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寫作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百度ps圖片排版 2024-12-25 14:29:15
搜索中秋節簡簡單圖片 2024-12-25 14:23:21

寫作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1-06 17:50:11

Ⅰ 《絕品》寫作背景

故事背景:
這個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此時的中國經歷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他推翻了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並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不久辛亥革命的果實即被袁世凱篡奪,所以此時仍然是一個有軍閥統治的動盪年代,而小說中出現的革命黨則是甘願為正義而獻身的一群人,常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本文選自《長城》2002年第5期。中國文人身上有一種奇特的品質,大多都以為傳承千年的中華文化為己任,絕不敢讓哪怕一線香火斷絕在自己手上。也許每個人的貢獻有多少之別,努力有大小之分,但都能盡其錦薄之力,報效祖國。尤其那些"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佼佼者,他們為正義獻身,為真理捨命,為民族大義而灑盡熱血,為家國存亡而肝腦塗地,以"頭顱擲處血斑斑"的書生意氣,與暴政,與侵略者,與非正義,與人吃人的制度,與一切倒退、墮落、邪惡、愚昧,奮斗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從來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驕傲。《絕品》記錄的都是發生在作者家鄉保定的故事。《絕品》圍繞一幅唐代珍品刻畫了三個可歌可涕的人物形象:常先生、劉三爺和王商人,他們為正義獻身,為真理捨命,他們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中文名稱:絕品
外文名稱:jué pǐn
拼音:juépǐn
作者:譚同占
意義:極品,最好的物品
生於:河北保定

Ⅱ 八陣圖寫作背景誰可以寫

標題 八陣圖 作者 杜甫 年代 唐 內容 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注釋 【註解】:1、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2、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3、石不轉:指漲水時,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4、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韻譯】: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他創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於劉備失策想吞吳。【評析】:這是一首詠懷詩。作者贊頌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建樹。三、四句,對劉備吞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統一中國的宏圖大業,表示惋惜。末句照應開頭,三句照應二句;在內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絕句中別樹一格。--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 翻譯、評析:劉建勛

Ⅲ 如何在列印作文時加入背景圖片

1、首先將作文內容編輯在一個word文檔里。

Ⅳ 墨梅圖題詩寫作背景

寫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元順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1350)期間。王冕在長途漫遊以後回到了紹興,在會稽九里山買地造屋,名為梅花屋,自號梅花屋主。此詩就作於梅花屋內。此時正值元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前夕,作者面對現實生活中無法解決的矛盾,感慨之下作此詩。

原詩:

《墨梅》元代: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注釋:

1、墨梅:用水墨畫的梅花。也有作「淡墨色的梅,是梅花中的珍品」。

2、吾家:我家。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家。因王羲之與王冕同姓、同鄉,藉此自比。

3、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一說三國時期是鍾瑤年輕的時候練字,經常用家旁邊的池子洗毛筆,以致整個池子最後都是墨色了。 一說東晉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這里是化用典故自詡熱愛書畫藝術、熱愛文化。

4、頭 :邊上。

5、個個:朵朵的意思。

6、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四種,如,清墨、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那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 墨跡點化成的。

7、痕:痕跡,留下的印記。

8、流:有流傳、流布之意。有很多版本皆作「留」。

9、清氣:所謂的清氣,於梅花來說自然是清香之氣,但此處也暗喻人之清高自愛的精神,所謂清氣就是雅意,就是正見,就是和合之氣。

10、滿乾坤:彌漫在天地間。滿:彌漫。乾坤:指人間天地間。

釋義:

洗硯池邊生長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筆後淡墨留下的痕跡而沒有鮮艷的顏色。

它並不需要別人去誇許它的顏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氣充滿在天地之間。

作者簡介: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


(4)寫作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這首題畫詩。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

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艷,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

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不求功勛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豐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彷彿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贊梅花的高風亮節,詩人也借物抒懷,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見認為,該題畫詩,點出創作意圖,強調操守志趣,在藝術史上甚至比《墨梅圖》本身還要出名。

什麼是寫作的背景,意圖,構思,請分別說明

寫作背景是指文章內容所發生的時代信息。
寫作意圖是指作者寫作的目的和最終想告訴讀者的某些道理。
寫作構思是指作者如何將人物地點、情節沖突等諸元素巧妙合理的布局並銜接,這一系列寫作的技巧和思路就是構思。

