真實個性。
1) 觀察但不要交談:觀察者要不能被人發現
2) 閉上嘴巴
3) 保持安靜
4) (被觀察者的)表情和手勢泄漏情緒
5) 必然和偶然的瞬間:一名發言者面部表情和手部動作可能是偶然的,或者具有誤導性的。他們很可能並不能代表人物的個性或是傳達真實的信息,完全不能反映話題本身或是發言者的性格。這類令人誤解的照片無助於揭露真實狀態,只會扭曲新聞時事。
6) 小道具豐富畫面信息:如果某人手中拿著道具,讀者就會更快的了解這張照片的用意。
2. 拍攝議題本身
仍以政治方面的新聞舉例,大部分政治提案都能夠變成照片。如果市長說城市的教育很糟糕,必須要改進,攝影師就必須去尋找可以支持這一主張的證據。學校過於擁擠嗎?學生們在下課後不得不圍在走廊里卻無事可做嗎?在非裔美國學生和白人學生之間的種族沖突還存在嗎?一系列真是的照片能夠把政客的長篇大論變成看得見的提案。
但攝影師往往在拍攝政治人物的大頭照上花費過多的時間,對於深入挖掘能夠肯定或否定政客的政治主張的視覺化影像卻沒怎麼下功夫。
當拍攝競選,選舉或是其他一些競爭的場面時,攝影師和記者一樣有責任保持客觀。一個超級廣角鏡頭能夠讓一個小房子看起來很寬敞。強烈的燈光和濃重的陰影如同神秘的魔術,可以將溫和的演說家變成殘忍的煽動者。更糟糕的是,攝影師和記者一樣可以只報道一面之詞,出於有意或是無心地,完全忽略另一方面的事實。
3. 避免老套
不要拍那些政治家們希望能在第二天的報紙上看到的公關照片。重要的是,抓住公關照片以外的東西,從攝影的角度,避免那種簡單的有聞必錄的照片。
4. 深度報道
即使擁有最好的攝影技巧和對光線有著超乎尋常的敏感,攝影師仍舊很難讓讀者區分出一次討論增加稅收的城市議會和減少地區學校的會議的區別。這兩個會議的區別在於委員會成員們口中說了些什麼。攝影記者必須將發言者的語言翻譯成圖片來顯示議題。
II. 肖像
給一個科學家拍攝新聞肖像不能讓它看起來像一個鋼鐵工人。拍攝一個積極主動的人自然也和拍攝害羞內向的人物不一樣。想要讓肖像反映每一個人的故事,攝影記者都會用到擺拍和抓拍兩種方法。抓拍攝影可以在不必使用大量精心設置的布景或是燈光的情況下拍攝出真實可信的肖像照片。 這件事的關鍵在於了解拍攝對象,運用光線,然後等待那個時刻到來。
1. 讓你的拍攝對象放鬆
如果某人在相機面前感到不舒服的話,世界上最好的攝影技巧也無法拍出揭示他內心的肖像。攝影師們發明了很多不同的技巧來讓他們的拍攝對象感到放鬆。
1) 詳談:最成功的攝影記者會研究為什麼他們的拍攝對象會卷進新聞事件。在拍照的過程中,話題一般集中在拍攝對象與新聞故事的關系之上。當人們的注意力逐漸集中到了談話之中時,通常會忘記相機的存在,這讓攝影師能夠控制情況,適時地進行抓拍。最好的建議往往來自於拍攝對象。
2) 對視:很多攝影師不使用取景框來拍攝肖像,他們更願意看著液晶屏去構圖,以便保持與拍攝對象的視覺聯系
3) 讓人們放鬆:擺姿勢的秘訣在於要研究你要拍攝的人物,從你第一眼看到他們,開始布置燈光或是安排背景時,你就要觀察人物自然的身體語言。注意觀察他們用什麼樣的身體姿勢最舒服,從他們最自然地站立姿勢開始拍照。然後,如果他們身體姿態變僵硬了,雙手緊緊地貼在兩邊,臉部直直地沖著前方,你就可以提醒他們換一個剛才看到的姿勢。雖然是你在引導他們做動作,但你所建議的動作是自然的,並不是你想像出來的。
4) 讓拍攝對象厭倦:假如你有充分的時間,疲勞戰術是個不錯的方法。如果你等待的時間夠長,拍攝對象多半會對擺姿勢感到疲憊不堪,這個時候你就能夠拍到他們無意中放鬆下來的肖像照片,這種照片會很自然。
5) 讓別人去與拍攝對象交談:由於同時調試相機和進行深度交談時比較困難的事,有些攝影師會在人物接受采訪的時候拍攝。如果隨行拍炒的沒有采訪記者,那就找個朋友跟你一同去。在談話的作用下,拍攝對象會逐漸鬆弛越來越有活力。
2. 用光線講故事
