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是按照時間順序記述的。
可以從詩中的「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呵」、「而現在」這四個分別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中看出來。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呵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2. 請給出餘光中作的鄉愁的全文,以及他的資料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啊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作者簡介
餘光中(1928—),福建永春人,中國台灣當代著名詩人。出生在中國傳統的重陽節,父親是一名國民黨政府官員。抗戰期間,舉家搬到重慶。1947年詩人同時考取北京大學和金陵大學,由於不想離開母親,詩人選擇了後者。1949年轉入廈門大學。1950年隨全家前往台灣。1951年,詩人得到梁實秋的指點。1952年詩人從台大畢業,出版其第一部詩集《舟子的悲歌》,反響不大。次年,進部隊擔任編譯官。1956年,詩人退役,開始在一些學校教書,同時主編《藍星》等文學雜志;同年9月詩人與表妹范我存結婚。1958年、1966年,詩人兩次前往美國。1974年,詩人前往香港教書,1981年和黃葯眠、辛笛等詩人會晤,相互間作了親切的交流。1992年,他終於盼到了他日思夜想的一天,他與妻子一道,回到家鄉故土。詩人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還有《藍色的羽毛》、《白玉苦瓜》、《隔水觀音》及散文集《逍遙游》等。
名作賞析
鄉愁,在中國的詩歌史上是成千上萬首詩表現的主題。然而,將之作為一個長期寫作的主題,在中國文學史上,餘光中恐怕還是第一人。在他眾多寫鄉愁的詩中,《鄉愁》一詩毫無疑問是流傳最廣、最為委婉動人的一首。
那一寸見方的郵票承載了詩人小時候的依戀,在互通音訊中詩人獲得了母親的安慰。一張窄窄的船票承載了詩人對愛人的相思和依偎;在來來往往中,詩人填補了感情的缺口,其中滋味自在不言中。一黃土割斷了詩人和母親的相見。詩人的心歸往何處?那鄉愁竟是不能圓的夢了!「這頭」和「那頭」終於走向了沉重的分離,詩人的心一下子沉入了深深的黑暗裡。
詩人在這強烈的情感中轉入對現在的敘述。現在,那灣淺淺的海峽,竟成了一個古老民族的深深傷痕,也是詩人心中的傷痕,是和詩人一樣的千千萬萬中華子孫的傷痕。詩的意境在這里突然得到了升華。那鄉愁已不僅僅是詩人心中的相思和苦悶,它還是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相思和苦悶。詩歌由此具有了一種深層的象徵意義。那母親難道不是祖國的象徵?那情人難道不是詩人的自喻?
詩人在大千世界之中,精練地提取了幾個單純的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意象和「這」、「那」簡單的詞融合在一起,將彼此隔離的人、物、時間和空間緊緊聯系在一起,若有若無的距離和聯系,給那些整日在相思、別離和相聚間奔波的人們一種強烈的共鳴,給人們一種難以言表的哀愁和歡欣。正如詩人所言:「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詩歌以時間的次序為經,以兩地的距離為緯,在平鋪直敘中自有一種動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們無限的哀愁,無盡的相思。
詩歌在藝術上呈現出結構上的整飾美和韻律上的音樂美:在均勻、整齊的句式中追求一種活潑、生機勃勃的表現形式;在恰當的意象組合中完美地運用了詞語的音韻,使詩歌具有一種音樂般的節奏,迴旋往復,一唱三嘆。詩人就是用自己真實的感受,用音樂般的語言唱出了心中對祖國和祖先的深深眷戀之情。這種融合了中國傳統審美特徵的現代詩風在台灣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可以說,餘光中的詩使得台灣詩壇的現代詩臻於成熟。
圖片:http://jxnews.jxcn.cn/525/2006-9-3/[email protected]
3. 餘光中的鄉愁英文版在哪兒可以找到
Nostalgia
-----by 餘光中
When I was a child,
Nostalgia seemed a small stamp:
"Here am I
And there ……my mother."
Then I was a grown-up,
Nostalgia became a traveling ticket:
"Here am I
And there……my bride."
During the later years,
Nostalgia turned to be a graveyard:
"Here am I
And yonder……my mother."
And now at present,
Nostalgia looms large to be a channel:
"Here am I
And yonder……my Continent!"
