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太陽藏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軟柿子男人圖片 2025-01-20 05:41:59

太陽藏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25 13:36:25

㈠ 月亮地球太陽的位置圖

太陽,地球,月亮之間的關系是:
1,地球是太陽系的行星,地球圍繞太陽轉,轉一周是陽歷1年。
2,月亮是地球的衛星,月亮圍繞地球轉轉一周是陰歷一個月。
3,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行星而月亮是地球的一顆天然衛星,地球和月亮。
4,構成的行星系圍繞太陽進行公轉,從而地球上產生了四季的差別。
5,在地月行星系中,月亮圍繞地球轉動,同時地球不停自轉而產生晝與夜的差別。
6,當三者排成一條直線時會出現日食或月食現象。
7,當月亮在中間擋住了陽光射向地球,就出現了日食。
8,當地球在中間擋住了陽光射向月亮就出現月食。
9,月亮是衛星 繞地球轉 為地球提供大部分潮汐力量。
10,地球是行星 繞太陽轉 吸收光熱孕育了生命。
11,太陽是恆星 繞銀河系轉 發光發熱提供能量。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照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億~46億歲, 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地球內部有地核、地幔、地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人類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㈡ 太陽在哪

太陽躲到雲層的後面去了,等雲層散去,你就可以看到他了。
等夏天的時候你就不會問這問題了,你會問,哪裡沒有太陽?

月亮她躲到太陽後面去了,等太陽下山,你就可以看到她了。
等你戀愛的時候,你就不會問這問題了,你會問,哪裡沒有月亮?

㈢ 太陽在宇宙什麼地方圖片

現在的宇宙是在膨脹的所以沒辦法定義任何一點的位置。
但是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位置是可以定位的,它在位於銀道面之北的獵戶座旋臂上。
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000光年的地方。

㈣ 太陽的真實衛星拍攝圖。

下圖是美國在2010年2月11日發射的「太陽動力學天文台」衛星拍攝的太陽照片。

㈤ 太陽月亮地球位置圖

㈥ 太陽在銀河系中的位置

1.太陽位於銀河系一條叫獵戶臂的旋臂上2.太陽是一顆單星,沒有與其他行星成群成團出現,也就談不到在哪個星團3.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星座。為了便於認識星空,人們把宇宙假想為一個半徑無限大的球體,稱為天球。為了便於認識恆星,人們把天球分成若干區域,這些區域稱為星座。如北斗七星就是大熊座的主要部分。按國際上規定,全球分為88個星座。每個恆星都歸屬一定的星座,如北極星就是小熊座中的一顆恆星。所以說太陽和星座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以太陽不屬於哪個星座,只能說太陽每天都經過黃道上的一些星座。

㈦ 求太陽外部結構示意圖!

太陽外部結構示意圖見下:


太陽光球以上的部分統稱為太陽大氣層,跨過整個電磁頻譜,從無線電、可見光到伽馬射線,都可以觀察它們分為5個主要的部分:溫度極小區、色球、過渡區、日冕、和太陽圈,太陽圈可能是太陽大氣層最稀薄的外緣並且延伸到冥王星軌道之外與星際物質交界,交界處稱為日鞘,並且在那兒形成剪切的激波前緣。色球、過渡區和日冕的溫度都比太陽表面高,原因還沒有獲得證實,但證據指向阿爾文波可能攜帶了足夠的能量將日冕加熱。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太陽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從化學組成來看,現在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

(7)太陽藏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對流層上面的太陽大氣,稱為太陽光球。光球是一層不透明的氣體薄層,厚度約500千米。它確定了太陽非常清晰的邊界,幾乎所有的可見光都是從這一層發射出來的。

色球位於光球之上。厚度約2000千米。太陽的溫度分布從核心向外直到光球層,都是逐漸下降的,但到了色球層,卻又反常上升,到色球頂部時已達幾萬度。由於色球層發出的可見光總量不及光球的1%,因此人們平常看不到它。