無論是柔和的側光還是從上方直射的垂直光,不同的光線賦予了圖片不同情緒。攝影師們所用的光線明亮,只有些許陰影,這種照片被稱作「高調」。當圖片需要更抑鬱的情緒效果時,攝影師們常常會在用光時給畫面留下大面積的陰影。
1) 理解燈光
為了給拍攝對象的臉部增加立體感可以安排人物的位置,讓主光直接落在他或她的一側臉上。和直接照射的正面光線不同,側光增加了肖像的立體感,另外側光還能夠強調臉部細節的質感,這種技巧特別適合勾畫人物臉部的輪廓線從而突出人物行性格。
另外一種方法是在相機的鏡頭附近設置放大的柔光箱來消除人物身上的陰影。這種沒有陰影的光源,常被稱作「蝴蝶」光,主要作用是消除臉部皺紋,給被攝對象人帶來一副青春面孔。
2)尋找光線
3. 構圖增強視覺效果
1)近景與全景
圖片最終的效果,取決於攝影師是湊近將模特的整張臉都填滿了畫面,還是站得靠後一些,拍攝他的全身照片。舉例來說,一副大特寫回拉緊人物和讀者之間的距離,從而讓讀者對人物產生一種非同一般的親切感。由於身體語言和衣服有助於揭示模特的個性性格,攝影師們有時候必須退後一步將人物的全身都納入鏡頭之內。
2)避免使用紛雜的背景
紛雜繁亂的背景很容易將讀者的目光從照片中的人物身上轉移開來。背景影響了一張照片的「可讀性」, 可讀性要求拍攝對象不能湮沒在環境里的一堆細節之中。
3)用道具來講故事
通常人物手中的物體或是他或她穿著的支付都能對講故事有所幫助。這些道具增加了視覺信息同時幫助讀者看到拍攝對象面孔以外的東西。這些道具還能給讀者提示肖像的新聞要素,照片拍攝的地點以及圖中道具可以展示任務的職業,習慣和興趣。
4.揭示「人物的內心」
1)臉部:在一張照片中的所有元素里,臉部的重要性完全和它的自身的面積不成正比。攝影記者通常選擇在一張人們談話,大笑或是皺眉的時候拍攝的照片來配合新聞內容。當剛上任的市長對新聞工作有所擔心時,照片可能是他手扶自己愁眉不展的額頭的樣子。
2)眼睛:很多攝影師認為,當讀者和肖像中的人物發生目光接觸時,他們就能夠最大限度地參與其中。
3)身體語言:手部動作能夠無聲地講述人物故事。新聞攝影師拍攝演講的時候不等到演講人舉起手做動作的時候是不會按下快門的。當拍攝肖像的時候,注意人物擺弄頭發,碰觸下巴或是托著臉頰的動作。一個人咬指甲的動作代表他在這種情況下感到某種程度的緊張。
4. 預先構思好照片
當接到任務去拍攝人像時,很多攝影記者在還沒到達現場之前會對照片未來的樣子進行想像。即使你對照片已經有了初步的構想,一旦有了什麼新的,更好的想法,不必遲疑,立即拋棄舊的想法。要靈活機動。你事先構思的想法,位置,姿態可能很棒,但它應該在面對真實的被攝對象和拍攝現場時,為你打開嶄新的靈感之門。
5. 環境細節豐富圖片信息
面對一張攝影棚中的肖像照或是某個正在興致勃勃地談話的人的照片,讀者無法分別這究竟是銀行家還是搶劫犯。人們額頭的皺紋或是目光的方向對人物的過去,職業或是新聞價值幾乎沒有幫助。在環境肖像中,無論是選擇在家中,在辦公室或是在采訪現場拍照,地點都最好能體現報道的主題。
從技術上來說,環境肖像攝影和其他肖像的拍攝方法沒有什麼不同。攝影師使用普通的鏡頭,在必要的情況下也會使用廣角鏡頭。為了清晰地拍攝下環境背景,需要將景深設到最大。你可以通過縮小光圈來增加景深,而這需要用較慢的快門速度。使用三腳架會確保你能自如地使用長時間曝光—前提是人物能夠保持靜止不動。
6.群體肖像
1)展示所有的面孔:對一個正式的群體肖像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須盡可能清晰地展示每一個人的臉。這個人物需要仔細計劃才能完成。安排人們肩挨肩地站好或許會管用,但人數稍稍一多,這個「人牆」就未免太長了。相反,安排人們站成幾排,一排排地前後站著會好些。
2)光線最好柔和:對於群體肖像來說,最有效果的方法是用柔和的光線,最大限度地減少陰影。

