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佩送講活動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好生活的圖片有哪些 2025-01-22 19:08:20
軍人使用電腦圖片素材 2025-01-22 19:06:39
ps圖片黃褐色 2025-01-22 19:03:49

佩送講活動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15 04:57:28

Ⅰ 《粉紅豬小妹的護理》小兔瑞貝卡講故事

故事如下:

小兔瑞貝卡講的講的是 美好的一天結束了。小兔瑞貝卡還有理查德在跟佩琦還有喬治玩。可是天黑了,他們要回家了。大家約著第二天去瑞貝卡家玩。正要下樓的時候,理查德忽然哇哇的哭了起來。

佩琦:理查德為什麼要哭啊?瑞貝卡:理查德他有點害怕下樓梯。佩琦:為什麼?瑞貝卡:因為我們家裡沒有樓梯啊。佩琦:什麼?沒有樓梯。瑞貝卡:沒錯,你明天就知道了。再見。佩琦:再見。

兔媽媽把理查德抱下了樓,他們回家了。漫長的夜晚過去了,現在是早上,佩琦跟喬治要去小兔瑞貝卡家玩了。媽媽豬開車,爸爸豬負責看地圖。一路上,佩琦跟喬治都非常的興奮,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去過瑞貝卡家。佩琦一家按照地圖開到一個山坡上,可是並沒有看到房子,只看到了一片紅蘿卜地。這是,理查德跟瑞貝卡從地上探出頭來。

(1)佩送講活動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瑞貝卡,全稱是小兔子瑞貝卡,是一隻女性兔子。是小豬佩奇的好朋友。

佩奇的朋友

小狗丹尼:佩奇幼兒園的朋友,爸爸在外國工作,經常跟著姥爺和媽媽,喜歡扮成海盜。

小貓坎迪:佩奇幼兒園的朋友,喜歡扮成老虎。

斑馬蘇怡:佩奇幼兒園的朋友,爸爸是郵遞員,也喜歡給大家送信或快遞。

狐狸弗雷迪:佩奇幼兒園的朋友,嗅覺靈敏,擅長聞氣味。

小狼溫蒂:佩奇幼兒園的朋友,能把鞦韆吹起來。

Ⅱ 李佩紅的活動年表

1991年11月,農歷辛未年:第二屆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閉幕
由中央電視台及各省市自治區電視台主辦、中國戲劇家協會協辦的第二屆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閉幕。共評出25名最佳表演獎(中年組10名、青年組15名)及26名優秀表演獎(中年組10名、青年組15名)。青年組:李佩紅獲得最佳表演獎
1995年5月4日,農歷乙亥年四月初五日,晚:王吟秋收李佩紅為徒
原工刀馬旦的李佩紅,在熱心的學者吳小如和表演藝術家王金璐兩位先生向王吟秋的推薦下,李佩紅走進了嚮往已久的「程(程硯秋)門」。然而,王先生對一向舞槍弄棒的佩紅能否靜下心來研習內涵深沉的程派藝術是打了一個不小的問號的,可這位生性倔犟的學生,硬是橫下一條心,非要學出個樣兒來不可。一出《六月雪》教下來,王吟秋先生看到了李佩紅的決心與毅力,終於1995年5月4日晚,在天津欣然收了這個徒弟。
1999年2月15日,農歷戊寅年十二月三十日:吉祥九九——1999年春節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演出節目 《中華神韻》(作詞魏子晨,作曲姚明,編舞林陽,演員袁慧琴、胡璇、李佩紅、張晶、李海燕、杜鵬、張克、朱強、楊赤、陳俊傑;演出單位中國戲曲學院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修班、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團、吉林省華甸市歌舞團
1999年10月5日,農歷己卯年八月廿六日:慶祝國慶五十周年人民劇場戲曲演出第四天
慶祝國慶五十周年戲曲演出在北京人民劇場舉行,第四天由中國京劇院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鎖麟囊》(李海燕,李佩紅,張火丁,李世濟)
2000年2月4日,農歷己卯年十二月廿九日:盛世龍騰——2000年春節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表演節目:京劇《程韻風流》之《英台抗婚》(李佩紅)
2001年,農歷辛巳年:由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李佩紅獲獎。
2001年1月1日,農歷庚辰年十二月初七日:首屆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第九天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首屆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
本日演出陣容:
日場
王艷(《斷橋》飾白素貞)、姜亦珊(《狀元媒》飾柴郡主)、李佩紅(《鎖麟囊》飾薛湘靈)、張克(《空城計》飾諸葛亮)、石曉亮(《九龍杯》飾楊香武)
2001年1月9日,農歷庚辰年十二月十五日:首屆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閉幕式舉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首屆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閉幕式在長安戲院舉行,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副部長潘震宙、中宣部文藝局局長李牧、文化部藝術司司長馮遠以及有關方面的領導和專家、評委出席了閉幕式並向獲獎演員頒獎。此次演出共有144位演員分成25台節目進行評比展演,經過評委會的評選,榮譽獎和一、二、三等獎各有得主。李佩紅(天津青年京劇團)獲得一等獎。
2001年1月23日,農歷庚辰年十二月廿九日:2001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演出節目:京劇歌舞《百年菊圃放眼量》(杜鎮傑、董圓圓、李佩紅、朱強)
2002年2月11日,農歷辛巳年十二月三十日:2002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演出節目:京劇流派聯唱「國粹流金」《鎖麟囊》選段(李海燕、李佩紅)
2002年3月16日,農歷壬午年二月初三日,19時:「電力之春」首都大學生專場公益性京劇演出第二場
為了增進首都在校大學生對電力行業的接觸和認識,以及加強對京劇知識的了解,北京供電局工會在國安劇場舉辦「電力之春」首都大學生專場公益性京劇演出,本活動由劉衛方、張景山、王鑫策劃,北京供電局工會主辦,北京華納電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中國京劇院、北京京劇院、天津京劇院、北京大學生票社參加演出。在校大學生觀眾憑學生證可直接入場觀看演出。本日為摺子戲及京劇清唱。特邀中國京劇院演員譚曉令於演出前做京劇知識講座。
演出劇目名角清唱:葉少蘭、閻桂祥、譚孝曾、朱寶光、康萬生、溫如華、鄧敏、李佩紅、張萍、於蘭
2002年12月22日,農歷壬午年十一月十九日,10時:袁世海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1000多名痴心戲迷冒雪來為袁先生送行。
梅葆玖、張春華、李世濟、於魁智、李佩紅以及老先生的愛徒楊光、楊赤等梨園名家參加了袁老的追悼會。梅葆玖先生悲慟地說:「老先生的身體一向不錯,他的離去是中國戲曲界的巨大損失。」李世濟也認為袁先生的辭世使京劇界內痛失巨擘。於魁智傷心地說:「今天晚上我要演袁先生的經典劇目《野豬林》,作為這出戲的藝術總顧問,袁先生原定是要去看的,可他老人家離我們而去了。今天晚上我要將最好的演出獻給袁老的在天之靈。」
10時,當遺體告別儀式開始後,場外已經聚集了1000多熱愛袁老舞台藝術的痴心戲迷。他們胸戴白花,從袁老身邊經過。人們盡可能地放慢自己的腳步,希望可以再多看一眼這位梨園泰斗。袁老的愛徒楊光跪倒在恩師面前,哭得痛不欲生。11時,渴望再見袁老一面的戲迷還不斷涌來,遺體告別廳內外全是悲傷的哭聲。
2003年1月4日,農歷壬午年十二月初二日,19時30分:長安大戲院2003年1月4日演出
本日長安大戲院由天津青年京劇團和北京京劇院聯合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紅鬃烈馬》(宋小川,鄧敏,張克,李佩紅,譚孝曾,王蓉蓉,管波,翟墨,李名,韓巨明)
2003年1月5日,農歷壬午年十二月初三日,19時30分:長安大戲院2003年1月5日演出
本日長安大戲院由中國京劇院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鎖麟囊》(李海燕,李佩紅,張火丁,劉桂娟,遲小秋,馬帥)
2003年1月31日,農歷壬午年十二月廿九日:2003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演出節目:戲歌《吉祥滿人間》(李佩紅)
2004年1月21日,農歷癸未年十二月三十日:2004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演出節目:尾聲《戲魂》:尚長榮、關棟天、劉桂娟、李佩紅
2006年9月16日,農歷丙戌年閏七月廿四日:中華劇院開張
能容納千名觀眾的中華劇院在天津落成,以上演京劇為主。劇場實際面積7509平方米,有1006個坐席。此外,還配有包括排練場地的綜合樓以及招待所。劇院還有22畝的園林,亭台花木,錯落其間。
在落成儀式上,天津市青年京劇團上演了京劇《龍鳳呈祥》,特邀譚元壽、葉少蘭、譚孝曾加盟演出,青年團演員有張克、孟廣祿、王立軍、李佩紅、石曉亮、孫麗英、康健、楊光等。
2006年11月11日,農歷丙戌年九月廿一日:2006年「百花芬芳——京劇名家演唱周」第一場
「百花芬芳——京劇名家演唱周」舉行。第一場為旦角名家專場一,演員有(按姓氏筆畫):丁曉君、刁麗、於蘭、王艷、王玉蘭、王蓉蓉、史依弘、孫萍、張晶、李佩紅、侯丹梅、耿巧雲、董圓圓。
2007年5月22日,農歷丁亥年四月初六日,晚:天津舉行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5周年大型公益性京劇晚會
在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5周年之際,為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回報社會,讓廣大群眾享受到文化藝術成果,由天津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聯合主辦的國家級重點京劇院團——天津京劇院、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回報社會大型公益性京劇晚會在中國大戲院舉行。
演出中,富於朝氣的天津京劇院實驗團樂隊演奏了歡快、喜慶的《小開門》曲牌,為演唱會揭開帷幕。凌珂、呂洋的《武家坡》,石曉亮的《打瓜園》,張克與石曉亮的《烏盆記》,張克與張艷玲的《坐宮》、《大登殿》,康萬生、孫麗英的《赤桑鎮》,李佩紅的《文姬歸漢》,王立軍、鄧沐瑋的《定軍山》、《智取威虎山》、《鍘美案》,趙秀君的《西廂記》,李莉的《謝瑤環》等精彩劇目選段相繼登場,演出在楊乃彭、李經文、孟廣祿合作的《大保國》選段聲中結束。
2007年7月13日,農歷丁亥年五月廿九日: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7月13日演出
逸夫舞台本日演出京劇,由闊別舞台3年的李佩紅演出《文姬歸漢》。
2007年12月16日,農歷丁亥年十一月初七日:第三屆中國京劇戲迷票友電視大賽閉幕,本日舉行頒獎晚會。專業演員與票友合作(彩唱)表演節目《鎖麟囊》(李佩紅(天津青年京劇團),四位票友劉欣然、杜鵑、朱雅莉、李禾子)

