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錢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圖片
《觀潮》
課文原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
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1)潮從青山半處來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錢塘江位於我國浙江省,最終注入東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為錢塘潮,天下聞名,每年都有不少遊客前來觀看這一奇景。
海潮到來前,遠處先呈現出一個細小的白點,轉眼間變成了一縷銀線,並伴隨著一陣陣悶雷般的潮聲,白線翻滾而至。幾乎不給人們反應的時間,洶涌澎湃的潮水已呼嘯而來,潮峰高達3—5米,後浪趕前浪,一層疊一層,宛如一條長長的白色帶子,大有排山倒海之勢。
詩雲:「錢塘一望浪波連,頃刻狂瀾橫眼前;看似平常江水裡,蘊藏能量可驚天。」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潮頭推擁,鳴聲如雷,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觀潮始於漢魏,盛於唐宋,歷經2000餘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中也。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錢塘江涌潮最大,潮頭可達數米。農歷8月18在錢塘江上檢閱水軍,以後沿習成節。除農歷8月18日前後三天觀潮節外,農歷每月初與月中皆有大潮可觀,並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
在中秋佳節前後,八方賓客蜂擁而至,爭睹錢江潮的奇觀,盛況空前。或遇年頭潮大,湧上江岸,沖傷觀潮者。文獻載《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觀錢塘潮》詩:「乍起悶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萬人退卻如兵潰,濁浪高於閱景壇。」距杭州50公里的海寧鹽官景區是觀潮最佳處。
古時杭州觀潮,以鳳凰山、江干一帶為最佳處。因地理位置的變遷,從明代起以海寧鹽官為觀潮第一勝地,故亦稱"海寧觀潮"。
"錢江秋濤"聞名國內外,早在唐宋就已盛行。觀潮之日,尤在農歷八月十八日前後幾天,路上車如水流,人如潮湧。遠眺錢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洶涌的浪濤,猶如萬馬奔騰,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達九至十米,確有"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勢。
不同的地段,可賞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觀"一線潮",八堡看"匯合潮",老鹽倉可賞"回頭潮"。
《觀潮》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趙宗成、朱明元。寫的是八月十八錢塘江觀潮的事。
《觀潮》在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形容、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還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這樣直接描寫和間接烘托將錢塘秋潮這一天下奇觀,生動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錢塘江位於我國浙江省,最終注入東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為錢塘潮,天下聞名,每年都有不少遊客前來觀看這一奇景。海潮到來前,遠處先呈現出一個細小的白點,轉眼間變成了一縷銀線,並伴隨著一陣陣悶雷般的潮聲,白線翻滾而至。
幾乎不給人們反應的時間,洶涌澎湃的潮水已呼嘯而來,潮峰高達3—5米,後浪趕前浪,一層疊一層,宛如一條長長的白色帶子,大有排山倒海之勢。
詩雲:「錢塘一望浪波連,頃刻狂瀾橫眼前;看似平常江水裡,蘊藏能量可驚天。」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潮頭推擁,鳴聲如雷,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觀潮始於漢魏,盛於唐宋,歷經2000餘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中也。
Ⅱ 你去過風景最美的城市是哪裡
風景美麗的城市有很多,大江南北,數不盡數。同一座城市同一條街道在每個人的眼裡都呈現出不一樣的色彩。
青島。一座適合閑散溜達的海濱城市。一個把浪漫詮釋到極致的地方。
秋天的青島
秋天的青島,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紅瓦綠樹。秋天了,一個人或者和喜歡的人一起去一趟太清宮吧。道教聖地的太清宮,10月-11月中旬深秋時節,紅牆灰瓦的廟宇與金黃色的銀杏葉絕美的搭配在了一起。整個太清宮掩映在翠綠和金黃里,一切都是那麼的相得益彰,讓人心靜如微風。秋天不僅僅有銀杏還有梧桐。太平角公園內有一條長達100多米的梧桐林蔭大道。秋天,黃綠相間的梧桐葉,陽光透過樹葉,斑駁的影子投在遊人的臉上。亮亮的燦爛的如同心情。
世博園的小火車會載你到園區內的水杉路上,那裡的水杉葉子變成了紅色。伴隨者小火車的音樂,不想快樂都不可以。
冬天的青島
冬天的青島是冷的。再冷也阻擋不了去棧橋看海鷗的熱情。冬天的棧橋比夏天安靜了很多。從10月份到來年4月,每年有超過10萬只海鷗從西伯利亞、黑龍江飛到青島過冬。找個晴朗的日子,傍晚時分,有夕陽的下午。如果你有麵包,那麼,人與動物的親密接觸就開始了。海浪、夕陽、海鷗,靜靜的只做你自己。
看一場日出吧。在青島的冬天裡。
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這個冬天不再冷,因為記憶里的一切都暖暖的。
Ⅲ 次北固山下描述當你讀了這首詩後眼前浮現的景象
次北固山下
朝代:唐代 | 作者:王灣
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綠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漲滿,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
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
英文
In Castle Peak Road outside, in front of the Green River.