只有在發生日全食時,即食既之前幾秒種或者生光以後幾秒鍾,當光球所發射的明亮光線被月影完全遮掩的短暫時間內,在日面邊緣呈現出狹窄的玫瑰紅色的發光圈層,這就是色球層。平時,科學家們要通過單色光色球望遠鏡才能觀測到太陽色球層。

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由高溫、低密度的等離子體所組成。亮度微弱,在白光中的總亮度比太陽圓面亮度的百分之一還低,約相當於滿月的亮度,因此只有在日全食時才能展現其光彩,平時觀測則要使用專門的日冕儀。日冕的溫度高達百萬度,其大小和形狀與太陽活動有關,在太陽活動極大年時,日冕接近圓形;在太陽寧靜年則呈橢圓形。

自古以來,觀測日冕的傳統方法都是等待一次罕見的日全食——在黑暗的天空背景上,月面把明亮的太陽光球面遮掩住,而在日面周圍呈現出青白色的光區,就是人們期待觀測的太陽最外層大氣——日冕。

參考資料:太陽-網路

㈧ 太陽的資料

【詞語】:太陽

【注音】:tài yáng

【英文】: Sun

【釋義】:太陽系的中心天體。銀河系的一顆普通恆星。與地球平均距離14960萬千米,直徑139萬千米,平均密度1�409克/厘米�3,質量1�989×10��33克,表面溫度5770開,中心溫度1500萬開。由里向外分別為太陽核反應區、太陽對流層、太陽大氣層。其中心區不停地進行熱核反應,所產生的能量以輻射方式向宇宙空間發射。其中二十二億分之一的能量輻射到地球,成為地球上光和熱的主要來源。

詳解:

太陽(Sun)是一顆普通的恆星,目前在赫-羅圖上度過了主序生涯的一半左右。它是一個質量為1989.1億億億噸(約為地球質量的33萬倍)、直徑139.2萬km(約為地球直徑的109倍)的熱氣體(嚴格說是等離子體)球。其平均密度為水的1.4倍,但這一平均密度隱含著很寬的密度范圍,從超高密的核心到稀薄的外層。

作為一顆恆星太陽,其總體外觀性質是,光度為383億億億瓦,絕對星等為4.8,他是一顆黃色G2型矮星,有效溫度等於開氏5800度。太陽與在軌道上繞它公轉的地球的平均距離為149597870km(499.005光秒或1天文單位)。按質量計,它的物質構成是71%的氫、26%的氦和少量重元素。太陽圓面在天空的角直徑為32角分,與從地球所見的月球的角直徑很接近,是一個奇妙的巧合(太陽直徑約為月球的400倍而離我們的距離恰是地月距離的400倍),使日食看起來特別壯觀。由於太陽比其他恆星離我們近得多,其視星等達到-26.8,成為地球上看到最明亮的天體。太陽每25.4天自轉一周(平均周期;赤道比高緯度自轉得快),每2億年繞銀河系中心公轉一周。太陽因自轉而呈輕微扁平狀,與完美球形相差0.001%,相當於赤道半徑與極半徑相差6km(地球這一差值為21km,月球為9km,木星9000km,土星5500km)。差異雖然很小,但測量這一扁平性卻很重要,因為任何稍大一點的扁平程度(哪怕是0.005%)將改變太陽引力對水星軌道的影響,而使根據水星近日點進動對廣義相對論所做的檢驗成為不可信。

太陽基本物理參數

半徑: 696295 千米.
質量: 1.989×1030 千克
溫度: 5800 ℃ (表面) 1560萬℃ (核心)
總輻射功率: 3.83×1026 焦耳/秒
平均密度: 1.409 克/立方厘米
日地平均距離: 1億5千萬 千米
年齡: 約50億年

對於人類來說,光輝的太陽無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體。萬物生長靠太陽,沒有太陽,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態萬千的生命現象,當然也不會孕育出作為智能生物的人類。太陽給人們以光明和溫暖,它帶來了日夜和季節的輪回,左右著地球冷暖的變化,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種形式的能源。

在人類歷史上,太陽一直是許多人頂禮膜拜的對象。中華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為太陽神。而在古希臘神話中,太陽神則是宙斯(萬神之王)的兒子。

太陽,這個既令人生畏又受人崇敬的星球,它究竟由什麼物質所組成,它的內部結構又是怎樣的呢?