Ⅲ 心疼各位吧友,給大家發些圖片,猜猜是誰

王源的件事1他小時候錄節目,有小夥伴被說「娘」,他著急得結結巴巴安慰解釋不是,那時候他連話都說不清楚啊2和粉絲連線的時候,一個粉絲給他難堪,說不要他的照片,他還是微笑,最後還作弊幫粉絲拿到了她想要的禮物3他放學會幫奶茶店搬東西,有粉絲還專門放了塊給店主讓他不要收王源奶茶錢了4把老師隨口說的話記在心裡,幫老師實現心願5在《TF少年GO》,他是節目一哥,照顧著新來的同學,提醒他們看鏡頭,開玩笑說著下次不讓新同學來了,卻又悄悄對新同學說多說話6、錄節目的時候,注意到小夥伴咳嗽,偷偷給他遞水,提醒他多喝水7他的是老人機,成名好久後才換掉8粉絲送他29塊錢的褲子,他竟然穿著去簽售,一點都沒嫌棄9說過最喜歡粉絲送的手工禮物,還發微博認證粉絲的手工禮物10有支氣管炎 , 他氣管炎犯了的時候,連話都說不出。去年錄M的時候,支氣管炎犯了,常往跑,但源源還是堅持下來了,而且完成得很出色11為了拍《男生學院自習室》,王源常常要凌晨1,2鍾打車一個人回家12離他家很遠,每周周六要花三小時在往返車程上,去要錄一天的節目,但他很喜歡13為了趕活動,他好幾次當天來回兩趟飛機,忙得連妝都沒有卸,累得睡在候機室。14小的時候「新聞發言人當得有模有樣。15《TF少年GO》使他們的綜藝,作為主持人,他懂得照顧其他小夥伴,懂得拋梗,主持得很好16廣州行錄美食環節的時候,吃東西都是一口吞,被燙到了,為了節目,也還是笑著咽下去了。17常常自爆自己的糗事和犯二的事情,活躍氣氛18這次快樂大本營,幾乎所有人都說是他把張妹妹拉出來的,只有何老師大吼:「不是小源。」而他自己竟然不反駁。看粉絲拍的視頻,可以看出來是張妹妹自己受不了擁擠出來的。他一個才13歲的小朋友,竟然擁有如此寬廣的胸懷9自控能力強錄M的時候,他很累在休息,工作人員一喊他,馬上跳起來調整好狀態精神滿滿開始錄制。問他累不累,他說累;問他還能堅持多久,他說三天三夜,三更半夜20長得非常好看,這種眾所周知了.21聲音清澈空靈.傳說中的自帶電音。組合的主唱,唱很好聽, 小時候是學民的,時不時哼幾句「小背簍,晃悠悠」。22側臉滿分,王源擁有全世界最好看的側臉。有人說,如果不是年少成名,他的下巴會讓人以為是整容整出來的。23有星辰被揉碎了撒進王源的眼睛,眼睛是大大的杏仁眼,眨巴眨巴亮亮的,小夥伴說他的眼睛好看到常被人誤會戴了美瞳24微博一直提到媽媽,很聽媽媽的話也母親節說希望自己的媽媽是全天下最美麗的媽媽25會幫媽媽做家務洗碗,會自己洗襪子,跟著媽媽一起去菜,三八節模仿都教授哄媽媽開心26在重慶發現里,主持人問他理解里的感情嗎,他說不懂,就是一個字裝【其實是努力模仿原唱】27問他是怎麼進的,他說撿便宜進的【說提供免費的才藝培訓,他就報名參加了】28自己考入重慶最好全國前20的中學29快本自我介紹的時候主持人用擺擺擺調侃他也能很好地把梗融入到自我介紹里玩游戲,只有他一次都沒有輸過30接受采訪,為兄弟驕傲,對組合的另外兩名隊友毫不吝嗇誇獎,說他們什麼都好,記得千的所有特長,說小凱唱比他好,跳舞有氣場。卻忘記說自己的優點【源源自己忘記,我們都幫他記得,以後要多誇誇他】31因為一直學的是聲樂,所以跳舞基礎不夠好,面對別人的質疑,他常常自己一個人練舞,後來音悅台表現出色,小湯圓要以王源為驕傲32剛進家族的時候是節目背景板,說話結結巴巴,後來成了有一檔節目的主持33找不到四葉草就努力拚出來,這小心思太惹人疼愛了【四葉草涵義是祝福,源源微博把它送給我們了,大家要開開心心】34每次愚人節都費心思跟粉絲互動,表面上是愚了大家,其實是給大家送去快樂【今年愚人節,姐姐們都過得特別快樂】35喜歡彈鋼琴,比玩游戲還喜歡。曾經說端午節就是吃粽子,寫作業,練鋼琴。36是個現充,不怎麼玩微博貼吧。愛戶外運動,喜歡打籃球而且籃球打得不錯,被人拍到過他打羽毛球,踢足球踢毽子,跳繩,喜歡騎腳踏車37和同學關系都很好。同學們會幫他躲避打擾他學習的私生飯38連主持人都震驚他竟然玩玩跳青蛙,彈珠之類的游戲,特別接地氣39說不知道為什麼每年的喜洋洋賀歲電影都會去看,還喜歡看《熊出沒》40喜歡托馬斯的小火車,花絮里他蹲在火車前說「托馬斯的小火車滴滴滴滴」。快本「TFBOYS和他的朋友們」就來自於「托馬斯和他的朋友們」41簽售的時候,他會記得送他禮物的姐姐,眼睛亮亮地看著姐姐說說:「原來是你啊。42有粉絲送他小彩鑽貼的禮物,請他微博認證,他真得拍了照片發了微博,要知道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句話,而對他,簽售要聽這樣的話多遍43他看到粉絲摔倒,會去攙扶。看到粉絲哭了,會安慰姐姐別哭了。44廣州機場雖然感冒了還是把口罩拿下來讓大家拍照,即使自己特別緊張還是努力微笑讓大家開心,一直在鞠躬感謝,會因為粉絲沒接到機特意下車鞠躬道歉45雖然變聲期要保護嗓子,看到應援的姐姐們,還是大聲吼「謝謝你們」46《青蛙也會變王子》花絮裡面,小凱說我是王子,源源說我是王子,我有時候也是王子,而不是說「我才是王子」【寶寶,你在我心中就是王子啊】47聖誕節和小夥伴們交換禮物,收禮物的時候拿到了一條圍巾當時就戴上去了,後來有小夥伴不想要自己收到的禮物,還想跟他換48是個柔軟又堅強的小哭包音樂盛典領獎紅了眼眶,說話時候哽咽。在廣電門口時大聲喊謝謝粉絲時候聲帶哽咽。在台上唱蒲公英眼泛淚光。49在錄tf少年go的時候,盡管從不喝醋,游戲輸了,還是喝下了醋。小夥伴絆了一跤,把醋倒到源源的臉上,他哭了,眼角還有淚,但之後還是擦乾眼淚紅著眼睛還是錄完了節目50跟關系好的人,他也會炫耀自己粉絲萬了,會搜腸刮肚把自己整學期被圍追的經歷說出來。這期快本還沒播出,他就向同學們劇透完了。我太喜歡太心疼這樣的他,孩子都喜歡被誇獎都有小虛榮,他也會在乎這些也會在心裡比較。可是後來他自嘲的說自己&uot;大嘴巴&uot;。他也會在乎啊雖然他總是謙遜。51采訪時凱接不上的時候總是馬上解圍,其他時候則安靜聽,凱理解錯問題時,他也糾正得很有技巧,不會傷面子。會主動把話題往千身上引,說他有意思,舉例子舉自己二,然後又會補充他是開玩笑。52他穿衣服有品味,組合其他兩個成員都說他很會穿衣服從小就白白凈凈,在人里特別出挑。粉絲送29的褲子也能穿出大牌味道53,私生去學校堵他看他的時候 他的生活明明就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但是在節目里 寶寶還是笑著和大家說 這樣你們會很辛苦拉有很多都是從外地來的為了看我們一眼真的很辛苦54重視朋友,看重友情十九期的少年GO里,問源源哭戲怎麼演的,他說想到小凱要中考好久見不到就哭了。這場哭戲他演得好真實,好投入。55現在自己受傷受委屈都不會說,之前生病了還是粉絲發現了手上的針孔才知道快本被冤枉是他推了張妹妹,他也只是笑笑都不反駁,只會懵懵地說一句是我嗎後來何老師大吼,「不是小源。」【寶寶懂事不辯解,就讓有心人故意拿這些黑他,我們作為他的粉絲要保護他】56說要做個合格的idol,所以想把最好的自己展現給別人因為剛打完球一身汗粉絲問他「你是不是王源」他立馬搖頭擺著手說「不是!」他覺得一身汗的自己很不好看【其實寶寶不知道他頭發濕漉漉的時候最動人了】57常常會犯二,是個長得好看的「逗比」.夏天太熱了,王源半夜起床迷迷糊糊就打開冰箱,.睡在了冰箱邊上。