The tide flat, broad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water, happened to hoist heavy.
Resial night has not yet subsided, the sun rises from the sea, bye-bye is not behind the river has been revealed of spring.
Letter to send out not knowing when to arrive, the geese are sent to Luoyang to hope that the North.
注釋
次:旅途中暫時停宿,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北,三面臨長江。
客路:旅途。
潮平兩岸闊:潮水漲滿時,兩岸之間水面寬闊。
風正:順風。
懸:掛。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殘夜:夜將盡之時。
江春:江南的春天。
歸雁:北歸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飛往南方,春天飛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傳遞書信的傳說。
青山:指北固山。
鄉書:家信。
參考資料:
1、陳國林 .高中生必背古詩文 .北京 :龍門書局出版 ,2012年8月 :158 . 2、於海娣 等 .唐詩鑒賞大全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60頁 . 3、蘅塘退士 等 .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104頁 .
名句解析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潮平兩岸闊」,「闊」,是表現「潮平」的結果。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處,還在於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卷上)。可以設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裡行船,老要轉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涌,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了。取象宏大。春來雪融,江水漫漲,崖岸寬闊,和風勁吹,船帆鼓起,何其壯也
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
唐殷璠在他的《河嶽英靈集》 中評這兩句詩說:「詩人以來,少有此句。張燕公(張說)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張說怎麼對人說,可惜殷沒有交待,但其中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他將這兩句詩「手題政事堂」,一是「每示能文」。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確。如這里的「生」與「入」二字,不僅使得這一聯對仗工穩,更妙在這兩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殘夜」、「江春」與「舊年」兩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聯系,而且還因之而生動起來。太陽從幽暗的大海上一點點升起,如子之脫離母腹而漸現,這一「生」字實在是形象極了。太陽剛升,大地還基本處於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這個「殘」字寫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動的,卻又是無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陽,卻又因太陽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動,任你江南雖還是舊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卻已將江邊的柳樹塗上了一層春色。這一「入」字很不客氣,它幾乎是帶有強迫的楔入,寫出了新生的銳氣。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見,而特於「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點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環境與所見。這些字都下得簡潔而極有分寸。因為他不止是寫出了歲暮臘殘的景象,而且也寫出了此一時具體的視覺之差距,故而顯得生動鮮活。舊年不肯退去,然而終於阻擋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卻又似乎並不管你願不願意,而要硬性地楔入,這一「入」字確有警人的不可阻擋之勢。張說好提攜後進,銳意改革,和他之欣賞此新舊遞替之詩意,恐不無關系。這也許就是他要手題於政事堂的原因。
對仗工穩且隱含哲理。「生」、「入」不僅為這聯增添了動感,還使看似兩對毫無關系的詞有了聯系。「形容景物,絕妙千古」——王夫之。這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
象徵。海日:光明、殘夜:黑暗、江春:新、舊年:舊。兩兩對仗,表達了積極向上的態度。
鑒賞
《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次,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現在的江蘇鎮江北。王灣,洛陽(先河南洛陽)人。
《次北固山下》一詩中,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理趣的詩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寫作特色
寓情於景,景中含理。
這是一首五律詩,頸聯被明代胡應麟贊為「形容景物,妙絕千古」。時序匆匆交替,這怎不讓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詩中「生」「入」用了擬人手法。是人物一說理。卻在描寫景物中蘊含理趣。海日生於殘夜驅盡黑暗,江上景物呈現「春意」闖入舊年,趕走嚴冬,蘊含了時序變遷,新舊交替的自然規律,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
主題歸納
詩中詩人借景抒情,細致地描繪了長江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流露出詩人鄉愁鄉思的真摯情懷,也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和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這是一首羈旅行役詩(類型)。
詳細賞析
詩以對偶句發端,既工麗,又跳脫。「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點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先寫「客路」而後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小景是難得出現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涌,這樣風平浪靜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來了。