Ⅵ 誰有關於李清照聲聲慢的賞析,寫作背景,圖片等資料

李清照《聲聲慢》

原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賞析:本詞是李清照後期詞中的傑作。在這里,作者以精練的語言,概括而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後她自己的生活特徵和精神面貌,在這九十七個字中,她運用了驚人發描寫手腕,展示出自己曲折復雜的內心世界。雖然哀愁滿目。調子凄苦,但又無一處不是她飽經憂患後消沉的傾訴,無一處不是她歷盡折磨後急促的憂嘆。
在凄風苦雨的秋日的黃昏,她若有所思,如有所待。乍暖還寒的時節,晚來的寒風,雁兒南來,黃花憔悴,樣樣都觸動著詞人的滿懷愁緒。接著來的梧桐更兼細雨,象是灑不完的傷心淚,又引起她無限的感嘆。郁積在心頭的坎坷淪落的憂思,正隨著點點滴滴的魚聲在翻騰。在詞里,作者的思潮是起伏不定的,情緒是對抗不平的;「怎敵它晚來風急。」、「怎一個愁字了得?」這兩句都是以反詰的口吻,反映出詞人不滿現實的思想。至於她的「愁」則是在顛沛流離、歷盡挫折以後的產物,其中充滿了作者的身世之感、淪落之悲。全詞雖然迫促愁苦,但仍流露出詞人對生活的執著,以及不甘心走向絕境的心情。
作者在這里充分利用了雙聲、迭字等語言特點,使之在聲音、節奏和情調、氣氛各方面都與內容密切配合,達到真切反映特定思想感情的要求。象一開頭連下的十四個疊字,真如珠走玉盤。「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八個疊字,抒寫出作者如有所思、若有所待、而終又恍有所失的心情;「凄凄慘慘戚戚」,六個雙聲字,又屬齒音,讀起來給人以凄涼的感覺;後面的「點點滴滴」四個雙聲字,寫盡詞人在黃昏梧桐雨聲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天涯淪落之悲。全篇多用齒聲、舌聲字,象「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等,是連續下來的九個齒聲字,「點點滴滴」為四個舌聲字。這是作者為加深讀者對她那種憂郁不平的愁緒的印象而著意經營的。張端義在《貴耳集》中對她這種使用疊字的手腕,稱之為「公孫大娘舞劍手」,也即指出了作者能結合內容,以變化萬態、用力鍛煉而又不著痕跡的功夫,發揮了這些雙聲疊字的作用;可見作者在運用這些具有音樂性的語言時,不僅能使之盡量表達內容,而且還從而豐富了內容,使全篇產生了感染力極其強烈的藝術效果。

Ⅶ 蘇軾的生活寫作背景(完整)

蘇軾是中國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古文學家,世稱「三蘇」。嘉佑進士,任鳳翔府簽判,主張改革弊政。神宗時反對變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滅蝗,賑貧救孤、頗多政績。後以「謗訕朝廷」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出知杭、潁、揚、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還。詩、詞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學最高成就。

蘇軾的詩大都抒寫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現實黑暗之作。詩風豪邁清新,尤長於比喻。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蘇軾的詞題材廣泛,記游、懷古、贈答、送別、說理無不入詞,對嚴格的音律束縛也有所突破,促進了詞的發展。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蘇軾散文中議論文汪洋恣肆,記敘文結構謹嚴,明白條暢,如《石鍾山記》、《放鶴亭記》等與《赤壁賦》、《後赤壁賦》同為傳誦名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後進,黃庭堅、秦觀等均出其門下。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雲: 「我書造意本無法」;又雲:「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雲:「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像其為人。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明代]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余問: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雲:作枯木枝幹,虯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郁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並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為其後「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論基礎。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與《祭黃幾道文》等。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又近年發現的《瀟湘竹石圖卷》當亦系他的作品。詩文有《東坡七集》,詞有《東坡樂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傑出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蘇軾二十一歲中進士,神宗時期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四年多曾於城東之東坡開荒種田,故自號「東坡居士」。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貶惠州、儋州。大赦北還,途中病死在常州,葬於河南郟縣,追謚文忠公。