58拍M花絮里,他在火車旁說:「托馬斯的小火車滴滴滴滴……」。明明長得這么好看,卻大大咧咧一手扇著扇子,一首拿著飲料瓶當話筒給小夥伴講笑話千說他是「二源」。59演技不錯,哭戲真實。花絮里他突然哭了,嚇壞了屏幕前的阿姨們60是個吃貨,但是怎麼吃都不胖,瘦得讓姐姐心疼TF少年GO那期廣州之行,看見吃的眼睛都放光了書包里常年備著零食61答應決定的事就一定會做到隊長說王源答應他的事都會去做。他說要進年級就真得進了【南開是頂級的好學校,進步一名都非常難】他要好好練舞蹈就真得一個人多練舞,上舞台沒有拖團隊後腿隊長教他騰訊和新浪的照片放不一樣的照片,他堅持了三年62從小就喜歡吐舌頭,曾經說吐舌頭是個不好的習慣,叫大家不要學他,其實他不知道每次看到他吐舌頭,大家都被萌翻了63、他很早的時候開始給大家發,說每周周日是「王源日」他說:」1,2,3,4,5.猜猜我是誰,我是源源,王源,今天也給你問好哦」寶寶從一個小土豆長大了,稚嫩的奶音慢慢褪去,變成了清亮的少年音青蛙也會變王子的花絮里,穿著傻乎乎的綠色青蛙裝。在旋轉球上坐不穩,就開始抱著它躺在地上拖地板。當時就被蠢哭了,也被萌化了。當時千璽第一次見到源源就是這個時候,千璽吐槽他妝好濃,他見到千璽大叫「中分哥」65字很好看,語文英語都不錯66快本錄節目玩游戲,他一次都沒錯過,粉絲對他說」源源,你數學真好「,他懵懵懂懂,以為說的不是他。67非常非常喜歡唱,對唱這件事情特別執著.節目花絮里,他一邊簽名,一邊哼,聲不斷。」王爭奪賽「這個游戲,他非常投入地參與,唱這件事,他是認真的。現在在變聲期,雖然是籃球隊主力,可是為了保護嗓子,剋制自己不上場打球68官方說因為成員生病,所以停止錄制。後來機場粉絲問他,源源你是不是生病了,他搖搖頭。直到粉絲看他的手發現了針孔才知道他是真得生病了。69可能是因為太瘦了,所以每次錄節目錄M,花絮里都能看到他抓緊時間補覺70還是第一次重慶見面會,有個姐姐粉見到他太激動所以哭了,然後王源就跑過去抱著姐姐說「姐姐你別哭了」,然後姐姐一邊擦眼淚說「恩我不哭了你快回去他們(工作人員)身邊」。那個姐姐是後援的一個管理,我和她也認識,當時這件事挺多人關心的,主要是很多人羨慕她吧,那時候就覺得,源源真的是小天使71救場小王子 永遠記得別人的好 別人的優點 永遠不會澄清別人的誣蔑 永遠不會說自己的好72快本錄制結束後,對著粉絲大喊謝謝你們,忘了自己還在變聲期,就是這么體貼粉絲73壓腿痛到要哭出來,最後卻露出了一個大大的微笑。我的初心:)74里拜訪問源源你在組合里負責什麼,他說「我負責萌,逗他們兩個開心」。他是橋梁75 1,初露面在聖誕節互送禮物環節上,大家都很嫌棄自己的禮物,只有你喜滋滋的把圍巾立刻圍到脖子上一臉滿足。2,從來不會真的不給別人台階下,開玩笑也是點到為止,不會得意忘形。 3,第一次正式在屏幕前介紹自己,「誰來挑戰我」這句話說出來之前的一個停頓,我才看出來你的緊張,你一直在努力超越自我76節目中給二文遞上水,看二文咳嗽!!!隊員的粉絲名字,優點,全都記在心裡77大家好,猜猜我是誰?一,二,三,四,五。對了,我是源源,王源78 被醋潑進眼睛哭了,但下節目會笑著說是因為眼睛干;因為被私生堵而被老師批評了,但總是輕描淡寫的略過,反倒害怕粉絲太辛苦79大家都抱怨劇本奇葩的時候,他知道要感恩,是編劇讓他們更紅了。【即使是不被大眾看好東西,他也知道用溫柔的眼光去善待。80話嘮,特別可愛,揪著你不停的說。都是些特別小的事,他卻能一本正經的跟你討論。特別特別可愛~!有禮貌,懂感恩。活潑開朗。特別有生命力。對物質要求很低,有一點什麼東西就很開心。衣架子,穿衣服特別好看!性格好,脾氣好。最佩服的一點就是他獨自解決了剛開學班上同學對他的不理解,現在人緣很好81私生不斷卻因為黑臉狂掉粉,之後就再也不表示反感,很努力地朝著「合格的愛豆」前進呢82有時候說話喜歡昂起下巴,即使生病也不忘摘下口罩跟粉絲打招呼,笑起來就像天使嘴角慢慢上揚開出了一朵花,即使被誤會也不跟別人辯解什麼,他喜歡成為一名合格的愛豆以後擁有自己的演唱會做一個溫暖人的人,這些願望我會陪你慢慢實現83他是會在簽售會上說「謝謝叔叔」的好孩子84是個小天使,第一次聖誕特輯大家互相交換禮物時,有人抽到禮物是杯子他會主動上去輕輕的摸摸表示安慰,太善良我形容不好85我寶寶凌晨下飛機,頂著困意,一點都沒有抱怨,一路向粉絲們鞠躬道謝,懂感恩的孩子,總是暖的讓人心疼86天生笑唇 所以鏡頭前見到的他永遠是眉眼彎彎 即使是讓自己感到很困擾的私生 本來只想唱 但自從把愛豆當做了夢想後 努力讓自己達到偶像應有的一切標准 綜藝感十足情商超高 對人又好又溫柔。 我們的小小少年正在一天比一天更閃耀87小時候真的超乖超聽話的,記得聖誕禮物交換的時候小小的一隻站在高俊傑旁邊,說的話很少,聲音也低低的細細的,鏡頭不多就是特別讓人心疼,主持人給他遞剪刀還叮囑他,真的就是那種會讓人發自內心想去呵護的孩子,額,沒有要弱化他的意思,只是一點一點長大的源源最初的樣子88還記得看到你運動會的片段,排著隊抱著同學只有到你那忽然對鏡頭笑了,那一刻真的覺得你怎麼能那麼可愛,就是小天使啊。希望你不被這個世界的惡意傷害,一定要一定要笑下去。89微博粉絲剛過一百萬那會兒,在節目上是掩飾不住的開心啊,總感覺大源那幾天肯定是逢人就說:我微博粉絲破一百萬了~我心中最萌的男神啊,現在不是過兩百萬了嗎?以後一定破一千萬的~希望你繼續努力~90聽妹妹說他們這個年紀的男生都唯我獨尊拽的二五八萬似的,連對喜歡的女孩子都不讓步,但是源源卻會照顧小夥伴暖的像個小天使,從來不裝,喜歡看喜羊羊有什麼丟臉的~91愛鼓掌給自己撐場面的小孩 ,自high到不行,還有標志性的剪刀手,喜歡唱,一直都樂觀積極。本來是靦腆的孩子,不停的適應由自己主持節目,慢慢變成節目一哥,一哥反應快,顧大局,盡量照顧到每一個人,游戲環節,脫口秀環節,廣州美食,十三歲的孩子主持范兒十足。是王俊凱的好兄弟!92不是有一次接機因為感冒戴著口罩,表情也有些僵硬,後來源源說當時沒有想到會有那麼多粉絲接機被震驚到了,當時應該把口罩摘下的。這么溫柔的一個少年,不會怨恨誰,總是先自己反省,總是責備自己做的不夠好。93在熟悉的人面前很放的開,是節目一哥,但其實上了大舞台會緊張。緊張的時候喜歡抿嘴巴,手不停捏自己的衣服角94他是我年少時期對於男孩子的夢想,穿白襯衣會打籃球不會過於注重自己的形象卻又不會很邋遢,偶爾宅卻懂得怎樣分配時間,就算考到年級名也會意識到自己也該把成績提升上來了。笑起來很溫暖,像是小太陽。永遠對人都是樂呵呵的,不抱怨。偶爾小毒舌卻又不會太過火,懂得自己的定位在哪裡。95別人摸黑他,他說我管不住那個人的嘴,讓他去說吧,澄清也許還會給自己摸黑,我相信我的粉絲們,他們不會聽信那個人的謊言的。是的,我們的小天使遇到摸黑從來不去解釋,他知道自己不是那種人,他也相信我們相信他不是那種人。96我們大源喜歡笑,很謙遜,在快本錄制唱錯了,趕緊道歉,鞠躬,在飛機上問他們是干什麼的,他們說自己是新人,會唱會跳舞的組合,大源愛吐舌頭,有漂亮的鎖骨,有有星星的眼睛,很照顧新人,有節目一哥的范兒,大源會抱著粉絲送的禮物,一起照相,然後甜甜的說謝謝。97最傷心的事:丟錢吧…世界末日了怎麼辦:搶超…為什麼自薦來:聽說是免費培訓,就抱著撿便宜的心態打了…耿直的大源~98很老土的,就是想做一個idol,很合格的idol。99還是個小孩,單純又懂事的小孩子~知世故而不世故

