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黑底蓑笠翁垂釣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gt19300三星手機圖片 2024-11-16 00:33:22
賣手機找我的圖片 2024-11-16 00:25:09
抽血才是動態圖片 2024-11-16 00:07:22

黑底蓑笠翁垂釣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19 05:58:11

『壹』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要怎樣配圖

配圖:

『貳』 誰有「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一般意境的桌面壁紙啊

<img style="WIDTH: 414px; HEIGHT: 512px; TOP: -2px; LEFT: 111px" src="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wangboyong68/pic/item/b1f359db2aac08576227980d.jpg" width="486" height="600" srcwidth="486" srcheight="600" zoomrate="0.853333333333333" middley="-2.5px" middlex="111.5px" firstrate="0.825" firstwidth="400px" firstheight="495px" __scrollbinded="true">

『叄』 給「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配個圖

『肆』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圖)

配圖如下:

(4)黑底蓑笠翁垂釣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把我們帶到一個幽靜寒冷的境地。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這樣一幅圖畫: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於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里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

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盡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

首先,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面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面作陪襯。沒有「千」、「萬」兩字,下面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沒有什麼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面,再加上一個「絕」和一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一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兩句原來是屬於靜態的描寫,由於擺在這種絕對幽靜、絕對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顯得玲瓏剔透,有了生氣,在畫面上浮動起來、活躍起來了。

也可以這樣說,前兩句本來是陪襯的遠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個輪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費很大氣力去精雕細刻。可是,詩人卻恰好不這樣處理。這好象拍電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寫鏡頭,把屬於背景范圍的每一個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寫得越具體細致,就越顯得概括誇張。

而後面的兩句,本來是詩人有心要突出描寫的對象,結果卻使用了遠距離的鏡頭,反而把它縮小了多少倍,給讀者一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即的感覺。只有這樣寫,才能表達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給讀者的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至於這種遠距離感覺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個「雪」字放在全詩的最末尾,並且同「江」字連起來所產生的效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江雪

『伍』 求詩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配圖

1、原詩: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譯文: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3、配圖:


『陸』 尋柳宗元《江雪》配圖

你說的是這個么,我也很喜歡「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柒』 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意境畫有哪些

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意境畫有一片白雪皚皚的天地下,天空飄著雪,山下沒有一點聲音,一片沉寂.一個老人在船上穿著蓑衣戴著斗笠獨自釣魚。

『捌』 如何評價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的宏大廣闊意境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是詩人以釣翁自況,他笑傲風雪,獨釣寒江,充分顯示了詩人不為困厄所屈、一如既往革新到底的戰斗精神。這個釣翁,正是詩人政治革新失敗後郁怫憤懣心態的投影,是詩人倔強挺拔、獨立自守的性格的象徵。


首先,它創造了峻潔清冷的藝術境界。單就詩的字面來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繪的重心,占據了畫面的主體地位。這位漁翁身披蓑笠獨自坐在小舟上垂綸長釣。「孤」與「獨」二字已經顯示出他的遠離塵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脫俗、兀傲不群的個性特徵。作者所要表現的主題於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還嫌意興不足,又為漁翁精心創造了一個廣袤無垠、萬籟俱寂的藝術背景:遠處峰巒聳立,萬徑縱橫,然而山無鳥飛,徑無人蹤。往日沸騰喧鬧,處處生機盎然的自然界因何這般死寂呢?一場大雪紛紛揚揚,覆蓋了千山,遮蔽了萬徑。鳥不飛,人不行。冰雪送來的寒冷製造了一個白皚皚,冷清清的世界。這幅背景強有力地襯托著漁翁孤獨單薄的身影。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貶謫永州以後不甘屆從而又倍感孤獨的心理狀態。柳宗元在「永貞革新」失敗後。連遭貶斥,始終保持著一種頑強不屆的精神狀態。他的「永州八記」,專寫窮山僻壤之景,借題立意,寄託遙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極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脫俗的個性也得以充分展現。這首詩中的漁翁形象,身處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無人煙之境而處之泰然。和柳宗元約略同時的詩人張志和作《漁歌子》說:「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氏造境選擇春暖花開之際,畫面美而幽,流露了「煙波釣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閑適自在之情。柳宗元與張志和不同,他本是個堅持正義的政治家,立腳於充滿矛盾斗爭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專取深冬寒涼之際,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縱情山水的一面,他還寫出了嚴正清苦,凜然不可犯的一面,個性尤為突出。

『玖』 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意境畫是什麼

把這句詩的元素提取出來就是,大雪,大江,孤舟,蓑笠翁,釣竿。

這些組起來的畫面就是以天地空間廣闊的背景,加上大雪大江的天寒地凍,一人一舟加上靜態為主的釣魚動作,表達了孤獨寂寥的環境和心境。

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相關介紹:

這正是柳宗元由於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里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

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

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盡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

『拾』 求一張符合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語境的圖片,蓑衣老人,孤舟,釣雪,拜託嘍~

圖片:

這是一首非常獨特的五言絕句,它押仄聲韻,它的韻腳是絕、滅、雪,都是入聲字。入聲字發聲短促,會造成一種逼仄的效果。一般來說,五言絕句是絕句中的玲瓏短篇,意境悠遠,而用仄聲韻,很是罕見。但用好了,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0)黑底蓑笠翁垂釣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公元805年—815年)。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險惡的環境壓迫,並沒有把他壓垮。他把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志趣,通過詩歌來加以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