其實,太陽只是一顆非常普通的恆星,在廣袤浩瀚的繁星世界裡,太陽的亮度、大小和物質密度都處於中等水平。只是因為它離地球最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體。其它恆星離我們都非常遙遠,即使是最近的恆星,也比太陽遠27萬倍,看上去只是一個閃爍的光點。

組成太陽的物質大多是些普通的氣體,其中氫約佔71%, 氦約佔27%, 其它元素佔2%。太陽從中心向外可分為核反應區、輻射區和對流區、太陽大氣。太陽的大氣層,像地球的大氣層一樣,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質分成各個圈層,即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我們平常看到的太陽表面,是太陽大氣的最底層,溫度約是6000攝氏度。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們不能直接看見太陽內部的結構。但是,天文學家根據物理理論和對太陽表面各種現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陽內部結構和物理狀態的模型。這一模型也已經被對於其他恆星的研究所證實,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太陽的核心區域雖然很小,半徑只是太陽半徑的1/4,但卻是太陽那巨大能量的真正源頭。太陽核心的溫度極高,達1500萬℃,壓力也極大,使得由氫聚變為氦的熱核反應得以發生,從而釋放出極大的能量。這些能量再通過輻射層和對流層中物質的傳遞,才得以傳送到達太陽光球的底部,並通過光球向外輻射出去。

太陽光球就是我們平常所看到的太陽園面,通常所說的太陽半徑也是指光球的半徑。光球的表面是氣態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幾億分之一,但由於它的厚度達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光球層的大氣中存在著激烈的活動,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許多密密麻麻的斑點狀結構,很象一顆顆米粒,稱之為米粒組織。它們極不穩定,一般持續時間僅為5~10分鍾,其溫度要比光球的平均溫度高出300~400℃。目前認為這種米粒組織是光球下面氣體的劇烈對流造成的現象。

光球表面另一種著名的活動現象便是太陽黑子。黑子是光球層上的巨大氣流旋渦,大多呈現近橢圓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襯下顯得比較暗黑,但實際上它們的溫度高達4000℃左右,倘若能把黑子單獨取出,一個大黑子便可以發出相當於滿月的光芒。日面上黑子出現的情況不斷變化,這種變化反映了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太陽黑子的變化存在復雜的周期現象,平均活動周期為11.2年。

緊貼光球以上的一層大氣稱為色球層,平時不易被觀測到,過去這一區域只是在日全食時才能被看到。當月亮遮掩了光球明亮光輝的一瞬間,人們能發現日輪邊緣上有一層玫瑰紅的絢麗光彩,那就是色球。色球層厚約8000千米,它的化學組成與光球基本上相同,但色球層內的物質密度和壓力要比光球低得多。日常生活中,離熱源越遠處溫度越低,而太陽大氣的情況卻截然相反,光球頂部接近色球處的溫度差不多是4300℃,到了色球頂部溫度竟高達幾萬度,再往上,到了日冕區溫度陡然升至上百萬度。人們對這種反常增溫現象感到疑惑不解,至今也沒有找到確切的原因。

在色球上人們還能夠看到許多騰起的火焰,這就是天文上所謂的「日珥」。日珥是迅速變化著的活動現象,一次完整的日珥過程一般為幾十分鍾。同時,日珥的形狀也可說是千姿百態,有的如浮雲煙霧,有的似飛瀑噴泉,有的好似一彎拱橋,也有的酷似團團草叢,真是不勝枚舉。天文學家根據形態變化規模的大小和變化速度的快慢將日珥分成寧靜日珥、活動日珥和爆發日珥三大類。最為壯觀的要屬爆發日珥,本來寧靜或活動的日珥,有時會突然"怒火沖天",把氣體物質拚命往上拋射,然後回轉著返回太陽表面,形成一個環狀,所以又稱環狀日珥。