Ⅳ 文明禮儀主題班會

一個微笑,一聲「您好」,一個「請」,一句「對不起」,一聲「謝謝」就能使原本要堵塞的人流因此而暢通起來,更能使人們打開心靈的窗戶,盡情地交流,互相地理解。 一個人是平凡的,微不足道的,但每個人都高舉起文明旗幟的話,就能讓文明的新風吹遍神州大地。請大家從每一個「小小的我」做起吧,因為社會就像是一片海洋,而我們每個人都是匯聚成海洋的小小水滴。 交際是一門藝術,要講究禮儀,不同的場合都要注意禮貌用語 讓我們一起學一學. 請人勿送應用:留步;對方來信應稱:惠書;麻煩別人應說:打擾。 請人幫忙應說:煩請;求給方便應說:借光;託人辦事應說:拜託。 請人指教應說:請教;他認指點應稱:賜教;請人解答應用:請問。 贊人見解應用:高見;歸還原物應說:奉還;求人原諒應說:包涵。 歡迎顧客應叫:光顧;老人年齡應叫:高壽;好久不見應說:久違。 客人來到應用:光臨;中途先走應說:失陪;與人分別應說:告辭。 讓我們請XXX宣讀弟子規 附:弟子規 儀表自尊篇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藉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洗手/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刻薄語,穢污詞,市井氣,切忌之 敬老勤勞篇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教,須敬聽/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家務事,力所能,公益事,宜先行 請XXX朗誦詩歌 文明禮儀伴我行 要讓大地綠起來, 要讓天空藍起來, 要讓江河清起來, 要讓空氣凈起來, 要讓花兒開起來, 要讓鳥兒唱起來, 要讓環境好起來, 人人從我做起來。 文明禮貌 學習爭先雖重要, 文明禮貌也要好。 學校規定都遵守, 見到老師有禮貌。 同學之間相友愛, 友誼小手牽的牢。 愛護公物放心上, 樹立新風我做到。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一個人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荀子雲:「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主題班會.------------------文明禮儀伴我行 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怎樣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同學們,我們每播下一個動作,將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將收獲一個品格,讓我們把文明禮儀放在心上,時時刻刻與文明交談,用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

Ⅳ 玻鑽之爭講的是什麼故事創作背景是什麼

《玻鑽之爭》,又名《新鳳凰血》,是由SunSrikaewlor導演,頌恩·宋帕山、婉娜拉·宋提查主演泰國電視連續劇,
(楠迪·宗拉維蒙 Namthip Jongratchataviboon 飾)。[1]

Ⅵ 《送東陽馬生序》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的背景及簡介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課文研討

一、整體感知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還鄉的第二年,應詔入朝晉見。正在太學讀書的同鄉晚輩馬君則前來拜訪,宋濂寫了這篇序,介紹自己的學習經歷和學習態度,勉勵他勤奮學習,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本課只節選了序文的前半部分。在這部分中,作者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地位和長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說教,而是現身說法,敘述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的艱難和勤奮學習的經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作者對馬生的殷切期望,寓於其中。

二、問題研究

1.作者是怎樣寫自己的求學經歷的?

作者寫自己年輕時學習上的艱苦情景,主要寫了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開篇即點出學習上難以解決的矛盾:「家貧」和「嗜學」,由此引出了求學的艱難:常借書於人,手自筆錄,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因此得以遍觀群書。苦無名師引導,趨百里外,從師叩問。經過作者的主觀努力,頑強拼搏,在付出了無數辛勤的勞動,經歷了無數辛酸後,終於克服了學習上「無書」和「無師」的困難,獲得了知識,成為飽學之士。作者特別渲染了從師求學的艱難:窮冬時節,穿行在深山大谷中,「足膚皸裂而不知」,「四肢僵勁不能動」。生活上艱苦異常,粗茶淡飯一日也只有兩頓,穿的是破衣舊袍。但這些都未動搖作者求學的意志。在艱苦的學習生活中,作者怡然自樂,對同捨生的豪華生活毫不艷羨。精神上的富足,戰勝了物質上的貧困。知識的積累,精神的充實,是學子讀書的必備條件。作者最後以「勤且艱」小結自己的學習生涯,想必馬生能從中受到啟發。

2.作者寫自己艱苦求學經歷的目的何在?