在任地方長官期間,蘇軾關心民眾疾苦,做了許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眾擁戴。蘇軾博學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學作品標志著北宋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蘇軾是著名詩人,他同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並稱為「蘇黃」;蘇軾為傑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他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蘇軾是著名的書法家,他同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蘇軾還是著名的畫家。此外,在農田水利、教育、音樂、醫葯、數學、金石、美學、烹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Ⅷ 在快點小說里,寫作的過程中,怎麼添加背景圖片

點擊添加,從文件中選擇

Ⅸ 作文背景圖片大全唯美(畫的)(高中生)

夕陽是唯美的背景
不知是什麼時候,我開始愛上在每天黃昏的時候在那裡坐一坐。
那裡不美,那裡只有兩個孤獨的鞦韆一棵不知多少年的老樹和二個小石凳,輕輕的散落在那裡。
星期五下午放學早,貪玩的我沒有按時回家,當我回家,路過那裡時,我被一種神奇的力量定住了... ...
橙色的光暖暖的照在小院中整個院子顯得暖陽陽的。小石凳上坐著兩個頭發花白的老人,他們頭上的銀絲見證著那曾經走過的完美歲月。老奶奶戴著重重的老花鏡,手裡顫顫抖抖的拿著一張不知何年何月的舊報紙聲情並茂的朗誦著,端坐在一邊的老爺爺時而微笑,時而點頭。橙色的夕陽成了他們最唯美的背景.
通往小院的林蔭小道上,一對手牽著手的戀人帶著滿臉幸福走了過去。他們手與手相傳著溫暖,如此美好的畫面加上黃昏唯美的背景更顯其浪漫.
鞦韆上一個小女孩高高的梳著馬尾辮,一個小巧的皇冠輕卡在頭上,小胖手緊緊的抓住一根七彩的棒棒糖,真像一個快樂的小公主。樹陰下,一個小男孩正奮力的埋些什麼,不一會兒小男孩快步跑向小女孩牽起小女孩另一隻肥嘟嘟的小手,奔向樹下,然後指著那高高聳起的小山丘說:「妹妹,我種好了,明年的今天你就會看見許多牽牛花了,他們會開的比你的笑容還燦爛。』』兩個孩子小小的臉上堆滿了幸福的微笑。這時孩子的媽媽輕喚,小男孩和小女孩微笑著轉頭,聰慧的媽媽抓住了那一瞬間手指輕按,按下了快門。只聽喀嚓一聲,圖片定格了,陽光暖暖的照在孩子們的身上,孩子們笑容燦爛,和夕陽這朵晚開的花爭艷。
好好看看夕陽那唯美的背景吧!