在日全食時的短暫瞬間,常常可以看到太陽周圍除了絢麗的色球外,還有一大片白里透藍,柔和美麗的暈光,這就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 日冕。日冕的范圍在色球之上,一直延伸到好幾個太陽半徑的地方。日冕里的物質更加稀薄,它還會有向外膨脹運動,並使得熱電離氣體粒子連續地從太陽向外流出而形成太陽風。

太陽看起來很平靜,實際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劇烈的活動。太陽表面和大氣層中的活動現象,諸如太陽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質噴發等,會使太陽風大大增強,造成許多地球物理現象——例如極光增多、大氣電離層和地磁的變化。太陽活動和太陽風的增強還會嚴重干擾地球上無線電通訊及航天設備的正常工作,使衛星上的精密電子儀器遭受損害,地面電力控制網路發生混亂,甚至可能對太空梭和空間站中宇航員的生命構成威脅。因此,監測太陽活動和太陽風的強度,適時作出"空間氣象"預報,越來越顯得重要。

在銀河系內一千多億顆恆星中,太陽只是普通的一員,它位於銀河系的對稱平面附近,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000光年,在銀道面以北約26光年, 它一方面繞著銀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轉,另一方面又相對於周圍恆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著織女星附近方向運動。

太陽的年齡約為46億年,它還可以繼續燃燒約50億年。在其存在的最後階段,太陽中的氦將轉變成重元素,太陽的體積也將開始不斷膨脹,直至將地球吞沒。在經過一億年的紅巨星階段後,太陽將突然坍縮成一顆白矮星--所有恆星存在的最後階段。再經歷幾萬億年,它將最終完全冷卻。

萬物之源——太陽

清晨,當太陽從漫天紅霞中噴薄而出,把萬丈金光灑向大地,一種蓬勃向上的激情,就會油然而生。看到這個充滿生機的世界,人們不能不熱愛和贊美賜予我們生命和力量的萬物主宰——太陽。

中華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為太陽神。而在絢麗多彩的希臘神話中,太陽神被稱為「阿波羅」。他右手握著七弦琴,左手托著象徵太陽的金球,讓光明普照大地,把溫暖送到人間,是萬民景仰的神靈。在天文學中,太陽的符號「⊙」和我們的象形字「日」十分相似,它象徵著宇宙之卵。

太陽的質量相當於地球質量的33萬多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半徑約為70萬公里,是地球半徑的109倍多。雖然如此,她在宇宙中也只是一個普通的恆星。

太陽的內部,從里向外,由核反應區、輻射區、對流區三個層次組成。

--------------------------------------------------------------------------------

太陽 Taiyang

常用針灸穴位。屬經外奇穴。國際標准代號為EX-HN5。
取穴 眉梢與目外眥連線中點向後約1寸。
刺灸法 向後斜刺0.3~0.5寸,也可用點刺出血的方法;一般不灸。
主治 頭痛,目赤(疏風解熱,清熱明目)。

關於太陽的傳說

希臘太陽神話

太陽神阿波羅是天神宙斯和女神勒托(Leto)所生之子。神後赫拉(Hera)由於妒忌宙斯和勒托的相愛,殘酷地迫害勒托,致使她四處流浪。後來總算有一個浮島德羅斯收留了勒托,她在島上艱難地生下了日神和月神。於是赫拉就派巨蟒皮托前去殺害勒托母子,但沒有成功。後來,勒托母子交了好運,赫拉不再與他們為敵,他們又回到眾神行列之中。阿波羅為替母報仇,就用他那百發百中的神箭射死了給人類帶來無限災難的巨蟒皮托,為民除了害。阿波羅在殺死巨蟒後十分得意,在遇見小愛神厄洛斯(Eros)時譏諷他的小箭沒有威力,於是厄洛斯就用一枝燃著戀愛火焰的箭射中了阿波羅,而用一枝能驅散愛情火花的箭射中了仙女達佛涅(Daphne),要令他們痛苦。達佛涅為了擺脫阿波羅的追求,就讓父親把自己變成了月桂樹,不料阿波羅仍對她痴情不已,這令達佛涅十分感動。而從那以後,阿波羅就把月桂作為飾物,桂冠成了勝利與榮譽的象徵。每天黎明,太陽神阿波羅都會登上太陽金車,拉著韁繩,高舉神鞭,巡視大地,給人類送來光明和溫暖。所以,人們把太陽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徵。