『捌』 新聞發布會的准備

新聞發布會一般針對對企業意義重大,媒體感興趣的事件舉辦。每個新聞發布會都會有一個名字,這個名字會打在關於新聞發布會的一切表現形式上,包括請柬、會議資料、會場布置、紀念品等。在選擇新聞發布會的標題時,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避免使用新聞發布會的字樣。我國對新聞發布會是有嚴格申報、審批程序的,對企業而言,並沒有必要如此煩瑣,所以直接把發布會的名字定義為「**信息發布會」或「**媒體溝通會」即可。
2、最好在發布會的標題中說明發布會的主旨內容。如:「某某企業2005新品發布信息發布會」。
3、通常情況下,需要打出會議舉辦的時間、地點和主辦單位。這個可以在發布會主標題下以字體稍小的方式出現。
4、有時,可以為發布會選擇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標題。這時,一般可以採取主題加副題的方式。副題說明發布會的內容,主題表現企業想要表達的主要含義。如:海闊天空 五星電器收購青島雅泰信息發布會。 新聞發布的時間通常也是決定新聞何時播出或刊出的時間。
因為多數平面媒體刊出新聞的時間是在獲得信息的第二天,因此要把發布會的時間盡可能安排在周一、二、三的下午為宜,會議時間保證在1小時左右,這樣可以相對保證發布會的現場效果和會後見報效果。
發布會應該盡量不選擇在上午較早或晚上。部分主辦者出於禮貌的考慮,有的希望可以與記者在發布會後共進午餐或晚餐,這並不可取。如果不是歷時較長的邀請記者進行體驗式的新聞發布會,一般不需要做類似的安排。
有一些以晚宴酒會形式舉行的重大事件發布,也會邀請記者出席。但應把新聞發布的內容安排在最初的階段,至少保證記者的采訪工作可以比較早的結束,確保媒體次日發稿。
在時間選擇上還要避開重要的政治事件和社會事件,媒體對這些事件的大篇幅報道任務,會沖淡企業新聞發布會的傳播效果。 場地可以選擇戶外(事件發生的現場,便於攝影記者拍照),也可以選擇在室內。根據發布會規模的大小,室內發布會可以直接安排在企業的辦公場所或者選擇酒店。酒店有不同的星級,從企業形象的角度來說,重要的發布會宜選擇五星級或四星級酒店。為了體現權威性,可在人民大會堂等權威場所舉行(由於審核程序繁瑣,企業可委託專業策劃公司全程策劃籌辦)
酒店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定位,選擇酒店的風格要注意與發布會的內容相統一。還要考慮地點的交通便利與易於尋找。包括離主要媒體、重要人物的遠近,交通是否便利,泊車是否方便等。
發布方在尋找新聞發布會的場所時,還必須考慮以下的問題:
· 會議廳容納人數、主席台的大小、投影設備、電源、布景、胸部麥克風、遠程麥克風、相關服務如何、住宿、酒品、食物、飲料的提供、價錢是否合理、有沒有空間的浪費等
· 背景布置。主題背景板,內容含主題、會議日期,有的會寫上召開城市,顏色、字體注意美觀大方,顏色可以企業VI為基準。酒店是否會代為安排。
· 酒店外圍布置,如酒店外橫幅、豎幅、飄空汽球、拱形門等。酒店是否允許布置。當地市容主管部門是否有規定限制等。 擺放方式:發布會一般是主席台加下面的課桌式擺放。注意確定主席台人員。需擺放席卡,以方便記者記錄發言人姓名。擺放原則是「職位高者靠前靠中,自己人靠邊靠後」。
