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金銀埋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護士生日圖片唯美 2025-01-22 15:38:54
閱讀書圖片高清 2025-01-22 15:20:51

金銀埋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15 20:41:54

1. 中國古代都是用金銀,這么龐大的貨幣現在都到哪裡去了

中國是使用貨幣最早的國家之一,其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但是,中國貨幣的使用經過了一段很長的演變歷程。也就是說中國古代的貨幣並不是一直以金銀為主。

夏商時期的中國是以“貝”作為等價交換物。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分裂割據,各諸侯國都發行了不同的貨幣,如趙國的鏟幣,齊國刀幣。秦朝統一天下後改用秦半兩錢,這時期的貨幣其材質都不是金銀。

至宋朝,貨幣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由於宋朝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傳統的銅錢貨幣攜帶不便,不利於流通,以及鑄造貨幣需要耗用大量的銅、鐵。於是,政府發行了“交子”,即紙幣。

金銀真正開始普遍被當作貨幣交易的時期是在明朝,明朝時期金銀貨幣開始在民間普及,如金元寶、銀元寶。

為改變這種局面,大清政府令林則徐著手禁煙工作。但之後帶來的就是著名的“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以大清戰敗為結局,此後,大清一蹶不振,與列強的戰爭都以戰敗收場。戰敗帶來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在這些條約中基本都牽扯到了賠償白銀這一條目。

如《南京條約》中賠款英軍2100萬兩。

《天津條約》中賠款英軍4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中賠款英軍800萬兩白銀。

《馬關條約》中賠款日本2億兩白銀。

《辛丑條約》中賠款十一國4.5億兩白銀,加上利息9.8億。但實際支付了6.64億兩。

僅在這四條條約中就賠款了約12億兩,這還不包括八國聯軍侵華時期在北京城所搶掠的金銀財物。

2. 地主埋藏金銀的方法

古代有錢的地主會找很多瓷罐,然後把金銀放在瓷罐裡面,然後用油紙封口,這樣金銀埋藏在土裡面就不會生銹了也不會壞,過上十幾二十年把它挖出來都是完好無損的。

埋地下這是最傳統,也是最簡單的存錢方法。古人喜歡挖坑,好的壞的全埋地下。如果出突發事件,當事人來不及留話,那錢容易成無主之物。古代自然也有老年痴呆症,要是埋哪兒忘記了,夠子孫抓狂的。

還有藏牆夾縫里,在砌牆的時候,砌上里外兩堵,反正古代地方寬敞,也不在乎多堵牆佔了套內使用面積。這樣隱蔽性強,安全系數比較高。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拆房都不能算是個小工程。與埋地下一樣,若是來不及留話,寶貝容易成為無主之物。

茅廁、豬圈這種惡心的地方也是地主埋寶者最青睞的寶地。不好之處是,偷盜者挖起來固然艱難,你想用錢時挖起來也夠惡心的。



3. 在古代是沒有銀行的,保存銀兩的方法都有哪一些

“錢之為體,有乾有坤。內則其方,外則其圓。”這一段來自於《錢神論》中的經典名句,講述的是,金錢在西晉時期是何等的突出,內包括乾坤,外囊括天地,號稱是天下無雙之神器。由此可見,古人對於金錢有著不一樣的認知,在某些方面來說,他們也曾經存在拜金主義。

不過可惜的是,不管古人有多麼崇拜金錢,他們總是不如現代人這么方便,因為他們手中的金銀珠寶都是固體,而我們手中的金銀珠寶則是一看數字。在數字的領域簡簡單單一秒鍾幾個動作幾千萬上百億就可以隨意的運輸到任何一個地方,但是古人卻不行,他們要是帶著幾千萬,那可是要扛著一座山前進,不僅特別招搖,而且還會遭到別人的搶劫。

不過慶幸的是,即使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古人依舊在不斷的突破封建經濟的約束,不斷的發展貨幣,由原先的埋藏在土裡面,再到後來的票號與寺廟的整存整取,商品經濟不斷發展,社會也正在努力的朝前突破。

一直到現在為止,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隨意的進行數據的簡單處理,不得不說,社會發展的真的快,而經濟發展也真的是日新月異。

不過,這裡面也有一個問題,實體貨幣固然是非常不方便,但是當數字貨幣普及以後,數字貨幣的安全到底由誰保證?這也的確是一個要反思的地方。例如,像現在的日本與德國堅持使用實體貨幣,他們的所作所為也值得我們一些反思,未來或許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4. 河南寶山埋藏的金銀珠寶現在下落何處

在河南安陽,有一處叫做靈泉寺的名勝風景處。

提起寶山,全國各地有多處。提起寶山之名的起因,各地又來源不一。

由於靈泉寺地處鬱郁蔥蔥的群山溝溝之中,山中又遍布了大大小小的佛像石刻,人們又形象地稱靈泉寺為“萬佛溝”。

歷史上,河南安陽的這處名勝古跡,據說最早發源於東魏時期。又與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有關,因此也被考古學家們譽為“寶山塔林“。

”塔林“不難理解,在中嶽嵩山之下的少林寺里,就有一處中國現存最大的塔林,至今還保存有大大小小不等的,248座高僧墓塔。

從中,我們也可以知道,塔林,其實就是歷代得道高僧的祖塋。

那麼,河南安陽的”寶山塔林“,有何說法和來源呢?