北歐太陽神話

弗蕾 豐僥、興旺、愛情、和平之神,美麗的仙國阿爾弗海姆的國王。一說他與巴爾德爾同為光明之神,或稱太陽神。他屬下的小精靈在全世界施言行善。他常騎一隻長著金黃色鬃毛的野豬出外巡視。人人都享受著他恩賜的和平與幸福。他有一把寶劍,光芒四射,能騰雲駕霧。他還有一隻袖珍魔船,必要時可運載所有的神和他們的武器。

中國太陽神話傳說:

關於後羿的神話傳說很多。相傳後羿生來就有射箭的天才,長大後更是臂力驚人,箭法超群。原先天空中有10個太陽,強烈的陽光烤焦了大地,莊稼枯死了,甚至連石頭都快要熔化了,海水如同開水一樣沸騰起來。人們在灼熱的陽光下幾乎喘不過氣來,兇狠的毒蛇野獸乘機出來殘害人類。羿十分同情處於痛苦煎熬的民眾,決心冒著生命危險,為民除害。這位擅長射箭的好漢,選擇一處高地,張弓搭箭,對准天空一箭射去,只聽「轟隆」一聲巨響,一個太陽被射中了。後羿一連射了9箭,9個太陽一個個地掉落下來。當他還想再射時,突然想到,如果沒有太陽,大地將一片黑暗,人類難以生存,便留下最後一個太陽,讓它造福於人類。

《山海經》中關於太陽的神話傳說

在遙遠的東南海外,有一個羲和國,國中有一個異常美麗的女子叫羲和,她每天都在甘淵中洗太陽。太陽在經過夜晚之後就會被污染,經過羲和的洗滌,那被污染了的太陽,在第二天升起的時候仍會皎潔如初。這個羲和,實際上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帝俊的妻子,她生了十個太陽,並且讓這十個太陽輪流在空中執勤,把光明與溫暖送到人間。這十個太陽的出發地十分荒涼偏僻,那地方有座山,山上有棵扶桑樹,樹高三百里,但它的葉子卻像芥子一般大小。樹下有個深谷叫湯谷,這是太陽洗浴的地方。它們洗浴完了,就藏在樹枝上擦摩身子。每天由最上邊的那一個騎著鳥兒巡遊天空,其他的便依次上登,准備出發……

太陽黑子

通過一般光學望遠鏡觀測太陽,觀測到的是光球層(太陽大氣層的最里層)的活動。在光球上經常可以看到許多黑色斑點,叫太陽黑子。太陽黑子在日面上的大小、多少、位置和形態等,每日都不一樣。太陽黑子是光球層物質劇烈運動形成的局部強磁場區域,是光球層活動的重要標志。長期觀測太陽黑子就會發現,有的年份黑子多,有的年份黑子少,有時甚至幾天,幾十天日面上都沒有黑子。天文學家們早已注意到,太陽黑子從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到下一次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大約相隔11年。也就是說,太陽黑子有平均11的活動周期,這也是整個太陽的活動周期。天文學家把太陽黑了最多的年份稱為「太陽活動峰年」,把太陽黑子最少的年份稱為「太陽活動寧靜年」。