很多會議採用主席台只有主持人位和發言席,貴賓坐於下面的第一排的方式。一些非正式、討論性質的會議是圓桌擺放式。
擺放回字型會議桌的發布會也出現的較多,發言人坐在中間,兩側及對面擺放新聞記者坐席,這樣便於溝通。同時也有利於攝影記者拍照。
注意席位的預留,一般在後面會准備一些無桌子的坐席。 最主要的道具是麥克風和音響設備。一些需要做電腦展示的內容還包括投影儀、筆記本電腦、聯線、上網連接設備、投影幕布等,相關設備在發布會前要反復調試,保證不出故障。
新聞發布會現場的背景布置和外圍布置需要提前安排。一般在大堂、電梯口、轉彎處有導引指示歡迎牌,一般酒店有這項服務。事先可請好禮儀小姐迎賓。如果是在企業內部安排發布會,也要酌情安排人員做記者引導工作。
新聞發布會背景板主要襯托出會議主題,所以在設計及選材上一定要慎重考慮,新聞發布會主要採用高清晰寫真布,這種材料因為無異味,不反光和高清晰的特點,所以對新聞發布會的現場氣氛營造和媒體攝像都大有好處。 提供給媒體的資料,一般以廣告手提袋或文件袋的形式,整理妥當,按順序擺放,再在新聞發布會前發放給新聞媒體,順序依次應為:
1、 會議議程
2、 新聞通稿
3、演講發言稿
4、發言人的背景資料介紹。(應包括頭銜、主要經歷、取得成就等)
5、公司宣傳冊
6、產品說明資料。(如果是關於新產品的新聞發布的話)
7、 有關圖片
8、 紀念品(或紀念品領用券)
9、 企業新聞負責人名片(新聞發布後進一步采訪、新聞發表後寄達聯絡)
10、空白信箋、筆(方便記者記錄) 新聞發布會也是公司要員同媒介打交道的一次很好的機會,值得珍惜。代表公司形象的新聞發言人對公眾認知會產生重大影響。如其表現不佳,公司形象無疑也會令人不悅。
新聞發言人的條件一般應有以下的幾方面:
· 公司的頭面人物之一——新聞發言人應該在公司身居要職,有權代表公司講話。
· 良好的外型和表達能力。發言人的知識面要豐富,要有清晰明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傾聽的能力及反應力、外表包括身體語言整潔、大方得體。
· 執行原定計劃並加以靈活調整的能力。
· 有現場調控能力,可以充分控制和調動發布會現場的氣氛。 在新聞發布會上,通常在發言人進行發言以後,有一個回答記者問的環節。可以充分通過雙方的溝通,增強記者對整個新聞事件的理解以及對背景資料的掌握。有準備、親和力強的領導人接受媒體專訪,可使發布會所發布的新聞素材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在答記者問時,一般由一位主答人負責回答,必要時,如涉及到專業性強的問題,由他人輔助。
發布會前主辦方要准備記者答問備忘提綱,並在事先取得一致意見,尤其是主答和輔助答問者要取得共識。
在發布會的過程中,對於記者的提問應該認真作答,對於無關或過長的提問則可以委婉禮貌地制止,對於涉及到企業秘密的問題,有的可以直接、禮貌地告訴它是企業機密,一般來說,記者也可以理解,有的則可以委婉作答。不宜採取「無可奉告」的方式。對於復雜而需要大量的解釋的問題,可以先簡單答出要點,邀請其在會後探討。