是為了鼓勵馬生勤奮學習。因為課文只是節選,參照後文敘太學的優越學習條件,以及對馬生語重心長的鼓勵和期望,作者的意圖非常明顯。同時,文章由自己的經歷寫起,讀來也更親切平易。

練習說明

一、背誦課文,說說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他為什麼能夠這么做。

設計此題,意在落實語文課程標准關於古文背誦的要求。要求學生說說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夠這么做的原因,既為學生鍛煉口語表達的能力提供了一次說的機會,同時通過這樣的練習,也能引導學生在背誦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最後一問「他為什麼能夠這么做」可不拘一格,只要說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二、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

1.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2.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3.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4.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5.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詞語,特別是與現代漢語表達不同的詞語,從而積累文言詞語,培養對文言文的語感。

1.致:得到。

2.走:跑。稍:稍微、稍許。

3.益慕:更加仰慕。益,更加。慕,仰慕、傾慕。

4.患:憂慮,擔心。嘗:曾經。

5.俟:等,等到。

三、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方式?

這是一道開放性的練習題。意在引導學生運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這篇作品的思想內容。可以讓學生就這一話題開展討論,最好能有不同的意見。討論中看法不一致不要緊,通過討論甚至辯論,更有利於碰撞出學生思想的火花。如果能有同學就此談到尊師重教與師道尊嚴的關系,甚至引用「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名句,顯然有助於將討論引向深入,應該大力表揚。

教學建議

一、補充文體知識,引導學生大體了解「書序」和「贈序」的區別。

二、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對比手法,領會文章內容,體會這種寫法的表達效果。

三、辨識一些文言詞的讀音。

四、挖掘本文的現實意義,引導學生勤勉學習,不怕吃苦。

有關資料

一、作者介紹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現在浙江義烏)人。他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曾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等。他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他為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父母為由,辭不應召,修道著書。

明初朱元璋稱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學提舉,為太子講經。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誥。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辭官還鄉。後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全家流放茂州(現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縣),途中病死於夔州(現在重慶奉節縣)。

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宋濂與劉基、高啟並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以繼承儒家封建道統為己任,為文主張「宗經」「師古」,取法唐宋,著作甚豐。他的著作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為代表,散文或質朴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贊許他「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為「太史公」。著有《宋學士文集》。

二、明初散文

明代初期的散文作家大都是由元入明者。他們經歷了社會動亂,對治亂興亡的體驗較深,因此創作比較貼近現實。這個時期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宋濂、劉基、方孝孺等。

宋濂是「開國文臣之首」。他堅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經師古,強調「辭達」,注意「通變」,要求「因事感觸」而為文,所以他的散文內容比較充實,且有一定的藝術功力。劉基則詩文兼長。散文長於議論,風格古樸豪放,鋒利遒勁,且富於形象性,《郁離子》《賣柑者言》可為代表。方孝孺是宋濂的學生,繼承了宋的文統與道統,且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散文雄健豪放,犀利潑辣,如《蚊對》《指喻》等。

三、譯文

我小時就愛好讀書。家裡窮,沒有辦法得到書,就經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天氣特別冷的時候,硯池裡的墨水結成堅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鬆。抄寫完畢,趕快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書。成年以後,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與大師、名人交往。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捧著經書向同鄉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學生擠滿了屋子,他從不把言辭和表情放溫和些。我站在旁邊侍候著,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向他請教;有時遇到他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一句話也不敢多說;等到他高興了,就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於能夠有所收獲。當我從師求學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節,刮著猛烈的寒風,踏著幾尺深的積雪,腳上的皮膚凍裂了還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洗腳,用被子給我蓋上,很久才暖和過來。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東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學,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紅纓裝飾成的綴著珠寶的帽子,腰上系著白玉環,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渾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樣。我卻穿著破棉襖,舊衣衫,生活在他們當中,一點不羨慕他們,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我求學時的勤奮和艱苦大概就是這樣。

四、課文刪節部分原文、注釋和參考譯文

今雖耄老⑴,未有所成,猶幸預⑵君子之列,而承⑶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待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⑷於余者乎?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⑸日有廩稍之供⑹,父母歲有裘葛⑺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⑻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⑼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⑽之卑⑾,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⑿在太學已二年,流輩⒀甚稱其賢。余朝京師⒁,生以鄉人子謁余⒂。撰長書以為贄⒃,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⒄。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⒅也;詆⒆我誇際遇之盛而驕鄉人⒇者,豈知余者哉!

注釋:⑴〔耄老〕年紀大。⑵〔預〕參與。⑶〔承〕承受,接受。⑷〔過〕超過。⑸〔縣官〕這里指朝廷。⑹〔日有廩稍之供〕天天有米糧供給。廩,糧倉。稍,廩食,官府發給的糧食。⑺〔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⑻〔司業、博士〕官名,國子監的老師。⑼〔假諸人〕假之於人,向人借。⑽〔天質〕天資,人的智力。⑾〔卑〕低下。⑿〔君則〕馬生的字。⒀〔流輩〕同輩的人。⒁⒁〔朝京師 〕這里指去官後進京朝見皇帝。⒂〔以鄉人子謁余〕以同鄉晚輩的身份拜見我。浦江縣和東陽市在明朝同屬金華府,所以說是同鄉。謁,拜見。⒃〔撰長書以為贄(zhì)〕寫一封長信作為表示敬意的禮物。贄,初見面時為表敬意送的禮物。⒄〔夷〕平和。⒅〔志〕意願,心願。⒆〔詆〕詆毀,誣蔑。⒇〔驕鄉人〕在鄉人面前炫耀。

參考譯文:

現在太學生們在太學里學習,朝廷每天供給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來,沒有挨餓受凍的憂慮了;坐在高大的屋子裡誦讀詩書,沒有奔走的勞苦了;有司業、博士做他們的老師,沒有去詢問而不告訴、去請教而得不到指導的情況了;凡是應該有的書都集中在這里,不必像我那樣親手抄寫,向別人借來才能看到。如果他們的學業還有不精通,品德還有沒養成的,那麼不是天資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樣專一罷了,哪裡是別人的過失呢?

東陽縣的書生馬君則,在太學里讀書已經兩年了,同輩人十分稱贊他的賢能。我到京師朝見皇帝,馬生以同鄉晚輩的身份來拜見我,寫了一封長信作為見面禮,言辭很順暢通達。同他談論事理,言辭溫和,臉色和悅。自己述說少年時用心學習很勤奮。這可以說是善於學習的了。他將要回去探望他的父母,我把過去求學的艱苦告訴了他。

五、《送東陽馬生序》講析(節選)(吳功正)

這篇文章意在勉勵當時的太學生要刻苦讀書,說理透徹,文字樸素,很有感動人心的力量。現在分幾段來談。

第1段記述自己青少年時期求學的經歷,一共有三層。第一層寫少年時代讀書的刻苦勤奮。文章一開始就揭示了「嗜學」和「家貧」的尖銳矛盾。「嗜學」就是喜歡讀書,家境貧寒卻又無法買書來看,只好向別人借書,「手自筆錄」,自己親手抄寫,這就成了解決矛盾的辦法。「手自筆錄」這一情景,初步揭示了他學習的勤奮態度。接著用寒冬天氣抄書的情景進一步描寫這種刻苦精神。「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硯台里結了很硬的冰,手也凍僵了。這既是指天氣,又是指家道貧寒。而「硯冰」「手指」,是圍繞著「手自筆錄」的抄書方式寫的。「弗之怠」,是說不懈怠偷懶。這是用學習態度和學習條件進行對比,進一步突出學習的刻苦。作者從最艱難的嚴冬季節著筆,用來說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很有概括作用。「走送之,不敢稍逾約」的「走」字和「稍」字值得注意。「走」是跑的意思,這里指「趕快」。「走送之」,親自去借,又親自去送,而且趕緊送去。「不敢稍逾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這個「稍」字強調了他堅守信約,決不耽誤,即使困難再大,也是這樣。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樂於借書給他,他也才有可能「遍觀群書」。從「無從致書以觀」到「遍觀群書」,這中間的原因,表面看來,是「不敢稍逾約」,實際上是「弗之怠」,是他不畏艱苦的學習精神。這一層是寫讀書刻苦。

第二層一開始,用「既加冠」的「既」字承接上文,「既加冠」就是到了成年。古代男子到了二十歲便舉行加冠儀式,束發戴帽,表示已成年。前一層說的是學習刻苦,這一層講的是求師艱難。寫的是「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的情景。所謂「鄉之先達」,是指當地有學問的前輩。「執經叩問」,就是帶著經書去請教。「百里」,是說路程遠,顯示了求師慾望的迫切和堅決。這個情景是分三點來寫的。第一點寫老師的嚴厲。「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德隆望尊」也就是德高望重,這是概括性的評價,然後用學生擠滿屋子這一情景進一步烘托渲染,說明這位老師確實有學問、有知名度。但是,即使是求教的人很多,老師也沒有「稍降辭色」,言辭、態度很嚴肅,絲毫也不隨便。這是用的反襯手法。而寫老師嚴厲又是為了突出作者求師的誠懇。於是,接下來的第二點是寫平時請教老師的情景,「立侍左右」,「俯身傾耳」,生動地表現了他的虔誠和恭敬的態度。第三點是寫老師發怒時他求教的情景,「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態度更加謙和,以至於不敢出聲。這里的兩個「愈」字,相當傳神。「俟其欣悅,則又請焉」,等到老師高興的時候,又繼續請教。這一層是寫求師難。

第三層主要寫求學的艱苦情況。作者選取了一個特定情景加以描寫。「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負篋曳屣」,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表明窮苦;「深山巨谷」,表明路途險惡。窮冬、烈風、大雪,分別從季節、環境、氣候的特點上著眼。「足膚皸裂而不知」,「四肢僵勁不能動」,這些又反襯了天氣的嚴寒和行路的凄苦。這是寫行,同時寫到了衣、食、住,寄居旅舍,穿破舊棉袍,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鮮魚美肉可供享受。這一切,都表現了一個「苦」字。而著力寫苦,有兩個目的:一是對比「同捨生」,那些住在同一旅舍里的富家子弟;一是表現自己「中有足樂者」,也就是內心的樂趣。作者連用這樣幾個動詞,「被」「戴」「腰」「佩」「備」,著力寫出富家子弟服飾的華美,勾勒出他們的形象,「燁然若神人」,像神那樣光彩艷麗。這是個比喻,這一個比喻越是突出,下面的對比就越鮮明。「余則袍敝衣處其間」,一邊是服裝鮮艷,一邊是破衣爛襖。這就進一步突出了作者的寒酸相。在經過這樣的對比後,作者的筆墨開始轉折,進入對精神境界的揭示,「略無慕艷意」,表明他一點也不羨慕,不自慚形穢。那麼,他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中有足樂者」,內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託,所以他就不會在吃、穿上和別人比較了。接下來作者用「蓋余之勤且艱若此」結束這一層,說明這只是一個例子,是一種特定情景,從而用特定來說明一般,概括了許多類似情形。