太陽

太陽系的中心天體,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太陽從中心向外可分為核反應區、輻射區、對流層和大氣層。我們直接觀測到的是太陽大氣層,從內向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3層。核反應區半徑約是太陽半徑的1/4,其間進行的氫核聚變提供了太陽經久不衰的巨大輻射的能源。在輻射區內,通過光子的多次吸收、再發射過程把核反應區發射的高能γ射線變成低能的可見光和其他形式向外傳送到對流層。對流層里物質的對流、湍流(及湍流產生的雜訊)和大尺度的環流把太陽內部的能量傳輸到太陽表面,並通過光球輻射出去。日面許多現象,如米粒、超米粒、黑子等都產生於對流層。而外層大氣里的一些劇烈活動(耀斑、沖浪、日珥的變化等)及太陽風等的動力也來自對流層。
太陽是一個發光的等離子體球。它的年齡約50億年,現正處於「中年階段」。太陽離地球的平均距離為1.49598×108千米。太陽主要的參數是:半徑為6.96×105千米,質量為1.989×1030千克;表面有效溫度為5770K,中心溫度約1.5×107K;平均密度1.409×103千克/米3,中心密度約1.6×105千克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太陽系裡唯一的一顆恆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恆星。太陽位於銀河系的對稱平面附近,距離銀河系的中心約33000光年,在銀道面以北約26光年,它一方面繞著銀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轉,另一方面又相對於周圍恆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著織女星附近方向運動。

太陽的直徑為139.2萬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太陽的體積為141億億立方千米,是地球的130萬倍;太陽的質量約為2000億億億噸,是地球的33萬倍。它集中了太陽系99.865%的質量,是個絕對至高無上的「國王」。然而,在宇宙中,它還只是一顆質量中等的普通恆星。

太陽是一個熾熱的氣體星球,沒有固體的星體或核心。太陽從中心到邊緣可分為核反應區、輻射區、對流區和大氣層。其能量的99%是由中心的核反應區的熱核反應產生的。太陽中心的密度和溫度極高。太陽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氫(質量約佔71%)與氦(質量約佔27%)。太陽的大氣層從內到外可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

太陽的內部結構

太陽的內部主要可以分為三層,核心區,輻射區和對流區.

太陽的能量來源於其核心部分。太陽的核心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壓力相當於2500億個大氣壓。核心區的氣體被極度壓縮至水密度的150倍。在這里發生著核聚變,每秒鍾有七億噸的氫被轉化成氦。在這過程中,約有五百萬噸的凈能量被釋放(大概相當於38600億億兆焦耳,3.86後面26個0)。聚變產生的能量通過對流和輻射過程向外傳送。核心產生的能量需要通過幾百萬年才能到達表面。

輻射區包在核心區外面.
這一層的氣體也處在高溫高壓狀態下(但低於核心區),粒子間的頻繁碰撞,使得在核心區產生的能量經過很久(幾百萬年)才能穿過這一層到達對流區.

輻射區的外面是對流區
能量在對流區的傳遞要比輻射區快的多.這一層中的大量氣體以對流的方式向外輸送能量.(有點像燒開水,被加熱的部分向上升,冷卻了的部分向下降.)對流產生的氣泡一樣的結構就是我們在太陽大氣的光球層中看到的"米粒組織"。

太陽是自己發光發熱的熾熱的氣體星球。它表面的溫度約6000攝氏度,中心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太陽的半徑約為696000公里,約是地球半徑的109倍。它的質量為1.989×1027噸,約是地球的332000倍。太陽的平均密度為1.4克每立方厘米,約為地球密度的1/4。太陽與我們地球的平均距離約1.5億公里。

太陽是銀河系中的一顆普通恆星,位於銀道面之北的獵戶座旋臂上,距銀心約2.3光年,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繞銀心轉動,公轉一周約需2.5億年。太陽也在自轉,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帶約25天;兩極區約為35天。

通過對太陽光譜的分析,得知太陽的化學成分與地球幾乎相同,只是比例有所差異。太陽上最豐富的元素是氫,其次是氦,還有碳、氮、氧和各種金屬。

太陽的結構

太陽的結構從里向外主要分為:中心為熱核反應區,核心之外是輻射層,輻射層外為對流層,對流層之外是太陽大氣層。

從核物理學理論推知,太陽中心是熱核反應區。太陽中心區占整個太陽半徑的1/4,約為整個太陽質量的一半以上。這表明太陽中心區的物質密度非常高。每立方厘米可達160克。太陽在自身強大重力吸引下,太陽中心區處於高密度、高溫和高壓狀態。是太陽巨大能量的發祥地。