有些企業喜歡事先安排好媒體提問的問題,以防止媒體問到尖銳、敏感的問題。建議不宜採取。 媒體邀請的技巧很重要,既要吸引記者參加,又不能過多透露將要發布的新聞。在媒體邀請的密度上,既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一般企業應該邀請與自己聯系比較緊密的商業領域記者參加,必要時如事件現場氣氛熱烈,應關照平面媒體記者與攝影記者一起前往。
邀請的時間一般以提前3到5天為宜,發布會前一天可做適當的提醒。聯系比較多的媒體記者可以採取直接電話邀請的方式。相對不是很熟悉的媒體或發布內容比較嚴肅、莊重時可以採取書面邀請函的方式。
適當地製造懸念可以吸引記者對發布會新聞的興趣,一種可選的方式是開會前不透露新聞,給記者一個驚喜。「我要在第一時間把這消息報道出來」的想法促使很多媒體都在趕寫新聞。如果事先就透露出去,用記者的話說就是「新聞資源已被破壞」,看到別的報紙已經報道出來了,寫新聞的熱情會大大減弱,甚至不想再發布。無論一個企業與某些報社的記者多麼熟悉,在新聞發布會之前,重大的新聞內容都不可以透漏出去。
在記者邀請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一定需要邀請新聞記者,而不能邀請媒體的廣告業務部門人員。有時,媒體廣告人員希望藉助發布會的時機進行業務聯系,並作出也可幫助發稿的承諾,此時也必須進行回絕。
影響媒體記者參加新聞發布會的幾個主要因素:
一、是否對口。綜合性報紙和財經類報紙不是涇渭分明,有跨行業交叉報道的可能,但是對於大多數都市報的記者而言,這種對口性是第一要務。
二、是否有貼近性。是當地政府活動還是外地政府活動?是本地企業還是外地企業?是央企還是地方龍頭企業?都市類媒體更願意參加具有「本地性」新聞活動,比如中央電視台和北京電視台記者,經常會遇到相互排擠的狀況。
三、是否有新聞性。快筆頭公關認為,中央媒體、全國性媒體和地方都市類媒體在新聞性的判斷上是有區別的,在具備一切新聞要素的前題下,中央級綜合性媒體更注重報道傾向於大背景、大主題、大角度的切入,而都市類媒體更多的從易於被普通網路熟知和接受的小角度切入。因此,公關公司在准備新聞稿的時候,最少要有3—5個版本,並且新聞素材要更豐富。
四、是否有新聞采訪權。很多新聞發布會上出現最多的是平面媒體記者的身影,這是因為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沒有新聞采寫權,只有幾個主流新聞網路像人民網、新華網、千龍網、東方網等有采訪權,而像新浪、搜狐的商業網站是沒有采訪權的,他們提供的內容服務基本上都是「信息集錦」——只能轉載,不能獨創。所以,為了讓新聞發布會內容第一時間出現在網路上,邀請網媒記者出席時應區分清楚哪些能出席,哪些可以原發,哪些只能轉載。
五、主辦單位的身份。如果是政府部門舉辦的新聞發布會,那麼跑口記者責無旁貸。但是由於政府部門的車馬費一般較低,記者更願意出席有實力、有知名度的大企業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可想而知,如果即沒知名度,又沒新聞點,那麼要靠什麼來吸引媒體了。