讀到第三聯,就知道作者是於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潮平而無浪,風順而不猛,近看可見江水碧綠,遠望可見兩岸空闊。這顯然是一個晴明的、處處透露著春天氣息的夜晚,孤舟揚帆,緩行江上,不覺已到殘夜。這第三聯,就是表現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
這一聯歷來膾炙人口,說:「『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詩人已來少有此句。張燕公(張說)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河嶽英靈集》)明代胡應麟在《詩藪·內編》里說,「海日」一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這兩句煉字煉句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並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此句與「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有異曲同工之妙。
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於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托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裡人。這兩句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詩人乘舟來到北固山下,展現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壯麗景色。殘夜將盡,旭日從水中孕育而出;時令雖在舊年,春意已經闖入江南。「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描寫時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著時光的流逝,蘊含自然理趣。
該詩寫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時看到的兩岸春景。先寫青山重疊,小路蜿蜒,碧波盪漾,小船輕疾。「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描摹長江下游潮漲江闊,波濤滾滾,詩人揚帆東下的壯觀,氣概豪邁。「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為歷來傳誦的名句,描繪了晝夜和冬春交替過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悅,由此而引動末句的鄉思,以歸雁傳書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春景和鄉思和諧交融。
總之,這首詩抒寫詩人泛舟東行,停船北固山下,見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而引發的懷鄉情思,熔寫景、抒情、說理於一爐。全詩和諧優美,妙趣橫生。堪稱千古名篇。這首題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見於唐人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唐人殷璠選入《河嶽英靈集》時題為《江南意》,但有不少異文:「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潮平兩岸失,風正數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來觀氣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據長期傳誦的《次北固山下》。
王灣是洛陽人,一生中,「嘗往來吳楚間」。「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以北,三面臨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為「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其「東行」,當是經鎮江到江南一帶去。詩人一路行來,當舟次北固山下的時候,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觸發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這一千古名篇。 詩以對偶句發端,既工麗,又跳脫。「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點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先寫「客路」而後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已流露於字里行間,與末聯的「鄉書」、「歸雁」,遙相照應。
這首五律雖然以第三聯馳譽當時,傳誦後世,但並不是只有兩個佳句而已;從整體看,也是相當和諧優美的。
創作背景
該首題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見於唐朝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這是詩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時,由楚入吳,在沿江東行途中泊舟於江蘇鎮江北固山下時有感而作的。
王灣作為開元初年的北方詩人,往來於吳楚間,被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並受到當時吳中詩人清秀詩風的影響,寫下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得到當時的宰相張說的極度贊賞,並親自書寫懸掛於宰相政事堂上,讓文人學士作為學習的典範。由此,這兩句詩中表現的那種壯闊高朗的境象便對盛唐詩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直到唐末詩人鄭谷還說「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表達出極度欽羨之情。
這首詩是詩人由楚入吳,在沿江東行途中泊舟於江蘇鎮江北固山下時所作。當時正值冬盡春來,旭日初升,詩人面對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時光流駛,油然而生別緒鄉思。但是,由於詩人情感內容完全融納於特定時空的生動可感的自然境象之中,因而詩的情感基調不僅略無哀傷凄婉,反而表現出在晝夜轉接、時序交替之際對獨特的江南景緻與蓬勃的自然生機的發現的喜悅,並且形成高朗壯闊的審美境界。特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被後人視為盛唐氣象的標志。即使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其闊大的境界實際上也不失為「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審美范型。
參考資料:
1、蘅塘退士 等 .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104頁 . 2、蕭滌非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365-366頁 .