這篇文章中心意思明確,但作者不是板著面孔空講道理,而是用夾敘夾議的方法。而這種夾敘夾議手法的運用,又是通過現身說法的途徑,包含著自己親身的經歷和感受,因而顯得情意懇切,語重心長,使人感到親切。文章從敘述入手,表面上看似乎離題,實際上內在的勾連很緊。寫年輕時讀書、從師、求學的經歷,選取的是跟題旨有關的事情,因而在敘述中隱隱地有著議論的意圖。寫自己的艱苦經歷是正面教育,寫富家子弟求學的情形是提供反面的教訓。這一切又無不是為著勉勵馬生。因而,全文的結構緊密,最後推出題旨就顯得水到渠成。

本文的另一個重要的寫作特色是善於運用對比手法。比較明顯的是富家子弟的豪華和作者自己的貧寒的對比。本章的結論便是從這些對比中引出的,因而很鮮明,很有說服力。

六、《送東陽馬生序》賞析(周溶泉、徐應佩)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浙江金華)人。元至正中,薦授翰林院編修,以親老,辭不赴,隱東明山著書。明初以書幣征,除江南儒學提舉,命授太子經,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學士。後因長孫宋慎與丞相胡惟庸謀反案牽連而被貶四川茂州,死於洪武十四年(1381)五月,終年七十二。正統中,追謚文憲。

宋濂少時勤苦好學,元時曾受業於文豪吳萊、柳貫、黃之門,得其薪傳。於書無所不窺;自少至老,未嘗一日釋卷,故學識、文才俱登峰造極。及事明太祖,凡國家祭祀、朝會、詔諭、封賜之文,多出其手。相傳明太祖嘗以文學之臣問於劉基,基對曰:「當今文章第一,輿論所屬,實在翰林學士臣濂,華夷無間言者。其次臣基,不敢他有聽讓。」(《跋張孟兼文稿序後》)當時日本、高麗使臣來京朝貢者,每問「宋先生安否」,且以重金購其文集而歸。著有《宋學士集》《宋文憲全集》並行於世。宋濂文雍容高華,醇厚演迤,而多變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濂文雍容渾穆,如天閑良驥,魚魚雅雅,自中節度。」劉基於其所著《宋景濂學士文集序》中引歐陽玄贊濂之言曰:「先生天分極高,極天下之書無不盡讀;以其所蘊,大肆厥辭。其氣韻沈雄,如淮陰出師,百戰百勝,志不少懾;其神思飄逸,如列子御風,飄然騫舉,不沾塵土;其詞調清雅,如殷卣周彝,龍紋漫滅,古意獨存。其態度多變,如晴霽終南,眾騶前陳,應接不暇,非具眾長,識邁千古,安能與此!」他在文學上主張崇實務本,「必有其實,而後文隨之」;強調「隨物賦形」、「人能養氣則情深文明,氣盛而化神」(《文原》)。著名篇章有《秦士錄》《王冕傳》《胡長孺傳》《李疑傳》《環翠亭記》《看松庵記》等,《送東陽馬生序》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送東陽馬生序》,「序」是一種文體。「序」有書序和贈序兩種。書序比較早,多為敘述著作者的意趣、寫作緣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贈序創於唐初,用於臨別贈言,如韓愈的《送孟東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義序》等。宋濂在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做官,他的同鄉、浙江東陽縣青年馬君則也在京城,就讀於「太學」。馬生回鄉探親,宋濂寫了這篇文章,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道為學之難」,勉勵馬生勤苦學習。這篇贈序不是板著面孔說教,也非輕施諛詞以恭維對方,而是現身說法,針對時弊以加針砭,因而寫得事信、情真、理足,文辭流暢,其中所講道理對我們今天也很有啟發意義。

敘自己「為學之難」,先揭示「嗜學,家貧」的主客觀情況。「嗜學」,有強烈的讀書願望,濃烈的讀書興趣,而「家貧」則無力購書,無資聘師,無法結友。在這種處境下,唯有靠自己的「專心」、「勞苦」予以克服。作者先敘無書之苦。「家貧,無從致書以觀」,好讀書卻買不起書,只有走借書之途。再寫借書之難,借來的書,不能污損,不可久待,只有「手自筆錄,計日以還」。為了不逾約,即使是「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也「弗之怠」,仍要「筆錄」。復寫求師之艱。先寫「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嘗趨百里外」求教,不辭勞苦。鄉賢因門人弟子眾多,對他「未嘗稍降辭色」,他不因冷遇而灰心,不因疏淡而反感,相反的卻是「俯身傾耳以請」;甚至會遇到「叱咄」,而他卻「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鄉先達的態度愈差,他的態度卻愈敬,可見求知的心誠。再寫外出從師的「勤且艱」。「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道路、環境、季節、氣候,都極惡劣,而他「足膚皸裂」、「四肢僵勁」,則置天寒地凍於不顧,山高路遠而不管。對於衣、食、住也不講究。寄居旅舍,一天兩頓飯,無甘美肥鮮;一身粗布破袍,無光鮮錦綉。作者於前面以環境的惡劣突顯其堅苦不移,這里則以「燁然若神人」的紈絝子弟為對比,反襯其獨得其樂。正由於如此,不計客觀條件的艱苦,執著追求,虛心求教,他才能「遍觀群書」,而列於君子之列,居天子之側,四海稱其姓氏。從封建社會的「學而優則仕」的觀點看,宋濂可謂學有所成的了。接著寫諸生學習條件優裕而懈怠,回應上文,又明揭意圖。作者仍然從食、住、書、師四個方面予以對比。太學生無衣食之患,相反的是鮮服美食;高堂大廈,群書畢集,師隨左右,不像自己當年的學習,有「凍餒之患」、「奔走之勞」、「求而不得」之苦,可是條件好了,卻有「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條件的優裕和效果的不佳又形成對照。作者在充分比照的基礎上其理穎然而出:「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顯示了不容置辯的力量。最後一節文字寫作這篇序的目的:「勉鄉人以學」。作者和馬君則系同鄉關系,又是位勤奮好學的青年,加之以長信為進見禮,言和色夷,是個流輩稱其賢的「善學者」,因而才誠懇地以「為學之難以告之」。由於文中是以個人的經歷和體會為例證的,因而要申說一下無「誇際遇之盛而驕鄉人」的意思。作者在行文中也一直注意防止驕矜之意,寫向人請教,說「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稱自己「今雖耄老,未有所成」,以及「幸預」、「綴」、「謬稱」等謙讓之辭,純然是長者之風,學者之范。

作者勖勉後生馬君則,語重心長,寓理於事,其事一為己事,一為人事。敘己事,娓娓動聽;述人事,頭頭是道。以己事與人事相比照,其理煜然。人事即為太學生事,馬生系太學生中之一員。但又不同於一般的太學生,是個「用心於學甚勞」的「善學者」,因而具有勸勉的基礎,否則也不必如此諄諄告誡。這篇勸學篇,因為作者現身說法和嚴密對比,事繁而不蕪。語簡而意昭,不愧是宋濂的力作之一,也是明文中的佼佼者。

宋濂不僅學識豐贍,文才彪炳,而且政治經驗富足,馬生原是個用心於學的人,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那作者又為何還要如此教誨?作者不說太學使人養尊處優,不求上進,而講條件優越,要充分運用。這是因為他深知朱元璋登上寶座後一直妒賢嫉能、殺戮功臣,以鞏固其統治。他的親信謀士、開國功臣劉基就死於朱元璋的陰謀,開國元勛徐達、太師韓國公李善長、中丞塗節、吏部尚書詹徽、開國公常升等都被朱元璋以各種借口而殺害。宋濂可謂知時識世,在朱元璋大清洗之前就告老還鄉,退居林泉。他這次「朝京師」,馬生「撰長書以為贄」,對他加以贊頌,他為了避免朱元璋的疑忌,在贈序中不講為國為民之類的涉嫌的話,而講萬年百處可說的讀書問題。談讀書,還不忘贊揚一下太學,對皇帝主辦的學校條件說了一番好話。從這里可見宋濂不僅飽有學識,而且老於世故。宋濂雖然如此小心謹慎,可是後來他的孫子與一案有牽,也株及了他。

(選自《中華文學鑒賞寶庫》,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Ⅶ 將相和的歷史背景

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組成。
3個故事的聯系:「澠池之會」是「完璧歸趙」的發展,「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又是「負荊請罪」的起因,「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和起來又組成了「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侮辱。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居功自傲,對此不服,而屢次故意挑釁,藺相如以國家大事為重,始終忍讓。後廉頗終於醒悟,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將相和好,共同輔國,國家無恙 。
「 將相和」這出故事宣揚的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將相和,平天下。

京劇傳統劇目

該故事也被編為同名京劇和影視劇等,廣為流傳。
秦王假意以十五城,換取趙王寶玉和氏璧,趙王知其詐而不敢拒。舍人藺相如自薦,攜璧赴秦,察知秦王無誠意,不懼油鼎,以大義責秦王,完璧歸趙。秦王又設宴於澠池,請趙王赴會,相如隨往;席上秦王借鼓瑟辱趙王,反被相如所辱。後由廉頗接應,趙王君臣安然回國。相如連立大功,趙王封之為相,廉頗自恃功高,不服,幾次相辱,相如避之。後廉頗得知將相和睦,秦不敢侵,乃親至相府,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1950年翁偶虹、王頡竹就《完璧歸趙》(《連城璧》)、《澠池會》、《廉頗負荊》(《爭功請罪》)等三戲基礎,改編成此戲,主題更加明確。是生、凈兼重的戲。李少春、袁世海和譚富英、馬連良、裘盛戎均曾演出,唱作各具特色。

背景
周戰國 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期(前475—前221)。當時,比較強的國家有七個,即秦、楚、齊、趙、燕、魏、韓,稱為「戰國七雄」。七雄並峙,戰火頻繁。秦國是最強的一個。秦國地處函谷關以西,其餘六國在函谷關以東。趙國的東面是富強的齊國,西面是強大的秦國。趙國處在兩大強國之間。「完璧歸趙」的故事發生在秦國全力進攻楚國的時候。秦國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對付趙國,主要是用威脅的手段占趙國的便宜。

大夫、卿 官職,分別分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級的大夫。上卿是諸侯下面最高的官職。廉頗在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的時候,因伐齊有功,已經被提升為上卿。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於是文官,上朝集會時,位置在廉頗的右邊。秦漢以前以右為尊,所以課文中說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高。

和氏璧
和氏璧 是一塊寶玉的名稱,有一段不平凡的來歷。相傳在春秋期的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塊玉璞(即未經過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獻給了楚厲王。厲王就叫辨別玉的專家來鑒定,鑒定的結果說是石頭。厲王大怒,認為卞和在欺騙戲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腳。不久,厲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這塊玉璞奉獻給武王。武王也叫辨別玉的專家來鑒定,結果同樣說是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腳。武王死後,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幹了,最後哭出了血。文王聽說後,就派人問他,說:「天下被砍掉腳的人很多,都沒有這樣痛哭,你為什麼哭得這樣悲傷呢?」卞和回答說:「我不是為我的腳被砍掉而悲傷、痛哭,我所悲傷的是有人竟把寶玉說成是石頭,給忠貞的人扣上欺騙的罪名。」文王於是就派人對這塊玉璞進行加工,果然是一塊罕見的寶玉。於是就把這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由於這塊寶玉的珍奇,加之來歷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間所公認的至寶,價值連城。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為誘餌來騙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人物
廉頗是戰國後期趙國的名將。趙惠文王時封為上卿,屢次戰勝齊、魏等國,為趙國立了大功。長平之戰時,堅壁固守三年。後來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遭致慘敗。燕國乘機攻趙。趙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頗,戰勝燕軍。趙王封廉頗為信平君,任相國。趙悼襄王時,廉頗不得志,投奔魏國。魏國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將。最後老死在楚國。