太陽中心區產生的能量的傳遞主要靠輻射形式。太陽中心區之外就是輻射層,輻射層的范圍是從熱核中心區頂部的0.25個太陽半徑向外到0.86個太陽半徑,這里的溫度、密度和壓力都是從內向外遞減。從體積來說,輻射層占整個太陽體積的絕大部分。

太陽內部能量向外傳播除輻射,還有對流過程。即從太陽0.86個太陽半徑向外到達太陽大氣層的底部,這一區間叫對流層。這一層氣體性質變化很大,很不穩定,形成明顯的上下對流運動。這是太陽內部結構的最外層。太陽對流層外是太陽大氣層。太陽大氣層從里向外又可分光球、色球和日冕。我們看到耀眼的太陽,就是太陽大氣層中光球發出的強烈的可見光。光球層位於對流層之外,屬太陽大氣層中的最低層或最里層,光球層的厚度約500公里,與約70萬公里的太陽半徑相比,好似人的皮膚和肌肉之比。我們說太陽表現的平均溫度約6000攝氏度,指的就是這一層。光球之外便是色球。平時由於地球大氣把強烈的光球可見散射開,色球便被淹沒在藍天之中。只有在日全食的時候才有機會直接飽覽色球紅艷的姿容。太陽色球是充滿磁場的等離子體層,厚約2500公里。其溫度從里向外增加,與光球頂銜接的部分約4500攝氏度,到外層達幾萬攝氏度。密度則隨高度增加而減低。整個色球層的結構不均勻,由於磁場的不穩定性,太陽高層大氣經常產生爆發活動,產生耀斑現象。

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日冕中的物質也是等離子體,它的密度比色球層更低,而它的溫度反比色球層高,可達上百萬攝氏度。日全食時在日面周圍看到放射狀的非常明亮的銀白色光芒即是日冕。

太陽的能量

地球上除原子能和火山、地震以外,太陽能是一切能量的總源泉。那麼,整個地球接收的有多少呢?太陽發射出大的能量呢?科學家們設想在地球大氣層外放一個測量太陽總輻射能量的儀器,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積上,每分鍾接收的太陽總輻射能量為8.24焦。這個數值叫太陽常數。如果將太陽常數乘上以日地平均距離作半徑的球面面積,這就得到太陽在每分鍾發出的總能量,這個能量約為每分鍾2.273×1028焦。而地球上僅接收到這些能量的22億分之一。太陽每年送給地球的能量相當於100億億度電的能量。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又無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太陽耀斑

太陽耀斑是一種最劇烈的太陽活動。一般認為發生在色球層中,所以也叫「色球爆發」。其主要觀測特徵是,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空)突然出現迅速發展的亮斑閃耀,其壽命僅在幾分鍾到幾十分鍾之間,亮度上升迅速,下降較慢。特別是在太陽活動峰年,耀斑出現頻繁且強度變強。

別看它只是一個亮點,一旦出現,簡直是一次驚天動地的大爆發。這一增亮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萬至100萬次強火山爆發的總能量,或相當於上百億枚百噸級氫彈的爆炸;而一次較大的耀斑爆發,在一二十分鍾內可釋放10~25焦耳的巨大能量,

除了日面局部突然增亮的現象外,耀斑更主要表現在從射電波段直到X射線的輻射通量的突然增強;耀斑所發射的輻射種類繁多,除可見光外,有紫外線、X射線和伽瑪射線,有紅外線和射電輻射,還有沖擊波和高能粒子流,甚至有能量特高的宇宙射線。