賞析
從海日東升,春意萌動,放舟於綠水之上,聯想起「雁足傳書」的故事,表達了淡淡的鄉思愁緒。全詩和諧而優美。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一十五。下面是中華詩詞學會、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霍松林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選入《河嶽英靈集》時題為《江南意》,但有不少異文:「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潮平兩岸失,風正數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來觀氣象,惟向此中偏。」
王灣是洛陽人,生中,「嘗往來吳楚間」。「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以北,三面臨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為「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其「東行」,當是經鎮江到江南一帶去。詩人一路行來,當舟次北固山下的時候,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觸發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這一千古名篇。
詩以對偶句發端,既工麗,又跳脫。「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點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 這一聯先寫「客路」而後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已流露於字里行間,與末聯的「鄉書」、「歸雁」,遙相照應。
次聯的「潮平兩岸闊」,「闊」,是表現「潮平」的結果。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采。「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處,還在於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卷上。可以設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裡行船,老要轉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涌,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來了。
讀到第三聯,就知道作者是於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潮平而無浪,風順而不猛,近看可見江水碧綠,遠望可見兩岸空闊。這顯然是一個晴明的、處處透露著春天氣息的夜晚,孤舟揚帆,緩行江上,不覺已到殘夜。這第三聯,就是表現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
這一聯歷來膾炙人口。「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這兩句煉字煉句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並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此句與「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有異曲同工之妙。
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於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托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裡人。這兩句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這首五律雖然以第三聯馳譽當時,傳誦後世,但並不是只有兩個佳句而已;從整體看,也是相當和諧優美的。
參考資料:
1、陳國林 .高中生必背古詩文 .北京 :龍門書局出版 ,2012年8月 :158 . 2、蕭滌非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365-366頁 .
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www.43379.com/view-18382.html
Ⅳ 錢塘江大潮資料和圖片
每逢農歷8月18日,來浙江海寧一帶觀潮的人,成群結隊,絡繹不絕。這時的岸邊,人山人海,萬頭躦動,人們焦急地等待那激動人心時刻的到來。不一會兒,忽見人群騷動,只見遠處出現一條白線,由遠而近;剎那間,壁立的潮頭,像一堵高大的水牆,呼嘯席捲而來,發出雷鳴般的吼聲,震耳欲聾。這真是:「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這就是天下聞名的錢塘江大潮。洶涌壯觀的錢塘潮,歷來被譽為「天下奇觀」。人們通常稱這種潮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涌潮現象,在世界許多河口處也有所見。如巴西的亞馬遜河、法國的塞納爾河等。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也是世界著名的。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壯觀的涌潮呢? 首先,這與錢塘江入海的杭州灣的形狀,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關。杭州灣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錢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劇變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縮小,大量潮水擁擠入狹淺的河道,潮頭受到阻礙,後面的潮水又急速推進,迫使潮頭陡立,發生破碎,發出轟鳴,出現驚險而壯觀的場面。但是,河流入海口是喇叭形的很多,但能形成涌潮的河口卻只是少數,錢塘潮能榮幸地列入這少數之中,又是為什麼? 