New word:
nostalgia 鄉愁
graveyard 墓地
continent 大陸
yonder在那邊
loom隱現, 迫近
【鄉愁】
餘光中
小時侯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呵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4. 有關於余老的《鄉愁》的高清圖片
不知這張能滿足否。
5. 找找餘光中的《鄉愁》的課件或圖片
《鄉愁》賞析
鄉愁
(台灣)餘光中
小時侯,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餘光中,台灣著名詩人,1928年生於南京,現任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餘光中將自己濃濃的思鄉之情,傾注在他的詩作之中,《鄉愁》便是一首代表作。
閱讀此詩,首先呈現給讀者的是四幅鮮明而又具體的生活畫面。第一小節:幼年求學,母子分離,借書信以慰別情;第二小節:成年後,告別新婚妻子,離鄉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節:生離死別,母子不得相見;第四小節:同胞難得相聚,國家不能統一。同時,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濃郁而又強烈的感情,詩人的鄉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說出來的,而是通過聯想、想像,塑造了四幅生活藝術形象,使之呈現在讀者眼前。作者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眷念之情熔於一爐,表達出渴望親人團聚、國家統一的強烈願望。
閱讀此詩,使我們感到回味無窮。本詩集單純美與豐富美於一體,物象集中明朗,如郵票、船票、墳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遠深邃,內容豐富含蓄,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
詩的結構:以時間為順序(即小時候、長大後、後來,而現在),以感情為線索,以大體相同的詩句和格式,反復詠嘆,使情感逐層加深,由思鄉、思親升華達到思念祖國。詩歌的結構寓變化於統一之中,既有各小節的均衡、勻稱,又有小節內長短句的變化,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
詩歌有回環往復,一唱一嘆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復,即我在這頭……,有疊詞:小小、窄窄、矮矮、淺淺;有變換的量詞:枚、張、方、灣。作者採用這些藝術手段加強了此詩的音韻之美。
總之,本詩以樸素、簡明、雋永的語言,高超的藝術技巧,表達了台灣人民盼望海峽兩岸統一的願望,抒發了作者濃郁的鄉思之情。
6. 《鄉愁》英文版
Nostalgia
鄉愁 ——餘光中
When I was young, Nostalgia was a tiny stamp, Me on this side, Mother on the other side.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When I grew up, Nostalgia was a narrow boat ticket, Me on this side, Bride on the other side.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But later on, Nostalgia was a low, low grave, Me on the outside, Mother on the inside.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And at present, Nostalgia becomes a shallow strait, Me on this side, Mainland on the other side.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6)鄉愁類圖片在哪裡找擴展閱讀:
《鄉愁》賞析
在意象的擷取和提煉上,這首詩具有單純而豐富之美。鄉愁,本來是大家所普遍體驗卻難以捕捉的情緒,如果找不到與之對應的獨特的美的意象來表現,那將不是流於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墮入抽象化的空泛。《鄉愁》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它們是單純的,所謂單純,絕不是簡單,而是明朗、集中、強烈,沒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亂的蕪蔓之感;它們又是豐富的,所謂豐富,也絕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張力,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在意象的組合方面,《鄉愁》以時間的發展來綜合意象,可稱為意象遞進。「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呵」、「而現在」,這種表時間的時序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前面三節詩如同洶涌而進的波濤,到最後轟然而匯成了全詩的九級浪。
《鄉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矚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現為結構美,一表現為音樂美。《鄉愁》在結構上呈現出寓變化於傳統的美。統一,就是相對地均衡、勻稱;段式、句式比較整齊,段與段、句與句之間又比較和諧對稱。變化,就是避免統一走向極端,而追逐那種活潑、流動而生機蓬勃之美。
《鄉愁》共四節。每節四行,節與節之間相當均衡對稱,但是,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從而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
《鄉愁》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迴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其中的「鄉愁是--」與「在這頭……在那(里)頭」的四次重復,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疊詞運用,使得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而「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的數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的語言的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
7. 勁樂團 鄉愁之雨圖片如何獲得
進游戲以後 在開始時出圖 然後截圖
或者去勁樂團吧問看
8. 找找餘光中的《鄉愁》的課件或圖片
【餘光中的《鄉愁》】 鄉愁 餘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詩歌評析】 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一,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餘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台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餘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遊子的綿長鄉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的結尾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有如百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傾訴,也因為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了,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白玉苦瓜》序)這樣,詩人的《鄉愁》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餘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贊「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 【美點】 在意象的擷取和提煉上,這首詩具有單純而豐富之美。鄉愁,本來是大家所普遍體驗卻難以捕捉的情緒,如果找不到與之對應的獨特的美的意象來表現,那將不是流於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墮入抽象化的空泛。《鄉愁》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它們是單純的,所謂單純,絕不是簡單,而是明朗、集中、強烈,沒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亂的蕪蔓之感;它們又是豐富的,所謂豐富,也絕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張力,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在意象的組合方面,《鄉愁》以時間的發展來綜合意象,可稱為意象遞進。「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呵」、「而現在」,這種表時間的時序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前面三節詩如同洶涌而進的波濤,到最後轟然而匯成了全詩的九級浪。 《鄉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矚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現為結構美,一表現為音樂美。《鄉愁》在結構上呈現出寓變化於傳統的美。統一,就是相對地均衡、勻稱;段式、句式比較整齊,段與段、句與句之間又比較和諧對稱。變化,就是避免統一走向極端,而追逐那種活潑、流動而生機蓬勃之美。《鄉愁》共四節。每節四行,節與節之間相當均衡對稱,但是,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從而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鄉愁》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迴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其中的「鄉愁是——」與「在這頭……在那(里)頭」的四次重復,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疊詞運用,使得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而「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的數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的語言的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 【寫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10歲的餘光中隨父母輾轉於上海、重慶等地.22歲那年,餘光中隨家人來到台灣,並考取了台灣大學外文系。雖然專業是外文,餘光中卻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濃厚的興趣。他在詩歌、散文、評論、翻譯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傑出的,當屬詩歌。他被譽為台灣現代派「十大詩人」之一。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餘光中思鄉情切,在台北廈門街的舊居內賦詩一首。寫完後,詩人熱淚盈眶,沉吟久。這,就是後來被海外遊子不斷傳唱的《鄉愁》 .【作者簡介】 餘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於江蘇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後轉入廈門大學),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台,就讀於台灣大學外文系。後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台後任詩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台 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餘光中是個復雜而多變的詩人,他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台灣整個 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即先西化後回歸。他的作品風格極 不統一,一般來說,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鍾乳石》,《萬聖節》、《白玉苦瓜》等十餘種。.
9. 【鄉愁】詩人餘光的名片怎麼做
可以這樣設計:找一張有海岸、沙灘,和小島的圖片,縮成90mmX55mm大小(這是名片的標准尺寸),把《鄉愁》這首詩,用行書體或草書體,豎排在圖片的合適位置上,詩尾餘光簽名落款,加上餘光的紅色印鑒。圖片用灰色,更顯古雅。背面,也是這種圖案,然後豎排上詩人餘光的姓名,電話,地址等信息,這樣,一張有文化氣息的個人名片就設計完成了,然後,交給印刷名片的,給你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