耀斑對地球空間環境造成很大影響。太陽色球層中一聲爆炸,地球大氣層即刻出現繚繞餘音。耀斑爆發時,發出大量的高能粒子到達地球軌道附近時,將會嚴重危及宇宙飛行器內的宇航員和儀器的安全。當耀斑輻射來到地球附近時,與大氣分子發生劇烈碰撞,破壞電離層,使它失去反射無線電電波的功能。無線電通信尤其是短波通信,以及電視台、電台廣播,會受到干擾甚至中斷。耀斑發射的高能帶電粒子流與地球高層大氣作用,產生極光,並干擾地球磁場而引起磁暴。

此外,耀斑對氣象和水文等方面也有著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間接影響。正因為如此,人們對耀斑爆發的探測和預報的關切程度與日俱增,正在努力揭開耀斑迷宮的奧秘。

傳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一天,德國前線戰事吃緊,後方德軍司令部報務員布魯克正在繁忙地操縱無線電台,傳達命令。突然,耳機里的聲音沒有了。他檢查機器,電台完整無損;撥動旋鈕,改變頻率,仍然無濟於事。結果,前線推動聯系,像群龍無首似的陷入一片混亂,戰役以失敗而告終。布魯克因此受到軍事法庭判處死刑。他仰天呼喊「冤枉!冤枉!」 後來查清,這次無線電中斷,「罪魁禍首」是耀斑。布魯克的死,實在冤枉。他的死,在於人們當時對耀斑還不了解。

光斑(譜斑)

太陽光球層上比周圍更明亮的斑狀組織。用天文望遠鏡對它觀測時,常常可以發現:在光球層的表面有的明亮有的深暗。這種明暗斑點是由於這里的溫度高低不同而形成的,比較深暗的斑點叫做「太陽黑子」,比較明亮的斑點叫做「光斑」。光斑常在太陽表面的邊緣「表演」,卻很少在太陽表面的中心區露面。因為太陽表面中心區的輻射屬於光球層的較深氣層,而邊緣的光主要來源光球層較高部位,所以,光斑比太陽表面高些,可以算得上是光球層上的「高原」。

光斑也是太陽上一種強烈風暴,天文學家把它戲稱為「高原風暴」。不過,與烏雲翻滾,大雨滂沱,狂風卷地百草折的地面風暴相比,「高原風暴」的性格要溫和得多。光斑的亮度只比寧靜光球層略強一些,一般只大10%;溫度比寧靜光球層高300℃。許多光斑與太陽黑子還結下不解之緣,常常環繞在太陽黑子周圍「表演」。少部分光斑與太陽黑子無關,活躍在70°高緯區域,面積比較小,光斑平均壽命約為15天,較大的光斑壽命可達三個月。

光斑不僅出現在光球層上,色球層上也有它活動的場所。當它在色球層上「表演」時,活動的位置與在光球層上露面時大致吻合。不過,出現在色球層上的不叫「光斑」,而叫「譜斑」。實際上,光斑與譜斑是同一個整體,只是因為它們的「住所」高度不同而已,這就好比是一幢樓房,光斑住在樓下,譜斑住在樓上。

米粒組織

米粒組織是太陽光球層上的一種日面結構。呈多角形小顆粒形狀,得用天文望遠鏡才能觀測到。米粒組織的溫度比米粒間區域的溫度約高300℃,因此,顯得比較明亮易見。雖說它們是小顆粒,實際的直徑也有1000公里--2000公里。

明亮的米粒組織很可能是從對流層上升到光球的熱氣團,不隨時間變化且均勻分布,且呈現激烈的起伏運動。米粒組織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時,很快就會變冷,並馬上沿著上升熱氣流之間的空隙處下降;壽命也非常短暫,來去匆匆,從產生到消失,幾乎比地球大氣層中的雲消煙散還要快,平均壽命只有幾分鍾,此外,近年來發現的超米粒組織,其尺度達3萬公里左右,壽命約為20小時。

有趣的是,在老的米粒組織消逝的同時,新的米粒組織又在原來位置上很快地出現,這種連續現象就像我們日常所見到的沸騰米粥上不斷地上下翻騰的熱氣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