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趙惠文王時得到世上稀有的寶玉——楚國和氏璧,秦國強以15座城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璧出使秦國,與秦王當庭力爭,完璧歸趙。趙王封相如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隨趙惠文王到澠池(今河南澠池西)與秦王相會,使趙王未受辱於秦,歸國後因功封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廉頗憤憤不平,藺相如以國家安危為重,對廉頗容忍謙讓。使廉頗愧悟,負荊請罪,二人成為至交。將相和的故事傳為美談。

課本教案
一、教材說明
本課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經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於改過的精神,贊頌了他們的愛國思想。
藺相如和廉頗在文中同是熠熠生輝的人物。「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兩個故事著力刻畫了藺相如這個人物形象。「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則著力贊揚了廉頗的勇於認錯、知錯就改的精神。
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於廉頗之上,這是將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實質上緣於廉頗的錯誤認識:「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言辭無禮,充滿不滿情緒。理解廉頗的這段話,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廉頗英勇善戰,威震朝野,戰功赫赫,這是實情。甚至在「澠池之會」中維護國家尊嚴也有他一半功勞,因為「秦王沒佔到便宜。他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准備,不敢拿趙王怎麼樣,只好讓趙王回去」。但是,對於藺相如的認識,卻失之偏頗。藺相如雖不能持刀作戰,但他的唇槍舌劍,同樣為趙國保住了尊嚴。何況,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中,他均是以性命來逼秦王,置個人生死於不顧的:「現在璧在我手裡,你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可以說,藺相如也堪稱一員猛將,只不過他出入的是沒有刀光劍影的戰場,但戰斗同樣是驚心動魄的。
將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藺相如的寬闊胸襟和廉頗勇於認錯、知錯就改、負荊請罪。實際上,是緣於他們共同的愛國思想,緣於他們共同的認識:將相不和,趙國危矣!這在他們的語言中都有體現。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將相和」的故事才成為歷史上一段光彩不滅的佳話。
二、學習目標
1.學會十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召集、大臣、允諾、廉頗、抵禦、侮辱、拒絕、戰袍、完璧歸趙、負荊請罪。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4.領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
三、教學建議
1.《將相和》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生、發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系,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學本課,可以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先引導學生比較充分地閱讀全文,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後再精讀各個小故事,深入研究每個小故事涉及的有關問題;最後再引導學生聯系全文評價故事的主要人物。另一種是,先通讀一遍課文,大體弄清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引導學生去研讀每個小故事;最後再綜合從各個故事中得到的認識,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並對人物作出評價。
2.指導學生給三個小故事加小標題,是一種概括能力的訓練。學生按課文中已出現的「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等概括當然可以,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內容的其他概括方法也應肯定,關鍵是要學生講出概括的理由。至於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系,只要學生能說出其中的因果關系即可,不必要求過高。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完璧歸趙」的結果是藺相如被封為上大夫,這是他在「澠池之會」後晉升為上卿的前提,而藺相如晉升為上卿,是將相產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將相之間的矛盾才有了解決矛盾的「負荊請罪」。三個故事就是這樣聯系起來的。
3.本課不但以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更以主要人物藺相如的高尚品質給人啟示和教育;廉頗這位老將脫下戰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學本課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動心動情,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思考·練習」第一題讓學生說說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正是這樣的目的。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把自己的見解說具體,說清楚。多數學生可能說喜歡藺相如,有些學生會說喜歡廉頗,可能還有說喜歡趙王的,因為他善於用人,論功行賞。只要言之有理,就應加以肯定。如果有學生說喜歡秦王,也應讓其陳述理由,但應加以疏導,不能為了體現個性閱讀而否定了基本的是非觀念。
4.在指導學生精讀課文時,可結合「思考·練習」第三題,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組織交流討論。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梳理,理出那些圍繞課文重點、難點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對那些跟課文關系不大的問題,可啟發學生課外去研究。
對思考題列舉的問題的討論,應使學生認識到:秦王叫人記錄趙王為其鼓瑟一事,是為了說明秦王可以指揮趙王,他們之間是不平等的,這對趙國是個奇恥大辱。而藺相如逼秦王擊缶,是為了說明兩國之間是平等的,從而維護了趙國的尊嚴;秦王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准備」,藺相如又拚死保護趙王,因此「不敢拿趙王怎麼樣」。
5.課文較長,可讓學生在熟讀全文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故事練習有感情朗讀。
6.三個故事情節都比較生動,適於演課本劇。可鼓勵學生在課內或課外排練並演出。可以演整篇課文,也可以演其中的一個故事。
7.本課生詞較多,應啟發學生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詞典自行解決,個別較生僻的,教師可略加指點。
下列詞語解釋供教師參考。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完璧歸趙:璧,古代玉器的一種,平圓形,中間有孔。本課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國人卞和發現的一塊玉製成的璧。「完璧歸趙」指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送回趙國。這個成語現在常用來比喻物歸原主。
理屈:理虧。
絕口不提:因迴避而不說。
失信:答應別人的事沒做到,失去信用。
澠池:地名,在今河南省澠池縣境內。
示弱:表示比對方弱,不敢較量。
瑟:古代的一種彈撥樂器。鼓瑟,就是彈瑟。
缶:古代一種瓦質的打擊樂器。
攻無不克:攻城奪地,沒有拿不下來的。形容沒有做不到的。
負荊請罪:負,背著。荊,荊條,用來打人的東西。本課指廉頗光著上身,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這個成語現用來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四、參考資料
戰國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當時,比較強的
國家有七個,即秦、楚、齊、趙、燕、魏、韓,稱為「戰國七雄」,秦國是最強的一個。秦國地處函谷關以西,其餘六國在函谷關以東。趙國的東面是富強的齊國,西面是強大的秦國。趙國處在兩大強國之間,因此在軍事上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有關系國家興亡的重大意義。「完璧歸趙」的故事發生在秦國全力進攻楚國的時候。秦國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對付趙國,主要是用威脅的手段占趙國的便宜。
大夫一種官職,分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級的大夫。
卿一種官職,分上卿、中卿、下卿。上卿是諸侯下面最高的官職。廉頗在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的時候,因伐齊有功,已經被提升為上卿。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於是文官,上朝集會時,位置在廉頗的右邊。秦漢以前以右為尊,所以課文中說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高。
課文:
將相和
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
有一回,趙王得了一件無價之寶,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寫一封信給趙王,說願意拿十五座城換這塊璧。
趙王接到了信非常著急,立即召集大臣來商議。大家說秦王不過想把和氏璧騙到手罷了,不能上他的當,可是不答應,又怕他派兵來進攻。
正在為難的時候,有人說有個藺相如,他勇敢機智,也許能解決這個難題。
趙王把藺相如找來,問他該怎麼辦。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趙王和大臣們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
藺相如到了秦國,進宮見了秦王,獻上和氏璧。秦王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贊,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秦王聽他這么一說,就把和氏璧交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捧著璧,往後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裡,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連忙說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圖,把允諾劃歸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他看。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秦王只好跟他約定了舉行典禮的日期。
藺相如知道秦王絲毫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一回到賓館,就叫手下人化了裝,帶著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趙國去了。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趙王和大臣們商議說∶「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吧,又顯得太膽怯。」藺相如認為對秦王不能示弱,還是去的好,趙王才決定動身,讓藺相如隨行。大將軍廉頗帶著軍隊送他們到邊界上,做好了抵禦秦兵的准備。
趙王到了澠池,會見了秦王。秦王要趙王鼓瑟。趙王不好推辭,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趙王為秦王鼓瑟。
藺相如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為趙王擊缶。」秦王拒絕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藺相如也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秦王沒佔到便宜。他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准備,不敢拿趙王怎麼樣,只好讓趙王回去。
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台!」這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
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去,遠遠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了,他趕緊叫車夫把車往回趕。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順眼了。他們說,藺相如怕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麼要怕他呢!藺相如對他們說∶「諸位請想一想,廉將軍和秦王比,誰厲害?」他們說∶「當然秦王厲害!」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趙國滅亡〗
趙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卒,子趙偃繼位,是為趙悼襄王。悼襄王昏庸,廢有德行的太子趙嘉,而立素無德行的趙遷為太子。趙悼襄王在位九年卒,趙遷繼位,是為幽繆王。
公元前229年,秦攻趙國,趙幽繆王派李牧、司馬尚率軍抵抗。李牧為趙傑出的將軍,曾經於公元前233年大敗秦軍於肥(今河北盧龍),因功而封武安君。秦將素畏李牧,於是使反間計,用重金收買趙幽繆王身邊的寵臣郭開,郭開於是造謠說李牧與司馬尚想謀反。幽繆王趙遷自幼昏庸,素無德行,聽了謠言不加分析,就用趙蔥和顏聚代替李牧、司馬尚,並且殺死李牧。秦軍聞李牧已死,秦將王翦於是率大軍破趙,一仗就殺了趙蔥。秦軍長驅直人,破邯鄲。俘虜了趙幽繆王。將其流放到河南房陵。趙國大臣共立趙嘉為代王,都於代城(今河北蔚縣西南)。代三六年(公元前222年),秦軍進軍代城。代王嘉降秦,趙國亡。
趙惠文王二十年(前278年),廉頗向東攻打齊國,破其一軍。趙惠文王二十年二(前276年),再次伐齊,攻陷九城。次年廉頗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陽南二十里),安陽城(今河南安陽縣西南四十三里)。正是由於廉、藺交和,使得趙國內部團結一致,盡心報國,使趙國一度強盛,成為東方諸侯阻擋秦國東進的屏障,秦國以後10年間末敢攻趙。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卒,孝成王立。這時,秦國採取應侯范睢「遠交近攻」的謀略,一邊跟齊國、楚國交好,一邊攻打臨近的小國。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國進攻韓地上黨。上黨的韓國守軍孤立無援,太守馮亭便將上黨獻給了趙國。於是,秦趙之間圍繞著爭奪上黨地區發生了戰爭。這時,名將趙奢已死,藺相如病重,執掌軍事事務的只有廉頗。於是,趙孝成王命廉頗統帥20萬趙軍阻秦軍於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參見長平之戰)。當時,秦軍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陽),北略上黨(今山西中部地區),切斷了長平南北聯系,士氣正盛,而趙軍長途跋涉而至,不僅兵力處於劣勢,態勢上也處於被動不利的地位。面對這一情況,廉頗正確地採取了築壘固守,疲憊敵軍,相機攻敵的作戰方針。他命令趙軍憑借山險,築起森嚴壁壘。盡管秦軍數次挑戰,廉頗總是嚴束部眾,堅壁不出。同時,他把上黨地區的民眾集中起來,一面從事戰場運輸,一面投入築壘抗秦的工作。趙軍森嚴壁壘,秦軍求戰不得,無計可施,銳氣漸失。廉頗用兵持重,固壘堅守三年,意在挫敗秦軍速勝之謀。秦國看速勝不行,便使反間計,讓趙王相信,秦國最擔心、最害怕的是用趙括替代廉頗。趙王求勝心切,終於中了反間計,認為廉頗怯戰,強行罷廉頗職,用趙括為將。雖然藺相如力諫,指出只知紙上談兵的趙括不適合擔此重任,但趙王不聽,任用趙括為將軍。趙括代替了廉頗的職務後,完全改變了廉頗制定的戰略部署,撤換了許多軍官。秦國見使用趙括為將,便暗中啟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趙。大敗趙括軍於長平,射殺趙括,坑趙兵四十餘萬。趙長平之戰,趙國損失四十五萬人。
長平之戰後,秦國趁勢包圍趙都邯鄲(參見邯鄲之戰),持續一年多,幸有魏公子信陵君竊取兵符相救得以不滅,但國力已大減。
燕以趙大傷於長平,以丞相栗腹為將,針對趙國「壯者盡於長平,其孤未壯」的狀況,於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舉兵攻趙。趙使廉頗為將,指揮了著名的鄗代之戰。他將全軍分為兩路,一路由樂乘率領直趨代地,抗擊西路燕軍,一路親自率領,迎戰燕軍主力於鄗城(今河北柏鄉縣北)。廉頗指揮為保衛鄉土而同仇敵愾的趙軍,採取集中兵力打敵正面的戰法,首戰告捷,挫敵兵鋒,打掉了燕軍的囂張氣焰。接著,他率領趙軍大敗燕軍主力,陣斬栗腹。燕軍主帥被斬,驚慌潰退。廉頗抓住燕軍敗退之機,立命趙軍乘勝追擊,長驅500里,於前250年進圍燕國都城薊(今北京市)。燕王喜眼看燕國危在旦夕,只好答應趙國提出的割讓5城等全部要求,向趙國求和。廉頗因功封信平君,為相國。廉頗任相國前後約六七年,多次擊退入侵敵軍,並伺機出擊。前245年,帶兵攻取了魏地籠陽(今河南內黃縣西北),說明趙國國力又有恢復。
廉頗從長平免職回家,失去權勢的時候,原來的門客都離開了。等到再被重用當將軍,門客們又都聚攏上來。廉頗很是感慨,要他們退去,門客告訴他:這沒什麼奇怪。現在是以市場上的買賣方式交朋友,您有權勢,我們就跟隨您,您沒有權勢,我們就離開,這本是買賣常理。又有什麼埋怨的呢?
秦始皇二年(前245年),趙孝成王卒,其子趙悼襄王繼位。襄王聽信了奸臣郭開的讒言,解除了廉頗的軍職,派樂乘代替廉頗。廉頗因受排擠而發怒,攻打樂乘,樂乘逃走。廉頗於是離趙投奔魏國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廉頗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雖然收留了他,卻並不信任和重用他。趙國因為多次被秦軍圍困,趙王想再任用廉頗,廉頗也想再被趙國任用。趙王派遣使者宦官唐玖去帶著一副名貴的盔甲和四匹快馬到大梁去慰問廉頗,看廉頗還是否可用。廉頗的仇人郭開卻唯恐廉頗再得勢,暗中給了唐玖很多金錢,讓他說廉頗的壞話。趙國使者見到廉頗以後,廉頗在他面前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還披甲上馬,表示自己還可有用。但使者回來向趙王報告說:「廉將軍雖然老了,但飯量還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時就拉了三次屎。」趙王認為廉頗老了,就沒任用他,廉頗也就沒再得到為國報效的機會。
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頗擔任楚將後,沒有建立什麼功勞。他說:「我思用趙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流露出對祖國鄉親的眷戀之情。但趙國終究未能重新啟用他,致使這位為趙國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一代名將,抑鬱不樂,最終死在楚國的壽春(今安徽省壽縣)。十幾年後,趙國被秦國滅亡(參見秦滅趙之戰)。
廉頗的陵墓在今安徽省壽縣城北7公里的八公山之放牛山西南坡上,墓面西,周長300米,西臨淮河,南北東三面環山,一代風流領山川之勝.
資料袋:
課文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篇。《史記》用為人物寫傳的形式來反映歷史,成功的描寫了眾多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如,治水三過而不入的大禹,偉大詩人屈原,西楚霸王項羽。它既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作者是漢代的司馬遷。