『玖』 為什麼谷愛凌在采訪中說中美年輕人差異在於修圖

在接受媒體采訪談到關於中美年輕人的差異時,谷愛凌拋出了一個非常新穎的觀點,她認為如今中美年輕人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修圖,相信很多人在聽到這句話時都會感到莫名其妙,那麼接下來就讓我來仔細說說谷愛凌所想要表達的具體想法吧!

當然修圖也並不是說一定是不自信的表現,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想要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現在大家面前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辯證的看待,一個人是否自信不在於表面而在於自己的內心,一個不自信的人即便不修圖她也同樣不自信。從谷愛凌的身上就能夠看出自信對於一個年輕人的重要性,年輕本就該朝氣勃勃,作為年輕人我們一定不要辜負上天賦予我們的這段美好時光,我們一定要以風華正茂的姿態去接受來自社會的挑戰。

『拾』 現場采訪需要注意什麼事項

一、采訪前的准備

(一)了解和采訪有關的情況,掌握必要的資料。大到大政方針,小到新聞背景、事件的來龍去脈等等。

(二)了解采訪對象。通過第二手材料,對采訪對象進行充分了解,並善於分析掌握其心理。對一些即興式的采訪,應根據現場的氣氛環境、人們對節目的反應,選擇有代表性的采訪對象,這對采訪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設計采訪提綱。根據節目的主題,確定最佳的采訪角度,擬定一個與采訪對象談話的提綱。

(四)精心設計采訪的第一句話。節目主持人現場采訪的第一句話是十分重要的,甚至關繫到采訪能否順利地進行下去。采訪的第一句話,應盡量具體一些,提出的問題小一些,最好不提「有什麼感想」之類的「開放式」問題。要抓住采訪對象和受眾感興趣的「焦點」做突破口,引發開去,使采訪不斷深入、展開。

二、運用好提問的技巧和方法

(一)不同的環境與場合,不同的采訪對象,要求采訪者有不同的提問、語氣。在嚴肅、莊重的場合或采訪重要人物、外賓,提問言語要精煉、准確,儀態、語氣要莊重、嚴肅、認真,給人可信、可靠、願意溝通的感覺。

(二)根據情況靈活運用提問方法。正問法:從正面提問,直截了當、開門見山提出問題。設問法:提出一些假設性的問題,以啟發引導采訪對象,談出其某方面的真實感受,並使采訪向深層發展。還有反問法、追問法、潛問法等等。

(三)提問要盡量具體。只有具體的發問,才能得到具體、有意義的回答。

(四)提問應該具有引導性。

拓展資料:

現場采訪是廣播電視中常用的一種采訪形式,它是指記者、播音員或主持人利用廣播和電視技術手段在事件發生現場或節目製作場所對目擊者或當事人的一種訪問。現場采訪有即時性,因為這種采訪緊緊圍繞事件或人物進行,可以立即掌握事件的全貌和背景,了解當事人的思想、心理活動和感受,給人以真實可信的感覺。

現場采訪必須作好充分的案頭和技術方面的准備工作,要了解所要采訪的事件或人物的詳細的背景材料,並確定采訪宗旨,擬出采訪提綱,准備好要提的問題。

同時要檢查好所用的采訪設備,對於突發性的事件或臨時性的采訪任務,采訪者應在瞬間抓住事件的本質提出問題,並掌握采訪全局。現場采訪的提問要恰當,簡明扼要。必要時,采訪者還可與被采訪者進行攀談,消除對方的緊張情緒。

采訪時間的長短由采訪者根據節目的需要靈活掌握,對於被采訪者說出的不利於播出的語言要及時打斷,重要的地方應加以重復,但不要機械地重復,以免羅嗦。現場采訪要隨時適應現場的變化,靈活周到。因此,現場采訪要求采訪者有高深的修養,廣博的知識,較好的心理素質,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和語言引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