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涌潮的產生還與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關,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勢均力敵,就有利於涌潮的產生,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差很遠,雖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還有,河口能形成涌潮,與它處的位置潮差大小有關。由於杭州灣在東海的西岸,而東海的潮差,西岸比東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東北進入東海之後,在南下的過程中,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兩岸潮差大於東岸。 杭州灣處在太平洋潮波東來直沖的地方,又是東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獨厚。所以,各種原因湊在一起,促成了錢塘江涌潮。
Ⅳ 「我是個俗氣至頂的人,見山是山,見海是海,見花便是花。唯獨見了你,雲海開始翻湧…這句話出自哪裡
「我是個俗氣至頂的人,見山是山,見海是海,見花便是花。唯獨見了你,雲海開始翻湧…「這句話出自出自王小波的《愛你就像愛生命》
(5)潮從青山半處來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王小波書信均選自朝華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愛你就像愛生命》,此書系王小波生前從未發表過的與李銀河的「兩地書」,以及婚後他們夫婦與其他朋友的書信往來,再現了他們的愛、思想與生活,是一部感動國人二十年的愛情絕唱。其中不僅有熱切、坦誠的情感表白,還有彼此對於書籍、詩歌乃至社會的看法,閃耀著理想與愛情的火花,令人動容。這本書是迄今他們夫婦最完整和獨立的一本書信集。
作家余傑在接受一次訪談時曾說過:溯時間之流而上下,如果我遇見王小波,我會告訴他:你寫得最好的東西不是小說,而是你寫給妻子的那些信。
王小波寫給妻子的情書除了表達對她真摯的感情和依戀外,還充滿了對人生存狀態和現世的探討,充滿了真知灼見,智慧和激情:「我知道,生和死,這是人們自己的事。誰也救不了別人的靈魂,要是人人都有個不休不止的靈魂才好呢。我真希望我的靈魂像你說的,是個源泉,永遠汲取不幹(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我希望我的「自我」永遠「滋滋」的響,翻騰不休,就像火炭上的一滴糖。」
1997年,王小波送李銀河赴英國,在機場臨別時,他用力摟了一下她的肩膀作為道別。李銀河萬萬沒想到,這一別竟成永別。半年後,她趕回來與他的遺體告別,王小波生前寫給她的信一遍遍響起:「我和你好像兩個小孩子,圍著一個神秘的果醬罐,一點一點地嘗它,看看裡面有多少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你就像愛生命
Ⅵ 村晚這首詩描寫的季節是什麼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後),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便的吹奏。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創作背景
從這首詩風格看,這首詩約作於作者晚年隱居,游覽農家之時(很可能為宋度宗年間)。作者簡介雷震,生平不詳。或以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寧宗嘉定年間進士。又說是南昌(今屬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進士。其詩見《宋詩紀事》卷七十四。
Ⅶ 錢塘江大潮背景資料
錢塘潮(Qiantang Tide)——最壯觀的海潮 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處:山東青州涌潮、廣陵濤和錢塘潮。 清費餳璜(1664-年)《廣陵濤辯》雲:「春秋時,潮盛於山東,漢及六 朝盛於廣陵。唐、宋以後,潮盛於浙江,蓋地氣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錢塘潮比廣陵濤出現的時間晚一些,至遲在東漢就已形成。王充《論衡·書虛篇》提到「浙江、山陰江、上虞江皆有濤」。又說當時錢唐浙江「皆立子胥之廟,蓋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濤也」。但是,王充只說「廣陵曲江有濤,文人賦之」,沒有說賦錢塘江潮。可見,東漢時,錢塘潮遠沒有廣陵濤出名。估計,當時還未形成錢塘觀潮風俗。錢江潮成因
天時:農歷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一直線上,所以這天海水受到的潮引力(月球、太陽或其他天體對地球上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和對地心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繞地-月(日)質心運動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與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地利: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象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 說明圖
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涌進來時,由於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後浪推前浪,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後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涌。 風勢: 沿海一帶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助長了潮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