Ⅹ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寫作背景

《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是紀江紅寫的,包括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有五大部分內容:中華文明的曙光、燦爛的青銅時代、戰亂的春秋戰國、天下一統的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
書中講了許多歷史故事,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華佗救人難救己」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講了:曹操得了「頭風眩」,經常頭疼,醫了好久也沒用,他聽說華佗醫術高明,就叫人把華佗請來,華佗給曹操扎了一針,他馬上就不疼了,於是曹操就提出要華佗當他的私人醫生,隨時給自己診治。華佗不同意,曹操就借故把他殺了。 這個故事使我知道:華佗是古代的名醫,受到了後人的懷念與崇敬,他具有非常高明的醫術以外,還具備了不貪圖名利、不畏懼強權的可貴品質。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它完整的記載了中國上之唐堯虞舜,下之上世紀中葉文革之間的五千多年的歷史。
《上下五千年》像一首詩,把中國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詩人的悲歡情愁,淋漓展示;更把豪放和婉約的詞風,從歷史長河中緩緩吹來,讓你為詩人、詞人們的絕妙精彩的佳句而陶醉。《上下五千年》更像一支歌,有徵戰沙場激昂豪邁的旋律,有盛世和諧和平發展的謳歌,有變革失利的悲傷的曲調,還有外交全球巡航世界的交響樂。《上下五千年》也像一副畫,《清明上河圖》的工筆細膩在書中處處可見,四大名著的街坊觀園也很容易覓得蹤影,《夢溪筆談》《天工開物》等等如簽章閑章一般,深深印在了中國的歷史畫卷上,令人矚目。
《上下五千年》告訴我的不僅僅是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而是我國盛衰榮辱的見證,是我國傳統及民風的記載,是我國各族人民團結發展的寫真,是我們小學生回頭看、低頭思、抬頭走的絕好的教材。
應把《上下五千年》放在床頭,一有閑暇就打開閱讀。讀了《上下五千年》,讓人心中充滿了激情,也帶著深深的思考。《上下五千年》是良師益友,每每讀它,就感受到自己在和歷史對話,在和古人交談。古人的睿智、豁達、開明,都能在記憶中存放,在追求的夢中重現。
一部《上下五千年》,一段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手捧歷史,才知道自己的路怎麼去走,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生存和發展。更想借鑒歷史的路,去創造祖國明天的輝煌。
我國已經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了,這本書追隨歷史發展軌跡,觸摸五千年文明脈搏,講述了我國五千年的巨大變化……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從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到封建文明極度繁榮的明清時代,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名族創造了無數的輝煌與成就,也經歷了無數的苦難與挫折,數不清的英雄豪傑、文人志士在歷史的長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在《上下五千年》中,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千百多個生動的小故事,和一張張精美的小插圖。
全書用嚴謹、簡潔的文字勾勒時代背景,介紹歷史常識,使我們更了解那歷史。不僅如此,書中的小插圖也惟妙惟肖。那些精彩的彩色插圖和文物圖片,全面而直觀地展現社會風俗和歷史面貌,讓我們又進一步地了解了那源遠流長的中國文明史了! 書不僅是我的好夥伴,還是我的好老師,它陪我們開心、傷心、動腦筋、做游戲……又使我們在學習方面更上一層樓!
從遠古時期到現在,我們中國已經有五千年左右的悠久歷史了;從盤古開天闢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經歷了一切該經歷和不該經歷的。
著名歷史家龐朴說過:「歷史使人聰明。因為歷史是前人失敗和成功的記錄,由成功而失敗或由失敗而成功的經驗積累。」聽了這句話,你是不是迫不及待想了解歷史了呢?那麼,請翻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第一頁吧!
五千年對於宇宙來說只是一瞬間,但對於人類,對於世世代代生息在地球的中華民族來說,算的上是一段悠久的歷史了。
遠古時期,「湘妃竹上的斑點」、「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等故事深深感動著我們;古代時期,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行為,朱元璋削刺的做法,一直都為人類所痛恨;岳飛精忠報國卻慘死於奸臣之手的事情一直令人們所痛心……
不過,最吸引我們眼球的好事關於「忠臣、奸臣、明君、昏君」這四個詞的話題了。一代天驕,莫屬於從蒙古大草原崛起的馬上皇帝——元太祖成吉思汗了。這成吉思汗就是一代明君,他懂得愛民,他懂得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非常寶貴的,所以他從不會隨意錯殺好人、平民。在這本書中,我最痛恨的就是奸臣秦檜了。就在岳飛即將抗金勝利、凱旋歸來之際,是他,是秦檜在宋高宗面前花言巧語,致使岳飛在一天之內收到12塊「金字牌「遞發繁榮班師詔書。可憐岳飛,十年之功,毀於一旦啊!1142年1月27日,昏君趙構又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這位抗金名將殺死在獄中。
從茹毛飲血到基因工程,從刀耕火種到電子信息,從爬山涉水到遨遊太空……一場場血戰,一項項發明,億萬人民前仆後繼,代代精英嘔心瀝血,終於創造出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演繹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形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積淀,這種積淀是無形的,卻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
在廣袤遼闊的神州大地上,中華民族以其偉大的創造力和千百年傳承的凝聚力,繁衍生息,亘古不衰。在五千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她以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自力自強於世界民族之林。
在滄海桑田、江山更替中,在狼煙四起、金戈鐵馬中,中華民族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驚天動地的英雄豪傑,如:包公、李世民、成吉思汗、文天祥、岳飛、戚繼光等。他們匡扶正義、除暴安良;他們指點江山,經天緯地;他們不畏強暴,捨生取義;他們精忠報國,光明日月。
這本書,譜寫了一曲懲惡揚善良、弘揚正義的浩然正氣歌。幾多殘暴國君,昏庸帝王淹沒於青史,幾多亂臣賊子遭萬世唾罵。
其間更有廣大默默無聞的勞動人民。他們沒有留名史冊,但正是他們用雙手構築了萬里長城,用他們的雙腳走出了通衢大道,用他們的雙肩扛起了民族文明之鼎。