Ⅷ 送東陽馬生序寫作背景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自《宋學士文集》(《四部從刊》本).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還鄉的第二年,應詔從家鄉浦江(浙江省浦江縣)到應天(今江蘇南京)去朝見朱元璋時,正在太學讀書的同鄉晚輩馬君則前來拜訪,宋濂寫了這篇序,介紹自己的學習經歷和學習態度,勉勵他勤奮學習,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本課只節選了序文的前半部分。在這部分中,作者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地位和長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說教,而是現身說法,敘述自己少年時代求學的艱難和勤奮學習的經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作者對馬生的殷切期望,寓於其中。
[編輯本段]文體:贈序 寫作手法
《送東陽馬生序》是一篇贈序。「序」是一種文體,其中的「序」並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序」有書序和贈序兩種。書序比較早,多為敘述著作者的意趣、寫作緣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它始於唐朝,一般是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於議論性散文的一種文體,內容多為勉勵、稱許、推重之辭。宋濂在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做官,他的同鄉、浙江東陽縣青年馬君則也在京城,就讀於「太學」。馬生回鄉探親,宋濂寫了這篇文章,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道為學之難」,勉勵馬生勤苦學習,以身作則。這篇贈序不是板著面孔說教,也非輕施諛詞以恭維對方,而是現身說法,針對時弊以加針砭,因而寫得事信、情真、理足,文辭流暢,其中所講道理對我們今天也很有啟發意義。
[編輯本段]原文
余幼時即嗜[1]學。家貧,無從[2]致書[3]以觀,每假借[4]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錄畢,走[6]送之,不敢稍逾約[7]。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guàn)[8],益慕聖賢之道。又患[9]無碩師[10]名人與游,嘗[11]趨[12]百里外,從鄉之先達[13]執經叩問[14]。先達德隆望尊[15],門人弟子填其室[16],未嘗稍降辭色[17]。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18],俯身傾耳以請[19];或遇其叱咄[20],色愈恭,禮愈至[21],不敢出一言以復[22];俟[23]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qiè)曳(yè)屣(xǐ)[24]行深山巨谷中。窮冬[25]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26]而不知。至舍[27],四支[28]僵勁不能動,媵(yìng)人[29]持湯[30]沃灌[31],以[32]衾(qīn)[33]擁[34]覆,久而[35]乃[36]和(hé)。寓逆旅[37],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pī)[38]綺(qǐ)綉,戴朱纓(yīng)[39]寶飾之帽,腰[40]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xiù)[41],燁(yè)然[42]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43]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44]。蓋[45]余之勤且艱若此。 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余者乎? 今諸生學於太學[46],縣官[47]日有廩(lǐn)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něi)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48]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49]甚稱其賢。余朝京師[50],生以鄉人子謁余[51]。撰長書以為贄[52],辭甚暢達。與之論辨[53],言和而色夷[54]。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誇際遇之盛[55]而驕鄉人者,豈知余者哉!
[編輯本段]譯文
我幼年的時候就特別愛好學習。家裡貧窮,沒辦法得到書來看,常常向有藏書的人家借,用手親自抄錄,算好約定的日子歸還。(即使)天氣非常寒冷,硯台里的水結成了堅硬的冰,手指凍僵不能彎曲伸直,也不停止抄書。抄錄完畢,跑著送過去,不敢稍微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我於是能讀到各種各樣的書。 已經到了成年,(我)更加仰慕聖賢的學說,又擔心自己無法和才學淵博的老師、有名望的人交流。我經常奔向百里之外,手捧著經書向當地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辭和表情一直都很莊重嚴肅,從未有半點緩和。我站在他身旁侍候著,提出疑問,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會遇到前輩訓斥、呵責,我的表情更加恭敬,禮節也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來辯解。等到他高興後,就再次去請教他。所以雖然我很愚笨,但最後還能有所收獲。 當我跟從老師學習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在深山和巨大的峽谷中行走。嚴冬寒風凜冽,踏著幾尺深的積雪,腳上的皮膚因為寒冷乾燥而破裂卻不知道。回到學舍,四肢僵硬動彈不得。服役的人用熱水(為我)澆洗,用被子裹起來,很久才暖和起來。住在旅館里,旅店老闆每天提供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味道好的東西可以吃。與我同住別的同學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有紅色帽帶和珠寶裝飾的帽子,腰間佩戴白玉做的玉環,左邊佩戴寶刀,右邊掛著香袋,光彩照人的樣子好像神仙一樣;我卻在他們中間穿著破舊的衣服,但我毫無羨慕的意思。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學的勤勞和艱苦大概就是像這個樣子。 現在我雖已年老,沒有什麼成就,但所幸還得以置身於君子的行列中,承受著天子的恩寵榮耀,追隨在公卿之後,每天陪侍著皇上,聽候詢問,天底下也不適當地稱頌自己的姓名,更何況才能超過我的人呢? 現在各個學生在太學里讀書,朝廷天天有米糧供給,每年有父母給予冬夏的衣服,沒有受凍挨餓的憂慮;坐在大房子裡面誦讀詩書,沒有奔波的辛勞;有司業,博士做(他們的)老師,沒有請教卻得不到解答,要求得不到實現的情況;凡是該有的書,都集中在這里,不必像我那樣親手抄錄,向人借書然後才讀得到。他們有學業不精通、品德有不成器的,不是天資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專一罷了,難道是他人的過失嗎? 東陽的學生馬君則,在太學讀書已經兩年了,同輩的人很稱贊他的才能。我進京朝見皇帝時,他以同鄉晚輩人的身份來拜見我。寫了一篇長信作為表示敬意的禮物,文辭很通暢明白。我和他辯論,他的談吐溫和態度平和;他自己說少年時讀書很用心,十分勞苦。這可以說是善於學習的人了!他現在要回家去探親,因此我把求學的困難告訴他。如果說我勉勵同鄉努力學習,則是我的志意;如果詆毀我誇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鄉前驕傲,難道是了解我嗎?
[編輯本段]注釋
[1]嗜:特別愛好。 [2]無從:沒有辦法。 [3]致書:得到書,這里是買書的意思。致:得到。 [4]假借:同意復詞。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鬆抄書。弗,不。「之」是「怠」的賓語,指「筆錄」這件事。否定句,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6]走:跑。 [7]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 [8]既加冠(guàn):加冠之後,指已成年。古時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束發戴帽)儀式,表示已經成人。後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以二十。這里即指二十歲。既:已經。 [9]患:擔心,憂慮。 [10]碩師:學問淵博的老師。碩,大。 [11]嘗:曾經。 [12]趨:奔向。 [13]先達: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 [14]叩問:求教。叩,請教。 [15]德隆望尊:道德聲望高。又作德高望重。望,聲望,名望。 [16]門人弟子填其室: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門人、弟子,學生。填,塞。這里是擁擠的意思。 [17]稍降辭色: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辭色,言語和臉色。 [18]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援,引,提出。質,詢問。 [19]俯身傾耳以請:彎下身子,側著耳朵請教(表現尊敬而專心)。 [20] 叱咄:訓斥,呵責。 [21]至:周到。 [22]復:這里指辯解。 [23]俟:等待。 [24]負篋(qiè)曳屣(xǐ):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表示鞋破)。 [25]窮冬:隆冬。 [26]皸(jūn)裂:皮膚因寒冷乾燥而開裂。 [27]舍:這里指學舍,學校。 [28]支:通「肢」四肢的意思。 [29]媵(yìng)人:陪嫁的女子。這里指女僕。 [30]湯:熱水。 [31]沃灌:澆水洗。 [32]以:用。 [33]衾:(qīn)被子。 [34]擁:圍著。 [35]而:表示修飾。 [36]乃:才。 [37]寓逆旅:住在旅店裡。逆旅,旅店。 [38]被:通「披」,這里是穿的意思 [39]纓:帽帶 [40]腰:腰佩。腰,用作動詞。(名作動) [41]容臭:(xiù)香袋。臭:氣味,這里指香氣。 [42]燁(yè)然:光彩照人的樣子。 [43]縕(yùn)袍敝(bì)衣:破舊的衣服。縕,舊絮。敝,破. [44]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情(指讀書),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中:內心。口體之奉:指吃的穿的。 [45]蓋:大概。 [46]太學:即國子監,設於京城,是全國最高學府。 [47]縣官:這里指朝廷。廩稍:國家供給的糧食。 [48]司業、博士:指國子監司業、國子監博士,都是教官。 [49]流輩:同輩的人。 [50]余朝京師:這里指作者去官後進京朝見皇帝。余:我。 [51]以鄉人子謁余:以同鄉晚輩的身份拜見我。謁:拜見。 [52]撰長書以為贄:寫一封長信作為表示敬意的禮物。長書:長信。贄:初見面時表敬意送的禮物。 [53]論辨:辯論。「辨」通「辯」。 [54]夷:平和。 [55]際遇之盛:謂好的遭遇。這里指官位之盛。 [56]僵勁:僵硬 [56]遺:贈送,給予。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元末明初文學家,浦江(現浙江義烏)人,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也稱宋學士,祖居浙江金華,他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曾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溍等。他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在我國古代史上,宋濂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他為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父母為由,辭不應召,修道著書。 至正二十年(1360),與劉基、章溢、葉琛同受朱元璋禮聘,尊為「五經」師。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學士承旨知制誥。後因牽涉胡惟庸案,謫茂州,中途病死。有《宋學士全集》、《孝經新說》等。 明初朱元璋稱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學提舉,為太子講經。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誥。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辭官還鄉。後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全家流放茂州(現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縣),途中病死於夔州(現在重慶奉節縣)。 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宋濂與劉基、高啟並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以繼承儒家封建道統為己任,為文主張「宗經」「師古」,取法唐宋,著作甚豐。他的著作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為代表,散文或質朴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國,朝廷禮樂制度多為宋濂所制定,朱元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贊許他「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為「太史公」。著有《宋學士文集》。 宋濂是「開國文臣之首」。他堅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經師古,強調「辭達」,注意「通變」,要求「因事感觸」而為文,所以他的散文內容比較充實,且有一定的藝術功力。 有明一代,開私家藏書風氣者,首推宋濂。 宋濂藏書始於青年時代。當時,他因元末戰亂遷居浦江,於青蘿山中築室讀書,因名其樓為「青蘿山房」。兵禍之後,官私藏書毀損嚴重,而宋濂因隱居山中,仍能坐擁書城。明祁承漢《澹生堂藏書紅》說:「勝國兵火之後,宋文憲公讀書青蘿山中,便已藏書萬卷。」清載殿泗《風希堂文集》卷二《宋文憲公全集序》則說宋濂「始自潛溪徒浦江,得卷氏藏書之富,首推宋濂 」。 宋濂藏書之精華,有少數流入清人之手。如北宋本《長慶集》,先後為錢曾、黃丕烈、潘祖蔭所藏。《百宋一廛賦》:「廬山《長慶》,見取六丁;金華太史,獨著精靈。」註:「《長慶集》北宋時鏤版,所謂『廬山本』者。庚寅一炬,種子斷絕,唯此金華宋氏景濂所藏小宋本,圖記宛然,古香可愛,推稀世珍。」又有宋本《春秋經傳集解》、《史記》、《文選》等流入清宮內府,《天祿琳琅續編》有記。宋濂還曾藏有宋刊《事林廣記》,後歸廣東丁日昌,《持靜齋書目》著錄。 道統文學觀由來已久,但這里也有區別:以韓愈、歐陽修為代表的唐宋古文家,在理論上主張「文以明道」,強調「文」的工具性,但並不輕視「文」;宋代理學家看到他們的不徹底性,於是提出「文道合一」甚至「作文害道」的論點,以防文人在「道」之外又受「文」的誘惑。宋濂的文學思想便是沿著理學家的極端觀點。在《文原》一文中,他強調了文「非專指辭翰之文」,而是道的「象」即顯現,文與道相始終,道在哪裡,文亦在哪裡。在其他文章中,宋濂也反復提出「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白雲稿序》);「文外無道,道外無文」(《徐教授文集序》)。 以這種理論批評古代作家,就顯出非常偏狹的態度。如在《徐教授文集序》中,宋濂公然提出孟子死後,「世不復有文」;賈誼、司馬遷所得的僅是「皮膚」,韓愈、歐陽修所得的也僅是「骨骼」,只有到了宋代幾位大儒,才「得其心髓」,才算得上「六經之文」。至於明顯不合「溫柔敦厚」標準的各種文章,在宋濂看來,更是「非文也」。 「文道合一」論是一種受官方支持立場,這一點可以由《元史》的體例得到證明。自范曄《後漢書》分立《儒林》、《文苑》兩傳,以區分經學之士與文學之士,後代官修正史多沿襲之。《元史》卻取消了這種區分,單立《儒林傳》,認為「經藝文章,不可分而為二」,「文不本於六藝,又烏足謂之文哉!」《元史》是奉朱元璋詔命修撰的,這樣做當然迎合了他的意思。在朝廷正式支持下,這種理論必然給文學的發展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宋濂的文集中,大量充斥著美化、歌頌明初統治集團上層人物及表彰貞節婦女的作品,這大概就是他的「道統」文學的集中表現。但歷史已經獲得的進展,即使用強力去扭轉,也還是有困難。所以,就是在宋濂身上,也還是存在兩面性。 宋濂在元末與楊維楨交誼甚篤,明初楊氏去世後,他為之作墓誌銘,對楊的文學才能和成就推崇備至,甚至以相當寬容的語氣描繪其晚年「曠達」和「玩世」的生活情態,這和他的嚴厲的理論頗不諧調。他另外還有一些散文,對生活實際比較尊重,因而在宣揚某種道德觀念的同時,比較接近真實的人性。 宋濂的散文文辭簡練典雅,少作鋪排渲染。但偶爾有些描寫的片斷,也能寫得相當秀美。各種文體往往各具特點,可以看出變化,不是那麼僵板。總的說來,他的文章風格具有密吻於道德規范的特徵,同時也具有較高的語言修養和純熟的技巧,所以能夠成為明初文學風尚的典範。 對於宋濂來說,非常可悲的是朱元璋根本不承認他是什麼「大儒」,而帶有侮辱性地稱之為「文人」(見《明史·桂彥良傳》)。因為在朱元璋的政治體制中,已不能夠允許有「大儒」——社會的思想指導者存在,皇帝本人就是思想指導者。宋濂最後其實是死於無辜,也反映出明初政治的嚴酷。 宋濂是明朝文化規制的主要設計者,朱元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明史》本傳)。他年輕時曾入郡學師從聞人夢吉,學習《春秋》三傳,又師事浙東理學家、古文家吳萊,並游學於柳貫、黃溍、鄭復初之門。其師門學術乃是朱熹、何基、王柏、金履祥、許謙一脈之傳,他本人則有志繼承東萊呂祖謙的婺學。在宋濂身上,存在著理學家和文學家的兩重文化性格,他的文學思想接郝經、劉將孫余緒,倡天道、事功、文章三位一體,其文學本體論延續著理學「文道合一」的觀念,這種觀念表現在編修《元史》時,就是將儒林與文苑合而為一。他在《文原》中既強調文是道的顯現,又把文分為載道之文與紀事之文,認為「紀事之文,當本之司馬遷、班固,而載道之文,舍六籍吾將焉從?」以六經為標准衡評古代作家,有時就顯出偏狹的態度來。如在《徐教授文集序》中,宋濂公然提出:「夫自孟氏既歿,世不復有文,賈長沙、董江都、太史遷得其皮膚,韓吏部、歐陽少師得其骨骼,舂陵、河南、橫渠、考亭五夫子得其心髓。觀五夫子之所著,妙斡造化而弗迷,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斯文也,非宋之文也,唐虞三代之文也;非唐虞三代之文也,六經之文也」。這顯然是站在理學家的立場上,並自覺配合朱元璋「獨尊宋儒」的文化政策。 宋濂的文學創作道路,可以至正二十年為界劃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前期的作品多以逃避世亂、歌頌隱逸為基調,後期他寫了許多廟堂典冊文字和元勛巨卿的碑銘傳狀,為同輩文人及四方學者所推重。他的廟堂文學雖表現出儒家的進取精神,但不少文章是出於應酬、頌聖的需要,宏麗典則的形式掩蓋了內在活力的枯窘。 宋濂是其後興起的「台閣體」文學的奠基人,他在文論中為「台閣體」開了理論先河,其《汪右丞詩集序》把文章分為台閣與山林兩大體派,其中尊台閣而貶山林的意向是十分鮮明的。宋濂雍容靜穆的廟堂文章也為「台閣體」提供了創作範本,如《閱江樓記》本著體會聖意的旨趣,設想天子登樓的種種遐想,贊嘆朱元璋的「致治之思」。後來三楊的台閣之文就導源於這樣的應制文章。 真正顯示宋濂的文學才華和創造精神的文章不是他的廟堂之文,而是其自由選材、有感而作的傳記文。其代表作是記述浦陽歷史名人的《浦陽人物記》和為婺州先賢立傳的《雜傳九首》及其他一些帶有傳奇色彩的傳記。這些傳記能抓住特徵性細節,運用對比映襯的方法,突出人物性格,缺點是有時稍嫌冗蕪。如《白牛生傳》是宋濂的自傳,作者為自己寫形傳神,揭示了自己的精神面貌: 白牛生者,金華潛溪人,宋姓濂名,嘗騎白牛往來溪上,故人以白牛生目之。生趣干短小,細目而疏髯。性多勤,他無所嗜,惟攻學不怠,存諸心、著諸書六經,與人言亦六經。或厭其繁,生曰:「吾舍此不學也,六經其曜靈乎!一日無之,則冥冥夜行矣」。 宋濂冒雪訪師。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