查源《安陽縣志》等資料,”源易緣“注意到一個說法。

在寶山靈泉寺,並不缺乏生動有趣的故事。

”東坡到西坡,金銀兩大鍋。要問藏何處,請問皂角棵。“

隨行的當地百姓老王,出口成章,說出了四句詩。並幽默地說,看我們今天誰能有幸找到皂角樹,那就發大財了哈!

在當地,百姓們口口相傳的這個故事,或許並非空穴來風。相傳,古代確有人在這里埋藏了兩大鍋的金銀珠寶。

而這里的東坡西坡,就是指的寶山靈泉寺兩處的山崖。又具體是哪一棵皂角樹,當初埋藏寶物的地方到底在哪兒,誰也說不清。

但老王告訴我們,靈泉寺曾因歷史原因,遭到過嚴重破壞,就連這些文物石佛的頭像等,也曾遭人為破壞,不翼而飛。

於是,上一輩的老人們更是認為,傳說中的2大鍋金銀珠寶,也就早被人盜去或轉移走了。

如今的”寶山塔林“,見證了歷史的興衰與滄桑,成為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博得了”小龍門“之名,卻難蓋殘缺之憾。

5. 中國幾千年以來積累的黃金,都到哪裡去了

中國古代那麼多黃金,如今都去了哪裡?從這四個方面可以發現蛛絲馬跡

中國作為世界上較早接觸黃金的國家,並且經過歷朝歷代的積累,應該積累出來無數的黃金對吧,但是中國古代的黃金一直處於緊缺的狀態,相比於固定開採的量來說,由於黃金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導致黃金的數量越來越少了,那麼這些消失的黃金,被用作哪裡去了呢?

一、用於宗教佛事


西漢作為中國黃金最多的時期,然而有一個事實便是,西漢時期的黃金,大多數只是黃銅。從黃金的開采量來看,黃金的大量流通沒有科學依據。所以這些大量的黃金只是假象,是黃銅罷了。並且史書中古人對於金銀的描述,多是以「金」來代之,後世也無可查證!

6. 張獻忠把他的大批金銀財寶,都藏在哪裡了

公元1644年,張獻忠在成都建立了大西國。大西國擁有許多金銀財寶,這是史家公認的。史料記載,這些財寶是張從重慶瑞王朱常浩、成都蜀王朱至澍、太平王朱至淥、武昌楚王朱華奎和襄陽王朱翊等朱明各藩王及地方府庫、官吏那裡繳獲的。如《甲申朝小記》說:

“時壬午之五日,執楚王。掠宮中金數百萬。輦載不盡。”

張獻忠將所獲的大量財寶,一部分花在軍事上,一部分在建立大西政權以後,鑄了“大順通寶”,作為貨幣流通,其餘都封存在府庫,由心腹管理。

以上事實說明,張獻忠水藏、土藏大量金銀財寶之迷,是有許多依據的,並非少數財迷的幻想。相信隨著建設事業的發展,總有一天,張獻忠水、土藏大量財寶之謎會揭開。

7. 不知從哪裡聽說,是金子還是銀子埋在地底下能走(位置發生了變化),是真的嗎

你看的是《初刻拍案驚奇》吧,那是古代的傳奇故事,不是真的!!那個版本的說法是,如果不是自己該得的金銀就會跑掉。
或者是《聊齋志異》,它的說法是只要把金銀埋在地下,過段時間就會移動一點位置,時間長了就會跑掉了。這也是古代的迷信,不是真的。原先應該是有人把銀子埋在地下,讓人發現挖去,然後以為是金銀自己移動的。

8. 古代那麼多金子銀子都去了哪裡

除去以物易物的原始時代,真金白銀幾乎是各個朝代通行的貨幣。它們的價值不會隨著朝代更迭或者貨幣改革而急劇變化,就連古代衡量國庫充實與否也是根據真金白銀的數量而定。因而,黃白之物一向備受推崇。我國很早便有掘金采銀的傳統,至今已有數千年之久,那麼這大量的金銀都去了何處呢?

當然,金銀的流失去向不止這些,不過僅是通過這些途徑流失的金銀數量就已經讓人極為詫異,更別說連帶其他去向了。不過近年來,中國逐步壯大,流失的金銀也在逐步回歸,中國大媽都能將金子買漲價,也是讓人倍感欣慰。

9. 古代富人家金銀財寶喜歡藏於那兒

埋在地下。
金銀財寶,漢語詞語,意思是錢財和珍寶。泛指錢財。
【詞目】金銀財寶
【讀音】jīn yín cái bǎo
【釋義】錢財和珍寶。泛指錢財。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一十二回:「且說那伙賊原是何三等邀的,偷搶了好些金銀財寶接運出去,見人追趕,知道都是那些不中用的人。」
【示例】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二回:「且說尼堪外蘭用詭計襲破古埒城,擄了些金銀財寶,搬回圖倫,終日流連酒色,任情取樂。」

10. 古代那麼多金子銀子都去了哪裡呢

除去以物易物的原始時代,真金白銀幾乎是各個朝代通行的貨幣。它們的價值不會隨著朝代更迭或者貨幣改革而急劇變化,就連古代衡量國庫充實與否也是根據真金白銀的數量而定。因而,黃白之物一向備受推崇。我國很早便有掘金采銀的傳統,至今已有數千年之久,那麼這大量的金銀都去了何處呢?

當然,金銀的流失去向不止這些,不過僅是通過這些途徑流失的金銀數量就已經讓人極為詫異,更別說連帶其他去向了。不過近年來,中國逐步壯大,流失的金銀也在逐步回歸,中國大媽都能將金子買漲價,也是讓人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